close
商品編號:S0100131

寶傑,你怎麼說:讓人一聽就入戲的關鍵說話術

作者 劉寶傑
出版日 2013-09-25
定價 $270
優惠價 79折 $213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相關專欄

  • 試閱

書活網特推

商業周刊1349期封面介紹「人物特寫」.博客來心理勵志Top5
因為一個體悟,
他成為夜間帶狀節目說故事一哥,還曾讓觀眾抱怨「沒有寶傑,我會崩潰」!
 答錯三題要送三本書給讀者,答對八題而有八秒打書機會的劉寶傑說:
 「很多人說我從外太宮講到地宮,生的活的死的我都可以講,我承認我不是各行各業的專家,
 但其實一個關鍵點是,我們會蒐集各種資料,把這些資料透過話語術講出來。
 所以我們的專長是,把故事給講出來。這麼多年以後,我希望把講故事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寶傑,你怎麼說》終於誕生了!大家都以為媒體紅人劉寶傑的稿子一定是他人採訪再寫的,卻不知劉寶傑其實是記者出身,全書不假他人,都由自己一字一句,回顧幾年來點滴醞釀而成。20年跑新聞的經驗,讓他寫得一手好文章。文字不僅有料,從文字記者轉職電視人的他,跌跌撞撞學講話的過程,更讓人看得想大喊:「哇,想不到劉寶傑也有這一段!」

第一次見面,見寶傑施施然走向咖啡廳,一分不差。外面沒有落雨卻拿著傘的他,只是靦腆的解釋:「今天好像有說會下雨。」其小心安靜,與「關鍵時刻」上判若兩人。寶傑對於各種說明只是低頭傾聽,討論起稿子時才能見他眼睛裡有光彩。

還記得在某一次交稿討論時,寶傑和我們談到說故事時,得要消化過,加入自己的情感,話說起來才會精采。他順口拈來,舉例念起一段吳樂天的「廖添丁」:「賣鹽順仔五尺高,狗頭老鼠耳,鼻子翹上天,擔一個鐵扁擔,百二斤,腳踏鐵木屐,輕功極好,腳一蹬,數丈高的高牆一越而過。」不太會講台語的寶傑,卻把這段說得鏗鏘有聲、手舞足蹈,害羞的他卻能逗得現場每個人哈哈大笑,搖身一變,好像就是另外一個人。

是了,是另外一個人。寶傑的說話術,就是這樣能讓人搖身一變,從口拙、不擅言詞、容易緊張,變成另外一個人的好方法。讓你把話說得入木三分,溝通無礙;讓你把表達充滿張力,充滿渲染力。曾經口條不佳的他,不僅是寶傑流說話術的最佳見證者,更是從谷底到神鬼一哥、不停精進的人生戰士。寶傑是這樣說的:「相信改變的力量,你就能改變!」

請來看看這本《寶傑,你怎麼說》,你就有機會,找到改變你一生的說話方式。(/林欣儀)

看更多

內容簡介

劉寶傑也有結巴、不敢面對鏡頭的過去?!
他如何鍛鍊口才,逆轉中年,從低潮站上顛峰?
說得讓人入戲,就是關鍵!

如果你能把去巷口買醬油說得比《西遊記》還精采,
讓你的話勾住人心,
你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

你已經買過許多說話術的書,卻仍抓不到要領,那或許是你的說話中少了引人入戲的成分。不妨聽聽劉寶傑怎麼說。

「什麼?為什麼我要聽劉寶傑的說話術?」因為你不知道,過去的劉寶傑也曾被嫌棄言語無味,甚至有鏡頭障礙,一如你我,是個缺乏說話技巧的傢伙!那麼,他究竟如何自我鍛鍊,變得口條流暢,甚至充滿獨特魅力,征服無數觀眾呢?

他發現,最重要的技巧,就是「說好一個故事」,引人入戲,
然後,一切的交談溝通,都不是問題了!

因為,「說理只會激起防衛,說故事則能引發好奇」。

劉寶傑中年逆起、學習說話的點滴,以及與熱門節目「關鍵時刻」共同成長的故事,猶如一場反敗為勝的棒球賽!如果你喜歡劉寶傑,絕不能錯過;如果你討厭劉寶傑,本書絕對能令你徹底改觀!

本書特色

★首次公開!從未受訪的寶傑,自剖他如何鍛鍊自己的口才!
異軍突起的媒體大紅人劉寶傑,如何以他充滿獨特魅力的說話術,征服一票觀眾!

★超勵志!口條流暢的劉寶傑也有結巴、不敢面對鏡頭的過去
在成為各方爭搶的名主持人之前,寶傑也曾經歷過不被看好,節目兩星期就被換掉的過去。

★不為人知!「關鍵時刻」收視超越各台的內幕
幕後的故事比幕前更精采有益!劉寶傑第一次寫下他與節目共同成長的故事!

【名人推薦】

張小燕、馬西屏、傅鶴齡、謝哲青  拍胸脯掛保證推薦

作者簡介
劉寶傑

媒體人,也自詡為永遠的記者。任報社記者多年後轉戰電視圈,進入電視圈浮沉十載後,卻在關鍵時刻處交出了成績單。節目「關鍵時刻」以其包羅萬象、天馬行空的題材著名,被網友戲稱「從黃帝講到陰地,從外太空講到內子宮」。身為此節目的超級主持人,他獨樹一格的說話方式深受普羅大眾歡迎。著有《寶傑,你怎麼說:讓人一聽就入戲的關鍵說話術》等書。

繪者簡介
Cherng Yang

靠馬來貘這奇怪生物走紅的怪人,喜歡畫畫大過於吃飯然後討厭海鮮,最希望大家平安順利還有賺大錢。

1990年三月生 雙魚座 出生於台灣的台北
2011年十二月創立Cherng’s
2012年一月Facebook粉絲團發了第一張圖
2012年六月人生第一次出道
2012年九月人生第一個專欄插畫udn STYLE
2012年九月人生第一次合作短篇插畫《練習》雜誌
2012年九月人生第一次跨界相挺《空靈雞湯》
2012年十月人生第一場演講在政治大學《美珍,請聽我說》
2012年十月人生第一本書《不實用生活百科》
2012年十月人生第一場簽書會在台北信義誠品《Hi!美珍我在這裡!》
2012年十月人生第一次在台南新營彩繪梅花鹿(還把他塗成馬來貘)
2012年十一月順利產下一名2800公克的女嬰(這是亂說的)

看更多

得獎紀錄

商業周刊1349期封面介紹「人物特寫」
★博客來心理勵志Top5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S0100131
ISBN:9789561363691
216頁,25開,中翻,平裝
看更多

目錄

推薦序◎準備好的人,永遠有機會           傅鶴齡

推薦序◎西屏,你怎麼看?                 馬西屏

一個好故事,勝過一萬句推銷

第一章        我的說話之路

作為一個主持人,我承認我缺乏魅力,天份不高,起步太晚,甚至還有人說過:「劉寶傑當名嘴就是不怎麼吸引人。」不過,這種評論從沒有打倒過我。我相信天道酬勤,即便我曾在說話的學習之路上跌跌撞撞,但我仍走到了這裡。
‧先選故事,再想故事怎麼說

‧說話術,下工夫就學得會
‧大機會是不斷的小機會累積出來的
‧做足準備,是轉變的必修課
‧當你多修正一點,受歡迎的程度就多一點
‧不瘋魔不成活

第二章        我的關鍵說話術:入戲的重要,入戲的技術

要說話說得讓人回味再三,最重要的就是「引人入戲」的技術。一張照片、一個道具、一個俚語,一個意想不到的段落,能創造驚奇,更能拉聽者跌入你創造的世界裡。那麼你的說話,就能遠遠甩開他人,製造出強烈的差異!

‧講故事前,先將故事了然於心
‧說故事,像演一齣戲,要學會說學逗唱
‧不能背故事,用自己的話說
‧好的故事不能沒有好的畫面
‧有圖有真相
‧好的表達工具已然改變!
‧鋪陳,你如何用影像鋪陳你的話
‧善用道具幫助別人理解故事內容
‧引述對話,讓你的表述更生動
‧好的開始,你就成功一半
‧傑出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剽竊
‧速度要穩,咬字別牽絲
‧留白:讓觀眾的情緒跟上你的節奏
‧故事堆疊,豐富層次
‧俚語和小故事,讓聽話者牢牢記得你
‧問問題:一個好奇,就會帶來好故事
‧傾聽不是被動式
‧想吸引他人傾聽的關鍵:理解人心
‧捨去,才知道要放大什麼
‧懂得何時不說話,比學說話更重要
‧上台的身段,下台的背影

後話 I don't care

看更多

各界推薦

有書有筆有肝膽,亦狂亦俠亦溫       謝哲青

從二○○七仲夏開始,我與寶傑哥在時事評論節目「關鍵時刻」結下合作美好的緣。在此之前,我只知道「劉寶傑」曾經是資深政治線新聞記者,也對他在談話節目的身影有些許模糊記憶,對於「節目主持人」的寶傑哥,我與觀眾朋友一樣陌生。

第一次見面,是在錄影前的簡短會議,在溫文的黑框眼鏡後,隱隱閃耀著犀利目光;隱藏在儒雅西裝束中,是桀驁不馴的叛逆反骨。但寶傑哥從容不迫的舉止,堅定誠懇的談話語氣,馬上讓我想到《論語.子張第十九》中「望之也嚴,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彬彬文質的君子風範。

在開錄前,寶傑哥總是先挪出空檔,以主持人的身分,用心傾聽每個來賓所帶來的新聞與故事。再微不足道的枝微末節,再冗長平淡的生活瑣事,寶傑哥都鉅細靡遺地與我們討論新聞時事的因果本末,釐清資料訊息的來源與正確性,同時也與來賓建立信任與互動。

在鏡頭前,寶傑哥一改私底下博覽群書的溫文面貌,轉身化成犀利敏銳的新聞工作者,為庶民發聲請願的公共知識份子。在面對橫決詭譎的國際風雲,他以「超限戰」的格局說明衝突發生的可能與必要;分享攀登珠穆朗瑪峰,與橫越南極與撒哈拉時,寶傑哥以詹姆.柯林斯(Jim Collins)的決策模型,為觀眾剖析遠征隊成功與失敗的必然性。

當然,在處理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火星探勘與好奇號、塑化劑與食品安全等科技和生活新聞時,節目會邀請國內外著名的天文物理、航太專業或是生化領域的學者專家參與討論。如果來賓在陳述專業時,使用了太多詰屈謷牙的冷僻詞彙,或是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寶傑哥在錄影現場,會重新以簡白流暢的語言,讓普羅大眾更容易理解。不賣弄、不虛矯,只為了更真實,更清楚地表達故事與新聞觀點。

二○一一年暮春,我也從客座轉戰主持,在工作上,寶傑哥仍然是我請益的第一人,身處於資訊焦慮的雲端時代,他告訴我:每個人都有要舞台展演自己,即使節目製作單位都有設計錄影流程,在開錄之前,一定要與製作單位研究內容。同時也要以自己的觀點,認真地傾聽批評與回饋,最重要的是以生動、誠懇的方式告訴大家:你的故事是什麼?

說故事的能力,不只是被孩子吵著要聽床邊故事的父母親該學會的,舉凡企編、業務、廣告、文案,任何想把話說好的人,任何想藉著說話成功的人,都該擁有這樣一套技術!不管是誰,都能從寶傑哥的生命經驗,體會瞭解架構故事的技術、講故事的藝術、轉化故事能量。故事,對寶傑哥來說不只是說話術的一部份,更是改變世界的魔術!

即使外人以看熱鬧的有色眼光看待「劉寶傑」,但對我而言,劉寶傑這個人不僅會說,能說,更以他新聞專業快意江湖、堅守社會公義與道德底線。「有書有筆有肝膽,亦狂亦俠亦溫文」,這是我對寶傑大哥(是的,他也是我的老大哥)的看法,這也是全台灣的朋友,應該要認識的劉寶傑。

你準備好認識劉寶傑了嗎?


準備好的人,永遠有機會        傅鶴齡

第一次認識寶傑,我對他初識時的印象是:白面書生,西裝領帶,聽別人講話時玉樹臨風,很容易把大家要表達的話串成一個系統,馬上就能抓住他人想表達的內容。寶傑常說:「在段落開頭,要馬上切入重點!我們得先到主題用白話講出來,把大家吸引住,再慢慢解釋。」

寶傑上節目,從週一到週五幾乎是風雨無阻,只有因為家中有喪才缺席,但沒多久就來上班,服裝儀容整潔依舊,辯才無礙。寶傑就是這樣一個敬業樂群的人,套用一句他學長王偉忠對他的評語:「是個很謙和的人」。

在節目上,碰到他不懂的內容,寶傑總是簡單問幾個問題就全盤了解。他也有個極堅強的團隊,有時找的資料之齊備,連我這個在學術界打滾的人都驚訝不已。團隊在圖文表達上,由早期的紙板、電視牆,到iPad平板電腦,又進步到觸控電視,畫面的傳遞流暢且無所不在,物景清晰。他完全了解說故事和溝通的重要性,畫面該傳遞的,早已透過科技向前跳躍了一大步。我想連馬英九的媒體團隊恐怕還要來取經才是。

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兩件事。一是寶傑吸收知識時有如海綿,過水無痕。第二就是寶傑永遠抓住機會不停努力,因此連請假、休息的機會都極少。一如他自己說的:小的機會就是整合大機會的基石。

我想他很符合一句話:「當機會來臨時,成功往往落在已準備的人身上。」不管他人嬉笑怒罵,隨時在等待關鍵時刻的機會,隨時準備首戰即決戰的關鍵人物。這樣的人寫他的歷程,我覺得大家都應該看看。


西屏,你怎麼看?  馬西屏

  參與「關鍵時刻」是生命中一個奇緣,人生在這裡轉了一個大彎。

「關鍵時刻」發展大致上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上天下地無所不談時刻,主要來賓有周健老師、劉燦榮社長、謝哲青老弟等。後來扁案爆發,加上馬英九選總統,來賓換成楊憲宏兄、姚立明老師、黃光芹小姐。然後政治熱退燒,又回到原來風格,並擴充為兩小時,以劉燦榮社長、哲青老弟、澔平兄等為主。現在是混搭風,時事與超現實合併,創夏與敬平是基本班底。

我很榮幸是唯一四個階段都參與的來賓,因此與寶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與極佳的默契。

舉一例而言,南部七所大學破天荒聯合舉辦畢業晚會,晚會的壓軸是邀請各領域的名人說些柷福的話,例如曾國城、曾雅妮、蕭敬騰等。結果事前完全沒有通知,有一天錄完「關鍵時刻」,這群大學生扛著攝影機走進棚來說明來意,我與寶傑交換一個眼神,心領神會,就錄了起來,可能是效果非常好,我們的錄影放在影片的壓軸,而且受到最多的歡呼。大家可以上網看看,你們絕不會相信我們兩人事前完全沒有溝通、沒有稿子、沒有準備,等於是即席考試,但是播出來的效果天衣無縫,看起來像是排練了很久,這種默契在台灣談話節目不會有第二組。

再與一例,李國修往生,但是李國修了不起,他希望大家歡笑而不是淚水的送別他。那天我們談李國修,寶傑說了句:「我從小看李國修長大的。」我就故作生氣的說:「喂!我與他同年。」然後我們就一搭一唱的逗了起來,連現場來賓都笑了起來,我就說:「這就是國修兄希望大家這樣送別他。」這完全是臨場演出,但默契十足、效果奇佳。

我常常在開場時想一些梗,或玩些花樣,寶傑事先都不知情;我常常問他問題,也從不事先告訴他,完全是玩真的,從來不套招,靠的是默契。

寶傑的說話成功背後有幾個關鍵:

第一是掌握事件或故事的能力非常強。他的邏輯思考完整、重點分析精準、背後的幽微看得極為透澈,這與他擔任記者工作的訓練有莫大的關係。

第二是他好讀書,所以腹笥豐富。寶傑常引經據典,摘引一些歷史小故事佐証,增加了節目的深度。

第三是他口條清晰。寶傑說話刪除枝蔓,直指核心,所以不必費神,就聽得了然。

第四是他的聲調、速度、手勢,站姿都有一種權威與迷人的個人魅力,這種魅力來自於自信。

最重要的是寶傑極富正義感,遇到不公不義之事,忍不住攘臂而起,他在節目中有時很激動,那都不是節目效果,而是真性情,因為在私下溝通內容時,你可以明顯感受到他的憤怒。

寶傑要出書了,回想「關鍵時刻」六年多來的屐痕,突然想到張愛玲的感謂:「在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這就是緣分。」參與「關鍵時刻」,得識寶傑,都是緣分。

看更多

一個好故事,勝過一萬句推銷

二○○○年六月初,醫生診斷出我的胸椎第七節長了一個腫瘤,約莫三公分、一個指節的大小,卻嚴重壓迫到神經,導致我的右腳從原本的麻木到後期肌肉萎縮無力,連二○公分的高度都舉不起來,如果不馬上開刀,下半身隨時有癱瘓的可能。之後經過十個小時的手術,腫瘤順利切除,但受損的神經不能復元,我的右腳無法恢復往日的靈活與力量。

出院時醫生特別警告我,不要跑步,因為脊椎在開刀時拆掉三節,無法負荷跑步帶來的連續衝擊。於是數年的時間,我不能跑步,連小跑步都不行,甚至到了馬路中央看到小綠人快跑起來,警告我紅燈即將亮起時,我都無力慢跑過去。

本來就不喜歡跑步的我,覺得單純跑跑跑,乏味又無聊,只要能走就夠了。一開始不覺得損失,但不能跑之後,許多運動都不能做,開刀的後遺症一直困擾著我,身體不僅感到乏力,肌肉萎縮的狀況又持續惡化,如果不能改善,只能看著身體一天天壞下去。

「不行了。」我心想,再不改變,我的駝背只會越來越明顯,跛腳的狀況也越來越嚴重。「我要動起來,不然無法勝任平日的工作!」這時朋友借我一本書:《為人生健身—十二週取得身心優勢》,打開書頁,一個個肌肉下垂無力的普通人,經過三個月的訓練,竟然都把身體練得精實健美。每個案例都有訓練前後照片的對比,六十歲的波特.弗利曼老先生,形容自己的身體原本是「一攤爛泥、荒廢、鬆軟、肥胖」,卻能脫胎換骨,搖身一變成了擁有結實漂亮肌肉的硬漢。三十三歲的護士丹妮兒.卡丁頓經過三個月訓練,掉了二十一磅的肥肉,整個人充滿年輕活力。

如果這些人都能透過訓練得到大的改變,為什麼我不可以?我也開始了我的重量訓練之旅,消除了鮪魚肚,身子變直了,雙腳也變得有力,本來連跑一百公尺都費力的我,居然也可以緩緩的跑了起來。

從來不愛跑步的我,聽到一個故事:住在墨西哥邊境「塔拉烏瑪拉」族人,一直過著遺世獨立的日子,好幾個世紀以來,他們就在崎嶇的山中奔跑,可以不用休息就跑個上百公里且面不改色,輕鬆就能跑贏山裡的野生動物,更不用說奧運的馬拉松選手。也因為擅長跑步,族人身體非常好,性格平靜,從不生病,現代各種的流行傳染病都不曾出現在他們身上。

原來,人類的氧氣使用效率極佳。大部分動物都有「一步一呼吸」的限制,只有人類例外,人的演化就是適應長跑,多數動物在長時間跑步之後都會力竭而亡,像豹連續奔跑超過二分鐘就會死亡,只有人類不會因跑步無法散熱導致喪命。

任何人只要有辦法一口氣跑上九.七公里,就能成為動物界的致命殺手。書中特別介紹非洲僅存的原始部落布希曼族如何狩獵:四人先鎖定一頭羊,每當牠想衝入羊群時就阻擋去路,想休息時就把牠趕出樹叢,四人分頭進行、輪流衝刺,直到條紋羚羊像喝醉般搖搖晃晃,彎下前膝,伸直,跳了幾步,最終倒在地上,力竭身亡。羚羊的身上沒有傷痕,沒有血跡,拖回營地的一路上更不用擔心被禿鷹或是野狗攻擊或分食。把獵物累死,有時比使用武器更安全,更有效率。

透過這些真實的故事,我看著我的腳,我的胸,我直立的頸部,原來我長成這個樣子是為了能夠長時間跑步,原來我跟猿猴很大的不同點之一,在於我有阿基里斯腱,頸部是直立的。我能長跑,猿猴不行。人類的老祖宗智人能在地球勝出,打敗比智人更強壯、更聰明,而且也有社會組織的尼安德塔人,也是靠著跑步。

既然我的身體是為跑步而生,跑步可以帶給我健康與平和的情緒,為何我要放棄跑步?

這樣簡單的跑步故事激勵了我。我透過重量訓練,強化我萎縮的腿部肌肉,開始閱讀跑步相關書籍,並開始在跑步機上慢跑。一開始以每小時七公里跑步,慢慢調到八公里、八.五公里、九公里、十公里,後來膝蓋無法承受,又回到八.五公里,但時間可以拉長,從二十分鐘、三十分鐘到四十分鐘。本來不能跑的我,開始突破三公里、四公里,最長的紀錄是七公里。對很多人來說,七公里很短,但對一個開過胸椎腫瘤手術、右腳萎縮舉步維艱的人來說,這已是上天極大的恩寵,特別是在山林之中可以放開腳步即興的奔跑,讓我更加慶幸自己還能夠跑步。

這樣的改變不是別人勸告我該運動了,而是透過那些故事,那些跑者的故事,讓我想要變成改變後的樣子:健康、平和、單純。我接受了這些故事,帶給自己改變的力量。

最近身邊很多女性朋友下載韓國鄭多蓮的影片在家練習,還有人買她的教學影帶。為什麼?因為鄭多蓮本身就是一個最成功的故事,看過她之前的模樣,再看到她現在健美的身材,你自然就會相信她的方法是正確可行的。這樣的案例放在你的面前,比一千句,一萬句的推銷更有力量。

所以如果你要推銷一個概念、一個產品,與其說破嘴介紹,不如找一個故事。說好這個故事,就會產生相信的力量。相信之後,人們心中的那扇門才會打開,才會接受你想要表達的概念與想法,否則再多的形容詞,再多的說明,再誠懇的態度都沒有助益。

看更多

試閱

◎說話術,下工夫就學得會

曾有人這麼形容我:「過去他當名嘴,表現很普通,雖慢條斯理、娓娓道來,所談內容也算夠深入,但就是不怎麼吸引人,也沒什麼人氣和知名度。」是的,我曾經如此,從來沒有人覺得我可以靠一張嘴吃飯。

大學一年級參加全國新聞科系組成的九校聯誼,各校要推派一位新生代表,舉行即席演講比賽,那時二年級的學姊看到我就說:「劉寶傑,你準備一下,等下派你上台去比賽!」聽時有如五雷轟頂,我一再推辭,學姊卻說:「不管,就是你了。」那時大家都不熟悉,誰會演講,誰不會,沒人知道。

應卯上陣的結果,只有「慘」字可以形容,我抽到的題目是「我得到金鐘獎」。缺乏想像力的我,在台上只有「不知所云」四個字可以形容,而且不斷出現令人停止呼吸的靜默,三分鐘像是三小時那麼長。下台時,我只看到一雙雙同情的眼光,彷彿我剛剛經歷了一場可怕的屠殺,師長則是無奈的苦笑搖頭。如果那時有個地洞,我會毫不考慮的躲進去。直到今天我都還記得當時的場景,那天的懊惱難堪,至今都是我揮之不去的惡夢。

一九九四年,是台灣第一次的省市長民選,我任職的中時晚報與真相電視台合作,在開票前夕,要錄製一段二分半鐘的選情分析。那時由我上陣,但我一看到攝影機就傻住了:擺在我面前、深不見底的鏡頭,就像是個黑洞,把我的思緒全部吸光,看著鏡頭,我的腦袋立即「唰」地一片空白。短短二分半鐘的談話,我錄了四十五分鐘。

這個慘痛的教訓,讓我從沒想過要在電視台混飯吃。當有線電視成立新聞台,大量挖角報紙記者前往充實採訪陣容時,沒人想到我,我也沒有考慮跳槽。筆,是我唯一可以相信、可以賴以為生的工具。

直到二○○○年總統大選,陳水扁在一片驚呼聲中當選,完全扭轉了台灣的政治版圖。接下來,無論是陳水扁的性格或是國內藍綠兩派政治勢力的利益衝突,都給了政論市場充沛的養分。當時長期負責陳水扁新聞的我,開始有機會進出電視擔任名嘴,不是我的口才變好了,而是當時太需要能夠解析民進黨訊息的政治記者。

還記得有一次參加鄭弘儀與于美人主持的「新聞e點靈」,講著講著我竟然忘了要說什麼,幸好當時是錄影,可以NG重來。錄製其他節目時,我的眼睛依然不敢看著鏡頭,鏡頭對我來說,一樣是黑洞,只要看到鏡頭,我什麼都記不起來,結果就像別人說的:「表現很普通,雖慢條斯理、娓娓道來,所談內容也算夠深入,但就是不怎麼吸引人,也沒什麼人氣和知名度。」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想問,既然不喜歡也不擅長說話,為何後來要參加電視談話節目,甚至還從平面跳槽到電視?答案很世俗:錢。

報社的待遇雖然不壞,但如果要公司加薪,難如登天。公司加個三千五千,就要為公司賣命,以報公司的知遇之恩。但我在外面參加一小時節目,就是三千元,一個星期一天,一個月下來就是一萬兩千元,在公司怎麼加薪也不可能有如此待遇。更何況當時市場不同,如果有機會上電視,一個月增加的收入幾乎都在三萬元以上,等於是多了一份薪水,這個收入對我來說是「回不去了」,我願意為這樣的待遇努力、學習、改變。

當然,報社不容許自己的記者在外面兼差上節目,而且這也造成報社內部相對的剝奪感,雖然我自認對得起公司給我的薪水,不論在寫稿的質與量上,都是水準之上,但仍舊無法控制公司內的蜚短流長。有一天,公司突然召回政治組記者,「徹底」檢討了記者上節目的狀況,聽著一個比自己晚十多年出道,而且還提供過協助的菜鳥記者,一句一句對著我提出批判:「記者採訪的資料都應該屬於公司,如果私自出去表達,就是出賣!」面對這樣的羞辱,我想我該走了。

進到中時晚報之後,沒有想過離開這件事,我喜歡那個地方,那是我學習成長的地方。從一個對新聞懵懂無知的新鮮人起,我在新聞工作這條路上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在中晚服務的那段歲月,每次跟朋友聊開,都覺得那是我們最快樂的「童年」。離開中晚之後,我深深覺得沒有地方是我不可以離開的。

唐湘龍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我工作初期(任職中時晚報)的那段歲月,我覺得這個工作棒透了。這工作讓你公然『侵門踏戶』,隨時進出歷史現場⋯⋯我覺得每天都在學習。我對工作投入到根本不想休假。年休?放棄。週休?能免就免。不必加班費。我熱愛工作。」

何止湘龍,我們那一代的新聞工作者碰到了戒嚴,碰到報禁開放,碰到國會全面改選,碰到省市長民選,碰到了總統直選,碰到了台灣政治風雲變幻莫測又驚心動魄的歲月,在那樣的歲月裡,時報的老板余紀忠先生給了我們最大的自由、最強的後盾,我們拚命的工作。現在看來,我也得到最好的回報。


◎傑出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剽竊

趙少康主持時手勢豐富,那句「新聞駭客,我抓得住你,你抓不住我」成為一時經典,我也東施效顰的用「攔截新聞,新聞解碼」做為開場,連揮手的姿態都師法他。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對我的意義重大,彷彿是一句咒語,有加持的功能,這句話念順了,接下來的談話內容也就跟著掌握住了。

主持節目時,我會站著講話,走來走去。這個點子是偶然從查爾斯.史丹利牧師的佈道影片中學來的,他佈道時手持一本聖經,不時踱著方步,台下的聽眾只是專注認真的聽他講道。

史丹利牧師的講話並不激昂,但條理分明;他的節奏不快,反而讓你能耐心聽講;他的佈景簡單,毫不花俏。所以,他不時走來走去的身影,反而成為一個吸引你注意的焦點,他的節奏不只在聲調,也在他的步伐中。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史丹利牧師講道已長達五十五年,現在帶領著亞特蘭大第一浸信會。他的講道在全世界以五十多種語言直播中。

別擔心,我不是在鼓吹你信教,我自己也並不虔誠,但牧師無異是一個極為重視說話技巧的行業。這世上有什麼工作比爭取別人百分之百的信任更為困難?有什麼工作比說服別人相信一個看不見的形體,並且全心全意奉獻給祂更艱鉅?但牧師做到了!特別是一個可以被翻譯成五十多種語言的牧師,我深信一定更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所以我花了點時間研究史丹利牧師。就像我們之前提過的一些說故事的原則,你能夠從他的言語中感受到他講故事前,自己已先被故事感動。他說:「我得先讓上帝把聖經的真理在我生命中發生影響,否則我是無法誠實的告訴你如何接受聖經真理,並讓真理在你生命中產生影響。」他熟背經文,「你不斷看它並改動它⋯⋯在講道時間到之前,我只需要瞥一下它。時間到的時候,我的體內已經充滿了它。」每一個故事都要清晰明白,他說:「確保你講的每件事情很清晰,這樣當你下結論時,聽眾會和你在一起。」就像我說的,「不能背故事,要用自己的話說」。

講述故事時,他在台上或靜或動,有時似乎在思考,有時刻意營造與觀眾的互動,讓聽講的人感受到「我在對著你講話」。他的移動讓舞台形成一個磁場,他的表情、他的身影、他的手勢,都成為故事的一部分。如果只是靜靜的坐著,絕對產生不出這種微妙的吸引力。

不只是史丹利牧師,我注意到許多牧師都有著戲劇化的表演。他們經常雙手十指相握,或是張開雙臂舉向天空,他們會做許多表情,甚至會自然而然的流下淚來。有些人動作誇張,他們講述故事,特別是在見證某些奇蹟時刻時,有如單口相聲般,一人分飾多角,某個程度就像是馬西屏在演繹便當文的故事情節,有著微妙的相似。

所以,我也開始拿著一堆資料,站起來走動,學習牧師用表情說故事。近來,有許多友台的主持人從椅子上站起來,也開始手上會拿著資料。現在應該知道師出哪裡了吧?

蘋果電腦的創辦人賈伯斯在接受訪問時,曾引用畢卡索的名言:「傑出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盜竊。」(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即使聰明如賈伯斯,創意源源不絕的賈伯斯,都承認蘋果電腦有些點子來自他人。只是賈伯斯是偉大的藝術家,他並非原封不動的複製別人成功的經驗,而是徹底把別人的點子占為己有,完全消化之後,轉化成自己創意的養分。

平凡如我,當然也免不了許多模仿的過程。還記得剛開始在週間下午四點主持「攔截新聞」時,我心裡極度茫然,連開場都不知要說什麼。怎麼辦呢?我想起最早參加而且參加次數最多的談話節目,是趙少康先生主持的「新聞駭客」。趙少康主持時手勢豐富,那句「新聞駭客,我抓得住你,你抓不住我」成為一時經典,我也東施效顰的用「攔截新聞,新聞解碼」做為開場,連揮手的姿態都師法他。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對我的意義重大,彷彿是一句咒語,有加持功能。這句話念順了,接下來的談話內容也就掌握住了。「攔截新聞」是現場節目,如果出錯馬上播出去,想改都來不及,所以如果一開始的氣勢沒有做出來,後面就會兵敗如山倒。

台灣有許多人對媒體,特別是名嘴現象—十分感冒,但事實上,美國名嘴現象之誇張,比起台灣有過之而無不及。老實說,我很不喜歡美國那些共和黨的名嘴,但還是從他們的身上學得了技巧。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格連.貝克(Glenn Beck),他在二○一○年八月二十八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號召舉行所謂「重振美國,恢復榮譽」大會,竟然吸引數十萬人參加。

貝克個人的風格在美國毀譽參半,但他之所以吸引人,在於他極懂得使用戲劇效果。有一次他大罵歐巴馬的赤字過高,竟然可以在地上畫一條紅線,然後走到另一個攝影棚,再登上裝置上升,拿著紅筆用力的往上標示,想強烈的凸顯美國的赤字已經破表。整個節目相當搶眼,引人入勝。

不管看不看得懂節目的內容,不管喜不喜歡節目的風格,透過現在的網路,我們都該盡量去了解別人在做什麼,以什麼方式呈現。尤其現在是個多媒體的時代,觀眾已經無法接受只是單一媒體內容的操作。有人形容現在電視的概念要像是電腦,同時要呈現文字、圖片、影片、動畫與表格等各種形態,才能吸引目光,並幫助觀眾了解。要怎麼綜合運用自如,最快也是最好的辦法,就是看別人怎麼做。

◎俚語和小故事,讓聽話者牢牢記得你

俚語是老祖宗的智慧,善用俚語就是善用老祖宗的智慧,所以如果熟練俚語,就可以降低個人偏見的色彩。

我在大學時很喜歡聽演講。在政治風雲變幻莫測的八○年代,引領風潮的街頭演講家一一出現。其中最能引起我共鳴、讓我血脈賁張且情緒隨之起伏的,就是李鴻禧教授,我也從他身上領略了台語演說之美。

李鴻禧以一介書生的姿態投入街頭,風塵僕僕的跑遍全省演說,他博古通今,語彙豐富,有別於其他講者不斷使用激昂的語調痛罵國民黨,李鴻禧妙用台灣諺語,亦莊亦諧,左砍右削的批評國民黨的執政,只要李鴻禧一上台,政見會立即爆發一陣歡呼,緊接著掌聲、笑聲,甚至幹譙聲不斷。

我還記得他罵國民黨到台灣是以「乞丐趕廟公」「橫柴拿入灶」的姿態,侵吞台灣的資源,霸占台灣人的資產。說到國民黨的吃相,他說「有毛的吃到棕蓑,沒毛的吃到秤錘」(大小通吃,貪得無饜)。他批評國民黨自以為是與傲慢,說「人交陪的攏是劉備關公,阮交陪的攏是林投竹刺」(有諷刺他人攀權附貴的意思)。一句句用得經典又準確的台灣諺語,讓人聽了心裡既親切又服氣,等情緒到達最高潮時,身為知識份子,受人敬重的大學教授李鴻禧,會將左臂高舉,大喊一聲「幹」,台下的聽眾緊接著也會跟著喊「幹」,台上台下交相呼應。那個晚上透過那個字,鬱悶的情緒彷彿就能找到一個出口。

李鴻禧讓我領略到台語不只是市井的語言,台語可以典雅,可以粗魯,台語可以撩撥群眾的情緒,引爆民眾的共鳴。爾後我觀察過很久,在國語演講的場合,群眾往往趨於冷靜,好的國語講者當然也能與台下熱切互動,但國語的場子就是少了一股熱度。若想要營造共同感,要透過語言帶領著聽眾發洩情緒時,台語無疑是最親切最有效果的語言。

但要把台語說好,談何容易?只會說幾句台語沒有多大意義,那跟廟埕街頭的閒聊沒有差別。台語演說要動人,先要熟透台語諺語才行,因為先人的智慧都潛藏在諺語裡,許多難以言傳的,透過三兩句的諺語,便輕易勾出聽眾心中的圖像。比如國語的「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台語則是「要好,龜爬壁,要壞,水崩山」。你想表達「趕盡殺絕」,台語的俚語講成「人掠厝拆,雞仔鴨仔掠個無半隻」。說一個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台語是「生雞蛋的無,放雞屎的有」。還記得前面提到,一個好的故事要有畫面感,台語的俚語就是一種充滿著畫面感的語言,而且那個畫面,總會令人不自覺的會心一笑。

現在要全程用台語演說,簡直強人所難。但如果能夠國台語夾雜,特別是熟背台語的諺語,時而夾雜在談話之中,可以讓語言更親切更豐富,更有畫面感。財經專家賴憲政(憲哥)就是這類的高手,他熟背詩詞,嫻熟台語俚語,說起話來隨時可以引經據典,隨時可以拋出生動的俚語,讓憲哥很快的受到觀眾的注意,自談話這塊領域脫穎而出。

許多人使用俚語時,不但不自然,有時還會給人咬文嚼字之感,但不要氣餒,沒有人能一步登天。剛開始被嘲笑一下沒有關係,熟能生巧,慢慢學別人怎麼使用諺語,只要你背的諺語夠多,只要你理解這些俚語的意義,久而久之就會帶出你個人的特色。許多人不敢用成語或是典故,怕被怕嘲笑,但如果只會害怕,就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吸引人的說話高手。

善用俚語還有一個好處,可以跳脫個人的色彩。俚語是老祖宗的智慧,善用俚語就是善用老祖宗的智慧。透過俚語批評事物,可以降低個人偏見的色彩,顯現出的不是個人的批評,而是用老祖宗的語言來臧否,如此更有說服力。

除了用諺語之外,國外的政治人物擅長使用小故事,而雷根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信手拈來就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巧妙故事。他用故事說道理,他用故事恭維人,也用故事修理人。根據奧美集團的統計顯示,在一場演講後,一個小時內,人們忘掉一半內容;一天之內忘掉百分之八十的內容;一週後,百分之九十五的內容被忘掉,人們唯一記得的,只有演講時所舉的故事、例子,或親身經歷。人們會記得雷根,很大的原因是雷根留下了許多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深植人心。

雷根這種能力是天生的嗎?不,雷根的幕僚曾經回憶雷根花許多時間背誦故事,他在空閒時、搭飛機時,都在收集笑話與故事。他的寫作班子也會幫他準備笑話與故事,在雷根紀念圖書館中收藏了雷根的嘉言筆記本、雷根的小紙片裡,密密麻麻的寫著各種故事與典故。他利用空檔的時間背誦,久而久之,運用故事與笑話的能力就變成了本能,最後,他自己也變成了傳說。

說話也是要刻意練習的,而練習的一個基本功就是大量背誦語文、詩詞、諺語、電影對白。你吸納的越多,越能夠游刃有餘的吐出令人感動的語句出來。你的詞彙越豐富,你的語言才會越有魅力!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