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節目時,我會站著講話,走來走去。這個點子是偶然從查爾斯.史丹利牧師的佈道影片中學來的,他佈道時手持一本聖經,不時踱著方步,台下的聽眾只是專注認真的聽他講道。
史丹利牧師的講話並不激昂,但條理分明;他的節奏不快,反而讓你能耐心聽講;他的佈景簡單,毫不花俏。所以,他不時走來走去的身影,反而成為一個吸引你注意的焦點,他的節奏不只在聲調,也在他的步伐中。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史丹利牧師講道已長達五十五年,現在帶領著亞特蘭大第一浸信會。他的講道在全世界以五十多種語言直播中。
別擔心,我不是在鼓吹你信教,我自己也並不虔誠,但牧師無異是一個極為重視說話技巧的行業。這世上有什麼工作比爭取別人百分之百的信任更為困難?有什麼工作比說服別人相信一個看不見的形體,並且全心全意奉獻給祂更艱鉅?但牧師做到了!特別是一個可以被翻譯成五十多種語言的牧師,我深信一定更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所以我花了點時間研究史丹利牧師。就像我們之前提過的一些說故事的原則,你能夠從他的言語中感受到他講故事前,自己已先被故事感動。他說:「我得先讓上帝把聖經的真理在我生命中發生影響,否則我是無法誠實的告訴你如何接受聖經真理,並讓真理在你生命中產生影響。」他熟背經文,「你不斷看它並改動它⋯⋯在講道時間到之前,我只需要瞥一下它。時間到的時候,我的體內已經充滿了它。」每一個故事都要清晰明白,他說:「確保你講的每件事情很清晰,這樣當你下結論時,聽眾會和你在一起。」就像我說的,「不能背故事,要用自己的話說」。
講述故事時,他在台上或靜或動,有時似乎在思考,有時刻意營造與觀眾的互動,讓聽講的人感受到「我在對著你講話」。他的移動讓舞台形成一個磁場,他的表情、他的身影、他的手勢,都成為故事的一部分。如果只是靜靜的坐著,絕對產生不出這種微妙的吸引力。
不只是史丹利牧師,我注意到許多牧師都有著戲劇化的表演。他們經常雙手十指相握,或是張開雙臂舉向天空,他們會做許多表情,甚至會自然而然的流下淚來。有些人動作誇張,他們講述故事,特別是在見證某些奇蹟時刻時,有如單口相聲般,一人分飾多角,某個程度就像是馬西屏在演繹便當文的故事情節,有著微妙的相似。
所以,我也開始拿著一堆資料,站起來走動,學習牧師用表情說故事。近來,有許多友台的主持人從椅子上站起來,也開始手上會拿著資料。現在應該知道師出哪裡了吧?
蘋果電腦的創辦人賈伯斯在接受訪問時,曾引用畢卡索的名言:「傑出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盜竊。」(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即使聰明如賈伯斯,創意源源不絕的賈伯斯,都承認蘋果電腦有些點子來自他人。只是賈伯斯是偉大的藝術家,他並非原封不動的複製別人成功的經驗,而是徹底把別人的點子占為己有,完全消化之後,轉化成自己創意的養分。
平凡如我,當然也免不了許多模仿的過程。還記得剛開始在週間下午四點主持「攔截新聞」時,我心裡極度茫然,連開場都不知要說什麼。怎麼辦呢?我想起最早參加而且參加次數最多的談話節目,是趙少康先生主持的「新聞駭客」。趙少康主持時手勢豐富,那句「新聞駭客,我抓得住你,你抓不住我」成為一時經典,我也東施效顰的用「攔截新聞,新聞解碼」做為開場,連揮手的姿態都師法他。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對我的意義重大,彷彿是一句咒語,有加持功能。這句話念順了,接下來的談話內容也就掌握住了。「攔截新聞」是現場節目,如果出錯馬上播出去,想改都來不及,所以如果一開始的氣勢沒有做出來,後面就會兵敗如山倒。
台灣有許多人對媒體,特別是名嘴現象—十分感冒,但事實上,美國名嘴現象之誇張,比起台灣有過之而無不及。老實說,我很不喜歡美國那些共和黨的名嘴,但還是從他們的身上學得了技巧。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格連.貝克(Glenn Beck),他在二○一○年八月二十八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號召舉行所謂「重振美國,恢復榮譽」大會,竟然吸引數十萬人參加。
貝克個人的風格在美國毀譽參半,但他之所以吸引人,在於他極懂得使用戲劇效果。有一次他大罵歐巴馬的赤字過高,竟然可以在地上畫一條紅線,然後走到另一個攝影棚,再登上裝置上升,拿著紅筆用力的往上標示,想強烈的凸顯美國的赤字已經破表。整個節目相當搶眼,引人入勝。
不管看不看得懂節目的內容,不管喜不喜歡節目的風格,透過現在的網路,我們都該盡量去了解別人在做什麼,以什麼方式呈現。尤其現在是個多媒體的時代,觀眾已經無法接受只是單一媒體內容的操作。有人形容現在電視的概念要像是電腦,同時要呈現文字、圖片、影片、動畫與表格等各種形態,才能吸引目光,並幫助觀眾了解。要怎麼綜合運用自如,最快也是最好的辦法,就是看別人怎麼做。
好文出自劉寶傑的代表作《寶傑,你怎麼說》
延伸閱讀:
蔡康永:想給人留下好印象,別硬生生報數字。
一個好故事,勝過一萬句推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