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慨
為什麼每天上班累得像條狗,加薪升遷卻輪不到我?
為什麼想做的事和公司希望我做的事總找不到交集?
為什麼上班時間總讓沒意義的小事填滿,工作熱情燃燒殆盡?
「我很忙!」成了現代人的口頭禪,事實上,你該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事情的輕重緩急!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所謂的「大事」究竟是什麼。我不想讓你覺得大事遙不可及,覺得那是有深切的使命感、已經開悟或某些方面與眾不同的人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做更多大事。
何謂大事?
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歸為三種類型:小事、正事和大事。
小事(Bad Work)
小事會浪費你的時間、精力與生命,這樣的工作做一次都嫌太多。這不是一件值得你全心投入,或者你希望被指派去做的事;小事根本沒有意義。
令人難過的是,組織很擅長生產這種小事。它有各種面貌,例如官僚作風、沒完沒了的會議、浪費時間的陳腐流程,以及其他許多只想壓榨你、而不是讓你成長的做事方法。
正事(Good Work)
正事是那些有用、具生產力,而且你很熟悉、也可能做得很好的事。你大部分的時間可能都在做正事,這樣並無不妥;你所受的訓練、教育和迄今所累積的經驗,讓你可以把這樣的事做得很好。總的來說,正事是舒適感、成長的養分及成功的來源。
正事的範圍很廣,可以是一份令人投入且有趣的工作,也可能是很單調、平凡,但你知道它的必要性,所以很高興地花一些時間去做的事。
生活中永遠需要正事;而在組織裡,正事是必須的,這猶如公司的「奶油與麵包」——有效率、能夠聚焦,而且有利可圖,可以為公司帶來下一季的盈餘。
大事(Great Work)
每個人都想多做一點大事,這樣的事可以啟發並鼓舞你,對你來說充滿意義,能夠產生影響力、帶來改變。大事是真正重要的工作。
大事可以帶來深切的舒適感,並讓人全心投入——你通常會覺得自己彷彿處在時間靜止的「順境」中,毫不費力就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之所以會有這種舒適的感覺,是因為它連結了對你來說最有意義的事物——不只是你的核心價值與信念,還有你想對這個世界產生影響的渴望。
不過,大事同時也讓人覺得不確定和不安。這種不安是因為大事通常是嶄新且深具挑戰性的,所以具備了風險與可能失敗的因子。因為這是你很在乎的重要工作,你不想失敗,但也因為這是一件嶄新且具有挑戰性的事,因此很可能失敗。
對組織來說,大事可以帶來策略上的轉變、創新,並延長組織的壽命。通常這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可以將事業往前推進,帶來新產品和更有效率的運作體系,並且增加營收。
怎樣才是最好的比例?
了解以上三種定義後,接下來的問題是,你要怎麼在三者間取得平衡?對你來說最完美的混合比例又是如何?
事實上,根本沒有所謂完美的比例。在正事與大事(剔除掉小事)之間找出一個適當的分配比例,是需要一輩子去實行的。即使你現在已經找到一個和諧的平衡,日後也會改變;今年最好的比例,明年不一定適用。
會造成這種狀況,有幾個原因:
1.大事變質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大事可能會變質成正事。當你精通了大事,它就變得舒適與熟悉,曾經有過的挑戰性、延展性與回報就不存在了。今天你認為的大事,五年後你對它不可能還有一樣的感覺。
這就好比當初iPod剛上市時,大家覺得它好特別,現在幾乎人手一機,已經被視為理所當然了。
2.正事也有其吸引力:即使我們渴望做更多大事,但總是被正事所具有的舒適感拉了回去。這是一種永久的張力:大事的挑戰性、風險與回報,剛好與正事所具備的熟悉感、效率與安全感相互拉扯。
3.不同的時期需要不同的回應:有些時期你必須大步向前追求「發展」,有些時刻你則需要保持精力,收集更多想法,好替下一次的行動布局。這些潮起潮落讓我想起曾在一張結婚週年紀念卡上讀到:「謝謝高潮迭起的二十年,平淡的七年,以及跌到谷底的兩年。」
但我打賭你從來不曾這樣說過:「我的大事實在太多了。」因為沒有人會說:「我的生命太有趣、太刺激、太讓人回味無窮、太滿足、太讓人興奮……」也從來沒有人會說:「我不要做更多大事。」
事實上,無論目前你小事、正事和大事的比例如何,你永遠會渴望更多大事。
但是大多數人都在組織中工作,因此就產生了互相衝突的目標。
有時候——其實很罕見——我們想做的每件事恰好都是組織希望我們去做的,然而對大部分人來說,我們跟組織之間多數時候只有緊張。
組織要我們做的是這些:有些是大事,大多數是正事,而有些老實說是小事(那些報告、那個會議、這個專案——你知道我在說什麼)。然後是那些我們知道自己做得到的大事——假如我們的才能與熱情被充分認可並發揮出來。
困難之處在於找出這些彼此競爭的力量之間最好的平衡,如此一來,你不只做得到組織要求你執行的事,也會做同樣多你想做的大事。
這絕不是一項簡單任務。
大多數人都將自己設定在只是處理電子郵件和似乎永遠做不完的任務與專案,無論大或小。底下將協助你再次校準,描繪出你和組織各自的優先順序,這樣你就可以清楚看到它們哪些地方是一致的,哪些地方不是。那樣做是要讓你更明白自己可以做些什麼選擇,如此一來,你就能做更多大事,同時又讓上司滿意。
完成你的大事地圖
1.回想你每天或每個星期做的所有事情——或者寫在一張紙上。記得越完整、越具體,這張地圖對你越有用。你可以想想下列這些方面的事:
◆專案
◆專案的各個部分(例如行政、財務、專案管理、團隊及部門會議、策略、動腦會議和執行等)
◆行政事務
◆財務管理
◆既定會議,例如小組會議或進度會議
◆臨時會議
◆面對客戶與消費者
◆人員管理
◆訓練與技能提升
(這份清單並非詳盡無缺,如果你覺得有漏掉任何事情,就加進去,或者你可以使用更符合你狀況的字眼。)
2.要弄清楚自己把時間花在哪裡,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每星期工作四十多個小時,要回想整天到底做了什麼也很難。或許可以翻翻行事曆或工作時間紀錄單,如果真的毫無所獲,就隨身攜帶這張地圖幾天,同時記錄你究竟做了些什麼。我敢打賭會有出人意料的驚喜。
3.一旦有了全面而完整的清單,就開始劃分,把清單上的事情填入地圖的空格中。當你在思考「他們」在乎什麼時,請記得,這裡的「他們」指的是你的上司,以及上司的上司。想一想他們的優先順序,你會發現,上司的優先順序比組織的容易掌握多了(組織的優先順序級數太高了,而且往往很抽象,對這項練習來說不太有用)。
4.在右上角的空格寫下組織希望你去做,同時也對你有意義的事。這些會是正事,或許也包含一些大事。
5.在左下角的空格寫下任何你做過卻真的不喜歡的事,而且仔細想想,組織也不太在乎。這些就是小事,或是正事光譜最底端的事。
6.在右下角的空格寫下你真的沒太多興趣、組織卻希望有人做的事。就像左邊的空格一樣,這個部分會包含小事,以及正事光譜最底端的事。
7.在左上角的空格寫下你正在做、想做或認為必須去做,組織卻不重視的事。通常多數是大事,還有一些正事。
最後,看看你的地圖說了些什麼?
1.地圖將幫助你提出問題與回答問題
2.地圖幫助你採取行動
有了地圖帶來的新觀點,你不可能不做選擇並採取行動——即使你選擇繼續往前走,或是現在什麼都不做,也是一種選擇。
好文出自《讓工作自由:激發熱情與潛質的15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