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專欄
內容簡介
如果明天就必須離開職場,
你最後悔的會是什麼?
與其埋頭苦幹,被動等著命運的安排,不如立刻調整心態。
現在就認清,最可靠的就是時時投資自己!
安份做事、安心退休的夢幻時代已經過去。
職場人務必構思生存的戰略,主動出擊!
YES24、教保文庫暢銷書、Interpark網路書店選書,讀者熱烈迴響的職場生存指南
你深信埋頭苦幹,自然有人賞識?
你犧牲家庭、奉獻青春,升官加薪就有你的份?
你心中吶喊「沒人比我更拚!」公司卻冷冷背棄了你……
不,很多時候,這都是你的誤解,事實是:
公司沒有背棄你,而是你感覺「遭到公司背叛」。
再怎麼勞苦功高,只要情勢一變,公司隨時會將員工淘汰。
因為沒有你,公司可以照常運作,而且就算沒有你,它也必須要正常運作……
被動接受公司決定,不如事先做好準備,重新調整工作心態,以面對職場形勢的轉變。
自我開發頂尖專家趙寬一博士以職場、家庭、個人三個面向,告訴你職場不敗的必備要件,讓公司無法背棄你的24個理由!
Q:如果明天就必須離開職場,你最後悔的會是什麼?
「早知道就在有能力時多多幫助別人。」
「竟然沒有一項自己獨具的專長。」
「來日方長,身邊卻沒有錢。」
「為工作付出了一切,結果怎麼會這樣?」
「我為什麼從不挑戰更大的目標,連試試都不敢?」
「啊!那時應該要當機立斷才對……」
「別人會記得我是怎樣的人嗎?」
「早知道就不該跟著別人的腳步走,失去了自我。」
「我怎麼這麼笨?失去了健康才發現來不及。」
「坦白說,自己懂的東西實在太少……」
「活得真像傻瓜,夢想一個都沒有……」
「那時如果一笑置之,現在就不會這樣……」
「真希望能再年輕個幾歲……」
「不是故意要傷別人的心……」
「浪費掉的人生,好可惜……」
趙寬一
社會教育專家、暢銷作家。中央經濟評論社評為「影響大韓民國最深的十名講師之一」。
畢業於江原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二○○七年獲頒「韓國HRD大賞」名講師獎。經常受邀至青瓦台等政府機關、大學、企業、地方團體、主婦大學等單位演講,並擁有極高的媒體曝光度,於KBS「早安園地」及EBS、MBC、SBS等各大電視媒體舉辦講座。繼引領話題的「一人革命家」新職場人模式,又在本書中提出二十四項讓職場生涯不後悔的生存實戰指南,是上班族信靠追隨的人氣指導教練。
曾任大韓石碳公社社長、江原道政務副知事、農協中央會常務、農協江原地區本部長、江原大學客座教授,現為「趙寬一創意企管研究所」代表。
除了講座備受歡迎,更是普獲好評的暢銷作家,著書三十餘種。重要作品如:《離開公司時後悔的24件事》《大笑一場》《帥氣地說話》,《用服務決勝負》一書獲選為韓國文化觀光部優良學術圖書;《像祕書一樣行動》《厚臉皮也是一種競爭力》等書更已授權翻譯、暢銷海外。
譯者簡介
蕭素菁
政治大學東語系韓文組畢業,韓國漢陽大學社會系碩士,服務於國內顯示器製造廠。譯作包括《上哈佛真正學到的事》《富人不說,卻默默在做的33件事》《哈佛博士的街頭經濟學》(先覺出版)。目前最大的心願是「核電歸零」。
葉雨純
政治大學韓文系、首爾大學語學堂六級畢業。曾任韓國旅遊網站翻譯專員、韓商業務助理、科技大廠韓文專員。譯有《學習是對人生應盡的禮儀》(如何出版)。
規格
ISBN:9789861342092
頁數:304,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789861342092
序
上班族對公司抱有什麼樣的期待?無非是希望薪水高、晉升快,再加上有退休保障的穩定性。如果一家公司具備這三項條件,那真是「受到老天眷顧」的職場了。
若要在這三項條件中選一項,優先順位最高的會是哪一項呢?選擇結果自然因人而異。經濟狀況窘迫的人,會把薪水高當成第一順位;而急著想出頭的人,則會選擇晉升;不過應該會有更多人選擇穩定性。
有一項證據可以顯示大家對工作穩定的重視與偏好,那就是身分及退休生活都獲得保障、被稱為「鐵飯碗」的公務員,在最受歡迎職業票選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社會現象。
將穩定性視為優先順位的理由,正是人對未來及雇用缺乏安全感所致。尤其在人類平均壽命上看九十歲的今日,提早退休將引發不小的問題,所以很多上班族放棄「活得短而精采」的想法,轉而選擇「活得久而平淡」。總之,大家都希望能夠晚一點退休。
不過以公司的立場來看,難免會擔憂組織的高齡化將帶來生產力的低落。雖然已有歷史研究指出老人的生產力更高,但現實社會卻吝於接受這種看法。一般人還是認為年紀大的員工生產力較差,所以企業多半喜歡採用年輕人。
三星集團總裁李健熙,近來丟出所謂「年輕的人才、年輕的組織理論」這個話題,引起廣泛討論。這也說明了這樣的社會氛圍。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正在快速轉變,決策速度也要加快,而這些正符合年輕人的特質。」「所有的領導者都應當具備領導能力及創意能力,這樣才能適應二十一世紀的新文化。」「任何時代的組織都應該年輕化。」
從李健熙丟出這個話題開始,三星集團逐步完成了全面的世代交替。
其他集團的總裁也一樣,他們沒有討厭「年輕」的道理,而且也會看準時機,果斷地大舉提拔年輕人。「大舉提拔」或許就意味著「大幅的世代交替」。
輿論也隱約支持這股潮流。一家頗有影響力的日報,就對大企業的世代交替潮流作出正面評價,還透過社論進一步指出:「以中國、印度、巴西為中心的地球村社會,正面臨主導權所產生的巨變。在嬰兒潮世代退場的同時,新世代也浮出檯面,成為時代的主角。繼美國總統歐巴馬之後,英國也出現四十多歲的首相卡麥隆。他們為了突破國家危機,都紛紛登場,扮演解決國家危機的領導者角色。」
不僅如此,在許多關心社會問題的學者中,也有人將世代交替與韓國的年輕人失業問題加以連結,而提出主張。有一位頗具世界知名度的教授曾說:「為了成年人就業的安定性,年輕人常常是被犧牲的一群。所以上一個世代必須讓步。」他用這個理論來分析整體趨勢。簡單來說,由於年輕人的工作機會相當缺乏,所以成年人要盡快退場。
「退休常態化」時代來臨
當「年輕的人才」「年輕的組織」「世代交替」「讓步」⋯⋯等這些詞彙出現時,就有人要開始坐立難安了,尤其是那些自認已經上了年紀的人。
至於沒什麼突出表現的普通上班族,心中則會覺得沮喪,也許還會受到全面性的結構調整或名譽退職風暴波及呢!尤其考量到社會存在著青年失業的嚴重問題時,不僅工作得看別人的臉色,甚至連「四五停、五六盜」(譯注:「四五停」指提早在四、五十歲停止工作,「五六盜」為五、六十歲還賴在職場不退休,形同盜匪)的幽靈也都不斷在腦中浮現。
當然心中難免會有不滿。
「為什麼要讓步?」「那我們的未來該怎麼辦?」「年紀大有什麼錯嗎?」
也有人會問,世界漸趨高齡化,平均壽命到達一百歲的時代都快要來臨了,還討論什麼世代交替?
有的人甚至會質疑,日本是計畫將退休年齡延長至六十五歲,而韓國人的思考卻反其道而行,竟然在高喊「由年輕人才主導的時代」。英國的總理雖然只有四十多歲,但也有人提出反駁的證據,認為領導英國人在二次世界大戰獲得勝利的邱吉爾首相當時已經七十多歲了。
另一方面,年輕人卻開始在心中歡呼。以前就算擁有開天闢地以來最好的條件和實力,也找不到適當的工作。這些新世代就算找到工作,也會因為看到「老人」固守既得利益或是「資深者」的腐敗而心生不滿,如今他們在這波潮流下,總算能在工作上有所期待及安慰。
不過這實在沒什麼好高興,也沒什麼好歡呼的。因為不管對年輕人或老年人來說,這都不是件令人振奮的事。所謂「年輕人才論」的問題只不過是表現方式不同罷了,它在任何時代都可能發生。
激烈的競爭下,「雇用彈性」及結構調整的常態化,已經無法安撫年輕的世代。
此外,還有另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那就是「年輕的人才」很快就會變成「舊世代」。一旦成為舊世代,他們還會對世代交替拍手稱好嗎?還會願意將機會讓給年輕人嗎?
「結構調整」的常態化,就代表著「退休」的常態化。不管是年輕人或成年人,都無法脫離這個結構,也就是說,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只能警惕自己要隨時準備退休的不確定時代。
因此就算公司已從年輕世代與既成世代間的對立、交替、讓步的角度去尋求解決,職場上的每個人仍應自行尋求活路,找尋因應的對策,而且必須深入思考,徹底覺悟。
近來對於退休準備的討論越來越多,彷彿是在反映這樣的趨勢。各種廣播或電視節目,幾乎都以系列報導方式大談老年退休計畫,篇幅比重也越來越高。至於相關書籍更是像雨後春筍一般推出。
但是仔細探究相關理論,就會了解「離開職場=退休=老年」這個概念,將討論都聚焦在「離開職場以後,如何過得更有收穫、更舒適」。
不管是「退職準備」、還是「退休設計」,聽起來都還算高雅,但是如果提到「死前必做的事」「互助」的話,可能就籠罩一股像是進入死巷般的無力感。「互相扶助」簡寫成「互助」,但有可能會讓人聯想到是幫忙「處理後事」,接著又想到電視廣告播過的內容,催促大家要處理得乾淨俐落,想到這裡竟然讓人有些感傷。
現在就要為離開職場作好準備
我寫本書的理由就在這裡,因為無法接受近來出現的這些觀點。首先是對於將「離開職場」當成「退休」這一點,我覺得並不恰當,而且也不喜歡將退職對策想成是老年課題或生命結束的因應之道。
退職和退休有明顯的不同,但卻經常被視為有相同的意思。
退職通常是在六十歲,不過近來人也有可能在四十歲就退出職場—不,甚至二十多歲退職也不能算例外。
退職是指從一個職場中退出,它只代表著離開職場的意思。退職有可能是轉職,所以我們一生中有可能會退職好幾次。退休卻是「完全退職」,代表經濟活動終止、完全從現有的工作中離開。
也因此我決定另外找機會討論退休後的老年問題,目前就先處理職場人在世代交替及退休常態化時代中,應當如何因應的問題。也就是處理「退職」、但不將焦點放在退職後,而是把焦點集中於在職期間如何將「現職」做好的問題。
因為唯有如此,不管年紀大或年紀小,才能成為公司所需求、時代所期待的「年輕人才」,而且就算提早離開公司,也不至於受到太大的衝擊。這就是正確的退職準備,然後還可以更進一步發展成退休準備。
為了避免在離開職場時措手不及,當你還位居現職時,很多事就應該先作好準備,盡可能展現出自己的企圖。
我原本的構想是希望出版一本書,內容可以告訴大家在這麼多事情當中,有哪些是在職場時必做的關鍵重點,同時也希望這本書能成為年輕人必讀的書。不過我卻花了許多時間苦思該從哪裡下筆,最後又該往哪個方向找出答案。
直到有一天,我的眼底映入了一段文字,這段以前就熟悉的文字,再度從我的記憶中復活,那就是劇作家蕭伯納的墓誌銘。
「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一定會發生。」
(I knew if I stayed around long enough, something like this would happen.)
我不停咀嚼「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一定會發生」這句話的涵義,腦海中卻同時浮現了「後悔」這個關鍵詞。也就是說,如果你想知道「在職場上應該先做什麼」,那麼你就應該反向思考,「離開職場時,有什麼事是可能會令自己後悔的?」
因為「離開職場時一定會後悔」,所以「還在職場工作時就一定要去做」,這兩點便構成了本書的核心。
然而離開職場時會令人後悔的事,豈止一、兩件而已?
我也是退職後仔細回顧,才發現「當時應該可以做得更好才對⋯⋯」,不少事因此徒留悔意。這本書是我對自己最真誠的反省,也讓我領悟到:直到退休前,不管做任何事,都一定要銘記「盡力做到沒有遺憾」。
期待我的反省與覺悟能引起各位讀者的共鳴。離開職場以後的生活,應當於在職工作時就作好準備;而退休後的準備,則要在年輕時就開始,而且就是「現在」,透過現在所處的職場來進行,越早越好。時間一遲,就來不及了。
希望藉由這本書,能讓讀者轉念奮發,彷彿重新調整職場生活般,有個嶄新的開始。這是一條不會讓你將來搥胸頓足說:「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一定會發生」,然後懊悔不已的路,而是一條能讓讀者成為年輕人才,好好過著安定的職場生活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