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T0700058

從一件事中學到十件事的經驗學習法則:寫給期待快速成長的你

職場が生きる人が育つ「経験学習」入門
作者 松尾睦
譯者 林冠汾
出版日 2013-08-29
定價 $250
優惠價 79折 $198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相關專欄

  • 試閱

書活網特推

雖然工作上未必事事順心,但是有些人卻不會擺臭臉、不愛抱怨,而是以解決問題為要務。明明工作這麼多年,哪來這種幹勁?這本書開宗明義地說,這是「經驗學習力」不同所導致的。(/林雅萩)......more


看更多

內容簡介

進入職場,你必須學會的第一件事:從經驗中學習!

「經驗學習力」的高低有無,將決定你看待問題的角度、面對工作的態度,
並影響你未來數十年職涯成長的速度!

為什麼有些人在職場中可以持續進步,有些人卻只能原地踏步?
關鍵就在「經驗學習力」!
成長型人才,就是這裡和別人不一樣!

成年後的學習,幾乎百分之百來自「經驗」。能否從過往的經驗或他人的例子中汲取成長的能量、突破思考及工作的盲點,左右了每個人一生的成就!

本書結合精妙理論、概念與實務案例分享,剖析「經驗學習力」的內涵與執行步驟,打通職場成長的任督二脈,除了讓你身懷絕技、擺脫平庸,還能永保熱情,不斷發現工作樂趣!

本書所舉精采事例和方法,可以讓你累積更多「經驗值」!

◎從單純輸入銷售數據的工作中發現市場趨勢!

◎自告奮勇派駐海外,從頭開始學習!

◎不過是發個會議通知,卻設計出整年的會議時程和發送系統!

◎成交後竟然問客戶:「為什麼要買?」

◎結交不同業界的好友,只為聽到最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名人推薦】

中廣新聞網5L俱樂部主持人 彭懷真博士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黑幼龍 好評力推

關於作者
松尾睦

神戶大學管理學教授。小樽商業大學管理學系畢,北海道大學碩士,東京工業大學、英國蘭開斯特大學博士,主修行動科學、學習管理,目前以「組織學習」和「經驗學習」為研究主題,常應各大專院校或企業界之邀舉辦講座。

曾任職鹽野義製藥、東急綜合研究所、岡山商業大學、小樽商業大學,並曾在2003年獲歐洲行銷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年度最優秀論文獎。

著有:《從一件事中學到十件事的經驗學習法則》《從經驗學習:邁向專業的步驟》《成長的主管:好主管要能從經驗中學習》等書。

關於譯者
林冠汾

台中人。日本駒澤大學經營學科畢業,曾任職日商秘書、專業文件翻譯、補習班講師。目前為自由譯者,專事筆譯及口譯工作。譯作有:《從一件事中學到十件事的經驗學習法則》《狼與辛香料》《女大學生會計師事件簿》《白馬山莊殺人事件》《打扮的基礎》等書。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T0700058
ISBN:9789861371764
224頁,25開,平裝,
看更多

目錄

前言 經驗學習力的有無,將決定職涯成長的速度
序章 能夠從經驗中學習的人,無法從經驗中學習的人

第1章 職涯成長的關鍵點?
能力成長和心智成長
什麼是能力成長?
什麼是心智成長?
在不同的職位上成長
捨棄跟不上時代的知識

第2章 從經驗中學習
70:20:10法則
蛻變經驗
經驗學習小講座 心存疑問,動腦思考
經驗可以自己創造
將得到的教訓「應用於新情境」
不是單純重複學習就好
經驗學習小講座 環境越艱困,越應主動創造經驗

第3章 經驗學習三能力
經驗學習力是「成長的根本」
經驗學習三能力
能力一:挑戰
為什麼你需要挑戰?
策略1 打好基礎
策略2 提高工作品質,爭取機會
策略3 以擅長挑戰不擅長
累積小經驗來換取重大經驗
經驗學習小講座 你有多久沒用自己的腦袋思考了?
能力二:反省
為什麼要反省?
策略1 一邊反省,一邊思考工作意義
策略2 尋求他人回饋
策略3 接受批評,修正行動
反省也要「現在進行式」
經驗學習小講座 重新思考自己現有的觀點
能力三:樂在其中
為什麼要樂在其中?
策略1 專心一致,不放過任何有趣的跡象
策略2 思考工作背後的意義
策略3 樂觀等待將來才會出現的喜悅
放膽創造工作的意願
經驗學習小講座 如果不讓工作變得「有趣好笑」,那活著到底是為什麼?

第4章 「觀念」和「關係」
觀念
拋棄「這樣就好了」的想法
為自己設想、為他人著想
持續接受挑戰,不妥協
客戶就在下一站
學習目標和表現目標完美搭配
培養「願意做到一五○分」的態度
經驗學習小講座 懂得為人服務,才是正港專業人士
關係
結交不同領域朋友,建立信賴關係
如何發展人際網絡?
找到願意說真話的啟發者
慎選對象,誠實相待
主動出擊,認真傾聽
經驗學習小講座手機通訊錄裡有幾個「真」朋友?
「經驗學習力」模式為你帶來職涯新契機

第5章 有了OJT,學習更加如虎添翼
OJT循環
經驗學習小講座 「育才達人」大調查
育才達人的指導秘訣
設定目標
確認進度、確實討論
不論成敗,都要檢討
正面回饋
依資歷調整指導方式
打擊人才的指導者
OJT能力診斷及反省
經驗學習小講座 做給他看、說給他聽、讓他嘗試

第6章 提升學習能力的工具
三種診斷工具
工具1 經驗學習力檢核表
工具2 經驗學習診斷表
工具3 經驗資歷表
舉辦研討會,讓職場前輩分享經驗
收集案例,累積知識

結語 「經驗學習」就像衝浪
看更多

各界推薦

來自各行各業、不同職位者的共鳴與推薦!

不管是職場新鮮人、可以獨當一面的人,還是對目前工作非常熟練的人,只要身懷「經驗學習」三大能力──「挑戰」「反省」「樂在其中」,你的成長將永不停止!──神戶大學經營學研究所教授 金井壽宏

即使工作好幾年,還是會懷疑「這份工作真的適合我嗎」或「我的未來在哪裡」之類的。透過本書,我對工作有了新的體悟:是否有所成長、是否有新的挑戰、工作是否有樂趣……都要看自己是否願意踏出新的一步。沒有什麼工作是有趣的,但從不有趣中找出趣味,才是了不起的本事!──讀者Y.L.

工作幾年之後,惰性開始養成,會不想做很麻煩、很花力氣的事。不過本書讓我回想起自己成長最快的那段日子,才知道原來那就是「經驗學習循環」。工作不該只是磨光鬥志的東西,它的背後還有很多意義和樂趣值得我們去探討!──讀者N.T.

作者訪問了不同行業、不同職位的人,他們的心聲真的很有參考價值,對於沒有學習欲的人,或是不知道該如何學習的人,都是十分值得一讀的書。──讀者M.Y.

我覺得書中提到的「反學習」真是太重要了。我們習慣按既定的概念思考,卻忘了知識和方法都會推陳出新,這一點對於工作好幾年的老鳥來說真的很有幫助。──讀者K.O.

本書的獨創性相當高,透過大量的訪談和國外的各種理論結合,對於想在嚴苛環境中培養人才的企業,和希望累積實力的上班族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指南。──讀者T.B.

看更多

試閱

什麼是經驗學習力?

人是透過經驗而學習的。舉例來說,參加具挑戰性的企畫、負責要求較高的客戶、帶領還不成氣候的部屬……等經驗,都是能讓人有所成長的機會。

不過,即使擁有相同的經驗,有些人會成長,有些人卻不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是因為「經驗學習力」不同。

雖然有些經驗是偶然得到的,但能不能抓住這個「偶然」,並從中吸收學習,則取決於對工作的態度和處理方式。

我們很難依照自己的想法來控制事物,這意味著「從經驗中學習」就像「衝浪」一樣。工作上會遇到各種不同的浪濤,雖然我們無法製造海浪,卻能決定自己要衝哪一道浪;而且,要和這道浪纏鬥多久,也端看自己而定。如果老是挑簡單的浪來衝,根本不會進步,臨時要挑戰大浪時,也只會摔得鼻青臉腫。我想大家應該都是一邊挑戰自己還能硬著頭皮衝上的浪,一邊在反覆失敗中逐漸成長的吧。

「什麼是經驗學習力?」

這就是本書的主題。如果以「衝浪」來比喻,本書的目的就在於面對大浪時,思考應該擺出什麼姿勢才能衝得漂亮。

配合時代改變而「反學習」

在序章也指出,過了三十多歲,成長到某程度後,有些人會停止成長。

如前面所說,這些人是因為執著於過往的做法,才會停止成長。儘管環境已經改變,卻還仰賴過去曾經成功的手段,甚至試圖強化過去的手段來應付問題;對於這樣的性格傾向,倫敦商學院教授唐納.薩爾(Donald Sull)和多明尼克.侯德(Dominic Houlder)稱之為「主動惰性」。雖然我們很容易仰賴自己熟悉的工作方式,但這時候需要改變觀念,學習所謂的「反學習」(Unlearning)。

「反學習」是管理科學家海柏格(B. L. T. Hedberg)所提倡的概念,意思是捨棄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知識。雖然這原本是用於組織學習的概念,但一樣適用於個人。

哲學家鶴見俊輔把「Unlearning」翻譯成「反學習」。反學習是先把變得僵化的知識打散,然後丟棄不必要的東西,再重組知識。神戶大學的金井壽宏教授雖然主張「領導者應構築自己的論點」,但也叮嚀大家「必須隨時不斷修改論點」。

為了讓大家了解「反學習」,在這裡舉出日本將棋聯盟會長米長邦雄先生的例子與大家分享。米長先生在五十歲時贏得「名人」頭銜,同時也是目前最年長的紀錄保持人。

米長先生曾在將棋生涯中贏得無數獎項,但四十五歲之後陷入低潮,開始打不贏二十多歲的年輕棋士。當時米長先生為了想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輸,而請教一位年輕棋士。年輕棋士給了這樣的答案:

「跟老師下棋很輕鬆。老師有很多拿手技巧,知道走到某種布局或走到哪一步棋時,絕對有辦法吃下對手的棋。不過,我們也會調查好老師的所有拿手技巧,然後一一做出防範。」

那麼,怎麼做比較好呢?對於這個問題,年輕棋士給了一個建議:

「丟掉自己拿手的技巧。」

聽到這個建議後,米長先生決定拜這位才剛過二十歲的棋士為師,在那之後,因為接觸到年輕棋士下棋的新鮮感,讓米長先生得以重返榮耀。

在自我風格確立後,還能夠破壞「定型的自我」,並讓自己更上一層樓,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為了持續成長,必須有「反學習力」。

持續撰寫千年古羅馬歷史的小說家──鹽野七生女士,對於「我們在環境變化之中應該如何學習」這個問題,分享了以下想法:

「最重要的是,先正確掌握自己處在什麼狀況,接著再觀察目前有哪些東西是不適用的。這麼一來,才能夠真正看出什麼是『應捨棄的牌』,什麼是『應保留的牌』。」

如果我們能夠一直保持這樣的態度,就能夠持續學習一輩子。

前面跟大家說明過,成長可分為「能力成長」和「精神成長」,兩者必須相輔相成,人們才會真正成長。另外,隨著職位從第一線工作者-中階主管-高階主管往上升,必須攀爬不同的成長階梯。只要一邊配合環境變化,一邊在能力和精神兩方面都做到「反學習」,就能夠以主管或專業人士的身分持續成長。

主動創造經驗

並非每個人都有機會去體驗重建事業、參與企畫,或派駐海外。沒有這些機會的人該怎麼辦呢?

經驗可分成他人給予的經驗,以及自己創造的經驗。乍看之下覺得死板的日常業務工作,也可能成為蛻變經驗。

某位出版社主管分享了一個主動創造機會的故事:

「我們公司有一個二十五、六歲才進公司的員工,他的工作是負責把書籍銷售的統計數據輸入電腦。把銷售數據輸入電腦其實是很死板的工作,但過了半年後,他突然說:『賣得好的書有某種雷同性,如果把輸入格式換成另一種,就更能夠看出市場趨勢。』實際改變格式並做了分析後,我們發現這些資料可以運用在行銷策略和成本管理上。之後,分配了一個新的工作給他,就是『輸入資料後,再以此發展出銷售策略』的工作,算是高一級的工作。因為他的工作態度,所以部長和總經理也會要求他做一些像是『行銷策略提案』或『宣傳計畫與成本相關性分析』等工作。」

就像這個例子一樣,看似無趣的工作中,其實也埋有寶藏。能否挖出寶藏,並讓它變成優質經驗,就要看自己怎麼賦予工作意義。優化自己目前負責的工作,並展現成果,透過這種行為,也能有機會得到他人給予的優質經驗。想進入這個良好循環中,需要的就是「經驗學習力」。

不過,想找到埋在工作裡的寶藏並不容易。事實上,我們也常看到很多相反的例子。某電機大廠主管這麼說過:

「我們公司把一流大學畢業的新進員工──也就是所謂的菁英新人分配到經營企畫部,然後要他們統計全球業績。雖然他們要處理的資料量很龐大,但基本上算是很簡單、重複性很高的作業,所以很多年輕人會覺得『我進公司不是為了做這種工作』,然後抱著不滿的情緒辭職。我們從過去的經驗了解到,自己親手處理市場資料對於日後擬定經營策略很重要,但是就算跟年輕人說這些,也很難得到認同。」

「經驗」包括他人給予的,以及自己創造的,但很多人總是覺得「經驗是別人給的」。不過就像出版社的例子一樣,有些經驗可以靠自己創造,並能像他人給予的優質經驗一樣發揮作用,讓我們得到成長。

二○○五年得到「現代名工」稱號,二○○七年獲《米其林指南東京版》三顆星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經營者──小野二郎先生這麼說:

「不可以只說『不知道接下來會分配什麼工作給我』,然後呆呆地等上司發號施令。所謂的工作,如果沒有消化成自己的東西,就不會進步……如果不會主動找事情做、磨練自我技術、自己先去學,工作上絕對不會進步。」

小野先生這段話也告訴我們:主動把握機會有多重要。

獲得周遭信任,以爭取挑戰機會

我們發現很多企業人的煩惱是:「老是負責例行工作,沒有機會得到有助於成長的經驗。」的確,但「挑戰」除了可以由別人給予,也可以自己創造。

訪談調查中顯示,這兩者其實有所關連;也就是說,我們觀察到很多例子是藉由專注於眼前的工作,展現出高品質的工作內容,而受到他人信任,最終獲得具挑戰性的工作機會。

「老是負責例行工作,沒有機會得到有助於成長的經驗。」有這種煩惱的人,或許有可能因為自己目前的工作品質不高,所以無法獲得足以讓他人託付困難工作的信任感。

某位顧問公司主管說:

「我認為挑戰性經驗是周遭給予的經驗。因為回想起我自己的挑戰性經驗,有很多時候都是『順其自然』。不過,為了得到這樣的機會,在目前的工作上展現成果很重要。如果別人看見你的成果,自然就會給你機會。」

這位主管也分享了具體事例:

「從三年多前開始,我們部門開始把焦點放在企業人的成長上,著手製作調查報告。因為這不是一項能夠帶來利益的工作,所以當初公司裡有些人懷疑這項工作的必要性。不過,在每年持續提出調查報告後,開始得到客戶好評,大家也了解到這是一項很好用的諮詢工具,在公司內部的評價也越來越高。某位同事說:『努力工作了三年,我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聽到這種話真的很讓人高興。多虧這份報告書,大家開始會把一些難度很高,但很有意義的工作委託給我們。」

從這個例子可以觀察到,讓眼前的工作確實展現成果後,可以受到周遭人們的信賴,進而得到挑戰機會。

同樣的,在市區銀行工作的某位主管分享了以下意見:

「我還只是個菜鳥行員的時候,曾經負責某家鐵路售票機的收款工作。工作內容是把大量硬幣用有效率的方式包裝起來,然後搬到現金運送車上。剛開始會覺得『我一個大學畢業生幹嘛做這種工作?』但如果沒有做好,現金運送的時程就會延誤。拚命努力做了一陣子後,收款作業漸漸變得有效率,時間也多了出來。這時,上司和前輩開始會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我,認同我是個有工作能力的人,也慢慢丟一些有趣的工作給我做。」

誠如這位主管所說,即使是例行工作,也能藉由高品質的展現,來取得上司或前輩的信任。

某位人力資源公司主管分享了一位年輕員工的例子:

「有一位負責文書工作的女職員,我要她通知我『全體會議時程』,結果她幫我製作出整年的會議時程表,還設計了發送系統。當別人要求你做某項工作時,如果能夠發揮創意,讓那項工作變成『屬於自己的工作』,周遭就會開始認同『原來這個人可以做到這種事啊』,也會有想要把難度更高的工作交給這個人去做的念頭。即使是小任務也能確實做好的人,就會有得到重要任務的機會。別人願不願意主動給予機會,就要看這個人是不是能對凡事都抱著興趣。」

從這個例子當中可以得知,專注於眼前的工作,再加上自己的創意,累積中低難度的挑戰性經驗後,可獲得更大的挑戰機會。

某位IT服務公司的董事提出以下看法:

「每個人都有『火種』,但必須要環境配合才能點燃;不過,總有一天會點燃的。點燃的契機或許是個偶然,但主動爭取這個「偶然」卻很重要。因此,一定要確實做好目前的工作。唯有這麼做,才能看到藏在背後的機會。」


為了讓自己有機會遇到能夠點燃內心火種的工作,讓目前的工作展現成果以培養實力,進而取得周遭信任顯得格外重要。

思考工作背後的意義

對公司或上司指派的工作不感興趣時,優秀的主管會設定自己的目標,並改變工作的意義。

某財團法人的主管分享了自己還是菜鳥時的經驗:

「有一次,上司要我寫信封上的收件人姓名地址。因為這是很單純的工作,所以一開始我是抱著『為什麼我要做這種事』的厭惡心態在工作。不過,寫了一陣子後,透過書寫姓名地址,我發現我可以了解『自己所屬的組織和哪些團體有關連』,或者『客戶端的重要人物是誰』。在那之後,我開始覺得寫信封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並且能夠透過這項工作掌握自己所屬組織的定位。」

這位主管在看似無聊的寫信封工作中,注意到可以透過這項工作得到的資訊,並重新設定「了解自家公司客戶」的目標,進而找到樂趣。

下面這位主管分享了在高級外商珠寶品牌人事部工作的經驗:

「那時候,我轉換跑道到法商公司工作已經兩年,並擔任人事部的人力資源開發主管。有一次,商品部主管和董事把我叫去,然後派了一項任務給我。這項任務是『針對希望改善的產品舉辦研習會』,還要『從巴黎請人過來』。如果從巴黎請人過來,勢必要找同步口譯,還要把工作人員都叫到東京,光看就知道至少要多出這些成本,所以意願不是很高。不過,我改變了想法。這家公司的優秀銷售人員不會分享自己的銷售訣竅,內部也沒有OJT這種由下而上諮詢的機制,所以我設定了自己的目標,也就是要推展OJT。我要求上司接受讓高業績銷售人員加入企畫團隊的條件,最後成功完成了這次企畫。過程雖然很辛苦,但工作起來覺得特別有意義。」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就算是無法馬上覺得有趣的工作,只要好好思考工作背景,並增添新的意義,還是可以感受到樂趣。不要只是被動接受上面所指派的任務,而要積極設定新目標,工作自然會產生意義。

某位人力資源公司主管分享了以下的例子:

「以前我們曾經接過政府機關的文件裝封業務。可是,因為報價報錯了,如果外包出去會賺不到錢,所以只能自己一一把文件裝進信封。那段時間大家都累得瘦了一圈,但是後來我們給它一個新稱號,叫『裝封減肥法』,並且積極參與工作。這份工作要把十幾種文件裝進信封後再封口,但是要裝進去的文件種類和數量都不一樣。所以,我們徹底研究該用什麼順序把文件放進去,才能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裝封,還加上自己的創意。慢慢的,裝封的速度不但變快了,完工的時間還比預定時間大幅提早,讓我們獲得很高的利潤。雖然工作內容很固定,但我們一邊加上創意,一邊埋頭苦幹,完成任務的時候得到了無比喜悅。」

這個例子說出,在裝封如此單調的例行工作中,藉由設定「加上創意以提升效率」的目標讓自己專心工作,最後就能成功得到莫大的喜悅。

前面也提過,有一位主管從事計算薪資的工作時,致力於如何讓業務執行更加聰明有效率,最後成功找到工作樂趣的例子。

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知道,「反省」和「樂在其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即使是看似無趣的工作,只要思考工作背後的意義,一邊反省一邊參與工作,就能夠發現樂趣。

某位主管也分享了如下意見:

「舉例來說,即使是從事總務工作,只要體認到自己在整個公司裡的職責所在,一樣可以看清工作的本質。對總務部門來說,客戶就是公司內部的各部門,總務部的職責在於提供讓各部門順利進行工作的服務,只要懂得思考這點,就會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也能找到工作的樂趣。正確解讀工作,能讓狀況有所改變,而不是勉強催眠自己『我現在的工作很有趣』,再隨便找個什麼當成工作的意義。『總務部是能提升公司整體效能的驅動器。』要先有這樣的正確認知,再從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工作。」

這段話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只要正確解讀工作,就能夠發現意義」。透過思考工作本質的動作,自然會找到工作意義。

「我做的都是例行工作,沒有可以幫助成長的經驗。」「我做的都是上面強迫我做的事,根本沒有意義。」這些應該是很多上班族會有的煩惱。不過,即使是例行工作或上司命令的工作,只要思考「這個工作為何存在」,再加上正確的解讀,工作自然會產生意義。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