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T0400035

情緒勒索〔全球暢銷20年經典〕: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

Emotional Blackmail: When the People in Your Life Use Fear, Obligation, and Guilt to Manipulate You
譯者 杜玉蓉
出版日 2017-09-01
定價 $400
優惠價 79折 $316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相關專欄

  • 試閱

內容簡介

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
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一種「情緒勒索」。
調整與摯愛之人緊張、有害的關係,從勇敢斬斷勒索、走出情緒的迷霧開始。
★暢銷20年、全世界都在讀的心理經典★
★領先全球提出「情緒勒索」概念,全面且平衡探討勒索者與受制者的心理、手段與對策★

商業周刊1553期搶先推薦!〈有條件說Yes,完美解套情緒勒索〉

一段親密關係中有情緒勒索的要素存在,並不代表這段關係已經被判定為失敗,而是表示我們需要更誠實地面對,改正這種造成自身痛苦的行為模式,讓所有的親密關係都能回歸到更穩固的基礎上。

——蘇珊.佛沃

面對情緒勒索,需要很大的勇氣,而本書,將會賦予你勇氣。

想想那些對你意義重大的人,是否曾這樣說過?

只要有任何一項肯定的答案,就代表你已經受到情緒勒索的折磨!

施暴者  你不照著我說的進行,我就讓你日子難過!

自虐者  你這樣做,讓我心裡很受傷。

悲情者  你不讓步,就是自私、邪惡、貪婪、沒心肝的人!

欲擒故縱者  你若可以幫我,我就會更愛你/我就讓你升職/你馬上就能拿到獎金。

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若你也曾有過以下任一種想法,

其實你正在訓練對方成為情緒勒索者!

依賴贊同者  如果你不同意我,那一定是我做錯了什麼或是我哪裡不好。

爭論平息者  只要我保持平靜的態度,就不會惹你生氣了。

自責者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才使你必須承受這些痛苦。

自我懷疑者  大家都說是我不對,或許真的是我反應過度了。

人與人相處,摩擦有時、爭吵難免。但「情緒勒索」中雙方力量的較勁,卻可能一步步危害到最重視的親密關係及自尊!

蘇珊.佛沃博士於1997年領先全球,首度提出「情緒勒索」的概念,20年來拯救了眾多無助的人們。在本書中,她透過邏輯分析、詳細條列,再加上豐富的諮商案例,完整且平衡地剖析情緒勒索中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樣貌、內心世界,以及勒索的手段和解決的對策。

書中並提供實用的檢核表、簡單測驗、好用腳本、改變自我的重要步驟,以及一些無殺傷力的絕佳溝通技巧,幫助你調整造成痛苦的行為模式,讓親密關係回歸到更穩固的基礎上。

◆各界推薦

李錫錕  臺大最有人氣的政治學教授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作家

周志建  輔仁大學心理諮商博士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

海苔熊  科普心理暨愛情心理學家

陳鴻彬  諮商心理師、資深輔導教師

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

賴芳玉  律師

 這本書可說是我最早的啟蒙。可以更清楚情緒勒索的樣貌,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心理實務工作者,在面對這個情感關係模式時,有什麼相同或相異的看法與做法。——周慕姿

 不要為了他人賠上自己的人生。學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也讓別人為自己負責。—周志建

 這本書提到許多步驟改善勒索關係,找出適合自己的步調,拿回人生主控權。—海苔熊

 透過這本書真誠面對、不逃避,才有可能超越糾結、跳脫陷溺的情緒,回到真實關係裡真誠面對彼此。—陳鴻彬

媒體讚譽

 我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本書能幫助你辨別與修正與摯愛之人緊張、有害、令人困惑的關係。—蘇珊‧ 潔佛博士《向生命下戰帖》作者

 本書提供了有用資訊、有效技巧及熱情鼓勵,讓身陷情緒勒索的你能改變自己、改變關係,進而改善人生。——出版人週刊

 暢銷作家再出擊!提供一堂自我奮戰的課程,讓你輕鬆擺脫利用罪惡感操控你的人。—— Library Journal

 這本書的內容看似公式化,充滿各種容易上口的口號,如「情緒迷霧」等。但再加上真人實事的案例,反而能快速吸引住讀者的目光,迅速找到解決的方法。—— Detroit Free Pres

讀者好評

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懂得聆聽自己的聲音、體會自己的感受,而且小心不要讓任何人低估自己,或是代替你做決定。

 所有人都可能是情緒勒索者或受制者,或者兩個都是!大家都應該讀這本書,來避免我們自己的行為破壞了人際關係。

 適用於所有人,能幫助我們改善自信、自尊與環境限制,遠離不斷利用情緒勒索自己的人。即便已經在看心理醫師,這本書也能派上用場。畢竟你不是每天都可以見到醫生,但這本書卻隨時都在。

 直到你讀過這本書之前,可能都不會知道自己其實活在情緒勒索之中!

作者簡介

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 Ph.D.)

領先全球提出「情緒勒索」概念的心理學博士,同時也是享有國際盛名的心理治療師和多本暢銷書的作者。擁有超過四十年心理治療經驗,在多家心理機構和醫學診所擔任心理醫師和指導顧問,解救了無數有心靈方面困擾的人。在加州成立第一所私人性暴力治療中心,並在南加州許多醫療和治療機構擔任團體治療師或顧問,更經常受邀至美國各大媒體節目接受專訪。

有鑑於來求助的個案,多半都深陷在「情緒勒索」有害關係而不自知,蘇珊‧ 佛沃於一九九七年領先全球提出「情緒勒索」新概念,解釋這種彼此較勁的力量拉鋸,以及因此導致的種種讓人困擾的行為。

她將多年來的諮商經驗與解決對策全寫進本書中與大家分享,出版後大受歡迎,翻譯成多國語言,成為全世界都在讀的心理經典, 暢銷二十年。

她透過自己的作品、廣播節目與親身諮商,以敏銳的觀察、高效率和具同理心的互動諮商法,為世間男女打開充滿自信、自我力量與情緒獨立的新世界。

譯者簡介

杜玉蓉

政大新聞所畢業。譯有《40個天堂》《情緒勒索》《白金定律》等書。現從事文字工作。

看更多

得獎紀錄

★2021年度博客來 心理勵志 Top84

★2019 Readmoo電子書Top84
2019上半年金石堂心理勵志暢銷Top57
2019上半年Readmoo暢銷Top89

★2018讀冊年度Top30
★2018金石堂心理勵志Top17.全年Top100
★2018博客來年度暢銷Top35.心理勵志類Top10

全國高中職100師長閱讀推薦No.3

.商業周刊1553期搶先推薦
.博客來總榜No.3
.博客來心理勵志類Top1
.金石堂選書推薦
.金石堂非文學Top10
.誠品人文科學Top10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T0400035
ISBN:9789861372402
400頁,25開,中翻,平裝,書衣
看更多

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推薦序撥開迷霧,找到「擺脫情緒勒索」的明燈周慕姿

推薦序擺脫情緒勒索,你要斷捨離周志建

推薦序別用你的恐懼,來活他的人生海苔熊

推薦序那些在情緒勒索背後的脆弱自我陳鴻彬

情緒勒索讓我們能真正透視關係中的問題

《第一部》勒索交易的來龍去脈

第一章    診斷:情緒勒索

        六項致命特徵

        既然這麼明顯,為何你視而不見?

        設定限制的權利

        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

        真正的動機

        從變通到堅持

第二章    勒索的四種形態

        施暴者

        自虐者

        悲情者

        欲擒故縱者

        情緒勒索的影響力

第三章    令人盲目的迷霧

        真實的情感:恐懼

        責任

        罪惡感

        盤根錯節

        無限期追溯

        當正常的罪惡感失去控制

        迷惘與困惑

第四章    四大手法分析

        二分法

        病態化

        聯合陣線

        負面評比

第五章    情緒勒索者的內心世界

        與挫折經驗的關聯性

        從挫折到失落

        失落感與依賴性

        錯綜複雜的原因

        當危機成了催化劑

        完美生活的缺陷

        親密的陌生人

        只為自己著想

        小題大作

        顧此失彼

        懲罰的優勢

        降低損失

        為你上一課

        池魚之殃

        維持親密關係

        問題不在你

第六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

        情緒鍵

        易於被情緒勒索宰制的特質

        依賴贊同者

        爭論平息者

        自責者

        濫用同情心

        自我懷疑者

        平衡問題

        你正在訓練情緒勒索者

        自我勒索

        最後叮嚀

第七章    情緒勒索的影響

        對自尊的影響

        對健康的影響

        以背叛換取安撫

        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第二部》化知識為行動

說在前面

第八章    前置作業

        第一步

        扭轉順從的行為模式

        發出求救訊號

        步驟一:停下來

        步驟二:化身旁觀者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第九章    做決定的時候到了

        「要求」三態

        沒啥大不了的

        危機升高

        重大決定:小心處理

第十章    策略

        策略一:非防禦性的溝通

        策略二:化敵為友

        策略三:條件交換

        策略四:運用幽默感

        成果評估

        你會更堅強

第十一章        衝出迷霧

        面對舊感覺,做出新回應

        跟著感覺走

        清除恐懼鍵

        清除責任鍵

        不再感到罪惡

聲 

 

 

看更多

各界推薦

推薦序   撥開迷霧,找到「擺脫情緒勒索」的明燈 / 周慕姿  

第一次聽到「情緒勒索」這個詞,是在我唸碩士班的時候。當時,實務工作經驗不多的我,因閱讀相關文獻而接觸到這個詞;然後,再接觸到蘇珊.佛沃博士的這本書,對「情緒勒索」這個詞著迷不已。

「對對對,我好像也是這樣……」「這個描述感覺跟誰誰誰好像……」

彼時的我,閱讀著這本書,想試著在其中找尋自己與他人、在情感中受困的蛛絲馬跡,企圖能夠找到指引關係、甚至指引人生方向的明燈。

多年之後,當我開始從事實務工作,從面對個案的經驗中,我發現:許多人的情緒困擾,其實根源於一段或多段糾結而痛苦的情感關係。這些權力不對等的關係,可能來自於家庭、伴侶、人際、職場……許多人身在其中,感覺到自己被害怕、焦慮控制,沒辦法出於自己的意願做決定,只能受控於對方的情緒,做對方想要的決定、滿足對方的需求。但是,很多時候,自己從來沒發現,這樣的關係是有問題的。

於是,我想起了多年前看到的那一個,描述這類關係中的重要名詞:

「情緒勒索」。

從蘇珊.佛沃博士提出「情緒勒索」這個詞,到其所撰寫的這本《情緒勒索》,可說是非常清楚地描述了這種情感關係的困境:上對下的、權力位階不對等的,關係中某一人需要無止境滿足另一人的情境。

蘇珊.佛沃博士在這本書中,提出了「迷霧」(FOG)這個詞:「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清楚論述:情緒勒索者如何使用「迷霧」,而這片「迷霧」又怎麼影響了受制者的決定。此外,作者也勾勒出情緒勒索者所使用的手段、以及受制者常見的模樣。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書的後半段,描述了各種情緒勒索關係的樣貌與對話,並以此為例階段性地說明了「擺脫情緒勒索」的重要步驟與方式。作者豐富的實務經驗,使得此書有著清晰的邏輯與實做方法,成為一本不折不扣、相當實用的理論工具書。  

這本書是我最早的啟蒙, 也將會是你找回純粹關係的工具之一  

從我撰寫《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寶瓶出版)一書以來,收到許多讀者的迴響,可知「情緒勒索」在臺灣,是一種常見、卻也不容易改善的情感關係困境之一。我一直認為,情緒勒索者與受制者,並非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關係。根源於情緒勒索者與受制者的心中,都是因為「害怕」、因為「不安」;這些不安全感,讓情緒勒索者,必須透過「滿足需求」的方式獲得「安心感」。更甚者,許多情緒勒索者也可能曾是「受制者」,他們可能從不知道關係中其實有妥協、有諒解、有尊重;對方的「不順從」,只是因為他是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的需求與想法,而並非是因為對方不夠重視他們、不夠愛他們。而,在這本《情緒勒索》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作者分享了一些關於「非防禦性溝通」的方法。那代表著:情緒勒索者與受制者,並非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關係,而是在關係中的「合作夥伴」。

很感謝究竟出版社重新出版了《情緒勒索》。這本書,可說是我最早的啟蒙。因為蘇珊.佛沃博士提出「情緒勒索」這個名詞,讓我理解了這個情感關係現象的意義,也才讓我在從事實務工作時,發現:在臺灣,「情緒勒索」具有文化的意義;「文化」與「約定俗成」如何深刻地影響、形成了臺灣人的情感關係模式;而這個情感關係模式,又是如何「一代傳一代」,成為情緒勒索的「抓交替」,使得許多人受困其中、無法自由。

因此,不論你是否讀過我的著作《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我都推薦你閱讀這本書,可以更清楚「情緒勒索」的樣貌,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心理實務工作者,在面對「情緒勒索」這個情感關係模式時,有什麼相同、或相異的看法與做法。

希望有一天,我們都能擺脫以「愛」為名、但卻充滿「害怕」與「應該」的情緒勒索。因為,當有一天,關係中不再以「害怕」與「應該」為基礎,才有機會找回原本「愛」的純粹關係。

祝福你我。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負責人)   

 

推薦序   擺脫情緒勒索,你要斷捨離 / 周志建  

我是一位心理師,每天都在省視人的內心傷痛。我敢說,人的心靈創傷,大多來自原生家庭,尤其是家庭暴力。不要小看家庭暴力,它的殺傷力很大。會讓人活在心靈的暗夜裡,一輩子痛苦不堪。

首先提醒您,不光是肢體暴力,在我們的家庭文化屢見不鮮的情緒暴力、語言暴力也都是一種家庭暴力,而且它的殺傷力不亞於肢體暴力。除了貶抑、否定的話語外,下面這些語言,你絕對熟悉:「要不是為了你,我老早跟你老爸離婚了。」「我這樣做還不都是為了你好。」「本來是不想生下你的……」「我對你付出這麼多,你怎麼可以離開我……」

這些語言,常叫孩子感到焦慮不安、心裡充滿愧疚與罪惡感。這就是本書所說的「情緒勒索」。(當然,情緒勒索不光只出現在家庭,任何人際關係裡都有。)

父母對孩子情緒勒索,目的不外乎是「控制」。要孩子聽我的話、變成「我想要的樣子」。情緒勒索與控制的背後,其實就是恐懼。如本書所言:「他們只不過是想藉此尋求安全感及掌控權。不論外表看起來多麼有自信,他們的內心其實還是非常焦慮的。」  家庭的親情牢籠,窒息的情緒勒索  曾經有位個案找我晤談,他是企業主管,剛好上海有個工作機會,他問我該不該去?我問他:「如果你選擇去上海工作?是為了什麼?」他想了想告訴我,去上海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可以離開家、離開母親。」我一聽,充滿疑惑,問他:「離開家、離開母親對你的意義是什麼?」然後,他嘆了一口氣,對我說起了自己的故事。

原來,他跟我一樣,都有一位掌控的母親。從小,他父母成天吵架,父親因為受不了母親的控制與壞脾氣,不久就離婚了。他是家中獨子,從此與母親相依為命,至今四十多歲依然還沒結婚。不是他不想結,是他結不了。他交過好幾任女友,但母親對每一任都不滿意,總是百般挑剔,甚至威脅:「如果你敢跟那個女人結婚,我就死給你看。」(這是典型的情緒勒索)明白了嗎?他是屬於母親一人的,她不允許任何女人搶走自己的兒子(這是孩子成了母親「替代配偶」的典型例子)。

想當然爾,他也從來沒有離開過家。母親不准的。「在家裡,每天面對母親的嘮叨與壞脾氣,我幾乎快窒息。」他無奈又痛苦。他內心多麼渴望離開母親、離開這個像牢獄般的家,如同他父親一樣。但他沒辦法。念大學時,他曾試圖搬出去住,結果卻換來母親一頓咆哮:「放我一人在家,你良心過得去嗎?你這樣孝順嗎?」(再次勒索)母親甚至動員所有親友,對他進行「恐嚇」。現在,只要他一有離家的念頭,內心立刻充滿「罪惡感」。你看,母親的情緒勒索多成功啊!從此,他成了籠中鳥、飛不出去。

舉這個案例,目的在於想強調:在我們的家庭文化下,父母對孩子的控制與情緒勒索,無所不在。要如何解套呢?這本書中提供了最好的說明與解答,值得您細細品味。  放棄是一個重獲自由的可能選項  如果你問我,我會告訴你:要遠離家庭暴力、拋開情緒勒索,你就必須「斷捨離」。

斷捨離?是什麼意思呢?普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被拋棄、害怕不被父母喜歡,但正因這個「害怕」,才讓父母得以控制我們、對我們不斷地情緒勒索。誠如我在《跟家庭的傷說再見》(方智出版)一書中,明白告誡讀者的—你要「放棄」。除了放棄,別無他法。

放棄?放棄什麼?「放棄你應該有一對完美的父母」「放棄你的父母應該要愛你」「放棄你的父母有一天會改變」。你說,放棄好難。我知道。但不放棄,你一輩子注定痛苦。我曾在自己的書中提到:「當我終於將心中那個完美的母親給賜死時,於是我才能如實去面對眼前這個不完美的母親。甚至,將她給擁抱回來。」放棄、賜死,這就是信念上的「斷捨離」。

如同這本書所說:情緒勒索,其實是「你情我願」「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是我們自己缺乏「界線」、情願被勒索,別人才能勒索得了你,不是嗎?從小活在家庭暴力裡,長大做不到孝順,這不是你的錯。沒有情分的親子關係,這不是你的錯。爸媽不快樂,這也不是你的錯。為家人犧牲,請你適可而止。在家人與我之間,我們得「畫出一條界線」來,這是自我保護。我經常跟學生這麼說。

生命很寶貴,不要為了他人賠上自己的人生。拒絕當一名「受害者」,請你要有「界線」、要學會說「不」。擺脫別人給你的情緒勒索及家(枷)對你的束縛,我們要學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同時也讓別人為他自己的情緒負責,這才是成熟人格的表現。

(本文作者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推薦序 別用你的恐懼,來活他的人生 / 海苔熊  

「情緒勒索」這四個字,儼然成為今年熱門的關鍵詞,不少人對於勒索的過程:「要求—壓力—威脅—順從—舊事重演」如數家珍,甚至還可以舉出很多親身體驗的例子。不過,當我們可以把這些「如何」被勒索背得滾瓜爛熟的同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認真想過兩個「為什麼」的問題:

一、勒索者為何要勒索? 二、受制者為何不離開或者改變這段關係?

先前我和心理師慕姿在討論的時候,她認為,這兩題的答案其實都是「低自尊」與「缺乏安全感」。而在我後續蒐集的研究資料當中也發現,感情當中會用一些手段或壓力來操弄對方的人(或者是長期被操弄卻無法脫身的人),在自尊以及安全感上面的得分都顯著地比較低。

儘管有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容易被勒索、或者是更容易勒索別人,但我同時也覺得其實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潛在的勒索者/受制者」,都有可能在脆弱或是心理能量比較低的時候,陷入一段勒索關係當中。為什麼會這樣呢?  三個人性的弱點  我的想法是,這可能和我們的人性弱點有關。蘇珊.佛沃在這本書的一開始提到三個非常精闢的見解,我認為也是人性的三大弱點:

●「改變」是人生最困難的事,即使是做為治療師的她也同樣覺得困難。改變之所以這麼難,是因為維持現狀的痛苦是可預期的,但跨出一步所產生的快樂或放鬆是不可預期的。當我們在受苦,尤其是自尊越來越低落的時候,我們往往寧可待在可以預期的痛苦當中,也不願意跨出一步去嘗試不可預知的未來。

● 說的總比做的簡單。在被勒索的關係當中,重要的並不是想法或情緒,而是「付諸行動」。當你開始具體做一點什麼(或者停止做那些你以往一直在做的事情),兩個人的關係才有可能改變。

● 情緒勒索是會傳染的,如果一個人曾經被勒索過,那麼他有可能把「用血淚學來」的技巧,不知不覺地拿去勒索別人。有些時候你在一段關係當中扮演的是勒索者,在另外一段關係當中扮演的是受制者;甚至在同一段關係當中,兩個人也可能會交替勒索。還有一個經典的狀況是,如果你在夫妻關係當中經常被勒索,那麼你有可能在親子關係或職場關係裡,反過來當一名勒索者,情緒勒索你的小孩或者是下屬。換言之,沒有誰是永遠的罪人,每個人在生命的不同時刻,都有可能變成壓迫別人的人。

抗拒改變、難以付諸行動,再加上可能會經由「學習」而傳染情緒勒索—雖然我們有以上這些弱點,但同時也請相信另外一句話:「產生傷口的地方,往往正是發生改變的地方!」  改變的起點:一小步  說的簡單,到底要怎麼樣才能改變呢?如果你已經不是第一次看這種類型的書,可是每次看完之後覺得很有道理,卻沒有改變多少,那麼你可能要想一想,過去你為自己的人際關係所定下的目標,會不會太過遙遠了?

這本書提到了許多不同的步驟來改善一段勒索的關係,但我覺得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步驟並不是「線性」的。也就是說,進三步退兩步可能是常態,而且有時候,這些步驟對你來講可能還是太大步了,那麼你可能要切割得更小一點。舉例來說,如果「向對方表明你的需求」是你目前做不到的事情,那麼你可能要退一步先採取「暫時不要回應」的方法。如果這個也無法達到, 那麼可以在下次被勒索的時候「離開現場」。除了把步驟切小一點之外,你也可以把自己的頻率做一些紀錄和調整。例如,你的目的是每次對方勒索你的時候,你可以成功「跳針回應」(重複講一樣的話回應他)。但有可能沒辦法每次都做到,那麼你就可以記錄自己做到的頻率是否有越來越高的傾向。或者,你也可以設定小一點的頻率目標,例如對方做出「要求」十次,你先讓自己有一到兩次的「跳針回應」。

「行為改變」最重要的地方在於,當一種行為變成習慣並且穩固之後,再接著進行下一步,才比較可能成功。你不太可能一次就改變和對方的關係,也不可能真的有辦法每個步驟都按照書上說的來進行。不過你絕對有辦法,找出適合自己的步調,拿回你人生的主控權。

這是你的人生,不該被恐懼、責任、罪惡感所掌控,也不該為了其他人而活。

(本文作者為科普心理暨愛情心理學家)  

 

推薦序  那些在情緒勒索背後的脆弱自我 / 陳鴻彬  

二○一七年,「情緒勒索」議題席捲了書市。一個議題能夠引起那麼大的共鳴,勢必是引動了某些重大的集體經驗、甚至是創傷。

我不斷地想:那究竟是什麼?

我在蘇珊.佛沃的這本書裡,更加確立了我自己的觀察結果,那就是「關係」。

說得更精準些:因為,太多人在關係裡長久受苦。  慣用的雙重束縛訊息,確認愛與關係的控制策略  不久前,有位畢業多年的校友回來看我,聊起了他近期的親密關係狀態。

「我們在一起很多年,我真的很愛她,每次當我感受到我們之間有些許不對勁、或是她情緒在鬧彆扭的時候,我都會關心她怎麼了,但她每次都說:『我沒事,你去忙吧!不用理我。』」

他苦笑著搖搖頭,「老師,你說我怎麼可能真的就此出門不理她?」

「你覺得她話語背後,真正想被聽見的是什麼?」我問。 他蹙著眉,靜默了好一會兒後回答:「不想要我離開?」 我點點頭,接著說:「她心裡真正想講的,應該是:『你敢離開不理我試試看!』」 「對,就是這樣!」他像發現新大陸般激動,但隨即情緒又沉了下來,再次輕嘆著說:「其實,她如果真這樣講,我反倒不會有這麼多罪惡感,一氣之下可能就真的離開。」 「所以她從跟你的互動中,發現『引發你的罪惡感』這一招比什麼都有效,而且你每次都會乖乖『買單』。」 聽我說完後,他愣了一下,反問我:「老師,我被情緒勒索了嗎?」

我們相視而笑。

「雙重訊息,是情緒勒索者常見的表達方式;控制,則是他們確認愛與關係的慣用策略。」我繼續說:「但比起探究這究竟是不是情緒勒索,有另一件事我覺得更重要。我記得你前幾段親密關係,好像也常遇到類似的狀況。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引發你的罪惡感』這一招,對你總是特別有用?」

他再度陷入漫長的靜默與沉思。

「小時候,我常看見媽媽無論如何哭求爸爸,爸爸依舊帶著一臉嫌惡,頭也不回地離開,拋下我們母子倆不管。那時候我除了很不滿爸爸的作為,心裡也暗自決定以後絕對不能這樣傷害我愛的人!」他回答。

我看著眼前的他,腦海裡浮現了一個鐘擺的圖像。那就像在鐘擺的兩端,反覆經驗著兩種極端的情緒,唯有隨著時間、覺察與行動力,才能挪移到一個折衷的位置,安放自己以及那些我們在乎的關係。  看見勒索者與受制者的樣貌, 以及背後的心理需求,讓關係、互動更真實  在上面的對話裡,也回應了蘇珊.佛沃在本書所提到的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理解勒索者的樣貌與內心世界」,包括他們所釋放出來各種訊息(或稱為「餌」)背後的心理需求及動力。

第二個部分則是「聚焦在自己的個人議題」,例如:為什麼我這麼容易「上鉤」?有哪些情緒時常被引動?這些情緒經驗的根源是什麼?

透過這本書,你會發現:勒索者與受制者之間,看似有著極大的差異,但其實同樣根源於「脆弱的自我」。唯有先看見、洞察這些自我狀態,並且真誠面對、不逃避,才有可能超越兩種角色之間的糾結、跳脫陷溺的情緒,回到那些我們很在乎的真實關係裡,真誠地面對彼此。

這路程雖遙迢,但絕對值得我們盼望。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

看更多

序言 情緒勒索讓我們能真正透視關係中的問題

 

我跟老公說,我準備每星期抽出一晚去上課,結果他馬上就用那種看似平靜的方式回應:「妳想做什麼就去做吧,反正妳一直都這樣,」他告訴我,「但別期望我會在家裡等妳回來;每次都是我等妳,為什麼不是妳在家等我回來?」我知道他說的話沒什麼道理,但卻讓我覺得自己好自私,所以我取消了原先的進修計畫。—麗茲

 

我本來計畫聖誕節假期和老婆一起去旅行,我們已經期待好幾個月呢!我打電話告訴老媽我們總算排到機位的消息,她一聽竟然哭了起來。「那聖誕晚餐怎麼辦,」她說,「每個人這天都要全家團圓的,如果你去旅行不回家,等於毀了大家的節日嘛!你怎麼可以做這種事,我還剩下幾個聖誕節好過啊?」所以,最後我們根本沒去成,老婆簡直想殺了我。但是在強烈罪惡感籠罩下,我實在不曉得怎麼享受這趟旅行。—湯姆

 

我曾經試圖告訴老闆,現在進行的這個大案子非常需要人手幫忙,或是比較合理的工作期限,但只要我一提這件事,老闆就會說:「我知道妳想要回去陪伴家人。即使他們現在很想念妳,將來他們會很高興妳升官加薪的。我們需要一位完全奉獻給工作的團隊成員—我認為妳之前的表現正符合了這個要求,但如果妳想要多陪陪孩子,妳就去吧。不過妳得記住:假如妳這麼做的話,我們就要再考慮考慮妳的升遷計畫了。」我完全被搞糊塗了,現在我到底要怎麼辦啊!—金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讓我們覺得:「我又失敗了!」「我又半途而廢了!」「我又沒說出自己的想法!」「為什麼我總是沒辦法清楚表明自己的立場,也無法堅定自我立場?」其實,每個人都遇過這種狀況。我們會覺得挫折、會怨天尤人,我們放棄自己的夢想去取悅別人,卻對這種情況束手無策。為什麼有些人就是能在情感上輕易地宰制我們,讓我們覺得挫敗感油然而生?

 

在這類毫無勝算的情境中,我們所面對的這些人全都是非常有技巧的主控者。在一種讓我們覺得舒坦的親密關係中,他們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但是為了達到目標,也常讓我們覺得備受威脅。而且,即使最後未能逼我們就範,他們還是會讓我們被罪惡感和自責壓得喘不過氣來。聽起來好像這些人為了從我們身上取得想要的東西,已經挖好了洞等我們跳進去,但其實,有很多人對自己這種行為毫無自覺,有些人甚至看起來就是一副甜美可人或是可憐兮兮的樣子,似乎一點威脅性也沒有。

 

通常,這類主控者的地位會很特別—像是合夥人、父母、兄弟或是朋友—對我們生活的有力宰制,已經讓我們失去了成人的能力。我們生活中的其他部分可能非常成功,但只要一面對這些人,就會感覺困惑、無力。就像孫悟空困在如來佛的手掌心一樣,我們也遇到相同的困境。

 

拿我手上的個案為例吧!莎拉在法庭工作,和一位建築師法蘭克交往差不多一年了。他們倆大概都三十多歲,而且感情十分穩定,但一談到結婚的話題,氣氛就完全變了樣。莎拉說:「他對我的態度會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似乎要我證明些什麼。」有次週末,法蘭克邀莎拉到他的山中小木屋度個浪漫的假日後,一切才真相大白。「當我們到達小木屋時,地上堆滿了油漆罐,他順手就遞了把刷子給我。我不知道除了刷油漆外,我還能做什麼,所以我開始漆了起來。」他們工作了一整天,大部分時間都是鴉雀無聲。等到終於能坐下喘口氣時,法蘭克遞了一枚訂婚大鑽戒給莎拉。

 

「我問他:『這怎麼回事?』他說,這全是為了要看看我是不是個有氣度的人,是不是結婚後還是會努力做好分內的事,不會什麼事都要他做。」當然,這個故事還沒結束。

 

我們訂了結婚日期,其他事情也都安排妥當,但我們的關係卻像溜溜球一樣忽上忽下。他還是會送我禮物,卻也不斷測試我。如果某個週末我不想帶他姐姐的小孩,就會被指責沒有家庭觀念,乾脆取消婚禮算了。或者,如果我想擴展業務的話,他就會覺得我根本沒有將彼此的承諾放在心上,所以我當然將這事擱下了!這種事不斷發生,而且最後都是我讓步。我告訴自己,他是一名很棒的男人,也許他對結婚這件事有點恐懼,只是想從我這裡獲得多一點安全感吧!

 

法蘭克帶來的威脅是無聲的,影響力卻十分巨大,因為它們往往遮蔽了真相。而且大多數人都像莎拉一樣,會繼續留在法蘭克身邊。

 

莎拉會不斷遭受法蘭克操控,因為在那個當下,讓他開心似乎是必要的—但這樣做卻是危機重重。跟很多人的反應一樣,莎拉在法蘭克的威脅下也會感到忿恨和挫敗,但她卻認為這樣低聲下氣地屈服,才能獲得表面的平靜。

 

在這種關係中,我們把焦點放在另一半的需求上,卻犧牲了自我需要,而且以為這樣的讓步全是為了雙方著想,自顧自地陶醉在這看似安全的幻境中。我們已經想辦法避免衝突和對立了—這才是一段健全關係得以繼續發展的契機,不是嗎?

 

幾乎在每段人際關係中,這類讓人苦惱的互動情況常是造成雙方磨擦的主要原因,但卻很少人能仔細分辨並了解它們。這種一方意欲掌控另一方的狀況,常被標示為「溝通不良」。我們會告訴自己:「我靠感覺,而他則靠理智行動。」或是「她只是想法和我不同罷了。」但事實上,磨擦的根源並不只是溝通方式不同,而是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這可不是單純的溝通不良而已,而是雙方力量的彼此較勁。

 

因此,我一直在找一種方式來描述這種彼此較勁的力量拉鋸,以及因此導致的種種讓人困擾的行為。我認為,這種行為就是「勒索」,是一種「情緒勒索」,但大家幾乎都認為這成了一種指控。

 

我知道「勒索」這個詞夾雜了一些犯罪、恐懼及敲詐的邪惡意思,要把這種負面印象加在另一半、父母、上司、兄弟姊妹或子女身上,確實不太容易。但我發現它倒是唯一能精確描述這種狀況的用語。這個詞的尖銳性讓我們能將籠罩在親密關係上的負面特性,如否定和困惑等一針刺穿,真正透視彼此關係的問題所在。

 

我要跟各位讀者保證:一段親密關係中有情緒勒索的要素存在,並不代表這段關係已經被判定為失敗,而是表示我們需要更誠實地面對,以及改正這種造成自身痛苦的行為模式,讓所有的親密關係都能回歸到更穩固的基礎上。

 

何謂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是宰制行動中一種最有力的形式,周遭親朋好友會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我們,如果不照他們的要求去做,我們就有苦頭吃了。所有勒索的中心就是基本的威脅恐嚇,它會以許多不同的面貌出現,像是:如果你不照我的方式做,你肯定會不太好過。一名勒索犯可能會威脅要揭發被害者的過去、毀了他的名聲,或是要求被害者支付一筆款項以保住某個祕密。但是,情緒勒索更能深切擊中我們內心的要害。這些「情緒勒索者」了解我們十分珍惜與他們之間的關係,知道我們的弱點,更知道我們心底深處的一些祕密。不論他們多關心我們,一旦無法達成某些目的,他們就會利用這層親密關係迫使我們讓步。

 

因為我們需要得到關愛與認同,這些勒索者甚至會威脅要控制、剝奪一切,或是搞到我們耗盡心力。比如說,你很自豪自己慷慨又善解人意,但只要稍不順從他們的意思,他們就會給你貼上自私自利的標籤;如果你非常重視金錢和安全,這些人能讓你擁有這一切,或是讓你兩手空空。如果你相信他們,就等於被控制了所有的決定和行動。

 

我們被迫與勒索共舞,卻無法跳好舞步與搞懂舞伴。

 

如墜入五里霧中

 

為什麼這麼多聰明有能力的人,總是在尋找了解情緒勒索的方法?主因之一就是:我們根本無法看清所有情緒勒索者進行恐嚇的手法,他們的行動彷彿籠罩在一層濃霧當中。如果可以,我們一定會反擊。但問題是,我們根本沒有察覺到加諸在自己身上的這些手段。在這裡,我用「迷霧」(FOG:Fear, Obligation, Guilt)這個詞,來表示情緒勒索行為所造成的混沌不清,也用來說明其做為一種媒介的功用。這個詞其實是三個不同單字的字首縮寫:恐懼、責任及罪惡感,這些要素也是勒索者遂行其意的工具。他們會將「迷霧」以排山倒海之勢灌進關係中,讓我們根本不敢踰越他們的意思,只得乖乖順從,而且無法達到他們的目標時,我們還會感到無以名狀的罪惡感。

 

要撥開這重重迷霧,看清勒索者加諸在身上的一切—即使已是過去式—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我研究出下列檢核表,有助於分辨自己是否已成了他們的目標。

 

想想那些對你意義重大的人,有沒有出現以下徵兆?

•如果你不照著做,他們便威脅要讓你日子難過?

•如果你不順從,他們便威脅要斷絕往來?

•如果不照著他們的意思去做,他們會直接告訴你或暗示你,他們覺得被忽視了,心裡很受傷或是沮喪莫名?

•不論你付出多少,他們總是需索更多?

•他們通常都假設你一定會讓步?

•常常漠視或看輕你的感覺及欲求?

•對你做了許多承諾,卻常食言而肥?

•當你不讓步時,他們就會說你是自私、邪惡、貪婪、沒心肝的人?

•當你承諾要讓步,不管你說什麼他們都會答應;若你絕不退讓,他們就馬上翻臉?

•將金錢當作是逼你讓步的利器?

 

只要以上有任何一項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已經受到情緒勒索的折磨了。但我保證,還是有很多辦法能馬上改善你的處境以及感受的。

 

撥雲見日

 

在做出任何改變之前,我們得先釐清自己與「情緒勒索者」的關係。首先,把燈打開。想要終結這段遭受宰制的過程,這個步驟很重要。即使我們努力要消除這層迷霧,勒索者還是不會歇手的。近幾年來,在處理「迷霧」問題時,我們已經發展出許多有關情緒、精神狀態和動機的縝密分析。發現在這種狀態下,感官神經會遭到抑制,原本能導引情緒的精密感應器全都失靈了。這些勒索者能巧妙遮掩加諸在我們身上的壓力,讓我們常懷疑是自己太敏感。此外,他們普遍認為自己所作所為都是出於善意與貼心,與實際作風簡直是大相逕庭。這一切都讓我們困惑、茫然,而且極度不滿。但我們不寂寞,有好幾百萬人都遭遇到這種困境。

 

經由本書的案例,你會發現許多人也正在與這群情緒勒索者搏鬥中—而且,你將會找出解決方法。本書講述的全是真人實事,也許你認得他們—過得極有幹勁、優雅、有效率的一群男女,卻掉進了被勒索的陷阱裡。如果你能敞開心胸,就能更了解他們;他們的故事就像是一則則現代寓言,可以做為未來生命旅途的指引。

 

情緒勒索,你情我願

 

本書前半部將要告訴各位情緒勒索是如何運作的,以及為什麼有些人竟對此毫無招架之力。我會詳細說明情緒勒索的「交易狀況」、交易雙方的需求,以及最終交易結果;也會剖析勒索者的心理狀態。這項工作會滿讓人氣餒的,因為並不是每個勒索者都有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性格特質,有人消極、有人積極;有人直截了當、有人心思細膩;有些人會把醜話說在前頭、有些人卻表現出苦口婆心的樣子。不過,不論外在行為差異有多大,還是有一些造成他們宰制別人生命的共通心理特質。我會說明這些情緒勒索者如何使用「迷霧」和其他工具,以及他們的動機。

 

我還會說明「恐懼」—恐懼失去、恐懼改變、恐懼遭到拒絕、恐懼無法掌控—何以成為所有勒索者的一項共通特質。對某些勒索者來說,這些恐懼是因為長期感到憂慮及匱乏。也有一些人是因為喪失了安全感及自信心,為了抵禦不確定感和壓力的侵蝕,進而衍生出這樣的產物。我之後會解釋在恐懼逐漸進駐他們的生活時,勒索恐嚇念頭日漸浮出的過程。如求愛被拒、失業、離婚、退休及生病等突發事件,都能輕易地將至親好友變成一名情緒勒索者。

 

這些使用情緒勒索手段的親友,很少是真的存心要勒索我們的,他們只不過想藉此尋求安全感及掌控權。不論外表看起來多有自信,他們內心其實是非常焦慮的。

 

但當我們完全附和勒索者的要求時,他們會覺得自己極有影響力,這時情緒恐嚇就成了他們抵禦傷害和恐懼的最佳利器了!

 

我們扮演的角色

 

然而,如果沒有我們的「一臂之力」,情緒勒索根本無法存在。要謹記,「你情我願」絕對是情緒勒索的重要元素—畢竟這可是一場交易。下一步,就來看看我們為這些勒索目標做了什麼「貢獻」。

 

每個人都會把一些激烈的情緒,如怨懟、悔恨、缺乏安全感、恐懼、氣憤等,帶進每段親密關係中—這些就是我們的「痛處」。只有當赤裸裸地將痛處暴露在別人面前,情緒勒索的手段才能奏效。透過本書,我們將明白那些讓「痛處」更痛的情緒反應,是如何經由生活經驗塑造出來的。

 

人類的行為哲學從早先的「視自我為受害者」,進化為「鼓勵自我對生活及問題負起全責」,這無疑是個令人驚喜的成長。這個觀念在情緒勒索的領域中,更具有重要地位。如果把重點放在別人身上,想著如果「對方」改變,事情就會好轉,這其實很容易。但我們真正要著力的是了解「自我」的決心與勇氣,以及改變與潛在情緒勒索者的相處方式。雖然不想承認,但因為不斷的讓步,其實讓勒索者知道如何遂行他們的勒索行為。屈服鼓勵了他們,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這都讓他們找出了能予取予求的最佳方法。

 

付出的代價

 

情緒勒索就像藤蔓,它們捲曲的綠鬚不斷地圍繞、蔓延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如果我們在工作上對這些情緒勒索者讓步,回家後就可能把氣出在孩子身上。或者,如果我們和父母的關係不好,也可能在與工作夥伴相處的模式上出現問題。我們無法將所有不快的情緒全放進一個貼著「上司」或「老公」標籤的盒子裡,藉著把氣出在他們身上,以忽略這些衝突對生活的影響。這樣反而可能會走上讓我們痛苦的同一條路徑,也成了一名情緒勒索者,將我們遇到的挫折全加諸在一些弱者身上。

 

很多使用情緒勒索手段的人,都是我們想維持、加強彼此情誼的一些朋友、同事,甚至是家人;我們願意與他們共享生命中的美好時刻,也願意與他們共創親密關係,甚至可能還自以為彼此關係良好。但這美麗的想像,卻往往被情緒勒索者打破了。重要的是,不要讓情緒勒索的習慣緊攫住我們,還有周圍的朋友。

 

如果一直對勒索者讓步,我們將付出十分巨大的代價。他們的用語及行為,會讓我們感到失衡、羞恥及深深的罪惡感。我們知道應該改變這種情勢,也不斷誓言要採取行動,最後卻還是掉入情緒勒索的陷阱中。最後,我們開始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信守承諾,也對自己的效率沒信心了。我們的自我價值感慢慢地遭受腐蝕。最壞的結果可能是每次讓步後,指引我們決定生命價值及行為的內心指南針卻離我們越來越遠—自己再也不是一個完整的個體。雖然所謂的情緒勒索並不能算是罪大惡極,但也不能輕忽它的影響力。只要我們和情緒勒索扯上關係,它就會一步步將我們鯨吞蠶食,最終危害到我們最重視的親密關係及自尊。

 

化知識為行動

 

我當治療師已經超過四十五年了,在這不算短的時間裡,曾使用許多方法治療過好幾千人。如果要我對這些經驗做出一個不會前後矛盾的概括性說明,我會說,「改變」是最令人害怕的一個詞。沒有人喜歡改變,幾乎每個人都對它心存畏懼。大部分的人,包括我在內,都想盡量避開它。這樣的想法也許是造成我們悲慘生活的原因之一,但想要把每件事都做得與眾不同,絕對是個錯誤。

 

不管是基於個人認定或是專業考量,我還很肯定一件事,那就是除非改變行為模式,否則世界不會有什麼不同。光有想法並不會激起任何改變,就算我們知道不該做出那些自我毀滅的行為,仍然不能阻止我們的行動。不斷地嘮叨或祈求另一方改變,是不會奏效的。我們必須有所行動,必須率先朝著新方向勇敢邁進。

 

更多的新選擇

 

我所有的著作都是以解決方案為主。同樣地,本書第二部分將一步步帶領讀者,認識如何應付情緒勒索的諸多選擇。我們通常都以為方法很有限,但其實可選擇的方案遠比我們知道的多,這也賦予了我們更多力量。我將告訴你一些即使在心懷畏懼的情況下,面對情緒勒索時卻仍能出其不意的致勝策略,而且絕對會讓你覺得心情舒暢無比。我還會提供一些檢核表、簡單測驗、實用腳本,以及一些無殺傷力的溝通技巧。過去二十五年來,這些都是我不斷教授和精進的技巧,絕對有效!

 

還有一點很重要,我也將引導你們在與情緒勒索者互相較勁時,如何能夠安然應付一些有關倫理、道德及心理方面的重要問題,如:

•怎樣才算自私?何時我才能忠於自己的欲求及渴望?

•我該讓步多少才不會感到悔恨和沮喪?

•如果我屈服於情緒勒索者,是否違背了自我?

 

我會給你一些工具,讓你自行決定何時該對別人負責,何時又該放手—這也是幫助你跳脫受人宰制困境的重要關鍵之一。

 

本書最棒的一個地方就是:它能減少勒索者強加在你身上的罪惡感。當你開始改變自我行為模式,以擺脫莫須有的罪惡感時,我也會告訴你如何舒緩這份無法避免的不適。只要你以更健康、更能自我肯定的方式來做事,原先的罪惡感就會消失無蹤;一旦罪惡感銷聲匿跡,勒索者自然也就不再舉足輕重了。

 

我將會一路陪你度過這段人生的重大轉折期,讓你不再屈服於情緒勒索者的所有要求,而能在自我需求的考量下,做出清醒、積極的決定。

 

在我幫助你抵擋情緒勒索的同時,我也要幫你決定是不是每個狀況都值得讓你氣得發瘋—有時候,對勒索者言聽計從,未嘗不是一個聰明的做法。還有在一些特例中,最健康的方式竟是必須完全和勒索者恩斷義絕。我也會說明如何在其他方式都無效時,來進行這項策略。

 

我們學習到一些認知及行為準則,終於能從勒索者日漸衰弱的阻礙中解脫出來時,將會釋放出更多的活力與能量。「我終於能跟男朋友說不了,而且了解到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我的一名個案瑪姬這樣跟我說。「我沒有傷害他,即使他裝得跟真的一樣。這是第一次我絲毫沒有自責感,也沒有在十分鐘後撥電話給他,請求原諒或是讓步。」

 

這本書是為了那些想與另一半、父母、同事或朋友保持更密切關係,卻又受困於他們層層控制之下的人們所寫的。

 

請各位讀者了解,即使我沒辦法親自陪各位一路走下去,我仍然會支持你們進行這些可能有點艱難,但絕對會改變生活的行動;我也會為各位建立嶄新而健康的關係--不論是針對生活中的情緒勒索者,或是你自己。

要面對情緒勒索,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而本書將會賦予你勇氣。

看更多

試閱

<span "="">第十章 策略

 

你做過的所有準備,正逐漸引領你走向重要時刻:向情緒勒索者告知你的決定。但我知道,隨著改變行為而帶來的不安、憂慮、焦躁等衝擊性的情緒,仍然在你心中徘徊不去。

 

現在我想要提供你一些有用的策略,不管對方如何回應,這些策略都能幫你陳述事實並固守立場。當你反覆練習並實際使用這些策略之後,我保證你將能改變人際關係中的權力失衡狀態。這些策略包括:非防禦性的溝通技巧、改變敵對關係成為合作盟友,以及幽默感的運用,都是終結情緒勒索最有效的方法。

 

當你告知情緒勒索者決定時,我多麼希望能在你身邊,但事實上我辦不到。我能做的就是告訴你一個學習要點,好讓你在面對情緒勒索者時,能堅持住原則。

 

請注意,當你和一些反覆無常、具有潛在危險的人住在一起,或有任何瓜葛時,千萬別讓他們知道你即將離開的消息,你必須保護自己的安全,並且從容離去。如果在過去這段關係中,你曾有過身體被侵犯或虐待的紀錄,此刻對你而言更是危險。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藏身並試著求助。即使不能從家中獲得幫助,也應該找一個避難所,千萬別落單!找一個救援機構來幫忙,並且好好保重身體,因為我不認為這些策略在習慣使用肢體暴力的人身上會管用。

 

策略一:非防禦性的溝通

 

以經驗看來,有些人總是藉吼叫、生氣、欺凌、威脅和責備等方式來遂其所願,而我們也總是盡其所能地配合回應,用盡各種合作方式來堆築一道道藩籬,以隔離這些行為在我們心中引起的恐懼、責任,和罪惡感。

 

•我們會針對他們對於自己的描述加以反駁:「我並不自私,自私的人是你。你怎麼可以那樣說我?想當初我為了你付出一切……」

•當他們在承受痛苦時,我們會嘗試去了解他們的心思。我們會說:「告訴我怎麼啦?我做了什麼事讓你不高興嗎?告訴我,我要怎麼做,你才會覺得舒服些?」

•我們嘗試去獲得他們的認同,希望他們別因為我們而不高興。我們會說:「好吧!假如你真的那麼不高興,我可以改變我的計畫/不去上課/不去做那工作/不去看我的朋友……」

•我們嘗試解釋、反駁、道歉,並試著讓他們以跟我們同樣的角度來看待事情。我們會說:「你為什麼不理性點?你不明白你錯了嗎?你的要求是多麼的可笑/瘋狂/不理性/無禮……」

 

問題是,這些反應是充滿防禦性的,只會讓氣氛更緊張。結果是,我們企圖保護自己卻反而火上加油。

 

但是,如果讓這些責難、威嚇,與負面批評像是零星火苗飄落在濕地一樣,那又會怎麼樣呢?若是你先別試著改變他人,而是先改變自己的口吻,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若是你以下面說法來加以回應,情況又會如何?

 

•我很遺憾你這麼不高興。

•我能理解你看事情的角度。

•這事滿有趣的。

•真的嗎?

•怒吼/威嚇/退縮/哭泣都沒有用,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當你覺得心裡好過一些時,我們再來聊聊。

 

而最不具防禦性的一句話是:

 

•你的確是對的(即使你並不這樣認為)。

 

這些例句是非防禦性溝通的精髓,請記住它們,並且增加一些你自己的非防禦性言語。大聲地反覆練習,直到你能應用自如。如果可以的話,也找位朋友一起練習。重要的是要能把這些句子融入你的語言習慣中,並且適時地使用。記住,在回應壓力時,別為你自己以及你的決定提出辯護或解釋。

 

我知道剛開始使用這些句子時,會覺得很突兀。畢竟只有極少數的人會用這麼短,而且毫無情緒的言語來面對他人的攻勢。因此,若你發現自己忍不住去修補或說明這些詞句時也別太在意—只要多加注意,盡量別這麼做就行了!

 

在處理情緒勒索時,非防禦性溝通不管對任何人或任何事都很有效。我已經把這技巧教給上千人了,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了好多年。但這並不表示我一開始就能輕鬆使用它,而且我也不是每次都能正確地使用。過去這樣做的時候我心中經常是七上八下,就像大部分人一樣。現在,我偶爾還是會有點緊張。但我向你保證,你越常使用這個策略,以及其他我即將要告訴你的一些方法,你就會覺得一次比一次輕鬆。

 

使用「非防禦性表達」說出你的決定

賈許知道若要重拾自尊、挽救他和貝絲的愛情,並和父親維持正常關係,就必須停止偷偷摸摸的行徑,並告知父親他即將和貝絲結婚。我鼓勵他鐵下心,把要結婚的消息同時讓父母親知道,以確保母親是直接從他口中獲得第一手資訊,而非由父親的轉述來獲知消息。他說:「我喜歡這個主意—使用『非防禦性表達』說出自己的決定。但是請你幫我個忙,因為我不知道要如何起頭,這到底該怎麼說呢?」

 

我們可以先藉由一些基本法則來表達賈許的決定。「首先,」我告訴他,「你必須邁出第一步,盡可能讓自己覺得自在,對方才能成為一個願意傾聽的聽眾。」在對別人表達決定的時候,你若想取得優勢,就別選在對方覺得疲憊、有壓力,或屋子裡有小孩跑來跑去的時候討論事情。

 

和你的丈夫或伴侶一起找一個安靜、不被打攪的時間,讓他們知道你有事要談,也不要讓電話打擾你們。假如你沒和對方住在一起,那就約個時間和地點見面,並確定那地方是可以讓你感到自在的。記住,場所具有能量;別選擇一個充滿著過往不堪回憶的場所,也別選擇老讓你想起自己比對方矮上一截的地方。

 

「我可以打電話給他們,邀請他們某個晚上到我家來喝咖啡或吃宵夜。」賈許說,「但這會引起他們的爭執,他們有兩個人,但我卻只有一個人。如果改到父母親家,我其實也可以。」

 

我問賈許,他父母的家是否充滿著舊回憶,像是會勾起他童年記憶的照片或物品?「哦!不會。」他說,「我不是在那邊長大的,現在他們已經搬進公寓大樓了。那裡比較像是旅館,一點都不像我們的舊房子。況且他們並不會虐待我,只能說是有點心胸狹窄。」

 

一旦你選定了時間和地點,便得轉移注意力,決定屆時你會說些什麼。我建議賈許可以要求父母聽他說話時別打斷或反駁,等他說完了,他們要說什麼都行。如此,他就可以表達自己的決定了。我和賈許一起設想了以下的對話內容。

 

爸、媽,我需要你們坐下來聽完我要說的話。說出這件事對我而言並不容易。我已經反覆思索過好幾遍,因為我愛你們、尊敬你們,所以我希望能誠實面對你們,並且結束過去彼此之間的不愉快。我想要讓你們知道的是,我已經下定決心要和貝絲結婚了。對於過去這幾個月以來我一直瞞著你們,我覺得很羞愧。我不說出來是因為我怕你們,怕你們生氣或反對。現在,我心裡仍然很害怕!

 

賈許在開頭時頗有斬獲,因為他為這場會面營造了好的條件。他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包括對這件事情以及對會面當下的感受,並且承認了先前的不誠實以及希望不要再說謊了。他說出了自己的決定。

 

我要說的是,不管你們說什麼或做什麼,都無法更改我的決定。這是我的決定,也是我的人生。做出所謂正確的決定或完全照著你們的意思行事,難道比我們之間的關係重要?天啊!我但願答案是否定的!我很抱歉我沒有愛上一位天主教徒。不,其實我並不覺得抱歉!你們可以選擇接受我的決定並成為我新家庭的一部分,或者你們也可以選擇不接受。爸、媽,我愛你們,我希望你們花一些時間來決定你們到底要怎樣做。

 

賈許堅守了決定,並給了父母可以接受或不接受的選擇。最後他還提供了一個建議,他們不用立即回應,但是得仔細思索他的話。

 

期待他們的回應

我鼓勵賈許把自己當成演員背臺詞般地反覆練習要說的話。你也可以找個人練習,或對著空椅子或對方的照片說話也行。或許一開始你會覺得這很奇怪,但是練習的次數越多,一旦坐下來,真正和過去在你心目中代表專制與壓力形象的人面對面說話時,你將會越有自信。

 

如果你得和對方談好幾次,帶小抄筆記去參考也沒關係,重點是要讓對方知道你正在做的事。但請一定要大聲練習說臺詞,不要只是在腦中空想—這個準備將會帶給你驚人的士氣。

 

「我很樂於練習,」賈許說,「我並不擔心自己說了什麼,而是擔心他們將會說什麼。最糟的是,我將看著父親坐在桌子的另一邊,而他的情緒像開水般慢慢沸騰。」

 

我藉由角色扮演來舒緩賈許對於父母親反應的焦慮,並且讓他練習回答那些他最害怕的問題和批評。你也可以找個朋友一起或獨自做這樣的練習。

 

我問賈許:「哪種反應是你認為最難應付的?」

「我想我父親會說:『你知道,這表示我不能再給你經濟上的幫助了。』」

「那你會怎麼回答?」

「去你的!我才不需要你的錢。」

「我想,我們可以找些不那麼辛辣的詞句。」

「好吧!那如果我說『很遺憾你會這麼想,但我已經決定了。』呢?」

我們反覆練習了以上的過程,若你願意,也可以為對方的可能反應做預設性的回答。

 

蘇珊(扮演賈許的父親)說:「但我們沒辦法支持這段婚姻,我實在太傷心、太震驚了,你竟然欺騙了我們。」

賈許說:「爸爸,我也不想說謊!但我實在太害怕了。我並不想讓你難過,但是我還是會和貝絲結婚。」

 

蘇珊說:「那你母親會怎麼說?」

賈許說:「我敢打賭她說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如果你們有了小孩怎麼辦?他們會上天主教學校嗎?你們會讓教會陪伴他們成長嗎?』雖然我們還沒結婚,但母親總是想得很遠。」

蘇珊:「而你會告訴她……」

賈許:「媽!我們將以無盡的愛來陪伴他們成長,把他們教養成品行優良的好人。」

 

蘇珊(扮演賈許的母親):「我要知道他們將會是天主教徒或基督徒。」

賈許:「那我就說:『媽!船到橋頭自然直,就讓小孩子自己去決定。此時此刻,那是我最不擔心的問題。』」

 

當賈許終於在父母面前述說決定時,他渾身顫抖,而且緊張得要死,但他仍完全按照腳本來進行,沒有讓自己說出那些防禦性的字眼。

 

過程沒有非常順利。我的心跳加劇,聲音大到我確定他們都聽得見,而且我覺得有點不舒服。我提醒自己調整呼吸,不停地告訴自己「我承受得住」。這頗有幫助,但做起來也不容易。我父親不放棄任何空檔。首先他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們?你怎麼能這樣傷害我們?」我覺得他的話像是戳著我的心,但我只說:「爸!我很遺憾你會那麼想。」我的回應讓他非常驚訝,但他還是繼續說下去:「如果你娶了那個女孩,你就不再是這家裡的一份子了,你母親會承受不了這樣的結果。」然後他真的說了我已準備好回應的話:「我不敢相信你會欺騙我。」我的回答是:「我會這麼做是因為我怕你,而那是我希望我們能改變的現況。」

 

對他而言似乎說什麼都無效了,於是他開始轉移話題:「我和你母親為你付出了多少……」而我說:「爸,我很感激你們為我做的一切,但我不能讓你們決定我要娶誰。」他的最後一招是拿我和我哥比較—我哥娶了一位天主教徒,而且養了一堆天主教兒女。我說:「爸!我不可能凡事都像艾瑞克,因為我不是艾瑞克,我是我。」

 

講到這裡,我覺得父親已經無話可說了,所以我採取妳的建議,跟我父親說他可以花些時間考慮一下。

 

最後,父親說:「你要求我做的改變太大了。我固有的原則、價值和信仰對我非常重要,我還不知道是否能接受你的決定。」我起身離開,而他們送我上車後,我搖下車窗,父親對我說:「嗯,雖然我一直教你要捍衛自己的權益,但我沒料到這招會用在我身上。」他微笑著說完話後,我驅車離去。

 

賈許面對了最擔心的事,讓他的父母極為不悅。但結果是「也沒人怎樣嘛!」高樓沒有倒下,世界末日也沒有來。對他而言,這雖然不是一次愉快的經驗,卻釋放了他的壓力,讓他重新拾回自尊。

賈許告訴我:「我覺得自己長高了三公尺。」他重拾了一個完整的自我。

 

在現實世界中,牽涉了其他人的情緒和互動是十分複雜的,尤其在家庭中更是如此;好萊塢式的美好結局其實很少發生。我很想告訴大家賈許的家人最後決定要接納他的新娘,但事實並非如此。雖然賈許的父親不想失去兒子,但他還是無法真心接納及喜歡貝絲。賈許必須難過地體認到,儘管他並不想和雙親完全決裂,但仍然必須減少和他們共處的時間,因為緊張的關係依舊存在。他很希望能在某個時機軟化他們的態度—也許是當他們抱孫子的時候—而這也是我的期盼。但即使他們的態度並未軟化,賈許也已經做了健康而正確的事了。他的自尊和自我完整性並未受損,而他現在也過得自在多了,因為他不用再對父母撒謊,也不會背叛對貝絲的承諾。

有些時候,父母以及與我們關係親密的人會做出一些和我們息息相關的決定,但重要的是你自己做了什麼?尤其在需要堅守立場時,你到底又站在誰那邊?

掌握最普遍的反應

因為你很了解對方,所以在表達決定之後,不難預期他們會有什麼反應。但是,我們對這些非防禦性的溝通技巧並不熟練,因此無法很快地做出回應,尤其是當我們嘗試選擇某些能緩和彼此情緒的字眼時更是如此。因此,你不用擔心自己反應不夠快—你需要時間思索,在你回答之前,能有片刻安靜地沉澱對方的話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重要的是,你要避免因為深覺焦慮、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而使用了你習慣的那些舊句型。所以我想給你一些明確的句子來回應對方最普遍的反應。重要的是,你必須練熟這些句子,直到可以自然說出來為止。

如何回應對方的態度?

一、對方預言你劫數難逃,並加以威脅。「施暴者」或「自虐者」這兩種類型的人會嘗試藉由一些抨擊手段向你施壓,希望你改變決定。例如,恐嚇你一旦按照自己的決定去做,結果將十分糟糕。抵抗恐懼是相當不容易的事,尤其當他們砲轟的主力是「你慘了,這都是你的錯」時,你更要堅定立場。

當他們說:

•假如你不照顧我,我就躺在醫院或死在馬路上/我就不去工作。

•你再也看不到你的孩子。

•你會毀了這個家。

•我要和你斷絕父子/母子關係。

•我不要你了。

•我會因此病倒。

•這件事沒有你,我辦不到。

•我要你為此付出代價。

•你會後悔的。

 

你可以說:

•這是你的決定。

•我希望你不要那麼做,但我心意已決。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可能的話,希望你能再仔細想想,也許你會改變心意。

•等你不那麼沮喪時,我們再談這件事好嗎?

•這一次恐嚇/掙扎/哭泣沒有用了。

•很遺憾你會這麼不高興。

 

二、對方批判你、貼標籤,或給你負面評價。當某人開始點名批判你時,你自然會想為自己辯護,但這卻可能讓你陷入類似「我才沒有!」「你也是!」這些無意義的對話中。這時你應該深呼吸,讓你的害怕、束縛和罪惡感隨著呼出的空氣散去,腦中也別再想這些事了。記住你的目標是表達並維護你的決定;重要的是你說了什麼,而不是你有什麼感覺。我們首先要改變的是你的回應方式,之後,我們再把焦點放到你的心情上。

 

當他們說:

•我真不敢相信你這麼自私,這一點也不像你。

•你光想到自己,從未顧慮到我的感受。

•我原本認為你和我交往過的其他女人/男人截然不同,但我想我錯了。

•那是我所聽過最愚蠢的事了。

•每個人都知道小孩應該尊敬父母。

•你怎麼那麼無情無義?

•你簡直是個白痴。

 

你可以說:

•你可以有你的看法。

•我想,事情對你來說就是這樣。

•可能真是如此。

•也許你是對的。

•如果你繼續攻擊我,事情將會毫無進展。

•很遺憾你會這麼不高興。

 

三、對方誘導你解釋和說明。對方可能要求你解釋,以便知道你是依照什麼道理做出決定。這時你或許會認為這是你一吐為快的機會,可以讓對方知道你受到多大的傷害、他們是多麼的不體貼,以及你有多抓狂,因此決定不再繼續忍受下去了;而他們提供了一個適當機會讓你傾吐,並為自己辯解。不過,你可千萬別那麼做!

 

繼續集中焦點在你的目的上。你正在說明自己的決定—這是重點所在。如果你真想停止情緒勒索的過程,就別陷在那些爭論中。你為自己辯解的效果還不如去度個假或施個小惠給他人來得大,因為這樣一來,你便會陷入對方為了遂行己意,而使你在不知不覺中屈服的模式。為了破解這個模式,千萬別說明、別解釋、別爭辯,還有別在對方問你為什麼時,立刻回答因為如何如何……

 

相反地,當他們說:

•你怎能這樣對我(在我為你做了所有的事之後)?

•你為什麼要毀了我的生活?

•你為什麼那麼固執/倔強/自私?

•你是哪根筋不對了?

•你怎麼會做出這種行為呢?

•為什麼你要傷害我?

•你幹嘛小題大作?

 

你可以說:

•我知道這件事會讓你不高興,但事情非得這樣不可。

•我們當中沒有人是壞人,只能說我們的需求有些不同。

•我不想分擔超過一半的責任。

•我知道你非常懊惱/生氣/沮喪,但這件事沒有商量餘地。

•我們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

•我就知道你會那麼想。

•很遺憾你這麼不高興。

 

面對沉默

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以不發一語的慍怒和痛楚,展現出憤怒感受的情緒勒索者呢?當他們完全不表示意見時,你該說什麼?該怎麼辦?這種不聲不響的憤怒比言語攻擊更令人抓狂和火大。

對這類的情緒勒索者來說,做什麼似乎都沒用,有時甚至會讓人覺得束手無策。但是,假如你能謹守非防禦性溝通的原則,並記住以下這些該做和不該做的事,你便離成功不遠了。

 

在面對沉默的情緒勒索者時,不要:

•期待他們會先採取行動以解決衝突。

•懇求他們告訴你怎麼了。

•央求他們有所回應(這只會使他們更緘默)。

•批評、分析或解釋他們的動機、性格,或是無法直接給予回應的事實。

•因為他們不高興,就心甘情願地接受責備,以便讓他們心情好些。

•允許他們轉移話題。

•被緊張與憤怒的氣氛嚇到。

•讓你的不安造成自己口不擇言,說出非你本意的脅迫話語。(例如,『如果你不告訴我怎麼了,我就不再和你說話。』)

•假想若最後他們道歉了,他們的行為也會跟著改變。

•期待他們的個性有重大改變,即使他們承認自己的作為,並且願意努力去改善。切記: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而要使用以下的技巧:

•記住你正和那些覺得無力與軟弱的人交涉,而且他們害怕你會傷害或遺棄他們。

•在他們能夠聽進你的話時和他們見面,或者你也可以考慮寫封信,那會讓他們覺得不那麼受威脅。

•再三保證他們可以告訴你為什麼生氣,而你也會聽他們說完,並且不會計較。

•運用你熟練的技巧和手腕讓他們安心,表示你既不會揭露他們的弱點,也不會和他們相互攻擊。

•說些讓他們安心的話,例如:「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也許等你做好準備,我們再來討論這件事。」然後讓他獨自安靜想一想—若不這樣做,他們恐怕會更退縮。

•不要害怕告訴他們你對這些舉動感到懊惱,但是請以肯定句做為開頭。例如:「爸爸,我真的很在乎你,而且我想你是我認識最聰明的人了。但是只要每次我們一有爭執,你就會沉默,接著掉頭就走,這讓我非常困擾。你這樣做不但是在傷害我們的關係,而且也會讓我認為你根本不想和我討論這件事。」

•把焦點放在讓你深感困擾的主題上。

•當你發出不平之鳴時,要有會遭到反擊的心理準備,因為他們會將你的堅持視為對他們的攻擊。

•告知他們,你知道他們很生氣,讓他們明白在這件事情上你願意幫忙。例如:「因為我不讓你那些親戚到市區時住在我們家,而讓你這麼不高興,我很抱歉。但我很樂意花時間為他們找一間好旅館,並幫他們負擔部分的旅費。」

•你得接受這個事實,即使不是每一次,但多半你都必須主動跨出第一步。

•有些事就先不管它吧!

 

當情緒勒索者使出了沉默和憤怒的典型反應模式時,這些技巧是破除此模式的唯一法寶。他們通常以沉默表示:「看我多不高興,這全都得怪你。現在你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吧?我要你想辦法彌補我。」我了解在你明明想掐死對方時,卻仍必須充當雙方中保持理性的那位,是多麼令人為之氣結,但這卻是我知道唯一能改變現況的方法。對你而言,這工作最困難的部分在於堅守非防禦性原則,並設法說服以沉默表示憤怒的對方,不管他們有多生氣、花多久時間相信完全相反的事實。

 

氣極敗壞時仍需冷靜

我們談了許多關於如何處理情緒勒索者憤怒的方法,但當你自己怒不可遏時,又要如何堅守非防禦性原則呢?艾倫的前妻貝佛莉都以小孩做為懲罰性籌碼,讓艾倫在這段期間備受煎熬。

 

上星期我帶小孩去露營,當我送他們回家的時候,她竟然開始對我咆哮,說我讓他們玩得又髒又累。事實上,他們玩得非常高興,但她卻說我讓小孩玩得太凶了。接著她還說如果我不能把他們照顧好的話,她就要向法院申請取消我探望他們的權利。我簡直快被她氣炸了,結果我們就像瘋子似地互相咆哮;雖然我也知道這樣不對,但她實在令我抓狂。她怎能威脅不讓我探望孩子呢?我該如何是好?

 

對於某些情況,我們並沒有神奇的解決辦法。離婚使貝佛莉深受傷害,自從艾倫再婚之後,她對艾倫的不滿更是日益升高。很明顯地,艾倫認為唯有自己忍氣吞聲才能讓貝佛莉感覺好些,但事實上,他應該可以改變自己一直以來的一些作為,使雙方關係不至於更緊張。

 

「我知道你有多生氣!」我說,「但你必須學習如何緩和自己的情緒。你在面對裘時,把非防禦性溝通運用得相當好,為什麼不在貝佛莉身上如法炮製一番?在你氣到想要殺人時,卻還要保持冷靜雖然不容易,但我想你一定辦得到的。」

 

「蘇珊,是妳讓我變得訓練有素。」他笑著露出了牙齒。「我知道妳會說,我唯一能改變的人就是自己。」

「的確,」我回答,「基本上,你要做的就是,不管她有多不理性,都要把嘴閉上,再視當時情況說些像『很遺憾妳對露營這件事那麼不高興,但是他們真的玩得很開心。假如下次有類似活動,我會在出門之前向妳說明我們要做什麼,還有這個活動會學到什麼,這樣妳會不會覺得好些?』你上次也跟我說,每次你去貝佛莉那裡接小孩時,她總是拖拖拉拉的,有時甚至會說小孩不在家裡,這真的讓人生氣。但她既然是小孩的監護人,總是會有許多顧慮,你必須想辦法接受她無理的行為,否則你只會不斷地感到生氣和痛苦。

 

「我再強調一次,設法恢復冷靜,並使用些較委婉的言語吧!別光只是生氣;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後說:『貝佛莉,如果妳能在我接小孩前把他們都打點好,我真的會非常感激。另外,我能做什麼好讓妳覺得好過些嗎?』我不能預期她會有什麼反應,但我可以保證你不會再有那麼強烈的受害感。」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