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星期六早上五點鐘,一名43歲的男性醒了過來--我們就叫他艾凡好了。。艾凡打算翻身下床上廁所⋯⋯但事情不太對勁。他沒辦法翻身,而且不知道為什麼右手臂麻痺沒知覺。

到了急診室,醫護人員不斷向他的妻子莎拉詢問病史。莎拉聽見一位醫生透過電話將艾凡的病情告訴同事:「四十三歲男性,不抽菸,沒有任何危險因子。」

然而莎拉、艾凡,甚至連醫生都不曉得,艾凡其實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危險因子。他中風的機率,是沒有這個因子的人兩倍以上。多年來,艾凡做了這麼多次健康檢查,卻一次也沒有人提到這個危險因子,以及它潛在的影響力。

全美國約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暴露在這種常見到卻無可察覺的危險之中。這個危險因子到底是什麼?鉛?石綿?還是某種有毒的填塞物?

答案是:童年逆境經驗(childhood adversity)。

大多數人都想不到小時候發生的事竟然能和中風、心臟病或癌症扯上關係。


(電影明星艾許莉・賈德,童年逆境經驗指數ACE高達9。她推薦《深井效應的研究表示: 

當我需要時,一個人伸出了希望之手並幫助我,這本極具智慧和富有同情心的書籍,也將有能力把這一手伸向無數其他人。)

 

研究的起源,來自一個口誤

在一九八五年的某一天,文斯.費利帝醫師在聖地牙哥的凱薩肥胖診所,準備見他這一天的第一位病人。

唐娜是名五十三歲的婦女,患有嚴重的糖尿病,體重也過重。過去曾在兩年內靠新減重計畫成功減了大約四十五公斤,結果在過去六個月又全部胖了回來。費利帝感到挫敗的同時,也放不下自己的責任心。

費利帝下定決心要找到最根本的原因。

他對病人提出一連串的基本問題:妳出生的時候有多重?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多重?上高中的時候有多重?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時候是幾歲?

結果,他唸錯了。

費利帝本來想問的是:「妳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時候是幾歲?

結果他不小心說成:「妳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時候有多重?

「十八公斤。」唐娜回答。

聽到唐娜的回答,費利帝愣了一下。等等,妳說「十八公斤」?

他相信自己只是聽錯了。沉默一小段時間後,不知道為什麼,他又對唐娜提出相同的問題。說不定唐娜說錯了,說不定她想表達的是「四十八公斤」。

「抱歉,唐娜,妳可以再說一次嗎?妳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時候有多重?」

她沒有說話。

費利帝隱約感覺到這之中有隱情,於是靜靜地等待唐娜回答。當了二十幾年醫師,他知道病人經常在漫長的沉默後說出幫助他診斷病症的關鍵資訊。

「那時候我十八公斤。」唐娜垂著頭說。

費利帝震驚地等她說下去。

「我那時候四歲。是跟我父親。」她說。

費利帝告訴我,當時他驚呆了,但是他很努力隱藏自己的情緒(這種掙扎我自己也經歷過無數次)。他行醫二十三年,沒有一次為病人做健康檢查的時候,聽病人提到自己被性侵的經歷。你現在聽我這麼說,可能會覺得很不可思議,但這可能是因為費利帝從來沒向病人問起這件事。而且當時是1980年代,那時人們比現在更不願說出自己被侵犯的經歷。我問起這件事時,費利帝說應該是他從來沒問過。畢竟他是個醫師,不是諮商師。

(自我療癒的前輩露易絲.賀,童年受過鄰居性侵,受過許多身體與性的虐待。在她能獨立生活、並有幸福婚姻時,卻發現自己罹患癌症。她思考自己並未成功逃離生命模式,發展出肯定句療癒法,不僅消除癌症,《創造生命的奇蹟系列更是引起全球轟動。


十類童年負面事件

費利帝找到童年逆境經驗和身體健康的關連,造就了後來關鍵的「童年逆境經驗」研究。在這個例子中,醫師學偵探追尋線索,用科學方法檢驗他們的直覺猜測。這場研究從一開始的兩名病人,發展到後來,成為幫助醫療工作者了解病人的基礎與關鍵。

費利帝開始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調查,然後努力推廣這件事。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的流行病學家大衛.威廉森告訴費利帝,假如童年受虐的經驗和肥胖真的有關係,那將是非常重要的發現,但沒有人會相信只有286個案例的研究。費利帝需要做規模更大、在流行病學方面更完整的研究。

威廉森介紹費利帝認識流行病學醫師羅伯.安達。過去好幾年,安達都在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研究行為健康與心血管疾病的關連。接下來兩年,安達和費利帝讀遍了連結受虐與肥胖的文獻,想辦法設計最好、最有意義的研究計畫。他們有兩個目標:

一、找到兒時受虐/家庭關係失衡,和成人危害健康的行為(酗酒、抽菸、嚴重肥胖)有什麼關係。

二、找到兒時受虐/家庭關係失衡,和疾病的關係。

在1995年到1997年,他們徵詢了兩萬六千名凱薩醫療機構的病人,其中六成七的病患(17421人)同意幫助他們研究童年經驗對健康的影響。頭兩次看診以研究為目的;一週後,費利帝和安達寄了問卷給每一位病人,請他們提供關於童年受虐和家庭關係失衡的資訊,也請他們列出自己現在接觸的危險因素,例如抽菸、濫用藥物和允許自己接觸患有性病的性伴侶。

這份問卷蒐集了關於費利帝和安達所謂「童年逆境經驗」的關鍵資訊。他們根據之前在減重計畫病人身上看到的負面經驗普遍性,把虐待、忽視和家庭關係失衡分成十個類別。他們請病人回答自己在十八歲前有沒有經歷過這十類負面事件,希望能透過問卷判別每一名病人暴露在負面經驗中的程度。

每一類別的虐待、忽視或家庭關係失衡都計一分。因為總共有十個類別,童年逆境經驗的最高分是十分。

費利帝和安達利用醫學評估報告和問卷調查結果,連結了童年逆境經驗分數和危害健康的行為與健康狀況。

首先,他們發現童年逆境經驗比他們想像中更常發生--有67%的人有過至少一種童年逆境經驗,而且12.6%的人擁有四種以上。

接著,他們發現童年逆境經驗的「劑量」,會影響人們長大後的健康狀況。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童年逆境經驗分數越高,身體不健康的可能性就越高。舉例來說,和一個童年逆境經驗分數為零的人比起來,若有四分以上,此人罹患心臟病和癌症的機率是他人的兩倍,得到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機率更高達3.5倍。


 

--本文摘自深井效應:治療童年逆境傷害的長期影響

TED演講超過400萬人點擊瀏覽。亞馬遜讀者4.7顆星好評支持。
這是一本震撼世界的革新之作,幫助我們治癒自己、孩子,以及全世界!
童年的傷和壓力,身體會記住,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
《深井效應》教你辨識自己身上是否有這顆炸彈和拆解之道。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