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所致的各種情緒,常是壓垮肉體健康的最後一根稻草。排寒先驅李璧如醫師在《情緒排寒》書中,說明了身體的各種疑難雜症,是心識層面種種阻滯,最終在肉體留下了印記。真正健康的人,應該由外到內都是「」的,學習讓內在的陳傷一層層浮出、消融,重見清明、健康、嶄新的自己,也別把對疫情的恐懼焦慮,變成體內的寒氣!一有負荷便立即排空,沒有多餘的垃圾,致病因素便能降到最低。


七情與對應的五臟六腑及相關經絡,如何致病?──節錄自《情緒排寒

 


憤怒變形,久咳不癒

從小咳嗽的病人說,他乾咳無痰,從未治好,把脈是標準的肝鬱脈。

我問他:「是不是很多話憋著沒說?要不就是家裡有個權威者,是爸爸嗎?」

姐姐說:「弟弟是老么,又是唯一的男生,爸爸有很多意見⋯⋯」

所以嘛,望子成龍,他成了老是咳嗽的龍⋯⋯這非得疏肝,肝鬱才是根本癥結。何況現行工作又是職業軍人,在講求階級的軍中,很多話更是說不得,雖然他可能習慣了,表意識無所感,但那無法抑遏的憤怒,還是會在肉體留下印痕。

姐姐說:「沒錯,前幾天回家沒人幫他開門,他氣得拿起滅火器砸⋯⋯」

「是啊。一般不會這樣,頂多打電話叫醒家人就得了;就因為平時一點一滴鬱積了太多怒氣,那些『夭折』的不爽,始終沒有機會完成它的週期,才會在這種看似合理宣洩的場合,潰決爆堤,洩洪力道有多大,證明積鬱有多深。」

憤怒是實質存在的能量,無法被喝令消失(當下的壓抑就成了內傷),只有待日後成熟的自己看見它、並且承認它的存在,願意鬆開緊繃的弦,那股能量才會真正消散。很多人用咳嗽隔開人己,不是想罵人,就是不想跟人講話,或是心中不滿未能言說,結果全以咳嗽的症狀表現。所以,這不完全是肉體的病,必須願意面對,咳嗽才有機會痊癒啊!


悲傷,讓溼疹惡化成乾癬

臉友留言:「父親過世後,生理期首次遲到;父親出殯後,月經雖來了,但身體卻開始走下坡,首先頭部出現脂漏型皮膚炎。生完老二,頭頂開始掉髮,育兒期間兼顧創業,體力透支,讓向來擦西藥的溼疹舊疾漸漸變成乾癬。


「接觸李醫師文章後,開始用薑酒水或薑膏舒緩止癢,並忌口、泡腳、防寒,搭配中藥調理。我發現病情隨著心情轉變,不太確定是病先好了,還是心先轉了。向來對原生家庭有很大的糾結,情緒在父親過世後引爆,也才看清原來活了近四十年,卻一直被這個結捆綁,影響了作人處世的方方面面。逐漸放下父親離世的悲傷後,病況一路好轉,頭髮也長回不少。」

皮膚是人與外界之屏障,人我關係失調常發為皮膚症狀,若能有所覺察,自有助改善病情,只要走上正確的路,遲早會到達康復的彼岸。皮膚病首要解表,若一味寒涼,新病或氣壯者,很快見效;體弱或久病者,必兼採益氣健脾;外敷藥同理,最後仍須溫通、促進血循為要。

情緒疏通之道

中醫認為,肝氣要如野木之自然條達,升已而後降。但實際上大家都有悶的時候,這股悶氣若無適當疏導,的確可能悶出各種不同的病!

現實生活有太多壓抑,如果有足夠的自覺與感知,會清楚如何走每一步,即使不小心誤入匪窟,也會立即醒轉,然後有策略地用最快的速度逃離。一時的壓抑,一般人都還能承受;若長期的憂煩,那種深沉的不快樂,會弱化心靈動能,種種不合理、不人道的待遇,會在心靈烙印,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無論如何都必須有所對應,絕不能逆來順受。



開門見山,不說客套話

吃錯東西,寒氣哽咽或呃胃,上下不得,極為不適。體氣足的,須臾自消,打個嗝、放個屁就化了。體氣差的,吃個暖胃的藥,按摩導引,慢慢也就過去了。

情緒如同病氣,有人當下察覺,有人事後才逐漸感知,不能視而不見。當下即過眼,乃至無影蹤,當然最好;否則還是得正視,抓出來,讓它現形,莫讓氣結成了具體的病。

朋友跟我說,十幾個大學同學到她工作場所附近的名勝玩,說要來看她。她就說:「那我請客好了!」結果他們當真讓她請,花了五、六千元,她是單親,每個同學賺的錢都比她多!可能她表現出還可以的樣子,可這樣多少造成內傷。不是每個人都很懂事的,好嗎?

所以,第一,別說客套話,有人虛假成慣性,老是口是心非,那就怨不得別人。第二,萬一話說出口,君言難改,如果是我,就請吃小吃,素面相見,重點在敘舊,吃什麼不重要嘛!重點是,長了年紀也要長智慧,人際往來與生活裡,總有許多可學習之處,直截了當與曲折委婉間,要取得平衡點。不想委屈自己,也不必怠慢別人,偶爾吃點虧無所謂,當凱子就不必了。

正視並面對沉積鬱怒,不逃離現場

北一女出身的朋友說:「高中時在車上打瞌睡,被人叫起來讓座,對方還是個小孩。」

我問:「你讓了沒?」

她說:「讓了,所以很嘔,這成了我一輩子的心理創傷。」她恨死綠制服——睡得糊裡糊塗,就讓了啊,哪裡想那麼多?可這股氣就一直憋著!

很多人因年幼時的膽怯,不敢作為,卻始終記住當年的不爽。高一時,有次英文老師不知為何,把粉筆往我位置丟,我本能地閃過,立馬撿起來回丟,真是爽啊!當時若沒及時處理,那個傷久了,豈不成了瘀?

我念私中的弟弟,物理考卷曾被老師唱名後,直接丟地上,這恥辱讓他終生不忘,事後也沒妥善處理。可以怎麼處理呢?找到老師,直接跟他說這事對自己的傷害,請他道歉(多年後也行);也可以不那麼直接,但一定要面對、承認自己受了傷,傷口才有機會真正結痂。

總之不要「逃離」現場,正視並面對,那個不舒服才能慢慢淡化。否則,這股蓄積的憤怒能量,會時不時在生活各層面引爆,並轉而以各種堂而皇之的「正義」之名表現。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