摯友【紐約時報21世紀百大選書】
相關專欄
內容簡介
哀傷很痛,思念更痛,
但是不再想你,一點也沒辦法讓我快樂起來。
{美國國家圖書獎獲獎名作}
{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決選入圍}
{誠品選書}
{博客來選書}
比爾.蓋茲、哈金──年度最愛好書
郭強生──專文導讀
李桐豪、林沛理、范琪斐、馬欣、馮品佳──真摯推薦
一夕間引爆文壇的驚人之作,連續三年不斷入圍歐美重要獎項
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決選作/誠品選書/博客來選書/金石堂選書/普立茲小說獎得獎作家阮越清「寫作者必讀」推薦/美國國家圖書獎、福克納小說獎得主哈金「2018年讀到最好的小說」/琥碧戈柏推薦夏日閱讀書單必看好書/《紐約時報》年度矚目小說/《紐約時報》暢銷榜小說/法國費米娜獎決選/法國最佳外國圖書獎決選/紐約公共圖書館最佳書籍/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最佳好書/科克斯書評年度好書/《金融時報》嚴選好書(持續增加中……)
問:如果那種感覺消失了會怎麼樣?
答:我不想讓那種事發生。
我告訴心理師,不再想他,一點也沒辦法讓我快樂起來。
正如那首老歌所說:愛催不得,哀傷同樣也催不得。
一名教導寫作的文學老師毫無預警地獲知:好友過世了。
他是長年陪伴她的摯友與導師。即便對方數十年歷經紛擾複雜的婚姻及親密關係,兩人親近且深刻的友誼,仍持續不斷。因此當對方的三號妻子在追思會後,突然來電請託一項重責大任,她竟無法回絕。這項責任著實龐大──照顧摯友遺留下的大丹狗阿波羅,目測體重超過八十公斤。
在哀悼與自我修復的艱難處境中,她的悲傷因阿波羅而變得更加濃稠。她發現阿波羅不能明白主人突如其來的離去,並因之深深受創,嘗試以牠特有的緘默,木然承受這些變化。
想像與理解這頭巨犬的傷痛,讓她寧願違反禁養寵物規則,冒著被逐出租屋處的風險,也要繼續與阿波羅相伴。陷溺於失落傷痛的他們,竟然漸漸成為彼此的救贖……
我終於明白,你比我更能讀懂心思,
這也才發現,你的悲傷可能比我還深,還濃……
◎獎項好評紀錄
2018美國國家圖書獎最佳小說類獎
2020 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決選入圍
比爾.蓋茲年度推薦好書
誠品選書
博客來選書
金石堂選書
普立茲小說獎得獎作家阮越清「寫作者必讀」推薦
美國國家圖書獎、福克納小說獎得主哈金「2018年讀到最好的小說」
琥碧.戈柏推薦夏日閱讀書單必看好書
驚悚小說家蘿拉.范登.伯格「鍾愛」推薦
2018亞洲週刊專文推薦「這本書就是繼續看小說的理由」
美國辛普森/喬伊斯.卡羅爾.奧茲文學獎、法國費米娜獎、法國最佳外國圖書獎決選入圍
紐約時報暢銷榜小說
獨立書商協會暢銷小說
2018紐約時報年度矚目小說
2018紐約時報書評嚴選最佳好書
2018紐約公共圖書館最佳書籍
2018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最佳好書
2018科克斯書評年度好書
2018金融時報嚴選好書
2018巴黎評論職人精選好書
2018週日泰晤士精選Top 5小說
2018風尚雜誌編輯精選最佳好書
2018 BuzzFeed網路雜誌年度好書暨十二月當月選書
2018文學書評網站Lit Hub年度最愛好書
2018 The Bark 雜誌年度最佳小說
2018 Electric Lit雜誌年度好書
2018《城鎮與鄉村》大眾雜誌年度好書(持續增加中……)
◎各界盛讚
◆為什麼還要看小說?答案可以是一篇兩萬字的論文,也可以是兩個字,《摯友》──林沛理(香港作家、文化評論家)
◆從努涅斯身上,我看到了在面向大眾對純文學的質疑時,最好的一種回應。至於一本文學佳作如何能讓人在瞬間耳聰目明?我想,她的《摯友》亦提供了充分的解釋。──郭強生(作家、台北教育大學語文創作系教授)
◆實在超喜歡,推《摯友》,我看得又好笑,又傷心,忍不住要想,我要是走了,誰來跟我的毛小孩解釋,我為什麼不見了?牠們會很悲傷嗎?牠們會理解嗎?──范琪斐(資深媒體人)
◆努涅斯的《摯友》是一本很好看的文學小說,可說是她磨劍二十餘年的精萃之作。作為專業作家,努涅斯默默耕耘,雖然在文壇頗受敬重,但直到《摯友》贏得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之後,才獲得應有的重視。小說以後設性的視角探討小說創作的意義,以及職業作家與寫作教學的種種困境。在我看來《摯友》最能夠打動人心之處則在於寫情。努涅斯不僅處理了兩性之間特殊的友情,也探索了人與動物之間的相互依存。此外,小說中不斷穿插不同的文學作品與作家言論,信手拈來卻恰如其分,實為多年浸淫於文學世界的心血結晶,充分呈現努涅斯/敘事者以文為友的心態。透過人與人、人與動物以及人與文學之間超越物種的纏綿情誼,《摯友》讓我們看到作家飽滿的精神世界,雖然面對死亡不免哀戚,但終能覓得超脫之道。──馮品佳(交通大學外文系終身講座教授、亞美研究中心主任)
◆關於那些袒露且發炎的疤痕、那些必然荒誕的真相,作者將我們認為文明的、高尚的都用筆戳出膿水來,於是讀來痛快了點,也讓麻木的清醒了一點。尤其她在男女交鋒,與女生彼此看破手腳部分的描述,早丟開了做人的偶包,甚至帶著幾分嘲笑的深情。她在此書寫著寫作的本身,那麼不合時宜的憨傻行為,如痴人看世界,人性美醜都在她筆尖同時綻放,讓寫與讀的人都痛快。──馬欣(作家)
◆對生命和寫作的思考,也描述了一個女人和一隻狗的友誼,是很智慧的一本小說。──哈金(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得主)
◆好愛《摯友》,感動又有趣的小說,寫下友誼、死亡、厭女、哀悼、寫作、師生戀,以及寫作教學的種種。所有寫作者必看。──阮越清(普立茲小說獎得獎作家)
◆對閱讀、寫作、愛與失的沉思,《摯友》是一部充滿文學典故和軼事之作……努涅斯找到了完美的聲調來敘說……筆觸具備她獨有的機智、溫厚和智慧。《摯友》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我真心害怕今年再看不到比這更好的小說了。──金融時報
◆對寫作、對文學氣節失落的低迴反思,是這本小說的創作核心……《摯友》簡直是對寫作者、教師、讀者發出的開槍警告,但努涅斯的美字美句安慰了我們。她自信率直的筆法凸顯了──她的佳句音律,她的深邃與各樣機伶聰敏。本書毫不迂迴直指重點,並提供指引給新手寫作者,而這批人或許如主角所說,他們永遠不知道……那個(文學)世界正在消逝。但或許未必?畢竟《摯友》證明了,文學倖存。──紐約時報書評
◆這本書私密又優美,短短的篇幅,卻在靈魂裡嗡然鳴響……對友誼、情愛、死亡、孤獨、犬科陪伴和都會老齡作家的生活觀察,提供許多智慧巧語的反思。這本小說雖然下筆沉重,卻是寫給故友的一封信,裡面充滿令人擔憂的觀察,特別是那些卡住文學本科生作家之路的深刻觀察。──經濟學人
◆高昂誌慶人狗關係的美好傑作。《摯友》以令人難忘的獨特聲調講述關係中救贖與療癒力量的故事……是本優美又博學,魅力滿點、擁抱生命的好書。──The Bark 雜誌
◆一段關於里爾克愛情觀的幽默即興演出,亦即「愛情是兩份孤獨,互相保護、致敬與問候」。……──風尚雜誌
◆這是一部非常美麗的作品,剖析充滿死亡、哀痛、藝術和愛的世界。──華爾街日報
◆低調卻燦爛,黑暗深沉又趣味橫生……寫得如此優雅──大膽跳脫傳統小說概念的筆法──幾乎要不像是小說了;美且痛得讓人屏息,這絕對是獨一無二的一本。──科克斯書評
◆晶瑩剔透的句子,作者雕琢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盡情哀悼」肖像畫。──紐約客
◆在這本小說裡,根本無法把愛與陪伴從失落當中拆解出來,《摯友》是極為罕見的一本書,會在讀完之後,讓你的心跳緩和下來。──洛杉磯時報書評
◆下筆簡約、優美、自持……《摯友》是本極可口好讀,但又感人至深的書。──紐約時報
◆在這本短小卻又完美的小說裡,一名作家意外失去了好友、導師,毫無頭緒的她,疲憊又脆弱。《摯友》是愛的故事,是因為哀傷而狂躁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康復的故事。──浮華世界
◆這本小說猛然給予一擊……人類與動物相依的完美故事……《摯友》的文句乾脆、直率、俐落──卻是對這種痛苦與依戀進行特寫的最佳筆法。──哈潑雜誌
◆這是本慢下來,以淒婉冥想檢視哀傷,信手拈來滿是文學神話與精采摘句的書……文青、寫作班同學以及愛狗人士會看得驚喜連連。──圖書館期刊
◆閱讀本書的樂趣在於,目擊作者如何精描這世界以及生活在當中的人與動物。努涅斯是觀察家與行動者,她下筆如點金,而且瞬間閃爍成真,讓人驚訝震顫。──密西根日報
◆努涅斯靈巧轉化了一個看似荒謬的故事,進入失落、安慰、記憶的領域,思索這些對身為作家的意義,以及各種形式的愛與友誼。──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
◆登峰造極、可讀性高、值得再三流連的好作品。──愛爾蘭時報
◆對失落與陪伴的一個深刻思索。──美麗佳人
◆努涅斯的筆觸淒美迷人……簡單說就是,永誌難忘。──Travel + Leisure 雜誌
作者簡介
「我想專心把一件事做好,而這件事就是寫作。」
西格麗德.努涅斯 Sigrid Nunez
生長在紐約,母親是德國人,父親是巴拿馬華人。在巴納德學院讀大學,而後到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之後,努涅斯陸續擔任《紐約時報》《紐約時報書評》《巴黎評論》《紐約客》等雜誌的撰稿人,並在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波士頓大學等校任教,也在多所大學擔任訪問或駐校作家。她的作品曾收錄在多本選集,包括手推車獎選集與美籍華人文學選。其中一則短篇曾贏得2019美國最佳短篇故事獎。
《摯友》是她的第七本小說。這部精煉的作品除獲得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還入圍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美國辛普森/喬伊斯.卡羅爾.奧茲文學獎決選,以及法國費米娜獎、法國最佳外國圖書獎決選。這之前她也曾獲頒懷丁作家獎、羅馬文學獎、柏林獎學金。
她同時也是《永遠的蘇珊:回憶蘇珊.桑塔格》的作者。
現居紐約。
譯者簡介 蘇瑩文
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曾任職外國駐台機構及外商公司十餘年,現為英、法文自由譯者。譯作有《三股髮辮》《書海情緣》《冰龍》《雲端幸福計畫》等數十冊。
得獎紀錄
★2021年度
博客來 翻譯文學 Top36
獲誠品選書/香港誠品選書.博客來選書.金石堂推薦選書
Openbook選書推薦:
全球書評提到本書作者時的共同說法都是:在《摯友》之前幾乎未曾聽聞努涅斯這位作者。那麼究竟是什麼讓此書大獲好評?答案可能是一隻狗。儘管小說一開始就讓人遲疑,這、莫非僅是一個女人(或一群女人)哀悼風流、有才華的男人之死?但那哀悼在前段又依附在深刻思考「寫作」這件事,後來大狗狗出現了,一切也跟著不同……《摯友》也許是指那死去的文學、心靈與性的導師,但後來是一隻狗,最終是寫作。(#295)
博客來文學榜Top1.誠品翻譯文學類Top4
規格
ISBN:9789869924405
304頁,25開,中翻,平裝,書衣,單色
電子書
歡迎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Pubu、Hyread、my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博客來洽購電子書
序
導讀
愛,值得更好的回報 ◎郭強生
能讀到一本讓人神迷忘我、欲罷不能的小說,真如同久旱逢甘霖。
整個暑假,我不停地企圖彌補經過整個學期教學後的消耗,希望能讀到幾本可以幫我充電的文學作品。先是從近期出版的小說著手,看了近兩年獲得中外文學獎的幾部小說。這些作品的作者都比我年輕許多,我讀得到他們旺盛的企圖心,努力鋪排情節,或是挖掘歷史素材,或是揭開自身成長經驗,都顯得如此急切,甚至隱隱充滿了一種自我防衛的焦慮。
能責怪他們嗎?整個時代都被網路臉書籠罩,他們太清楚什麼是讀者反應。快速的資訊流通,各式的文學評論術語與招式,教會他們如何打造預設的護身符。一本一本我拿起又放下。
是我老了嗎?曾經深深震撼我的文學作品,都有一個大開大闔的靈魂,足以包容與理解人生所有的曖昧與不確定,難以用主題加以定論,更無法簡述屬於她/他們的那種渾然天成的文字所帶來的驚喜──除非你真的好好坐下來靜讀。
最後,我發現自己又在重讀辛波絲卡、柯慈的《屈辱》,甚至是葛林的《沉靜的美國人》。
直到出版社寄來這本努涅斯的《摯友》譯稿。
二〇一八年她獲得極負盛名的美國國家圖書獎時,我曾匆匆讀到這則新聞,當時沒特別在意,因為當年她的獲獎被視為「爆冷」。如今我終於讀到了這本精煉、優美、簡潔又深邃的小說,驚豔之餘也要為評審委員們喝采,讓這本篇幅不長的小說,從那些看似鉅作的大堆頭長篇中脫穎而出。這真是一本耐讀,更經得起慢讀、細讀的小說。
努涅斯的文筆自成一格,無過多修辭贅句,每每擊中要害,是一本真正「智慧的」小說。原因無它,獲獎時已六十八歲的作者,寫作已長達二十三年,出版過八本書,也曾獲得過一些文學獎的肯定,但是卻屬於那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創作者。
她一直安靜地在寫,與文學圈始終保持著距離,一直到了這本《摯友》,被媒體形容為「一夕爆紅」成為暢銷書。大家都喜歡這樣的「勵志」故事。
然而,真正勵志的部分不在於她的獲獎,而是在於她仍用一種純樸、近乎古典的態度面對寫作,寫下了她對那些正在消逝中、甚至是被年輕一代視為無用陳舊價值的哀悼。
你沒辦法解釋死亡。
而愛,值得更好的回報。──《摯友》,64頁
尤其,在MeToo運動席捲全球,女性同聲撻伐性騷的年代,努涅斯卻描寫了一位花名在外的教授與崇拜他的女學生之間,一段長達三十年的友情(或是,另類的愛情?)。
怎麼可以為這樣一個經常與女學生發生性關係的男人之死哀慟欲絕?年輕的讀者可能立刻就會未審先判。努涅斯竟然還寫得如此理直氣壯?
我想到法國國寶級女演員凱瑟琳.丹妮芙,曾因一句「我們那時男女之間的互動跟今日不同」遭到網友洗板出征。她口中的「那時」是歐洲藝術片的全盛時期,「那時」的男人指的是楚浮、布紐爾、費里尼……可惜昔日銀幕女神沒有機會將話說完,也許她需要像努涅斯的文筆才能表達得更清楚。在今昔之間,在對錯之間,每個人都在經歷著不同的痛苦,也在見證著自己的蛻變。
這是一個多麼具挑戰性的任務,努涅斯卻辦到了,難怪令評論家與讀者們讚嘆不已。她筆下那個頗具自傳色彩的敘述者,在哀慟中對著亡者「你」細訴,寫下了「你」自盡後,她陷入悲傷無以自拔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不是為亡者辯護,更像是一個認真活過、年屆七旬的長者在告訴下一代:
生命本就是充滿危險的,不管有多少的預防與警覺,我們仍然一不小心就會受傷。
如果我對阿波羅好,無私地為牠犧牲、愛牠──那麼有天早上我醒來牠會不見,而你會從死之國界回來取代牠?──《摯友》,182頁
全書結構看似札記手抄,零零星星卻是綿密布局不鑿斧痕。除了敘述者與亡者外,努涅斯安排了一隻名為阿波羅的大丹犬登場,成為全書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
亡者的第三任妻子約了敘述者「我」見面,遺孀不願再繼續飼養那隻亡者從街上撿回,近九十公斤的流浪狗。「我」的生活簡約單調,十五坪大的住處根本容不下阿波羅旋身的空間,更不用說,一旦被房東發現,「我」將失去這間房租低廉的住所,人狗都將流落街頭。
但是「我」卻收養了阿波羅,同病相憐的兩者命運未卜,讓這本充滿冥思與回憶片段的小說,更增添了閱讀上的期待。
阿波羅既是亡者的替身,安慰了「我」這個孤獨的靈魂,牠同時也像是敘述者「我」的分身:敏感、孤獨、憂傷。這個當年被教授啟發,大半生都奉獻寫作而習慣離群索居的單身女子,從阿波羅這個陌生的龐然生物身上又重新看到了文學的意義──你如何能跨過生存的隔閡,發現一種新的表達,讓靈魂與靈魂之間取得和解與重生的可能?
有首歌是這樣寫的:假如我們能和動物說話就好了。
意思是,假如牠們能和我們說話就好了。
但是,當然了,那會毀了一切。──《摯友》,251-2頁
所以,《摯友》不光是一部哀悼之書,更是一本關於寫作的書。
全書充滿著懇切又勇氣十足的文人風格,但是努涅斯既不尖酸也不自溺,她的一針見血總帶著某種獨特的幽默感,以及在她這個年紀所修得的智慧,對生命仍無法放手的深情。
當「我」大聲對著阿波羅朗讀起里爾克《給青年詩人的信》,大狗安靜享受著與新主人建立共鳴的那個場景,就連我這個從未養過寵物的讀者也深深動容。
並非阿波羅真能理解文學,「我」清楚知道這種一廂情願「擬人化」的危險。但她卻因此意識到,想必曾有摯愛之人對狗狗做過類似的事。連狗狗都知道什麼是難以放手的懷念,而總自以為理性的人類卻以各種治療之名,讓憂傷成了毒蛇猛獸。
除了寫下這日復一日的緩慢覺醒,「我」無法找到人生的出口。
校園流傳的笑話。A教授:你讀過那本書了嗎?B教授:讀?我連教都還沒開始教。──《摯友》,208頁
對文學小說的重度使用者來說,相信除了這本書中刻劃的孤獨與深情會令各位低迴之外,其中許多文學中的「互文」──從里爾克、弗蘭納利.歐康納、到柯慈──必會讓你們覺得是全書的大彩蛋。(多麼湊巧,我也剛重讀完柯慈!)
在學院中教授創作近二十年,對努涅斯描繪的許多教學現場,我更是心有戚戚焉。原來在手機臉書無所不在的年代,年輕一輩對經典的不以為然已是四海皆同。書中有一節提到,學生們不懂為何要讀那些可能已經絕版的經典文學,甚至認為「不是該讀些更成功的作家?」(《摯友》,206頁)。
讀到此處讓我不禁心驚:做為文學教育的傳承者,我如何能不因任務之艱難,而取巧以一些迎合議題與潮流的作品當成安全選項,最後陷入如B教授那樣只能自嘲的困境?
從努涅斯身上,我看到了在面向大眾對純文學的質疑時,最好的一種回應。至於一本文學佳作如何能讓人在瞬間耳聰目明?我想,她的《摯友》亦提供了充分的解釋。
我們都認為自己的付出值得更好的回報,但,什麼才是更好的?讀完這本小說,我心中默默亮起了答案。
(本文作者為作家、台北教育大學語文創作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