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牛排有一道非常受歡迎的菜色──「蔬菜沙拉棒」,十餘年來未曾更換過,青脆爽口的蔬菜棒,支支都是「16公分×1公分×1公分」,沒有例外!
這些蔬菜棒如何做到「整齊劃一」的地步呢?
憑藉的正是切蔬菜的「亞克力棒」。它能控制產品的標準化,因此,任何一個人使用,都不會發生「凸鎚」的情況!
如果我們只是口頭上要求蔬菜棒的規格,而沒有統一的標準器具,廚師們會根據自己的感覺和經驗來處理,切出來的蔬菜棒必定是「支」離破碎、長短不一。
因此,建立工作上的標準化作業,絕對是提升工作效率的最大關鍵。
誠如《提早6小時下班的工作術》書中所言,標準化的工作下,無論何時或何人,都能呈現出相同的成果,甚至用最少的時間和勞力,創造出最大的效益。
如果,你也想下班後去吃牛排、看電影,打破「工作時間」就等於「業務績效」的夢魘,享受準時下班的樂趣,就快閱讀,讓自己擁有「下班準、樂很大」的快感!
──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
架構會改變你的工作
STAGE 01 為什麼架構是必要的?
.案例1 高明廚師的美味漢堡肉
在某條街上,有一家能做出美味漢堡的餐廳,店名是「Big」。這家店位在住宅區裡的街道上,店面狹小到只能擠進十多個客人。
這家店裡有一位相當厲害的廚師,只要他一展身手,就可以將漢堡肉煎得內層多汁,表面香而微焦。這般的美食,像我這樣的門外漢,在家裡是再怎麼做也沒辦法做出來的。
Big這家店除了這位高明廚師之外,還有一名年輕的廚師。這兩名廚師會輪班負責廚房裡的料理工作,但年輕廚師所做的漢堡肉,沒辦法像高明廚師做出來的那麼好吃。雖然高明廚師有時會指導他,但他的手藝就是沒辦法達到相同的境界。
除了廚師之外,還有幾名打工性質的店員,以排班的方式負責外場的工作。這裡頭雖然有著服務周到、善於招呼客人的老手,但也有些店員不是會忘記倒水,就是先把食物端給晚來的客人,各個店員之間,招呼客人的能力有著相當大的差異。雖然當店長發現店員的疏失時,會提醒他們注意,但基本上是放任這些店員憑自己的感覺做事。
高明廚師的所做漢堡很受好評, Big這家店的生意還算興隆。但是依現況來看,要擴大店鋪規模或開新的分店,卻是有難度的。
另一方面,在同一條街上靠近車站的地方,有一間連鎖式餐廳,店名叫「Kitchen Smart」。
Kitchen Smart裡並沒有手藝高明的廚師。不僅如此,負責烹飪的還是以工讀生為主,因此漢堡的味道也沒有像高明廚師所做的那麼美味。
但是這家店為了能讓每個站上料理台的人做出來味道都相同,編製了作業手冊。負責烹飪的工讀生也都確實的接受研習,學會烹煮的順序與訣竅。
負責外場的工作人員也同樣有一份作業手冊,所以除了一些對待客人特別親切的店員之外,其他工讀生大部分也都是手腳俐落的來回走動著。
Kitchen Smart的分店,在附近的區域越開越多。
*
關於這兩家餐廳,大家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Big這家店太可惜了,如果能在指導上多用點心就好了。」
或許有些人會這麼想。
如果是美食家,則可能會這麼說:
「我還是想吃吃看高明廚師的漢堡,畢竟連鎖餐廳的味道好不到哪裡去。」
我也是個美食愛好者,所以這種心情我能理解。但是,「想去一次看看」的想法,和之後是否會「想再去一次」,或是「下次要帶同事或朋友一起去」的想法,卻是兩回事。
其實,這件事還有後續發展。Big的高明廚師在沒多久之後,就跳槽到Kitchen Smart了。
這個社會是現實的,沒多久後,客人自然就漸漸遠離了Big,最後Big變成了一家門可羅雀的餐廳。而另一方面,在Kitchen Smart餐廳這邊,店方簡化了高明廚師製作漢堡的方法,讓它成為即使是工讀生也能做得出來的簡單料理。於是「高明廚師的美味漢堡」成了所有分店的標準餐點之一。現在這道料理已經是Kitchen Smart極受歡迎的餐點了。
商業行為就是這麼殘酷,對吧。
.案例2 將事情完全交由優秀的人處理,真的好嗎?
接著,是實際發生在我父母親身上的事。
當年我父親是做生意的,而我的母親則協助著父親。母親原本就從事經常接觸數字的工作,特別是關於財務、會計的實務,母親都能充分掌握,而且做得有聲有色。
母親相當健康且有朝氣。但是有一天,當她一如往常在泳池游泳的時候,突然發生腦出血。母親被送往醫院後,一直沒有恢復意識,兩週後就這麼過世了。
對於母親的死,父親根本沒有時間悲傷,因為後頭還有極大的現實問題在等著他去面對。那就是:他完全不曉得財務管理是怎麼運作的。
「金錢是如何運轉的呢?」
「要在何時、何地、基於什麼理由,支付多少錢呢?」
這些事情完全只存在於母親的頭腦中。結論就是,父親的事業太過於依賴母親的能力了。
收據、帳簿雖然都還留著,但是光靠這些資料,其他人很難馬上接手處理。最後只好由我來幫忙父親,全面釐清帳簿的管理狀況與業務流程。也多虧會計師朋友們的鼎力相助,最後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完成。
*
人世無常,任誰都不知道自己會不會突然因為某種理由,例如生病、離職或是私人因素,而沒辦法再繼續工作下去。像這種時候,一旦負責的人離開工作崗位,導致後續的工作無法順利進行,將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
父親的事業的問題點,就在於他太過於依賴有會計經驗的母親,而沒有建立一套「架構」,能夠在事情發生時,立刻接手相關業務。這個部分,可以說和剛剛Big餐廳的情況如出一轍。
.案例3 你認為自己長時間工作,很厲害嗎?
七年前的我,把太多「經營者該做的事情」攬在身上,所以每天都從早上六點工作到晚上十二點。
我每天都會進公司,在如山的文件上用印,並且指示負責人員該怎麼做。如果這時候有職員來請示某項業務的執行方針,我就得鉅細靡遺的指導他們;如果有客戶來詢問金錢往來的相關問題時,我又慌慌張張的拿起帳簿來核對;若是哪裡發生問題,還要親自趕到現場去處理……
這樣一天下來,當然會感到全身疲累。但是,要是我病倒或休息的話,所有的工作都會就此停擺。一想到這點,我只能不斷的努力支撐下去。
如今回想起來,當時我心裡一定是認為「自己長時間工作很厲害」吧。
但是有一天,我突然警覺到,光是做目前的工作,就已經占滿了我所有時間,這樣子根本沒辦法跨足新的領域。而且也沒有時間思考職員的教育訓練、公司的經營方針和策略。再這麼下去的話,不久的將來,無論是公司或者我自己,都將陷入泥淖。
因為這樣的危機意識,我決定要改變自己的工作模式。
之後,我每天六點起床,在八點左右完成當天必須完成的事務性工作。接著到午餐前的幾個小時,就是「自我進修的時間」,我學習金融方面的知識、上英語會話課、上健身房、閱讀關於投資的書籍或商業書籍等等。午餐和下午的時間,我有時會去拜訪優秀的經營者或投資理財專家,不然就是把時間花在仔細構思新事業的點子上。
到了晚上,我有時會以經營者的身分去交際應酬,有時會參加宴會或出席一些聚會;但是除了這些日子之外,我都會在每天晚上六點前回到家,享受自己的私人時間。
最近我每個月還會去國外演講或考察。在我出差的期間,公司基本上是交代給職員來負責的。舉例來說,前陣子,我出差到美國三週左右,即使我不在公司,每天的事務處理依然沒有問題。
以前的我,就像不停的踩著腳踏車的踏板前進,只要一停下來就會倒下,每天都在擔心眼前的工作,根本沒有時間思考將來的事情。
而現在的我,不僅可以從容的完成工作,還能確保有充分的自由時間,可以投資在自己和公司的將來上。
造成這兩者差異的關鍵點,到底是什麼呢?
*
或許有人會認為我說得太理想化了。但,以上都是真實的故事。
或許也有人會說:「那是擁有特別才能和意志力的人才能做到的事,像我這種人是沒有辦法的。」
但是,不是我要自我貶低,我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才能,做事也常常抓不到要領。我不但沒有強烈的意志力和毅力,就連專注力也是毫無自信。自己沒興趣的工作,常常被我丟在一旁不管。如果被問到自己算是勤勞者還是懶惰者,我的答案肯定是後者。
但是,正因為我是懶惰者,所以當我每天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我開始想要改變。
而我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替自己建立一套架構。
.個人的才能和努力,有著無法跨越的一道牆
對於到目前為止的三個案例,你有什麼看法呢?
.高明廚師做出來的美味漢堡。
.母親優秀的財務管理能力。
.全神貫注在工作上,直到身體疲憊不堪的能量。
這每一項,都是不可或缺的東西。
廚師做出美味的料理;財務負責人讓公司擁有安定的財務狀況;經營者努力經營著公司。每個角色都肩負著重責大任。為了讓自己在專業領域上獲得成功,我相信大家一定是不斷培養自己的能力與韌性,每天努力不懈的工作著吧。
但是,光靠自己的努力,能做到的事有限。
Big的高明廚師即使有再好的手藝,或是一名優秀的打工職員擁有多麼棒的待客態度,光靠這些,也沒辦法讓店面越變越大。一旦他們離職,一切就得重頭開始。
即使我的母親擁有再優秀的財務管理能力,但她頭腦中的業務流程並非與父親或其他人共有,所以一旦失去了母親,事業就會頓時停擺。
一個經營者不管再怎麼奮不顧身的投入於眼前的工作,也沒辦法讓屬下成長,更沒有辦法讓公司組織獲得發展性。
換句話說,光靠個人的才能和努力,有著無法跨越的一道牆。
這也意味著,在追求工作更上一層樓的過程中,或是要發展事業,擴大店鋪或公司規模的過程中,這是勢必得突破的一道牆。
建議大家為工作建立架構,就是為了幫助大家突破這道牆......
本文出自《提早6小時下班的工作術:用架構化創造最高效率》
用「鄉晚那個卡」買書,天天享有【通關密語】優惠,速見「鄉民晚報APP那個卡:圓神書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