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經濟學家、《聰明學經濟的12堂課》作者查爾斯.惠倫教授,回到母校達特茅斯學院擔任畢業週致詞。他回想自己畢業前,「有些事情如果當初就有人告訴我,該多好。」這也成為他擬稿時的構思方向。這場演說後來引起學生瘋狂的分享,於是成就這本《非典型人生建言》。


第 5 件事:很抱歉世界變成這樣

我想一般畢業典禮的講者應該不會對畢業生道歉。我本人應該沒有傷害過你們當中的任何一位,但我這一世代的人,以及我的上一世代,卻傷害了所有年輕的畢業生,慷你們的慨,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到時候卻要由你們來收拾善後。

我今年四十五歲,沒有比現任美國總統年輕多少。我這一輩正在逐漸接替掌權的「嬰兒潮」世代。你們是大學畢業生,這表示我們至少有讓你們受教育,也給你們學生貸款。教育在人類文明史上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要過。套句比爾.莫瑞(Bill Murray)的角色在電影《瘋狂高爾夫》中的台詞,「至少你還有這個。」

但是,在別的方面,我們這些掌權的人卻完全忘記我們對你們以及下一個世代的責任。湯姆.布魯考(Tom Brokaw)曾寫過一本書,介紹二次世界大戰的那一代,書名叫做《最偉大的世代》。假使他是以我們這一代和上一代為主角寫書,書名很可能叫做《吃棉花糖的世代》。等一下我會說明這個標題的涵義,現在讓我們先很快地看一下,我們對你們或為你們做了什麼事。

我們錢花得太兇,入不敷出,到時帳單就交給你們付。這聽起來或許有政治意味,但並非我的本意,只是算術和一些基本的公共財務概念。姑且不論政府應該增加或減少支出,也不管應該增稅還是減稅,只需看最終的數字就好:美國至今累積了十四兆美元的負債。如果你覺得你的學貸負擔很沉重,聽聽這個數字:十四兆美元的全國負債總額,相當於你們每個人平均背負四萬七千美元的債務。

身為鑽研政府政策的書呆子,我很想再加上社會安全與老年醫療保險等社會福利制度下的隱藏負債,這些數字並未算在國債中。這些都是我們提供給自己的昂貴承諾。坦白說,我應該可以享受得到這些福利,但帳單是你們要付,然後你們還有學生貸款要還,以及每人有四萬七千美元的國債。

不用客氣。

在環境方面,我們這一代拒絕面對氣候變遷造成的挑戰。我身為公共政策學者,氣候變遷的「爭議」,讓我想到數十年來菸草公司高階主管拒絕承認吸菸與癌症有關的這件事。氣候變遷在科學上的不確定性,一直是個很好的理由,讓我們有藉口把這個問題放著不管。但即使是智識上最不願意誠實以對的人,也無法把「科學上的不確定性」解釋為全球暖化「沒有」在發生。因此,任何有理性的人至少都會承認,氣候變遷多少存在著負面的風險。

我們暫且不去進行這場不會有結論的科學辯證,而只從我們這一代和你們這一代的角度來思考。在美國,我們不願意為了降低全球暖化的風險,而大幅降低目前的生活水準。我承認,從長遠來看,或許這樣的決定有它的正當理由。可是,萬一後來發現理由不正當怎麼辦?最後的代價是由誰來支付?

不是我們,而是你們。

再一次,不用客氣。

我現在再回頭談幾個重要的社會科學研究。之前提到,如果布魯考寫一本關於我們這個世代的書,書名可能會稱為《吃棉花糖的世代》,原因如下:六○年代末、七○年代初,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現在很有名的研究,以大學附設幼兒園的學生為研究對象,讓學生圍著桌子坐,桌上擺著各式各樣學齡前兒童喜歡的物品(棉花糖、彩色塑膠撲克牌、鹹餅乾棒等),問學生喜歡哪些物品。

選好之後,研究人員讓每位學生自己作選擇,測試他們延遲滿足的能力:立刻先領小獎品,還是過一陣子再領大獎品。研究人員離開房間,桌上放著一個鈴鐺,在小朋友的面前。如果小朋友在研究人員回來之前搖鈴,可以領到一顆棉花糖(或小朋友事前挑選的其他獎品)。但是,如果小朋友能等到研究人員回到房間之後才搖鈴(通常要等十五至二十分鐘),就可以領到大獎,至少對四歲小朋友來說算是大獎--獎品是「兩顆棉花糖」。

研究結果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四歲小朋友延遲滿足的能力,與日後的人生成就,如學業成績與社會成就,有相關性。例如有個後續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延遲搖鈴的時間越長,十多年後「青少年期處理挫折與壓力的能力」越強。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曾引用這份研究作推論:許多社會問題的根源,正是來自缺乏延遲滿足的能力。他認為對於自我控制力不足的人來說,「人生就是一連串愚蠢的決定:青少年懷孕、毒品、賭博、逃學、犯罪。」我同意。我找不出其他更有說服力的解釋,說明為什麼會有人做出從高中休學這種荒謬至極的事情,不管那所學校有多爛。(在人生的一些關鍵時點,你可能會想提醒自己,如果忍住搖鈴的衝動,之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棉花糖。)

如果我看到布魯克斯,我一定會敬他一杯。但是我有個更大的疑問:美國這個國家是不是也失去了等待第二顆棉花糖的能力?我們還能為了十、二十、五十年後變得更富裕、更強盛,而鼓起政治意願,做出個人犧牲,進行現在就該做的投資嗎?

我曾經把一份談美國教育史的文章,在我公共政策的課堂上發給學生看,重讀之後我想到這個令人氣餒的問題。這篇文章回顧過去「幾世紀」以來,美國兩項最重要的教育政策。第一,各州與社區(尤其是新英格蘭地區)從一開始就全面提供由納稅人支付的公共教育。十八世紀的各州法令規定,超過一定規模的城鎮就必須設立小學。十九世紀初,美國的識字率是全世界最高的。

第二,美國這個年輕的國家非常積極地設立公立大學。一八六二年美國總統林肯簽署《莫瑞爾捐地法案》,撥十一英畝的公有土地給各州,成立所謂的「捐地大學」,其中包括全球目前幾所頂尖的研究型大學。幾乎每一個在一八二○年後加入合眾國的各州,憲法都有設立州立大學的規定。這些都可能是你們畢業的學校。

這兩項教育方針(以及後來為一般民眾設立的高中),促成美國在十九及二十世紀出色的經濟發展。美國這個國家,曾為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後的繁榮,刻意把很多棉花糖放著不吃。

然而,我開始擔心美國人,包括我們個人以及集體的決定,正在持續選擇先吃掉一顆棉花糖,而不願等待日後的兩顆糖。龐大的國債顯示,我們連屬於後代子孫的棉花糖也都先吞掉了。不僅沒有留下更多世界級的大學與州際高速公路給後代子孫,反而在桌上留字條解釋,為什麼剩下的棉花糖已經是中國人的(中國是目前全世界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後來有一個使用史丹佛棉花糖實驗數據的追蹤研究清楚顯示,「能夠為未來的結果延遲當前滿足,向來被視為人類發展的必要成就。」(對於一個用棉花糖、鹹餅乾和撲克牌籌碼作為研究的報告來說,這樣的結論似乎有點太嚴肅。)

我們現在還做得到這樣嗎?

我們這一代和上一代的嬰兒潮世代做了很糟糕的示範。我誠心為此感到抱歉,因為這違反了長久以來讓美國強盛、富裕、繁榮的模式。我只希望各位能夠做得比我們更好。


  •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為什麼同樣一件事,有些人做得到,有些人卻做不到?為什麼有些人能成功,有些人卻失敗?史丹佛大學透過棉花糖實驗,揭開了這個奇妙關鍵點!一個簡單的抉擇,就能改變人生。連續七年Top暢銷,商管理財、師長推薦,亞馬遜5顆星。

  • 萬一吃了棉花糖?!
    一開始就吃了棉花糖的人,或好不容易拿到大棉花糖卻一次吃光的人,怎麼辦?該如何應用棉花糖成功守則,讓自己回歸正軌,轉換或重新調整目標來適應生活上的改變,繼續大步向前邁進?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