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地方在於,作者並不是一路開掛到成功,他會用阿德勒心理學面對失敗,做出新的調整。。推薦給每個覺得生活停滯的朋友,在新的一年,聘請阿德勒成為你的人生教練。


阿德勒核心三點

作者小泉健一在《以阿德勒為人生教練的一年》書中,以自己為例告訴讀者,他如何用一年的時間做到了這件事。

在那之前,先讓我將阿德勒的核心觀念為你整理成下面三點:

1.是你塑造了你的人生。

這稱為「目的論」。

人的行動乃至情感其實都帶有「目的」,這是我們可以決定的。這解釋了何以你的同事/主管在婊人的時候會柿子挑軟的吃。

霸凌者只挑性格好的人來欺負,因為他們對不同人帶有不同的目的。

人會根據自己的目的帶出情感,只是當事人不見得知道。只要改變目的,我們隨時都能改變自己。

舉作者的例子來說:

◎以前曾在上台時搞砸了,為了不再出糗(目的論),所以現在公開演講都很緊張。
◎以前在上台時搞砸了,所以我現在公開演講都很緊張(決定論)。

抱持決定論的人,會覺得自己沒辦法改變,抱著目的論的人則否。


unsplash.Jason Goodman

因為我的目的若是「不再出糗」,那麼,我可以選擇其他的行動來讓自己不出糗,例如增加練習,看著字幕機或演講廳最遠處的地板來降低緊張感,而不只是成為先前經驗的受害者,站在台上手足無措。

目的論讓我們曉得,人永遠朝向未來。

2.人是主觀的。你可以稱為「認識論」。

我們都根據自己的標準在解讀事實,無論是困擾還是滿足,都跟我們解讀的角度有關。

「戴上粉紅色鏡片的人,會誤以為世界是粉紅色的」。

這個觀點就是深度心理學經常講的「投射作用」,它是人際互動中的潛意識層面。因此「你的觀點只屬於你」。

無論是認為「身邊都是敵人」、或「人生非常美好」,那都是我們個人的解讀。

但人的解讀卻會大大影響了我們的行動力與幸福程度。

3.個體與他人密不可分。這稱為「環境論」。

阿德勒心理學最紅火的觀念「課題分離」就和此點有關。

阿德勒認為,所有的困擾都源於人際關係學會區分這是誰的課題,是我們解決煩惱的第一步。

然而請別忘了,阿德勒同樣認為,他人雖是我們的地獄,但也是我們的天堂。
只有心懷他人,願為社群作貢獻的人才可能得到幸福。

阿德勒心理學「學以致用」

《以阿德勒為人生教練的一年》的特別之處在於阿德勒心理學的應用。

既然人是依據「目的」而活的,我們就可以隨時為自己設立目標,包括人際關係、金錢收入、以及生活習慣。

我把這些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用一句話來說明,就是透過累積「知識資本」與「心理資本」,來獲得「人際資本」與「物質資本」。

 ▶延伸閱讀:社會學家布赫迪厄提出七大資本《慣習》

說到改變人生,大家的第一個念頭一定是賺更多的錢。

在物質社會中,錢就是獲得幸福的底氣。

累積更多的知識資本、心理資本

有別於物質、文化、品味會透過原生家庭而繼承和學習,「知識資本」與「心理資本」則因為科技的進步而擺脫了壟斷。

阿德勒心理學同時提供了這兩種資本。

這也是在心理學三巨擘(佛洛伊德、阿德勒、榮格)中,阿德勒之所以最受大眾喜愛的原因。

​ 「重要的不是你經歷了什麼,而是你如何運用它。」 —— 阿德勒  

三個達到目的論的技巧

跟你分享我在《以阿德勒為人生教練的一年》裡發現的三個技巧:

1,教你將缺點「改寫」成優點。
2,教你把思考方式由「想要○○」改成「做到○○」。
3,教你在冷冰冰的數字目標後面加上你這麼做的「目的」。

我在這裡用第3點舉幾個例子:

我希望每個月的業外收入有5千塊→「每個月多賺5千塊,是為了讓自己獲得自信。」
我希望能夠每天行走1萬步→「每天行走1萬步,是為了讓自己更健康。」
我希望每一天都在粉專上日日更新→「每天日更,是為了讓大眾更認識心理學。」

能不能達成目標並不是自己能完全控制的,但只要我們有持續採取行動,還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自信與健康,或讓大眾了解更多心理學知識。

所以許願的重點其實是「為了」,這是對阿德勒目的論的實踐。

不要小看語言的魔法,這麼做可以幫助我們在沒有達成目標的時候降低挫折感,從而維持持續追求的動力。

因為設立目標並不難,難的是讓自己持續。而知道「為了」什麼而做,可以增加我們的長期動力。

不是學了沒用,而是沒有將阿德勒學以致用。

《以阿德勒為人生教練的一年》會教你如何使用阿德勒心理學改善你的生活,重新打造你所處的環境。

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地方在於,作者並不是一路開掛到成功。

他會失敗,但他會誠實告訴你,他怎麼用阿德勒心理學面對失敗,並做出新的調整。

推薦給每個覺得生活停滯的朋友,在新的一年,聘請阿德勒成為你的人生教練。 

本文獲授權刊登,原刊於愛智者書窩FB
COVER PHOTO:CANVA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