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專欄
書活網特推
內容簡介
當對岸互聯網人士紛紛來台指點江山之際,
你是否驚覺到台灣的數位空洞?
第一本由頂尖商學院教授完整導覽剖析互聯網的專書。
培養你的數位視野,不再以管窺天。
看懂,才能突破僵局,提早布局!
詹宏志 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鄭重推薦/榮獲經濟部104年度「金書獎」
長期鑽研電子商務的黃俊堯教授,透過與業界人士的互動和教學經驗,察覺台灣對於數位變局相對無感,以致布局的動作只是見樹不見林。這類敷衍,主要因為大家尚未感受到急迫的壓力。事實上,台灣數位發展的最大障礙還是在:看懂了嗎?
◆ 中國總理李克強2015年倡導的「互聯網+」,到底是個什麼概念?
◆ 號稱以客為尊的某些台灣網路銀行,竟仍限定使用已非市場主流的瀏覽器?
◆ 觀光局「打非法旅宿,抗日租套房」,全沒意識到Airbnb的共享經濟模式早已遍地開花、趨勢早已不可逆?
◆ 想做數位行銷,就建個粉絲專頁、想辦法累積按讚數?
◆ 電子商務,不過就是「上網訂貨、宅配到府」這回事?
此類謎團與迷思混雜充斥的當下,本書將「互聯網思維」的多元面向一次爬梳清楚,串聯「平台」「SoLoMo」「電子商務」「數位行銷溝通」「物聯網」「O2O」「大數據」等熱門議題。除了一一闡釋,也明白解析其間的深刻關聯。讓大家看懂了,才知道各種工具、技術的用處與限制。看懂了,眼下的世界、可行動的維度,就跟著大不同了。
培養你的互聯網思維,填補你的數位空洞,
在不斷變化的雲端世界,帶你用指尖站上趨勢的浪頭!
◆看懂互聯網,一定要認識的關鍵字◆
平台(Platform)
市場上有兩群人形成雙邊網絡,其中至少有一群強烈需要另一群,必須透過產品、服務或系統來滿足,則這些產品、服務或系統即為「平台」。
SoLoMo(Social+Local+Mobile)
在智慧型行動裝置普及的今天,SoLoMo代表了聚合這些裝置的各種社會化(Social)、在地化(Local)、移動化(Mobile)為一體的趨勢,也隱含著數位時代裡價值創造的諸多新機會。
O2O(Online to Offline)
最初是描述「線上集客,線下消費」的經濟行為模式,經過時間演化,各種融合線上線下的企圖,皆可稱為O2O。
大數據(Big Data)
現代商業情境裡大量、高速且多變地產生、累積各種結構性/非結構性數據。大數據一方面指涉此一背景下的巨量數據,另一方面指涉對於這類巨量數據所進行的分析(也就是馬雲所謂的DT)。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讓設備與設備之間,透過互聯網傳遞訊息,促發設備的偵測、識別、反應、控制等行為,藉以直接或間接創造價值。就商業意義而言,物聯網常以平台為基礎,數據分析為核心,進行價值的創造、溝通與遞送。
作者簡介
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系主任暨商學研究所所長.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行銷學博士
黃俊堯
自1997年起,即涉入互聯網研究迄今。相關研究持續在國際學術期刊中發表。教學方面,聚焦於數位行銷,在台大校內各層級與針對企業人士的授課上,有豐富經驗。2009至2013年間,受邀介入全球最重要、參與人數與國家別最多的數位行銷教學競賽 Google Online Marketing Challenge,是彼時華人地區唯一參與其策劃與評審的學界人士。
研究與教學之外,黃教授歷年累積的市場顧問經驗,涵蓋零售、金融、科技、互聯網與顧問等業。
有感於目前市場中類似書籍主要源自中國網路江湖故事、西方顧問銷售內容等背景,黃教授從台灣的角度出發,針對台灣問題癥結,引導國內企業界人士進入互聯網思維。此外,書中解析大量歐美日韓中案例,一部分並透過QR codes呈現,讓閱讀體驗更立體、更即時。
「看懂明天」FB:https://www.facebook.com/kandungmintien/
得獎紀錄
規格
ISBN:9789861342511
272頁,25開,西翻,平裝
目錄
第一堂課 偶然與必然
◆歷史的偶然
◆歷史的必然
◆對於萬物,重新想像
第二堂課 時、勢、人
◆不同世代的觸網經驗
◆新經濟、新邏輯
零邊際成本的免費產品與服務∕資訊要求自由∕注意力經濟∕信任經濟,也是共享經濟∕消費者身分多重化∕使用者為王∕唯變不變
◆世界到底平不平?
◆萬山不許一溪奔
第三堂課 平台、平台
◆互聯網商業應用的基礎概念:平台
◆平台不是新玩意兒
◆正或負?這邊還是那邊?
同邊正向∕同邊負向∕跨邊正向∕跨邊負向
◆把平台養大
聰明的雙邊訂價∕精簡為上∕就是要不一樣∕從利基做起∕鞏固核心槓桿業務∕市場包覆與反包覆
◆數位平台的特性
高效連結與媒合∕多樣的附加服務∕扶持收益方在平台上快速長大∕信任經濟的基礎
◆數位平台ing
產品平台化∕平台移動化∕譜寫變奏曲∕經營生態圈
第四堂課 數位行銷溝通
◆官網一建萬事足?
◆「推」著溝通
◆「拉」著溝通
◆「傳」著溝通
◆「動」著溝通
◆「釋」著溝通
◆三種媒體效果
◆AISAS
第五堂課 SoLoMo新世界
◆社交與移動
◆雙元的平行世界
◆玩轉SoLoMo
以二維碼為應用主軸∕以GPS為應用主軸∕以Wi-Fi為應用主軸∕以Beacon為應用主軸∕以擴增實境為應用主軸∕以移動支付為應用主軸∕以硬體裝置連上社交平台為應用主軸
第六堂課 電商面面觀
◆包羅萬象的「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的綜合維他命
分析力∕展店力∕商品力∕溝通力
◆虛實大不同
服務樣態∕成本結構∕競爭環境
◆他們統統都猜錯:電商相關迷思
所有位子都被占據了,後進者已無空間?∕戰場是平的,人人都可分杯羹?∕價格是競爭利器,同商品的售價差異在網上大幅減少?∕類比時代的經營經驗很重要?∕線下的客源可以順利移轉到線上?∕集中資源服務少數高貢獻度顧客?∕成功有方程式可循,可以複製?
第七堂課 看懂O2O
◆我說的電商,和你做的電商不一樣
◆何謂O2O?
◆常見的幾種O2O模式
自有營運的線上線下整合模式∕網路原生平台主導串連線下夥伴模式∕本地生活型O2O模式∕線上導流到店型O2O模式∕社區型O2O模式
◆作為一種數位槓桿的O2O
第八堂課 數據與大數據
◆由少而多,由慢而快,由簡而繁
◆數據打哪兒來?
◆數據分析的威力
從串流音樂服務挖掘選民偏好∕靠數據分析提高贏球機率∕我知道你的閱讀習慣和癖好∕據說春運∕33,27,37∕螞蟻雄兵∕匹配指數
◆物聯網的美景
◆數據分析的限制
第九堂課 「互聯網+」:觸電的N+1種可能
◆亙古的需求,創新的需求滿足模式
食∕衣∕住∕行∕育∕樂
◆小城生活的數位想像
百貨零售∕咖啡店∕汽車服務∕美容相關事業∕葬儀∕宗教∕政治
◆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
第十堂課:看懂,然後知輕重
◆舉重若輕的數位槓桿作用
成本結構決定的營運彈性槓桿∕線上線下統合的槓桿∕突破地理範疇的槓桿∕行銷溝通的槓
桿∕數據分析的槓桿
◆不一樣的經營假設
重新定義之必要∕接受失敗之必要∕忘卻標竿之必要∕永遠beta之必要∕大膽選擇之必要∕
順勢出格之必要∕合縱連橫之必要
◆台灣的「數位空洞」
◆下一站:想像
各界推薦
序
前言 重新想像互聯網
跟坊間大多數教人如何「做」的商業書籍不同,這是本討論怎麼「看」的書。
看什麼?看商業情境裡的互聯網。
之所以會寫這本書,主因從近年與業界人士的一些教學、互動經驗,以及作為一個研究者的局外觀察中,感受到國內企業界對於數位變局、機會、挑戰的相對無感。當然,也有少數企業的掌舵者,已看到也看懂了變化的端倪,不太張揚地屯糧練兵,厚積武功,為下一個三、五十年走出台灣的想像而進行準備。但國內多數企業目前的數位布局動作,究其實,是見樹不見林的應景敷衍。
◆台灣的潛在危機:數位空洞
這類敷衍,主要因為大家尚未感受到急迫的壓力,因此無意費神從永續經營的策略高度,掌握數位變局。然而,在全球化、開放化的競爭環境裡,應景敷衍的數位局面,其實是很危險的。
「台灣過去以硬體製造業起家,創業精神從未落後世界,但在移動網路時代,還需要更多刺激。」 ——中國獵豹移動創辦人傅盛
「台灣 B2B 出口商的電商意識,不如中國大陸,落差已達三到五年。」 ——阿里巴巴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傅紀清
「起得大早,趕個晚集。」 ——馬雲調侃台灣的網路產業發展
這些年,中國發跡於互聯網的 35至50 歲一代企業家相繼來台交流。早些時候,他們或許還存心探探虛實;然而,虛實已明的這兩年,除了充當青年導師、吃吃台灣豆腐外,巨鱷們早已屢屢在談笑之間,用殊途同歸的說法指出台灣的「數位空洞」。比較麻煩的是,場子裡同席在座的各業人士,陪笑之餘,卻沒太多人切身感覺到這件事的嚴重性。
沒能感覺到嚴重性,主要是因為沒看到或沒看懂數位大局。看懂了,知輕重。
在這樣的背景下寫這本書,試圖根據過去與業界相關的教學、互動經驗,把業界通常欠缺、但未來必須掌握的若干關鍵性數位林相和生態變遷邏輯(而非單棵樹的枝節),稍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但願這書能對國內各業的讀者,起一些導覽、提醒的作用。
◆想像力比技術更重要的「數位槓桿」
顧名思義,數位槓桿是透過數位工具,舉重若輕地達到過去很費事,或根本無法做到的效果。數位槓桿變化萬千,應用上主要的限制,通常不在技術,而在想像力。
既然這麼說了,作為一本有點開創、導覽意義的書,也不好光說不練。因此,和一般商業書籍不同,本書除了文字、圖表外,書頁間還有數十個二維碼(QR codes);每一個二維碼所連結的,可能是一段 YouTube 上的短片,可能是一個網站的首頁,也可能是一篇背景文章。無論連結目標的型態為何,它們都與書中文字所敘述的概念或案例有關。這樣的設計,方便貫穿紙本與數位內容,希望能提供些「擴充閱讀」的經驗,讓文字敘述有機會更立體化地呈現。建議讀者若有時間,不妨放慢步調,遇到有興趣的段落,拿起手機或平板掃一下二維碼,穿梭於書頁與數位內容之間,取得更鮮活深刻的資訊。
每一個二維碼,都是寫書過程中直接製作插入的。從一個網址字串到一組二維碼的製作過程,其實只要三、五秒,沒有任何技術門檻(有興趣的話,請自行上網搜尋一下怎麼做)。就如數位空間裡許多情境一樣,工具、技術其實早非障礙,最大的障礙還是在:看懂。
看懂了,才知道各種工具、技術的用處與限制。看懂了,眼下的世界、可行動的維度,就跟著大不同了。
◆誌謝
這本書的上市,首先感謝圓神出版機構參與這本書的朋友們的大力協助。圓神員工週休三日,但無論企畫、編務、行銷,各環節的操作皆專業到位;證明了把人才當人才而非奴才用,會結良性循環的善果。這方面值得許多老闆們參考、借鑒。
感謝先後待過的元智管理學院、清大科管學院和台大管理學院,在個人不同生涯階段,諸師友所給予的支持、包容與自由發展空間。打算寫這本書之前,蒙元大文教基金會與研華文教基金會挹注部分相關資料的蒐集,謹此一併誌謝。
老同學國華在出版過程中的指點與引介、老同學肇峰與宇明在上世紀撥接上網的年代裡帶我初觸網路、老友禎舜幾年前替我開了扇初識中國互聯網的落地窗,都是本書所以能成形的遠近助力;這兒要謝謝他們。
感謝父母。感謝內子士瑜的無怨支持。也感謝一雙可愛兒女的陪伴——但願這本小書對於他們那個世代即將面對、承接的本土產業環境,能起些微催化改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