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專家公認!情緒科學實驗室認證!透過60個研究,應驗情緒就是成功的契機!
小心!意志力有額度限制!今天忍住不吃棉花糖,明天暴走狂嗑鹹酥雞!
掌握三種關鍵情緒,才能突破意志力瓶頸,取得致勝先機。
情緒會唆使我們,只求滿足當下的欲望?降低自制力?
情緒會欺騙我們,偏袒不正確的選擇?加深後悔程度?
理論上,我們該相信自己的理性,因為它會用意志力等策略做出合乎道德的選擇。壞消息是,理論和現實是兩回事,每使用一次理性分析,專注度與自制力就會持續下降,提高失敗機率!
心理學教授大衛‧德斯諾透過大量實驗與研究證實,並不是理性和毅力,而是感激、同理與自豪這三種親社會情緒,能輕鬆改變你的大腦思考模式,提升自制力,並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與成功更靠近!甚至能傳染給別人,讓我們身邊的人也變得更好。
只要稍微調整一下,這些致勝情緒也能協助你和一位非常重要的人合作,獲得長期成功──這個人,就是未來的你!
〔感激〕
時時提醒我們重視未來的無限可能,克服自私誘惑,和未來的自己合作。
〔同理〕
加強自制力,使人心平氣和、減少鬥爭,幫助未來的自己。
〔自豪〕
提升個人魅力,輕鬆獲得吸引信任、追隨目光,與堅持到底的動力。
【領先全球的心理學研究!各界菁英高度讚賞!】
● 謝碧玲,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專文導讀
●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 程大洲,洲界國際顧問總經理
● 蔡宇哲,臺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
●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 雅莉安娜‧赫芬頓,《赫芬頓郵報》創辦人、《愈睡愈成功》作者
這本書既深具啟發性,也很實用。作者教導我們如何好好善用感激、同理心和純正的自尊心來改善我們的生活,進一步改造世界!
● 安琪拉‧達克沃斯,《恆毅力》作者
那些容易達成目標的人,是因為比我們其他人更有意志力嗎?德斯諾在本書中表示,成功的科學即是如感激或同情等「社會情緒」的科學。而我,完全被說服了!
● 保羅‧布倫,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失控的同理心》作者
這是領先全球的心理學研究,原來成功的關鍵在於我們的情緒!這些情緒給我們力量,幫助我們更堅定自己的目標,也幫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更好的朋友。這本書寫得很棒,也是非常重要的書!
● 亞當‧格蘭特,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終身聘教授、《給予》《擁抱B選項》作者
如果你覺得自我控制的關鍵在於壓抑情緒,你最好再好好思考一下。這本有趣的書將透過最先進的社會科學,告訴你可以如何讓道德情緒強化你的意志力!
● 陳一鳴,Google開心一哥工程師、《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作者
這本書說明了能讓我們更開心、更健康、更平靜達成目標的革命性新方式。作者透過深具說服力的文字與創新的科學研究,清楚說明我們可以如何實現勇氣與優雅、展現成功的毅力以及激勵他人的品質。
● 彼得‧薩拉維,耶魯大學校長、社會心理學家
任何想要活得更有意義、更豐富的人,都應該要看這本書。德斯諾在這本書中揭露了「社會情緒:驕傲但不傲慢、感激與同理心」的隱藏祕密。比起一般同類書籍會使用大量的軼事趣聞來當案例,德斯諾利用許多研究與實驗案例,更具說服力!
作者簡介
大衛‧德斯諾 David DeSteno
美國東北大學心理學教授,也是「社會情感小組(Social Emotions Group)」的負責人。心理科學與美國心理協會成員,《情感》專刊總編輯。活躍於媒體,於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國家廣播電台,以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波士頓環球報》《哈佛商業評論》《大西洋月刊》都可以看到他。著有《信任的真相》《都是個性的問題》等暢銷書籍。
於全美頂尖研究型私立大學東北大學教授情緒心理學、決策行為、情緒與社交、社會心理學相關研究、社交認知。他的實驗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類情緒,如:偽善、同情、驕傲、懲罰、欺騙、信任等,從中持續不斷地發現,人類的道德行為比預測的還要多變。
譯者簡介
朱崇旻
曾在美國居住九年,以閱讀為樂,畢業於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喜歡翻譯時推敲琢磨的過程,並認為無論是什麼題材的書,譯者都應該忠實傳達作者的立場。興趣包含寫小說、武術、室內布置和冬眠。欲聯絡請洽:joycechuminmin@gmail.com
規格
ISBN:9789861372587
240頁,25開,中翻,平裝,單色印刷
目錄
推薦序 從情緒了解自己、增益生命 海苔熊
推薦序 多麼暢快的領悟!用對的知識,了解對的情緒 蔡宇哲
推薦序 從情緒管理到情緒致勝,直接邁向成功! 程大洲
導 讀 情緒是寶,更是人生的好幫手 謝碧玲
前 言:成功,還有更多你不知道的有效策略
意志力與情緒之間的虛假選擇
讓未來更美好的三種最佳情緒
過度使用認知性機制的附加傷害
善用情緒踏上前方的旅程
第一篇:搞懂來龍去脈
第一章:我們為什麼會貶低未來的價值?
尋求未來獎賞的螞蟻,與決定立即享樂的蝗蟲
讓你自然而然放棄四○○%利潤的反向貶值
每個人的大腦都會偷偷作弊,找輕鬆的路走
第二章:意志力、管控功能與理智為何會失敗?
「情緒壞壞,管控功能好棒棒」的理論該打掉重練
理性腦袋加上情緒腦袋,做決策不再煩惱
理智與意識,正在對我們說謊
意志力每成功一次,自制力失敗的機率就越高
過度抑制情緒與欲望,傷神、傷身,還傷記憶力!
善用情緒工具,散播成功的種子
第二篇:善用情緒工具箱
第三章:感激能克服自私的誘惑,和未來的自己合作
感激的重點不在於獲得回報,而是專注在未來,讓愛傳出去
感激之情能提升自制力,讓未來的利益大幅成長
心懷感激就能更有競爭力、更聰明消費、更有人緣
不是說假的!感激真的有益身心健康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好情緒──感激
第四章:同理能加強內在力量,成就自己且助益他人
如何培養深切永久的同理心、加強自制力
深入高僧的腦袋,學習不做情緒的僕人
自制力失靈,負面情緒潰堤、攻擊爭鬥不斷
人人心存同理,處處減少爭鬥
放下過去的失敗,迎向未來的成功
科技時代,用聰明的方法培養同理心
同步運動,讓相似感激發同理心
訓練大腦,讓自我同理成為本能
第五章:自豪能提升個人魅力,輕鬆獲得堅持到底的動力
我自豪,我驕傲!成為散發魅力的領袖
自豪讓你更能抗拒誘惑,再加把勁
吸引信任與追隨的目光,就靠自豪來加分
內外在動機,效果大不同
解鎖內在動機,提升自豪帶來的努力動能
運用自豪時,務必聰明避開傲慢險坡
第三篇:增強個人與社會價值
第六章:善用三大情緒,改善人際關係,以雙倍力道邁向成功
透過三種親社會情緒,累積道德紅利,培養毅力
與他人互動、增進團隊精神,迅速讓毅力滿點
三種好情緒,平穩與社會的連結,減輕壓力
過度自制,也改變不了你一人吃晚餐的孤獨與失敗
第七章:向外擴展:讓情緒引導你伸出援手,增強群體連結、力爭上游
親社會情緒能穩固社會連結根基,帶我們向上發展
渴望付出,證實施比受更有福、更快樂
情緒傳染,讓團體提升
第八章:向上擴展:利用情緒促進社會成功、改善人類社會
僧多粥少,導致只在乎現在,而非未來的利益
以道德情緒改變社會前,一定要知道的潛規則
深化道德情緒的兩個互補方式
尾 聲:致勝情緒,在創新的人生舞台上發光
打破短視近利的職場生態,重視未來的關鍵轉折
感激、同理與自豪,打開良好品格的引擎
作者銘謝
各界推薦
【推薦序】從情緒了解自己、增益生命──海苔熊
所有情緒都有其功能,正面的情緒(如感恩)讓我們與他人連結,負面的情緒(如噁心)讓我們不會再重蹈覆轍或是接近危險的人事物。隨著本書作者的種種實驗、故事和推理,你會發現如果我們能夠掌握更多內在的情緒,不僅能認識更深刻的自己,也能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
我很訝異情緒類的科普書籍可以寫得如此平易近人,而且不會像其他的書一樣需要花很長的文字篇幅才來說明一件事情,這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知識!而且,雖然書中比較關注正向情緒,但也提到了負向情緒出現的時候,如果我們用不同的方式來覺知,可能也會有不同的結果(例如後面你會讀到的「高僧的腦袋」)。
我覺得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在於,不只提供心理學知識,在每個章節後面也提供了〈看見情緒的力量〉單元,讓我們比較不容易忘記看過的東西。作者不愧是頂尖期刊的前任主編,文字流暢,而且完全洞悉讀者在閱讀過程當中的種種感受,感謝究竟出版社能夠出版這本好書!(本文作者為心理學作家)
【推薦序】多麼暢快的領悟!用對的知識,了解對的情緒──蔡宇哲
近年來對於人們是否可以獲得個人成就的指標,已經由原本的智商轉變為意志力,也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從知名的史丹佛棉花糖實驗以來,許多研究都強調自我控制的重要性,我個人對這方面的理論與研究非常感興趣,也指導學生進行提升自我控制的研究。關於如何提升自我控制,一直以來都是從認知出發,透過注意力資源的分配、減少決策耗損⋯⋯等方法,讓理性做出最佳的判斷與決策,自己才能做出正確的行為。換句話說,要發揮自我控制主要是透過理性與認知功能。
不過《情緒致勝》這本書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當中提到除了理性以外,其實也可以透過情感來幫助自己做出正確的行為。乍聽之下感覺很不尋常,一般而言情感總是會壞事,讓人會懈怠拖延或做出錯誤的決策與行為,因此多數人會覺得情感會扯理性的後腿。但實際閱讀本書之後就發現:只要用到對的情感,是可以對自我控制有非常大的幫助,進而提高獲得成就的可能。
人的行為多數是由理性與感性所交織,若這兩者能夠相輔相成的話,將可促使行為達到最大的效益。書中所提到的三個正向情感,分別是感激、同理與自豪。在許多研究中,也都提到這三者對人的行為與心理健康有莫大的幫助。對於自我控制的幫助,我也有切身經歷:有一次在學校得知獲得某個獎項後,當天傍晚的跑步練習就格外有精神,跑起來比較快也更能夠持續較長的距離。感覺就像是角色扮演遊戲裡,被施了某個增強力量的魔法一樣,在好一段時間內讓表現明顯提升。現在回想起來,這就是書中所談的「自豪」所發揮的效果吧。
不容小覷的親社會情緒力量
而且這些親社會情感都不只是個人獨享而已,而是會有莫大的感染力。我在許多講座中只要談到「感激」時,常會播放一個孩子對著媽媽說出感謝話語的影片。每次播完後,幾乎所有學員臉上都會帶著微笑,充盈著正向的情感,此時心中也會浮出感激的情緒。這就是親社會情緒的力量!不只帶給自己正向感受還能夠感染給他人,讓許多人都能夠有好的感覺。如果社會上越來越多人可以有這種情況的感染,那該有多好。
本書的作者大衛‧德斯諾博士,本身就是這些親社會情感研究的專家,書裡面每章都會提及一些重要的研究,來佐證所說的主題。很厲害的是,作者以非常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說明研究方法與推論,不少段落都可以感受到他已先了解讀者在哪邊會有困惑,而用較簡單的說明與形容來加以避免。全書讀來,很適合用「領悟」加「暢快」來形容。
如果對意志力與人際關係感興趣,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這個機會,好好了解這三個能夠發揮強化功能的情緒。
(本文作者為臺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哇賽!心理學〉總編輯)
【推薦序】從情緒管理到情緒致勝,直接邁向成功!──程大洲
最近難得跟幾位職場上打滾多年的好友一起共進早餐,在閒聊中討論到最近許多讓彼此心煩的事情。沒想到,不聊還好,一聊沒完沒了;大家竟然都一股腦的丟了許多負面情緒出來。我心想不對,身為職場正向心理專家,只好趕緊在大家被負能量的漩渦滅頂之前,丟了個偽議題出來,要大家想想最近有沒有值得感激的事件,企圖反負為正。
頓時,幾名大男人都沉默了下來。幾分鐘後,大冠首先發難,提到了最近孩子們難得能南下跟祖父母相處,共度了許多美好時光,非常感謝爸媽的辛勞;接著馬克也聊到在工作及家庭中一些值得感恩的事情,尤其是有了女兒後,她常常勸爸爸不要生氣,多多感謝。說著說著,平常最酷的馬克,竟然就這樣留下了男兒淚,一時還讓我們都不知道怎麼安慰他了。想不到,接下來的閒聊就如滾雪球般,很多值得感謝的故事就一一而來了。離開早餐店時,竟然一開始心煩的事也都迎刃而解了。
聽起來很神奇嗎?但是打開了頂尖心理學家德斯諾教授的《情緒致勝》一書,我們才了解到,原來感激的力量不只是對身體有益,還能步步高升呢。透過感激,不只能產生他所謂「互惠圈」的共鳴效應,也能在互惠過程中跟大家一起培養感激之情,並讓大家一起邁向成功。同時,藉由培養感激之情,也能夠激發同理心來強化我們更深層的「自在」(equanimity)力量。這種情緒平靜的境界,對領導力的提升,也有著絕對的正相關。
成功人士必修的軟實力
我在做情緒管理或領導力相關的培訓時,最常請學員分享的問題之一就是:在過往的職涯經驗中,曾經遇過最有影響力的主管,他/她具備了哪些領導特質?很有趣的是,答案往往都不是很會「做事」的人,反之都是那些特別會「做人」的主管;例如具有很強的同理心、願意傾聽、樂於分享、善於支持與激勵部屬等等特質。
這跟德斯諾提到Google在近年來做的研究完全不謀而合。透過他們自家人資部門的各種數據分析,來研究公司內部團隊「工作效率與成就」的關聯時,大部分的員工都認為能有高成就團隊的領袖特質,應該是具有很強的專業技術能力,結果竟然大出他們的意料之外。在人資小組的調研中,專業技術敬陪末座,而與團隊成功最有關的領導力特質,竟然是關懷下屬以及是否有支持整個團隊的情感性行為!而我在許許多多的企業培訓中,都得到一模一樣的印證。
對很多人來說,偏偏這種特質都是學校沒有教的功課,都得要靠著社會化歷練或是找到業師培訓才能夠慢慢積累到這種能力。而德斯諾教授透過本書的大量實證性研究,讓我們可以少走許多人際關係磨合的冤枉路,更快學到如何向外及向上擴展,達到自身及他人的成功。而我們在推動職場品格教育的同時,從情緒管理到情緒致勝,除了是每個社會人士都要學習經營的能力,更是每個想要更有影響力的主管,必修的一種軟實力!
(本文作者為英國倫敦大學心理碩士、英國優勢諮詢×洲界國際顧問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
序
【導讀】
情緒是寶,更是人生的好幫手──謝碧玲
二十年前高曼這位心理學家寫了一本叫《EQ》的書,讓我們對情緒改觀;如今,本書作者德斯諾也是心理學家,則進一步顛覆我們對理性的認識,彰顯情緒的價值。無人能否認情緒對我們生活很重要,不過社會中常凸顯情緒的「破壞力」,要我們從小學會去忽視或抑制情緒。不過,德斯諾告訴我們,情緒可以是成功人生極重要的「助力與動力」。
作者德斯諾從自制力開始講起:許多研究顯示,一個有自制力的人,當學生時成績會比較好,工作時表現也會比較好,身體也比較健康,更會存比較多的錢,可見自制力對於一個人成功與否有著關鍵性的影響。自制力是什麼?由一個經典的心理學研究—棉花糖實驗來看:實驗中小朋友可以選擇現在馬上吃眼前的一顆棉花糖,還是等十五分鐘後可以吃兩顆棉花糖。克制自己不馬上拿取眼前立即的利益,而是等待未來更多的獲得,這就是一種自制力的表現。
德斯諾提出一個嶄新的觀點:我們先前以為只能靠理性管控來維持自制,但其實有三種情緒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自制。而且,理性管控是很費神、造成很大壓力的方法,過度使用時常會失靈。反之,透過三種情緒,不但不會妨礙,反而能夠提高自制力,甚至不用耗費心力。原來這些情緒是寶!這三種有助於自制力的情緒,作者將之列入「情緒工具箱」中,即感激、同理(或者慈悲惻隱之心)、以及自豪(或者對自己的榮譽感)。
書中,作者抽絲剝繭地討論種種問題,列舉許多心理學實驗做為佐證,值得喜歡推理的人跟著去思索,像推理小說般找到兇手(或答案),也可以更認識心理學研究。「情緒工具箱」中三章關於感激、同理及自豪的章節,也提供提升這些情緒的種種有趣策略或方法,值得我們一一去實踐,讓生活更成功。
情緒能幫助我們達到目標、創造意義
「善用情緒讓人生更成功」,這部份我完全贊同德斯諾。不過,我更著重當人們能覺察與接納當下各種情緒後,就能透過審視和反思情緒,來發覺情緒背後的需求和期待。因此,任何種情緒都可以善用,讓生活更好。
怎麼做到呢?我們運用德斯諾所提出的三種情緒來舉例:以同理心接納與了解自己失戀的痛苦,發覺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是被人疼愛與肯定,而後能在生活中看見自己受重視的時刻;以感激的心面對失業的挫折與失去,體認到自己生活中其實還擁有如專長和人際關係等許多資源;以自豪的心情在失戀或失業時,選擇自我照顧及和緩適當地伸張自己權益的有效情緒調節方式,達到讓自己復原,也願意讓人際或事情皆有良好後續發展。在這些過程中,人們可以一再善用情緒達到目標與創造意義,生活因此蘊涵意義、滿足和快樂。
為了讓「未來的自己」獲益,現在要自我控制,放棄眼前利益,你願意嗎?該怎麼做呢?你可以感激過去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同理未來自己的困境 (對未來自己有惻隱之心),還有讓未來的自己替現在你的所作所為感到自豪。這些方法都值得你去做做看!
(本文作者為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現任教於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持續投身於發展適合不同對象的「情緒好生活」團體課程,期許協助更多人發掘情緒中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