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專欄
書活網特推
賀!2016年,Phyllis為台灣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取得「美國專業整理師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 Organizers)兩項專業資格:
NAPO Specialist Certificate in Workplace Productivity(工作場所生產力專家資格)
NAPO Specialist Certificate in Residential Organizing(居家整理專家資格)
內容簡介
透過青豆化的清理法,你將重拾人生八大樂事:
‧空間更舒適‧時間更多‧煩惱更少‧身心更健康
‧荷包更充實‧人際關係更融洽‧自由度更大‧有能力做更多好事
從母親的雜物堆,體悟到「去蕪存菁」的重要
Phyllis的母親學識廣博,但不善理家,因此Phyllis從小在雜物堆中長大,只有自己的臥室是唯一淨土。這樣的日子過了二十幾年,直到有天小偷入侵,她才毅然逃離那間堆滿雜物的房子。不料兩年後母親過世,身為獨生女的她,無可避免地承接了一座龐大的遺物山。
為了逃避丟棄遺物的罪惡感,她的房子越換越大,房貸也越揹越重,並開始萌生「人役於物」的感受。不想再當屋奴的她,讀遍了坊間所有以清除雜物為主題的書,每讀完一本,便按作者傳授的心法徹底執行。五年後,她終於擺脫雜物的羈絆,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
Phyllis將清除雜物的過程命名為「青豆化」,因為村上春樹小說《1Q84》中的女主角青豆,生活精簡,行動自由,令她心嚮往之。本書除記錄她與雜物奮戰的點點滴滴,也歸納出中外專家達人的獨門技巧,教你從心理、實務與風水層面,逐一檢視生活中的大小物品,進而分門別類地面對與處理各種雜物。
試著問自己:什麼是你真正的目標?什麼是別人強行灌輸的價值觀?誰是你最值得花時間相處的人?哪些是你受商人撩撥而買下的物品?Phyllis認為,去除你不需要也不想要的,才能突顯出真正重要的。只要學會捨棄,讓生活化繁為簡,你也可以改變現狀,擁抱清爽無負擔的人生。
看了這本書,你還有什麼理由不行動?
林黛羚、蘇絢慧、徐玫怡、邱永林清爽推薦
作者介紹 Phyllis
六年級,生於台中,五歲時因父母離異,被送往台東與外公外婆同住,十歲時回台北與母親相依為命。二十歲開始對神秘學與新時代思想感興趣,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業後,陸續在唱片圈和網路業待了十二年。二○○五年起成為自由工作者,逐漸熱中於身心靈書籍筆譯和室內設計。隔年婚後三週,母親因胃癌辭世,旋即陷入處理大量遺物與不斷搬家的夢魘中,直到二○一一年才脫離雜物的羈絆,重獲新生。平日熱愛閱讀、電影、音樂、貓咪,最大的夢想是能聽懂動物說話,讓毛孩子們不再由於人類的誤解和不當對待而受苦。
個人部落格:http://phyllischan.blogspot.com
得獎紀錄
★預購首周即登上博客來心靈養生Top10
規格
ISBN:9789861752709
240頁,中翻,25開,平裝
目錄
推薦序:捨去雜物,獲得生命的完整空間
推薦序:兼具故事性又實用的guide book,讓人熱血沸騰
前 言:我的靈魂教會我的事
第一章:我的住家演化史
首度離家,搬進挑高小套房
貌似成家,進駐五樓舊公寓
正式成家,買下十樓中古屋
雜物減量後的第一站──竹圍新成屋
雜物減量後的第二站──三峽新成屋
家當銳減的租屋處──挑高小套房
背包理論
一無所有?
第二章:哪些是蕪?哪些是菁?
「少」的好處
‧空間更舒適
‧時間更多
‧煩惱更少
‧身心更健康
‧荷包更充實
‧人際關係更融洽
‧自由度更大
‧有能力做更多好事
雜物的定義
‧不喜歡的東西
‧不想要的禮物
‧用不上的東西
‧待修理的東西
‧傷感情的東西
‧長期借放的東西
‧瑣碎的小玩意兒
‧難纏的文件和紙張
‧無形的雜物
‧多餘的房子和空間
第三章:青豆化
什麼是「青豆化」?
青豆化,Action!
‧再生
‧轉手
‧捐贈
‧丟棄
各類別物品的青豆化方式
‧衣物
‧鞋子
‧書籍
‧雜誌
‧報紙
‧廚房用品
‧浴廁用品
‧藥品
‧家具
‧寢具
‧3C/家電用品
‧CD
‧DVD
‧VHS錄影帶
‧相片/底片
‧宗教/風水用品
‧植栽
第四章:屋相與心理
家的記憶
家的意義
價值觀清單
內立型與外求型
雜物堆積者vs.囤積者
囤積之最──科利爾兄弟
堆積雜物的非心理成因
‧有樣學樣
‧遺傳、腦部病變與超凡能力
堆積雜物的心理成因
‧完美主義
‧缺乏安全感
‧缺乏自信
‧懷舊情緒
‧收藏狂熱
‧渴望致富
‧身分認同
‧控制欲
‧愛心泛濫
‧空巢期
‧反抗
第五章:雜物的影響
雜物有礙居家安全
雜物影響空氣品質
雜物啟動疾病因子
雜物導致沮喪抑鬱
雜物使你體重增加
雜物引發能量失衡
雜物、疾病與卦位
雜物、疾病與格局
雜物、運勢與卦位
結 語:歡迎加入青豆化行列,替房子與身心靈排毒!
附 錄:應用資源
各界推薦
「作者透過整理母親遺留下的遺物,在來來去去、反反覆覆核對和這些物品的情感與關係中,全面整頓自己的生活空間、心靈空間。讀者不妨將此書視為一位清理教練,透過教練教導的步驟與程序,一步一步地回顧自我,重整內外在空間。」──諮商心理師 / 心靈療癒叢書作家 蘇絢慧
「這是一本兼具故事性又實用的guide book,讓人熱血沸騰!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每每中斷,因為每看幾個章節就熱血沸騰、立刻跑去整理不同的區域。」──《老屋綠改造》作者林黛羚
「我一心嚮往『青豆化』的生活,但卻做不到!而Phyllis不但實踐了它,並且為此寫了書。從雜物給人的折磨中一件一件地解脫,過程中充滿文人反思的歷程,又有家務操持的實務技巧,還提供各種管道幫助讀者將雜物脫手。我真心覺得,她這一本清除雜物、讓心靈自由的作品比日本那些暢銷書都寫得更好。Phyllis是我可以模仿的青豆代表!」──知名圖文作家徐玫怡
捨去雜物,獲得生命的完整空間 諮商心理師 /心靈療癒叢書作家 蘇絢慧
生活中,我們常說:「失去,即是一種獲得。」本書為此話做了最精闢與最有力的詮釋。透過整理母親遺留下的遺物,在來來去去、反反覆覆核對和這些物品的情感與關係中,全面的整頓自己的生活空間、心靈空間,也克服在整理雜物時,所會引發的真實衝突與矛盾情緒,諸如:罪惡感、難以割捨、徬徨與無助等。
人對「物」的執著,往往來自於內心情感依戀的不滿足。將情感依戀於人,有太多不確定與危險,也有太多可能的傷害會發生,為了避免需要人、依附人所帶來的傷害,人們開始將未滿足情感寄託於物品上。透過不斷地擁有物品、收藏物品、囤積物品,誤讓自己以為好像擁有很多,不致匱乏、不致空洞,卻因此更顯得在與他人關係上情感的匱乏與虛空!
就如曾有一位當事人對我說過這樣的一段話:「誰都會離開我,誰都會消失不見,只有我的東西不會背叛我、傷害我。只有我會丟棄它們,它們是不會丟棄我的。」
我們將情感的失落、情感的傷痛堆積在內心深處,以近乎上癮的方式,去蒐集與堆積物品,來塞滿那些生命缺洞與貧乏。而所塞滿的物理生活空間,往往真實反映出被傷痛與未解決情仇占滿而堵塞與無法清理的內心空間。
不論整理物理空間的堆積物,或是整理內心空間的堆積物,這都需要能力、意志力與果斷力。優柔寡斷、無法拒絕、害怕成為薄情寡義與自私的人,甚至恐懼因「缺乏」而導致的無安全感,都使人無法妥善整理與處理自己生命中的事物。並且容易在一種失序與失控中,感受到生命的雜亂與糟糕,然後,重複地經驗一種沉重的束縛感,與失去自在輕鬆感。彷彿生命的自主權不在自己,只能無奈地承受與堆積那些不論想要或不想要的雜亂事物。
擁有「物」,堆積「物」,甚至失控地囤積「物」的心理狀態與因素,是非常複雜的內在與外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後果。誠如作者Phyllis在第四章的詳述,非常完整而多角度的探討:包括人格特質、成長背景、家庭經驗、學習與模仿經驗,還有生物因素,如腦傷或遺傳基因等影響,作者都整理出非常具有價值的內容,讓人更具脈絡地理解人與物的關係,以及人在物上所投射的情感需要,與存在議題。
當然不是所有堆積物品、收藏物品的人都是一種「病態」。台灣社會在自我整理與面對自我選擇的訓練是缺乏的,我們的社會常是「人情」與「人際」取向,以理智來處理或管理人際互動中非常繁多的物品交換、或贈與,本就屬於不容易之事。丟不掉的人情,害怕虧欠他人的心意,一直是社會文化對我們的塑造。只要能有自覺自己長期以來的慣性模式,與成長歷程對自己的影響,進而願意改造自己,提升自己,相信重整生命空間,是指日可待之事。而本書便提供一個實用、詳盡,同時簡潔有力的示範。讀者不妨將此書視為一位清理教練,透過教練教導的步驟與程序,一步一步地回顧自我,重整內外在空間。
如果遇到難以克服的物欲,以及有成癮傾向,必須將某些物品帶回家,進行收藏或囤積,便可能是較複雜的精神因素以及社會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強迫行為或依戀物質的狀況。如果遇到此情形,為自己或家人安排一位精神醫療或心理衡鑑的專業人員進行評估與深度探索,才能找出可能因素與協助之道。
兼具故事性又實用的guide book,讓人熱血沸騰 / 《老屋綠改造》作者 林黛羚
記得前陣子在某機構演講完之後,一位聽眾發問,說家中櫃子總是不夠,有什麼工法或設計,可以增加櫃子的容量。我立刻說,清除掉你家三分之二的物品,把它們送人、回收、或者丟棄,只留下你真正要的。她先是楞住,然後又問:「要怎麼決定呢?還有,如果是下意識的囤積、捨不得丟掉任何物品怎麼辦?」這真是大哉問啊!
現在,終於出了一本兼具故事性又實用的guide book,只要有人提出類似的發問,我會直接要他們去看Phyllis的這本《零雜物》!
我認識Phyllis應該也有七、八年了,當時我還是雜誌社的採訪編輯,透過網路搜尋到她的部落格,因而結緣成了朋友。我第一次拜訪的是她搬離母親之後的第二間房子,也就是五樓舊公寓,當時除了採訪她對布置、空間設計的想法之外,更是佩服於她的博學多聞,從心理學、能量、中西方靈學、網路等都有所著墨,之後又有機會拜訪她的第三間及第四間房子。
後來,我搬離台北,就很難繼續follow她接下來的第五、六、七間,但就我所觀察的那三間房子的演化就約略看出端倪,越來越偏白色系,整體都不會雜亂,但是空間中的物品從豐富到簡單、甚至在第四間房子裡面,白到發亮(打開燈時因白色反光還有點刺眼)、走動或講話時,某些角度還會有回音,空間一塵不染。看了她在書中的敘述,才發現當時我正見證Phyllis逐步青豆化的其中一階段。而現在從她的新居照片來看,猜想她已經抵達了整理魂之最高境界了!
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每每中斷,因為每看幾個章節就熱血沸騰、立刻跑去整理不同的區域。好在編輯有提醒,於是定下心來先把推薦序寫完,我最急於整理的莫過於衣櫃。
雖然,我每隔一陣子就會發作,開始把覺得礙眼的東西送人、送回收、丟棄、再利用,但始終還是覺得無法清到某個「境界」,總是還有一些殘留物賴在那裡,而Phyllis這本《零雜物》,很有技巧地透過心理學、家庭成長背景、個人思考模式等方向剖析,一旦你了解了自己的本質後,將會更容易下定決心清理。
我的衣櫃雖然沒有到爆滿的階段(因為已經定期送舊衣回收了),但的確也還留有分手舊情人送的衣服,雖然不可能再穿它,卻也捨不得丟,而Phyllis在書中指出那樣的物品通常帶有負面能量,這是真的!因為每次看到那幾件衣服,只會想到,自己當初怎麼會腦殘跟那種人交往等負面想法。而當下我卻不自知那不就是在責備自己,讓自己本來好端端的心情又盪到谷底!所以,我留著這衣服是自己在找罪受!
而且我床頭也有一堆書,那些書我自我安慰說是給自己睡前看的,然而事實上它們已經生灰塵了,所以我也要把那疊書送人。Phyllis提到囤積物品也是變相的浪費,與其讓它待在原地發呆,倒不如送給會利用它的人。
收納對我來說太深奧!之前我也試著去看收納大全、收納指南的書,內容通常是說要購買各種尺寸的箱子、然後櫃子也要針對箱子或物品的尺寸來設計、列表整理自己所有雜物的清單有哪些... ...無形之中就是要我們這些奴僕去伺候那些物品大人,花錢做個好位子把物品大人給供奉進去。
一般的收納書籍總是教我們怎麼收納,卻沒有人教我們怎麼捨棄,對我來說,後者比較容易讓我跟上腳步、擁有輕鬆自在的生活。 所以,如果講到收納你就頭大,那《零雜物》絕對會是你的福音。
好了,廢話不多說,感謝Phyllis大大的好書啟發,小妹我要清雜物去也!
序
【前言】
我的靈魂教會我的事
三年半前,我遇見一位旅法靈媒。當時我被房貸壓力搞得焦頭爛額,卻老是接到做白工的案子,因此經常感到茫然無助。人在不如意的時候往往會想求神問卜,既然眼前有位通靈人,我自然想聽聽她的高見。只不過,我問的既非財運,亦非未來。我真正想弄清楚的,是我的人生課題。
當時我想,假使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那麼縱使遭遇磨難,我也該設法咬牙撐過去。我相信只要克服此生應當克服的缺點,學會此生應當學會的課題,水到渠成是必然的結果。但假使諸事不順是因為我根本弄錯了方向,那麼我應該立刻修正路線才是,否則只會令自己事倍功半。
靈媒看著我的額頭,專注了一會兒,告訴我,「我的靈魂」想透過她給我一些提醒。她說,我的人生課題是「去蕪存菁」。一輩子的時間並不長,我必須挑選與自己本質相符的書籍閱讀,不要浪費時間,而且我應該學會勇敢地說「不」,別當濫好人,更別把不相干的罪惡感攬在自己身上,因為我的健康狀況多數是由情緒所引起。
這位靈媒與我素昧平生,但她直接點明了我在閱讀上的雜食傾向與不擅拒絕的軟弱個性。最重要的是,她彷彿理解我想處理掉老媽的大批遺物,卻不知該如何著手的徬徨與無奈,我頓時感覺醍醐灌頂。
其實早在她為我進行通靈解讀前,我已經花費大半年的時間,試圖整理客廳那面書牆。之所以有此念頭,是因為我讀了英國雜物清除專家蘇凱所寫的《雜物再見啦!》這本書。當時我依作者的建議一口氣捐掉數百本書,還買了碎紙機回來清除大量文件,可以說,我的整理魂就是被那本書給喚醒的。
儘管家中雜物逐漸減少,但我卻怎麼樣也無法面對老媽的遺物,總覺得把她的東西處理掉,就像抹去她存在過的痕跡似的。於是我任由這些丟也不是、不丟也不是的物品長期潛伏在家中的各個角落,直到「去蕪存菁」這四個字如暮鼓晨鐘般響起,我才痛下決心擺脫一切我不需要的物品。
接下來的兩年,我幾乎讀遍了坊間所有與清雜物相關的中文書籍。我想強化自己精簡再精簡的動能,並減輕處理遺物時所產生的罪惡感。這些書各有各的觀點,每讀完一本,我就按作者提供的心法操練一遍。就這樣,我不斷清除自己的雜物,而老媽的遺物,也總算在汗水與淚水的交融之中近乎歸零。
這個過程彷彿讓我脫了層皮。透過逐一檢視、取捨身邊的每件物品,我重新回顧了自己的生命歷程,重新覺察到自己內心的舊傷口。這些情緒上的起伏,正是帶來體會和療癒的珍貴契機。現在的我已經擺脫大房子的沉重負擔,轉而搬進小坪數的房子居住,我甚至還減掉了八公斤的體重。從生活到身材,我都因此變得更加輕盈,這就是「去蕪存菁」的效果!
然而,在清除雜物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我想追求的不只是為房子或身體減重,我還想為生活減速,也就是做到所謂的「downshifting」,並達到「minimalist living」的極簡境界。因此我大量涉獵以此為主題的外文書籍,希望能在清除雜物後,進一步讓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化繁為簡。
什麼是「downshifting」呢?在英美紐澳等地,它指的是一種自願簡樸的生活方式。許多人一輩子努力工作賺錢,長期承受精神壓力,將實現夢想的時間一延再延,到頭來卻發現自己失去健康,有錢沒命花;或因忙於工作而疏忽家庭,老來才驚覺得不償失。
有鑑於此,自一九九○年以降,許多人開始在工作與休閒之間尋找平衡點,他們希望獲得個人成就感,擁有更充實的人生,與親友及社區建立關係,並從「賺錢—花錢」的循環中逃脫。換句話說,就是放慢生活步調,與消費主義保持適度的距離,然後將時間運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想做到這一點,必須對自己具有全面性的認識。試著問自己:什麼是你真正的目標?什麼是別人強行灌輸的價值觀?誰是你最值得花時間相處的人?哪些是你受商人撩撥而買下的物品?去除你不需要也不想要的,才能突顯出真正重要的。一旦確認了自己的目標、價值觀、珍惜的人和必須品,衝動消費的可能性自然降低。帳單少了,工時便能縮短,能任意支配的時間自然隨之增加。
過減速生活的人會選擇較小的住所,不當屋奴;降低外食頻率,關心吃進肚子裡的東西;在消費時精打細算,好好用錢;追求品質,但不為虛榮或欲望而買;經常享受與親友共度的悠閒時光,而非老是加班。說到底,排除生命中不需要的人、事、物,正是為人生減重和減速的關鍵所在。
「Minimalist living」就更進階了,它像是在日常生活中體現禪意,每一次購買都是對心智的淬鍊,每一次捨棄都是對欲望的決絕。極簡生活者像武士般斬斷對消費主義的依賴,將禪宗的簡素脫俗之美,呈現在身心的自由與生活的本質之中,這種清心寡欲、近似修行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作品。若想練就一番「出離心」,不被世間五欲所勾引,這將是效果卓著的實踐起點。
環境保護是另一項訴求。有鑑於商品的大量製造與運送會毒害地球,造成水、空氣的污染及能源的浪費;不耐用或用後即丟的物品,更會造成後續的回收、焚燒與垃圾掩埋問題,因此國外已逐漸發展出「Minsumer」運動,意思是盡可能利用創意或共享機制來讓自己不消費。而一旦決定消費,則必定通過深思熟慮,只選擇品質優良、能經年使用,生產過程又考慮到永續發展的商品。
多餘的物品會役使我們。它令我們荷包失血,精神負擔加劇,甚至為了償還債務而拚命工作。即便你認為減速或極簡生活不適合你,卻也不得不認同,在全球化的今天,能輕裝上路者在工作上更具優勢。如果你被太多物品給綁住,大好機會恐怕也只能拱手讓人。
我很感激我的靈魂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如果你像當年的我一樣渴望改變現狀,請先學會捨棄。這本書,就是在教你如何去蕪存菁,找回失落已久的夢想與幸福。現在,該是你行動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