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物品有自己積累的,也有從老媽那兒繼承來的,將這些東西處理完畢,足足耗費了我四年光陰。綜合國外達人專家們的心法和我實際執行過的經驗,我建議的行動方針如下:

將同類型的物品集中起來。盒子和箱子不算一類,請將內容物取出並分別歸類。

根據「雜物」的定義一一檢視,並進行取捨。

針對無法直接保留和歸位的物品,依序分成「再生、轉手、捐贈、丟棄」等類別。

按照上述的物品分類,盡速將它們處理完畢。

簡單講,就是分成「集中→檢視→分類→處理」四個程序,以及「再生、轉手、捐贈、丟棄」等四種處理方式。由於這些方式適用於各類型的物品,因此我先將共通的部分介紹一遍,以免贅述。

【延伸閱讀:零雜物後,啟動金錢整理!Phyllis短短三天就「賺」到了上萬元。

再生

材質好、改造後還能用,而你也「確實需要」的東西,就具備留在家裡的條件,三者缺一不可。比方說,款式過時的毛料洋裝,可以縫製成另一件上衣或裙子;用不著的落單水晶杯,可以當作優雅的花器;陳舊的實木五斗櫃,經過重新上色、更換把手,可以變成別出心裁的玄關邊櫃。如果材質不佳,則不建議繼續保留,它不值得你花心思改造,你也不該留下與自己本質不相襯的東西。

轉手

轉手的方式包括:送人、交換、上網拍賣和去二手市集擺攤。

送人:近藤麻理惠提醒:「別把自己不要的東西送給家人。」她過去常把不要的衣服塞給妹妹,後來她坦承:「我做的事,不過是表面上裝作好意,實際上是把丟掉自己東西的罪惡感推到別人身上而已。現在回想來,連自己都覺得很過分。」如果想以體貼的方式送出物品,可以先弄清楚對方的需求,問問是否有空間收納,再拿對方可能感興趣的物件讓他╲她挑選。不強迫他人收下,才是尊重人、也尊重物的做法。

交換:還在當上班族時,我跟年齡相仿、品味略同的女同事合辦過服裝交換會,地點就選在交通最方便的人家裡。現場只見大夥兒忙著試穿、挑貨,遇到彼此物件價差太多的,還會補貼對方一些小額現金,過程十分有趣。我也參加過在咖啡館舉行的CD交換會,偶然出現的絕版專輯每每令氣氛高潮迭起。交換會是讓同一類人流通物資的好所在,不過我現在只求東西越少越好,類似尋寶或交換的活動,基本上我是能免則免。

網拍:網拍的經驗大家幾乎都有,詳細情形我就不費事多談了。我想特別提醒的是,請為網拍訂出價格下限。如果你是月薪四萬的上班族,以工作天數與每日工作時數計算,時薪大約是兩百三十元。一件物品,光是拍照、修圖、測量尺寸、撰寫文案、回覆問題、得標連絡和包裝寄送,就可能耗掉你一小時。如果某件物品的成交行情不到你的時薪,請評估它值不值得你如此大費周章,畢竟這些時間用來補眠可能對你更有益處。

擺攤:全台各地定期擺攤的二手市集頗多,攤主大多必須支付以「日」或「半日」為單位的清潔費和保證金,有時還得自備陽傘及桌椅。好處是買賣雙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可以免除被棄標和包裝寄送的麻煩,壞處是有時得承受風吹日曬雨淋,而且必須把東西搬來搬去,萬一生意欠佳,換到的現金搞不好只夠拿去付清潔費。可是與人直接交流有其樂趣,不少有此經驗的朋友都說,看到買方以低廉價格買到心愛物品時臉上所展露的笑容,累一點也是值得的。

捐贈

接受捐贈的對象大致有:慈善單位、社區機構、醫療照護院所和一般路人這四種。有些民間慈善團體或教會專收特定物品,予以整理後再分送給弱勢者;有些會以物資中心的方式運作,原則上什麼都收;有些規模較小的單位會在網頁上公告近期需求的物資;有些則是在募集到物資後,不定期舉辦愛心義賣會。蘇凱提出的建議很中肯:「他們要的是品質好、能賣得掉的東西,而不是垃圾。捐贈前,要將物品整理乾淨且維持良好狀況,像是掉頁的書籍或不潔的內衣褲都不要捐贈。」

社區活動中心、圖書館、遊民收容中心和動物收容所,普遍需要能供民眾閱覽的書籍雜誌、能給遊民送暖的禦寒衣物,以及能使流浪貓狗清潔與溫暖的舊報紙、舊衣服和舊床單。就近捐贈能省卻不少麻煩,但行動前請先確認對方的需求。有時網路上流傳的募集捐物訊息早已超過時效,花幾分鐘打通電話問清楚,可以避免造成對方的困擾,也不致讓你的美意因此而打折。

一般醫療照護院所需要的物資,不外乎輪椅、拐杖、血壓計、電動床、紙尿褲等器材與備品,醫院會視需求將捐物提供給各類病房或弱勢病患。老媽過世後,我以她的名義捐出點滴架、氧氣筒、氣墊床、翻身滑布、便器椅、四腳拐杖、退燒冰枕......算是替她多做一件好事。如果家中剛好有用不著的相關物資,創世基金會與勢單力薄的地方型慈善醫院是你可以考慮的捐助對象。

易碎的碗盤和「哩哩扣扣」的小玩意兒,最適合直接裝箱擺在大門口供路人自取,只要貼個「免費贈送,請取走」的小告示,很快就會清潔溜溜。我替住四樓公寓的老媽搬家時,曾將未封箱的書本臨時擱在一樓的鐵門前,結果馬上吸引兩名歐里桑自顧自地翻閱,還作勢將它們帶走,幸好我及時發現,才沒讓老媽心愛的書本被洗劫一空。這個方法十分管用,只是得避免妨礙他人的正常出入。有物業管理的社區並不適用這招,但大型社區多半設有回收室,住戶們不妨多加利用。


丟棄

無法再生、轉手,也不適合捐贈的雜物,最後只剩下丟棄一途。然而,丟棄絕不止扔進垃圾桶那麼簡單。我們在購買時鮮少關心商品的源頭與製造過程,以致當這些東西成了垃圾時,往往不曉得該如何「正確」地處理。怎麼做才能讓垃圾減量?怎麼丟才不會污染環境呢?英國環保人士尼基.史考特認為,停止浪費才是幫助地球最簡單的方法。

尼基.史考特在《減少、回收、再利用》一書中建議:減少購物、不買包裝過度的商品、使用購物袋、選購品質較好的商品、在地消費、拒絕用過即丟的消耗品、拒用無法重複使用或回收的商品,並盡量選購可重複補充的罐裝商品。需要丟棄物品時則務必遵守當地政府關於資源回收的分類規定,台灣本地的規定可上行政院環保署網站查詢。

在丟東西時,辰巳渚建議:「不要想再看一次裡面裝的東西,閉著眼睛直接把東西丟掉吧!」近藤麻理惠也提出忠告:「要特別留意一件事,那就是一位名為母親、心中有大愛的廢棄物回收業者突然粉墨登場......如果你準備要丟的東西不小心被家人看到,讓他們有罪惡感、覺得很浪費,結果又把它回收,增加了不需要的東西,這才是真正的罪惡。」所以,請趁四下無人、老媽出門時,毫不留戀地將雜物趕出家門吧!

--本文出自台灣第一位取得「美國專業整理師協會」證照的
Phyllis《零雜物

本書為電子書,讓你的書櫃零雜物!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