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自尊心。
不會想按照別人所說的去做,而樂意去做自己所說的。
因此,要發揮影響力,讓人聽你的,
最好是透過有技巧的提問,讓人不自覺的順著你的想法走。
這,就是法庭禁用,但卻是律師最拿手的誘導詢問法!
操控對方行動的提問力,
設計讓人乖乖聽話的提問腳本!
要透過提問讓人照自己的意思做某件事,必須「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讓他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若要更強力的操控他人,就必須「設計讓人乖乖聽話的提問腳本」。
範例一、老婆想趁連假去關島渡假,但老公只想帶老婆去近郊泡溫泉就好,老公該怎麼提問?
假設老公想在連續假期帶家人去泡溫泉,先問老婆:「連假想不想去哪裡玩?」老婆回答:「好啊,偶爾去國外玩也好,關島怎麼樣?」這時候即使老公說:「其實我想去泡溫泉……」恐怕也會演變成「關島v.s.溫泉」的對立結構,夫妻必須談判。像這樣的提問順序容易造成對立。
設計提問腳本,就能控制對方的思考,控制對話。如果設計像下面的提問腳本,結果會如何?
假設先租宮崎駿的《神隱少女》DVD回家,和老婆一起看。
老公:「偶爾也想泡泡溫泉吧?」
老婆:「是啊!」
老公:「要是有像電影場景一樣的溫泉,想不想去?」
老婆:「當然想!」
老公:「你知道《神隱少女》就是以某個溫泉區當範本的嗎?」
老婆:「真的嗎?我不知道耶!」
老公:「就在○○,要不要去?」
老婆:「當然要!」
老公:「我上網查一下,趁我們還記得電影內容,越早出發越好。就趁這個連假去吧,怎麼樣?」
老婆:「好啊!」
神隱少女的湯屋取景自日本道後溫泉(照片:Arnaud Malon)
也許實際上未必會這麼順利,但至少比剛才失敗的提問好多了,成功機率也比較高。為什麼?失敗的問法是以開放式問句問:「連假想不想去哪裡玩?」老婆可以自由思考,結果她想到:「去哪裡好呢?對了,去關島吧!」心裡湧現想去關島的情緒。之後老公再說「我們去泡溫泉」,只會造成「關島」和「溫泉」的對立。
成功的範例是先從看電影開始,電影的內容和溫泉有關,提高對方想去泡溫泉的潛在欲望之後,再以封閉式問句問:「想不想去泡溫泉?」讓對方只能回答「想」或「不想」,這時候通常會回答「想」。靠著和電影有關的問句,營造對方對溫泉的想像。為了引起對方的興致,甚至在問題中暗示電影就是以某個溫泉區為範本。不管老婆說「知道」或「不知道」,都一定會對這個話題更有興趣。最後再問封閉式問句:「要不要去」,答案當然是「要」。
剩下「什麼時候去」的問題,老公只要提議「這個連假出發」,就大功告成了。
按照腳本提問,不會出現「關島」和「溫泉」的對立關係。決定好要去泡溫泉,接著只要提議「這個連假出發」就行了。即使老婆本來打算利用連假去關島,這時候心也已經飛到溫泉區了。在這種狀態下掙扎著要去關島,還是去泡溫泉,比起原本可能造成關島和溫泉對立的情況,結果完全不同。
利用問題掌握談話的主導權
範例二、老闆要業務促銷某一款冰箱,顧客上門了,該怎麼引導對方產生興趣?
跑業務的時候必須試探客戶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提問是強力的武器。假設有顧客上門看冰箱,如果你像下面這樣接待客人,會發生什麼結果?
銷售員:「歡迎光臨。看冰箱嗎?」
顧客:「是。」
銷售員:「現在這款賣得最好。外觀採用木頭紋路,非常漂亮;對開式的冰箱門,大家都說用起來很方便。我還可以幫你打折,你覺得如何?」
顧客:「我只是先看看。」
顧客話說完,走出店面,應該就不會再回來了吧。銷售員根本不考慮顧客的需求,滿腦子只想著要推銷冰箱。要買冰箱的不是銷售員,而是顧客。顧客不是來買銷售員推銷的產品,而是來買他想要的產品,銷售人員應該謹記這項原則。
只要銷售員了解這個道理,應該也會明白,介紹商品之前,必須先試探顧客的需求,了解顧客想買什麼東西、買了產品之後「想過什麼樣的舒適生活」。了解需求之後,當然還得掌握顧客的預算。想了解顧客的需求,可以試試看下面的方法。
銷售員:「請問您想汰舊換新,還是添購冰箱?」
顧客:「汰舊換新。」
銷售員:「現在是用什麼機種呢?」
顧客:「雙門小冰箱。」
銷售員:「這次換新冰箱,希望有什麼樣的功能?」
顧客:「冷藏室要大一點,可以放更多東西。製冰室也要大一點。」
銷售員:「容量大一點真的比較好。我們家也是人多,冰箱一定要大。請問你們冰箱通常放比較多飲料還是蔬果?」
買東西的人是顧客,不是銷售員,所以推薦商品當然得依照顧客的需求。重點在於率先提問,掌握談話的主導權,問出顧客的需求。
假設性問題:問出對方真心話的魔法技巧
「假設性問題」是問出對方需求的技巧,句型通常是:「如果○○的話,怎麼樣?」利用假設,引導對方說出他真正的需求。因為是假設,所以完全不必談自己的事,是一招不談自己,只以問出對方資訊為目的的魔法技巧。實際用法請看下面的例子。
顧客:「我只是先看看。」
銷售員:「好的,請您慢慢看,我來為您介紹。對了,如果要買,您會考慮多少預算呢?」
顧客:「大概○○萬日圓吧。」
銷售員:「在這樣的預算範圍內,有很多商品可以選擇。如果要買,您重視哪方面的特性?」
顧客:「冰箱容量吧。我們家人多,現在用的冰箱容量不夠。」
因為只是「如果」,對方往往能放心說出真心話。在實際談判過程中不能說的話,也會因為現在只是「如果」,一不小心就說溜嘴。只要知道對方的預算和重視的特性,就能挑選符合顧客需求的冰箱,大大宣揚商品的魅力,再讓顧客覺得價格公道,應該就能成交。不必相信顧客「只是先看看」,如果根本不想買,也不會特地跑去電器行看冰箱了。
即使顧客拒絕你,也能利用「假設性問題」,切入對方的需求。
這不僅適用於銷售員的工作。當雙方處於對立關係時,律師也常使用「假設性問題」。舉例來說,我們會說:「如果最後認定車禍的過失比例為一比九,賠償金額是三千萬日圓嗎?」
相反的,有時候顧客會主動問問題。
顧客:「還有廣告的特價冰箱嗎?」
銷售員:「有。」
顧客:「可以賣我多少?」
銷售員:「這價錢已經砍到底了。」
顧客:「算了,我再看看吧。」
這樣根本問不出顧客的需求。顧客自己開口,等於是主動表示「我對那樣商品有興趣」,銷售員應該巧妙的問顧客是對哪一點有興趣、有什麼需求。
顧客:「還有廣告的特價冰箱嗎?」
銷售員:「您說的是有急速冷凍功能的冰箱嗎?」
顧客:「對,我記得價錢好像很便宜。」
銷售員:「針對您的需求,說不定還有更便宜的。請問您現在是用哪一種冰箱?」
利用「問題回力棒」,以問題回應顧客的問題。
顧客問的問題會透露出他的需求,代表他對什麼感興趣。如果真的沒興趣,也就不會提問。機伶的反問,精準的切入顧客的需求。
本文出自《讓人不自覺就贊同你:律師教你最高竿的人心誘導術》
這不是超能力,是終極讀心術!日本第一讀心師教你看穿別人,卻不被看穿
客戶憑什麼跟你買?日本史上最會賣BMW的業務,3天賣1部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