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P0700118

放膽射月!全球最聰明大學「奇點」教我的事

作者 葛如鈞
出版日 2015-08-31
定價 $320
優惠價 79折 $253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相關專欄

  • 試閱

內容簡介

首位台灣出身,通過每年數千名全球申請者的競爭,
獲選進入由Google與NASA贊助,號稱全球最聰明大學──奇點大學就讀的第一人!

越是不可能,越想挑戰。

從Google、軟銀到特斯拉,最頂尖的新創團隊都在瘋「射月」。

知名未來學家雷.柯茲威爾曾經預言,人工智慧將在2045年超越人類擁有的能力,而這個交會點,他稱之為「奇點」。他認為這將是一股不可逆的趨勢,為了不讓進步的科技回過頭來吞噬人們的幸福,人類該預先做好準備,妥善應用這些未來科技,於是他與知名創業家彼得.戴曼迪斯創辦「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並獲得Google與NASA贊助,試圖集結全世界最聰明的腦袋,解決「人類即將面臨的重大挑戰」。Google共同創辦人賴瑞.佩吉曾如此評價奇點大學:「如果我還是學生,這裡就是我夢想的學習之地。」而要擠進這所學校成為學員,必須和全球數千名優秀申請者競爭,還必須自行募得百萬學費!

但葛如鈞,做到了!

進入奇點大學,參與一個「影響10億人」的計畫,不但是一次挑戰自我、探索未知的旅程,更是找尋台灣的機會和未來的取經之旅。因此,葛如鈞鼓起勇氣,消滅所有質疑的噪音,前進「奇點」。在那裡,他看見瘋狂、體驗大膽:

● 科技將指數演進,當機器人連醫療手術都能執行,人類準備好如何生存了嗎?
● 人類真能長命「千歲」?有可能!而且Google已經開始投資相關新創事業。
● 人腦裡的記憶也能上傳雲端?是的,這並不是天馬行空的異想!
● 未來商機在哪裡?史丹佛未來學教授保羅.沙佛說:「回頭看看20年前的科學幻想。」
● 奇點學員還試圖應用3D列印技術「印」出漂亮又堅固的房子、把普通房車改造成油電混合車解決汙染問題、將女性衛生用品「智慧化」為重大疾病做到提前警示……等。

放膽射月,你也能掌握自己的未來!

身為首位台灣出身,獲選進入這所號稱全球最聰明大學就讀的第一人,他說這趟學習之旅徹底改變他的思維,他迫不及待要告訴你未來的種種可能,並從創新的奇點,找尋台灣的機會與起點!

這趟學習之旅讓他看見未來,如今他要將自己的所見所學與你分享,讓你不必進入奇點大學,也能擁有「射月」的勇氣與見識!

他是出身台灣前進奇點的第一人,也是首位看到未來如何發生的台灣人。他是葛如鈞。

【各界推薦】

「第一位前進奇點,目睹世界尖端科技與創意如何撞擊出火花的台灣學生,他將分享這所神奇學院的一切,讓我們一同看見下個世代人類將面對的問題,以及該如何解決。」            ──校園創新創業推手/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  陳良基

「如鈞是我認識最有活力、最熱情、最靈活的台灣創業者之一。他勇於抓住機會,走上國際舞台的積極態度,不但改變自己的格局,也將改變台灣。」       ──知名網路媒體《有物報告》創辦人  周欽華

女性社群網站「女人迷Womany」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張瑋軒

國立臺灣大學MOOCs執行長                        葉丙成

校園創新創業推手/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    陳良基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校長                                姚立德

李奧貝納廣告公司品牌策展總監            周子元

知名網路媒體《有物報告》創辦人                周欽華  

作者簡介

葛如鈞  
放膽射月 全球最聰明大學「奇點」教我的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
綽號「大寶」(已故歌手張雨生綽號「小寶」,由於長相貌似,故得此小名),人稱「寶博士」,臺大資訊工程學博士、日本慶應大學媒體設計博士後研究員。
曾擔任SLP全球創業家網路台北分部年度執行長。
Linkwish Inc.林克威許公司共同創辦人暨前任執行長,推出包括摩斯漢堡訂餐應用程式「MOS ORDER」等多款熱門APP。
Memora, Inc穿戴式人工智慧相機公司共同創辦人。
2014年自Google與NASA合辦,號稱「全球最聰明大學」的奇點大學夏季課程畢業,亦是奇點大學開辦以來首位就讀的台灣人。奇點大學希望能從全球招收絕頂聰明的人來就讀,每年從四、五千份履歷中錄取80位學員,期待這些學員都能夠為人類的未來設想,並提出一個「影響10億人的計畫」。由於奇點大學校方鼓勵學員以募資方式籌措學費,故他出發前還曾於募資平台上向群眾集資百萬學費。2014年10月應「2014商周創新之夜」邀請登上小巨蛋舞台,對著台下萬名聽眾分享就讀奇點大學的經歷,與他眼中的未來世界。
葛如鈞部落格:http://dab.tw/       葛如鈞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dAAAb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P0700118
ISBN:9789861342597
224頁,25開,西翻,平裝,全彩
看更多

目錄

推薦序    前進奇點,是挑戰世界第一的起點!/周子元

推薦序    未來正在發生,一起大膽吧!/張瑋軒

前言      前進神奇學院

Chapter1  前進奇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是我們從小所習慣的線性思考,但難道奇點大學只能是我個人的收穫與經驗嗎?如果我透過這次取經,可以影響成千上萬,甚至更多的人呢?「為何不去?我想去!我必須去!」

1 被全世界最聰明的大學錄取了,怎麼辦?

 ◎為何我要花錢讓你過爽日子?

2 有錢人參加的短期夏令營?

    ◎給父親的信

3    我如何用250字回答一個大哉問?

    ◎250字的地獄

    ◎猶如接受一位律師的拷問

    ◎為了2分鐘影片,沒得過年

Chapter2  奇點生活

究竟去奇點大學會對我的人生造成什麼樣的改變?

會不會是個根本不值得募款百萬,特地前往的地方?

1 有驚無險的報到之旅

 ◎剛報到,便感受到奇點的不同

2 開學首日,以順口溜一決勝負

    ◎用繞口令HOLD住全場

3 35個文化差異得先弄懂才行

    ◎你的遲到不是我的遲到

4 棉花糖挑戰

    ◎試著定義未來

5    競爭中的爭與不爭

    ◎最高分的就是第一名?

6 個人使用說明書

    ◎搶人大戰

7 組隊學問大

    ◎如何回應最強團隊的徵召

8 從小組試營運到公司註冊,一次到位

    ◎組一支真正的創業團隊

Chapter3 奇點思辨

某些工作將全面由機器人、人工智慧取代的時代,一定會比想像得還要更快來臨。而每一個國家,或者說來自每一個國家的我們,都有責任在回到自己國家時,努力宣揚這件事,並且帶領大家做好準備。

1 科技將指數演進,我們準備好了嗎?

    ◎再也沒有藉口

2 中國民主化算不算改變10億人的大計?

◎在科技的奇點,思考民主

3 當工作被機器人取代

    ◎未來醫療的樣貌

4 在機器人時代獲益

    ◎機器人搶走工作,怎麼辦?

5 活到1000年

    ◎10年相差千歲

6 「上傳」一顆腦

    ◎往左往右,不由你的腦決定

7 未來商機在哪裡?

 ◎20年前是科幻,如今的創業好點子

8 2014奇點大學的研發成果

    ◎從改車到解決汙染問題

    ◎開發智慧牙刷,更有效的健康管理

    ◎致力掃除邊界地雷

    ◎縮短漫長的跨境通關程序

    ◎在開發中國家列印住宅

    ◎讓助聽器成為穿戴式祕書

    ◎智慧戒指隨時監測健康狀態

    ◎女性衛生用品的劃時代改革

Chapter4 奇點之後

指數型科技的浪潮,很明顯地已即將拍打上岸,席捲整個社會。每一個衝擊,都是當代人類該提前論辯、擔憂的,而曾為科技之島的台灣,也早該投入思辨,只可惜目前尚未有太多聲音。

1 奇點之後的改變

◎思維模式的徹底翻轉

2 在指數型科技時代,找到自己的定位

    ◎改變世界的時機,就是把握現在!

3    備妥你的奇點力

     ◎學會問,鼓勵問「為什麼」

後記  改變自己,改變世界

看更多

各界推薦

前進奇點,是挑戰世界第一的起點!   李奧貝納廣告公司品牌策展總監/周子元

回想第一次聽到大寶(如鈞長得像綽號「小寶」的歌手張雨生,故得此小名)興奮地跟我暢談「奇點大學」的申請計畫,我有些難為情地劈頭先問:「請問⋯⋯這該念『ㄑ一ˊ』點,還是『ㄐㄧ』點啊?」是的,一個每天被工作追著跑的宅男(自稱,無任何指涉性貶意)如我,怎麼會知道「奇點大學」哩?不過,這就是大寶,永遠比別人早一步知道這個世界好玩的地方!從3D 列印、drone四軸飛行器、VR虛擬實境、360度環景錄影、環保動能⋯⋯等,這些年讓我著迷的新鮮玩意兒,都是拜大寶毫無保留地與我分享之賜,讓我得以跟上未來的腳步。

當然,「奇點大學」可不是光憑對未來充滿想像力、有探索世界的熱情,加上很會用Google或是Gmail就可以進去觀光的地方。試想,你需要獨自接受全球頂尖人才對你馬不停蹄地懷疑;你肩負代表國家的使命感,挑戰頂尖權威;它考驗的不只是個人資質與努力,同時也是對自己國家國民素質的再次洗禮。這就是「奇點大學」首當其衝的試煉!若我有幸提名一位人才代表台灣參賽挑戰,大寶無疑是我心中的不二人選!

然而,當大寶向大眾提出申請「奇點大學」的學費募資計畫時,我內心興奮與不安頓時同時湧現。我一方面對於又有一位台灣人,有機會向世界證明這片土地所孕育出的無限想像力與指數型創造力感到激動;同時,也擔心台灣鄉民會否對於這樣一個良機,表示出無動於衷的冷感態度。不過事實證明,我多慮了!就在我第一時間刷卡支持這個計畫的同時,個人臉書牆上早被朋友轉貼的募資訊息洗版,那一刻我才明白,大寶前進「奇點」,只是台灣在新創領域挑戰世界

第一的「起點」!而我們與大寶透過募資牽起手,一起凝聚出一股改變現狀的力量!

《放膽射月!全球最聰明大學「奇點」教我的事》書中講述的不只是他在矽谷親身目睹的精采新奇,透過他的所見所聞,我相信能鼓勵更多優秀人才挑戰窠臼、創造不可能。

最後,想與和大寶一樣,或者希望與大寶一樣,懷抱「放膽射月」勇氣的朋友們分享一句話:「月色宜人宜射月。」很多事不只一種可能,試著倒過來念看看!


未來正在發生,一起大膽吧!   女性社群網站「女人迷Womany」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張瑋軒

葛如鈞,是我自創業以來就認識的朋友,朋友們都叫他大寶,或是寶博士。認識他的時候,就覺得他非常神奇,他喜歡文學、熱愛科技、酷愛互動設計、講究生活品味,幾乎任何你想得到的,他都能有所領悟講出心得。直到他在去年成為第一個進入奇點大學的台灣人,還登上小巨蛋分享演講,有時候我們甚至幾乎會覺得這條不一樣的路,對他來說都是一種理所當然。

但真的想想,這樣的理所當然,其實一點都不理所當然。這些理所當然,都只因為他不斷地踏出自己的舒適圈,放膽去做所有他想做的。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not afraid?(假如你什麼都不怕,你會做什麼?)臉書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不斷用這句話,鼓勵每個女孩放膽去做自己所有想做的,不被社會性別框架限制。這不僅是所有創業者會問自己的話,不僅是鼓勵女孩勇敢踏出第一步的話,也是我在葛如鈞身上看到的最重要特質。他從來不被自己限制,不被社會限制,不被想像限制。而這本書,就是不斷鼓勵讀者往前邁進、大膽想像,想像自己的各種可能,想像世界與宇宙間的各種可能!這也是奇點大學最希望能培育的未來。

未來,是所有現在的累積;未來,需要大膽的想像;未來,需要我們一起創造。

奇點大學的第一位台灣學生,只是一個起點,期待接下來的第二位、第三位、第一百位。

學校只是一個起點,期待我們可以一起創造前所未見的未來。未來,正在發生。讓我們一起,大膽吧!


看更多

【前言】  前進神奇學院

一直到現在,我仍然清楚記得我是怎麼發現奇點大學的。2012年,我所創辦的行動科技整合設計公司Linkwish之業務正如火如荼地成長,主要是公司的服務從製作自主性產品(社群服務),逐漸轉移到替企業和品牌製作手機應用程式,如摩斯漢堡的訂餐App、與誠品書店接洽製作數位會員App等。

雖然業務蒸蒸日上,但我對那樣的現況發展不是很滿意,和其他三位創辦人討論後發現,原來一開始成立公司的初衷:「建立自己的服務,改變世界」,已經改為「建立別人的服務,改變台灣」。沒有不好,但是目標變小了,動機的軸心也改變。原來,在不知不覺中,因為我沒有做好定期溝通協調,導致核心成員對公司願景早已改變而不自知。

與其他共同創辦人徹夜長談之後,我決定退出。退出的當下,也決定先完成博士學業(原先為了創業,決定延後畢業),而完成考試之後隨之而來的,當然就是兵役。

我永遠記得在入伍前,於SLP Taipei(全名為Startup Leadership Program Taipei,SLP是一個2006 年在美國波士頓創立的國際性非營利教育組織,以提供創業知識與人際網路輔導新創團隊為主要核心事務)的內部畢業簡報上,我放了兩張圖,一張是歌手張雨生《想念我》的專輯封面,封面圖像是張雨生穿著軍裝要入伍去了,代表著我將離開公司的宣告;而另一張圖則是同樣畫面,但我用影像編輯軟體把張雨生原本敬禮的右手轉了下來,表示我退伍後的計畫,是去一個叫做「奇點大學」的地方。

在資誠會計師事務所贊助提供的會議室裡,我和SLP Taipei的幾個年輕創業夥伴們,介紹這個我在TED網站上看到的一所神奇學校。我說,無論如何,我去定了這個地方。我要去那裡,找尋下一個人生的機會點,台灣的機會點,創新的奇點與起點。

為什麼是奇點大學

為何選擇去奇點大學,許多人都會問我這個問題。而我的答案非常簡單。

在離開Linkwish 這家我投注諸多心力的新創公司後,我想尋找能站上世界舞台的服務、產品和戰友。我不能待在台灣,我必須離開舒適圈,走向世界。那麼,到底該去哪呢?

我有傳播、設計的背景,也取得資訊工程博士學位,也因緣際會地創了業,在創業過程中了解許多創新與事業經營的經驗與本質。那麼,如果要挑戰世界的話該怎麼開始呢?沒辦法一下子就出國找工作,這是確定的。那麼,大概就是出國念書了。但自己也已30來歲,當完兵馬上老一歲,再出國花個一、兩年念碩士,可能一來一往就35歲了。為了了解世界,轉眼35歲,到時還有多少體力在世界舞台上拚搏呢?

另外,又因為我的跨領域背景和經驗,我思索過是否去試試申請我畢生的夢想之一: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深化我的設計工程訓練;或者去羅德島藝術學院、英國RCA皇家藝術學院等,讓自己更貼近設計人一些。又或者,想辦法申請某名校商學院,試著把自己變成大部分創業家最討厭,也認為最沒用的MBA學生,把自己的創業經驗做個整理,帶進大企業。而那天晚上,我看見了奇點大學的介紹,那是未來學家雷.柯茲威爾(Ray Kurzweil)於2009年在TED 大會上的演說,看完後我整個頭皮發麻,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就是這裡!我要去這裡!

這所學校坐落於矽谷,每個創業人一輩子都想去,也一定要去過一次的地方!而且這所學校不只在矽谷,還是在矽谷核心地帶裡的神祕地區: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身為日本科幻漫畫《宇宙兄弟》的忠實讀者,和長年喜愛倪匡的科幻小說與好萊塢科幻電影的我來說,能夠觸碰任何和NASA有關的事,都將是人生中最甜美的回憶!而且,最重要的是創校者柯茲威爾在演講的一頁投影片裡,放了許多關於設計、科技、商業等學科的關鍵字。而最後一個關鍵字,正是我花了多年時間所體驗與學習的「企業家精神」!所以,這是一所設計、工程、科學,以及創業家精神並重的學校,而且,整個課程只有3個月!

時間、地點、課程內容,簡直就像是從天上掉下來,幫助我解除困擾一樣。如今回想起來,也不知道當時是怎麼連到那則影片的,大概是正隨便逛著TED網站看看有沒有哪些厲害影片時,那則影片標題吸引了我:「一所迎接新紀元的大學」。當時的我,正在尋找一個屬於我自己的新紀元,也正在尋找一所學校,能夠包容我這樣擁有多元背景經歷的人,並期盼我們從各種不同的背景當中,融合產出一些全新的東西。我找到了,就是那裡。

看更多

試閱

被全世界最聰明的大學錄取了,怎麼辦?

2014年4月10日早上10點,我在日本收到奇點大學寄來的入學通知,當下真是悲喜交雜。喜的是,不枉費我熬了好幾個夜晚把申請資料趕完,並成為第一位來自台灣的入選者;憂的是,將近100萬的學費(而且還不含機票),該怎麼辦?

腦海中閃過很多念頭:貸款、跟父母借錢、或者乾脆不去,好好在日本把博士後研究工作做完。到底誰說錢能解決的事都是小事了?就在把每個可行的方法都想過一輪後,突然腦中閃過四個字:群眾募資。回頭看了一下奇點大學的入學規定,沒想到校方也鼓勵每位入選者,透過群眾募資來籌集前進奇點的學費,目的是要考驗每位入選奇點的學員,能在母國發揮一定的號召力,以及抱持「射月勇氣」的決心。不過,有可能募資嗎?怎麼募資?我又沒有產品可賣,又不是什麼大人物,該怎麼募?而又該怎麼設定回饋機制?此外,什麼時候開始募資,目標該設定多少?

我用Skype打了通越洋電話,詢問在台灣創辦「有物報告」的好朋友M,因為他前些時候才舉辦了一場成功的收費論壇。我的想法是,我是不是可以用這樣的訴求:「我要前進矽谷,進去那個連電動車巨擘特斯拉公司創辦人伊隆.馬斯克都是講師,而且嘻哈流行音樂團體黑眼豆豆主唱是學長的奇點大學。不過,我需要靠大家的幫忙,透過群眾募資,籌措百萬學費。「只要我能成功前往,課程中我會隨時越洋報導當全世界最聰明的人聚集在一起時,都在做些什麼。回台灣後,我還會舉辦講座分享在奇點大學裡所學、所聞、所見。」我詢問了M這想法實現的可能性,我還記得從代官山車站撥電話給他開始到我回到家,我們從黃昏討論到黑夜,M說:「可以,但這方法不見得簡單,反而很辛苦,別小看。」

眼看兩個月後就要入學,迫在眉睫的期限讓我不得不即刻動身飛回台灣尋求智囊團的協助,我在抵達台灣隔天便緊急約了兩個好朋友K與S見面。K是我的台大博士班學弟,除了學長學弟關係,我們也在一個頗為知名的共筆部落格上列名共同作者。S則是K的大學同學兼老友,也是前谷歌天字第一號的台灣員工。

我向K與S說,我被一個全台灣沒多少人知道的大學錄取時,當下他們應該都在心裡擔心我是否上了當,以及內心都在問自己為什麼要這麼早出門聽我胡言亂語。不過,當我向他們解釋奇點大學得到谷歌與NASA的贊助與支持時,他們隨即了解這大學可不是什麼奇怪的野雞學校,這所學校堪稱全球最聰明的大學啊!接著,我說出心裡的掙扎與拉扯,包括前些日子在台灣接到的工作邀約、進行到一半的日本博士後研究,以及那昂貴的學費問題。

S聽完後,眼神飄移到了大約左上方的位置,如果人類思考時,頭腦旁有個燈泡會亮起,那麼S那時大概也正看著那個地方。過了大約10秒,S轉回來看著我,很堅定地對我說:「如果我是你,我一定會去,排除萬難也要去。學費就勇敢地向群眾募資吧!如果募不到,我來想辦法解決!」霎時眼淚差點流下,但最重要的是,我內心充滿了勇氣,決定迎向這個挑戰!

在遞出奇點大學的入學申請書時我義無反顧,但想到募資,我怕死了,真的。一旦決定要募資,就真的得做好萬全準備。要募資成功,我不只得想盡辦法說服自己,還得想盡辦法擬出一份具有說服力,期望能夠說服別人的募資計畫。

隔天傍晚,我約了一位熟識的廣告公司主管H,我問了幾個關鍵問題,包含要怎麼進行募資,怎麼說服朋友和網友贊助我,讓我募得100萬;究竟要多少人提供,平均又應該要提供多少,才能在期限內達到100萬募資;到底要主打什麼樣的訴求,又要訴求什麼樣的族群,才能真正收到成效。

我們一直討論到傍晚時分,許多募資計畫的點子都在那個約會當中誕生。當然,具體的募資回饋、金額設計等,都還沒辦法確定。唯一確定的,只是「有機會,就去做吧!」這件事。接著,我便從身邊最好的朋友當中,找出10位有足夠時間,有足夠餘力思考,有機會贊助我,也有影響力讓別人也贊助這個計畫的好朋友,組成一個超機密的臉書討論小組,並且寫了一封長信給每一個在這群組裡的朋友,一樣從頭解釋什麼是奇點大學,我為何一定要去,以及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直到募資計畫上線前幾天,我把募資計畫的文稿與圖稿整合之後,傳送給一位好朋友看,他給我的回應竟然是「看起來好爽喔,我們為什麼要花錢讓你去過爽日子啊?」我知道他沒有惡意,但我的心還是涼了半截,如果連這麼好的朋友都不願意提供贊助,或者就算贊助了也覺得是丟到水溝裡讓別人去爽的,那又怎麼可能說服素昧平生的網友們,打開皮夾給予贊助呢?

就這樣,我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募資計畫的內容,也一位又一位地寄出說明這個計畫的信件,也寫信給許多有影響力的人,甚至也寄信給學校的教授,過程中我得到許多打氣和支持,當然也有許多人誠懇地建議我不要進行這個募資計畫──因為沒有成功的條件。

總之,在心情上沖下洗好幾個月後,我的募資計畫還是如期上線了。

募資開始後15分鐘,完全沒有半筆資金進來。究竟是真的沒有人願意贊助,還是因為募資平台當時剛好遇到金流處理的問題,導致許多人轉帳、刷卡失敗,直到今天還是個謎。

接下來經歷了7天又11個小時,在許多媒體的報導曝光下,終於順利完成百萬募資。募資最後結果,總共募了125萬9600元,共有385位贊助者,其中包含5家企業贊助,而我也達成台灣個人募資史上最短時間內募到百萬的成績。

科技將指數演進,我們準備好了嗎?

開學第二天,兩位創校者,未來學家雷.柯茲威爾和創業家彼得.戴曼迪斯現身演講,立刻引起一陣騷動,每個學員都拿起手機猛拍。

基本上兩位講者的演講內容均離不開「呈現指數發展的科技」(Exponential Technology,包含奈米、3D列印、機器人、人因工程等,這裡的指數係指如數學裡的次方概念,也就是高速發展的電晶體技術與電腦科技,將引領相關產業突飛猛進)。

因為有了更小的晶片,人們可以製造更有效率的機械人,有了更有效率的機械,人們可以製造更有效率的3D印表機,以及更微小的光感應晶片和相機模組。隨著這些產品的誕生,真實世界的一切,也隨之更高速地和虛擬世界、人工智慧等科技連結在一起,人跟人之間的關係也將因為呈指數型態發展的網路技術與網路速度,高速地串連在一起。

戴曼迪斯在開學演說中除了提到指數型科技將無法停止地加速,以及這樣的加速所帶來的機會與力量,他不斷在演講中重述,指數型科技的速度不會放慢,只會不斷加速演進,而且發展得愈來愈快。

他也提及自己過去成立「X大獎」(X Prize)時的經驗。X大獎的設立,是為了激勵飛行科技的創新,總獎金1000萬美元的大獎,競賽規則是:第一個用自製飛行器將3名乘客送到100公里外的太空,並安全將其接返地球,且能夠在兩週內使用同一架飛行器重複上述載人飛行的公司或組織,將可獲得這筆獎金。這獎項將所謂「比賽」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除了難度高,換算後約3億多新台幣的獎金,更是難以想像。整整8年沒有多少人願意挑戰,即便有人挑戰,也從來沒有人成功(事實上,是個別來自7個不同國家的25 個團隊,全都失敗)。直到2004年,一個叫做Mojave Aerospace Ventures的團隊,打造了一艘名為Space Ship One的太空船,才成功完成了這項任務,把這筆高額獎金領回家。

在演講中戴曼迪斯告訴我們,會創設這個競賽,是因為他受到許多事物的啟發,當他下定決心要去做的時候,所有人都對他潑冷水,包括媒體、巨富,都說這是不可能的任務,無人支持。

然而,幾個相信他的人在他數十次的勸說後決定投錢贊助,「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那位勇夫讓他等了8年後才出現。

戴曼迪斯的演講中最振奮我心的,是他的最後結論:再也沒有藉口(You Have No Excuse.)。在這個時代,透過群眾募資我們可以輕易地吸引數百萬雙目光,數千萬的金錢投資;透過網路,我們可以輕易找齊要做好一件事的人馬及資源;透過「 指數發展的科技」我們可以輕易地達成許多幾年前的人類根本沒辦法想像的事,這樣的時代,這樣的條件,還有什麼不可能?不,一切可能!

我們很難想像,如今動輒影響台灣社會和青少年行為(連重刑犯都可以因此被發掘行蹤而逮捕)的臉書,在2008年全台灣才不過11萬人擁有帳號,直到2010年為止短短兩年間,使用者暴增到800萬人,成長率7000%,是當年度的世界第一。

也因為整個世界正指數型地加速發展,人們過去的線性思維已不再適用,需要向上提昇,讓思考得以符合科技時代的發展速度和變化型態。

柯茲威爾教授將整體社會因指數型發展的電晶體/數位科技牽引而高速改變的狀況,稱為「加速回報定律」(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這個理論基本上是「摩爾定律」的延伸,而 「加速回報定律」是指因為科技軟硬體加速或指數型演進,整個社會獲得的回報,亦即科技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報酬,也將會呈現指數型發展。

那天課程尾聲,最精采的部分莫過於兩位絕頂聰明人物同台閒聊。話題從兩人對是否有外星生命的看法,到兩人回憶起他們第一次相識便一見如故,而那次見面,也成為奇點大學設立的原點。

當工作被機器人取代

在所有的課程裡,最讓我震撼的一堂課,是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研究所教授,同時也是暢銷書《第二次機器時代》作者艾瑞克.布林優夫森的授課。

在他講課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奇點大學所說的指數科技,會和社會與工作發展有什麼太大關連。在那時候,國內的媒體並沒有太多報導,我們也頂多知道因為機器人、機器手臂以及自動化製造流程的引進,工廠裡所需要的工人愈來愈少。製造業在生產線上的效率進步,帶來的是科技產品大量生產,也讓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台精密而強大的智慧型手機。在此之前,我並不清楚人工智慧、機器自動化會給整個社會帶來這樣巨大的衝擊。

布林優夫森教授在演講中提供了許多實際的統計數據,這些數據看了令人背脊發涼。最可怕的兩張圖,其中一張是近50年間,資產階級與中產階級所擁有財富的總數走勢,圖的左邊是兩條線的出發點,原本高度都在差不多的位置,然而近15年間,代表資產階級(例如NIKE公司股東、大老闆,或是華爾街的巨富肥貓)的那條線突然陡升,這代表資產階級的財富總數,早在幾年前便已超越全世界中產階級所有的財富。線圖持續往右,是一路到2020年為止的預測,我看到兩條走勢線之間的距離愈來愈大,富人們擁有的財富愈來愈多,而中產階級或其他非富裕階級能夠掌握的資產則愈來愈少。

機器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進步,讓過去許多需要人力的工作愈來愈不需要人類執行。人工智慧整理文字資料、計算數字、預測趨勢的速度和能力,比人類要好上太多。

特斯拉電動車公司曾有張照片被《紐約時報》披露,偌大的工廠,數以百計的機器手臂,取代了傳統的人力組裝。我曾問過在特斯拉上班的台灣籍工程師W,「那張照片是真的嗎?」W毫不遲疑地點頭:「是真的。很多動作人類的手做不到,而機器人、機器手臂則可以輕鬆地做到完美!將來的趨勢一定是機器取代人類,做更多人類過去所做的事,而且做得更好。」

但我不免產生更多疑問,那未來呢?未來需要人類執行的工作會持續減少嗎?還是,有些事總是人類做得比機器更好?

活到1000年

一位剛認識不久、翹著鬍子的以色列籍學員亞隆,不知什麼時候坐到我身邊,突如其來又極為認真地對我說:「你知道嗎?能活1000歲的小孩已經誕生了。」對於我的驚訝與不知所措,他不疾不徐地說:「這是目前一些激進科學家的合理預測。」怎麼能說是合理預測呢?我疑惑著。

像是早就準備好答案似地, 亞隆將雙手枕在腦後往後方草地躺下,這正中午的艷陽對他來說好像不太構成威脅。「想想看,我們現在的科技讓一個新生兒活到100歲,不奇怪吧?那麼到了那個新生兒100歲的時候,可以說科技又更往前進步100年了,對吧?」我點點頭,他像是對著天上的雲朵,又好像是附和我的回應似地繼續說:「很好。那麼iPhone是哪一年推出的?2007年?現在的iPhone比20年前的超級電腦還厲害。許多在1980年代無法治癒的疾病,如今都能夠治癒了;許多很難動的手術,現在都因為器械精良而輕鬆、安全許多。那麼,再用這樣的速度,不,用比這更快的速度,而且是加速度,指數型態地發展100年,你覺得那個到2115年,屆時已經100歲的新生兒,還會因為當今這個時代的一百歲人瑞老去時的那些病痛原因,而失去生命嗎?」

我說出「不會」的同時,好像看到一張嬰兒的臉出現在我眼前,難道是曬昏頭了?

亞隆繼續說:「對,不只不會,而且他還可能得到很先進的治療,延長個 20或 30年壽命可活,然後,在那 20~30年間,又會再發生往年需要100個年頭才能發生的科技跳躍。接著,那個孩子(當時他已120歲)就可能再多活40歲,只要 3~4次的科技跳躍,只須確保每次的科技跳躍,都能指數型地延長那孩子的壽命,那麼每次延長40,80,160,320歲,一路累加上去,要能活到1000歲,也就不奇怪了,不是嗎?」

在奇點大學,你很難對指數型的發展說不(可能),我看著天空中似乎不準備移動位置的太陽,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劍橋大學醫學專家艾伯.得桂(Aubrey de Grey)在一場TED演講中,清楚說明為何人類能活1000歲。他以「人體機械」(Body Machine)的概念,描述我們稱之為「皮囊」的這個東西。

若人體是某種零件系統,那麼就有幾種大方向來延續這組機器的運作時間。一、初始的優化(基因改良);二、不間斷的修復(基因修復與基因治療);三、零件的更新與替換(器官移植或疾病治療)。其中,以第二項:修復為核心的長生概念,成為他最重要的理念。

初始值一旦設定了,在老年期所發生的病痛,多半來自青壯年生活中所累積的基因破損/破壞,只要能夠透過系統性的管理或防堵這些破壞,人類就可以有效延長壽命,直到能讓我們活到 120歲的科技來臨,然後讓我們活到 160歲的科技也會來臨,接著 240歲、420歲……

根據他的計算,有幸能夠趕上一波又一波連續的科技突破,並順利活到1000歲的人,跟趕不上最後一波科技革命而活不到1000歲的人,兩者的出生日期很可能只相差10年!也就是說,目前10歲的孩子,便是那個活在「能不能活到1000歲」的邊界的人;而剛出生的新生兒,則很幸運地得以越過那個活到千歲的科技邊界,又或者說,搭上了足以讓人不斷延長壽命的科技列車。

覺得難以想像嗎?20世紀的美國人,平均年齡只有48歲,而19世紀時更是低至37歲。那個年代的人們,大概很難想像我的外婆目前高齡90仍然勇健,那麼如今的我們,很難想像自己可以活上300歲,好像也是很正常的吧?

生物因為有死亡,所以交配、繁衍,並且試著演化出更好的生命型態。但若沒有死亡—或者說幾乎沒有死亡,那麼是否生命/演化本身,進化的速度就會變慢了呢?是否死亡本來就是造物者的設計之一?為了讓我們不斷地,更快地,變得更好?

活得長、活得久,是不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呢?我們現在覺得活1000年很久,每隔1000年,人類才會演化一個世代,好像很長、很遠、很慢,但相比能夠活上幾千年的大樹而言,是不是也是很正常呢?又如果與宇宙中芸芸眾星的壽命相比,人類幾千年的歷史,是否也僅是曇花一現?就如同七日之蟬,難以想像我們的70年壽命是如何地漫長。

如果科技真的得以讓身體的細胞損壞降至最低,並且在老化過程中不斷高速修補,那這樣的系統真的也能夠套用在腦神經或腦細胞上嗎?如果腦神經修補了,防止損壞了,那麼我們的思考能力也就得以保持了嗎?我們的道德訓練也一樣維繫住了嗎?我們的靈魂和智識能力,又會不會老化或損壞呢?有沒有可能我們的肉體能夠存活千年,但我們的思考能力卻跟不上那樣冗長的時光考驗呢?我們的腦容量準備好1000年的回憶嗎?我們能夠繼續思考已經思考了1000年的疑惑嗎?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