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妻子【《別相信任何人》作者強推】
相關專欄
書活網特推
蘇絢慧從登上社會新聞版面的知名創作者婚外情事件,邀請大家來閱讀《沉默的妻子》。她一開始就明白表示:
我對近日登上社會新聞版面的知名創作者婚外情事件沒有太多倫理道德式的評論。因為『關係』從來不是表面上可以被外人輕易看穿與看懂的。而關係的演變是有歷史,不是以誰長得帥不帥、誰條件比較好,就可以確認愛與被愛的感受。......
我無意對新聞事件有評論(因為我不認識當事人,所以不需要強做文章),但是現代人的感情世界極其複雜,卻是我想邀請大家來閱讀一本小說的原因。...... 〈沉默,慢慢殺死關係的殺手〉
內容簡介
她的沉默有如玻璃上的裂痕,細微隱匿卻足以瓦解一切……
「故事生動卻也使人不安,一讀就上癮;
一路朝著毀滅性的結局讀下去,無法喘氣。」
──S. J. 華森,《別相信任何人》
出版史上,最沉默的轟動!!
◆妮可‧基嫚大為驚豔,立刻買下電影版權,製作主演!
News!致命吸引力導演+怒海劫編劇+金獎影后妮可基嫚=《沉默的妻子》電影開拍
賣出三十國版權、銷售破百萬的的紐約時報暢銷書《沉默的妻子》,即將於2016年開拍電影。買下改編權的金獎影后妮可基曼形容這是個「令人熱血沸騰的計畫」。預計擔綱導演的是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拍過《致命吸引力》《偷情》的阿德里安.萊恩(Adrian Lyne),編劇則是改編過《飢餓遊戲》《怒海劫》,曾獲奧斯卡提名的比利雷(Billy Ray)。
◆驚人的口碑效應,讓亞馬遜書店總監直呼出版奇蹟!
◆構思十年的絕響作品,知名作家競相推薦!
◆博客來文學榜Top5
張妙如、張國立、貴婦奈奈、宅女小紅、吳若權、劉黎兒、女王
《別相信任何人》S. J. 華森
《貝納德的墮落》泰絲‧格里森
《人魚之歌》薇兒.麥克德米
《被囚禁的音符》希瑟.古登考夫
《被偷走的女兒》蘇菲.漢娜
《娥蘇拉的生生世世》凱特.愛金森
◆長踞指標榜單!
紐約時報、亞馬遜書店、邦諾書店、獨立書商聯盟、出版人週報、洛杉磯時報、美國今日報、波士頓環球報、美國公共廣播電台。
◆重量媒體一致好評!
紐約時報、美國今日報、泰晤士報、每日郵報、美國公共廣播電台、CBS晨間新聞、衛報、觀察者報、People雜誌、Vogue雜誌……等
「一個女人為了保有自己擁有的事物,願意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優雅沉靜的她,怎樣也料想不到,幾個月後,自己會成為殺人兇手……
住在芝加哥海濱高級公寓的裘蒂和陶德,原本過著優渥自在的日子,但這樣的生活變得岌岌可危,因為兩人正一步步邁向一樁悲劇。
裘蒂與陶德在一起多年,他老是偷腥,她總是包容;他活在雙重世界,她則用沉默理解。他決定孤注一擲,她則是來到了底線……
以「她」和「他」的觀點穿插敘事,訴說一段支離破碎的關係、一對走向毀滅的伴侶、無法做出的讓步,以及無法信守的承諾。作者精心計量的細節、耐心營造的氛圍,儘管一開始就得知結局,情節發展卻依舊讓人大吃一驚。全書挑戰你走出自己舒適圈的能耐,進入一個任何事都可能發生的世界。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簡介
A. S. A. 哈莉森
一顆新星的殞落,出版史的一頁傳奇
加拿大籍作家,也是名前衛藝術家,喜歡解構再結構大家慣以為常的觀點。曾出版四本非文學類書籍,同時也是藝術雜誌編輯。
創作力源源不絕的她,於2004年開始寫小說。儘管屢遭退稿,仍維持高度紀律,督促自己交出更好的作品。她甚至在寫作時會戴上工業用耳罩,阻隔零零雜雜的小噪音,專注經營自己的小說世界。
《沉默的妻子》是她初試啼聲的文學作品,但在創作後期卻發現自己罹癌,當時的她以為能安然度過考驗。書稿完成後,立即獲得企鵝出版社的青睞,接著是全球20多國重量級出版商的競價。電影圈也開始打電話給她。試讀本送出後,多位知名作家驚嘆她的降臨,紛紛期待這本書的出版。然而,死神最終沒有放過她,哈莉森於2013/4/14病逝,距離自己的第一本小說上市只差了兩個月。
在沒有作者宣傳、豪華行銷的情形下,《沉默的妻子》締造了出版史的奇蹟。讀者驚人的口碑效應,讓亞馬遜編輯總監直呼:「除了《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很難找出另一本靠自己賣起來的小說了。」
企鵝出版社的資深編輯柯爾回憶,哈莉森交稿後,自信《沉默的妻子》將受到讀者的認可,但沒想到竟然是如此強大的迴響。企鵝出版社為了她的逝去感到遺憾,認為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與難能可貴的天才作家」。
過世前,她還不放棄第二本小說的創作。她的先生,視覺藝術家約翰.梅西說:「她一直說要打破生命的框架,她辦到了。」
譯者簡介
劉嘉路
任職出版社十數年。認為譯者如同詩人,都是「帶著腳鐐跳舞」,在限制和規範中如何翻新、保留意象就是樂趣所在。作品多以青少年文學小說為主,近期譯作包括:《說不出的故事,最想被聽見》(圓神出版)《西莉雅的甜蜜復仇》《莎士比亞故事集》和《婚姻的幸福科學》。
得獎紀錄
規格
ISBN:9789861334943
320頁,25開,中翻,平裝
目錄
第一部 他和她
第二部 她
各界推薦
「本來計劃花兩三天來斷續讀,結果失控地捨睡讀完。好看!但不單只是骨架吸引人,我還想再次慢慢地細品它的肌膚理路……」──張妙如
「外遇中最難過最惶恐的莫過於妻子已知道丈夫外遇,但掙扎於憤怒與挽回的矛盾情緒中;丈夫則猜妻子可能已知道,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與如何解決。這本書將兩方的「同床異夢」描寫得極為深刻,也令人悲傷。」──張國立
「每個人都該看看這本小說,虛虛實實的描繪出婚姻關係表面上和私底下的緊張、理想和現實的拉扯,最後,搞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竟是那個從未表現也從未被認識的他和她。」──貴婦奈奈
「不安的氣氛從小說開頭就飄蕩著,讀者很早就知道沉默的憎恨即將發展為殺人事件,還知道是女人殺人,男人被殺,是一起生活二十年的男女的愛恨殺人事件,卻無法克制自己想一口氣讀完的心情,如此引人入勝,卻又細膩、精準、充滿普遍性的懸疑小說,並不多見,宛如珍貴的寶礦,讓人想不斷地挖下去。」──劉黎兒
「這絕對是一個令人矚目的故事,許許多多的震撼和轉折,讓我一路讀下去,急切地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我高度推薦!」──泰絲‧格里森,《貝納德的墮落》
「情海生變的驚悚描繪,令人心底生寒。哈莉森領著讀者一路走向曲折瘋狂的道路,讓我們聲援主角的同時,卻也小心提防著。這本令人屏息的小說會讓你徹夜讀完最後一頁,省思良久不睡。」──希瑟•古登考夫,《被囚禁的音符》
「了不起!!!就一本探討婚姻、感情黑暗面的小說來說,非常出色。如果你屬於偶爾漫不經心、無情或心理有障礙的人,這本書非讀不可;如果你喜歡閱讀有深度、溫度且機敏的故事,也一樣不可錯過。」──蘇菲‧漢娜,《被偷走的女兒》
「哈莉森第一本初試啼聲之作《沉默的妻子》就不同凡響。文字簡約、優雅,饒富機智地描繪了一對同居多年的恩愛伴侶,如何各自演變成為警方推定的謀害者和不幸受害者的警世寓言。劇情久久無法忘懷,我根本捨不得把書放下。」──伊莉莎白‧喬治
「閱讀《沉默的妻子》真有一種淘氣意味的樂趣。儘管我一直支持裘蒂,但還是喜歡它無法預料的結局。這是一本聰明的驚悚小說。」──凱特‧愛金森,《娥蘇拉的生生世世》
「有如命運的擋風玻璃出現了微小裂痕,《沉默的妻子》探討一樁完美文明婚姻無可避免的破滅。劇情緊湊、絕對的上癮和引人入勝,哈莉森挑戰書中角色走出舒適區的能耐,讓他們進入任何事都可能發生的世界。謀殺,不再遙不可及。」──伊莉莎白‧布戴奇,作家
「包羅欺瞞、否認和兩面刃復仇概念的小說,十分誘人。《沉默的妻子》結合緊湊的節奏和心理層面所有細微變化,營造出縈繞人心的震撼效果。」──南西•睿柯勒,作家
推薦序 名為殺氣的沉默 劉黎兒
不安的氣氛從小說開頭就飄蕩著,讀者很早就知道沉默的憎恨即將發展為殺人事件,而且還知道是女人殺人、男人被殺,是一起生活二十年的男女的愛恨殺人事件。儘管如此,卻無法克制自己想一口氣讀完的心情,如此引人入勝,卻又細膩、精準、充滿普遍性的懸疑小說,並不多見,宛如珍貴的寶礦,讓人想不斷地挖下去。
主婦常常是座孤島,不管在哪個國家都一樣,許多女人有高度建構自我世界的能力,井然有序,各種細節有其執著、堅持,擁有自我完成的世界,當然不容遭到侵犯,甚或被剝奪;尤其是至今無需為了物質生活及外界操心的中產階級女人,或許是愛情輸家、婚姻輸家,但多少自認是社會贏家、人生高手,尤其是那種不喜歡雜事紛擾的女人,對於自己世界遭到毀滅性的崩潰,難以忍受,就會想使出極端手段來挽回、補救。
對於女人看法一直樂觀或純真的男人,應該要讀此書,便會知道沉默未必是理解,未必是包容,其實是最恐怖的殺氣、凶器,相敬如賓、沒有吵架的夫妻生活最悚然,沒有小爆炸釋壓,就可能會來一次大爆炸,枕邊可能睡了名為殺意的伴侶;察覺太晚或是分手處理不好,就可能被殺掉。
男女長年一起生活,即使還有對話,還有生活默契,甚至還有肉體關係,依舊會出現許多無法觸碰的敏感話題,像是孩子、婚外情、結婚登記等,結果也會出現宛如外人般的陌生。
女主角或許因為童年特殊經驗、父母常陷於冷戰,以及身為心理諮詢師的職業性格等,養成她維持沉默的慣性,認為凡事只要搞好優先順序,就能輕柔地處理好,但這是 silent 的沉默,而非 quiet 的安靜,是因為無奈、忍耐而強力壓抑下來的無聲世界;丈夫偷腥,她並不想沉默的,想說的話卻說不出來,就會很容易嗆到;她意識到自己還年輕,尤其養尊處優的熟女較一般熟女靈肉都年輕了十歲以上,更是無法死心。她並非默許男人玩火,但至少別觸犯到她的底線,暫且就忍下來了。
身為心理諮詢師的女主角,聽人說些無法為外人道的事情,幫病人指點些未必有效的迷津,但總相信世間事會有對策,當等自己事到臨頭時,就未必能有什麼好對策。
男主角有偷腥的慣性,靠搞房產、裝潢致富,精打細算,是典型成功的男人;偷腥的性質,部分有如日本人所說的是一種不治之症,跟酗酒一樣;也有大部分是男人當作事業成功後對自己的回報;他自認對每個女人都給予最大尊重,但其實能愛女人的深度、耐力都相當有限,似乎讓讀者也多少能接受他有該被殺的理由,才能不安而又安心地看下去。
男、女主角都不是很特別的人,就像我們看到身邊的一些生活康裕的男女一樣,表面上兩人有普通的對話、過普通的生活。但實際上,已崩潰的關係的寒氣與陰闇卻不是味道,越讀越倍感恐怖。
女人對並非完美的現狀覺得舒適宜人,拚命想維持現狀,也想努力撐住婚姻生活,但往往只是給男人許多男人未必想要的,她只是控制男人的胃袋或部分腦袋是不夠的,因為她最終無法控制男人的性器;無法繼續維持現狀的危機、隱憂一直存在著,女人想迴避、不去面對,許多問題不去面對有時是對的,因為不得不面對之後,人會抓狂。
男人則不安於現狀,拚命想改變現狀,不想固定讓特定的女人掌控,想要有屬於家庭的穩定與傳承機能,卻又不斷去找新的女人來獲得雀躍感,或是找到某些場所來當避風港,好像這樣才有活著的感覺;男人或許有比女人想像的更多的秘密,或許秘密未必有女人想像的那麼多,只是不想讓女人管太多,否則還會得了歸宅恐懼症,不想回家;成功男人自認可以擁有不同世界,而且認為女人是容許自己這樣的任性,但不管男人本事多大,都怕兩個世界撞在一起。
雖然書名是「妻子」,但卻是類似日本所謂的「內緣妻」,有實質夫妻關係,卻沒作婚姻登記,這種不安定的關係,也是讓開始陷入弱勢的女人激憤的原因吧!靠法律來清算的話,就會出現對女人不利、不公平,似乎訴諸其他非法手段是迫不得已的。
女人因為有生活、日常,因此復原力非常快,不管是否經歷了殺人或男人被殺,只要還有建構跟原來世界差不多的可能,馬上就會恢復元氣,這點男人是無法比擬的,日本調查顯示女人熟年喪偶活得更好,但男人喪偶則壽命短十年,男人其實比自己想像的脆弱多了,非常依賴女人。女人只要有點經濟能力,未必那麼依賴男人,因此男人被殺,影響不是那麼大,男人知道的話,或許會很沮喪吧!
故事的進展是用第三人稱立場來敘述,比起第一人稱的小說,更能俯瞰小說人物,但另一方面,也會讓讀者與小說人物間築起一道牆,像是女主角的憤怒到底攀升到什麼程度?是否已經想好如何殺害的對策?男主角到底對她了解多少?只有靠讀者從字裡行間來想像、推敲兩人的深層心理乃至最後真相。
夫妻間的事,從外貌是看不出來的,只有當事人才清楚,甚至連當事人自己都搞不清楚;雖然本書是沉默的妻子,但也可能許多自由放蕩的妻子不自覺身邊也有沉默的丈夫,許多交換殺人的故事是丈夫拜託別人殺掉自己的妻子,更何況事實比小說更離奇;因此不僅男人,女人也同樣需要一點心理準備來讀這本小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