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03900130

姊就是大器:10個完整練習,帶妳活出女性優勢

Playing Big: Find Your Voice, Your Mission, Your Message
作者原文名 Tara Mohr
譯者 毛佩琦
出版日 2016-03-01
定價 $310
優惠價 79折 $245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相關專欄

  • 試閱

內容簡介

女力覺醒時代,妳,準備好了嗎?

寫給敢做大夢的妳!

當台灣出現了第一位女總統,
當全球已有超過五十位以上的女性首相與總理,
請相信,女力時代已經來臨,女人也可以成大器!

甩開自我貶抑與批評雜音,妳的能力與成就,妳自己定義!
10個練習,直搗妳內心的疑惑與不安,改變妳的做事心態與實務技巧,
鼓勵妳告別男性價值潛規則,不怕玩大的!

懷抱夢想的女性必讀!
當女人開始玩大的,敢於追求不凡,世界會為之改變!

李聖潔(蒲公英女性自我領導工作室創辦人)
陳宜倩(婦女新知基金會前董事長)
張瑋軒(「女人迷」網站共同創辦人暨CEO)
伊莉莎白‧吉兒伯特(《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者)
凱莉‧麥高尼格(《輕鬆駕馭意志力》輕鬆駕馭壓力作者)

各界女性菁英一致推薦,各年齡女性都適用

★女力當道,妳完全可以大放異彩!

「女力覺醒」是這個時代的關鍵詞,無論政治、經濟、商業、職場或靈性等議題,都在反映此現象:

蘋果和Google的開發商大會,開始出現女性主管上台介紹產品的身影;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力推「女性經濟學」,強調「女人茁壯、成功了,這個世界會跟著繁榮發展」;

瑞士銀行研究報告指出,由於亞洲女性企業家崛起,全球女性億萬富豪增加速度比男性富豪快,且亞洲女富豪有超過半數是白手起家;

動作片不再是男人的專利,女英雄為主角的電影照樣席捲影壇,如《飢餓遊戲》的凱妮絲、《分歧者》的翠絲、《星際大戰7:原力覺醒》的芮;

進入寶瓶時代的現在,女性能量是改變與轉化的關鍵;

而身在台灣的妳,準備好站上浪頭了嗎?

★10個練習,讓妳走出小框、放大格局,敢於成大器!

本書作者泰拉.摩爾投入女性輔導多年,創辦了一套名為「敢於成大器」的女性成長課程,改變了許多女人的生命軌跡。本書整理了她這套課程的菁華,每一章就是一個完整練習。在其中,妳會學到:

‧如何「聽到」自我批判與懷疑之聲,卻不「聽從」。

‧如何屏除讓妳畫地自限的恐懼。

‧如何忘掉妳的「好學生習慣」。

‧如何不再隱藏自己,立刻採取行動、大展拳腳。

現在就開始活出妳的女性優勢,勇敢追求不凡,開拓妳的生命大格局吧!

作者簡介
泰拉‧摩爾(Tara Mohr)

備受好評的「敢於成大器」全球女性領導力課程創辦人。她是推動女性領導力與福祉的專家,全心致力於增強女性的聲音,賦予女性力量,以在自身事業與生活上追求不凡。擁有史丹佛大學企管碩士、耶魯大學英國文學學士學位,撰寫的文章經常出現在《紐約時報》《哈佛商業評論》《赫芬頓郵報》《金融時報》,也上過TEDxIsfeldWomen、《今日秀》節目和CNN頻道。

個人網站:www.taramohr.com

譯者簡介
毛佩琦

清華大學外語系學士、師大翻譯研究所碩士。曾任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英語教學系兼任講師,《聯合晚報》、年代新聞台國際組新聞編譯,出版社主編。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03900130
ISBN:9789861754208
272頁,25開,中翻,平裝,單色
看更多

目錄

〈前言〉女人,請敢於成大器!

第一章 如何管理你的內在判官?

內在判官的特性與威脅

內在判官vs.理性思考

幫你規避風險的內在判官,也阻礙了你的成就

別怕驚醒了舒適圈的邊界守衛

內在判官激勵之餘,可能帶來的危害

全球頂尖女性也難免自我懷疑、批判

那個批判的聲音會不會真的是我?

*練習:管理內在判官的九個方法

不要跟內在判官爭辯或反擊,而是了解背後動機

如果內在判官竟是出自我的母親,該怎麼辦?

溫馨提醒:內在判官的管理須持續進行

第二章 善用內在良師的指引

遇見兩個未來的自己

內在良師可以為你領路

從內在判官轉移到內在良師帶來的大轉變

內在良師讓你勇於成為變革推手

內在良師讓你看見重點

在你之內有一個完整、睿智的自我

何謂內在良師?

成長為自己的導師

*練習:成長為你內在良師的十種方式

發掘你的內在良師

*練習:觀想「未來的自己」

如果觀想不順利,可以這樣做

如何解讀內在良師呈現的景象?

第三章 重新看待恐懼

辨別兩種不同的恐懼:怕怯和敬畏

如何讓「怕怯」安靜下來?

十五種對抗「怕怯」的簡易技巧

第四章 別讓讚美與批評綁架你

讚美和批評如何牽制你?

女性太在乎別人怎麼想的六大原因

不受牽制的五大原則

找到讚美的「配對」

*練習:受制於批評或讚美時,可以做的六件事

第五章 放下好學生習慣

關鍵行為一:適應權威vs.挑戰並影響權威

關鍵行為二:事先準備vs.隨機應變

關鍵行為三:由外而內vs.由內而外

關鍵行為四:只要把工作做好vs.把工作做好並讓人看見

轉個念頭,這樣思考「自我宣傳」

這樣改變,有助於追求不凡

第六章 別再隱藏自己

隱藏策略一:做那個之前要先做這個

隱藏策略二:白板空談

隱藏策略三:過度複雜化與永無止境的潤飾

隱藏策略四:蒐集並組織其他人的想法

隱藏策略五:忽略自己的故事

隱藏策略六:認為自己需要接受更多教育

第七章 解藥:迅捷行動

迅捷行動六標準

這些人如此採取迅捷行動

為什麼要採取迅捷行動?

為什麼不採取迅捷行動?

迅捷行動的收穫

第八章 戒掉不好的說話習慣,溝通更有力

十種自我貶抑的說話習慣

改變自貶的說話習慣,同時傳達親切與能力

改變你的溝通方式

有力的書面溝通這樣做

第九章 聽從你的召喚

你會遇到哪些召喚?

辨別召喚的八種方法

想像「召喚」是你的交往對象

不去追求召喚的常見理由

藉由一再出現的主題找到你的遠大召喚

第十章 讓追求不凡變簡單的方法

自我疼惜的想法讓我改變行為,成功節食

所謂的「自律」並不存在

設定獎賞型目標,而非應該型目標

找到盟友和聲援者

將自己視為某偉大力量的夥伴

依自己獨有的優勢與資源擬定計畫

讓自己想做的事變成預設模式

進展不順時以同情心探究發生了什麼事

〈結語〉你不只可以參與,更有能力成為變革者

〈後記〉為人母仍敢於不凡

看更多

各界推薦

◆各界人士齊聲推薦!

我欣賞本書作者開門見山地點名「聽到自我批判、懷疑之聲」為本書破題,尤其是描述「當內在判官出自我的母親該怎麼辦」「如何將內在判官調整為內在良師」,都是抽絲剝繭、具有療癒價值的思路。

在我輔導過的兩岸女性菁英案例中,最常出現的是:

•我不主動規畫我的職涯或爭取名利,等機會來了再考量。

•我不怕失敗,我怕的是成功,因為我並不完美。

•我是消音的女人,過度認同「他人為導向」的角色。

我確實在她們身上看到:要麼拖延、要麼妥協自主性,如此便打壓了活出自己渴望的生命的可能性。

——李聖潔,蒲公英女性自我領導工作室創辦人

我由爸爸養大,爸爸是職業父親,他照顧我、妹妹與媽媽,我們三人都念了大學、碩士與博士。我念法律,妹妹念電機,媽媽主修化學。這是我的彰化縣平凡家庭。

大學四年沒上過任何一位女性教授的法律課程,我曾經懷疑,念法律的女性能做什麼?到哪裡去了?當時念了台灣民法,驚覺這就是壓迫台灣女性的根源,法律規範充滿男女有別、「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角色刻板價值。身為女性,我為何要成為壓迫女性的幫兇?後主攻「女性主義法學」,企圖挑戰法律體系之男權獨大價值。

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久旱逢甘霖,台灣主流社會需要更多這樣的書籍,更多不凡女人與男人的故事經驗分享。希望每個不同性別主體的人都敢於順其心智、意願、生活情境,敢於「性別不馴」,敢於以她的「平凡」,成為自己的一種不凡人類。

——陳宜倩,婦女新知基金會前董事長

「你會因為你是女生,而害怕變得優秀嗎?」我曾經在一場演講中,這樣問著台下一百位女性聽眾。有點驚訝又有點難過的,全場一百位,幾乎九十五位都舉起手。為什麼女性會害怕變得不凡?這具有歷史文化大環境的因素,而因為宏觀脈絡的累積,造成個體意識的不安與限制。這是為什麼我會踏上女人迷的創業之路,而這也是本書作者想要挑戰的,希望透過練習來培養女性的勇氣。女人迷的文化有一句話,強調女人迷兒(womanyor)的精神:「Dare to be different, proud to be womanyor!」我也希望讀過這本書的女孩們,可以感受到這樣的自我驅動——敢於不凡,驕傲成己!

——張瑋軒,女人迷共同創辦人暨CEO,致力於亞洲性別啟蒙運動

這本非常重要的書終於出版了!它鼓勵女性去享有她們應得的所有創意園地。我希望這本書讓許多女性都有能力邁向卓越。

——伊莉莎白‧吉兒伯特,《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者

泰拉‧摩爾提出一種認同並接納女性生活複雜現實面的全新領導力模式。她讓我們看見如何採取迅捷行動——即使我們尚未做好完全的準備。

——凱莉‧麥高尼格,《輕鬆駕馭意志力》輕鬆駕馭壓力》作者

泰拉和我有相同的價值觀:我們希望啟發人心的想法能點燃女性的熱情,讓她們走出去,並對自己的人生產生影響。

——瑪莉亞‧薛佛,記者、暢銷書作家、前美國加州州長夫人

這是一本可以改變妳生命軌跡的書。

——塔拉‧布萊克,《全然接受這樣的我》作者

這本書讓讓任何年齡的現代女性以好奇與信心,而非恐懼與懊悔,來面對自己的事業與生命。

——莎拉‧布洛考,《女人愈熟愈美麗》作者

清晰、深刻、實用。我的公司全是女性員工,我已經要求她們每一人都把《姊就是大器》擺在閱讀清單的第一位。我們想要在這個世界創造不同,我們希望活得淋漓盡致,我們知道自己的熱情充滿力量。我們就需要這個!《姊就是大器》就像火炬一樣,讓妳看見妳抱持的假設可能阻礙了自己——即使妳覺得已把自己的力量發揮到極致。

——丹妮爾‧拉波特,《欲望地圖》作者

泰拉是一位卓越的作家和老師,她的溫暖與熱情充滿了本書的每一頁。本書介紹各種範例與實用方法,實為書中瑰寶。

——瑞克‧韓森,《大腦快樂工程》作者

我保證妳將在本書重尋自我和自己的夢想。泰拉深刻的洞見、實用的行動步驟與她真實的生活故事將讓妳重獲自由。

——瑞雀‧娜歐米‧雷門,《自然心藥》作者

泰拉以她精采的文字與解放的觀念,粉碎我們屈就平凡的行事策略。這本書將在朋友間傳閱,會成為學生的畢業禮物,也會是女性頌揚的「改變我一生的書」。希望這本充滿力量的書幫助我們創造一個更公正、更快樂的世界。

——珍妮佛‧盧登,《女人的靜修書》作者

《姊就是大器》是每位懷抱夢想的女性必讀的書。如果妳曾經有過這種掙扎的感覺(像我一樣!),覺得自己有很多能對世界貢獻的地方,但不確定下一步要怎麼做,這本書將提供妳路線圖。每一章我都覺得泰拉在直接對我的靈魂說話。泰拉的方法會幫助妳表達自己的聲音、釐清自己的使命與訊息,然後由內而外地重新注滿能量。

——馬尼莎‧撒克,MoneyZen財富管理公司執行長

《姊就是大器》與雪柔‧桑德伯格、布芮尼‧布朗、阿麗安娜‧赫芬頓的著作齊名,注定成為女性領導力的準則。

——惠特妮‧強森,投資公司創辦人、《讓塵封的夢想再啟》作者

害怕自己不夠資格去追求不凡生命的人,《姊就是大器》讓妳知道妳毫無疑問能夠不凡。摩爾的目標並非下一次的升職(雖然這點也可能實現),而是更恆久而無限的能力:源自內心真正的賦權,以及改變世界的能力。

——派蒂‧張‧安克,《給我一點勇敢》作者

處於一個關鍵的職涯關口時,我去上了泰拉的線上領袖課程,結果簡直讓我脫胎換骨。才上了三次課,我就決定辭掉現在的工作,展開我自己的顧問事業,並追隨我的熱情,針對大規模社會影響力的層面進行領導培訓。當時我已經有一定的成就,但泰拉的指導發揮作用,協助我找到內心的召喚,讓我得以擺脫他人的期待,開始追求真正的不凡。

——海瑟‧馬克里奧‧葛蘭特,《讓世界變美好的力量》作者

我一直在找一本推薦的書,好解決女性間認為自己還不夠好的流行病。《姊就是大器》就是那本書。這本書對我、對全世界的女性而言簡直是祈禱得到應允。聰潁、實用、深遠、以心為主體,泰拉‧摩爾做到了。

——凱特‧諾思拉,《金錢,一個愛的故事》作者

我見過數百名女性擁有遠大的夢想,但準備要大展拳腳時,卻卡在恐懼之牆後面動彈不得。《姊就是大器》是一把溫柔但堅定推倒那座牆的金鑰,不再有女性被阻絕於她該有的命運外。

——潘蜜拉‧史蘭,《創業是人人必備的第二專長》作者


看更多

〈前言〉女人,請敢於成大器!

你認識這樣的女性。她可能是你的好友,也可能是工作上的同事。她很聰明,有見解。不管是自己公司、社群發生的事,或新聞報告的事件,她都有好的想法,能預見下一步應該做什麼。她為人正直誠實,不會貪得無厭、貪贓枉法,對權力不忮不求。她為人風趣、和善又可靠。

有時候,你聽她說話,忍不住會想:如果是她這樣的人來掌權管事就好了……

但我想對你說:女人啊,你是怎麼看待那位女性的,別人也同樣這麼看你。其實很多人都這麼看你。在我們眼中,你就是那位才華洋溢卻不自覺的女性。我們看得很清楚,你就是那位能夠建創新公司、拯救營運不良的公司、改善當地學校或寫書改變千萬人生活的女性;你是那位非凡卓越、我們希望她表達更多意見的女性。

「敢於成大器」是跨越我們眼中的你與你自我認知之間的鴻溝。當你擺脫自我懷疑,開創最想開創的事物,無論是自己的事業、社群事務或工作之餘熱中追求的事物,你就是在做一件不凡的大事。這裡談的不是那種賺更多錢、追求更大頭銜的老派觀念,而是有更多自由去表達自己的意見與追求自己的抱負。你心中認定的大事是什麼,努力去做,你就是在創造不凡。如果你不清楚你想做什麼樣的大事,本書會教你觀念與方法,助你一臂之力。

「敢於成大器」不是要你在陳腐的體制中往上爬,而是學習運用自己的聲音來改變體制。不是要你依照當前社會認為女性該做或不該做什麼事的思維來做選擇,而是擺脫狹隘的標籤,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自己的渴望與夢想,在築夢的過程中敢於不凡。


催生本書的推手是我遭遇的挫折,以及我懷抱的希望。我的挫折是才華出眾的女性卻屈就平凡,我的希望則是這個世界可以藉由女性參與得更多,而變得更美好。

妮莎是我最早開始輔導女性的前幾位學員。她三十歲出頭,有一頭飄逸的黑長髮,總是穿著明亮的色彩,使美麗的臉龐更顯得神采奕奕。她在非營利組織擔任中階專案經理,在同事眼中,她話不多,做事有條理,善於執行別人的計畫。

但在輔導面談中,我認識的妮莎有全然不同的面貌。事實上,妮莎有空時經常閱讀與她專業相關的重要期刊書籍。她的思考不落俗套,對她的組織可以如何採用業界的最新思維來改善運作充滿想法。我碰巧熟識妮莎的雇主,因此跟妮莎碰了幾次面後,我看出她思考組織未來的方式,其縝密與聰明的程度並不亞於、甚至勝過組織的執行長與董事會。不過沒人知道妮莎的能耐,她的想法與天賦遭到埋沒,沒機會跨出她的腦袋與心靈,進到她的組織裡發揚光大。

在我輔導的學員、我自己的朋友與同事中,我不斷遇到妮莎這樣的女性。她們才華出眾卻渾然不自知,深信自己的想法必須更臻完美、去蕪存菁或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化為行動。還有些女性一直未能展開行動去追求心中最大抱負與夢想,自己也不確定為什麼。這讓我深感困擾,因為她們能開創更美好、更人道、更開明的世界,而我想生活在這樣的世界。

我有另一名學員叫伊莉莎白,她曾經是個充滿活力的雜誌編輯,從國外領養了四個孩子,想寫下自己領養的經驗。她跟我說:「泰拉,我覺得自己懂得很多為人母與過生活的真義,但這些年來我撫養孩子所了解並學習到的一切,好像在外面的世界都不存在。沒有人在談論這件事。」我看過伊莉莎白的部落格,她在輪流共乘接送孩子與游泳課間快速寫下文章,文筆很有感染力,而且她談論為人母的經驗與跨國界的愛等議題,角度的確新穎又重要。我很想在報紙專欄看到她的觀點,也想看到她出書。雖然伊莉莎白在出版界有許多人脈,她卻「卡住了」。她一再湧現不安全感,實際執行的步驟千頭萬緒,也讓她不知所措。

接著還有辛西雅。她是矽谷一家科技公司的銷售經理。她極為精明、工作勤奮,還有調停衝突的絕佳天賦。不過辛西雅已有些倦怠,她擔任同樣的職務已超過十年,而且從一開始就不是很樂在其中。但公司內另外一個領域的工作卻讓她感到興奮,能讓她去探索她認為可能非常成功的業務線,並帶給顧客有價值的新服務。我們討論到辛西雅可以跟高層提案,設立這樣一個職位由她來任職,但辛西雅不相信自己能得到這種特殊機會。

這些女性都有潛力比過去更重大地改變自己的組織與社群,每一位都有天賦、才智與訓練可以輕易達成感覺遙不可及的夢想,但她們都錯失了許多喜悅、成就感和專業領域上的成功。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跟這些女性有相似之處──未看見自己遠大的夢想其實可能實現,未看見自身的能力,也未能把自己的事業經營得成功、順心。

從這些學員身上觀察到的狀況讓我備感挫折。妮莎具備能推動她組織進步的絕佳想法,辛西雅是企業界亟需的克盡職責、有道德操守又能與人合作的領導者,伊莉莎白助人的志業與為人母的經驗談則道出了我們文化中隱而不宣的故事。我希望看到才華洋溢的女性以她們的想法影響世界,因此,如何讓她們的聲音傳開來,不僅對我個人來說十分急迫,由於這些女性向我求助,因此就我的專業而言也是當務之急。

我的輔導課程成了探索實驗室:如何能讓這些女性開創她們真正想要的事業與生活?真正的試煉來了:單純提供學員聽起來不錯的建議還不夠,我必須跟學員一起「創造」她尋求的改變。

我需要理出頭緒:該怎麼做,妮莎才能成為組織中受尊敬的領導者?伊莉莎白的文字不只她的親友看得到?辛西雅可以去做讓她充滿活力的工作?

一些老套的答案如下:多一點信心,尋求好的指導者,朝目標前進時每一步都確實、負責。但在輔導學員的過程中我很快了解到,這些其實幫助不大。策略與訣竅──如何寫履歷、面試、協商、在一群人面前演說──都沒有用,如果女性內心未打好承擔風險、克服恐懼、處理自我懷疑等基礎,這些東西根本派不上用場。協助女性與指導者建立關係多半無效,因為她們缺乏方法去信任自身想法與辨別他人意見,結果只會迷失在別人的意見中,偏離正確的路線。傳統的支持方式不夠深入,未能處理牽制女性的因素,或找出促使她們前進的原因。

真正能幫助女性追求不凡的,是一套改變她們自我想法與行為的觀念與實務。這是一套行動方案──不去聽心中自我懷疑的聲音,而去傾聽平靜的智慧之聲;不追求完美主義、不過度計畫,而是快速行動;不擔心其他人怎麼想,而專注於自己的成就感;少一點自我約束,多一點自我關愛。這些方法可以創造出支持女性勇敢追夢的心理基礎,讓她們克服內心障礙,更能處理外在的挑戰。

這套方法已成功協助許多不同的女性追求不凡:不管是年輕或年長,在公司上班或自己創業,從事商務、社會或藝術工作者都管用。輔導女性數年後,我以過往的指導內容為基礎,創立了一套領袖課程,叫「敢於成大器」。從第一堂課開始,這套課程就廣受好評;直至今日,全世界已有超過一千位女性參與。有些女性把成果運用於職場,有些人用於追求工作外的目標,如創意型的愛好或志工活動。讓我很自豪的是,參與者上完課程後回報自己覺得:

.更有自信。

.能更頻繁地勇敢分享自己獨特的想法、問題與批評。

.較不害怕遭人批評。

.成為更有力的溝通者。

.更能輕鬆運用自己內在的智慧。

.更能感受到自己具備充分條件,足以做事業上想做的事。

.視自己為尋求正向改變的全球女性社群一分子。

.根據自己定義的不凡來追求不凡。

女性改變了內心,就能依照自己的希望讓事業成長,獲得升遷與加薪,開創自己的生意,或擔任領導角色。她們將以自己渴望但過去覺得做不到的方式,改變自己的社群與這個世界。你將在本書中學到這些方法,然後走出自己的路,敢於追求不凡。

我的故事

這本書可說早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它的誕生之旅。我當時十五歲,是個穿熱褲,喜歡嗆辣紅椒合唱團,想搞叛逆的少女。新學年開始的第一天,我熬過了化學實驗課(沒有比這門課更無聊的了)、西班牙文課(馬馬虎虎啦),微積分基礎課(超恨這門課),還有最最討厭的體育課,終於來到了我的心靈樂土英文課。英文課有我所愛的一切──角色、故事、詩句與偉大的想法。

但我不知道我將非常失望。

我們的老師發表了開學第一天的介紹詞。他的身體靠著一個腐朽的金屬書桌,雙臂交疊放在他的大肚子上。「今年我們要研究的是成年的主題,也就是從兒童轉變到成人的過程。我們會讀到這個轉變期的不同故事,包括理察.萊特的《黑男孩》、約翰.諾爾斯的《獨自和解》,以及威廉.高汀的《蒼蠅王》。我們會探索它們共通的主題,以及這段轉變期的各種挑戰。」

一開始,我只覺得對這些書不感興趣,然後我才意識到為什麼。這些書沒有任何一本跟女孩長大成年有關。雖然當時只有十五歲,但我知道女孩和男孩的成年經歷是截然不同的。我想要讀自己能感同身受的書。

接著我發現,這些書也沒有一本是女性寫的。我心想,眼前這個大人告訴我,我們要完整地學習這個主題,但實際上我們卻只聽到男性的聲音。雖然我才十五歲,但我知道同樣的情形不只發生在我的英文課上。我的生活中像這樣,大家把男孩與男人的故事當作全人類的故事來講述的情形,可說屢見不鮮。

我胸中一陣鬱悶,還有一股衝勁湧上。我知道自己一定得做點什麼。下課後我去找老師。「哈維森先生?嗯……我想問你一些事。我注意到這些書沒有一本是女性寫的,也沒有任何一本是女孩長大成人的故事。感覺上似乎有些……不太平衡。」

「我們就只有這些書。我沒有預算去買其他的書。」他告訴我。

「嗯,那我們要怎麼募款?」我聽到自己回問。

結果學校在數個月內組成了委員會,籌募到數千美元的款項,並通過了課程計畫。接下來那一年,女性作者所寫且以女性為主角的新書,加入了學校幾門英文課的書單中。

那是我終身志業最初的起點:發現哪裡缺少了女性的聲音,然後盡一己之力,幫忙把這些聲音帶進來。

中學畢業之後,我去讀耶魯大學,經歷了另一種女性聲音缺乏的情況。學校領導者的大型肖像陳列於牆面,這些畫像中卻沒有女性的面孔。終身職的教職員絕大多數是男性,而英文系學生的必讀著作中,沒有一本是女性寫的。如果有人上台對學生發表演說,那個人絕對跟我長得不一樣。女性屬於新來的族群──在學校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出現僅三十年。女性已獲許加入並參與,但沒人探究耶魯這個學校機構要如何改變,好讓女性和男性能平等發展。

大學畢業後,我與兩位女性一起編撰了一本關於逾越節的猶太女性文章選集,把女性的聲音納入這個雖與自由和壓迫相關,傳統上卻聽不到女性聲音的猶太禮拜儀式。

又過了幾年,我決定攻讀企業管理碩士學位,親友都覺得很驚訝。我不是典型的商學院報考者,但我迫切想學習能讓任務導向的組織成長到極具規模的方法。史丹佛商學院幫助我做到這件事,也給我上了一門速成課,讓我了解女性身處企業界的環境,很多時候都頗像兄弟會的文化。不管在耶魯或史丹佛,我都清楚發現,男性為了男性而創立的機構,只為女性敞開大門還不夠。還有更多要改變的,包括規範、實務與領導者,才能打造一個女性能真正成功的環境。

在前面那些經歷中,我發現自己渴望看到女性與男性在更平等的情況下共同創造環境。另外,我還想看到第二種改變:這些機構提供的外在世界專業知識,得以跟我們內在生命的智慧整合──是內在現實塑造了外在事件。

協助女性敢於成大器

商學院畢業後,我到一個資產二十億美元的大型基金會工作。我喜愛這個基金會,以及我想去工作的原因之一,是那裡有許多有力的女性領導者。基金會各單位幾乎都由才華洋溢又辛勤工作的女性來管理,不過,最高的執行長職位,一百年來皆由男性擔任。

我在那裡工作時,基金會聘用了一位新執行長。他是年輕的男性,沒有任何管理大型組織的經驗,但極具才華,也很有個人魅力與潛力。接下來幾個月,他新聘的團隊沒經過太多研究、測試與規畫,便很快進行大型計畫,並投入大量資金。而那些刻苦吸收經驗卻晉升緩慢的資深女員工,升遷時遭到否決與忽略。我不只一次聽見資深男員工譏諷最勤奮的女員工,說她們沒有私人生活,還說那些堅持自己決策的女性「難搞」。

我很震驚。我看著男性動用大筆資金去實現計畫,即使他們並未做太多功課,非常稱職而有重要想法可與大家分享的女性卻未能施展拳腳,首先因為沒人聽她們講的話,再者因為她們覺得自己的想法還不成熟。

我在一九八○與九○年代成長,現在大家都說女性在職場上已有平等的工作機會,像我這樣的女性沒什麼好煩惱的,如果有什麼阻礙了女性的職場發展,只有工作與家庭間無可避免的拉鋸關係。但我在職場上看到的全然不是這麼一回事──女性的阻礙其實跟權力、偏見、信心與風險承擔有關。

我跟朋友聊起,結果一再聽到她們的組織中也發生相似的故事:有魅力的男性領導者掌舵,做出大膽但經常太急躁的決策。同樣充滿才華、認真打拚的女性則擔任副手或其他資深職位,她們工時更長,更專注於細節,更有經驗和知識,卻與最高職務無緣。一則是因為她們未被授與領導職位,二則是她們怯於分享大膽無畏的想法或發動大型計畫。雇主利用了她們穩健的工作道德,卻未善用她們的聰明才智──她們獨特的想法、洞見與天賦。

雖然我喜愛這份慈善工作的許多層面──我喜歡同事、我可以把企管碩士學識用於社會慈善、跟許多啟發人心的慈善家共事──但數年後,我開始覺得這不是我長期想做的事。我面臨了一個真相:許多我對自己事業的真正夢想──做有高度創意的事,有創業精神,以及在個人成長領域服務──在大學與研究所時期被我埋藏了起來。

我在史丹佛商學院的時候接觸到「人生教練」這個領域,大感興趣。人生教練要輔導學員探索內在生命,重點放在行動與影響。這正是我尋求的。於是我接受了訓練,也開始寫有關個人成長的部落格文章。有好幾年時間,我的生活大致是如此:五點起床,寫一篇部落格文章,然後跳上火車,到基金會工作一整天,傍晚六點左右去我每週租了幾小時的辦公室與我的學員見面。

大約從這個時期起,我開始不斷注意到周遭才華洋溢的女性屈就平凡的角色。我最初是在自己的學員身上看到這點,例如妮莎、伊莉莎白和辛西雅等人。我也在朋友身上發現這件事。一個週六早上,我跟三位女性好友一起散步。我聽著潔莎聊起她居住學區中的學校理事會運作很差,以及她認為該怎麼改善;布莉特談了她公司一些有問題的做法;艾比則敘述她為侄子和姪女發明了一個遊戲,幫助他們學習家族歷史。我聽著大家分享當週頭條新聞帶給她們的悲傷與希望,並且在聽她們說話的同時,心中十分佩服她們的才智、想法與性格──她們都誠摯關懷別人,並致力做正確的事。我忍不住想,這樣的人就是我希望在掌管事情的人:工作勤奮、有智慧、有道德、全心關懷眾人的女性與男性。

我順口說出自己意見:我希望潔莎加入學校理事會,布莉特去擔任公司領導職位,艾比寫一本親子教養書。她們聽完都輕聲笑起來,認為自己只是外行人說說罷了,想法尚未成熟,成不了大事。

接著我猛然想到:就在這週六早晨,全國有成千上萬個像我們這樣三五成群的女性,邊走邊聊哪些事情有問題、需要什麼樣的改變,分享各種觀點。這些想法和評論都留在人行道與步道上,只在朋友最親近的談話間被聽見。許多想像、重要的想法與問題、改變的願景等都沒有傳達到可被聽見並迫切需要的更大舞台上。

當然,我能有這樣的體會,是因為自己也掙扎其中。我得到的支持、教育與成功經驗不知為何未能累積我的信心,也未能讓我去熱情追夢。我反而極度恐懼失敗、怕丟臉、怕自己不夠好。結果我一直沒去做渴望做的事。成長過程中,我一再看到世界有多麼欠缺女性的聲音;如今,我看到了內在的原因,我看到哪些事情造成了女性,包括我自己,不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聲音。

***

我一邊從事全職工作,一邊兼職擔任人生教練輔導女性,經過了好幾年,然後我決定離開基金會。我的部落格一開始只有三十八位親友訂閱,後來擴增為數千位女性。我開始思考要把教練課程帶給更廣大的讀者群,想知道怎樣的研討會或課程對她們最有幫助。因此,我在一次調查中問她們:「你生命中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我給了一長串答案選項,是大家經常談到的當代女性重大挑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壓力、時間不足、財務問題、健康問題、人際關係。此外,基於我在學員、朋友與自身看到的現象,我另加了這個選項:「我做的是平凡小事。」

調查結果出爐了,「我做的是平凡小事」竟是最多女性認為自己最重大的問題──是的,勝過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壓力或關係問題。這個現象比我觀察到的規模更大:聰明伶俐、充滿潛力的女性卻在做平凡的小事,她們很清楚這點,也不喜歡這樣。

所以,我現在做的事跟我中學時決定改變英文課程一模一樣。我致力把女性聲音帶進欠缺之地,因為我相信女性聲音會幫助我們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重建內在工程

一年前,我上直播的早晨新聞節目當來賓。登場前不到十分鐘,製作人走進來對我說:「這是主播待會要介紹你的台詞。」她給我看一張亮紫色的紙,上面寫著:「最新研究顯示,雖然女性擔任美國百分之五十一的中階主管工作,但《財富》雜誌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名單中僅有百分之四的執行長為女性。我們的下一位來賓說,這不能怪別人,只能怪女性自己……她說女性常做損害自身與工作的事。歡迎泰拉.摩爾!」

哎呀。

無論何時,我都不想跟製作人衝突,更別說一大早上電視前緊張又疲累的狀態下,我尤其沒這個心情。但我聽到自己心裡在想:「我才不要這樣被誤會。」

這是新聞節目,因此我想用正確的角度切入。「喔,你要改詞喔,因為這段內容並不正確。」我若無其事地說,「我絕不會說有這樣的統計數字是因為女性不能怪別人,只能怪自己,還有很多外部因素,例如歧視。」

「喔,好吧……」她勉強說,「我可以去問執行製作能不能改,不過有點難……」

我判斷如果想在十分鐘內改掉這段介紹詞,我必須提出一個簡單的解決辦法。「那能不能改成『我們的下一位來賓泰拉.摩爾說,女性可以改變這些數字?』」我問她。

「嗯,我去試試。」她說。

後來他們改了介紹詞。

製作人原先給我看的台詞完美反映出一件事,那就是大眾對女性職場發展的「外在」與「內在」阻礙有混淆不清的認識,亦即分成這兩個類別:一是不公平的外在阻礙,女性是歧視、偏見、不良的工作與家庭政策、薪資不對等這些現象的受害者;二是女性「自找的」內在與心理阻礙,因此女人只能怪自己。因此就誕生了一個荒謬的論題:「內在或外在阻礙哪一個更嚴重?這全是女性的責任,或者『不是她們的錯』?」製作人的假設為,如果我們談的是女性對自己造成的損害,那麼應該是「女性的錯」,是「她們的選擇」。

但我不這樣看。幾個世紀以來,女性在政治、公共與專業領域遭到排除,造成許多後果。有些後果是外在的:立法、正式政策、薪資不對等、缺乏法律保護、女性基本權利受到否決。當然也有內在的後果,例如男女不平等的現象塑造了女性如何看待自己、覺得什麼是生活與工作上可能的事。這種不平等導致女性恐懼出聲表達、破壞局面、造成別人不快,並讓女性發展出如何在沒有法律、財務或政治權力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行為,例如避免衝突、自我審查、取悅別人、試探性的言談與行為。

雖然我們共同努力做了許多事──尤其是過去四十年間──來破除「提高女性權力」這件事的外在阻礙,我們卻沒有同樣仔細審視女性內心的不平等遺毒,以及如何解毒。我們必須拋開許多內在的舊思維,並重新學習。

本書的方法能幫你以最想要的方式追求不凡;但就更深的層次而言,這些方法是教我們去除數世紀以來女性邊緣化的遺毒。

這本書可以給你什麼?

大家常問我:「你教的『敢於成大器』課程,內容來自哪裡?」答案是很多地方。有些是我商學院的訓練,有些是我二十年來學習心理學與個人成長所得,有些是我成長過程中讀的靈性文章的智慧,有些是我自己一路走來的教訓。當然還有很多來自我輔導其他女性、協助她們追求不凡時學到的。

我童年時常覺得自己的心靈與理智、直覺與教育、右腦和左腦是分裂的狀況,現在卻融合成為我工作上獨一無二的特點。我受的企管碩士教育、我對靈性的追求都在其中;我對嚴謹智識的愛好、對詩的愛好同在其中。所以,你在本書學到的方法有講究策略的溝通技巧,也有走入內心、教你應付恐懼的古老靈性智慧。我兩樣都教,因為兩樣都能助你追求不凡。

本書一開始會先探討阻礙女性追求不凡的最根本原因,也就是自我懷疑、認為「我不夠格」的聲音──你心中認定自己不是領導者、不能寫書、不能承擔更大的職責、不能在會議中表達意見。那是在說你還不夠資格、不夠聰明、不夠有經驗、對某事仍不夠嫻熟,因此無法追求不凡的聲音。我知道你很熟悉這個聲音,你可能也曾發覺自我懷疑如何阻礙了工作或個人生活。第一章便將教你在缺乏安全感或自我批判時該怎麼做,好讓這些想法不再妨礙你。我很喜歡教女性這件事,因為只要正確了解內心的批判者,懂得如何在它作亂時以適合的方法對付它,便很容易改變自我懷疑的心態。

一旦不再聽從內心的批判之聲,就有機會聽到非常不同的聲音。我在輔導數千位女性追求不凡後了解到:每個女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屹立不搖的完美智慧。遇到進退兩難的困境時,你的內心智慧其實知道下一步怎麼做才正確。你感到困惑時,內心的智慧其實再明白不過;問題看似千頭萬緒、複雜棘手時,你心中的智慧自有簡單明瞭的答案。我稱此核心智慧為「內在良師」,就像你心中的顧問和支持者,無時無刻都能伸出援手。第二章會教你如何接觸內在良師,並開始聽從它的指引。

學習如何聽從心中的導師,而不去聽批判者的聲音,是追求不凡的第一要務。更努力工作、敦促自己或找尋信心,無法讓你做成大事。不凡的事業始於傾聽自己心中最強大且穩固的部分,而非自我懷疑的聲音。

接著,我們要處理最常使女性退卻不前的其他阻礙。第一道阻礙是恐懼。不管是恐懼失敗、恐懼與眾不同、恐懼衝突或恐懼招人目光,它們使多數女性不去分享自己的聲音與想法。雖說如此,並非所有的恐懼都有問題。第三章會談到恐懼的兩種類型:一種恐懼會讓我們繼續做平凡小事,另一種恐懼則是我們追求不凡的基本條件。我們的任務是屏除畫地自限的恐懼,迎接正面的恐懼。你將學到如何辨別這兩種恐懼,並懂得在它們浮現時如何處理。

接著我們會談到如何不受稱讚與批評的牽制。依戀稱讚、逃避批評將阻礙我們去做創新且富爭議的工作,只去關心周遭的人是否理解或同意我們的做法。很有能力的女性常遭到充滿敵意的批評,因此我們需要學習如何承受批評,不被批評擊倒。我們也需要學習解讀別人的反饋,好讓這些意見推動我們向前,而不是傷害我們或讓我們動彈不得。

接著,我們要審視學校教了什麼,以及這些知識如何阻礙我們追求不凡。我跟女性共事時注意到一個令人驚訝的現象:我原本期待在學校表現傑出的女性在職場也同樣優異,畢竟學校──尤其是大學和研究所──不就是為了未來的工作做準備嗎?然而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看見,這些女性在職場迎面撞上自我設限的高牆。我深入探究後了解,那是因為學校的培育和獎勵方式無法協助我們追求不凡,甚至會阻礙我們。第五章將教我們如何擺脫學校多年的制約,忘掉那些「好學生習慣」。

本書後半段會談到行動面。我會分享一些女人拖延行動、隱藏才華的最常見方式。大部分女生讀到這些隱藏策略時,心裡都會想「喔喔,糟了」,原來自己曾不經意地畫地自限,不敢做大事。所以我希望你看出自己用了哪些策略,以後才能不重蹈覆轍。

而對付隱藏和拖延的解藥,是一項特殊行動,我稱之為「迅捷行動」,它是立即的、實驗性的、簡單的。許多出眾的女性喜歡恰恰相反的行動方式,會過度計畫、過度思考、要求完美,因為覺得這樣比較自在。迅捷行動則能讓你伸展自己,立即大展拳腳。

接下來,我們要探討女性如何溝通並表達自己。我每次對女學員解說那些細微的言談缺點,都得到她們很大的迴響:「哇,我不知道那些說法會讓我顯得不夠堅決,現在我懂了!」改變不利自己的言語習慣,就能表現出明智堅毅,達成極為有效的溝通成果。況且,當你在做這項練習時,過程十分有趣,尤其是跟朋友或同事一起進行。第八章的主題即為戒掉不利自己的言談與書寫,讓你的溝通傳達信心、才能與溫暖。

再來我們要談「召喚」。「召喚」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它是一股力量,吸引你去滿足世上某種特殊需求。例如,你可能覺得有一種召喚要你去競選市議員,或去教青少年瑜伽,或擔任幫助你鎮上老兵的志工;你可能覺得有一種召喚要你換工作,或在公司展開新的計畫。我們都經歷過召喚,但多數時間都否定它們,繼續去做平凡無奇的事。追求不凡最重要也最有成就感的部分,就是不去抗拒召喚,而是接納它們。

最後一章會探討如何持續追求不凡。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滿腔熱血地追求一個目標一陣子,認為自律就足以達成目標,後來卻發現最初的動機慢慢消退,最終對自己失望,不再採取行動。我將教你一種以自我照顧為基礎的方式,幫助你維持動力、實現重大成果。

最後,本書結語要討論整體的概念、前方的旅程,以及我認為從平凡到不凡最重要的轉換:不僅在固有的體制內成功,且要把體制改變得更好,對人類而言更人道、更公平、更安全,且更有支持性。

在每一章的末尾,你都有機會把學到的概念用在生活上,並藉由練習與日誌問答來實踐。我知道你很忙,所以這些練習都可以在數分鐘內完成,不必花費額外的時間。它們是針對你會遇到的挑戰,提供一種新的思考與處理方式。

日誌是追求不凡的重要工具,因為改變必須由自覺開始。書寫會讓你釐清自己真正的想法與感受。空想時很容易陷入無益的沉思或憂慮,但把想法付諸文字,就能在思考上更進一步。落筆的三、五分鐘,有時十分鐘內,嶄新的真相將一一浮現。

本書是獻給像你這樣出色的女性。我寫這本書是為了讓你向前追求自己的召喚,讓你最棒的天賦展現出來。我寫這本書是因為厭倦一再碰到明明有重要訊息可與眾人分享,卻因自我懷疑而噤聲不語的女性──我厭倦一而再、再而三遇到覺得自己需要變得更好(更有資格、準備得更完善或更專業)才能分享想法的女性。我寫這本書是為了擁護那些尚未創造的藝術作品、尚未開創的公司、尚未寫成的報紙專欄或書籍,以及尚未表達的評論。我寫這本書是因為那些良善、有見地、美妙的話語仍未見天日。我寫這本書是因為我希望你來改變這個世界。

看更多

試閱

第五章 放下好學生習慣

越來越多女性接受過高等教育,且許多測驗結果顯示,女學生在校的表現也比男學生出色。

女性進步了,得以進入教育環境並表現優異,這似乎是值得慶祝的事。不過,我多年來輔導受過教育的女性追求不凡的經驗告訴我,我們必須仔細檢視並提出疑問:女性從學校真正學到了什麼?我問的不是課本的知識或學業上的技巧,而是日復一日浸淫在學校文化中慢慢吸收的東西。將近二十年的學校教育教給女孩和年輕女性的成就定義是什麼?女孩們學到了什麼事可以贏得獎賞、什麼不行,而這又如何形塑她們成為怎樣的成年人?最重要的是,我們說女孩在學校很成功時,究竟是指在什麼事情上成功?

我之所以開始思考這些問題,是因為我一直是好學生:我很用功,總是拿高分,很驕傲自己有好成績,還進入聲名卓著的大學和研究所。但開始工作後,我發現以往所學──我認為是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無法發揮作用。事實上,這些技能反倒阻礙了我。跟其他女性聊天討論時,我發現她們同樣把自己熟悉的「好學生」習慣運用在工作上,有時反而害她們畫地自限,陷於平凡。其實,要在事業上大放異彩,無論你要做優秀的基層工蜂,或舉足輕重的決策人士,需要的是跟學校教的全然不同的力量、技能與方式。

我開始想,女孩在校表現如此優異,會不會是因為學校要求的能力和行為,有許多都跟「成為好女孩」的要求相同,例如尊重與服從權威、謹慎遵守規則、討好別人、在外界強加的框架中成功?有較多女性取得高等學位,會不會有一部分是因為她們不覺得自己已經過充分訓練,可以開始領導了?難道說,學校的本質竟是讓女性在校發展了某些技能,卻也喪失了其他能力,導致她們只能在組織的中階位置成功,無法擔任更多領導、改革與創新的職務?

本章將探討的,便是學校教育中使女性做平凡小事的四種關鍵行為,以及讓我們自由追求不凡的新工作方式。

如果你屬於好學生和高學術成就者,也許特別感同身受,但所有女性都受好學生習慣影響,因為經過多年的學校生活,規範與慣例已經制約了我們。

當然,本章探討的是典型學校課堂中的規範與慣例。現在有許多新興的課程與變革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內容,例如指導人際能力、訓練領導技能等。但是,造就今日職場多數女性樣貌的,都是傳統的學校環境,因此女性必須拋掉過去學到的一些舊習。


關鍵行為一:適應權威vs.挑戰並影響權威


在學校,學生必須弄清楚每位新權威人士(老師)要什麼,然後調整自己的做法。老師會明確指出每件事的獨特要求,從作業簿上的名字要怎麼寫,到報告的架構為何,早年甚至連學生怎麼進教室與整理桌上的個人物品都有規定。當然,這些規定有實際益處,但它們教會學生的潛在技能是「如何適應權威人士的要求」,潛在教訓則是「要適應權威才能成功」。小學階段,這代表學生每年都要去適應每位新老師的新規定;到了中學青春期,學生則是一天之內必須隨著幾位不同的授課老師,轉換好幾次學習習慣與方法。

學生由此學到的核心能力是快速察覺、解讀及配合權威人士的期待。那麼,造就女孩在學校成功的部分原因,是她們更會遵守規則、調整自己、迎合周圍人士的偏好嗎?我們真想為此慶祝嗎?

這種了解並回應權威人士期望的能力,在事業上有一定的作用。我們可以接收到老闆的訊息,知道他想要什麼,然後提供給他;我們可以感受到什麼能取悅導師,然後如此行事。不過,如果想對自己所在的團體或組織做出重大影響或正面改變,我們需要的是一套不同的技能。我們必須有效地挑戰權威,而非只是適應它;我們必須影響權威人物,而非只是取悅他們。

你什麼時候曾在一個主題上被要求去改變老師的觀點且表現不錯,因此得到獎勵?我們有過這樣子的作業嗎?應該沒有。挑戰與影響權威並非傳統教育環境會教給我們的技能,然而,這正是追求不凡的關鍵能力。

學校環境的第二個問題是僅由一位權威人物,也就是班級老師,來評量學生的任何作業。如果由我來重新設計學校,以幫助男性與女性追求不凡,我會讓幾位老師各自獨立批改學生的報告,學生可因此取得兩個以上的評量結果,而非只有一個。他們可以看到這些評量的共同點,以及老師意見的歧異處。這很像我們成年生活的樣貌,尤其是女性踏上追求不凡的路程時,很可能會發現有些權威人士和具影響力的人很欣賞她們要做的事,有些人則不認同;有些人會看到她們的天賦,有些人則不會。這個方法也讓孩子學會成年後需要知道的事──反饋告訴你的通常是反饋者的偏好和其關注的重點,而非針對你的成果的客觀評量。

因為在學時已習慣單一權威人物的模式,女性進入職場後,便很容易相信老闆或導師的意見是絕對的或客觀的,而未能看到身邊可能有的各種意見,以及潛藏的盟友與導師。最重要的是,我們不習慣去分辨哪些權威人士是自己想合作的對象,而這是一項關鍵技能。如果想追求不凡,就必須評估哪些權威人士值得尋求並培養為盟友,哪些則可以遠離或不去理會。


關鍵行為二:事先準備vs.隨機應變


想在傳統的學校環境中表現優異,完全關乎「準備」:用功準備考試,先閱讀資料來準備明天的課堂討論,放學回家努力寫報告或計畫,繳交之後就能得到好成績。

如果老師要針對某個主題考試,卻從未在課堂上教過他或她要考的內容,課程大綱或教科書裡也沒有這個主題,一定會被認為不公平,因為一般人心裡認定的學校教育,是要「讓學生永遠有機會事先準備」。

這和現實簡直相差十萬八千里。在職場上,我們老是遇到需要隨機應變的狀況,尤其是職位越來越高時。我們會被問到困難或意想不到的問題,然後必須想辦法立即回應。各種挑戰總是以我們無法預料和準備的方式現身,而我們必須相信自己的因應能力。

這種「準備能力」的深度制約,對女性的影響尤其大。研究發現,女孩比男孩花更多時間準備學校功課。從小開始,準備或過度準備的現象在女孩身上就比男孩明顯。此外,成年女性也比成年男性花更長時間準備測驗或任務。潛在原因之一是偏見。不少研究顯示,因為這種隱微的偏見,女性必須比男性同儕表現更好,才會被認為一樣好。因此,女性通常比男性同儕更努力,花更多時間準備。換句話說,我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學到,在女性常被低估的職場與學術界,盡己所能努力準備,是獲取成功的良好策略。問題在於,對許多女性來說,「認真準備」並不是她們在狀況發生時選擇的策略,而成了一種預設模式或習慣,使她們浪費許多時間過度準備,並逃避那些需要隨機應變的挑戰。

女性傾向過度準備與努力工作,也可能是因為比較無法仰賴其他策略。研究顯示,許多職場上有效的策略對女性的作用不如男性,例如經營人脈與自我宣傳。此外,有些女性無法自在地運用傳統晉升手段,例如玩政治遊戲與自吹自擂,因為她們不覺得自己值得晉升,或覺得那些手段不光彩、不用人唯才。在女性眼中,充分準備才是高尚、公平之道。

珍一直是很優秀的學生,從聲名卓著的大學畢業、取得工程學位後,從事管理顧問工作,之後接連在幾家企業擔任營運主管。職涯中期時,她追求自己長久的熱情,把自身企管專業用於社會公益領域,成為一個小型但充滿潛力的非營利組織的主管。

凡事認真準備的珍曾向我隨口提起,她花了四年研究非營利組織,讀了她能找到的每一本關於募款、董事會發展、非營利管理的書,準備在這個新領域找到自己的職務角色。珍如此謙遜地做準備,很值得稱道;但另一方面,珍是否因為她達成目標的預設做法是當個完美好學生,做好幾年功課與研究以知道任何問題的答案,而不必要地把自己踏上夢想之路的時間往後拖延更久呢?

珍在非營利組織工作好幾個月後,發現她無法以自己希望的方式享受夢想中的工作,原因在於她的完美主義與過度準備的習慣。結果,她感受到更大的壓力,卻無法創造更多貢獻,跟她想要的不一樣。就在此時,她來參加「敢於成大器」課程。她知道自己需要接受一些內在改造,才能充分發揮才能。

她開始勇敢冒險,改變過去的工作風格。她解釋:「在最近的董事會上,我用新的方式處理事情。我們正考慮增加一些業務,讓組織可以提供更多新服務。過去的我一定要確切知道自己認為該怎麼做、需要什麼樣的工作人員、時程如何規畫,才會在董事會上討論。換句話說,我是以好學生模式準備了好幾個月,調查、研究、清楚知道事實,才會拿出來討論。但這次我跟董事會談的是大方向,以及我覺得決策評估流程該怎麼走。這樣做效果很棒,因為董事會對我們需要評估的一些關鍵問題提出見解,讓我們極為迅速地擬出正確計畫。我這次其實是跨出了自己的舒適圈,但整個團隊都同意這是我們開過最好的會議之一。」

珍擺脫了過去的「好學生模式」,建立更適合她資深職務角色的廣泛領導能力。現在她為團隊規畫了作業流程,決策時也會承認不確定性存在並提出正確問題,表現極為不凡。


關鍵行為三:由外而內vs.由內而外


我最想改變學校、讓學校協助女性追求不凡的一件事就是:學校的主要學習活動是從「外部」吸收資訊──無論是從書本、老師授課或網路上──然後加以內化。在現今教育體制中,每個重要的學習訊息都經過下列步驟一再強化:一,學生透過閱讀、研究及老師講課的內容獲取資訊;二,內化資訊;三,將資訊運用在報告、測驗或簡報。這顯示,針對某個學習主題我們可以展現多少成果,取決於我們吸收自外部的資訊。

可想而知,多年的好學生制約會讓許多成年女性再去尋求下一個學位、看更多書、做更長時間的調查研究,來替自己眼前的任務找到答案。然而,你要做恰恰相反的事才能追求不凡:運用已知事實、信任其價值並加以發揮。女性晉升至資深階層時尤其要這麼做,在那個位置上,你必須成為點子與思想領導的來源。

這對女性來說是個複雜的議題,因為幾乎每個專業領域的知識主要都由男性塑造而成。換句話說,變得有能力等於受過教育或訓練,受教育或訓練則等於學習並內化過去數百年來男性在專業主題上的言論。

在專業領域受訓練,無論是法律、工程、醫療或商業領域,都是在學習大多由男性創造的知識體系,依據的是男性的經驗與規範。女性想在某個領域成功,就必須依循該領域的知識行事,無論那些知識感覺起來多陌生、多不全面。這樣的教育或訓練過程對女性有何影響?如果幾十年的學校制約教導女性,答案源於外在,而非內心,我們如何期待女性提出她們的問題、觀點與工作方式,來豐富她們所處的領域?

如果學校同時傳授兩套技能,讓學生不僅學習來自外部的資訊,也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創意點子、洞見、經驗與已知的事,結果會如何?如果學校在開設某個主題的課程時,要求學生不只去學習那個主題的知識體系,也要找出該知識體系中不曾被問過的問題、不曾被測試的假設、遭到忽視的聲音與觀點,結果會怎麼樣?要讓學生學會創新與領導,就是要從這裡下手啊。

傳統的「由外而內」學習模式還有第二個問題:過於強調資訊。學校通常最注重學生吸收了什麼資訊及如何運用,但在職場上,「知道什麼」雖然重要,卻僅是一部分而已,同樣重要或更重要的是個人優勢,例如個人魅力、領導力、情緒智商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才是對事業有重大影響的特質。正如人資顧問柯琳達說的:「在與客戶開重要會議前,我常會擔心自己不夠了解大家要討論或我要簡報的主題。我覺得『怕怯』與慌張,告訴自己需要惡補、需要讀相關資料。但每次客戶提到他們為什麼跟我和我的公司長期合作時,都是強調我很坦率、擅長策略性思考、做事可靠。其實,如果會議中談到我不清楚的資訊,我只要去弄清楚再回報就好了。」

好學生制約讓我們假設自己主要的資產是腦中的資訊,低估了內在優勢的力量。現在該重新訓練大腦了:「我的價值不僅來自我熟知的資訊,也來自我這個人。」


關鍵行為四:只要把工作做好vs.把工作做好並讓人看見


我跟很多女孩子一樣,成長過程都聽過這樣的話:「在學校拿好成績,做事勤奮,以後你工作就會有好表現。」這種職場「功績主義」的陳述是我這一代與後輩接收到的主要訊息,而訊息來源是我們的母親與媒體。問題是,它忽略了事業成功的其他關鍵因素,其中一個就是自我宣傳──讓自己的工作成果被人看見。

「有好表現就足夠」的想法在學校強化、生根,因為在校表現良好並不需要自我宣傳,只要完成很棒的作業,交給老師即可。學校裡的女孩子不必經歷成年女性的辛苦,不必擔心成就太高會威脅同儕或不討人喜歡、沒女人味。在學校,女孩子儘管作業與測驗成績亮眼,但同學不見得會知道。是的,在某些課堂上她們也須舉手發言,但她們完全不必顯露自己的學業成就或宣傳自己。於是,學校完全契合女孩子的舒適圈──你可以表現突出而仍自謙。但進入職場時,我們卻毫不熟悉「讓自己的成就被人看見」這門藝術。跟在職場成功相比,女孩子想在學校表現傑出相對簡單,因為她們不必違抗女性規範,不必付出自我宣傳而不受人喜歡的代價。

許多女性在職場上延續了在校的行為:勤奮做事,交出好成績。我們假設自己仍處於功績主義的環境,有人會獎勵我們。女性議題專家卡蘿‧弗勒林格寫道:「症狀包括:埋頭苦幹,交出卓越的工作成果,期待別人會注意到,最後在你頭上放一頂皇冠。」

研究顯示,男性會試圖在職位面試與初談薪資時證明自身能力,要求更高的薪水與頭銜,而女性則要求較少,想藉由工作證明自己。女性多半是後來才慢慢發現自己的優秀並不會帶來升職或加薪,因為好表現並未持續且充分地被那些組織中的獵才或職務決定者看見。我們這才開始了解:「喔,在這個職場中,我必須表現良好,並且讓對的人看見。」但學校並沒有教我們怎麼做。


轉個念頭,這樣思考「自我宣傳」


女性覺得自我宣傳很困難,有幾個原因。研究顯示,女性自我宣傳招致的社交成本太高,周遭的人(尤其是其他女性)會覺得她們不討喜。然而研究也顯示,完全不宣傳自己的女性無法被認為是有才能的領導者。所以,要找到微妙的中間地帶確實很困難。

第二,許多女性排斥自我宣傳的想法。我常聽到女性這樣說:「自我宣傳是老套的狗屁組織政治的一部分,我不想和它有牽連,不想玩這種遊戲。」我認識的女性很少聽到自我宣傳這個詞時會對自己說:「耶!我需要多做這件事。這聽起來正符合我的風格,正是這個世界需要的,應該有更多人多做自我宣傳!」對許多女性來說,自我宣傳意味著自我膨脹、勉強而彆扭的舉動,以及拚命想受人注意。

第三個問題是,許多女性覺得自我宣傳很「男性」,所以建議她們多多自我宣傳,等於要她們「更男人一點」。針對這個問題,我的回應是:想像一個活力旺盛、嘰哩呱啦的五歲小女孩,她剛做了一件讓她超興奮的事——或許是編了一首很喜歡的歌,或許是學會如何數到三十,或許是跟爸爸一起照顧的花園有花兒開了,讓她覺得很自豪。她會怎麼做呢?她會驕傲地談論自己的成就,會想要讓別人看到。她還沒學會壓抑自己,不去談論自身成就,也不知道有人認為這種想分享的直覺是自私或不對的。

當然,你不可能用五歲小女孩的方式分享成就,但她會幫我們想起:跟別人分享自己的創作、想法和成功,並非男性專利,而是人人都有的自由權利。分享成就很愉快、有趣,我們都是樂於分享的,只是有一部分人後來被教導不能這麼做。

以下提供三種思考「自我宣傳」的方式,或許能讓你感覺不那麼低劣、不自在或不利他人,且更能符合你的價值觀:


1.忘掉「自我宣傳」,思考「可見度」。你的才華、成就與點子如何讓你所在組織或領域中有影響力的人、決策者或目標群眾看見?想著「可見度」時,你會發現這不只關乎自己,而是要讓你的成果與點子供人運用。

2.把焦點放在「服務」上。問問自己:「我要怎麼讓目標群眾、有影響力的人與決策者更能看見我的工作成果,好讓我觸及想服務的對象?」你講述自己辛苦得來的經驗或想法的TED演講或社論文章可以幫助別人;你在公司內部網路刊登文章,或是舉辦午餐研討會討論你的團隊採取的創新過程,不僅可以提升你成就的可見度,也能讓其他團隊受益;分享你認為自己工作的醫院可以如何改進流程,不但能展現你優異的思維,對你服務的病患也會產生正面影響。

3.這是說出全部的實情。關於自己的成就,女性撒了很多小謊──節略型謊言。對很多女性來說,請她們想著這是「說出全部的實情」,而非自我宣傳,應該有所幫助。你曾以下面任何一種方式「說謊」嗎?


.總是把功勞歸於團隊其他成員,不承認自己扮演的角色。

.提及你計畫裡的不足之處,卻避談成功的地方。

.從不提起你額外花在某項計畫上的工夫或下班時間。

.不強調過去的成就、學歷和獎項,即使它們非常重要。

.合理化地貶低過去的成就、學歷或獎項,例如說:「反正那個獎有點蠢。」「學位在這裡不是那麼重要。」「我在上一份工作被特別任命,是因為他們需要有人馬上去補位置。」

.把「不在乎外在地位指標」的個人職涯選擇,跟「貶低個人成就」混為一談。例如,離開公司法領域,轉換到社會公益單位服務,就不再提起自己曾是知名法律事務所合夥人的卓越成就;或者,個人藝術創作走向非商業化路線,就貶低作品曾刊登於大型雜誌封面的事蹟。


能自在面對「自我宣傳」是件好事,因為想要取得專業上的成功,自我宣傳非常重要。但我更感興趣的是它的深層意義:直率談論自身成就如何讓女性認識自己的成就,並把那些成就整合進自我觀感裡。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從未聽過自己承認我們曾克服、創造、培育或完成些什麼,如何知道自己擁有能力、長處和韌性?我們願意談論自己的什麼、不願意談論什麼,將如何影響我們的自我觀感?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