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T0700023

這樣學習,一生受用:京都大學超人氣教授開講

作者 鎌田浩毅
譯者 陳寶蓮
出版日 2010-07-26
定價 $260
優惠價 79折 $205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相關專欄

內容簡介

如果派不上用場,再怎麼努力學習也沒有價值!
埋頭苦讀的時代,早就已經過去了!
京都大學最受歡迎的火山學教授,
公開自己親身實踐的「策略性學習法」,
教你不只把知識輸入腦中,還要能創造具體的成果。
無論考試、工作、生活都受用!

我是個火山學者,任教於京都大學,上過幾次電視綜藝節目。
一身鮮紅的皮衣皮褲裝扮,和我的大學教授頭銜有很大的落差,常引得來賓一陣說笑。
但,這就是我的「策略」。
而這個策略,和「學習」有很大的關係!

看得見成果的學習法
京都大學教授鎌田浩毅為了將自己所學的火山專門知識傳達給社會大眾,刻意打扮得「不像大學教授」。他穿著一身火紅的皮衣皮褲,引起學生和大眾的側目,因為他知道,接下來大家就有興趣聽他介紹火山知識,也更願意親近火山了。他成功地推廣火山知識,也因此成了大學裡的超人氣教授,所開的課堂堂爆滿。
你也想在專業領域有高品質的表現嗎?想推廣自己的理念、受人肯定嗎?
別再漫無目的地學東學西,用鎌田教授親身實踐的策略性學習法,讓學習產生
output,你將跟他一樣發光發熱!

用對策略,有效學習
.不要執著於喜歡的學習。在找尋自己喜歡的工作之前,先冷靜判斷一下自己「擅長的領域」和「不擅長的領域」。
.網路搜尋是所有作業中最耗費時間的惡魔。這時就可以利用「截止效果」,限定搜尋的時間。實際上,十五分鐘內還找不到的東西,絕大部分再花一小時也找不到。
.用記事本來記住重要的事最有效率。我的記事本還記載我上課的服裝安排,每次穿不同的衣服上課,給學生的印象也不同,有時候是義大利風格,有時候是法式打扮,或是牛仔褲,也會穿和服
……
.睡覺時間一到,就別再拚了。把睡眠時間拿來學習,是距離我所主張「用最小努力,獲得最大效果」原則最遙遠的方法。
.餐桌比書桌更能有效學習,硬椅子比軟椅墊好。沒有書房絕對不是不能學習的理由。
.整理書籍若超過必要的時間,就是浪費。特別是愛書人,一旦開始整理書架,往往要用掉一、兩天的時間,很不划算。不如把書裝箱,塞進壁櫥!
.閱讀時常常會碰到無法理解的部分,這時跳過這部分不讀也沒關係,讀完整本書時一樣能掌握內容,這就是書的魔力。
.書是掌握人生機會的觸媒,若能擁有多種觸媒,當任何一個契機到來,都能迅速反應。



作者介紹

鎌田浩毅
京都大學人類及環境學研究所教授,也是日本最受歡迎的個性派火山學教授,他的目標就是當個「風趣、有益又瀟灑的教授」。
1955年出生於東京。東京大學地質礦物學系畢業,理學博士。歷任通商產業省地質調查所主任研究官、美國聖海倫火山觀測所高級研究員,因為想與更多人分享火山研究的樂趣,自1997年起任教於京都大學。
他自許為「科學傳道師」,為了傳達火山知識,以及教導人們在火山爆發時如何保護自己,獨創以「不像大學教授的裝扮」,來吸引人們的目光,例如以紅色皮衣來表示「岩漿的熱和熱情的紅」,藍色服裝則代表「火山的恩澤和湧泉的碧藍」。
他在京都大學的授課極受歡迎,也經常受邀演講,或上電視、廣播,或在報章雜誌上深入淺出解說科學,分享個人的學習經驗與策略,如
NHK「爆笑問題的日本教養.京大特輯」、日本電視台「世界最想上的一堂課」、朝日電視台「近未來×預測電視 Jekyll & Hyde」等節目。
著有《一生受用的人脈術》《溝通人的技巧》《成功術 時間策略》《輕鬆有成的理系工作術》《了解世界的理科名著》《岩漿的地球科學》《富士山爆發》《地球科學的關鍵》《火山真驚人!》等。

【譯者簡介】
陳寶蓮
從事日文中譯多年,譯有「佐賀的超級阿嬤」系列、《十四歲開始的哲學》《百年愚行》《編輯力》(以上先覺出版)和《少年醫學生的反擊》(究竟出版)等。
譯者的部落格:晴天譯樂園http://bijinluck.pixnet.net/blog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T0700023
ISBN:9789861371276
頁數:216,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789861371276
看更多

試閱

【前言】學習,以「成功」為目的

我是個火山學者,任教於京都大學,上過幾次電視綜藝節目。
一身鮮紅的皮衣皮褲裝扮,和我的大學教授頭銜有很大的落差,常引得其他來賓一陣說笑。
但,這就是我的「策略」。而這個策略,和「學習」有很大的關係。

會拿起這本書的你,是不是很在意大大小小的「學習」呢?
你可能已經在學習什麼了,但還沒有成果;或是想要學習,但還沒跨出第一步。雖然情況各異,但是都感受到「學習的必要性」。
為什麼長大以後,還會覺得「想學習」「必須學習」呢?
不就因為想「成功」嗎?

想在工作上創造某些成果(=
output),想得到「別人的認同」。
為了這個
output,所以必須 input(=學習)。

成人的學習,可以說是為了「成功」這個目的。這樣說或許有點過分,但是沒有成果的學習,對成人來說,沒有價值。

如果「成功」是目的,那麼自然需要「策略」。

這裡,就介紹一下我的策略吧。我想讓更多人認識火山,就是想「得到別人的認同」。

我的工作核心是有關火山的專業知識。我必須具備不輸任何人有關火山和火山爆發的知識,為此,我當然要研究世界各地的火山現象。

但光是這樣還不夠,我還需要讓別人認同我的學習成果。火山專家必須把他的學習成果回饋社會,才能讓更多的人認識火山,覺得火山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

如果我只寫專家才看得懂的書,一般讀者不會去看,這是很顯而易見的道理。講解時大量使用專有名詞,別說是一般人,就連京都大學的學生聽不聽得進去,都值得懷疑。

因此,我還必須學習「讓人一目瞭然的書寫方式」和「讓人一聽就懂的解說方法」。要讓我的專業變得更具吸引力,這也需要知識。

為了知道「怎麼做,書才會賣?」我重新學習市場行銷。此外,為了研究火山,我常常到山裡實地考察,所以也順便學習關於登山和溫泉方面的知識。

我的學習對象不光是火山或地殼,我也努力增加古典音樂和歌劇等「教養」方面的知識。當我受到外界注目後,「教養」能讓別人對我更感興趣。

火山專家當然擁有豐富的火山知識,但如果就此滿足,反而會養成「專家的無知」。如果缺乏教養來作為個人魅力的源泉,將無法持續得到別人的關注。

因此,我需要廣泛的閱讀、積極的與人交流,有時候還要考取某種證照,或是善用喝酒、旅行的機會。

這一切都包含在學習中。我們可以說,凡是磨練能力的一切行為,都是學習。

為了讓人們聽我述說有關火山的事,首先,就要讓人們注意到我這個人,所以我費心在穿著上,以便給人深刻的第一印象。

我之所以穿得一身火紅,是為了表現岩漿的熱和熱情的紅。這種標新立異的服裝,不僅贏得學生,也贏得電視節目其他來賓的注目,都認為我「真是個古怪有趣的教授!」

上電視演出,雖然惹得其他來賓訕笑,卻也讓他們願意聽我說話,這就是我「策略性」學習的成果。這個方法不只用在火山的學習,對其他方面的學習也都有效。這麼一來,就能達成我原本想「傳達火山知識」,以及「教導人們在火山爆發時如何保護自己」的目的。

「為了成功的策略性學習」,不只是大學教授,對所有站在指導或領導立場的人,都不可或缺。不但要讓周圍的人知道你知識豐富,也要讓他們認同你。

更進一步來說,對上班族或一般人,也都有需要。因為任何人都有希望別人認同的心情。

本書詳盡介紹了我經過不斷的嘗試而領會到的學習技巧,的的確確是「一生受用」的學習法。
除了學習工作上的核心知識之外,對於培養教養、清楚傳達自我意思的溝通技巧等,也有著墨。
因為我強烈的希望,成人的學習是「不受時間、場地限制的學習」,而且是一輩子的學習。

只要有心學習,任何時候開始都不嫌晚。展開各種好的學習,創造高品質的成果,別人的好評應該能讓你得到莫大的滿足和生存價值。
如果本書能以任何形式對你有所幫助,我將感到無比欣慰。

 

【書摘】
1章 學習,要用對策略!

1學習不能出於應付

社會上似乎有股「學習」熱潮,常常聽到已經在第一線工作的人再次上社會大學或補習班重新學習,挑戰各種證照資格。這不是壞事。
但為什麼這些人多半看起來像被逼著去學習似的?「不得不學習」的意識,像一種強迫觀念,優先於一切。
我們確實生活在一個不確定且變化激烈的社會裡,難怪會覺得不安。擔心現在的工作將來是否還有發揮的餘地,因此總想努力去學點什麼,好得到對未來的安心。
但是,出於不安的學習,所學到的東西有限,既不能長久,也無法徹底消除不安。
在學習任何東西之前,我希望你們能意識到,學習不能出於應付。
各位還記得考高中或大學時讀過的東西嗎?儘管曾經付出那麼多努力,但從考上的那一刻起,累積的知識也一點一點的流失,現在,或許只剩下一些片斷的知識。雖然遺憾,但日本的學校教育就是這種「考過即忘」的類型。
在我任教的京都大學,可以看到很多入學時成績優異的學生,程度漸漸降低。「上大學後變笨了」,確實是一個讓人笑不出來的事實。
或許是因為已經習慣了這種「應付式學習」,很多人進入社會後,又開始重複這種學習模式。跳槽時需要
TOEIC 的成績,就卯起勁來補英文,但考過以後,英語能力立刻從巔峰一路下滑。
本來,學習的成果應該是永久性的。例如騎腳踏車,一旦學會之後永遠不會忘記。學習其他事情也一樣,只要方法正確,成果應該永遠不會消失。
學習不能出於應付,必須有策略。尤其是成人的學習,一定要把「獲得別人認同」這個目標放在心裡,不能只是為了虛榮或自我滿足而學習。無論如何,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得到別人及社會的認同。

2「教養」和「知識」都重要

工作上要得到好成果,以下三點是必備條件。
1.首先,必須具備工作上的相關知識:要順利展開每天的業務,除了基本知識外,周邊的知識也不可或缺。這部分應該是自己的核心能力。
2.其次,要運用自己廣泛的知識來創造成果:為了創造出成果,還需要學習能得到別人理解或協助的技巧。
3.培養個人魅力,吸引別人:不只是工作上的相關知識,培養廣泛而深度的「教養」也很重要。
迫切性的工作學習固然重要,但常保好奇心,加深教養也很重要。事實上,這兩者有部分重疊而不可分割。
在工作上,為滿足好奇心所做的努力,也會漸漸加深自己的教養。工作有成就的人,往往都有扎實的教養。
當一個人散發出個人魅力時,人們自然會聚集在他身邊,這又進一步成為提升工作能力的良性循環。
不要受身邊的氣氛影響而隨便學習。學習最重要的是「策略」。將來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為了這個目標,需要學習什麼技巧以向他人展現?
既然要學習,就要好好面對這個問題。

5不執著於「喜歡的學習」

為提升工作能力而學習,最終的目標應該是成為專家,擁有不容他人超越的「武器」。
「武器」意味著「擅長」「比別人行」,這和「喜歡」有一點不同。
人人都說,做自己喜歡、有個性的工作才快樂,我對這點抱持疑問。「只有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才會成功」的幻想,造就出大量不能適應工作的年輕人。
有人因為想找到一個自己想做的工作而不停轉業,這種人往往在任何職場工作都心有不滿。太過執著於喜歡的工作,就無法跳脫「應該還有更適合我的工作」的迷思。看在旁人眼中,難免感到遺憾和難過。
○○七年過世的演員植木等,因為賣座電影和暢銷歌曲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公認的「不負責男人」代表。但他的個性其實非常嚴肅認真,為了成功詮釋這個「不負責男人」的角色而苦惱。
事實上,也只有責任感超強的人才演得出「不負責男人」的神髓。我認為這是顯現專業本質的一個重要故事。
在這世界上,符合社會期望的做法往往進行得較順遂。能夠取悅別人的做法,多半時候都會成功。因為人們對他的成果會有較高的評價,也就是認定「他比別人行」的意思。
我並非否定「想做喜歡的工作」的心情。這世上確實有人只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而成功,這也是人生的一個目標。
但是,沒有人一開始就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多半是在腳踏實地的努力、得到別人好評的過程中,漸漸喜歡上自己所做的工作。我希望讀者能記住這個道理。在找尋自己喜歡的工作之前,先冷靜判斷一下自己「擅長的領域」和「不擅長的領域」。
如果自己無法判斷,請別人來評價也是一個方法,讓你的才能有機會在自己未曾著眼的領域開花結果。我尤其希望年輕人能知道這一點。

6「空隙」才有投資的價值

請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嚴選出這一生的第一個武器。就是認定「這個可行」的內容。這時,選擇將來投資價值高的領域非常重要。
也就是選擇自我投資效果最大的領域。不是所有的投資都能回收,必須好好尋找,凝視自己,思考該做什麼樣的投資?
一般而言,沒有太多人參與的領域就有投資的價值。這是所謂的「發現空隙」。像是汽車廠商之間的激烈市占率競爭,要奪得第一,肯定非常辛苦,即使打敗強敵,一時奪得第一,但投資的回收效率也只是一、二成而已。
但如果能好好找出市場的空隙,在這個領域中一舉做到獨一無二,沒有競爭者,以後就可以盡情回收所有的投資。
發現空隙,並不是指已經存在的空白。而是「現在雖然看不到,但將來一定有需求」的空隙。因此,了解社會的「趨勢」就非常重要。因為不知道世上已有什麼產業,就不會知道什麼是空隙,即使遇到了也不曉得。

覺得勉強時不妨放棄
成人的學習中,可以有「放棄」的想法。
在學校的學習中,不允許因為英文不好就不去上必修的英文課。
但在成人的學習中,是可以「因為覺得太過勉強而放棄」。即使覺得有點可惜,即使這是社會流行的主題,如果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勉強,大可放棄。
投資世界有「停損」的說法,賣出賠錢的股票,把損失鎖在最小限度。這是同樣的思考方式,為了不擴大損失,在某個程度必須做個結束。停損以後,把力量傾注在投資價值高的領域,這也是一個重要的策略。
這個想法聽起來或許有點難,重點其實很單純。我只希望讀者能夠記住,「要擁有自己的武器」,以及「武器不限於喜歡的事」這兩件事,並且不斷磨練「武器」以提升自己。

7從玩樂中培養深度的教養

與工作的學習成對比,教養的學習多半始於玩樂。
像我,是因為到紐約旅遊時有機會觀賞歌劇,才開始對歌劇產生興趣。我對歌劇原本一無所知,但看了董尼采第作曲的《拉美默的露西亞》後,便為它著迷不已。
日本人不太有觀賞歌劇的習慣,但出國觀光時偶爾會安排進歌劇院體驗,不妨就以這為起點,試著欣賞一下歌劇。
歌劇是由故事和音樂組成的藝術,如果事先了解故事大綱,就能更深入理解。當然,一邊看字幕也能掌握劇情,但那樣就無法專注於音樂,不能盡情享受。如果事前透過書本和網路掌握歌劇的概要,觀賞時樂趣自然倍增。
深入學習歌劇的知識,還能掌握歐洲的歷史、社會背景和音樂史。因為對歌劇的興趣,而開始培養深度的教養。
除此之外,我也把「登山醫學」當作教養而學習。我是火山學者,登山的機會不少,尤其是在攀登富士山時,畢竟是日本標高第一的大山,肉體上很吃力。因為這個經驗,我就自行研究登山時的肌肉使用方式、補充水分的時機,或是呼吸的方式等醫學方面的問題。
「登山醫學」直接關係到日常生活中如何調整自己體能的問題。登山家平常就很注意維持自己的體能,不會暴飲暴食,不會怠惰強化腰、腿的力量。我也藉著學習「登山醫學」,在日常生活中維持自己的體能。
另外,我也把享受各地溫泉的樂趣,當作與火山有關的學習之一。不光是泡湯就好,我還把興趣轉向溫泉的性質和溫泉鄉的歷史,拓展我教養的廣度。閱讀名作家下榻溫泉旅館時所寫的作品,或尋訪各地的文學紀念碑,不都很有趣嗎?
像這樣,教養的世界開啟了各式各樣的入口。只要深入探索有興趣的主題,不論是什麼事,都能到達專家的水準。


3章 這樣整理資訊,學習更有效!

1餐桌比書桌更能有效學習

要有效學習,學習工具和學習環境是一大重點。本章就以學習的必備工具為主,介紹一些活用的方法和技巧。

創造學習空間的絕竅,首先要有寬廣的作業空間。所有的學習工具一字排開,防止找尋或整理這些工具的時間損失。因此,確保學習空間,是提升效率不可或缺的要素。
我的桌子並不是一般的辦公桌或書桌,而是四人座的餐桌。
我不使用書桌而用餐桌,有我的理由。
有書房的人很容易掉進「以為只要坐下來就會開始學習」的陷阱。擁有一間書房,是許多上班族的夢想,但是太豪華的書房,反而有難以轉換成學習模式的弊病。
另一方面,把筆電、字典等學習工具放在平常吃飯的餐桌上,因為學習工具就在眼前一字排開,有轉換成學習心情的效果。馬上收斂身心,準備好好用功。
因此,不需要因為沒有書房而感到任何不便。反過來說,沒有書房也不應該是不能學習的理由。
在餐桌上學習,當然會因為「要吃飯了」「小孩回來了」等因素,不得不把學習工具收拾乾淨,但這也會留下意猶未盡的餘韻,期待下一次的學習,有維持學習動機的效果。餐桌用途的轉換可以帶動下一次的學習,這是所謂的「帶動法」。

坐在硬椅子上比較能專心
順便要提的是,學習時坐的椅子和餐桌成套就好,就是那種沒有滾輪的普通四腳椅子。只要有靠背,應該就沒問題了,不需要扶手。
休閒椅和學習用的椅子應該分開使用。要在短時間內集中精神,坐在沒有扶手的硬椅子上,比坐在鬆軟舒適的休閒椅上要來得容易。因為坐在椅子上的觸感關係到學習心情的轉換。
需要的工具全部攤在桌上,不需要抽屜。
我的桌上除了文具外,還有電腦、印表機、透明資料夾(用法將在後面詳述)。
用不到的東西就不要放在桌上。很多人往往越堆越多,書本、文件資料很快就占據整張桌子,妨礙到學習。
所以,桌上只放必要的學習工具,就放在隨手可得的位置,讓自己一坐下來就能立刻進入學習的狀態。把應學習的項目寫下來貼在桌上,那更完美。

2電腦是創造成果的工具

電腦是記錄學習成果、書寫郵件和部落格、製作報告或企畫書的必備工具,同時也是透過網路吸收資訊的重要工具。但在方便的另一面,電腦也會因為使用方式而成為浪費時間的工具。
很多時候我們使用電腦,卻變成被電腦使用的狀況。
各位是不是常常一坐在桌前,收發郵件或飆網就混過大半的時間?有時為了製作精美的資料而執著於細節的修飾,浪費龐大的時間。
要減少這類時間的浪費,就必須事前決定作業的內容。如果不想被電腦使用,在面對電腦時就要意識到,電腦應盡量當作是創造成果的工具。

電腦中內建百科全書
利用電腦吸收資訊不只能透過網路,還可以積極活用內建的百科全書、同義詞辭典、國語辭典、英漢辭典等各種電子辭典。
我的電腦內建兩種電子辭典,一部是跟我工作有關的「理化學辭典」,另一部是「現代用語的基礎知識」。有了這兩部辭典,想查的東西多半可以迅速查到,不必查紙本辭典。
現在的網路確實可以迅速找到想要的資訊,但總體來說,也有一種玉石混淆的感覺。有時候看似正確的資料,事實上登出的數字完全錯誤。
這個部分,百科全書和辭典比較讓人放心。因為經過出版社編輯、校對,資料正確也是當然。我出差的時候都隨身攜帶電子辭典,有時候查一下拼音,有時候確認一下正確的數字和年份,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工具。

3 用數位相機做記錄

事實上,人的記憶力很不可靠,重要的資訊不能仰賴記憶,必須養成記錄的習慣。
「別用頭腦,使用工具!」這是效率學習的鐵律。利用工具做記錄,會注意到許多平常視而不見的東西。
數位相機是必備的記錄工具。它的優點是可以不在意張數,盡情的按快門。拍得越多,機會就越多。反正多拍幾張,之後只留下好的作品就行。
現在高性能的小型數位相機非常普遍。我就常把數位相機放在公事包裡,到處趴趴走。因為機型輕薄,也可以放在口袋裡,因此幾乎不曾錯過任何按快門的機會。
數位相機不只在玩樂的領域中有用,在沒有影印機的辦公室或圖書館裡,只要有數位像機,按下快門,就可以瞬間取得資訊。
例如要影印某一頁的資料時,就可以用照相代替,非常方便。漫步街頭時,看到各式各樣的招牌、地圖,還有當季盛開的花草、街頭的人物或景象,只要喜歡,都可以拍攝、記錄下來。
做簡報時就可以插入這些照片。像本書中的圖片,都是我平常拍攝,留作資料的照片。
比較有趣的用法,是在做自我介紹時,如果同時展示自己喜歡的法國葡萄酒的照片,視覺性的資訊會比蜻蜓點水的說明更讓人印象深刻。「啊!這個人喜歡葡萄酒。」在自我推銷時容易吸引對方的注意。
不過,任何時候都「為記錄而記錄」也不妥。有的人認為只要拍攝下來就感到安心,但如果不好好整理拍下來的照片,之後也無法活用。

先拍一張索引照片,以便整理
我習慣在返家的電車上或等人的時候整理拍下來的照片,而不是等到回家後再整理。這樣整理過後,真正上傳到電腦時,大概只剩下必要的二十張左右。
我整理照片的技巧是,先拍一張索引照片。例如,參拜寺廟神社時,先拍下寫有寺廟名稱的標示或看板。這樣一來,即使拍了很多照片,整理時也能立刻知道這是哪一間寺廟。
同樣的,街頭攝影時也先拍下十字路口的路標,事後就可以輕易追尋走過的路線,因為照片上都有時間標示。
也就是說,重點是一邊拍攝,一邊整理。能在拍攝的同時完成編輯最理想。
回到家後,只要按時間順序將照片放入資料夾就好。資料夾可以暫時不分人物、風景、事件等主題,只以日期、時間分類。因為照片上都有分鐘單位,整理起來非常簡單。
不過,在使用數位相機前,必須先設定時間。尤其是在國外時,因為有時差,所以要先設定好當地的時間。只要做到這點,依時間順序拍攝的照片非常容易整理。
雖然人的記憶也有時間順序,但在回想事情時似乎做不到。倒不如利用大量攝影的方式,就能輕易找出目標,縮短浪費的時間。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