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S0500073

慢養:用等待和陪伴,教出開朗從容的孩子

出版日 2018-01-01
定價 $280
優惠價 79折 $221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內容簡介

文章點閱超過6000萬次!兒童雙語啟蒙教育專家10年經驗分享!
出版一個月,累積10000多則五星好評!
一本讓父母不再迷惘焦慮的安心之書。
一本充滿幸福溫情的親子互動溫柔之書。
一本契合父母需求的貼心實用教養書。

做個懂孩子、等孩子的從容父母,讓孩子能像孩子那樣長大!
教養的最高境界是「外放內收」,父母謹守原則,不催促、不應付,
時而陪孩子瘋狂,時而潛移默化教導,時而溫和堅定引導,
每一天,都是從容而幸福的親子日常。

本書破除父母的焦慮與教養困境:

◆家庭氛圍讓孩子知道「我懲罰你,跟我愛你沒關係」。

◆習慣養成讓孩子得到「教育」,而不要得到「教訓」。

◆親子溝通:大膽讓孩子嘗試錯誤,抵得上一萬句「苦口婆心」。

◆陪伴玩耍:從旁觀到入戲,真正投入一次,收穫超過預期。

◆學習態度: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有目標,但沒有目的,讓孩子努力就好。

◆英語啟蒙:孩子英文學不好,其實是因為中文沒跟上!父母的參與事半功倍。

◆手足關係:如此相愛的「你們」,是父母最大的滿足。

◆父母自我成長:每個孩子都在複製父母的行為,但別用自己的感受替代孩子的感受。

◆興趣激發與藝術培養:看到孩子畫中自由的想像力和內心的聲音,保護孩子天性中的自由之光。

||專家推薦||

◎這本書記載的不僅是錢兒媽的教養征途,也是所有年輕媽媽為捍衛「孩子自由的真相」所做的努力。──粲然(作家、親子閱讀推廣人)

◎父母要給予孩子助力,讓他自己飛翔,飛到更高、更遠、更優美的境地。錢兒媽讓我看到了這種珍貴的努力。──蔡朝陽(麻辣語文教師、知名教育工作者、資深奶爸)

◎這本書記錄的似乎都是家庭瑣事,但仔細琢磨,會發現簡單又深刻的教育智慧。

──劉稱蓮(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心理諮商師)

||讀者五顆星好評||

◎看錢兒媽的文章,是一次身心靈的教養和享受,育兒也育己。

◎非常受用,有理論、有方法還有實例,謝謝錢兒媽帶給我們很多驚喜。

◎好久沒有這麼廢寢忘食地看一本書了,充滿愛以及生活中點點滴滴美好的育兒文章,帶給我溫暖的力量。

◎很棒的育兒書,讓我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育兒是充滿智慧、取捨、抉擇和等待的過程,需要父母滿滿的愛心和包容。

作者簡介
錢兒媽(白雁飛)

英語教育專家,紀錄片英文翻譯,親子微信公眾號【Michael錢兒頻道】主筆。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畢業,中英文雙碩士。從事英文教學15年,專注兒童雙語啟蒙與教育10年,在兒童有聲書頻道講解的英文教程《牛津閱讀樹》深受父母和孩子們喜愛。2016年,錢兒媽有了二寶,每天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Michael錢兒頻道】分享教養一對兒女的心得體悟,記錄與孩子相伴的難忘瞬間。其中溫暖有趣又發人深省的小故事,及身體力行的領悟和反思,見證自己與孩子一路走來共同成長的印記,也觸動無數父母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幾乎每篇文章點閱都高達10萬次以上,更被眾多主流媒體大量轉載,總點閱已超過6000萬次。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S0500073
ISBN:9789861365022
312頁,25開,中翻,平裝,套色
看更多

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前言 孩子,你讓我滿心的愛有了託付

第1章 家庭教育:最好的教育在家庭

「我愛你」,世界上最神奇的一句話

世界上最美好的心機

我懲罰了你,跟我愛你沒關係

讓孩子知道,父母彼此深愛

孩子,你享受這個過程嗎?

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是孩子

第2章 陪孩子玩:父母的第一堂課

因孩子的到來甘願被「套牢」

全心投入地跟孩子玩

偶爾讓孩子享受祖父母的「寵愛」

永遠不要辜負孩子的小小願望

陪孩子玩,是父母二次成長的機會

第3章 習慣養成:教養要「外放內收」

好孩子都是一點一點教出來的

養孩子要「外放內收」,形散神不散

得到教育的孩子與得到教訓的孩子

表揚孩子,不是表演給孩子看

當孩子要吃芥末時……

孩子闖禍,先別急著生氣

第4章 親子溝通:沒有人比你更瞭解自己的孩子

最懂孩子的人,是你

學會懂孩子和等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是一朵晚開的花

如果你有一個男孩,請給他說話的機會

有技巧地談論「別人家的孩子」

別吝於向孩子解釋這個世界

大膽讓孩子試錯,抵得上一萬句苦口婆心

告訴孩子:這些事沒什麼大不了

第5章 藝術培養: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美學家

不要讓孩子失去對美的感受力

發現並呵護孩子的天賦

上天偏愛「不爭」的孩子

不要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戴上面具

保護孩子天性中的自由之光

讓孩子知道,每個生命都重要

第6章 學習:讓學習成為自然而然的事

有一種無知,叫「我學完了」

給孩子一張習慣養成清單

放下包袱,讓孩子任性地閱讀

古詩詞帶給孩子最好的心靈滋養

充分妥善利用零碎時間

孩子偏科,有時只是需要引導

第7章 英語啟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

關於孩子英文啟蒙教育的九個問答

英文啟蒙,重在從小的積累和興趣培養

建立正確的學習理念,但不要矯枉過正

每個父母都能成為孩子的英語啟蒙老師

英文學不好,其實是因為中文沒跟上

陪孩子重拾英語,是美好又愜意的旅程

聽力:給孩子「聽」就對了

口音:讓孩子擁有道地純正的英文口音

深度閱讀:堅持讓孩子走得更好

英文寫作:可以系統化學習的小工程

第8章 迎接二寶:你需要準備好這些

我為什麼要生二寶?

如此相愛的你們,就是爸媽最大的滿足

世界上真有不偏心的父母嗎?

二寶來了,如何對大寶進行心理建設?

學會放手,培養爸爸帶孩子的能力

兩個孩子年齡差距大,受益者是父母

第9章 自我成長:為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每個孩子都在複製父母的行為

當孩子「脫軌」時,給他解釋的機會

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誰說全職媽媽不上進?

為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後記 致我們終將老去的時光──寫給身為父母的我們

看更多

前言
孩子,你讓我滿心的愛有了託付

二○一五年十二月五日早上九點,醫院打電話給我:「白女士您好,請問您預約今天來生孩子,怎麼還沒到呢?」糟糕,忘了跟醫院請假。我只好說:「抱歉啊,今天我兒子有演出,可能沒空去生了,改天再去好嗎?」

對方沉默了幾分鐘,訕訕地問:「明天能來嗎?明天六號,是好日子。」我說:「對不起喔,明天我兒子演出還得持續一天,不然後天呢?啊,後天七號日子不夠好,不然我跟你約八號,八號早上我一定去生。」

十二月八日我入院待產時,護士笑著說:「您終於來了,沒見過超過預產期兩週還自己選日子來的。」

我的金子,就被我這個不按牌理出牌的媽,因為哥哥的緣故,延遲來到這個世界。如果早知道是一個如此美好的孩子,我真巴不得早幾年生下她。

初生的她皺巴巴的好醜,因為哥哥生來秀氣,所以我總忍不住在心裡偷偷比對兄妹倆。我甚至一邊愛她愛到不行,一邊有點小小遺憾地對她說:「即便你長得不漂亮,媽媽還是好愛好愛你。」一旁忽然蹦出橫眉豎眼的韓先生,忿忿地糾正我說:「我的金子哪裡不漂亮?你哪隻眼睛看見她不漂亮了?有誰比她漂亮?」好吧,我理解這種心情,就像我怎麼看兒子都覺得他最可愛一樣。有些事,是天生無解的。

我現在是有女兒的人了,她的手臂和小腿像一節節小蓮藕,軟軟地依偎在我懷裡,大眼睛好奇地看著這個世界,眼神裡除了驚喜,還有小小的狡黠。我們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個小時抱著她,用雙腳丈量這個世界,傾我們所有帶她看盡世間風景。

又是一年的十二月八日,對許多人來說,這也許只是一個普通的冬日,但在我家卻是一個大大的節日。我的寶貝女兒,今天一週歲了!

從上週起,我問錢兒(哥哥)要給金子準備什麼禮物,錢兒沒回答,便在桌上塗塗畫畫起來。原來,他花了幾天時間畫了一幅畫,並把圖案剪下來拼貼在一起送給妹妹。他說這是世界地圖,想要送給妹妹全世界!他這番小暖男的話,讓我感動得熱淚盈眶。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還不及這十分之一。

然而金子並不懂得哥哥的心意,只是坐在哥哥身邊拚命拉扯他的褲腳,然後露出四顆小白牙,咿咿呀呀地拍拍手,又指指頭頂的燈。這是她目前會做的兩件事,也是她能想到討好人的唯一方式,毫無保留地,全部給了她最愛的哥哥。

韓先生更是從很久前就開始籌畫著如何幫女兒過生日了。對於一個連續數年忘記結婚紀念日的人來說,這樣的費盡心思有多難得!他想給女兒買漂亮衣服鞋子,買好幾層的蛋糕,買人一樣高的娃娃,陪她去遊樂場玩。他甚至說:「不然帶她去最好的商店,她指什麼就買下來送給她。」

我們都知道,物質與金錢比不上父母給孩子的愛,可是當你愛她甚至超過自己的生命時,便覺得為她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時光殘酷卻也溫柔,它不能把孩子停留在原地,卻讓我們在不捨又不得不前行的路上,獲得滿滿的愛與感動。眼看這樣一個小貓咪似的「小動物」一天天長大,那麼乖巧、伶俐、軟萌、肆無忌憚又令人心疼、做事那麼專注,總是用無辜的大眼睛打量這個世界,我便深深感激自己何其有幸能獲得如此豐厚的大禮。

常常想對孩子說聲感謝。感謝他們出現在我的生命中,讓我的人生完整;感謝他們在我身心俱疲時,讓我嘴角上揚重新恢復活力;感謝他們讓我在經歷挫折或看到人世間醜惡時,相信世界不及他們美好,而我已擁有他們,於是便對這世界又充滿信心。

他們讓我們滿心的愛,在迷失、失落、不羈、徬徨時找到去向,讓心歸於平靜,將浮華與奢望全拋在腦後。他們讓我只想靜靜地做一個面容和善、言語輕柔、心地綿軟、心滿意足,彷彿已擁有全世界的媽媽。而我,其實真的已經得到了,不是嗎?

看更多

試閱

◆如果你的孩子,是一朵晚開的花

我們的微信公眾號「Michael 錢兒頻道」有個單元「Michael 錢兒叫你起床」。很多小朋友現在都習慣了每天清晨聽錢兒叫他們起床,甚至很多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爺爺奶奶也愛上了他的聲音。經常有人感慨:「你看,你們爸媽是職業配音員,孩子就受了好的遺傳和影響。」

其實,你知道錢兒快三歲都還不會說話嗎?

週一帶錢兒去上溜冰課,下課時跟教練溝通他近期的進展,教練說:「他才剛滿七歲,不敢說全國,但至少全北京,也找不出第二個能溜成他這樣的男孩。」一時間我不太能適應,眼前還是他無論學什麼動作都比別人慢三十多拍,天天挨教練罵的畫面。

晚上回家找出那本對我和韓先生影響至深的繪本,笑著跟他說:「這書,是不是應該裱起來,定期膜拜一下?」

這本英文繪本是《阿虎開竅了》(Leo the Late Bloomer),其實我個人更喜歡它字面的意思「晚開的花朵」,這個書名似乎最能表達它在我心中無比美好又帶點浪漫的情感。

故事是說一隻叫作 Leo 的小老虎,做什麼都不擅長,他不會讀書,不會寫字,不會畫畫,吃飯也邋邋遢遢,更重要的是,他從不說話。作為百獸之王的老虎爸爸,焦慮地問媽媽:「Leo 到底有什麼問題?」媽媽從容地說:「他很好,他只是還沒開竅,是一朵晚開的花朵。」爸爸想,無論怎樣,晚開花總比不開強。於是天天觀察兒子,但還是沒有任何開竅的跡象。媽媽提醒他:「你一直盯著他,他就開不出花啦!」於是爸爸不再給孩子壓力,日復一日,只是耐心等待。最終迎來了 Leo 綻放的那一天,他會寫會畫會讀書,能體面地吃飯,而且出口成章,送給爸爸媽媽的第一句話就是 " I made it! "(我成功了!)

這簡直就是若干年前錢兒的翻版。

他快三歲時,除了爸爸、媽媽、丫丫三個詞外,什麼都不會說。前兩個詞是為了區分我和韓先生,然後用第三個詞結合動作,表達一切需求。

那個年齡的孩子,說話流利的比比皆是,而兩個職業配音員的孩子,竟然三歲還不會說話,無論是在同行還是家人朋友眼裡,你能想像是個多大的「奇蹟」!我和韓先生的懊惱也就可想而知了。

除了不說話,他還膽小無比。從一歲多起,每天要帶硬幣去外面那種投幣搖搖車那裡,看!別!人!玩!只要讓他坐上去,就哭得一塌糊塗,後來我的任務就是每天幫別人投幣,讓別人免費坐,他在旁邊看。

帶他去遊樂場,他從不玩任何設施,怕攀登架太高,溜滑梯太陡,看起來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和熱情,依然只能做個安靜的觀眾。

帶他去看動物表演,從北京到青島、香港、美國,他沒有一次不是從頭哭到尾,有時甚至哭到我們必須無奈提前離開。在香港海洋公園和迪士尼,兩次把安全人員給哭來了,再三核對確認我是不是他的親媽。在家教他東西,他學得很慢,其他孩子一講就懂的東西,到他這裡要說很多次他才能明白,再說幾次才會記住。我和韓先生都不能理解,我們當年在學校都是書讀得挺好的學生,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會這樣呢?有一天韓先生送錢兒去上溜冰課,整個過程就看他心不在焉完全沒有任何進展,無論教練怎麼引導,到最後變成大聲指責,他始終瞪著無知又無辜的大眼睛,一臉茫然地看著教練。

我們送他去學下棋,試著開發他的智力,可是他完全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幾天下來累得像個被玩壞的破布娃娃。老師也被折磨得幾近崩潰,說孩子可能太小了還不開竅,主動提出願意讓我們退費。可是班上比他小的孩子,明明都能順利地對弈了。

之後陸陸續續又有很多次類似的情況,韓先生說,那些情景讓他絕望。於是他回家狠狠說了錢兒一頓,說了很多,言辭頗為嚴厲,甚至有點兇惡,但錢兒依然用無辜又茫然的眼神看著爸爸,根本不明白他在說什麼。我們唯一能看到的,就是一個面對爸爸怒氣而傷心的孩子。

韓先生問我:「你說這孩子到底是什麼問題?是不是要去看醫生?」我默默把這本書送到他面前:「你看看,或許會感覺好一點。」錢兒爸是個經歷過大場面的人,想要打動他並不容易。我原本也只是想安慰他而已,沒想到他讀完卻痛哭失聲。他說:「我不願意孩子這樣,在這麼殘酷的世界裡,孩子一直這樣下去怎麼辦?我並不是要苛責孩子,身為父親,我想盡全力卻無能為力,只能替孩子著急,甚至替他委屈,這種感覺,你懂嗎?」

他接著說:「但是,我讀完這本書,突然釋懷了。就像佛家所說,突然頓悟了。那麼驕傲的森林之王的孩子,簡直跟錢兒一模一樣,茫然的眼神,圓圓的小臉,看著牠,彷彿一下子戳中了心中最柔軟的部分。」

從那以後,韓先生像變了一個人,他自認他的兒子就是虎王的孩子,是一隻按照自己節奏,只遵循自己時間表的小老虎。他與其他孩子並無不同,只不過是個 later bloomer,做任何事都比別的孩子慢一些,僅此而已。

他懵懂膽小,天真得與年齡不相符,沒關係,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與耐心,就像故事裡的老虎爸媽一樣,從容淡定地繼續我們如常的生活,等著孩子,終有綻放的一天。

韓先生自此,對孩子有更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永不放棄的信念油然而生。他會比原來更努力地培養孩子,鼓勵他做之前不敢做的事,一次兩次三次,一百次都沒關係,他依然付出時間、精力、金錢,竭盡所能,最重要的是無窮的耐心與等待。

上溜冰課時,他會在一旁提醒孩子,但下課後他從不責備。寫作業時若有不懂的地方,通常我講完第二遍還不懂就想掀桌子了,但他總會笑嘻嘻地說:「你去休息,我來。」然後我在一旁聽他一遍又一遍解說,徹底講明白。其間有無數次,我其實都有衝動想找個東西去敲敲孩子的木頭腦袋。

每次去看各種表演、電影或兒童劇,雖然也都是錢兒自己想去,可是他依然會因恐懼而要求中場離席。韓先生再也不會無奈或氣呼呼地帶孩子走,而是每次都很開心地帶他去吃吃喝喝,並表揚他比上次多看了一會兒。現在,不管看什麼演出,錢兒已不會恐懼或排斥了。

如果你認為我說了這麼多,是為了要推薦一本書,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我其實是想與你分享我們接受孩子 late bloomer 的心路歷程。就像生活中看到一花一葉、一草一木,不知是哪一瞬間讓你開悟,從而懂得生命的意義一樣的感覺。

◆當孩子要吃芥末時……

錢兒自小行事謹慎,不確定的東西絕對不會去嘗,不確定的事保證不會去做。所以如果你給他一坨芥末,告訴他比霜淇淋好吃,但這東西從外觀上讓他覺得不好吃,他也不會碰一下。對於這種孩子,如果出於健康考慮,有時我們需要用一些誘導的手段。

妹妹金子則完全相反,她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迫不及待嘗試。而且她的執拗,大約是我家其餘三人加起來的程度,我常感慨她的意志堅決,根本不像個一歲多的孩子。想要轉移這個小人兒的注意力非常不容易,她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並且志在必得。

所以我們對她會給予更多讓她受挫的機會。比如當她硬要伸手去碰熱水,就給她一個雖然燙,但不會燙傷的溫度,讓她自己去摸。照理說,一次也該記住了,但她可能要連續被燙個三五下,才肯收手。

比如她硬要吃芥末,只要在第一時間看住不讓她的手摸到眼睛,即使嘗嘗也不是壞事。第一口吃完,爸爸問她:「還要嗎?」她堅定地看著爸爸說:「嗯!」此時,我並不認為阻止她是更好的選擇。

一位媽媽在微信留言描述:

昨天跟孩子的爸爸為了要不要給十三個月大的寶寶玩空調遙控器吵了一架,爸爸覺得我給孩子玩是溺愛孩子,弄錯了模式還會讓寶寶感冒,但我覺得寶寶聽到滴滴的按鍵聲,聽到空調的變化流露出驚奇的表情,是哪怕我陪著他一起感冒也值得的!我和先生觀念的衝突和差距之大,讓我突然很灰心!

我這樣回覆:

金子每天看到電視遙控器也會興奮喊叫,看到爸爸的遊戲機遙控器會伸手非要不可,所以我們幫她準備了一個不用的遙控器,按它會亮,但對電視沒反應。然後爸爸給她和哥哥一人準備了一個遊戲機遙控器,雖然控制不了遊戲機,但都有電。哈哈,想些變通的方式就好了。

孩子的心性天差地別,不會有對每個家長都適用的普世方法。我的原則主要有二:

第一,會對孩子造成身體傷害的,無論如何也不妥協。但拒絕孩子的方式上可以更多樣化和人性化。至於那些看似過分但無傷大雅的事,哪怕麻煩點,或有些物件上的損失,也盡量配合孩子去嘗試。

比如金子要吃芥末,就讓她試試。但當朋友聚會時,金子看到爸爸杯子裡的威士忌吵著要喝,我們就絕對不會同意,而讓她選擇玩瓶子。雖然玻璃瓶也很危險,但有旁人看著,玩一會兒她開心了,很快就可以帶她去做別的事轉移注意,如此一來讓孩子自然地接受事情的整個過程,也不會破壞聚會時的歡樂氣氛。

父母要不斷學習,積極瞭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並在能力範圍內給他們最大的接納與包容。首先是不怕麻煩,坦然面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小問題。其次,要能用理性、科學、客觀的角度認識孩子,處理孩子的問題時就能大方得體。

如此想來,會發現很多事情都可以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我們只是習於用最直接有效的粗暴方式處理。或者,如果沒有出現問題,我們可能就不會去思考防患於未然。

第二,對孩子的縱容尺度,要建立在遵守社會秩序和準則的基礎上。即便是尚不經事的嬰兒,也不能擺脫「社會人」的身分。尊重孩子天性和需求的同時,也不能給別人添麻煩。

以下這位媽媽的話,其實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

每次出門,小孩總是對各種事物很好奇,東按按西摸摸,讓我提心吊膽,想滿足他的好奇心又擔心讓別人不開心,只好偷偷摸摸給他玩一下下就趕緊走人。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對此,我的回覆是:

在不影響別人並不造成破壞的前提下,先與相關人員溝通,若能達成諒解就讓他碰,對方不允許就跟孩子溝通,講不通就只好用別的東西轉移孩子注意力,畢竟還是要遵守規矩的。

像我家妹妹這般執拗、不容易轉移注意力的孩子,在「不被獲准就去動別人的東西」和「不達到目就大哭」這兩者之間,我會選擇後者。世界上沒人有義務包容我們孩子無理的要求,即便那要求在我們自己看來是合理的。

◆關於孩子英文啟蒙教育的問答

從我開始講《牛津閱讀樹》錄音課程至今,每天都有很多家長提出各種問題,最常見的開場白方式有兩種:

「我英語不好,所以……」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讓孩子開始學英語……」

我很理解父母的困惑,對於自己不擅長卻又希望孩子做好的領域,我們的顧慮總是會很多,怕起步晚了耽誤孩子,怕操作不當誤導孩子……然而,我們做不好的事,並不必然導致孩子做不好,我們不知道何時該開始的事,只要邁步向前去嘗試,自然會找到合適的時機。所以,一切的關鍵都在於,即刻行動!

從以下這些問答中,希望能給還在彷徨的你一些啟示。

Q 孩子應該多大開始學英語?

英語啟蒙從孩子一出生就可以開始。

零到三歲階段主要以「磨耳朵」為主,內容上可以選擇《鵝媽媽童謠》(Mother Goose)、《歐美經典兒歌》(Wee Sing)等兒歌和童謠。兩歲以前建議讓孩子多聽,兩歲後就可以慢慢加入卡通片和閱讀,因為太早用眼睛,父母都會擔心對視力有影響。而且太小的孩子專注力有限,太早加入視覺的內容效果也不大。三歲以上,可以開始加入分級閱讀系列和難度適中的繪本。

Q 到底是英國發音好還是美國發音好?

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英音美音各有其擁戴。

從學習難易度來說,美式英語略微容易一點。有一種說法是,美式英語是英式英語的簡化。因為發音上美式英語有四十四個音,而英式英語有四十八個。拼寫上,美式英語中有些詞是直接從英式英語簡化而來,比如 color(英式拼音為 colour)。此外,英音的口腔開合度沒有美音那麼大,簡單說就是你看美國人說話都比較誇張,英國人比較含蓄,以聽音模仿來說,美音相對容易。

從資源豐富程度來說,美音資源相對更豐富一些。在幼兒階段,BBC 可提供的資源很豐富,十幾歲的孩子有很多英音或有聲書的 YouTuber 頻道可選擇。介於幼兒和青少年之間的孩子,美音的資源可能更普遍。

從社會認知來說,英式英語更顯優雅和貴族氣質,美音可能更親民。除非家長對英音和美音有清晰的認知和辨識能力,並有明確的喜好來幫助孩子選擇,否則,方便找哪種資源就選擇哪種,哪種都好。

Q 有些卡通片是雙語版,繪本也是,先看中文再看英文效果會不會更好?

千萬不要。看中文版並不會加深孩子對內容的理解,反而會讓他更排斥聽不懂的英文版。所以對於雙語素材,我一般都是盡量避免孩子接觸中文版。學中文可以另選其他沒有雙語的素材。

Q 孩子是在家自己啟蒙好還是送出去上課比較好?是上團體班好,還是上一對一的外師教學課程好?

英語啟蒙絕不是選定素材,把錄音和卡通片扔給孩子就行了,相反的,你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制訂進度計畫,瞭解孩子的進展,並及時調整。所以如果家長沒有這個時間和精力,或者有的家長覺得能力不足,可選一家比較正規,有完善教學理念和教學體系的教學機構,送孩子去上課吧。若是自己有決心能持之以恆陪孩子一起學習,在家啟蒙也是絕對能做到的事情。

至於要選擇團體班還是一對一外師教學?團體班因為有科學的教材和教學進度,對於零基礎的孩子或者在非常初級階段,根本還談不上因材施教,就算方法再好也很難有較大的進展。

而一對一的課程,更適合有一定程度,在口語或語言能力上有進一步要求的孩子。此外一對一的課程其實對家長要求比較高,有些外師教學需要家長選擇教材,而且因為是針對你一個孩子,進度也是由外師決定,課程很靈活,但其實未必有利於對孩子進度的瞭解。

我有個朋友,從孩子零基礎就請了一位外師,每週來家裡上兩次一對一課,每次一個半小時。一年過去,每次上課外師都帶她玩都很開心,她也能說一點最基本的「你好」「再見」「吃飯」「喝水」之類的英語詞彙,但進展非常非常慢,相較於同期送到團體班學劍橋或其他課程的孩子,一年的進展已經滿大了。

另外還有個朋友自己幫孩子啟蒙英語,三年後請了一位外師,每週上一次課,每次一小時,每週一個主題,都是孩子想瞭解的話題。外師會提前做好準備,與孩子進行討論。因為有了之前啟蒙階段的累積,孩子便能把已學到的詞彙和句型實際運用、整合在外師教課階段,因此進步飛速。

我建議如果要把孩子交給別人啟蒙,不妨先報名參加團體班,學到一定程度再請外師一對一上課,或者現在很流行的線上外師教課。

Q 孩子不愛學英語,不愛聽原版錄音,不愛看英文卡通和繪本,也不愛跟讀……我該怎麼引導孩子?又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類問題最常被問到。我舉一個不是很恰當但一說大家就明白的例子。孩子挑食不愛吃飯,有幾個媽媽會真的讓孩子餓肚子直到餓死的?少數有點原則的媽媽可能會說,不吃飯餓一頓就好了。但如果餓了三頓還是不吃怎麼辦?還不是得跟大部分沒原則的媽媽一樣,想盡辦法讓孩子吃飯,做更豐富的菜色,調整口味,威逼利誘,甚至用物質獎勵利誘,只要孩子吃飯別餓壞身體就好。父母為什麼會這麼看重吃飯?因為這是他們最關心的事,沒有父母不重視小孩身體健康的。

英語學習也是一樣,其實所有的學習都一樣,如果你足夠重視,就會想盡辦法解決難題,讓它順利進行。你比任何人都瞭解如何與自己的孩子溝通,如何向他妥協,如何讓他配合。沒有任何教育理念和方法是適合所有孩子的,只有你自己知道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若直接給孩子看原版卡通片,孩子不想看,其實非常正常啊,對於只會中文和英文的成年人,若給你一部阿拉伯片,跟你說非常好看要你看,你也未必愛看啊,因為完全不知道在講什麼。

一開始錢兒也不愛聽、不愛看、不愛跟讀。於是我和韓先生輪流陪他看,遇到好玩的情節陪他誇張地大笑,有些地方假裝看不懂,如果他看懂了,就請他告訴我們,即便他只是透過畫面瞭解而不是真正聽懂了。

韓先生還專門開了一個錄音專輯讓錢兒教自己讀《牛津閱讀樹》,我們甚至也曾許諾過,認真看過某個卡通片多少遍可以買一個禮物。這都是適合我們家的方式,未必對每個孩子都合適,但如果你願意動腦筋,可能會有更好的方式也說不定。

任何學習,入門前都是枯燥艱澀的,真正透過快樂學習而獲得成功的人少之又少。在沒有入門前,若因為孩子抗拒家長就輕易放棄是非常可惜的。而且英語學習這件事對於現在的孩子而言已是無法逃避的,它不像其他才藝課,不喜歡這個還可以換成另一個。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就是,就像讓發燒的孩子吃藥,讓肚子餓的孩子吃飯,讓半夜兩點還不睡覺的孩子睡著一樣,不管你用什麼方法,心中都明確知道這是我必須做的事,自然就會知道該怎麼做。

世界上沒有普世的英語啟蒙方法,學習英語也沒有捷徑,只要身為父母的我們做到以下三件事:

1.選定你的方向;

2.堅持不懈;

3.不篤信任何所謂的專家(包括我)。

別再四處觀望,到處諮詢把孩子交給別人的經驗。就從今天開始動起來,才能看到沿途的風景。不只孩子會進步,父母也會成長,並且能增進親子關係。

◆告訴孩子:這些事沒什麼大不了

一個多月前,在韓先生生日那天,我發了一則錢兒錄的「Michael錢兒叫你起床」,講的是錢兒在電梯裡放屁的故事。內容是說爸爸送他上學,他在電梯裡放屁,並大聲告訴爸爸:「我放了個屁。」,逗得電梯裡其他叔叔阿姨大笑。下了電梯,韓先生叮嚀他以後不必在人前宣揚這種不雅之事,但錢兒感慨說:「我要當個誠實的小朋友,不就是放了個屁嗎,有什麼不能說的。」其實,這話背後還隱藏更深一層的含義,「這件事有什麼大不了!」

我和韓先生曾經一度覺得錢兒是個大剌剌的孩子,心胸寬大,什麼都不計較。但不知從何時起,發現他開始要面子了。而且極為在意別人目光。

比如一次,我們在遠處看到他突然摔倒了,剛想跑過去查看,就見他立刻彈起來,慌張地拍拍手上的土,拍拍衣服,小偷一樣張望四周是否有人看到,雖然臉部表情略帶痛苦,卻裝作沒事繼續往前走。韓先生心疼地迎上前去問:「摔倒了啊?」錢兒不吭聲。韓先生又問:「痛不痛?給爸爸看看!」錢兒扭捏著不想給爸爸看,等我們掀起褲管一看,摔得很重,可是他卻咬牙偏說不痛。韓先生在他耳邊小聲說:「你偷偷告訴爸爸,到底痛不痛?」他畢竟還是個孩子,眼眶一紅說:「痛死了。」我和韓先生不解地問:「那為什麼不趕快告訴爸爸媽媽,要裝作沒事呢?」他說:「因為我覺得跌倒很丟臉,被別人看見會覺得我很笨。」

又比如有一次,老師只是好心提醒他衣服穿反了,他就大哭起來不肯去上課。老師幫他換好衣服、安撫了半天,他才平復心情。我從老師那裡得知此事後問他,他怎麼都不肯承認,最後又是偷偷告訴爸爸說,如果同學看到他衣服穿反,會被人笑。

比如在學校,如果別的同學說有什麼東西而他沒有,或是人家去了哪裡見過什麼他卻未曾嘗試,就會感到失落且不知所措。

我和韓先生發現這種情形,便開始慢慢開導他。韓先生說:「人生可能遇到各種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既然遇到了,就要去面對並解決。」

像我們目前遇到的這些事,既不影響身體健康,也不會影響別人的看法。如果你不把它放在心上,不將它看作天大的事,那就沒有人會真正在乎。但如果你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如何遮掩這些事情上,擔心別人看見你出糗,遺憾別人有的東西你沒有,害怕別人懂的東西你不懂……這些事情上,就錯過最該做的事,也就是解決問題。不如就此放下,告訴自己「這沒什麼大不了的」,然後專心解決當下的窘境和難題,並繼續做後面的事,往往會有更好的結果。

任何事情靠遮掩都無法真正過去,靠遺憾無法真正獲得,不懂裝懂才更會被別人恥笑。所以,遇到讓你覺得很重大、丟臉、尷尬的事情時,不妨先對自己說:這沒什麼大不了!然後,積極地尋找解決辦法。

有一次溜冰課下課,我們帶錢兒急匆匆地趕去別處辦事,車庫地上很濕,我拉著他走得快了,一個不小心,兩人摔了一跤跌坐在地上。他第一個反應是看周圍有沒有人,我則坐在地上邊笑邊說:「哎呦,走這麼快,正好坐下來休息一下,可憐我的屁股摔成八瓣了。」他一下子放鬆下來,也跟我一起大笑起來。

韓先生蹲下跟他說:「你知道嗎,爸爸小時候覺得摔倒也滿好玩的,每次我摔倒,不但不立刻彈起來,還在地上順便打個滾躺一下,還滿舒服的,你要不要試試?」於是,他教唆兒子在濕濕的地上打滾,又伸了伸懶腰才站起來。錢兒對我說:「我發現,摔個跤真沒什麼大不了的,起來就行了啊!反正沒摔傷就好了。」

是的,孩子,無論在何時何地摔倒,最終總是要站起來的。你變不成一隻能鑽地縫的小螞蟻,也沒有隱形斗篷讓你立刻遁形,不妨就大大方方、從容不迫地站起來,不必在意別人怎麼想。這原本就沒什麼大不了的!

「沒什麼大不了的」,當孩子用這句話作為面對事情的心理建設時,他會變得更自在,更自信,更進取,更有探索精神。在遇到窘境,或是自歎不如別人時,不會把精力用在為難自己上,而會積極嘗試做一個客觀坦然的自己。

當然,跟孩子說「沒什麼大不了的」,絕不是讓孩子對什麼都不在乎,只是用這句話幫助他把精力放在該在乎的地方。因為在乎別人的看法,在乎面子,遠不如解決問題和探索未知世界來得更重要。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