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情境圖,出自Unsplash, Himanshu Singh Gurjar)
波婭.桑卡,擁有相當不同於在印度傳統村莊長大的女性會有的人生。印度女人該做的事就是煮飯、洗衣服,還有準備出嫁。波婭告訴我:「我念國高中的時候,在我生長的文化中,絕對不可以和男生說話,連看他們一眼都不行,那是前所未聞的事。」
波婭雖然在傳統小鎮的傳統家庭長大,父親非常支持孩子受教育。一九九八年時,波婭進入印度理工學院就讀。印度理工學院是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學校,錄取率只有一%,波婭打敗近二十萬申請者,成為兩千新生中的一員。
波婭雖然因為成績好進了印度理工學院,她在大學時很膽小,很沒自信:「最難克服的障礙是我太害羞。我得培養自信,才有可能接近同學,但同學又幾乎都是男生。課業上不懂的地方,我不敢問同學,也不敢問助教,更不敢問教授。」
波婭二十二歲大學畢業後,到美國念碩士,拿到馬里蘭大學和史丹佛大學MBA雙學位。波婭進史丹佛之前,先在矽谷的臉書當工程師,並有幸參加桑德伯格的員工演講。波婭告訴我:「我記得在場很多女性聽眾站起來說,她們覺得身邊沒有支持團體,有時還害怕舉手發言,或是不敢問男同學問題。我大開眼界,沒想到不只是北印度女性有這樣的問題,就連美國許多頂尖學校的學生也有這種感覺。原來很多女性都跟我一樣。」
波婭在史丹佛的時候,常聽到其他創業者講自己當初為什麼想創業。「所有的故事都一樣,他們想解決一個自己有親身體驗的問題。對我來說,我熱切想解決的問題,就是我想幫助害羞的學生接觸同學與老師,讓他們獲得更良好的學習體驗。」
波婭商學院畢業後,決定結合自己學生時代的煩惱與電腦專長,推出給大學學生與教授的線上工具Piazza。Piazza是義大利文中人們可以分享知識與點子的城市廣場,線上版的Piazza 則提供師生可以互動的園地。
波婭發現投資人、教授、學生,以及其他目標聽眾,立刻就被她想用 Piazza 網站克服害羞問題的個人故事吸引,因此她在官網的顯眼處放上這則故事。波婭在介紹影片中告訴大家:「我成立Piazza的原因,是我希望自己當年念書時就有 Piazza。」
Piazza創辦人 波婭.桑卡(Pooja Sankar)
我大學念的是印度坎普爾的印度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班上只有三個女生,我是其中之一。我高中念女校,大學的五十位男同學也幾乎都來自男校。雙方都太害羞,不敢彼此接觸。我大學第一年過得很慘,教授會出寫程式的作業,他們的本意很好,希望我們學到很多基礎程式概念,但我幾乎每天都熬夜到早上六點,老是卡在作業的小細節……我太害羞,我會坐在電腦教室的角落,不敢請班上的男生幫忙。男生會彼此交談,彼此問問題,靠著一起合作學到很多東西,但我完全錯過那種學習過程……
我成立 Piazza的原因是我希望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向同學學習。有的人太害羞不敢問問題,一個人躲在宿舍想辦法做作業。有的人只認識班上幾個人,而那幾位同學也不知道答案。我希望如果學生有心向學,但身邊沒人能幫忙的話,Piazza能幫上忙。此外,我也希望 Piazza能幫助授課者帶給學生更多正面的影響與關懷。Piazza的出發點是串連學生、助教和教授,讓每位學生需要求救時都能得到協助,就算是凌晨兩點也一樣。
波婭發現教授特別喜歡創始人的故事:「很多人向他們推銷工具,但背後沒有真人真事。故事則讓教授知道,Piazza的創始者是一個害羞、希望幫助其他害羞同學的人,教授因而產生信任感。」
今日數百所學校的數十萬學生都使用Piazza,包括一半的史丹佛大學生與一半的麻省理工學院學生。波婭學說故事的過程,就跟她學軟體開發是一樣的,不斷改善再改善:「我回到打造產品的基本原則。首先,先做出產品,第一次出爐的產品不會是完美的,必須不斷迭代,不斷改善。接著我依據初版得到與沒得到的反應加以改善,推出新版本。我經過千百次的修改,才終於找到方法,用一兩句話就抓住聽眾注意力。」
曲折與最終的勝利
勵志的故事有兩個元素:「曲折」與「最終的勝利」。今日新一代的說故事者是像桑德伯格或波婭那樣的企業家,她們公開分享自己在成功前是如何走過逆境。
波婭說出自己的私事:「我二十二歲時,按傳統媒妁之言結婚。接下來四年,我的價值觀、我的性格,不斷受到考驗。我必須進入內心深處了解自己是誰。我在一段非常傳統的婚姻關係中掙扎,女人的工作就是做家事帶小孩,不准說話,不准有意見。我非常努力當了四年好太太,但我最終了解那不是我。我有遠大的夢想,遠大的希望,我想說出我想說的話。」
波婭自己念書時沒聲音,於是她靠著 Piazza 讓學弟妹發聲。
桑德伯格與波婭都說出自己失敗的婚姻,以及她們在成為領導者之前學到的寶貴教訓。她們個人的曲折故事與最終的勝利,引發聽眾共鳴,因為人們能在她們的故事中看到自己,聽眾被故事帶到另一個世界—企業創始人的世界。此外,由於大腦的決策會被情緒帶著走,故事讓聽眾更能接受創始人的願景,把她們的願景當成自己的願景。
《領導與奮鬥的藝術》作者史蒂芬.施耐德提醒我們,歷史上充滿領導者跌倒的故事。有的敗得很慘,例如賈伯斯被踢出公司,或是甘迺迪的豬玀灣事件,但有的領導者失敗後爬起來,而且變得更強。施耐德寫道:「領導者一旦知道成功之路免不了碰上挫折之後,改用新的視野看世界。挫折被視為必要的關卡之後,就會出現新的策略、新的做法,領導者的能力因而更上一層樓。」
《聖經》〈箴言〉廿四章十六節說:「因為義人雖七次跌倒,仍必興起。」乍看之下,聖經似乎是在說,成功的人就算一而再、再而三失敗,也會爬起來。不過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領導者知道,這句箴言真正的意思是「人因為跌倒七次而成功」。失敗與奮鬥是全世界最好的老師,也是精采故事的必要元素。
故事大師的拿手絕活
- 領袖能夠移山倒海,不是因為他們握有和山一樣高的資料,他們靠的是和聽眾分享自己的真心。
- 告訴別人故事之前,先重新打造你告訴自己的故事。
- 給聽眾能認同的英雄,告訴大家他們克服了什麼困難,以及最後的收穫。
- 簡報至少要有65%是故事。
- 數據與事實雖能說服聽眾,但唯有動人的故事能讓大家起立鼓掌。
- 提供有用的細節,讓故事更豐富。
- 堅守三數法則。
- 皮克斯七步驟,給聽眾可以歡呼加油的對象。
──本文整理自《跟TED學說故事,感動全世界:好故事是你最強大的人生資產》
延伸閱讀:
一個日本女孩的感人演說,幫東京獲得奧運主辦權!她說了什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