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事於偉大的伯恩斯坦,國際知名管弦樂指揮家義泰.塔更(Itay Talgam),他在TED講述「指揮與領導」的演說在網路瘋傳,點閱人次破兩百四十萬,被譽為是經理人必看的十大TED演講。
塔更曾指揮過無數重要樂團,包括巴黎管弦樂團、聖彼得堡愛樂管弦樂團、以色列愛樂管弦樂團、萊比錫歌劇院等。他說指揮棒看似沉默,到了某些人手上卻變得強大無比。這,就是領導的精髓!
六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將在《跟指揮大師學領導》(The Ignorant Maestro: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Unpredictable Brilliance)傳授你超越傳統教條,最極致美妙的領導方式。
◎慕提:橫斷專行的指揮官
領導者是唯一的權威,他會承擔所有責任,也要求完全的掌控權。
◎托斯卡尼尼:恩威並濟的父權角色
家庭式管理,關心每個成員,嚴守紀律,促進團體中信任、安全、團結的氣氛。
◎史特勞斯:四平八穩,規規矩矩
害怕失去控制,規則讓人有安全感。
◎卡拉揚:不給指示的靈性導師
沒有明確指示,卻能讓團隊成員自然產生一致的目標,即使沒有領導,也知道該怎麼做。
◎克萊伯:享受過程的領舞者
讓各種聲音與利益一起合奏,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也賦予他們權力,創造了形式和流程。
◎伯恩斯坦:請說故事給我聽
說一個精彩的故事足以激發人們的潛力,與團隊成員對話、建構意義、真誠回應也能激勵人心。
如心靈導師般的領導者—卡拉揚
柏林人和維也納人說他是「皇帝」,因為他統治這兩個歐洲古典樂中心長達數十年之久。赫伯特.馮.卡拉揚站在全世界最優秀的管弦樂團—柏林愛樂的指揮台上長達三十五年之久,創下任期最長的歷史紀錄。他指揮的音樂演奏專輯銷售量超過兩億張,這是古典樂史上至今無人可及的成就,足以讓他成為首位坐擁且駕駛遊艇和噴射機的指揮大師。卡拉揚能夠達成這樣的成就,是因為他讓全世界成為他展現自我的表演台,世界就是他的夢想。
卡拉揚在指揮台上站得直挺,指揮出情感豐沛的音樂,無須時刻睜眼看著音樂家,音樂家戲稱他是「魔術師」或「心靈導師」。他的身形中等,姿態優雅萬分,還有十足戲劇化的髮型,他是表演的主秀和儀式的焦點。卡拉揚早期在黑白電視亮相時,他堅持控制音樂會或錄音現場的所有細節,讓樂手圍成一個半圓形,越後面的位子越高,彷彿樂手是希臘劇場中的觀眾,而他則占據了表演舞台的位置。
當音樂會進行時,卡拉揚不會費心告訴樂手他的要求,他期待樂手能夠憑直覺知道他的每個想法,彷彿能讀透他的心思,讓管弦樂團成為他「手臂的延伸」。他的頭稍稍往樂手傾,聚精會神地聆聽,高度專注,他的眼睛幾乎永遠緊閉,因此額頭似乎成為焦點,彷彿他的思考程序會透過額頭播放出來,讓所有樂手讀透他的心思。
卡拉揚的手勢和其他指揮家截然不同。一般指揮家打拍子會從高點往下,在最低點彈回,像乒乓球在桌面跳動,清楚打出拍子。卡拉揚的手勢完全相反,從低點開始,以往上的動作拉出聲音,挑起一個開口,手勢不明確,而且沒有結束。很多時候動作會變得圓滑,幾乎是畫圓,讓管弦樂團的樂手不知如何跟上節拍。一般來說,如果沒有指揮出清楚的節拍,會讓樂手很困惑且出錯,這是指揮家的嚴重失責。不過,在卡拉揚的例子中,這種差距創造出令人著迷的團體活力,而且有完美表現。
不過,他是怎麼做到的?如果領導者沒有訂立目標,沒有確保公司的部門在期限內交出成果、沒有決定公司的節奏,工作要如何運作呢?
「皇帝」卡拉揚,指揮全世界最優秀的管弦樂團—柏林愛樂長達三十五年之久(Wiki CC-BY-SA 3.0)
儘管卡拉揚的音樂讓人想起「導師」的形象,但是他帶領的表演是以詳細,甚至以過度仔細的排練工作為基礎,卡拉揚用一絲不苟的訓練來確保樂手完全了解且實現他的音樂理念,樂手在猜測他的心思時也不太會猜錯。除此之外,他的指揮也不斷傳達他詮釋的理念,例如帶領音樂家演奏出豐滿圓潤的音色,這種聲音是卡拉揚的特色,也是他的傳奇,他能讓所有管弦樂團都發揮全部潛能。
卡拉揚常被問到他「模糊」的指揮風格,打個清楚的拍子給樂團,不是簡單多了嗎?但是他認為,給樂手清楚的指示是對樂手的最大傷害,破壞了樂手之間的合奏,因為樂手會把注意力放在指揮身上而忽略其他樂手,阻礙演奏的一致性。避免過度清楚是他確保樂手傾聽彼此的方法,也是他們成為管弦樂團的原因。
卡拉揚可以達到這樣的成就,是因為他放開自己的掌控權,換句話說,他刻意拉開差距。他願意忍受多大的差距呢?這個差距只是讓工作執行得更好?或是能夠接受更深一層的詮釋?若要解答這個問題,卡拉揚一直緊閉的雙眼給了我們關鍵的提示,有個在音樂家之間廣為流傳的小故事也提供佐證。卡拉揚有一次指揮倫敦的一個愛樂管弦樂團,他提示長笛手開始獨奏,但是他的指示太模糊—卡拉揚的手畫出長長的「一」字,卻沒有指示「現在開始」,困惑的樂手舉起手說:「恕我直言,大師,我不懂您的意思,您要我什麼時候開始吹奏呢?」卡拉揚立刻答道:「忍不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