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當房市一片大好之時,財經作家王伯達就在他的第一本書《民國100年大泡沫》,精準分析台灣將從失控的外匯存底,矛盾的經濟現象(實質薪資、儲蓄率負增長vs.房市、股市屢創新高),迎向房市的終極泡沫。五年前,全球新興市場欣欣向榮,金磚四國的基金投資蔚為風潮之時,王伯達也再次於《美元圈套》一書提出警示,弱勢美元即將展開反攻,亞洲乃至俄羅斯等國家的金融風暴恐將再現,轉為擁抱美元才是正途

這一切,在2014的年尾,都已經如王伯達的預期發生。可見的2015,無論是一度強勢的俄羅斯、台灣房市、黃金市場,前景都是一片黯淡。何以至此?王伯達在《美元圈套》中,徹底解說了當代的經濟,是如何重演九○年代的戲碼「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墜入失落深淵,同時間美國卻迎向十多年的榮景。」而現在,已然潰敗的俄羅斯,一如書中分析,重蹈蘇聯的覆轍,另一個前途未明的美國挑戰者──中國,在王伯達另一本新書《再見,世界工廠》,也在作者拆解下,露出他巨大未爆彈的面目

如果你仍然想要繼續押注在中國人民幣,無法相信美元將要再次獨領風騷。或是你想深入了解,王伯達是用哪些分析方式,清楚有邏輯地預測出整個全球經濟的未來趨勢,這兩本書是必修的投資/經濟/趨勢

熱錢已回流美國,
這正是美元圈套的必然循環,九局下班,美國已經逆轉勝。

必看:什麼是「美元的陷阱」 (出自《美元圈套》)


亞洲會發生這些資產泡沫絕非偶然或巧合,因為一直以來,我 們都只是在跟隨著日本的腳步,走上失落的世代罷了。

亞洲國家的成長模式,不管是過去的日本、亞洲四小龍或是現在的中國,其實都是透過壓抑匯率,以及廉價的勞動力,來實現出口導向的經濟型態。在壓抑匯率的過程中,這些國家因而累積大量的外匯存底,而其中絕大部分的資產配置內容,則是美國國債以及其他的美元資產。這也是為什麼全球外匯存底存量前十名的國家,包括中國、日本及亞洲四小龍都名列其中,而美國國債持有國前十名則是包括中國、日本、台灣以及香港。這些亞洲國家為了經濟成長而壓抑匯率的模式,雖然獲得了短期的亮眼成績,然而卻也因此掉入了「美元的陷阱」。

所謂「美元的陷阱」,指的是這些亞洲國家在經濟與匯率上,對美元的依賴以及其所可能產生的後遺症。這些國家仰賴美國的消費來驅動本國經濟成長的同時,不僅要壓抑本國匯率來維持美元的購買能力以及本國產品的競爭力,同時外匯存底中也購置了大量的美國國債,讓美國這龐大的經濟機器得以繼續運作下去。亞洲國家輸出了大量的商品到美國,最終還得把這些錢透過投資美國國債的方式來維持美國的消費能力。從邏輯上來看,我們這些亞洲國家根本是用自己的錢買下自己的商品,並且創造自己的出超。美國用一大堆的美鈔與國債,說穿了,就是用一大堆的紙向這些亞洲國家換取實質的商品與資源。美國雖然沒有殖民的行為,然而卻是透過美元的陷阱,巧妙的把這些亞洲國家變成了星條旗下一個個的經濟殖民。

必看:「房地產是經濟的火車頭,這話能信嗎!?  (出自《再見,世界工廠》)

房產泡沫是經濟發展失敗的結果!氾濫的貨幣持續湧入房地產後將會釀成房地產泡沫,而仰賴房地產所推動的經濟成長是無法長久延續下去的,雖然台灣曾經有官員表示:「房地產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然而房地產泡沫的發生其實是經濟發展失敗的結果。

市場上的資金永遠會去追逐報酬率較高的投資機會,假設今天市場充滿了創業與投資的機會,那麼大量的資金會湧入房地產市場嗎?顯然是不會的。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房地產泡沫歸咎於流動性過高,也可以歸咎於現行產業結構已經不敷潮流,這二者其實是一體的兩面。

......每當產業結構面臨轉換之際,許多國家的政府除了給予補貼與紓困之外,另一個常見的作法就是祭出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給予企業在匯率及利率上的協助。然而在本節一開始便提到,倘若現行的產業結構已經不敷潮流,那麼,對市場投入再多的資金也只會流入房地產市場,創造資產泡沫罷了

那麼,中國與台灣在2008年時做了什麼?

中國在2008年11月推出了四萬億人民幣的刺激經濟方案,而後更推出了一連串包括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消化超額產能的政策。除此之外,也多次調降存款準備金率,並將一年期的貸款利率由7.47%調降到5.31%。台灣則是在2009年初發放消費券,並將央行重貼現率由3.625%調降到1.25%。我們試圖透過各式的補貼來吸收國外減少的需求,試圖透過寬鬆的貨幣政策來維繫企業的營運,但這樣的補貼只會引來資源的誤用與浪費罷了

這些大量釋放的資金,最終並沒有投資在實體產業,而是進入了房地產市場。因為在一個景氣低迷的時間點,大多數的實體投資並無法創造令人滿意的報酬率,企業主即便擁有再多的現金與借款也不會投資到自己所經營的業務上,而短時間所釋放的大量資金就堆積到了房地產市場。這正是為什麼在當時會有許多的企業集團投入了房地產開發,包括許多企業主也用個人的名義投入房地產,其中不乏遊走在法律邊緣而因此身陷囹圄者。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房地產泡沫其實是經濟發展失敗的象徵,因為市場上氾濫的資金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標的,只能進入房地產市場,在這樣的條件之下,我們會發現投入再多的貨幣也無法改變產業結構與競爭力的問題,反而讓本來應該淘汰的二線業者有了更多生存的空間。寬鬆的貨幣反而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因為整個產業的結構並沒有因寬鬆貨幣而改變,甚至可能更為惡化,而更嚴重的是我們又創造了另一個問題,也就是房地產的泡沫。

必看:什麼是「外匯存底的詛咒」 (出自《民國100年大泡沫》)


外匯存底的詛咒對於台灣來說,是個很有趣的題目。

讀者可能已從新聞媒體上得知「台灣外匯存底高居全世界第四名」的這項「殊榮」了吧?從一九九八年以來,台灣的外匯存底每一年都創下新高,最近更是連續二十一個月創下新高(2010年出版當時)。只不過,過多的外匯存底對台灣民眾來說不但不是殊榮,還可能是一個詛咒,一場惡夢。

台灣歷史上唯一一次能稱得上重大資產泡沫的,大概就只有一九九○年台股衝上一二、六八二歷史高點的那一次了。台灣股市在泡沫破滅後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內跌幅將近八○%,跌點將近一萬點。緊接著房地產崩跌的慘況應該也讓目前五十至六十歲的讀者還記憶猶新。台灣房地產在經過那次的泡沫事件之後,十年之內都沒有回到當時高點的價格水準,而巧合的是,在當時的萬點泡沫破滅之前,同樣的也出現了外匯存底激增的詛咒。

為什麼外匯存底的激增會是一種詛咒呢?之所以會走上資產泡沫一途,我認為這是台灣央行與政府沒有告訴我們、也不敢告訴我們的真相。為了刺激出口、為了國庫的預算、為了政府的財政,央行釋出了大量的新台幣到市場上,造成了新台幣的貶值與資產的泡沫,得利的是政府、是財團、是央行、是建商。而遊戲規則在既得利益者的把持之下,泡沫更是沒有停下來的可能,唯一的下場就是破滅。

本文摘自產官學一致推薦的經濟專家 王伯達趨勢力作

美元圈套:全球經濟大逆轉,如何創富與避險

再見,世界工廠:後QE時代的中國經濟與全球變局【作者限量親簽書】

各界專家推薦: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吳曉波   中國財經作家,《大敗局》作者

南方朔   社會觀察家    

陳冲  總統府資政、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許嘉棟   前中央銀行副總裁,現任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  

黃國華 總幹事  

劉必榮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