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想在大企業工作?
名為「安定」的矛盾
■精英社長森田的建議
「Hitomedia株式會社」董事長兼CEO。
柏克萊大學、
哈佛大學教育學碩士、
劍橋大學哲學碩士。
觀察這幾年畢業生希望就職的企業名單,有四成以上的學生希望到大企業工作。國內企業有99%以上是中小企業,表示將近半數的畢業生都想擠進這不到1%的窄門。我想,這應該是因為大企業有著吸引他們勇於挑戰窄門的魅力吧!
你想在大企業尋求什麼?為什麼想在大企業工作?
大部分的人會回答:「平均薪資比較高」「比較有保障」「在職進修和福利比較好」。
不過,我曾實際在就職補習班看到學生希望到大企業的真正理由,幾乎都是「安定」。只要是聽過的公司名號就代表安定;規模越大、越不會倒的就代表安定;薪水比小公司高一點就代表安定……總覺得他們所選的,不過是一種「安心感」。我曾經聽說,寄到某公司的四百份履歷表中,竟然有一百份的內容幾乎一模一樣。這一定是某個機構特有的寫法,大家都照著寫的結果,當然就一模一樣了。對於那些不曾深思熟慮、只憑感覺選公司的人,就算問他們「選這家公司的理由是什麼?」「你到這家公司想做些什麼?」他們應該也答不出來。
不只是大學生,其他人也一樣,想在這輩子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其實沒那麼容易,所以才會先選擇低風險、高回收的大企業。只要在大企業工作,父母就能放心;參加聯誼時,一旦有人問起公司名號,也敢抬頭挺胸大聲回答。
可是,你弄錯了,而且錯得很離譜。所謂大企業的「低風險、高回收」,只是你一廂情願的想法。的確,大型企業的確很少會倒閉,薪水也多半比中小企業高。但是安定的是公司本身,而不是在大企業上班的你。
即使在大企業上班,如果職位無法往上提升,薪水就無法調高,這表示你必須和優秀的對手競爭數量有限的主管位置。萬一被排除在晉升名單之外,或是被公司判斷為「有沒有人這個人都無所謂」的員工,就算你才三、四十歲,也可能隨時以外派、下放至子公司,或提早退休的名義遭到裁員。
現在是連大企業都經營困難的時代,事實上,Panasonic、日立等公司早就在進行大規模裁員。離開這些大企業的人之中,有些還在找工作或是在下一家公司苦撐,而乾脆自己創業的人也不一定都很順利。這才發現,失去大企業這塊招牌的自己有多無力,也才看出自己真正的價值。
換句話說,一旦我們拘泥於企業的形式,就看不到自己的本質。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企業;這也跟你想去大企業上班,還是到中小企業工作沒有關係。
有些人認為,既然要做,就做能在社會上造成話題的大型專案。但如果在大企業,就只能當一個齒輪而已,尤其是二十多歲的職員,往往只能做好上面吩咐的工作。到了三、四十歲,才總算可以承辦一些像樣的工作。假如你在一個擁有一萬名員工,營業額超過一千億日圓的企業工作,你所負擔的營業額就是一千萬日圓。但如果你在一個只有一百名職員、一年有一百億日圓營業額的公司上班,你就提供了一億日圓的產值。以營業額來看的話,待在大公司並不見得能成就大事業。
在中小企業裡,所接觸的工作範圍較廣,也比較有自主性,比在大企業更能學到技術,個人的成長速度也一定更快。如果企業和人都只求安定,那就完蛋了。一旦進入防守模式,反而會變得防不勝防。所謂「攻擊才是最大的防禦」,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也能穩定前進的企業,才是跟得上變化的企業。
舉例來說,某些零食是很多人「從小吃到大的」,你或許覺得小學時吃和現在吃起來沒有什麼差別,但它們其實會因應不同時代,在口味上做微妙的變化。正是因為這樣的變化,這些零嘴才能至今仍然受到大家的喜愛。
這個例子也可以套用在你的工作方式。如果你追求安定,成長就會停滯,跟不上這瞬息萬變的時代。想要不斷成長,就大膽將自己丟進不安定的地方吧,這或許才是讓風險降到最低的方法。→→你是否具備跟上快速變化潮流的能力?
「大家都瞧不起『現在的年輕人』……」
你不要變成把這句話掛在嘴上的大人就好
◆中輟社長家入的建議
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最年輕的社長,
目前為創業公司「Liverty」董事長。
國中輟學、
高中輟學。
不管哪個時代,都有人感嘆:「現在的年輕人啊……」寫於平安時代的《枕草子》就曾提到:「最近的年輕人都不懂得用字遣詞。」而更早的古希臘哲學者柏拉圖也有一段談論當時年輕人的故事,相當著名。
從幾千年前開始,人們就一直在說同一件事;那些老是在抱怨你的大人,應該也聽著同樣的話長大。而我想,你一定也會說出一模一樣的臺詞。
年輕人為什麼會被當成笨蛋?簡單來說,就是因為無法理解;好比獨生子女不懂有兄弟姊妹的優缺點一樣。成長的環境不同,價值觀也會跟著不同。在不同時代裡成長的兩個人,怎麼可能完全了解對方呢?這其實是很無可奈何的事。
即使如此,我仍然完全不想變成那種讓人反感的大叔。就算不能接受對方的價值觀,還是可以試著理解;如果不去努力嘗試,想和不同世代的人一起生存下去,一定會發生很多誤解和磨擦。
我們也是聽著「現在的年輕人……」這句話長大的。我剛出社會的時候,正好碰上創業潮,許多人都一一開創自己的事業;堀江貴文(日本知名入口網站「活力門」前社長)就是其中一個。當時,他穿著T恤出席記者會,還遭到許多企業家的嚴厲批評,至今仍令人記憶猶新。
事實上,當有人說出「現在的年輕人」這句話時,指的其實就是在那個時代特別醒目的人,而不是其他的絕大多數。所以,接下來所談到的的「年輕人」,或許也不能一言以蔽之;我們只是想單純分享自己所感受到現在年輕人的想法。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比我們年輕的時候更需要安全感,而且普遍比較保守。因為他們不喜歡競爭,所以那些比較好勝的少數派很容易被別人討厭、遭到攻擊。
每個時代的年輕人所生長的社會背景都不一樣。以近二十年來說,發生過阪神大地震、九一一事件、金融海嘯、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等重大事件。反過來說,就是因為這個世界發生了太多事情,讓年輕一輩變成所謂的「悟世代」,彷彿再也沒有任何事能打動他們。我覺得他們其實已經具備了抗衝擊性,在社會一片不景氣中,仍然企圖找出金錢以外的全新價值觀;而之所以會出現「草食」這個名詞的理由就在這裡。
在某個以經營者為對象的演講中,有人問:「現在的孩子都沒有什麼欲望,該怎麼辦才好?」
我總是這麼回答:「因為你沒有提供金錢以外的價值」。
對金錢並不執著的年輕人,追求的是非金錢的其他理由,所以教導他們「貢獻地方」「幫助這樣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話說回來,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這個詞,通常都不是指特定的人,所以我覺得這種說法不是很好。如果只是為了比較,表示「自己也是這樣苦過來的,也是靠著這些常識活過來的」,才用這種方式稱呼年輕人的話,只會激怒對方,卻什麼也改變不了,而且沒有人能得到好處。
反過來說,如果年輕人做錯了事,需要指正時,最好也不要用「現在的年輕人」這種以偏概全的說法,應該針對錯誤的行為,清楚告訴他什麼是不該做的事。
另外,我覺得「Give and Take」這句話很重要。
正因為有前人的奉獻,才有現在的我,人類的歷史也應該是這樣一代傳一代的,而我們也有責任繼續傳承下去。年長的人可以為年輕人做的,就是給他們經驗、教他們如何生活、為他們製造更多機會。
本文出自《踏出相信自己的第一步:中輟社長和精英社長教你突破格局的6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