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股票大跌,有股市新手上網發問「我該先賣光,等跌多一點再低接嗎?」
「幻想自己能在股市抄底賺大錢」的心態,不少投資人都有,這不是正確的投資觀念,當然更做不出正確的投資決定。
出自日本No.1投資學校課程的Amazon投資冠軍書《為什麼他投資一直賺大錢?》,指出投資股票的唯一法則只有:「符合條件就買,不符條件就賣」 「真正的投資,是投入符合自己條件的對象,追求長期的利潤。」這本理清投資觀念的最佳入門書,在股市震盪時期,剛好為資深投資人健檢投資體質,為新手奠定扎實的投資基礎。
圓神執行長簡志興提到:「世上並不存在輕鬆就能賺錢的方法。正確的投資觀念,做出正確的決定,就能安心的累積財富。但何謂『正確』?務必請看這本書。」
.........
不要根據價格浮動買賣股票
「跌停買,漲停賣。」
各位應該有聽過這句話。但如果真有辦法簡單使出這般神乎其技,連專家也望塵莫及,大家就不用這麼辛苦,也不會有人虧損了。選在價格變動時交易,無論是賺是虧都稱不上投資,只是投機。心情隨股票漲跌起起伏伏,資產也不會因此而增加。
話雖如此,我們還是有唯一一項避免自己誤判股票買賣時機的法則:「符合條件時買入,不符條件時賣出」。
聽起來很簡單,但這正是投資最根本的道理。
此處的「條件」並非上一篇挑選潛力股的四個條件,而是在滿足那些條件的前提下,「你個人」取捨投資對象的標準。例如「生產自己喜歡商品的公司」「女性有充足發揮空間的公司」「環保理念讓你有共鳴的公司」,也可以說是「讓你想支持該投資對象的前提條件」。雖然可能要費點工夫,但事先建立自己的一套原則是投資的基本。
容我再次提醒各位,追逐眼前的利益,不過是投機的行為。真正的投資,是將資金投入符合自己條件的對象,並按部就班追求長期的成長與利潤。這麼一想,「短期投資」或許和投資的本質相互矛盾。短期投資是觀察短期內的價格浮動並判斷買賣時機,因此我認為這種行為近乎投機。
判斷脫手時機範例1—喜歡的商品、店面消失時
接著,我繼續以 PEPPER FOOD SERVICE 為例說明「不再符合個人支持條件」是怎麼樣的情況。
假設你是個饕客,也喜歡 PEPPER FOOD SERVICE 經營的「IKINARI STEAK」和「胡椒廚房」,經常上門消費,所以你在 PEPPER FOOD SERVICE上市時買了股票。你的投資判斷包含了一點粉絲心態,期待這家公司「業績成長,創造利益」,也希望他們「拓展分店,持續改良味道與服務。自己也會更喜歡去用餐」。
然而,之後的發展卻不如預期。雖然中途還很順利,最後卻因為勉強擴展業務與店面,導致「IKINARI STEAK」的分店覆蓋率大幅縮水,「胡椒廚房」甚至不得不整個賣給其他公司。
以常理來想,這時就是脫手該公司股票的時機了。只要想到「餐廳的味道和服務恐將大不如前」,你就會發現這家公司已經不符合你一開始支持的條件,於是決定脫手。但如果你認為「他們還有維持牛排事業的計畫,相信一定能東山再起」,那也不用急著賣掉股票。無須在意當下的股價,繼續持有股票就對了。要選擇哪條路,取決你如何分析該公司未來的經營狀況,還有你多想支持這家公司。
判斷脫手時機範例2—創業董事長退位時
另一個脫手時機,就是創辦公司的董事長退位時。
假設你在高科技新創公司X上市時買了股票,創辦人兼董事長Y為人雷厲風行,具備領袖氣質,一路帶領X公司成長。公司上市後業績持續長紅,繼續抱股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然而,某天卻傳出其他公司要併購X公司的消息,創辦人Y也將退位,清出自己手上的股票,完全遠離X公司的經營事務。這時你會怎麼判斷?
雖然還是得看你自己的想法,但一般來說,這時是該考慮做個了結,也就是脫手的時機了。既然那位充滿個人魅力、形同公司靈魂的創辦人兼董事長退位,該公司未來的經營策略和企業文化、風氣恐將大轉變。「雖然還是同一個品牌,但已經不是同一家公司了」,這種情況下,也就不再符合你原先支持它的條件了。
取捨投資對象的條件,不是只有業績之類可以用數字計算的量化指標,更多的是無法以數字衡量的質化指標。「喜歡的店家消失」「創業董事長退位」,這些支持條件的變化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支持條件最好多訂立幾個,不過也不要太多,太複雜反而會害自己無所適從,必須特別注意。每個人適合的條件多寡都不一樣,我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數字。但我認為,只要決定好最低的支持門檻,自然更容易判斷買賣的時機。
選擇投資對象之前,我們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
第一,該投資能否讓自己「成為他人的老闆」?
第二,該投資能否「創造社會價值」?
綜合以上兩點思考,你就能一口氣排除掉很多選項。
先說結論。我建議散戶,尤其是新手,將投資對象限定在股票、債券、不動產。只要集中投資三種商品,沒必要再涉足外匯、黃金等其他投資。投資時最好不要心猿意馬,以下我會仔細說明為什麼這點非常重要。
假設你現在已經根據「成為他人的老闆」和「創造社會價值」這兩項條件,決定要投資一家企業。通常投資企業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購買股票(投資股票),一種是購買公司債(投資公司債)。
這裡我們以日本市值最大的豐田汽車為例。無論你是投資股票還是公司債,豐田汽車都是運用你和眾多投資人提供的資金在經營事業,提升銷售並賺取利益。
豐田汽車集團旗下所有公司總共有約36萬名員工(截至2020年3月)。假設全體員工一天工作8小時,總勞動時間就等於288萬小時。換句話說,豐田汽車裡有這麼多的人、花這麼多的時間辛勤製造與銷售汽車,創造公司的利益。這些「創造利益」的行為即「創造價值」,而這正是經濟活動的本質。
投資股票者即為「股東」,每位股東在公司獲利時有權利依各自持有的股份分紅。雖然常常有人針對「公司所有權」一事進行議論,不過股東是提供營運資金的人,所以透過「分潤」的形式收取利益也是正當的權利。若公司業績成長,股東也可期待持股的價格比購買時還要高。這就是資本主義的運作機制。
換句話說,每位股東都是公司的老闆,即便持有的股份再少也一樣。以剛才舉的例子來說,你身為股東,就是豐田汽車的董事長、管理階層和所有員工的老闆。
投資公司債的情況也差不多,你可以從公司手上獲得約定的利息。公司債是公司借來的錢(負債),所以會事先決定什麼時候還(償還期限),並有義務於期滿時全數還清(償還)。站在投資方的立場,由於投資的錢在期滿時就會回到自己手上,想要繼續投資就得重新買過。這一點和可以無期限持有的股票不一樣。
無論如何,你投資公司債,公司也是拿這筆錢在營運並創造利益,所以廣義來說,「你(暫時)是公司所有職員的老闆」。投資組合了股票和債券的基金,也是同樣道理。
能產生價值的人類活動
「成為他人的老闆」聽起來或許有點刺耳,但我的重點是要投資「能產生價值的人類活動」,也可以說是「以出資的形式和出力的人共創價值」。
至於投資外匯又如何?外匯原本是國貿公司為求結算方便、迴避匯率浮動風險而誕生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用金錢買賣金錢」的特殊交易。所以性質上、目的上都和股票、債券等「目的是成為他人老闆的投資」截然不同。不過,國貿公司本身是透過跨國買賣產品、服務來創造社會價值,所以國貿公司投資外匯,或許還和「成為他人的老闆」沾得上邊,但和國貿業務毫無瓜葛的散戶投資外匯,可就跟這件事八竿子打不著了。
外匯交易的主要獲利手段是藉由短線買賣賺取利差,不存在任何長期持有的概念。我可以告訴各位,我在這個業界打滾超過二十年,從來沒碰過「投資外匯穩賺不賠」的人。
投資外匯風險極高,就連專業投資人也經常吃大虧。雖然進出外匯市場還不至於用賭博來形容,但我認為這些人與其說是「投資人」,更偏向「投機客」。
跟各位分享一則真實故事。某位外匯交易經紀商的董事長曾經被問到:「能不能分享一下投資外匯的賺錢祕訣?」他的回答是:
「祕訣就是你自己成立經紀商。」
因為你每一次買賣都要付給經紀商一筆手續費。無論你賺錢還是賠錢,只要進行交易,經紀商就一定拿得到手續費。所以成立交易經紀商是最穩健的獲利方法。
當然,投資外匯與否是個人的自由,但既然要用自己重要的財產投資,不覺得還是用來幫助人們工作,締造價值比較好嗎?我深信投資也是支持社會運作的重要活動之一,透過投資,幫助人們過上更豐富、幸福的生活。
本文摘錄自日本No. 1投資學校「全球金融學校」,世界級名師精華課程!
《為什麼他投資一直賺大錢?》把辛苦錢拿出來投資之前,請先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