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四十歲過後還是年輕的,但任何年齡都可以充滿吸引力,令人無法抗拒。」——可可.香奈兒

在亞洲、美國,主流文化都崇尚青春的肉體,所以整型、拉皮的風氣旺盛,但法國不是。

法國女人不論幾歲,永遠都會
留意體重與外表,讓自己舉手投足間盡是魅力,但不會試圖靠「整型」讓自己看起來還像二十歲的模樣!

看看法國女星
茱麗葉.畢諾許的百變風情、凱撒琳.丹尼芙的優雅自信、蘇菲.瑪索的美麗清純、瑪莉詠.柯蒂亞的典雅細膩……年齡對她們來說,非但不是問題,還令她們更顯成熟光采並充滿活力。

前LVMH集團的凱歌香檳總裁兼CEO
蜜芮兒.朱里安諾,在代表著作《法國女人不整也有型French Women Don’t Get Facelifts解析法國女性的魅力跟人工美女文化的差異,讓法國女人集獨特氣質、美麗、時尚及優雅於一身的關鍵,其實在於長期塑造的個人風格與態度。



蜜芮兒.朱里安諾(Mireille Guiliano):

我們就先來談談拉皮和其他整型手術吧。

如今在世界各地,整型幾乎成為一種信仰,許多人在整型醫師的診間不斷膜拜,直到臉龐被拉得像件過緊的女用上衣,硬擠出一抹僵硬的微笑。法國向來是個致力於女性之美的國家,在這裡就算是有一定年紀的女人,仍是欲望、優雅與魅力的象徵。但法國可不像南韓或美國是拉皮樂園,法國女人追求的是更自然的外貌與感覺,我們用乳霜與磨砂膏保養自己,好吧,也許或多或少還有一些肉毒桿菌或其他填充物,但在我們向外科醫生的手術刀求助之前,我們會先關注飲食與穿著。若真要尋求些微醫學魔力之助,通常會是抽脂。

整型熱潮當然只會增長不會消退,我也並非想阻止或對抗它。數據顯示亞洲人特別熱愛整型。就像一旦享受過有空調的生活(百分之八十七的美國家庭擁有空調設備)便無法拒絕它,但我們會學習如何更有效率、更聰明的使用這個溫度調節裝置。全世界都無法抗拒整型,畢竟整型手術已有超過四千年歷史。然而我們要知道,整型無法令人重返青春或延長壽命。不過對有些人來說,整型已然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我自己傾向先從內在著手,而非先修飾外表,這就是我所謂的「老,也要老得有態度」。

我們能擁有相同的基本態度:「接受自己的一切,接受自己真實的樣貌。」人人都是獨特的,所以沒有什麼計畫適用於所有人。妳必須創造屬於自己的計畫,因此妳得做點功課,且無人能代勞。一個計畫代表著一種心態,一種態度。

套一句法文常說的「attaquons」,讓我們向老化宣戰吧!

穿出風格與態度(出自法國女人不整也有型French Women Don’t Get Facelifts 第二章)

「Quelle coquette!」當有人對一位女子說這句法文,無論對方是男是女,對她來說都是很棒的讚美。這句法文很難翻譯,因為在法文裡,一句話只要音調不同,意義就不同。基本上這句話是指一個人在意自身外表(這當然是件好事)、特別有時尚品味,同時渴望得到讚美,並根據不同情況去取悅、戲弄、挑逗或是引誘他人,又或者以上皆是。簡而言之,就是懂得賣弄風情。就我看來,只要懂得放鬆且了解自我的女人,都能達到這個境界。方法對了,就能自然流露風情,然而若是過於勉強,亦會表露無遺。法國文豪巴爾扎克說得最好:「只有快樂的女人適合賣弄風情。」

我終於了解所謂風格,其實就是態度的展現。個人風格是由許多特質建構而成,一切皆取決於妳用什麼態度面對自我與周圍環境。

一旦有了風格,便懂得如何賣弄風情,因為我們會細心打扮,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法國,誘惑是關鍵字,因為整個法國的社交互動都建立在誘惑的藝術上。而懂得賣弄風情,便是誘惑遊戲的一部分。法國人會仔細打扮來誘惑他人,但不是為了要勾引人上床(好吧,不完全是)。況且,法國女人即使上了年紀也不會放棄這項權利,因為它能替生活帶來樂趣⋯⋯從穿著、言論到想法,都因此變得有趣,也替她們的人生注入活力。看著鏡子,如果妳覺得自己看來並非風情萬種,問問自己哪裡出了錯。我的某些朋友會這麼說:「用力生活,別像個行屍走肉!」



法國女人講究個人風格

法國人面對變老(失去魅力)這種恐懼的態度是:「我會心平氣和的接受鏡中真實的自己,並在能力範圍內控制言行舉止所散發的訊息。我不擔心其他人怎麼想。照顧自己,以當下最佳的模樣建立屬於自己的形象,並且與世界保持連結。」這就是法式風格面對老化的核心精神,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態度。我們滿意自己的外表,並且追求個體差異——也就是,我們講究由內而外都要有清楚的個人風格,這樣的風格不僅要讓自己舒服,也要有個人辨識度。法國女人向來以特立獨行聞名,她們的外在打扮總會融入內在風格與內在美,然後加上一副「毫不在乎」的姿態。(大半時間她們的確如此,只是早上買法國麵包時不免還是會精心打扮。)

說來奇怪,我認為美國文化在全球各地鼓吹的態度,要不是充滿幻象——彷彿在鏡中看見「過去的自己」——不然就是面對鏡子時過度吹毛求疵,不放過自己每個缺陷。有些女人閒來無事,只喜歡坐著閒聊她們有多痛恨自己的大腿、魚尾紋、下巴、衣著,喜歡說自己全身糟得一塌糊塗。這幾乎變成一種競賽,比賽誰對自己最嚴苛,誰能指出自己最多缺陷。為何要如此極端呢?我們愈來愈無法接納自己,不是自我欺騙,就是自我貶低。法國女人不在乎完美,這一點不只彰顯在她們隨意混搭的服飾上,也包括她們生活的許多層面。

檢視自我風格,先從鞋子與髮型開始

好的髮型能讓人看來健康,甚至更顯年輕,且肯定會更有魅力。而不管妳覺得自己打扮得多有型——無論衣服高檔與否——妳的鞋子終究會洩漏一切。昂貴衣服配上不適合或廉價的鞋子,可能會令人觀感不佳。(但較平價的衣物若配上一雙好鞋,就有可能被視為一種時尚態度。)

當妳隨著年紀漸長,開始檢視自我風格與個人定位時,不妨先從鞋子與頭髮開始。頭髮的重點在於整理,我們之後會討論,而鞋子則是關鍵的風格指標。妳的風格是什麼?什麼能代表妳的風格?妳穿什麼樣的鞋子?勃肯鞋嗎?以隨處可見的特定年紀美國遊客為例,想想他們都穿什麼鞋?腦海裡有畫面了嗎?我向來贊成要穿得舒服,但是舒服就表示魅力與個性得打折嗎?當然不是!我們可以穿得舒服,同時散發魅力與風格,一切操之在我。

高跟鞋不但性感、誘人,且充滿感官刺激。生活與藝術中,隨處可見高跟鞋的蹤跡。但它們適合各種年紀的女人嗎?先來談談細跟高跟鞋,它堪稱誘惑與性愛的典範。我有位朋友,歐赫莉,她總說細跟高跟鞋的催情效果堪比色情片。



個人風格與細跟高跟鞋

四吋細跟高跟鞋因為一九五○年代初期的義大利電影而為世人所知(現在已加高到五吋),它令人感覺高,看起來修長,還能讓腳看起來小一些。它是情欲的象徵,令人迷戀不已。穿上它就得豎直身子、挺起胸部,小腿肌肉緊縮,臀部也更為凸出,連走路姿勢也不同了。

但人的身體構造並非天生適合穿高跟鞋。我們何時該讓高跟鞋退休?何時該把鞋跟最高的那雙束之高閣?這有一部分得根據我們的平衡感與肌肉張力而定,因為每過十年,這兩項能力就會降低一些。沒必要冒著摔跤的風險(一旦年紀大了,平衡感、肌肉量與肌肉張力大不如前,便會開始有這種恐懼),但是我們也別絕望。我的朋友啾啾是位舞蹈老師,她認為女人應該只在能好好坐下的晚餐約會時才穿上細跟高跟鞋。而我認識的人中最癡迷於細跟高跟鞋的那位女子,之所以能穿著它面對美麗新世界,是因為她無論去哪兒都是搭計程車或禮車!不管妳幾歲,都別奢望要穿著它在街頭狂奔或是手舞足蹈。記住,只有在不會耗上整晚的派對才能穿上它。妳可曾注意到我們女人,不分年紀,在各種派對或特殊場合的活動結束後(或仍在進行中),總迫不及待脫下高跟鞋?(也許妳曾在餐桌底下偷偷滑開腳上那雙鞋?)但即使如此,我們仍堅持要穿上它。

我想是因為高跟鞋讓我們感覺年輕、性感、美麗、與眾不同。我有位很有型的朋友,露露,她剛滿七十歲,每天都穿高跟鞋去工作,她說她成年後的整個人生都穿著高跟鞋,所以她的腳已經完全適應,穿上平底鞋反而會覺得身體不舒服。當然,不只生理,一旦少了鞋跟,她的心理也會不太愉快,高跟鞋已成了她個人標記的一部分。妳的招牌風格是什麼,妳又如何維持這種風格,並懂得與時俱進?

本文出自法國女人不整也有型French Women Don’t Get Facelifts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