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03900127

法國女人不整也有型

French Women Don’t Get Facelifts
作者原文名 Mireille Guiliano
出版日 2015-07-27
定價 $310
優惠價 79折 $245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相關專欄

內容簡介

★渾然天成、由內到外的全方位法式保養,將徹底改變妳的生活態度與保養常識!
★紐約時報暢銷榜冠軍、全球銷售數百萬冊《法國女人不會胖》作者又一力作
★朱衛茵 優雅推薦

「沒有人四十歲過後還是年輕的,但任何年齡都可以充滿吸引力,令人無法抗拒。」——可可.香奈兒

為什麼法國女人不必「動刀動槍」,就可以看起來如此氣質優雅又有型?

茱麗葉.畢諾許的百變風情、凱撒琳.丹尼芙的優雅自信、

蘇菲.瑪索的美麗清純、瑪莉詠.柯蒂亞的典雅細膩……

是怎樣的魔力密碼,讓這些法國女星集獨特氣質、美麗、時尚及優雅於一身?

年齡對她們來說,非但不是問題,還令她們更顯成熟光采並充滿活力。

事實上,各國文化都崇尚青春,但法國不是。

法國女人不論幾歲,永遠都會留意體重與外表,

讓自己舉手投足間盡是魅力,

但不會試圖讓自己看起來還像二十歲的模樣!

究竟法國女人如何維持這樣的魅力與自信?

法國女人的關鍵「態度」與「風格」又有哪些?

曾以《法國女人不會胖》一書暢銷全球的蜜芮兒.朱里安諾,以幽默慧詰的文筆,搭配人物實例,解析法國女性的魅力密碼,讓女性知道如何修飾外表、擁抱健康、增加生活樂趣,成為身心靈都魅力四射的發光體!

各界推薦好評:

「法國巴黎香榭大道上那些年輕、時尚又標緻的女孩不算什麼,因為她們有青春的本錢。但到了機場,眼前一個個年過五十的法國女性,她們並非沒有皺紋;她們都穿著優雅而不是名貴的服飾;她們有風格但不刻意;年紀在她們身上不是不可說的祕密,反而是酒愈沉愈香的一種驕傲。法國女人從穿著、自信及個人風格、都是她們最大的魅力,當然也包括她們的文化、藝術及生活態度!想像她們一樣愈活愈精彩嗎?《法國女人不整也有型》是一本極具啟發性的書籍,千萬不要錯過!」——朱衛茵,飛碟聯播網「下班女王」節目主持人

「法國女人是如此不可思議的有型且充滿自信,作者本人就是個鼓舞人心的存在,所有想要讓自己看起來更好、更美的女人必讀本書。」——Bobbi Brown,美國同名彩妝品牌創辦人

「就像是一個很棒的朋友,帶著愉悅的口吻,在你的耳邊分享她的祕密。」——Pamela Druckerman,《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作者 

「我讀過作者的前幾本書,這本是我最喜歡的。我52歲,感謝這本書提供成熟、豐富且實用的建議,讓我知道如何以美好姿態迎接老化的到來!」——FryLady,亞馬遜讀者

「確實是本很棒的、很有用的書,而且充滿幽默感!」——Daria,亞馬遜讀者

作者簡介
蜜芮兒.朱里安諾(Mireille Guiliano)

法國女人不整也有型暢銷書作家,曾擔任隸屬LVMH集團的凱歌香檳總裁兼CEO。她經常往返於美、法兩地,對於兩國的文化有深入的觀察和體會。首部作品《法國女人不會胖》引起讀者的熱烈迴響,甫推出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冠軍,更曾締造了賣出三十七國版權、銷量數百萬冊的輝煌成績。

她的身影出現在許多媒體上,包含《今日秀》《日界線》《早間秀》《歐普拉秀》及各大廣播節目;《紐約時報》《今日美國》《時代雜誌》《新聞周刊》與其他眾多平面刊物也都採訪過她。《今日美國》甚至讚譽她是「法國女性智慧的女祭司」,推崇其優雅獨特的人生態度與生活哲學。

蜜芮兒‧朱里安諾的網站 http://www.mireilleguiliano.com/


譯者簡介

張國儀

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士、紐約理工學院大眾傳播碩士。曾任紐約長島News 12新聞台記者、國內多所大專院校應用外語系講師、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杜風電子報執行主編。現為臺大土木系建築資訊模擬與管理(BIM)研究中心出版平台總編輯、窩字創作有限公司總監。譯有《先別急著吃棉花糖》《從未知中解脫》《新.零極限》等十餘本書。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03900127
ISBN:9789861753980
288頁,25開,中翻,平裝
看更多

目錄

序曲:法國女人如何愈活愈精采

CH1接受鏡中的自己

CH2穿出風格與態度

CH3保養肌膚,或是乾脆換張新面孔

CH4髮型整理的藝術和魔力

CH5化妝、美甲與美的標準

CH6每天做點不算運動的運動

CH7何妨好好休息和放鬆,再加點玩樂呢?

CH8非食物類的逆齡營養配方

CH9抗老化的飲食處方

CH10營養補充品的迷思

CH11壽命有多長——活到一百二?

CH12愛、歡笑與工作

CH13開始照顧妳這座花園吧!


看更多

〈序曲〉法國女人如何愈活愈精采

我在普羅旺斯有位男性友人,他英俊、充滿活力、如旋風般好動,還收養了一個三歲半的法義混血兒。去年夏天,他兒子對我說:「妳好老喔。」「是啊,我老了。」我回答。我還能怎麼回應呢?畢竟對一個孩子來說,年過四十就算老了。他的父親嚇了一跳,趕忙向我道歉,但已邁入六十大關的我並非沒照過鏡子。儘管我依然是個敏捷的旅人,但如今我搭乘法國高速列車都能買老人票了。

然而重點是,我不覺得自己老。我不常想起年齡,雖然有時的確能感覺到,甚至看得見歲月的痕跡。但在腦海裡我可是青春永駐,或至少能讓自己停留在記憶裡那張照片中的年紀。當我看著舊照片,確實覺得自己像個時空旅人,騙過時間,以現在式活在這些照片裡。

但當我搭乘法國高速列車時,意識到自己正處於人生中最快樂的階段。這確實是意外的驚喜。人們總害怕變老或感覺變老,但在現代社會中,年過九十才稱得上老,而不再是七十歲或六十歲。話說回來,並非只有我一個人覺得年紀增長帶來許多好處。像我這樣的法國女子,我們在六十五到七十歲之間是最快樂的。很難理解吧?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專家解釋這或許與成熟度有關,成熟能幫助人們做出真正利己的選擇,或是讓我們懂得知足,男女皆然。當然,到了這把年紀,我們不再努力改變自己,更懂得享受當下。我們不再嚮往職場升遷或是追求事業發展,社交圈也已穩固,懂得接受自己的喜好與極限。況且我們不用再面對月經與經前症候群。

在美國,我活在一個對青春偏執而且以結果為導向的文化裡,年長通常會給人負面的印象。我們看似一副無法勝任多工作業的模樣,雖然事實也的確如此,但這是壞事嗎?我有位九十四歲的朋友有時會對我說:「變老真是糟透了。」啊,不也有些人說當個青少年糟透了嗎?我常會督促自己思考現在能做些什麼,來提早準備真正的老年生活,迎接人生下個階段。經濟學家、社會學家與心理學家都試圖定義人類在什麼狀態下才能感到滿足,比起「快樂」,我們法國人更喜歡強調「滿足」,因為其形式更為溫和。我很驚訝的發現,研究顯示二十歲到五十歲是人們最不快樂的年紀,且很有可能在四十五歲至五十歲時達到鬱悶高峰;此後,人們會開始感到愈來愈滿足,直至邁入七十大關。所以記得要好好慶祝五十歲生日,因為這表示另一階段的快樂即將展開。

我三、四十歲時從未想過變老。我多數時間都活在當下,保持忙碌,試圖讓人生精采豐富,也不忘努力活得健康。在我四本相關主題的著作當中,有三本作品都強調人必須與食物建立良好關係,我也分享了一路上的心路歷程。但這些都只是生活藝術與樂趣的一部分。

根據遺傳推測,我知道自己擁有長壽基因,因此我想知道如何對抗老化好盡情享受人生。我知道我並不孤單。我那位朋友從未想過她會活到九十四歲,因此未曾像我這般為了老年生活預作準備。我並非在思考如何長壽,而是想在未來的幾十年內老得健康,老得容光煥發。

我們的世界正面臨高齡化,無論是歐洲、美國、中國與其他國家皆然。我出生於戰後嬰兒潮,現實情況是,美國平均每天都有超過七千人邁入六十五歲;到了二○三○年,美國人口資深公民比例將由目前的百分之十二,提升至百分之十八。對多數國家而言,這是無可避免的趨勢。到了二○二五年,日本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高達三分之一。

可能是因為我的生活風格著作深受讀者歡迎,也可能是因為我生於法國,常有人邀請我分享「優雅老去」的祕方。我不是很喜歡這個措辭。「老,也要老得有態度」才是我的信念。

我長期來往於出生地法國與後來移居的美國之間,這些年來也遊歷世界各地,有時我能精準的看見各個文化的優勢(與蠢事),並且與女性朋友分享各種有效或無效的祕方。我們就先來談談拉皮和其他整型手術吧。

如今在世界各地,整型幾乎成為一種信仰,許多人在整型醫師的診間不斷膜拜,直到臉龐被拉得像件過緊的女用上衣,硬擠出一抹僵硬的微笑。法國向來是個致力於女性之美的國家,在這裡就算是有一定年紀的女人,仍是欲望、優雅與魅力的象徵。但法國可不像南韓或美國是拉皮樂園,法國女人追求的是更自然的外貌與感覺,我們用乳霜與磨砂膏保養自己,好吧,也許或多或少還有一些肉毒桿菌或其他填充物,但在我們向外科醫生的手術刀求助之前,我們會先關注飲食與穿著。若真要尋求些微醫學魔力之助,通常會是抽脂。

整型熱潮當然只會增長不會消退,我也並非想阻止或對抗它。數據顯示亞洲人特別熱愛整型。就像一旦享受過有空調的生活(百分之八十七的美國家庭擁有空調設備)便無法拒絕它,但我們會學習如何更有效率、更聰明的使用這個溫度調節裝置。全世界都無法抗拒整型,畢竟整型手術已有超過四千年歷史。然而我們要知道,整型無法令人重返青春或延長壽命。不過對有些人來說,整型已然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我自己傾向先從內在著手,而非先修飾外表,這就是我所謂的「老,也要老得有態度」。

能提早規畫後半生是件好事,且最好能根據「自我了解」、常識,以及對生活的熱情擬定對策。對我而言,其實就是要舒服自信的度過人生每個階段。每個人的基因及居住環境不同,手邊可用的資源也不同,但是我們能擁有相同的基本態度:「接受自己的一切,接受自己真實的樣貌。」人人都是獨特的,所以沒有什麼計畫適用於所有人。妳必須創造屬於自己的計畫,因此妳得做點功課,且無人能代勞。一個計畫代表著一種心態,一種態度。

現今媒體所讚揚的名人形象,透過全球化的推波助瀾令情況惡化。是的,我們活得更久,但是社會對青春的崇拜,令現代女性比過去更在意他人眼光,並執著於讓自己看來更年輕。到最後,女性往往乾脆選擇放棄,因為這似乎是最簡單的出路。太多年過四十的女性選擇放手,繼而放縱自己。環顧四周,大家對肥胖的接受度高得可怕;許多人穿著過分樸素,打扮拙劣且毫無品味可言(有時候美其名為「舒服」)。而談話節目、女性雜誌與部落格裡到處推廣各種速成祕訣——從名人食譜到各界「專家」研發的花招與訣竅。在我看來,美國女性有行事極端的傾向,她們總「一不做二不休」,例如在面對節食的時候便是如此,而我相信從這裡就能一窺她們面對老化的心態。她們希望並樂於把自己看作年輕而完美,但是她們無法擺脫老化的滑坡謬誤。因此,一旦感覺自己開始老化,許多人會選擇直接放棄。何必呢?因此我總強調我們必須有正確的態度,因為心理上與情緒上對心境的衝擊,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外在」。

每週似乎都會湧現許多新食譜、新節食方法,以及宣稱能幫助妳保持年輕、纖瘦或是美麗的新產品。可信嗎?多數並不可信。我們應該發展一套系統來對抗老化,讓它成為習慣,並充滿樂趣與自發性,然後隨著歲月過去再適時加以微調與改造——無須採取什麼激烈或痛苦的手段。這一切愈早開始愈好,最晚別超過四十歲才行動。年紀絕對是最自然的啟動訊號。然而若妳已年過四十也別擔心,趕緊加入我們就對了。

接下來,我們要學習如何在四十歲過後用各種不同方法對抗老化,如此才能在往後幾十年的人生中盡情欣賞生命美好。倘若此刻妳已年過五十,那就更應該開始調整生活態度。事實上,學習並分享這些祕密永遠不嫌晚。本書會不斷強調哪些事情不但對我們的生活有益,且能傳達正面能量。書中資訊豐富,內含各種新訣竅與招式,讓讀者能替自己量身打造專屬抗老方程式。為了傳達我的個人風格,我也加入了我個人生活中的故事跟趣聞,希望妳們會喜歡,並且能從中獲取有意義的建議。本書並未藏有青春之泉,也並未深入探討許多在網路上能搜尋到的相關主題。這裡提供的是一種抗老的態度與明確的方法,幫助女性讀者(對男性讀者而言,多數論點也通用)發明一套自己的生活方程式來改善外表與健康,增加生活樂趣,在各種年齡都能接受真實的自己。我們要做好準備,迎接老化的突襲。本書蘊含讓妳身心靈年輕十歲的祕訣!

現在,套一句法文常說的「attaquons」,讓我們向老化宣戰吧!


看更多

試閱

第2章 穿出風格與態度

「Quelle coquette!」當有人對一位女子說這句法文,無論對方是男是女,對她來說都是很棒的讚美。這句法文很難翻譯,因為在法文裡,一句話只要音調不同,意義就不同。基本上這句話是指一個人在意自身外表(這當然是件好事)、特別有時尚品味,同時渴望得到讚美,並根據不同情況去取悅、戲弄、挑逗或是引誘他人,又或者以上皆是。簡而言之,就是懂得賣弄風情。就我看來,只要懂得放鬆且了解自我的女人,都能達到這個境界。方法對了,就能自然流露風情,然而若是過於勉強,亦會表露無遺。法國文豪巴爾扎克說得最好:「只有快樂的女人適合賣弄風情。」

我終於了解所謂風格,其實就是態度的展現。個人風格是由許多特質建構而成,一切皆取決於妳用什麼態度面對自我與周圍環境。

一旦有了風格,便懂得如何賣弄風情,因為我們會細心打扮,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法國,誘惑是關鍵字,因為整個法國的社交互動都建立在誘惑的藝術上。而懂得賣弄風情,便是誘惑遊戲的一部分。法國人會仔細打扮來誘惑他人,但不是為了要勾引人上床(好吧,不完全是)。況且,法國女人即使上了年紀也不會放棄這項權利,因為它能替生活帶來樂趣⋯⋯從穿著、言論到想法,都因此變得有趣,也替她們的人生注入活力。看著鏡子,如果妳覺得自己看來並非風情萬種,問問自己哪裡出了錯。我的某些朋友會這麼說:「用力生活,別像個行屍走肉!」

在我於大企業任職那段期間,我曾須每半年親自向路威酩軒集團(LVMH)的董事長,如今的法國首富(有時排名第二)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報告集團營運狀況與未來預測。我清楚記得第一次報告時見到他的情形。

他為人安靜且含蓄,雖然也有犀利而直接的一面。他行事向來精準而睿智,且具有高度美學品味,特別是關於藝術、音樂與風格這些領域。他也是法國人。

第一次與我打招呼時,他一如典型的法國男子,毫不掩飾的從頭到腳打量我,視線再由下一路往上。當下我只覺得時間好漫長。這種狀況我們法國人會用「Il m'a déshabillée」來形容,意思是他用眼神剝光我的衣服。他在想什麼?我想我永遠不會知道,但是我記得當下腦海湧上許多愚蠢的不安。我記得當時心裡這麼想:「我沒穿迪奧的套裝。」迪奧也是他擁有的公司之一,而我還拿著Bottega Veneta而非Louis Vuitton的公事包,真糟糕!他與我握手,然後用法文說道:「早安,朱里安諾。」就這樣,他當下只說了這麼一句話。

我們會根據外表評價他人,這一點幾乎毫無疑問。外表會代替我們做出最有力的發言。阿爾諾先生顯然在我們會面前就對我所知甚多,當然,這得歸功於我卓越的團隊,但是他並不真正認識我。

我的外表對他說了什麼?我的外表對我今天在機場、在市場、在派對遇見的人說了些什麼?妳的外表說了什麼?這得看妳如何根據當下穿著呈現自己,還有妳的臉與肢體投射出什麼訊息。這些事情妳我都可以控制,這其實就是風格。

法國女人講究個人風格

當我們女人年紀漸長,最深的恐懼恐怕是失去魅力,失去身為女人的存在感。我們開始擔憂皺紋、鬆垮的臀部、稀疏的髮量、膨脹的腰圍,還有,噢,下垂的胸部,而且情況只會愈來愈糟。助聽器成了不得不背負的重擔(還好助聽器的尺寸都已小到看不見),我們的身高也跟著縮水了幾公分,接著開始彎腰駝背,像個可怕的老太婆。簡而言之,我們害怕被視為老人。

法國人面對這種恐懼的態度是:「我會心平氣和的接受鏡中真實的自己,並在能力範圍內控制言行舉止所散發的訊息。我不擔心其他人怎麼想。照顧自己,以當下最佳的模樣建立屬於自己的形象,並且與世界保持連結。」這就是法式風格面對老化的核心精神,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態度。我們滿意自己的外表,並且追求個體差異——也就是,我們講究由內而外都要有清楚的個人風格,這樣的風格不僅要讓自己舒服,也要有個人辨識度。法國女人向來以特立獨行聞名,她們的外在打扮總會融入內在風格與內在美,然後加上一副「毫不在乎」的姿態。(大半時間她們的確如此,只是早上買法國麵包時不免還是會精心打扮。)

說來奇怪,我認為美國文化在全球各地鼓吹的態度,要不是充滿幻象——彷彿在鏡中看見「過去的自己」——不然就是面對鏡子時過度吹毛求疵,不放過自己每個缺陷。有些女人閒來無事,只喜歡坐著閒聊她們有多痛恨自己的大腿、魚尾紋、下巴、衣著,喜歡說自己全身糟得一塌糊塗。這幾乎變成一種競賽,比賽誰對自己最嚴苛,誰能指出自己最多缺陷。為何要如此極端呢?我們愈來愈無法接納自己,不是自我欺騙,就是自我貶低。法國女人不在乎完美,這一點不只彰顯在她們隨意混搭的服飾上,也包括她們生活的許多層面。

檢視自我風格,先從鞋子與髮型開始

被阿爾諾先生有如X光般的眼神掃射時,我內心很肯定自己身上兩樣最大的「破綻」就是頭髮與鞋子。我母親總說,髮型與鞋子會洩漏一個人的「身分」。妳母親也是這樣教妳的嗎?

好的髮型能讓人看來健康,甚至更顯年輕,且肯定會更有魅力。而不管妳覺得自己打扮得多有型——無論衣服高檔與否——妳的鞋子終究會洩漏一切。昂貴衣服配上不適合或廉價的鞋子,可能會令人觀感不佳。(但較平價的衣物若配上一雙好鞋,就有可能被視為一種時尚態度。)

當妳隨著年紀漸長,開始檢視自我風格與個人定位時,不妨先從鞋子與頭髮開始。頭髮的重點在於整理,我們之後會討論,而鞋子則是關鍵的風格指標。妳的風格是什麼?什麼能代表妳的風格?妳穿什麼樣的鞋子?勃肯鞋嗎?以隨處可見的特定年紀美國遊客為例,想想他們都穿什麼鞋?腦海裡有畫面了嗎?我向來贊成要穿得舒服,但是舒服就表示魅力與個性得打折嗎?當然不是!我們可以穿得舒服,同時散發魅力與風格,一切操之在我。

高跟鞋不但性感、誘人,且充滿感官刺激。生活與藝術中,隨處可見高跟鞋的蹤跡。但它們適合各種年紀的女人嗎?先來談談細跟高跟鞋,它堪稱誘惑與性愛的典範。我有位朋友,歐赫莉,她總說細跟高跟鞋的催情效果堪比色情片。

個人風格與細跟高跟鞋

四吋細跟高跟鞋因為一九五○年代初期的義大利電影而為世人所知(現在已加高到五吋),它令人感覺高,看起來修長,還能讓腳看起來小一些。它是情欲的象徵,令人迷戀不已。穿上它就得豎直身子、挺起胸部,小腿肌肉緊縮,臀部也更為凸出,連走路姿勢也不同了。

但人的身體構造並非天生適合穿高跟鞋。我們何時該讓高跟鞋退休?何時該把鞋跟最高的那雙束之高閣?這有一部分得根據我們的平衡感與肌肉張力而定,因為每過十年,這兩項能力就會降低一些。沒必要冒著摔跤的風險(一旦年紀大了,平衡感、肌肉量與肌肉張力大不如前,便會開始有這種恐懼),但是我們也別絕望。我的朋友啾啾是位舞蹈老師,她認為女人應該只在能好好坐下的晚餐約會時才穿上細跟高跟鞋。而我認識的人中最癡迷於細跟高跟鞋的那位女子,之所以能穿著它面對美麗新世界,是因為她無論去哪兒都是搭計程車或禮車!不管妳幾歲,都別奢望要穿著它在街頭狂奔或是手舞足蹈。記住,只有在不會耗上整晚的派對才能穿上它。妳可曾注意到我們女人,不分年紀,在各種派對或特殊場合的活動結束後(或仍在進行中),總迫不及待脫下高跟鞋?(也許妳曾在餐桌底下偷偷滑開腳上那雙鞋?)但即使如此,我們仍堅持要穿上它。

我想是因為高跟鞋讓我們感覺年輕、性感、美麗、與眾不同。我有位很有型的朋友,露露,她剛滿七十歲,每天都穿高跟鞋去工作,她說她成年後的整個人生都穿著高跟鞋,所以她的腳已經完全適應,穿上平底鞋反而會覺得身體不舒服。當然,不只生理,一旦少了鞋跟,她的心理也會不太愉快,高跟鞋已成了她個人標記的一部分。妳的招牌風格是什麼,妳又如何維持這種風格,並懂得與時俱進?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