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螺旋》可以讓讀者學會如何看見事情本質、厚實研究底蘊以及墊高視野,最後回歸到自身實踐的心法大成。如同序文提到:「知識爆炸、網路發達……」,更貼切地說現今已是「資訊宇宙時代」,從單純運動記錄到穿戴裝置;從消費習慣到瀏覽足跡;從信用卡到虛擬貨幣甚至到NFT都已被建構出一個大量的資訊宇宙。
而陳建仁老師以「演化螺旋:與時俱進的人類疾病因果模式」做為貫穿全文的概念,更要提醒所有人,在資訊宇宙的時代下,要能更趨近本質,應該以時間軸為線、前人累積的知識作為基礎、保持動態性的思維,並從多元的視角對所看見結果進行謙卑的詮釋。
陳建仁《因果螺旋》:誤解都來自於錯誤的因果判斷!正確掌握原因,就可以有效控制謬誤產生
科學演進過程中「時間」總是一個重大的轉捩點,從曆法發明、牛頓運動定律以及愛因斯坦相對論……等等,都與時間密不可分。由於時間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此經常被忽視,如同《因果螺旋》通篇在探討因果關係的判定,但實際上內部卻蘊含了許多時間的意義。宏觀來看《因果螺旋》可以發現,是以陳建仁老師研究發展時間軸為脈絡的一本書;從老師與畢思理教授(Robert Palmer Beasley)相遇開始,延伸至老師自己與其後輩的研究。
從微觀來看,每個章節因果關係的辯證中都存在過去與現在的相互映證,如:過去的B型肝炎與現今的COVID-19,過去因果三角模式與現在因果螺旋模式等等。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說,方法學是研究最重要的根本,而書中探索因果關係的四大研究設計(橫斷、回溯、追蹤以及實驗等研究設計),實際上即是以時間為線做出探索本質的工具。
延續不同研究設計的概念,每個研究設計都有其限制,唯有保持動態性的思維不斷的猜測與反駁才能使每個研究相互堆疊,最終使我們更貼近本質。然而忽視每個研究設計的限制,進行偏頗的詮釋,將導致許多因果謬誤的發生。《因果螺旋》一書,前四章即是以個別研究發生的事件說明「先入為主」、「因果倒置」、「見樹不見林」以及「假相關」等因果謬誤。然而,透過瞭解每個研究的限制,對於研究結果的詮釋將能更近本質。
如同老師以「砷」研究為例,綜整自身及其學生的相關研究,站在個別研究的限制上相互堆疊互補,建構出環境、基因、健康狀態及時間的「時間相依的因果螺旋模式」。然而,學術研究的思維不僅絕步於此,《因果螺旋》書末以肝癌及COVID-19為例,將研究繼續延伸至家庭、社會、國家甚至是全球,而不同層次正確詮釋則有相互呼應的實際建議與方向。
陳建仁《因果螺旋》成書小彩蛋
最後回到本書的首頁,陳建仁老師以「獻給愛妻」與「主恩滿益」等作為開頭,更為《因果螺旋》的概念增加了「謙卑」的一種哲學,而我們身為後輩研究人員更要時時提醒自己無論面對數據、研究更甚至是我們的人生,「謙卑」才能使我們在這個大爆炸的時代中不迷失自我。
這本書不僅是因果方法學的教科書,更是深具人文思維的科普書。不論是專業的公共衛生、流行病學及生醫領域的研究人員,或是非專業的一般民眾,都能獲益良多。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陳建仁老師以其一生研究的精華,對這個社會作愷切的提醒,惟有結合當下的時空情境與具因果的慎思明辨,才能做出最貼近本質的判斷。
文◎邱弘毅(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臺北醫學大學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