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T0500023

生死書─死亡的生命科學

作者 柳澤桂子
譯者 呂美汝
出版日 2004-10-29
定價 $190
優惠價 79折 $150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內容簡介

榮獲第四屆吳大猷科普著作佳作奬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吳文桂、國防醫學院藥理學科副教授羅時鴻推薦。
★一本動搖既有生死觀、直搗死亡真相的衝擊之書。
★兼及生命科學與人文視角,全方位探究死亡的本質與歷史。
★在複製羊、安樂死、墮胎等生命倫理問題廣受注目的現代,討論生死學必讀的一本書。

生命是一點一滴走向死亡的旅程。自然界用三十六億年時間演化出來的「死亡」,究竟是如何巧妙的機制?人類作為生命體,老、死真是無可逃避的命運嗎?

討論生之歷史的著作所在多有,卻很少有人提及死亡的歷史。以生存為主軸的生命進化史中,其實也包含讓死亡機能更進化的歷程。

本書全面而深入地臨視死亡的樣貌、反思死亡的意念與人類畏懼死亡的最終原因。從生命科學角度,來剖析死亡這個對人類具有莫大吸引力的課題;以飽富人文氣息的筆觸,引領讀者進入對死亡世界的好奇與思索。將死亡的哲學與科學思考冶於一爐。


作者介紹
柳澤桂子
1938年生於東京,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肄業。曾任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助理,三菱化成生命科學研究所主任研究員。自1978年病倒後,1983年便離開研究所,以科學作家身分活躍至今,不斷從生命科學的角度探究「生命是什麼」。
著作包括《母親告訴我的生命歷史》(岩波書店發行,曾獲得「產經兒童出版文化賞」)、《由一顆卵變成我的過程》(新潮選書發行,曾獲得「講談社出版文化賞科學出版賞」)、《雙螺旋與我》(早川書房發行,日本隨筆作家俱樂部賞)、《遺傳因子療法之警鐘》(岩波書店發行)等。

譯者簡介 / 呂美汝
1957年生,日本上智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報社及雜誌社記者、編譯,現任職傳播界。譯有《未來的啟示》等書。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T0500023
ISBN:9861370188
頁數:168,中西翻:1,開本:2,裝訂:1,isbn:9861370188
看更多

試閱

死亡的聯想──不愉快的場景

整個聯想來自一張照片。一個越南的警官拿著槍,槍口指著被補的游擊隊員的太陽穴,正要扣扳機……。穿著短袖格子襯衫的年輕人雙手被反綁在身後,衣服看起來挺乾淨,似乎才剛被抓到。

一端是身處在鬼門關前的年輕男人,短髮零亂,臉部有點浮腫,雙眼半睜半閉地,眼神空洞不定。

另一端是就要取年輕人性命的警官,握著槍的手顯得強壯有力。瞬間就可以置人於死地的他,臉上毫無表情。從照片上看不出他對即將有一條人命從自己的手中消逝,以及之後家屬的悲痛有何特別的感覺。

我猜想,接下來的畫面該是年輕人應著槍響倒在地上,屍體匆匆被送去火化吧!但是,如果屍體不被火化就此放著,結果會是怎樣呢?

首先是年輕人停止呼吸,心臟也緩緩地停了下來;接著全身的筋肉也逐漸鬆馳,體內尚未排泄的污物開始排出體外;眼瞼張開、瞳孔擴散,眼神混濁無神;身體還有餘溫,全身則是呈現泛著藍綠的白色。

筋肉鬆馳約四、五個小時後,便開始反轉為僵硬;因為血液循環停止之後無法輸送氧氣,人體細胞主要構成物質「三磷酸腺苷」缺氧就會開始分解,筋肉因此呈現收縮,身體因而維持僵硬狀態。

二十四小時後,遺體瘀血的部位開始出現屍斑,屍體不再僵硬,繼之而來的是開始腐爛。腐爛的第一步是發出屍臭,身體明顯膨脹,一隻一隻的蛆由體內湧了出來。接著,綠色屍斑出現,並很快蔓延全身。這是因為本來就寄宿在腸內的細菌不斷繁殖,並分解遺體所產生的斑點,遺體也會因此失去水分,於是皮膚變乾硬有如皮革一般。大腦的皮質細胞在心臟停止跳動後七、八分鐘,就開始壞死,腦內視床下部的神經細胞則可以多活七十五分鐘;接著肝臟、腎臟、腺體細胞開始產生質變,最後還活著的只剩皮膚細胞。人死後兩、三日,皮膚細胞還能存活,至於毛髮、指甲,則可以到死後很久才毀壞。內臟腐爛時會發出惡臭,這種惡臭將充滿於頭蓋、胸腔、骨盆內部,肝臟大約在三週後,心臟約在五至六個月後腐爛消失。

人類的屍體正好是寄居在體內的細菌、黴菌、病菌等寄生物的食物,於是屍體就被這些寄生物由內至外啃食到吃完為止。跳蚤、蜈蚣、蜘蛛、昆蟲、野鼠等動物也會加入這場饗宴。

由化學的角度來看,體內的水分與溶解在水中的鹽分、細菌,一齊滲入土壤中,體內的碳水化合物也會分解成甲醇、酮類、有機酸,並同時溶入土裡;也有一部分化成二氧化碳、甲烷、氫,散發到空氣中。根據觀察,成人的屍體可放出大約五立方公尺的氣體,脂肪和飽含氨(阿摩尼亞)的低級脂肪酸也會被分解並產生惡臭。

蛋白質原來是鎖鏈形狀的分子,切短時就是一節節的胺基酸,其中的一部分會分解成胺或氨,然後進一步氧化成硝酸和亞硝酸。

最後剩下的是骨骸,骨骸也會在鈣質流失後被雨水溶解沖失。到骨頭也消失為止,一般大概需要四到五年。但是因場所不同,也有的長達幾世紀,人類的牙有時還能留到幾千年之久。

由一個越南青年不平常的死,也可以聯想到我自己。我的上司也有可能罹患癌症,死亡幾乎遍布在我們身旁。死是一種沒有界限的崩毀,野鼠、蟲螻、細菌都可以將我的身體啃得一乾二淨。另一種結果是,我的身體在焚化爐裡被燒成灰燼。可以理解的是,這個活著的「我」的存在,和被燒成灰的輕飄飄的我之間的差別,是讓人無法忍受的感覺。當人只剩一副白骨而發出喀喀作響的聲音,是何等的寂寞淒涼?

對還活著的人而言,死如同一片漆黑、陰暗、恐怖至極的境界。即使如此,自古以來人類就一直得時時刻刻面對死亡。難道就動物而言,這是最大的不幸嗎?由下一章開始,我們將討論人類從以前到現在如何面對死亡這件事實。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