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內容簡介
★第一本全面探討宗教基本教義派的中文權威著作。
★《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2000年年度非文學類好書。
★亞馬遜網路書店2000年宗教類十大好書。
★《神的歷史》、《穆罕默德》作者又一鉅著。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蔡彥仁教授導讀推薦。
《為神而戰》是一本討論基督宗教、猶太教、伊斯蘭三大宗教中的基本教義派(fundamentalism,又稱「原教旨主義」、「基要主義」)的學術著作。作者以1492年發現新大陸的時代當作序場,分別敘述三個宗教在面臨無神的「現代化」社會日漸興起,面臨的種種對立與衝突。
作者除了對基本教義派的歷史發展作了一番詳盡的介紹外,更重要的是,點出了某些狂熱激進的宗教人士,在他們的行為背後其實也懷有一顆虔誠的心靈,只因自覺身處一個日漸趨於無神的現代社會,在遭受排擠下才開始悍衛自己的宗教。同時作者也再三陳述:宗教性的思惟或許未必能處理現代社會中所有實際事務,卻在人類的心靈思考中佔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作者介紹
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
原為天主教修女,後於牛津大學研究文學,並曾在倫敦大學貝佛(Bedford)學院教授十九與二十世紀文學。她是英美兩地最負盛名的宗教事務評論家之一,目前任教於里歐.貝克(Leo Baeck)學院,教授猶太教相關課程。1999年獲頒「穆斯林公共事務委員會媒體獎」。
阿姆斯壯女士著作甚豐,除本書外,尚有《穿越窄門》《穆罕默德》《萬物初始》《第一個基督徒》《女性觀點福音書》《聖戰》《神的歷史》《耶路撒冷》《伊斯蘭》《佛陀》等著作。
其中,《穆罕默德》《萬物初始》繁體中文版已由究竟出版社出版。
譯者簡介 / 王國璋
台大政研所碩士,曾於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擔任助理。著作《馬來西亞的族群政黨政治,1955~1995》,譯有《法國大革命》《地理大發現(1400~1600)》《1995年馬來西亞大選:結果與評論》《荳蔻的故事》,目前專職翻譯。
★《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2000年年度非文學類好書。
★亞馬遜網路書店2000年宗教類十大好書。
★《神的歷史》、《穆罕默德》作者又一鉅著。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蔡彥仁教授導讀推薦。
《為神而戰》是一本討論基督宗教、猶太教、伊斯蘭三大宗教中的基本教義派(fundamentalism,又稱「原教旨主義」、「基要主義」)的學術著作。作者以1492年發現新大陸的時代當作序場,分別敘述三個宗教在面臨無神的「現代化」社會日漸興起,面臨的種種對立與衝突。
作者除了對基本教義派的歷史發展作了一番詳盡的介紹外,更重要的是,點出了某些狂熱激進的宗教人士,在他們的行為背後其實也懷有一顆虔誠的心靈,只因自覺身處一個日漸趨於無神的現代社會,在遭受排擠下才開始悍衛自己的宗教。同時作者也再三陳述:宗教性的思惟或許未必能處理現代社會中所有實際事務,卻在人類的心靈思考中佔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作者介紹
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
原為天主教修女,後於牛津大學研究文學,並曾在倫敦大學貝佛(Bedford)學院教授十九與二十世紀文學。她是英美兩地最負盛名的宗教事務評論家之一,目前任教於里歐.貝克(Leo Baeck)學院,教授猶太教相關課程。1999年獲頒「穆斯林公共事務委員會媒體獎」。
阿姆斯壯女士著作甚豐,除本書外,尚有《穿越窄門》《穆罕默德》《萬物初始》《第一個基督徒》《女性觀點福音書》《聖戰》《神的歷史》《耶路撒冷》《伊斯蘭》《佛陀》等著作。
其中,《穆罕默德》《萬物初始》繁體中文版已由究竟出版社出版。
譯者簡介 / 王國璋
台大政研所碩士,曾於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擔任助理。著作《馬來西亞的族群政黨政治,1955~1995》,譯有《法國大革命》《地理大發現(1400~1600)》《1995年馬來西亞大選:結果與評論》《荳蔻的故事》,目前專職翻譯。
規格
商品編號:T0300012
ISBN:9576079683
頁數:552,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576079683
ISBN:9576079683
頁數:552,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576079683
各界推薦
在和平與暴力之間 / 政治大學宗教所所長 蔡彥仁
一般人對於「宗教」的印象,無非是教堂、廟宇、迎神賽會、儀式、各種禁忌等,而對於「教徒」的觀感,總是和虔誠、熱心、平和、容忍、奉獻等正面的美德聯繫起來。盱衡世界宗教歷史並且觀察當前許多宗教現象,這些印象的確有其事實根據。不過,很弔詭的是,保守、頑固、反智也是教徒的另一個面向,更有甚者,不少非理性的暴力行為,竟然與宗教形影不離,由宗教肇端,也因宗教而擴散。有關此種負面形象的史蹟,見諸各個宗教傳統,可謂屢見不鮮,二○○一年的「九一一」事件,應該是新近最尖銳、最震撼人心的案例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駭人聽聞的血腥事件?宗教不都是主張愛與和平,並都勸人為善的嗎?是不是僅有伊斯蘭的「聖戰」(jihd)信仰才會導致極端的宗教行為?講究「自力」解脫的東方宗教應該不會像西方的一神信仰般的與他教衝突吧?是不是徹底的發展科學與強調理性精神,就能夠消弭宗教的血腥或暴力行為?的確,這些疑問不僅發自一般讀者,也在人文和社會專家學者之間縈繞不去,他們總希望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索,尋找問題的癥結,並為日趨嚴重的宗教衝突事件,提出有效的解決之道。
晚近歐美的宗教學家發現,因為宗教因素所引起的暴力與衝突,其實跟「基本教義派」(fundamentalism)有密切的關係。根據馬提(Martin E. Marty)和埃波拜(R. Scott Appleby)的洞見,「基本教義派」的內涵與特點如下:
第一、基本教義派人士執守一種傳統的核心信仰,如果此一信仰遭受挑戰,他們總是以激烈的方式反擊回去。
第二、基本教義派人士為維護其理念,經常運用戰爭手段改變政治體制、爭取領地、或至少維護他們群體的完整性。
第三、基本教義派人士挑選傳統中的部分理念,以其為最純粹並且代表信仰的全部,又將其以形象或圖騰展現在儀式中。
第四、基本教義派人士與多方人馬樹敵,除了與他們的立場全然對立者之外,更常見他們攻擊妥協、中立以及同教的背叛者。
第五、基本教義派經常以「神」或其他具有超越性質的指涉為名,進行激烈的抗爭行為。
(見兩氏合編的Fundamentalisms Observed)讓人驚訝的是,這種頑固也是激烈的宗教思想和實踐,不但存在於一神信仰體系的猶、耶、伊三教,也普見於東方的印度教、佛教、儒家、日本宗教等,換言之,「基本教義派」不是突兀的或反常的,而是我們必須正面以對的普遍宗教現象。
本書作者凱倫.阿姆斯壯即是嚴肅的面對「基本教義派」,在經過多年的資料蒐集、思考、整理之後,將其研究結果公開面市。她在本書很有創見的提出,從宗教史上考察,「神聖」與「世俗」是人類文明的永恆張力,到了近世更是徹底的突顯出來。宗教信仰者生活在「神聖」的領域裡,由其中找到了真理,視其為真實、絕對、永不改變,並以「神思」(mythos)的語言系統藉由符號、象徵、儀式等,表達他們的經驗和感受,以此肯定人的生存意義。
另一方面,由於受到啟蒙思想與科學革命的衝擊,重視史實、客觀、實證的「理則」(logos)精神,多年來淡化了人類的宗教情愫,也解構了不少教徒的宗教世界,所謂的「世俗化」(secularization)現象由此浮現產生。在二十世紀接近尾聲一直到已經邁入新世紀的今天,現代化的腳步加速前進,多元主義以及個人主義的推展更使得「神聖」與「世俗」兩領域的扞格斷裂更加嚴重。
「基本教義派」出自於特別珍視「神聖」世界的信仰族群。他們一方面反對世俗理性、相對思想、個人主義等,另一方面則反溯宗教傳統,堅決固守其中的「正統」教義和倫理規範,企圖扭轉乾坤,以「神思」替代「理則」,希望藉此穩住「生存的底基」(ground of being)。從這個角度理解,「基本教義派」代表一種危機心態,是一群人的身分認同遭受質疑與挑戰時所表現出的激烈掙扎,無怪乎他們有時必須訴諸血腥與暴力的行動做為唯一的出路。
基本教義派人士雖然有其共通的世界觀與行動哲學,但是他們的起源、發展、表現、組織等,卻因不同的信仰傳統而有差異。很幸運的是,凱倫.阿姆斯壯對於世界宗教非常嫻熟,在本書裡,她以美國的基督新教徒、以色列的猶太教徒,以及埃及的遜尼派和伊朗的什葉派伊斯蘭教徒為例,上溯十五世紀末為始,下至二十世紀為止,以細緻而邏輯的筆調娓娓述來,對「基本教義派」刻畫出一個清晰而詳細的圖像。相信讀者在閱讀她的書時,不但可以領受她豐富的世界宗教知識,更可感受她深刻的人文關懷,而她對於具有時代意義的「基本教義派」的探討,也正是身為「地球村」一分子的我們所應該共同關心與面對的。
一般人對於「宗教」的印象,無非是教堂、廟宇、迎神賽會、儀式、各種禁忌等,而對於「教徒」的觀感,總是和虔誠、熱心、平和、容忍、奉獻等正面的美德聯繫起來。盱衡世界宗教歷史並且觀察當前許多宗教現象,這些印象的確有其事實根據。不過,很弔詭的是,保守、頑固、反智也是教徒的另一個面向,更有甚者,不少非理性的暴力行為,竟然與宗教形影不離,由宗教肇端,也因宗教而擴散。有關此種負面形象的史蹟,見諸各個宗教傳統,可謂屢見不鮮,二○○一年的「九一一」事件,應該是新近最尖銳、最震撼人心的案例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駭人聽聞的血腥事件?宗教不都是主張愛與和平,並都勸人為善的嗎?是不是僅有伊斯蘭的「聖戰」(jihd)信仰才會導致極端的宗教行為?講究「自力」解脫的東方宗教應該不會像西方的一神信仰般的與他教衝突吧?是不是徹底的發展科學與強調理性精神,就能夠消弭宗教的血腥或暴力行為?的確,這些疑問不僅發自一般讀者,也在人文和社會專家學者之間縈繞不去,他們總希望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索,尋找問題的癥結,並為日趨嚴重的宗教衝突事件,提出有效的解決之道。
晚近歐美的宗教學家發現,因為宗教因素所引起的暴力與衝突,其實跟「基本教義派」(fundamentalism)有密切的關係。根據馬提(Martin E. Marty)和埃波拜(R. Scott Appleby)的洞見,「基本教義派」的內涵與特點如下:
第一、基本教義派人士執守一種傳統的核心信仰,如果此一信仰遭受挑戰,他們總是以激烈的方式反擊回去。
第二、基本教義派人士為維護其理念,經常運用戰爭手段改變政治體制、爭取領地、或至少維護他們群體的完整性。
第三、基本教義派人士挑選傳統中的部分理念,以其為最純粹並且代表信仰的全部,又將其以形象或圖騰展現在儀式中。
第四、基本教義派人士與多方人馬樹敵,除了與他們的立場全然對立者之外,更常見他們攻擊妥協、中立以及同教的背叛者。
第五、基本教義派經常以「神」或其他具有超越性質的指涉為名,進行激烈的抗爭行為。
(見兩氏合編的Fundamentalisms Observed)讓人驚訝的是,這種頑固也是激烈的宗教思想和實踐,不但存在於一神信仰體系的猶、耶、伊三教,也普見於東方的印度教、佛教、儒家、日本宗教等,換言之,「基本教義派」不是突兀的或反常的,而是我們必須正面以對的普遍宗教現象。
本書作者凱倫.阿姆斯壯即是嚴肅的面對「基本教義派」,在經過多年的資料蒐集、思考、整理之後,將其研究結果公開面市。她在本書很有創見的提出,從宗教史上考察,「神聖」與「世俗」是人類文明的永恆張力,到了近世更是徹底的突顯出來。宗教信仰者生活在「神聖」的領域裡,由其中找到了真理,視其為真實、絕對、永不改變,並以「神思」(mythos)的語言系統藉由符號、象徵、儀式等,表達他們的經驗和感受,以此肯定人的生存意義。
另一方面,由於受到啟蒙思想與科學革命的衝擊,重視史實、客觀、實證的「理則」(logos)精神,多年來淡化了人類的宗教情愫,也解構了不少教徒的宗教世界,所謂的「世俗化」(secularization)現象由此浮現產生。在二十世紀接近尾聲一直到已經邁入新世紀的今天,現代化的腳步加速前進,多元主義以及個人主義的推展更使得「神聖」與「世俗」兩領域的扞格斷裂更加嚴重。
「基本教義派」出自於特別珍視「神聖」世界的信仰族群。他們一方面反對世俗理性、相對思想、個人主義等,另一方面則反溯宗教傳統,堅決固守其中的「正統」教義和倫理規範,企圖扭轉乾坤,以「神思」替代「理則」,希望藉此穩住「生存的底基」(ground of being)。從這個角度理解,「基本教義派」代表一種危機心態,是一群人的身分認同遭受質疑與挑戰時所表現出的激烈掙扎,無怪乎他們有時必須訴諸血腥與暴力的行動做為唯一的出路。
基本教義派人士雖然有其共通的世界觀與行動哲學,但是他們的起源、發展、表現、組織等,卻因不同的信仰傳統而有差異。很幸運的是,凱倫.阿姆斯壯對於世界宗教非常嫻熟,在本書裡,她以美國的基督新教徒、以色列的猶太教徒,以及埃及的遜尼派和伊朗的什葉派伊斯蘭教徒為例,上溯十五世紀末為始,下至二十世紀為止,以細緻而邏輯的筆調娓娓述來,對「基本教義派」刻畫出一個清晰而詳細的圖像。相信讀者在閱讀她的書時,不但可以領受她豐富的世界宗教知識,更可感受她深刻的人文關懷,而她對於具有時代意義的「基本教義派」的探討,也正是身為「地球村」一分子的我們所應該共同關心與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