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P0110018

我愛身分地位

Status Anxiety
作者原文名 Alain de Botton
譯者 陳信宏
出版日 2004-12-30
定價 $350
優惠價 79折 $277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相關專欄

內容簡介

陶晶瑩推薦(2011誠品年度名人推薦):

 「一向以旁徵博引來論述著稱。這本書談到了人對自我身分地位的焦慮,從而以藝術、宗教、哲學來解惑,精彩無比。」

◎全台讀者引頸期盼的英倫才子艾倫‧狄波頓最新傑作。
◎風靡英美各地,榮登暢銷排行榜。
◎本書是狄波頓至今最豐富、最有趣,也最誠摯的作品。 ──西雅圖時報
◎這部書充滿機鋒與智慧,促使我們省思自己的人生,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改變現狀,生活得更快樂。──泰晤士報

每個成人的人生可說都是以兩種愛為主軸。第一種愛──對兩性之愛的追求──早已廣為流傳與記載。第二種愛──對身分地位的追求──則較為私密,而且過程充滿羞辱。然而,第二種愛的強度卻毫不遜於第一種。 

無論古今東西,身份地位如此誘人,芸芸眾生競相追逐。

在這樣孜孜以求的背後,隱藏著一種極少人能夠坦然承認的「地位焦慮」:顧慮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顧慮自己在別人眼中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而依附權貴、鑽營投機、為了妝點門面而過度消費,都是典型的症狀,造成人們晚上輾轉難眠。
 
艾倫‧狄波頓以他一貫的生花妙筆,援引思想家、藝術家及作家的觀點與行徑,帶領我們抽絲剝繭,探索地位焦慮的根源。不僅如此,為了讓我們抒解心中的焦慮,狄波頓還精心提供了一道道奇特的妙方:效法古希臘哲人和波希米亞文化人,或者看看諷刺漫畫,甚至觀賞廢墟的石塊、在櫥櫃上擺設骷髏頭……。
 
翻開本書,傾聽狄波頓風趣睿智的分析及忠告,讓我們免去追求身分地位之苦,享受生活的甜美與平靜。


作者介紹
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
1969年生於瑞士蘇黎士,在瑞士和英國兩地受教育。會說法文、德文及英文。現居倫敦。
1993年,狄波頓的第一本小說《我談的那場戀愛》甫一出版,即廣受好評。隔年,第二本小說《愛上浪漫》名列法國費米娜獎的最後決選名單。第三本小說《吻了再說》以傳記藝術為題,於1995年出版,同樣大受各界矚目。
《擁抱似水年華》是他的第四本書,也是第一本非小說,1997年在英、美出版,隨即成為暢銷名作。《哲學的慰藉》是他完成於2000年的傑作,他以此書在英國電視第四頻道上製作哲學節目。《旅行的藝術》於2002年問市,同樣深受歡迎,成為廣大讀者心靈之旅的完美去處。
狄波頓才氣橫溢,文章智趣兼備,在書寫主題上也力求變化。這使得他不僅風靡英倫,其他國家的出版社也爭相出版他的作品,目前已有二十多國語言的譯本。
書評人康納立(Cressida Connolly)讚歎,狄波頓是「英國文壇的奇葩」;另一位書評人葛雷茲布魯克(Philip Glazebrook)認為:「這種奇才作家,恐怕連掃把的傳記都寫得出來,而且這柄掃把在他筆下絕對是活靈活現的。」 

《我愛身分地位》是狄波頓的最新力作,在英國搭配由他所主持的電視節目一同推出。在英美兩國一出版便榮登暢銷書排行榜。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P0110018
ISBN:9861340254
頁數:360,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861340254
看更多

試閱

對地位的渴求

1

驅使我們追求崇高地位的動機為何?有許多常見的說法,例如渴望金錢、名望及影響力。

然而,如果要更精確地點出我們所尋求的目標,可能必須用一個在政治理論上極少談到的字:愛。一旦我們居食無虞之後,驅使我們在社會裡追求成功的動力,恐怕就不在於能夠攢聚多少財物,或是能夠掌握多少權力,而在於達到崇高地位之後能夠獲得別人多少關愛。與其說金錢、名望及影響力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倒不如說它們代表了別人對我們的愛,也是我們博取他人關愛的手段。

「愛」這個字,通常只用來描述我們希望從父母或情人身上獲得的情感,怎麼能夠用來指稱我們希望從世人身上獲得的東西呢?也許,不論家人之間、兩性之間或是普世眾人的愛,我們都可以一併將其定義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尊重,以及對那個人存在的感知。獲得別人的愛,就是感受到自己身為別人關注的焦點;別人注意到我們的存在,記得我們的姓名,聆聽我們的意見,寬待我們的缺點,並且關照我們的需求。我們就在這種關懷之下成長茁壯。浪漫之愛與地位之愛可能有所差異,那就是地位之愛沒有性的層面,不可能導致婚姻,而且表露這種愛的人通常心懷其他目的;然而,受到地位之愛環繞的人卻與情侶一樣,都能夠享有他人慈愛目光所帶來的安全感。

我們經常以「大人物」一詞,來指稱在社會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士;相反地,會以「無名小卒」來稱呼在社會上居於不重要地位的人。這種用語極為荒謬,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有自己的身分,也有平等的存在權利。不過,用這兩個詞來描述社會上對不同群體的待遇,倒是頗為貼切。沒有地位的人不會受到別人注意,得到的也是粗魯的待遇,他們的思想和情感遭到蔑視,個人獨特性也遭到忽略。

我們不應該只從物質層面來看待地位低落的影響。在基本生活需求之外,地位低落所帶來的懲罰很少只限於生理上的不舒適,最主要的懲罰,可說在於對自尊心的衝擊。生理上的不適如果沒有伴隨羞辱,其實不難承受;這一點從軍人和探險家身上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自願承受比窮人更艱苦的生活,卻因為知道別人對他們的崇仰而甘之如飴。

崇高地位所帶來的好處也不僅限於財富。許多已經頗為富裕的人,仍舊不斷聚積幾百年也花不完的財富,我們對於這種行為其實無須驚訝。除非我們純粹以財務的觀點來看待財富的創造,否則他們的行為就毫無奇特之處。除了金錢之外,他們其實還追求著賺錢過程所帶來的外界敬重。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意成為藝術鑑賞家或生活奢靡的花花公子,但是幾乎所有人都渴求尊嚴。假如未來的社會願意對蒐集塑膠碟子的人寄予關愛,那麼這種毫無價值的東西,將立即在我們的狂熱渴求和焦慮當中占據核心地位。

2

亞當‧史密斯在《道德情操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一書中寫道:


「世人操勞忙碌究竟為了什麼?貪婪與野心的目的是什麼?對財富、權勢及名聲的追求,又是為了什麼?難道只是為了滿足生存的需求嗎?即便是最廉價的勞工所獲得的薪資,也足以滿足這種需求。既然如此,人類所謂『改善現況』的偉大目標,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引人矚目、受人服侍,以及獲得他人認同、自我滿足和他人稱許,都是我們能夠從中獲得的好處。富人以財富自豪,因為他認為自己的財富足以吸引世人的目光。窮人則相對地為自己的貧窮感到羞愧,他認為自己因此而被摒除在世人的目光之外。感覺到自己不受注意,必然會對人類最強烈的慾望造成打擊。窮人進出都無人在乎,即使身在人群當中,也還是與待在家裡一樣沒人理會。另一方面,地位崇高的人則受到全世界的關注;所有人都渴望見到他,他的一舉一動都是眾人矚目的焦點,他說的每一個字、做的每一個動作都不會受到忽視。」


3

每個成人的人生可說都是以兩種愛為主軸。第一種愛——對兩性之愛的追求——早已廣為流傳與記載,其變幻莫測早已是音樂和文學的基本主題,而且也受到社會的認可與歌頌。第二種愛——對世人之愛的追求——則較為私密,而且充滿羞辱。即使有人提起這種愛,通常也是以尖酸嘲諷的語氣說出,似乎這種東西只有心懷妒意或能力不足的人才會感興趣,不然就是單純從經濟層面來看待人類追求地位的動力。然而,第二種愛的強度、複雜程度、重要性及普遍性,都不遜於第一種,而且其中的挫折一樣令人痛苦。第二種愛也一樣傷透了許多人的心;許多被世人摒棄為無名小卒的人,他們淡漠無奈的目光就表露了這種心碎的痛苦。

愛的重要

1

詹姆斯哻在《心理學原理》中寫道:


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遭到社會放逐,而完全受他人所漠視更加惡毒的懲罰了。如果我們走進屋子時,沒有人轉過頭來;如果我們說話時,沒人回應;如果我們做事時,沒人搭理;如果我們遇到的每個人都對我們不理不睬,好像我們根本不存在一樣;那麼我們心中便會升起一股憤怒和絕望的情緒,此時即使最殘忍的身體酷刑,也毋寧是一種解脫。

2

缺乏愛,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受到他人漠視,為什麼會激起一股「憤怒和絕望的情緒」,而且強烈到連酷刑都比不上?

我們之所以需要別人重視,可說是因為我們天生就對自己的價值懷有疑慮,於是他人的看法對我們評斷自己的眼光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受到其他人的評判所束縛。如果別人對我們說的笑話感到好笑,那麼我們對自己引人發噱的能力就更有自信。如果別人稱讚我們,我們就認為自己優秀傑出。如果別人看到我們就紛紛轉開目光,或者在我們表明自己的職業之後露出不耐煩的神情,那麼我們就可能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貶抑的情緒。

在理想的世界裡,我們原本不應該這麼容易受到他人影響。無論別人對我們重視或漠視,稱讚或嘲笑,我們都應該不為所動。如果別人給了我們虛妄的恭維,我們應該不會輕易受到引誘。而且,如果我們對自己做出公正的評斷,對自己的價值有了定見,那麼別人的輕視就應該不會對我們造成傷害。我們會知道自己的優點何在。但實際上,我們對自己卻似乎持有各種分歧的觀點。我們看見自己的聰明,也看見自己的愚笨;我們看見自己的機鋒,也看見自己的乏味;我們看見自己的重要性,也看見自己的無用之處。在這種搖擺不定的狀況下,我們通常只好由社會上其他人的態度,來決定我們自己的價值。別人的漠視會強化我們潛在的負面自我評價,而一個微笑或一句讚美則有相反的效果。我們對自己的接納程度,似乎依賴別人對我們的喜好。

我們的「自我」或是自我概念,可以被比喻為一顆漏氣的氣球,需要不斷注入愛的氫氣以維持氣球的飽滿,而且又禁不起漠視的針頭輕輕一刺。我們因受到別人重視而歡欣鼓舞,因受到別人忽視而傷心落寞,其程度之強烈不僅發人深省,也堪稱荒謬。只因為同事打招呼時心不在焉,或者撥了電話卻沒人接聽,我們就可能因此而心情低落。只因為有人記得我們的名字,而且送了一籃水果過來,我們也能夠因此就覺得人生充滿意義。

3

所以,無論從情感上還是物質上的觀點來說,我們會對自己在世界上所處的地位感到焦慮,也就不令人意外了。地位決定我們能夠獲得多少愛,進而決定我們會對自己產生好感還是喪失信心。地位決定我們能否獲得一種無比重要的愛。沒有這種愛,我們不但無法信任自己,也無法忍受自己的個性。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