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G0200043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阿莫多瓦新片《隔壁房間》動人原著,茱莉安摩爾、蒂妲史雲頓同台競演!】

What are you going through
作者原文名 Sigrid Nunez
譯者 張茂芸
系列 Soul
出版日 2021-12-01
定價 $390
優惠價 66折 $257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相關專欄

  • 試閱

書活網特推

阿莫多瓦改編電影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影后競演、同時入圍威影展女主角!

看更多

內容簡介

愛到極致,在你最最孤獨的時刻,卻只能這麼問。

阿莫多瓦新片《隔壁房間》動人原著,
影后茱莉安摩爾、蒂妲史雲頓同台競演!

※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誠品/博客來雙選書《摯友》作者矚目新作
※「過去一年,這本書伴我捱過孤獨。」──林沛理(《亞洲週刊》專欄作家、文化評論人)

★ 紐約時報書評年度首書、時人People雜誌年度十大好書
★ 紐約時報編輯當週精選、娛樂週刊當月推薦、觀察家報秋季好書、時代雜誌秋季好書
★ 今日美國五大不可錯過好書、CNN電視台當月選書、科克思書評當月推薦
★ 哈芬登郵報當月最期待十大好書、哈潑時尚雜誌年度好書 

作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郭強生──專文推薦
一頁華爾滋 Kristin
作家  平路
香港作家/文化評論家  林沛理
作家  馬欣
作家  蔣亞妮
作家/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  鄧小樺
演員/作家  鄧九雲
導演  盧建彰
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  蘭萱──感動推薦 

「在她筆下所有故事都是愛的故事。」──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當我翻開她的小說,我幾乎馬上知道: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杜威.迦納(《紐約時報》書評家) 

好友病了。而她特意來求助的,卻是難上加難的一題:陪我走到最後。

女人答應了,卻沒想到這竟是一趟徹底孤獨的冒險,因為──
就算是找到了最能安安靜靜生活的美景勝地;
就算是能擁有相互打趣、扶持、共享品味接近的美食閱讀影像、一同聊聊回憶的時光;
甚至就算是她倆能夠同甘共苦一段;
等到最終那日來臨,她與罹病的好友,終究還是要孤身一人、獨自面對各自全然不同的那段冒險……

只不過在那之前,仍有許多可記下的,心思、糾結、笑鬧、傻氣……以及旁觀他人痛苦的痛苦,
而縱有再多的苦不堪言,終將在怯怯發問「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裡,一一鋪展、細細袒露。 

唯一比看自己老去更難受的是,看所愛之人日益衰老。

……然,我不會忘記我倆最後共享的歡笑。

◎各界好評

第一次讀到努涅斯的小說《摯友》,立刻有驚豔之感,幾乎是一鼓作氣、廢寢忘食地讀完。這回,捧讀她繼《摯友》後最新的這部《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竟是一種捨不得讀完的感覺。──郭強生(作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過去一年,這本書伴我捱過孤獨……人到暮年,朋友凋零。患有不治之症的好友決定自行了斷,卻要求你在她動手的時候陪伴在側,你會答應嗎……努涅斯做出的高難度動作,是將「在死亡面前友誼不堪一擊」這個主題的潛藏喜劇性(comic potential)發掘出來,結果寫成一部悲喜交集,令人既捧腹又感傷的佳作。──林沛理(香港作家、文化評論家)

「女人的故事往往是悲傷的故事。」努涅斯一慣將世事看得如此透澈。如果說,《摯友》是一部寫於死亡其後的故事,《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便是一場死亡現場如潛覽環礁般的展覽;延續著她對語言、文字的思索,生命不正是一場文學實境秀?「無論我們多努力把最重要的事化為文字,卻總是像穿木屐踮腳尖跳舞。」努涅斯總能在絕望與告別中翩然起舞,包藏著那麼多的悲傷,卻依然溫暖。──蔣亞妮(作家)

愛、死亡、友誼、同理與滿滿的智慧。我真是崇拜努涅斯。──珀拉.霍金斯(全球暢銷書《列車上的女孩》作者)

需要超越智慧才能寫得出夠有智慧的作品,需要某種類似夜間飛行的回音定位能力,精準描繪感應,述說你此刻何在……不論那有多難,努涅斯就是有本事辦到。當我翻開她的小說,我幾乎馬上知道: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這本書如果不是跟《摯友》一樣好,就只能說是更棒了。書中有哀傷,也相當逗趣,講述我們磕磕絆絆走向死亡,那不正如我們常常是笨拙應對每件事情嗎?──杜威.嘉納(《紐約時報》書評家)

人生無一處不是心靈沃土,無一事件不是輝煌,努涅斯總能把生活日常織成引人入勝的錦繡,即便進入生命尾聲友誼依然放光……在她筆下所有故事都是愛的故事,難得有人能以如此悠然典雅的手法帶我們走向終點。──《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反覆閱讀《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我深深入迷:努涅斯以其特有的幽默與冷靜語調,敘述了衰老的不公平是如何綑綁了女人,不論在社交生活,或是彼此的相處相待上都是……主角透過倒空自己,延展意識拓及他人,在一段段傾聽間,確保故事的生動活力與光采。努涅斯在吳爾芙關於衰老病死的精采短篇〈鏡子裡的女人〉(The Lady in the Looking Glass)中,汲取到生命深遂的存在,那對心靈而言,宛如呼吸之於身體一般關鍵。──莫薇.安姆瑞(《紐約客》書評家)

描繪痛與失落的精美工筆畫。──《時代雜誌》

動人、情感濃烈地描繪出對身旁的人同情共感會是怎樣的生活。尤其在一個集體哀悼的時節,這本書的出版格外切中人心需要。──《今日美國》

情緒飽滿到不忍釋卷……字句間滿是智慧與溫柔。──《時人雜誌》

努涅斯說了個極其簡單的故事……卻能延伸到極大的主題:這世界上,最現實的莫過於生與死,以及我們對這兩件事的感受。美、友誼、自然、藝術:在自我通往孤寂與絕望的路上,努涅斯提供這些經緯來幫助我們定位生與死。──《紐約時報》書評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明確地引用了威廉福克納給作家訂下的目標,並且成功命中了:「愛和榮譽和憐憫和自尊和同情和犧牲。」努涅斯再次寫出深刻的人性,提醒我們陪伴與文學能帶來的豐沛慰藉。──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帶我們思索何謂好死……但跟《摯友》一樣,本書關鍵不是情節走向,而在於這書如何牽動思緒與帶來洞察。──《經濟學人》

這不只是本同理心的書,更是對不可知事物的尊重……努涅斯的智慧筆法,帶我們審視走近人生最後階段的各樣人物,並從中發現詼諧與希望。──《金融時報》

努涅斯向來以其勇敢、充滿反思、敏銳又深具洞察力的筆觸而大受讚賞……這本極富企圖心的作品試圖把我們最大的問題給指名道姓地點出來……但最有衝擊力的應該是故事主角那深深的同理,讓她從一個謹慎機巧的旁觀者,轉變成深愛朋友卻又無能為力的陪伴者……《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以現身說法讓我們膽顫心驚,前後呼應的語句,宛若預言般的安魂曲。──《華盛頓郵報》

這書宛如微光映路,既深刻又滑溜,但更是深植現實。正如書裡這句「故事無論多悲傷,只要講得精采絕倫,還是能讓你精神一振。」《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就是這樣一本美麗的書。──《西雅圖時報》

冥思漫想、驚人的歡快趣味筆法……這本書簡直是精品,深度思考關於寫作、心理動態、如何變老、女權反思,以及我們對身旁的人有何義務。──《星期日泰晤士報》

直面死亡主題,展露罕見的開誠布公姿態,讀來意猶未盡。──《巴黎評論》

努涅斯的敘述如測謊探針一般敏銳,精準的觀察把日常平庸事件都寫出了悲痛……──《洛杉磯時報》

努涅斯的文字是幽微又優雅,意隨心轉又時現智慧之言。隨著對死亡的思索,卻不時透著幽默。在一切痛苦與嚴肅的事物前,生命簡直像是荒謬鬧劇,身為人類的我們難以明瞭其中真義,但仍能保有溫柔。──《歐普拉雜誌》

在面對生命末期照護問題上,這一本威力強大的小說,以直率且精巧到不可置信的筆法追蹤人所做的種種抉擇。──《觀察家報》

極為出色……敘事線精采奪人,努涅斯在第一跟第三人稱之間、過去跟現在之間、直接跟引述之間,穿梭自如,宛如法拉利賽車,在賽道上酣然歡暢切換。──英國《旁觀者週刊》

關於友誼、死亡與世界即將黯淡的冥思小說……縱然悲傷很多,卻也滿足了真正的閱讀樂趣,是一本煥發睿智、溫暖和充滿同情共感的故事。──英國《獨立報》

對生死進行一場非凡的探索,讀努涅斯的小說是一種近乎冥想的體驗—甚至帶來的影響還更大。……憂鬱中透著幽默,友誼交流中帶著啟發,也許在那樣的時刻,這就是最好的陪伴。──英國《觀察家報》

在放大與聚焦之間,從地球的死亡到一個朋友的死亡之間,努涅斯的筆觸掌控精準,不但緊湊、清晰,並且充滿洞見。──英國《標準晚報》

跟《摯友》一樣,《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也帶來深度玩味文本的樂趣。讓你明白那些文學作品不僅僅「真實」,還可以在生活中清晰體會到。透過主角思索、寫作,然後再理解的種種經歷與掙扎,文學感覺真實。──《書評雜誌》

在此疫情大流行期間,人人皆感無能為力的時刻,本書為現代焦慮帶來了一個喘息空間。努涅斯謹守其情感,卻在內心混亂中演繹了優雅的同情。很令人心碎卻是對生命的肯定,盡訴活著的孤獨與壓力,卻也是我們所知如何對生命保有同情同理的極致描寫。──《The Skinny文藝雙月刊》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讓讀者揪心到最後一頁,並以一種非常文明的方式獲得撫慰。──《法蘭克福文匯報》

本書以其特有的安詳、優雅、幽默的智慧筆法,帶來深深的安慰。──北德廣播公司

這是本帶著無可奈何意味的詼諧小說,以舉重若輕的筆法處理了離別、死亡和萬物終結的巨大課題。──西格麗德.洛夫勒(Sigrid Lffler,奧地利文學評論家)

◎各界選書

‧紐約時報書評年度首選
‧時人People雜誌年度十大好書
‧歐普拉雜誌、科克斯書評雜誌、泰晤士報文學增刊、衛報、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年度選書
‧紐約時報編輯當週精選
‧娛樂週刊當月推薦
‧觀察家報秋季好書
‧今日美國五大不可錯過好書
‧CNN電視台當月選書
‧哈芬登郵報九月最期待十大好書
‧時代雜誌秋季好書
‧哈潑時尚雜誌年度好書
‧科克思書評當月推薦
‧Shondaland.com網站當月推薦
‧BuzzFeed網路媒體秋季好書 

作者簡介
「我想專心把一件事做好,而這件事就是寫作。」
西格麗德.努涅斯
Sigrid Nunez

生長在紐約,母親是德國人,父親是巴拿馬華人。在巴納德學院讀大學,而後到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之後,努涅斯陸續擔任《紐約時報》《紐約時報書評》《巴黎評論》《紐約客》等雜誌的撰稿人,並在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波士頓大學等校任教,也在多所大學擔任訪問或駐校作家。作品曾收錄在多本選集,包括手推車獎選集與美籍華人文學選。其中一則短篇曾贏得2019美國最佳短篇故事獎。這之前她也曾獲頒懷丁作家獎、羅馬文學獎、柏林獎學金。
她的第七本小說《摯友》除獲得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還入圍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美國辛普森/喬伊斯.卡羅爾.奧茲文學獎決選,以及法國費米娜獎、法國最佳外國圖書獎決選,出版三年後仍獲獎不斷。台灣於2020年出版後,亦廣泛獲得各界好評,並榮獲誠品、博客來雙選書。
最新作品《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在備受各界矚目下出版,並大獲媒體、評論家讚賞,《時代雜誌》甚至形容本書是「描繪痛與失落的精美工筆畫」。
她同時也是《永遠的蘇珊:回憶蘇珊.桑塔格》的作者。
現居紐約。

譯者  張茂芸
譯過書、新聞、文案、影片字幕,和許多難以歸類的文字。獲澳洲國家口譯暨筆譯檢定機構(NAATI)認證。譯作包括《太多幸福》《如何聆聽爵士樂》《地球盡頭的盡頭》。近期譯作為《消失的匿名小說家》。

看更多

得獎紀錄

金石堂強推選書
香港誠品選書
翻譯入圍梁實秋文學大師獎翻譯大師 初選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G0200043
ISBN:9786269532308
EISBN:9786269532315
288頁,25開,中翻,平裝,單色
看更多

電子書

歡迎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Pubu、Hyread、my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博客來洽購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推薦序 在悲傷中發現愛 郭強生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謝詞 

看更多

各界推薦

【推薦序】
在悲傷中發現愛 \郭強生

第一次讀到努涅斯的小說《摯友》,立刻有驚豔之感,幾乎是一鼓作氣、廢寢忘食地讀完。這回,捧讀她繼《摯友》後最新的這部《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竟是一種捨不得讀完的感覺。

每讀罷一個篇章,總會陷入深深的反思與難以釋懷的憂鬱,而不得不更加細嚼慢嚥。我利用幾個下午,獨自坐在咖啡館的角落與努涅斯隔空相對,聆聽著她輕柔中帶著倔強的款款訴說,好怕自己的眼淚就這樣奪眶而出。

還會有比陪伴癌症末期的半生老友,協助她完成安樂死更悲傷的故事嗎?

但讀過努涅斯上一本小說的讀者就會立刻明白,這絕不會是那種「情比姊妹深」的通俗劇。

即便在悲傷中,她仍不失她的犀利,甚至屬於她的一種奇特冷面幽默。如果你喜愛上一本《摯友》,期待再次領受她的智慧、坦誠、勇敢與細膩,這回你會更加確定,即使你們相隔天涯海角從不曾謀面,她卻像是一個認識已久的朋友,甚至比那些認識更久的朋友還更值得信任。

不得不說,這就是文學的獨特魅力了。

如果上一本是努涅斯在剖開私密的哀悼,這一本《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則像是她在向你揭露這個時代的創痛: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

每個禱告的人似乎都渴求著愛──從未尋得的愛;生怕就要失去的愛。(七三頁)

書中的敘述者「我」,可以看作就是《摯友》中的同一主人翁:單身初老、生活簡樸的女作家,曾歷經女權運動洗禮的第一代,如今卻感慨「女人的故事往往是悲傷的故事」。

而計畫自行安樂死的那位好友,許多書評認為是以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這位美國文化界的女傑為原型。

桑塔格在二○○四年癌症過世,享年七十一歲,以如今的標準來說算是英年早逝了。早在一九七六年,當時努涅斯還只是個剛從研究所畢業的學生,曾經擔任過桑塔格的助理,因此展開了兩人長達近三十年的情誼,努涅斯甚至還差一點成了桑塔格的兒媳婦。在桑塔格過世後,努涅斯也曾出版過一本哀悼桑塔格的回憶錄。

然而,究竟是否書中那位癌症末期的老友就是桑塔格一點也不重要,因為《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並不意圖探索兩個女人的過去,而是指向敘述者「我」成為那一代被遺留下來的倖存者,要如何面對這個依然充滿著厭女情結的世界?要如何面對孤獨死的必然下場?

甚至,這一生的功課所教會她的人情觀照,能否讓自己於這個冷漠的時代,再次發出聲音?

總之有人說過,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看見別人受苦,想到這也有可能發生在我身上;另一種人則是想,這絕對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第一種人幫我們熬過苦難;第二種人令我們飽受煎熬。(一八六頁)

如果《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真有任何桑塔格的影子,或許不是病床上的那個角色,而是桑塔格生前的那本《旁觀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這也是努涅斯這本新作,與上一本《摯友》的最大不同之處。

以看似馬賽克拼圖式的穿插敘述,除了描寫主人翁面對協助老友安樂死這個承諾時內心的糾結變化,更多的篇幅是在呈現她生活周遭的「他人」。

這些「他人」可能是經常打照面卻並不往來的鄰居,某個偶然因投宿而短暫同一個屋簷下共處的民宿女主人,或者十幾年同是一間健身房會員的點頭之交……當伴病的敘述者倒數著,那最後一刻的告別即將到來的過程中,這些曾於與她擦身而過、不同年紀的女性,也同時紛紛浮上了她的心頭。

我認為,努涅斯想要說的是,在這個走到哪裡都會聽到「正面思考」這句口號的時代,這種自我感覺良好其實正在一點一點磨鈍我們的感受力。

然而,再怎樣以小確幸的態度迴避,以為看幾本心靈雞湯就有如神功護體,我們仍不知病老死會在何時何地降臨在我們頭上,這是沒有任何他人經驗可以借鏡的最後關口。

努涅斯筆下這一則則或長或短的悲傷故事,既沒有道德教訓,也沒有高調論述。她用那樣乾淨、從無贅述的句子,彷彿只是不經意地轉述,卻每每教我讀完後無比震驚。尤其是出現在癌症病友團體諮商聚會上的那個女人,她的遭遇不禁讓人聞之而無語凝咽。

在讀這本努涅斯新作時,必須更加的細嚼慢嚥,原因便在於此了。我彷彿聽見努涅斯在說,如果想要讓這個世界停止自我毀滅,就應該從好好聆聽與感受這些人所受的苦開始!

我們或可理解有很多人說許多種不同的語言,卻受了誤導,以為只要是與自己同族的人,都會和自己講同樣的語言。(二四三頁)

就在讀完《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之後沒多久,我偶然在電影頻道上重看了那部被視為經典的美國片《誰來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但是這回,我驚訝發現中學時曾對這部電影的喜愛竟然蕩然無存,甚至產生了厭惡之感:一個苦學成功的黑人名醫,一個家境富裕的白人嬌嬌女,兩人愛情的力量感化了原本反對黑白婚姻的家長。這哪能算得上一個化解黑白種族對立的故事?

根本就是白人編劇一廂情願的洗腦吧?因為這位風度翩翩的黑人娶到了白人女孩,所有黑人受過的苦就可以這樣一筆勾消了嗎?

突然好生慚愧,在年輕的時候竟然也曾相信過這種虛偽的政治包裝。

好在,人生閱歷還是有它的價值的。

現在的我,終於懂得如何過濾掉那些充斥四周、沒有靈魂的喋喋不休,也因此,努涅斯小說中那種不矯飾不煽情、卻總能一語中的的精簡準確,讓我感受到一種被療癒般的安定。

查了一下資料,原來努涅斯是一九五一年生。

感謝七十歲的她仍如此忠於創作,留下了像《摯友》《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這樣既堅定又謙卑的肺腑之言。

我的下一個人生十年,因為努涅斯,彷彿也隱隱浮現了它可被期待的輪廓了。

難道,希望這世上有個人能對死亡說點獨特的見解,是過分的要求嗎?(二五一頁)

是的,這就是努涅斯。從不接受簡單的答案,更拒絕複製那些世人想聽的話。

她甚至也會爆粗口,「媽的因為我這人就是這樣」。

即使發現人生無常且多事與願違,她卻仍可以在書的結尾寫下「愛和榮譽和憐憫和自尊和同情和犧牲──」最後再補上一句:

若我失敗了又如何。

這是只有認真地活過與寫過的人,才能夠有的清明與柔軟。

(本文作者為作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看更多

試閱

我又去看朋友。她先前的療程都沒用,腫瘤已經擴散。她又住院了。

我訂了上次住的那間民宿。

屋主傳來的簡訊中寫著,妳會發現我們家多了一個新成員!

是隻幼貓,眼睛的顏色好似波本威士忌,全身銀灰色,滑滑亮亮的像隻海豹。

早知道就不該讓幾個孫子幫牠取名字,屋主說。小貓強迫中獎,現在叫「鼻屎」啦。

屋主說小貓是流浪貓。他們發現牠困在大垃圾箱裡。嚴重脫水,全身只剩皮包骨。他們都以為牠活不成。結果看牠現在長得多好!

九條命嘛,我說,同時想到了朋友。嚴重脫水,全身只剩皮包骨。

她非常火大,我說我朋友。她氣壞了,看得到的東西都想拿來砸,她說。不是氣上帝。她不生上帝的氣,當然不,她又不信上帝,她說。當然也不氣醫生,她很喜歡那位腫瘤醫師,還有整個醫療團隊,她說,他們為治療她盡了全力,而且始終那麼親切。

那,到底生誰的氣?

對自己,她說。我頭一個直覺是對的,她說。早知道就該順著直覺走,不該害自己受這麼多罪,又吐,又瀉,全身無力──好慘,好慘。而且,到頭來──

不切實際的希望,她說。早知道就不該為了不切實際的希望而動搖。就因為這一點,我永遠不會原諒自己,她說完又突然打住。講「永遠」兩個字,感覺好像代表「還有很久很久」。

繞了這一圈,結果呢?她說。我得到什麼了?幾個月吧,大概。最多一年。不過大概要不了那麼久。

我拚命叫自己不要慌,她說。我拚命保持理智。我可不希望走的時候還不情不願,一哭二鬧的多難看,噢!不要啊!不要帶我走啊!不應該是我啊!大發雷霆,耽溺自憐。誰想那樣死啊?怕得要命不說,半個腦袋也不清楚了。

不過話雖如此,講真的,她說她不是會忍的人。她不想經歷那種劇痛。痛真的會讓她卻步。痛才是令她恐懼的關鍵。因為都那麼痛苦了,不可能沉著冷靜,她說。身受那種痛,你根本無法理性思考,你成了急得跳牆的狗,你只想得到一件事。

她又不是年老體衰才變成這樣,她說。她這輩子一直很注重健康,如今想到自己那麼努力養生、固定運動、飲食均衡,只覺得這一切更難以接受。醫生說我心臟很強壯,她說。萬一這代表我的身體想跟病魔纏鬥下去,我是不是就得一直受罪,到嚥下最後一口氣為止?

就像我爸,她說。醫生說我爸只剩幾天了,結果拖了好幾週,他就那樣一直拖著,死前精神已經完全錯亂了。那樣的死太恐怖,她說,也太殘忍。誰都不應該那樣死的。

人該怎麼死呢,她說。給她一本新手指南吧。噢還是別提什麼書了,她什麼都不想讀,也不想做「研究」,她說。講起來還真妙,她說,有陣子我居然還真的想(或者說自以為想)好好充實關於死亡的知識,來個自我教育。我之前對癌症就是這樣,盡我所能的去了解,天曉得我學到的東西還真多,而且大部分的東西都很有意思,甚至相當有趣,她說,我就這樣一頭栽進去,讀到最後連自己在看什麼都忘了,這樣講妳懂吧,意思就是有時候我讀得好專心,專心到忘了當初幹麼要研究這玩意兒,讀書最棒的不就是這一點嗎,可以讓你渾然忘我。但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她說。關於走向死亡的過程,或死亡這件事,乃至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對死亡的看法,這些我一點都不想看。妳大可跟我說世上哪個奇才寫了一本超厲害的書談死亡,但我連碰都不會碰。我根本不在乎。同樣的,我也一點都不想寫自己經歷的這些事。我不想到這輩子的最後關頭還陷入同樣的掙扎,掙扎著找尋對的字—這麼一想,這還真是我一生最大的詛咒啊。她說,我也很意外自己會有這種想法,因為一開始我認為當然應該把這段過程寫出來,那就寫吧,寫我的最後一本書,寫關於人生盡頭的那些事,或者說「那件」事,套亨利.詹姆斯的話,「那件尊榮的事」。我覺得怎麼可能什麼都不寫?我朋友說。可是我很快就改變主意了。我改變了主意,朋友又說了一次,而且我很清楚不會再反悔了。想到要寫自己受的這些苦,讓我難受到想吐,她說。我本來就已經難受到想吐了不是嗎,而且是名副其實的難受得要死,怎麼還會想到要寫下下來啊,她說著呵呵笑起來。妳看,我又鑽起文字牛角尖了。不過我的意思是,她說,我已經受夠了。我咬文嚼字的日子也夠了。我受不了寫作,受不了字斟句酌。我講得也夠了──我話還真多啊。我真希望──妳知道我在說什麼嗎?

我請她放心,我懂她的意思,她應該繼續講下去。

我決定了,除非我對死這件事發現了什麼新想法,才會寫,她說。反正也不會有那一天了。

好死,她說。大家都知道「好死」的意思。沒痛苦,或者最起碼不要在劇痛中抽搐死去。走得泰然自若,帶著些許尊嚴,乾淨俐落。只是人能這樣走的機率有多高?其實並不常見。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這是過分的要求?

我說她用不著把所有的事在一天之內想清楚,又問她有沒有想過出院之後要怎麼打發時間(假如她真的打定主意就此停筆),以及在哪兒打發時間。有什麼想去的地方嗎?我問她,因為我知道很多人「遺願清單」的第一項就是去旅行。不過早在朋友確定罹癌之前,我就聽過她對這四個字的強烈不滿:有沒有這麼難聽的詞啊?

不知道,她說,虛弱的手在空中揮了一下。我發現有件事自相矛盾,她說。我明知自己要死了,可是人躺在這裡想事情,尤其是夜裡,常覺得時間好像多到根本用不完。

那必然是永恆,我在心裡說,沒開口。

接近永恆,她無聲應和。

有時候我甚至盼望時間過得再快一些,一天能結束得早一點,她說。隨即補了一句:怪就怪在我還常覺得無聊哪。

這往後的日子妳該怎麼熬啊,我心想。

我真的不曉得,她也用想的回答我。

萬一走向死亡的過程無聊透頂,她對我說,那還真有得瞧了。

朋友的手機響起,是她女兒。飛機剛降落,她馬上就到。需不需要什麼東西,她可以順道帶過來?

我利用這通電話的空檔一直深呼吸,努力穩住自己的情緒。

噢妳看,她說。病房窗外下起雪來,才要西沉的夕陽,把雪染成餘暉的粉色。

粉紅色的雪花耶,她說。唔,我可是活著親眼看到了。

▲ ▲ ▲

牠還是小小貓耶,感覺得出民宿女主人的語氣因為這點盡是得意。有時候牠是真的管不住,皮得很,又喜歡夜裡四處晃。記得把妳的房門關緊,牠就不會去吵妳了。

床頭櫃還是同樣的一疊書,最上面還是同樣的平裝本推理小說。

那個沒殺成太太卻殺了別人的男人,在酒吧認識了一個年輕的女演員,兩人成了朋友。女人從美國中西部到大都市來討生活,一心想成為百老匯明星。她覺得男人個性陰鬱,是個可以把人逼到抓狂的悶葫蘆,但完全不會想到他是個罪犯。男人透過女人,一步步實現了「更有文化」的夢想。女人借書給他讀、帶他去看藝術電影、到博物館看展覽。最最重要的是,在女人的引導下,他愛上了迪斯可舞。那是電影《週末夜狂熱》走紅的年代。想不到這殺人魔舞居然跳得相當好,很快就成了舞林高手。女人鼓勵他繼續鑽研舞蹈,他也一頭栽了進去,一週六天都去上舞蹈課,而且進步神速,令他認真考慮起以舞蹈為業的可能。他整個人生因此脫胎換骨,也從未如此快樂。然而他後來得了嚴重的肌腱炎,不得不放棄舞蹈,他大受打擊,不由忿忿地想,無論自己多有才華,無論自己多努力,一定是因為他的訓練起步得太晚,才永遠無法闖出名號。

這殺人魔一直想到《週末夜狂熱》的男主角約翰.屈伏塔。原來他和屈伏塔有頗多相同之處—兩人同一天生日,同樣的身高和體重,同樣來自曼哈頓郊區,小時候都在舞蹈比賽跳扭扭舞獲勝,兩人的父親都打美式足球。然而兩人的母親大為不同。屈伏塔的母親是演員和歌手,鼓勵他朝演藝事業發展,也一手包辦他剛起步時的訓練。殺人魔因此不僅為腿痛所苦,更折磨他的是一個盤旋不去的問題:倘若他有個像屈伏塔家那樣的母親,他會有怎樣的人生?

殺人魔逐漸把時間都用來生屈伏塔的氣。屈伏塔唱〈夏夜〉時那很「娘」的高音一直在他腦中迴盪,令他心神不寧。要是他有辦法,應該會殺了約翰.屈伏塔。

他沒殺屈伏塔,而是殺了一起練舞的男同學。他某一晚下課後跟蹤那同學到布魯克林的家。他還在河濱公園上了一個大學女生,做完後一時衝動勒死了她。

他目前為止犯下四樁殺人案,但警方沒能找到這些案件之間的關聯,案件各自的調查作業也持續受阻。他則繼續和那個毫無戒心的女演員往來(女演員這時剛在大都市闖出一點成績),也因此認識了女演員在藝文圈的一些年輕朋友。

那貓挪動霧般的小腳走進房來。我根本沒察覺,牠跳上床我才發現。牠來嗅我的臉頰,鬍鬚搔得我癢癢的。牠進房前躺在壁爐邊,此刻全身的毛已經烘得暖暖的,泛著燒木柴的煙味。我就躺在牠身邊,看牠大聲打呼嚕,兩腿推擠著被子—天下還有比這更舒服的事嗎?

我闔上書,關燈。

我有個滿不錯的家,貓說,牠因為一邊講一邊打呼嚕,話講得有點含糊,不過還是滿清楚的。倒也不是說我家多有錢,只是我每天都有得吃,有清潔的水喝,有乾淨的床睡,那時的我不曉得還有什麼比這更好。我是在收容所的籠子裡出生的,貓說。從前的我完全不知道和對的人在一起可以過得多幸福,尤其是到了某個歲數、沒有伴、自己住的女性。

我原本是有人收養的,是為了抓老鼠,不是當寵物,貓說。我第一個家不像這棟房子這麼好,甚至也不能說是房子,那是間店面,大馬路旁邊的一間便利商店而已,老闆是個坐輪椅的老先生,和太太兒子一起顧店。

我很盡責,貓說,我把老鼠都趕跑了,換來的是一張床──其實就是個紙箱,裡面墊了摺起來的破舊浴巾,還有,我的碗始終裝著滿滿的乾飼料。嗯,如此而已,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的全世界。這些人大致上是不壞啦,但也不是愛貓一族,差遠嘍,貓說。有天我犯了個大忌,我看那老先生自己操作輪椅,沿著走道過來,就跳到他腿上,沒想到下一秒他就把我往貨架上那一整排早餐穀片扔過去。有了這次教訓之後,我就和他們保持距離了。人對我們貓族真的什麼反應都有,還真奇怪呀,貓說。有人把我們當小小孩一樣疼愛;有人覺得我們的等級比植物高不了多少;也還是有人嫌我們髒兮兮,看到就要打,認定我們沒權利也沒感情,和木頭沒兩樣。

便利商店的營業時間很長,很多人進進出出,貓說,只是我多半待在後面不出來,很少有人注意到我。儘管我自個兒很注意進來的每個人,但多半也只看他們的膝蓋以下而已,懶得抬頭。因為講實話,我們沒有那句諺語說的那麼好奇,至少對陌生人不怎麼好奇,畢竟他們長得都差不多。我剛到那間店的頭幾天,常常想起我媽(想不到我居然是同一窩之中最後被收養的,所以非常幸運,有幾天可以獨占她)。我好想她,也真的想她想到哭。但終究我是貓,貓說,很快就適應了自己的新環境。

不過,在我受了這麼多折騰之後(這中間我再次住進收容所,那裡已經完全沒有我媽的蹤跡,連她的味道都消失了),剛來這裡、進到這間屋子的時候,應該也等於再次回到新生兒的狀態吧,我覺得好無助,貓說,又弱又小又害怕。但這個太太負責打理我的一切,把溫熱的牛奶裝在碗裡給我喝,用打濕的小方巾幫我擦澡,又把我的床鋪了好幾層墊子,又軟又乾淨。我在屋裡走來走去,仔細觀察每個陌生的房間,她都一直陪在我身邊。她的舉動讓我想起有媽是什麼感覺,於是我明白,我找到了第二個母親。

(這時已經不打呼嚕的)貓接著說,事情是半夜發生的,幸好當時店還開著。老闆的兒子一個人顧櫃檯,我窩在紙箱裡睡覺,這時地下室忽地冒出大量的煙。我們馬上衝了出去──老闆兒子其實根本沒想到我,是他衝出大門時我緊跟在他腳邊。我跑過大馬路到對面,就一直窩在那邊,不知該怎麼辦。然後來了幾輛消防車,我實在受不了(那個警笛害我耳朵嗡嗡響了好幾天),就跑走了,我一直跑呀跑,累到跑不動才停下來。那晚很冷,貓說,而且我不習慣戶外的環境,耳朵和腳掌都沒知覺了—真的好怕耳朵和腳就這樣廢了!我爬到一戶人家的門廊底下,就算沒辦法幫自己取點暖,至少感覺比較安全。等天亮了我就動身回家,結果一看,那已經不是家了,只是飄著惡臭、泡過水又燒焦了的廢墟。前門已經上了鎖和鐵鏈,不見我那戶人家的影子。

貓說,我坐在那兒失魂落魄,不知如何是好。陸續有些車駛過,有的車放慢速度,好讓車裡的人傻傻盯著這兒看,但沒有一輛車開到店面的停車場停下,也沒有人注意到我。貓說,我這麼小隻,又是灰色的,沒看到我也很正常。

接著我看到兩輛腳踏車朝這裡來。這兩個騎車的人我認識。壞孩子,特別讓人頭痛的那種,經常逃學不說,還不止一次趁只有老先生顧店的時候,偷糖果棒或洋芋片。老先生坐輪椅,沒法對他們怎麼樣,只能大發雷霆。這兩個孩子還會故意模仿他發火的樣子捉弄他,才騎車揚長而去。

我居然會讓這兩個傢伙抓到,這經過實在難以啟齒,貓說。不過別忘了我那時候有多餓,這樣妳或許就能明白我當下的感受──他們其中一人掏出皺成一團的鋁箔包裝紙,推向我,即使隔了一段距離,我也聞得到那其中香噴噴的肉味。我虛弱成這樣,他一把抓起我頸背易如反掌。另一個傢伙則揪住我尾巴,把我左甩右晃,兩人像惡魔般又是歡呼又是狂笑,接著把我帶到店後面的大垃圾箱,往裡面一扔,蓋上蓋子,朝垃圾箱四面又踢又敲了一陣,等終於玩膩了才離開。

我就那樣坐在又黑又冷又濕的垃圾箱底。箱裡沒什麼東西,但是髒汙日積月累,到處都黏黏的,貓說。我止不住發抖。接下來會怎樣?那兩個沒天良的混帳會回來幹掉我嗎?萬一他們不回來,我又該怎麼出去?我哭了起來,奮力盡量扯開嗓門。我自己聽起來倒是真的很大聲,因為四周空蕩蕩,只是根本沒人聽見,也沒人來,不多久我就沒聲音,也哭不出來了。但我的嘴還是繼續開闔,無聲喵喵叫著,這是貓在自知無望時的反應。

我想必醒醒睡睡了一陣子,貓說,但是好冷,加上飢渴一陣陣襲來,我大多時候還是醒著。醒歸醒,但已經沒辦法保持警覺了。我的腦袋不聽使喚,甚至可以感到自己正在一點點消逝,墮入更深、更黑、更冷的—接著,我聽見一個聲音。

靠,有老鼠。

一抬眼,我看到一個大頭逆光的黑影,大頭後面是藍天。一會兒第二個頭冒了出來,一個不同的聲音響起:不是老鼠啦,阿呆,是貓啦。

噢,哇,第一個出現的大頭說。那我們把貓弄出來吧。

不要啦,另一人說。我覺得那貓生病了,搞不好有狂犬病咧。我們打電話給防止動物虐待協會,讓他們來處理吧。

貓說(這時牠又開始呼嚕起來),就這樣,我居然又回到收容所,在他們照顧下康復了。之後有一天,我和十幾隻貓貓狗狗一起上了巴士,來到一間購物中心。

人家不是說新手會走運嗎,好像還真的應驗在我身上。我頭一次參加認養日活動,就被收養了。當然最棒的好運應該是和我媽團圓,我也一心這麼盼望。不過既然這心願無法成真,那麼退而求其次,就是遇上這個太太了。她是我第二個母親,雙瞳如波本威士忌的銀灰色美貓說。

牠那晚講了好多故事(這貓完全是《一千零一夜》中超會講故事的王后),但這段是我隔天早上唯一記得的。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