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段令人心碎的追尋之旅
一部有關愛與失落、沉默與欺騙的感人之作
一本美得筆墨難以形容的小說!
我對妳的雙面人格成就的謎團始終感到著迷。我所認識的那一部分的妳是愛我的;但另一部分卻迫使我離開。那令人心碎的脆弱,以及那毫不妥協的嚴厲。
「出去吧,爸爸。出去探險一下。今天是星期六呀!」
接著她嫣然一笑,給我一個飛吻,然後轉身出門。我的蜜莉安,我們美麗的女兒。但我卻再也聽不見她的聲音了……
19年前,在大學教書、也演奏小提琴與作曲的亞當,與年輕女畫家瑟希莉亞相遇,兩人立刻陷入愛河。這愛如此強烈,幾乎要融化了兩人心中為自己建築的冰牆。
然而,當瑟希莉亞發現自己懷孕,卻要求亞當在她與他們的孩子之間選擇其一。亞當被迫選擇了他們的孩子,女兒出生後便遵守約定帶著她遠走他鄉,從此不再與瑟希莉亞相見,直到約定再無遵守必要的現在……
到底深愛亞當的瑟希莉亞,為何要強迫亞當做出當年的選擇?而亞當又為何能接受這樣的要求?兩人心中到底埋藏著什麼樣的祕密與過往,讓他們即使面對自己最愛的人,仍選擇沉默以對?
這是一段令人心碎的追尋之旅,一部有關愛與失落、沉默與欺騙的感人之作。有時,越是相愛的人,有些話越是難以說出口。我們總是在等待一個最佳時機,驀然回首,才發現一切都為時已晚。透過作者優雅且充滿張力的文字,亞當生命樂曲中失落的音符慢慢重現,他與瑟希莉亞之間的沉默,也終將被打破。這個美麗而哀傷的故事,靜待你的細細品味。
※作家∕郝譽翔、台北愛樂電台主持人∕佐依子、作曲家∕石青如、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蘇顯達、作家∕鍾文音
◎感動推薦
【名人推薦】
‧ 作者對音樂有非常深刻的感受,也十分有技巧地融合在她的文字中,真是令人讚賞!──台北愛樂電台主持人 佐依子
‧ 作者精簡的文字,恰如其分地為故事建立了靜謐的氛圍,使得閱讀的人能夠從容不迫地,慢慢品味字裡行間的優美旋律,隨著文字的步調呼吸起伏──一如我在寂靜之下,聽著蕭邦夜曲的感受。──作曲家 石青如
‧ 看完這本書,你便可了解,在台下聽台上的音樂家演奏,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 蘇顯達
‧ 一本技巧純熟和諧的書,一部極具文學價值與完整音樂性的作品。──《澳洲人》報
‧ 歐宋的文字簡單說來就是美麗。抒情的筆調幾乎像是為她心中的音樂譜寫著一首歌曲……我非常享受閱讀本書的過程,這是本寫得很美又感人的書,其中的懸疑性也確實能帶動故事的進展,並讓讀者不想放手。──克莉西娜
‧ 有些書的閱讀重點就是它的氛圍與語言,《我們,兩個休止符》就是一本這樣的書。這是一本寫得很美的小說,文筆意外地生動,全書的氛圍非常優雅,是很多書所無法企及的。 ──畢比利
‧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歐宋的書,而我好慶幸發現了這位作者。她的文筆細緻而敏銳,且能激起讀者心中許多的情感,我發現讀她的小說的感覺竟是筆墨難以形容!她的文字精簡卻極富表現性,她具有絕佳的運用語言的能力,我真的愛上了她的文字!──史黛西
‧ 我發現自己非常享受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從主角亞當的第一句話我就被緊緊吸引,並陷入故事的韻律當中。這是一本美麗憂鬱的小說,將會為你帶來難忘的閱讀經驗。──伊莉莎白
‧ 這本書很……不一樣。書中的文字無疑是極度優美的,而且是自然地流瀉出來,呈現在書頁中的美麗文字令我無法把目光移開。那些文字完美地組合在一起,而且這樣的寫作風格正符合了故事所要表達的內容。
──海瑟
‧ 我非常享受本書精緻動人的文字,推薦給能欣賞美麗語言的人。
──麗莎
‧ 歐宋以清晰而流暢的文字,寫出了另一部生動且充滿戲劇性的小說!
──裘莉
作者介紹
琳達‧歐宋(Linda Olsson)
1948年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從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得法律學士學位後從事金融工作,直到1986年離開瑞典。1993年,她在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完成了英國和德國文學學位。2003年參加紐西蘭《週日星時報》短篇小說比賽大獎,同年出版的處女作《讓我為你溫柔地唱歌》也大受好評。歐宋曾住過肯亞、新加坡、英國和日本,1990年才定居於紐西蘭的奧克蘭,也是她現在所居住的地方。
◆ 譯者簡介
/ 謝瑤玲
美國伊利諾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東吳大學及政治大學副教授。從事翻譯工作近三十年,譯著近兩百本,代表作為《玫瑰的名字》、《蘇菲的抉擇》、《花園宴會》、《美聲俘虜》、《一本書完全貼近莎士比亞》、《布萊森之英文超正典》等,另編著《最動人的英文》一書,現仍致力於翻譯、教學、與著述,從不中斷。
規格
ISBN:9789868652323
頁數:272,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789868652323
各界推薦
常有人問:音樂到底能夠給人類帶來什麼?
二○○年前出生的波蘭作曲家蕭邦,二○一年前出生的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三二五年前出生的巴哈,他們的音樂都在這部《我們,兩個休止符》裡不停的迴響著。
書中的男主角是一位小提琴家兼作曲家,馬上就給人一種浪漫的起頭,但音樂家也是人,他們面對情感的表達時,通常比不是學音樂的人更會控制,因為這就是演奏家的原則。我們的任務是將作曲家組合的音符忠實地傳遞給聽眾,但因為加上了個人的經驗,才能在演奏的過程中添加「生動」的靈魂。
這也是藝術「殘酷」的地方,在表達的同時,也赤裸裸地暴露了演奏家內心的情感拼圖,然而只有「知音」可以完全體會到,這樣的人生難免是十分孤單的。
男主角亞當的確是一位孤單的人,他青春期的女兒過世,女兒的母親從未與他生活過,亞當也從未見過他的親生父母,好像只有在音樂響起時,他的生命才能啟動。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為《給蜜莉安的奏鳴曲》,我想是因為古典音樂裡的奏鳴曲型式──呈式部、發展部、再現部──就是人一生的縮影。亞當出生於波蘭,曾住在瑞典與紐西蘭,年輕時在維也納音樂院就讀,而最後,當他要尋找雙親的身分時,又回到了波蘭。蜜莉安是他女兒的名字,也因為她的過世,讓他意識到自己一定也曾經「真正屬於」過一個家鄉,所以他踏上了一個「再現部」的旅程。
作者歐宋女士出生於瑞典,目前居住紐西蘭,明顯看得出書中描述的景色都是她親身目睹的,她本身受到非常周密的「歐洲女子」的教育,也就是除了學校的正規教育之外,她對藝術(尤其音樂、芭蕾與戲劇)的接觸,都是在家庭安排之下有計畫地學習。所以她雖然是財經的專業,卻對音樂有如此深刻的感受,也十分有技巧地融合在她的文字中,真是令人讚賞!
書中「聽到」的樂曲都是我最喜歡的曲子:俄羅斯當代作曲家馬提諾夫的〈請進!〉,顧爾德演奏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與搖籃曲,海菲茲演奏孟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巴哈的〈觸技曲與賦格〉,還有當代小提琴家明茲的獨奏會等。
當然,最優美的旋律,還是那兩個彼此愛戀的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