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05100064

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Jed McKenna's Theory of Everything: The Enlightened Perspective
作者原文名 Jed McKenna
譯者 莫里斯
出版日 2014-11-27
定價 $290
優惠價 79折 $229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相關專欄

  • 試閱

內容簡介

想知道開悟者的世界觀、開悟者的生活狀態?
本書帶你一窺真相!

「靈性開悟三部曲」作者最新力作,
徹底翻轉你對一切事物的觀點!

如果你沒看過「靈性開悟三部曲」,別擔心,這本書是自成一體的。
如果你喜歡盧貝松的電影《露西》,那麼,這本書也許同樣可以獲得你的青睞。
如果你聽說過傑德,卻從未看過他的作品,這本書會是很好的入門,因為頁數最少!
但內容一貫犀利,砍殺非真相絕不手軟!

★張德芬(身心靈作家)、林千鈴(蘇荷美學教育創辦人)、鍾明秋(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董事) 激賞推薦

完成「靈性開悟三部曲」之後,怪傑覺者傑德.麥肯納覺得該說的都已經說完了,直到幾年後的某天晚上,他在一個科普節目聽見某位物理學家提到科學界一直想要找到的那個可以解開萬物之謎、可以「解釋一切」的理論,他內在的某個東西被觸發了……

他知道,科學界所謂「解釋一切的理論」,只是解釋宇宙的理論,而宇宙遠遠算不上「一切」。

想要找到解釋一切的理論,不必耗費巨資進行複雜的實驗,只須在思維上做個小小的調整,現實就會變得清晰無比——每個問題都得到解答,或者被摧毀;每個奧祕都被解開,或者失去意義;沒有什麼是無法解釋的,也沒有任何違反常理的事物存在。

這輩子第一次,傑德想要分享那一個真正可以解釋萬事萬物的理論,因為那就是他生活其中的範式。在這本書裡,你可以看到他拆解了科學、宗教和哲學領域的神話,讓你瞥見一個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以及他的生活狀態。而那樣的真相、那樣的狀態不必費盡心思去達成、去召喚,只要你停止阻礙它出現就夠了。

張德芬(身心靈作家):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傑德,這回把宗教、哲學,還有一向被人信奉為神明的科學全部掃蕩一遍,提出了讓人不得不信服的一些觀點……讀了幾遍以後,我愈來愈喜歡它的言簡意賅,以及絕對直率、真實的表述。

★台灣讀者這樣說傑德的書:

.讀來過癮,說出很多人不敢面對的真相。
.我讀許多靈修與宗教的書,但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傑德的三部曲。
.穿越追尋的迷霧。
.對靈性、靈修等有興趣的人,他的書絕對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冤枉路,少花很多學費。

★外國讀者這樣說這本書
.我沒想過還會再看到傑德的新書。這本書篇幅更少、更簡潔,也比之前的三部曲更直指核心。
.我發現這是一本很罕見、可以用一種令人愉悅的方式談論真相和「開悟」的書。
.對那些不熟悉傑德之前作品的人來說,這本書是自成一體的;至於那些看過三部曲的人,我不覺得有任何一個會不去讀這本書。
.任何一個哲學家、科學家或老師都應該來看這本書,看看它是會惹毛他們,或是打開他們的眼睛。
.我個人是不認識任何一個可以毫不抗拒地接受傑德觀點的人啦。如果你讀的時候覺得不舒服,就把書放下來休息一會兒。我非常感激多年後、在我正需要洞察力時,這本書可以像魔法一樣地出現。

作者簡介
傑德.麥肯納(Jed McKenna)
一個並不符合所謂「靈性老師」形象的靈性老師,喜歡打電動、騎越野車、跳傘、讀惠特曼的詩。著有《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靈性的自我開戰》《靈性衝撞》及《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等書。

譯者簡介
莫里斯
莫里斯是筆名。年輕譯者、作者,初出茅廬。聯絡:borderliner@sina.cn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05100064
ISBN:9789861753744
240頁,25開,中翻,平裝
看更多

目錄

〈推薦序〉遊樂場中的超級玩家  林千鈴

〈譯者序〉在曠野上等待閃電  莫里斯

〈導讀〉這本書是來「破」的  張德芬

1 再簡單也不過了

2 我們又開始了

3 你正在讀的這玩意兒

4 點國的國王

5 吊床上的沉思

6 唐人街

7 定義意識

8 無須敬畏的奧祕

9 摩根德耶的故事

10 不是悖論的悖論

11 山與兔子洞

12 邪惡的魔鬼

13 阿格里巴的三難困境

14 我們之間的差別

15 月光奏鳴曲

16 科學:我們跟隨的盲眼火炬手

17 宗教:那隻神奇的烏龜

18 西方哲學

19 東方哲學

20 哲學意義上的殭屍

21 重大反對意見

22 童年之歌

23 理論與實踐

24 意義與信念

25 感知的帷幕

26 推測與假裝

27 摘自《宇宙盡頭的餐廳》

28 楚門的世界

29 開悟的觀點

30 最後的宗教

看更多

各界推薦

〈推薦序〉遊樂場中的超級玩家/蘇荷美學教育創辦人 林千鈴

只要踏上這一條靈修道路,沒有人不是備嘗艱辛,一路進進退退,陷入彷彿沒有盡頭的追尋。向來只聽說遠方有一個香格里拉,雖沒見任何人到過,依舊義無反顧地跟上前人腳步,因為經典都這麼寫,大師都這麼教,想要開悟的人也都這麼做。

傑德在他的第四本書《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裡面說,開悟不僅不是一條靈性的道路,甚至無關信仰與宗教,更無關科學與哲學,它們還正是阻礙。開悟其實很簡單,只要切換按鈕,把宇宙主導的想法,改成這一個——「意識主導」就行了。意識即一切,你就是意識,宇宙中沒有誰在掌控你的命運。開悟什麼也不必做,哪裡也不用去,多久都不須等——開悟就是你,就在此時此地。

這麼簡單的事,為什麼做不到?就像魚在海洋中努力尋找水,就像人在家卻出外找回家的路一樣,太簡單了,反而令人難以置信。

傑德在前三本書用離經叛道的論點,不只顛覆所有的靈性教誨,震撼我們充滿信念的腦子,更毫不留情地揭發我靈性族群「去找,但不要找到」的矛盾。他洞悉多半人其實野心不大,靈修只為經營寧靜平安、康健富足的這一生,做個人類成人而已,並沒有那麼認真地想要覺醒。

只有走投無路、瀕臨絕境的人,才會以必然一死的堅決,屠殺自己的龍——砍斷自我形象、自我價值、自我感覺這些信念的鎖鏈,棄絕一切。傑德才從開悟那裡來,他說高處無所有,人生無意義:

了悟到自身的毫無意義,是獲得解放的關鍵。

無我才是真我,沒有意義才是真正的意義。

這個無意義來自生命本身的矛盾,弔詭之處在於,阻撓真相的元凶,是這個想要了悟真相的我。而生命本就是為了追尋意義、創造意義,是為了建立「我」的定義而存續,但驅動生命、使這無意義人生充滿意義的,就是信念交纏所衍生的種種情緒。情緒是餵養心靈覺受的重要食糧,但傑德又說:情緒是各種不同的意識狀態,開悟卻是沒有狀態的意識。

了悟真相,就是穿透這個世界表象的虛幻無意義,明白真相就只是——存在∕意識。存在就是存在它本身,無法描述,不可思議,只是空無。它沒有狀態、沒有內容、沒有感知,連感知到「我在感知」以外的,都是信念,都是對純粹存在的侵擾和掩蓋。生命中所有的相信,都非真實,連「不信」也是信念。現在我們要做的,只是清理信念、排除干擾,回到意識的純粹,此外不需要任何人事物,只需要純粹的意願。

傑德說,開悟不是為覺醒,是為了享受夢境,直接點出「身在此世,卻不屬於這個世界」的真義。了悟真相沒有任何好處,什麼都不會改變,只是意識變了。我們還會留在遊樂場裡,遊戲繼續玩,好戲繼續演,美夢繼續做,但所有的品質都不同了,因為看穿了夢境的虛假,不為是非成敗、恩怨情仇的光影迷眩,只是清醒覺察,也因此才能在這場人生戲夢中,享受遊戲之樂,成為遊樂場裡的超級玩家。

〈導讀〉這本書是來「破」的 /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

如果你看懂了盧貝松最新的電影《露西》,而且很喜歡,那麼,這本書也許可以同樣獲得你的青睞。

認為自己已經在靈性開悟三部曲中,把「該說的都說完了」,然後神隱起來不見人的傑德,又寫了一本書。對他來說,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在一個偶爾的機會裡,他和他的狗在旅館房間裡一邊看電視,一邊打瞌睡,突然聽到了「解釋一切的理論」這樣的說法,觸動了他的心,覺得想寫東西的感覺蠢蠢欲動。於是,這本短小輕薄、卻可以解釋一切的重量級天書,於焉誕生。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傑德,這回把宗教、哲學,還有一向被人信奉為神明的科學全部掃蕩一遍,提出了讓人不得不信服的一些觀點,例如意識主導論(亦即一切均由意識組成,意識是一切)。其實,古今中外的各種聖典、經書,提到「最終實相」時,沒有一個版本是違背「意識主導論」的。傑德的特點在於,意識主導論是他生活所在的基本範式,他活在一個流動的、意識為上、合一的、整體的世界裡。要把他自己生活的實相,用言語表述給我們這些信奉「宇宙主導論」(宇宙是一切的中心、實相)的忠實信徒聽,是有一定困難的。

所以這本書乍看之下,會有些艱澀和理論化,但讀了幾遍以後,我愈來愈喜歡它的言簡意賅,以及絕對直率、真實的表述。比方說:「宇宙主導論只是對意識主導論的錯誤理解。我們都身處意識主導論的世界,所以很自然地,一個生活在宇宙主導論中的人偶爾會在某種程度上利用更高層次的運作,這些運作在意識主導論中是很尋常的——更高層次的知曉和引導、超乎尋常的感知、顯化、超級好運、流動、可見的模式等等。這些更高層次的運作一直都在那裡供你取用,你無須證明自己配得上這些運作,也不必知道如何召喚它們,只須停止阻礙它們出現就夠了。」

這段話說明了傑德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實也是所有靈性追求者想要的境界:心想事成。按照傑德的說法,意識主導論就是我們一直生活在其中的真相,無論你知曉與否。而心想事成其實就是生活在這個真相中的常態現象,只是因為我們過於「宇宙主導」,所以一直用各種負面的思考和情緒來阻礙其間能量的自然流動。

如何才能「知曉」(不只是頭腦上承認、知道)我們是生活在意識主導論中,而不是宇宙主導論裡呢?傑德說:「意識主導論是唯一不需要信念的現實模型。事實上,它根本沒有什麼要你『相信』的。停止相信每樣事物,不再同意任何事,重整你的動力,砍除一切虛假,燒毀一切,你就會發現你從沒真正離開過。你一直都在意識主導論中。」這和他前面三本書說的其實是一致的,那就是:拋棄驅動我們的情緒動力——恐懼——燒毀一切虛假的,剩下的就是真相了。而真相就是:「梵意識是一件真實存在、且你真正擁有的事物。梵意識也許是無我,但它是你的真實本質。」

最近結識一位靈性高人雅桐,和她探討過傑德的書。她說,傑德基本上是來「破」我們的——破我們的信念,以及所知的一切,因為我們知道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錯誤的假設」上,不放下這些,很難在靈性成長方面有所突破。但是在這本書中,傑德還是說了一些很令人解放的話:「從意識的角度看,現實是你感知到的一切。你的現實也許與共識相符,也許不是,無論如何,它是你的現實。無論存在的是什麼,都是正確的。錯誤不可能存在,即使對錯誤的感知也是正確的。感知就是感知,怎麼會有對錯?」

此外,我也喜歡傑德在本書中提出的開悟(覺醒)三階段:

見山是山=宇宙主導論的夢境狀態

見山不是山=覺醒

見山又是山=意識主導論的夢境狀態(清明夢)

在夢境狀態中,雖然我們見山是山,可是很多人會覺得「不踏實」,或「怪怪的」,因此需要哲學、宗教、科學來印證和支持夢境的真實性,好讓我們安心地繼續沉睡。傑德是來喚醒我們的,所以他在本書中花了一些篇幅拆解這幾個領域的神話。會不會有些人被侵犯到?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的話非常印心,正是我日常生活中觀察到、令我困惑的地方,這些就留待讀者自己去印證吧。

如何從第一階段過渡到第二階段?(其實只要跨出第一步,後面的步驟就會自動發生與完成。)傑德的答案還是:「自我發現的旅程不是自我探索,而是自我毀滅。你必須照亮內在空間中那些陰影籠罩的地域,斬斷把你困在人格和夢境狀態裡的情緒能量卷鬚。」他在靈性開悟三部曲中其實有提供一些具體方法,像是最有力量的「靈性自體解析」,以及「紀念死神」「自我觀察」等。但是,第一步的發生必須建立在「對假象的憎惡超過了對無我的恐懼」之後,才有可能。所以,不需要人為造作去讓它發生,就像雅桐告訴我的:「如果早知道後面的風景,我從一開始就會完全放棄掌控,自然地存在。」

傑德在最後,還是可惡地(!)說了下面這些話,鼓勵大家忘掉真相、別想開悟,做個人類成人是最好的:「忘掉那些靈性的胡說八道吧,光是要回到我們的本來面目、克服阻撓這個自然過程的恐懼,我們就夠忙的了。人類成人不是什麼崇高的靈性成就,在沒有被盛行的恐懼破壞的情況下,這是一個人正常的成長過程。它是肉體的死亡與精神的誕生。」

關於人類成人,傑德的版本還是大多數人(包括現在的我)無法接受的:「你應該祈求自己成為人類成人,爭取成為人類成人,就算要辭掉工作、拋棄家庭、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而當下我所能做的最佳版本,就是放棄掌控,輕鬆地生活著。

最後以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作為結尾:「我們願意臣服並將自我削弱到什麼程度,就能被這個照亮一切的智慧引領、教導與滋養到什麼程度。」傑德相信有個無所不知的高等智慧存在,我也相信。我覺得這是傑德靈性麻辣鍋中,最讓人能夠吞嚥的部分。是啊,著急什麼呢?開悟永遠在旅途的終點等著你,不是你找它,而是它找你。安啦!

〈譯者序〉在曠野上等待閃電 

我經過零零散散的兩個月,完成了《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這本書的翻譯初稿。一開始透過朋友介紹,才得知傑德出了第四本書,經過中間很多因緣,最後有幸成為它的譯者。

在翻譯和修行這兩件事上,我只是新手——謙辭到此為止。幸好,某種意義上講,在後者上我們都是新手,因此,我可以再以同修的身分多談幾句。

傑德的第四本著作不改當年三部曲的言辭犀利,充滿了時下流行的所謂「金句」。其中,「我想,既然你讀到了這本書,應該不會潦倒到撿垃圾的地步,但這不代表你的生命沒有被困在死胡同裡」之類的句子,一般讀者乍見,應該都不免汗顏,一方面為傑德的直接,一方面為他的「狂妄」。

但我想,傑德暌違多年再次出書的目的,並非提供我們「另一個概念的玩物」。請看看他在本書開頭引述的笛卡爾的話:

如果你仿效當下流行的做法,懶得考慮我提出的論點的順序,以及論點之間的關係,只是針對個別句子吹毛求疵,那麼你不會從這本書中獲得多少益處。那些斷章取義者也許能找到書裡的某些小漏洞,然後開始挑剔,但他們很難提出有力的、真正值得回覆的反對意見。

因為在初譯前幾章時沒有讀完全書,我一開始並不理解傑德為什麼要把這段「免責聲明」式的文字放在這本書前面。後來在翻譯過程中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正是傑德親自給我們提供的導讀。

那些斷章取義者也許能找到書裡的某些小漏洞,然後開始挑剔——傑德早料到,本書會有許多邏輯上的「小漏洞」,因此提前給了讀者一枚定心丸。比如,他在書中提到,梵(意識)是沒有屬性的,但同時,他也反覆提到,意識是無限的。在讀者的概念裡,「無限」顯然是個屬性,而且是個相當顯著的屬性。這樣的自相矛盾在書中比比皆是,有時甚至出現在同一個段落中。

再往更深的層次看,傑德在書中的一些關鍵思想上,也有自相矛盾之處。他是質疑邏輯,以及作為邏輯基礎的因果律的。在「山與兔子洞」這一章裡,他提出了問題:「我們不了解兔子洞裡的規則,因為根本沒有規則。邏輯本身符合邏輯嗎?」其中兔子洞代表這個世界,這個問題直指邏輯本身的不可信性。如果因果律成立,那麼這個宇宙之因是什麼?這是科學家和哲學家苦苦思索的「奧祕」。為什麼存在某樣東西,而不是空無一物?傑德對於這個問題的回應簡單、直接:「在意識主導論中,這個問題不攻自破……沒有之前,也沒有之後;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沒有彼時,也沒有此時……」——否認了邏輯的存在,邏輯帶來的棘手問題也被化為無效的問題。

然而,傑德又在本書中大量運用了邏輯手段,來闡述他的「解釋一切的理論」。甚至在本書的第一章,他與卡爾的對話本質上就是一個三段論式的證明。他還聲稱,意識主導論是無法被證偽的,這裡的證偽也是邏輯上的概念。

這豈不是一方面用邏輯證明自己,一方面又否認邏輯?

一個顯然的悖論。

這個自稱開悟的人怎麼了?他昏頭了嗎?或者,他是在和遊樂場中的讀者開玩笑?

我無法代替傑德回答這個問題,只能給出我個人的理解。因此,下面的部分是我被本書引出的個人觀點,與那個叫傑德的角色無關。

首先,請考慮下面這個包含兩個前提的系統:

1.所有黃色的東西都是好的。

2.所有水果都是壞的。

在這個系統中,偉大的科學家和哲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香蕉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是糾纏了他們數千年的問題,因為香蕉本身是個矛盾,但它又確實存在著,既是水果,又是黃色的。

讓我們管它叫「香蕉系統」。在香蕉系統之外的人可以輕易看出,這個系統是有矛盾的,因為它不能解釋香蕉的存在。香蕉在「香蕉系統」裡是個謎團,並不是因為香蕉本身的存在有什麼問題,而是這個系統的假設有漏洞。香蕉只是存在著——Banana is.

看出我的比喻了嗎?如果把「香蕉系統」放大千百倍,改名叫「二元世界」或「意識系統」,它不就成了我們這個世界的模型?

請先別發笑。我的「香蕉系統」至少包含了兩項與二元對立的世界極其相似的特點:

1.香蕉系統中,包含二元對立的尺標。在此例中,是「好的」和「壞的」,以及隱含的「水果∕非水果」「黃色∕非黃色」。二元性是這個系統裡事物的基本屬性,在現實世界中同樣如此,只不過尺標更多、更複雜。

2.香蕉系統中,包含一些被不加懷疑地接受的假設。我給出的兩項前提都是這樣的假設,在現實世界中同樣如此,只不過前提變成了「宇宙存在」「神存在」這樣的真理性陳述。

在一個錯誤的系統中,一定存在漏洞。正如傑德在書中陳述的那樣:「既然意識本身就是現實的基礎,又怎麼能被恰如其分地描述為物質世界的某樣東西?」正如香蕉系統的漏洞就是它無法解釋香蕉,意識系統的漏洞就是:它無法描述意識。並不是因為意識本身的存在有什麼問題,而是這個系統的假設有漏洞。意識只是存在著——Consciousness is.

讓我們結束我提出的小例子,回到傑德。根據我在上文中提出的「邏輯」,他在書中的矛盾就可以理解了,甚至讓人懷疑他是刻意為之。正是因為這個二元世界在描述意識的時候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所以語言不可避免地繼承了這些矛盾。

我所理解的故事是這樣的:傑德透過他精心設置的「疏漏」,向我們指出二元世界的疏漏,就像指出一個系統不自洽的地方,一個機器壞掉的零件。

意識主導論的全部內容就是「意識即一切」。

我個人的看法是,「意識即一切」及邏輯,是二元對立的世界內含的自毀程式,順著這兩者繼續推導,世界的虛假性會逐漸顯露出來,最後這兩個工具也會被毀滅。

意識即一切,那麼……這裡、這裡、這裡都說不通啊……

天哪!

從一個裂縫開始,一個虛假系統崩潰的過程開始了。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整本書都在講道理,是極其智性的,結論卻又導向智性的空無。我想,指出智性的「裂縫」存在,也許是傑德多年後選擇重新執筆、向我們呈現「意識主導論」的目的,也是他在書中留下許多矛盾的目的。

當然,這只是我的故事,誰又能為傑德代言呢?傑德能為傑德代言嗎?

為了避免我一家之言的氣息太重,請讓我提供另外一個人的故事。

我在外面翻譯這本書時,偶然碰到一個朋友,便和他說起我在做的事,並給他看了幾章我譯好的稿子。

他看完之後搖搖頭,問我,你相信這個人開悟了嗎?

言下之意,他不相信。

我不予作答,把問題拋給他:你覺得他開悟了嗎?

他表示否定。我問,你怎麼知道他開沒開悟呢?為什麼你覺得一個沒有開悟的人有能力評價一個人是不是開悟了呢?

朋友開始閃爍其詞,只是告訴我,「還是存在一些標準的」。

他最後並沒有接受我把剩下的書稿發給他的提議。

「存在一些標準」,真的嗎?

傑德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和我們開矛盾的玩笑,而是直接給出他的看法:「在夢境狀態中,沒有所謂『開悟的人』,因為在一個虛假的背景中,你不可能是真實的。」

所以說,傑德開悟了嗎?

根據他本人的說法,傑德沒有開悟。

在這裡,我只好玩一個在英文裡才最有意思的文字遊戲:No one can achieve Enlightenment.

沒有人能開悟。

只有「沒有人」才能開悟。

換句話說,在我們這些「靈性追尋者」的概念裡,所謂的開悟只是幻相。因此,「追求開悟」也是幻想。傑德在書中多次表達了這個看法,他說,開悟是「只有傻瓜才想要的獎賞」。

在曠野中,一群人在等待閃電。

在閃電到來之前,沒人知道閃電是什麼樣子。那些有幸被擊中的人,有的再也沒有回來,回來的那些告訴大家,只有真正體驗過才能知道閃電是什麼模樣。

與此同時,人們之間有千百種描述閃電的理論——《追尋閃電三百六十計》。

人們於是在黑暗的曠野中遊蕩,苦苦求索而不得。沒有閃電提供的照明,周圍是一片黑暗。

這時,一個被閃電擊中的人回來了。他告訴大家,別再找了,在曠野上還有別的事情可幹。

他說這件事叫「成為人類成人」。他說,「人類成人,那是一切的起點。」

所以,我們也不妨先別等待閃電了,比起傻傻地等著、做沒有意義的尋找,還有別的更有價值的事可做。

而且,說不定有一天……

一道雷霆從天而降——

轟!

真相。


看更多

試閱

2 我們又開始了

我和我的狗瑪雅正在探訪一片我曾經擁有的土地(雖然從來沒人知道我擁有過它)。這片山丘起伏、叢林密布的土地有個特別的地方:小溪邊有一個石頭和灰泥砌成的古老地基,上面布滿了青苔和藤蔓。我覺得它曾經屬於一所教堂,那時我就是這麼想的。隨著時間過去,我一直照料著那塊淺淺的地基。我將溪流改道,讓它流進地基上方的窄小高台,經過凸出的岩架,注入下面寬闊的石頭平台,創造出一對靜水池。下層平台的積水流過我自己打造的三層石階,重新回到溪流中。我當時很享受在地基附近閒逛,然後順手整理那個地方。有好幾年,我一直把它當作私人空間。那片地沒有什麼實際用途,更不會有人想買下它,所以在我離開那個區域時,決定把它送給一位熟人卡爾,希望他會喜歡,並且和他的妻子珊蒂及他們的雙胞胎一起享受它。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我和瑪雅這次出門就是想再去看看那個地方,於是把車開到州立公園——我從前的樂土就是從這裡進去的。一開始,我以為整個地方會完全回到自然狀態,就像我將近二十年前找到它的時候一樣。但是,我發現它變得比我離開時更好了。我沒有預期會碰到什麼人,但那是人們都不好好工作的一天,卡爾一家人碰巧在週末出來野餐。所以,就像經常出現的狀況一樣,我沒有期待發生的事情意外地發生了,而且結果非常幸運。

***

在這趟週日懷舊之旅的前幾天晚上,我和瑪雅躺在一家旅館的房間裡,一邊看著某個科普節目,一邊打盹。就在那時,發生了一件好幾年都沒發生過的事,而且我很確定它不會再發生了。

在節目中,科學宣傳大使加來道雄談到了希格斯玻色子和大型強子對撞機,以及它們將如何幫助科學家把龐大複雜的「標準模型」簡化為一個精巧的、可以解釋一切的理論。就在那時,瑪雅女神輕輕推了我一下,「解釋一切的理論」這個詞猛地閃進我的腦海。這是他們科學界的用詞,一開始是一個物理學家杜撰出來的。但是,它太宏大了,而且說實話,宏大到遠遠超越科學領域。在半夢半醒間聽到這個詞,觸發了我內在的某個東西。這個東西感覺像是新的寫作計畫,我之前可沒料到它會出現。

讓我說點背景故事。幾十年前,我走過了一段很少有人走的旅程,然後寫了三本書。在這段旅程的終點,你會得到一些東西,其中之一正好就是全然的了悟——完整而確鑿地理解一切事物。之前我從來沒解釋過這個部分,我想,現在我要開始解釋了。

所以,我聽見道雄博士談到解釋一切的理論,雖然我之前也聽過這個理論,但這一次,它激發了我心中的某個東西。我知道科學界現在顯然沒有解釋一切的理論,以後也不可能有。同樣顯而易見的是,我一定有個這樣的理論。我的意思是,我要不是有個解釋一切的理論,它並非「理論」,而是確實適用於所有事物,且真實得無懈可擊;不然,我就是從頭到尾在扯蛋。如果是後者,那事情的轉變就好玩了——不過話說回來,後者不大可能發生。我會提到這一點,是因為這應該是你正覺得疑惑的事。任何真正了悟真相或開悟的人,應該都能提出一個完美、不涉及信念、真正解釋一切的理論。畢竟這樣的理論只有一個,找到它應該不太難。

然後我想到,我的確有個可以解釋一切的理論,但從來沒和別人分享過。現在,這輩子第一次,這件事感覺有點奇怪。現在,這輩子第一次,我覺得自己似乎應該把這個理論傳達出去。所以現在,在結束靈性開悟三部曲之後,我第一次覺得好像還有別的話要說。

***

「你就寫了這麼點?」卡爾一邊草草整理一小疊列印出的文稿,一邊問我。

「我才剛開始呢。」我答道。

「你說的那個原始版本在哪裡?」

「那個版本才三十多頁,手寫的,我已經燒掉了。」

「我敢說那個版本一定很棒,」卡爾說,「裡頭提到我們怎麼在水池邊找到孤獨憂傷的你,邀請你進屋安頓下來,鼓勵你再次開始寫作,還囑咐你要喝好的啤酒。」

「你說出來感覺就變了。」我說。實際上,無論什麼話從卡爾嘴裡說出來,感覺都會變。英語是他的第四或第五語言,他說英語的時候帶著特別的口音。卡爾長期處於快樂的狀態,且身材異常高大,彷彿是某個快樂而高大的物種的縮小版本。

我們正坐在卡爾家後院的戶外起居室裡。我和瑪雅已經在他家一棟獨立的小房子裡住了幾天了。

「你正在寫的東西是關於一個解釋一切的理論。」卡爾用一種不需要加問號的語氣對我說。

「不僅僅是一個理論,」我說,「唯一能解釋一切的理論就是真相。這不是很明顯嗎?我是說,我們可以知道的真相是什麼?『我思』,對嗎?我們只能確認『我存在』這個事實——我在。」

「我明白這一點。」

「所以,科學又能知道什麼真相?」

「也只是這個罷了,我覺得。」

「沒錯。『我在』是知識的基本通用常數,其他都只是信念罷了。光的速度不是一個真正的常數,但知識的常數是真實的。」

「為什麼你說光速不是常數?」

「因為時間、空間和光都不存在。」

卡爾盯著我看了幾秒,好像在等我抖包袱。

「這聽起來可不是一般地有毛病。」他說。

「嗯,的確。」我同意。然後,我想到我們在之前的一本書裡引述過的福爾摩斯的話:當你消除了不可能的之後,剩下的不管是什麼、不管多不合理,都必然是真相。

***

此刻,我正躺在卡爾家後院的吊床裡晃著,寫著關於一切事物的筆記——解釋一切的理論。這就是我在晚上該睡覺的時候看科普節目的結果。當然,我不是科學家,不是哲學家,不是宗教或靈性思想家,甚至不是特別聰明,對解釋一切這件事也不是很熱心。我只是了悟了真相。所以,如果你讀過我的三部曲,就會知道可以信任我這個嚮導。但你同樣也會知道,你並不需要我有多可信——如往常一樣,你只須自己去探索。

如果你沒讀過那三本書,別擔心,解釋一切的理論是自成一體的。

我其實不應該說它是一個解釋一切的理論。它不是隨便一個理論,而是唯一一個解釋一切的理論。此外,它也真的不能算是個理論,因為其中沒有任何理論成分。任何一個大腦尺寸正常的人都可以直接、清楚地理解它,因為它是個顯而易見的真相。想要親自看見它,我們只須停止看見那些不存在的奧祕。

「所以,對你來說不再有什麼奧祕了?」卡爾問。

「沒有。」我答道,「如果對我來說還有奧祕,那我就不是真的『完成』,必須走得更遠。就像我希望在三部曲中說清楚的,完成就是完成了。完成是旅途的終點、疑問的終點、知識的終點。」

「這個我從你的書裡知道了,」他說,「但我還是很難相信存在這種狀態。」

我在吊床上左搖右晃,把玩著各種想法,偶爾打盹,偶爾把玩具扔給瑪雅,然後把我想到的事情草草記下來。我寫了大概十頁字跡潦草的筆記,直到覺得筋疲力盡。然後,我讓思緒飄遠,給腦袋歇口氣。休息夠了之後,我把潦草的筆記濃縮成下面這團混亂的文字:

意識(consciousness)是最初的∕最先出現……比時間、空間、物質、二元性、因果關係等都先出現……所有事物都在意識中∕沒有什麼在它之外……沒有什麼比c先存在……c=p3,唯一真實的現實模型,一切的答案……牢不可破、無可辯駁、沒有例外、完美無瑕、無懈可擊……最初∕最終,科學∕哲學∕靈性∕宗教……結束探索∕搜尋∕奧祕……一個不留地解釋一切……殺死每一個佛……沒有任何存在可以表達得更多……簡單∕清晰,可以直接知曉……解釋一切的理論……完全的真相……終極武器、摧毀一切的想法等……意識是國王……意識是最初的(c-prime)……意識主導論(con-rex)……

我把筆記放在一邊,開始好奇自己為什麼在思考這些東西。是為了想要更了解這一切嗎?那個科普節目是不是觸發了我內在的什麼東西?我上一次寫作已經是超過五年前的事了,而六年多前,我完成了三部曲的最後一筆,之後就沒再想念過它——沒有特別想。有點想,當然。制訂一個比我自己更大的計畫、與人合作、試圖好好表達我的意思,並為那個表達下結論,讓它變得完整,這些過程還挺不錯的。在為三部曲忙碌的六、七年裡,我非常享受,但是那個計畫一結束,我看到並理解它已經完成了。在那快樂的最後一筆之後,我覺得很滿足,然後就再也沒有出現想要寫東西的衝動。

我經歷的過程、我花在傳達自身想法的時間、那三本書,在我的生命中並沒有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會提出這一點,是因為有人會覺得一旦成為我這個樣子,寫書就要變成我的全職工作。但對我來說,那只是來自我過去的一個不重要的古怪之處。有時候,我可能好幾天都沒想到它;而當我想到時,它感覺就像一個不完整的夢、一段我無法完全相信的記憶。我真的做了那些事、寫了那些書嗎?我猜是有的。哇,那真是太奇怪了。

我主要想提醒的是,我身處一個和周遭所有人都不一樣的範式,但我身邊沒有多少人,所以其中的區別很少顯現出來;就算顯現出來,它也是我習以為常的東西,早就失去了新意。

***

實際上,我考慮過寫一本書,主題是能量流動、順應形勢、毫不費力地運作之類的。我知道有很多書在探討顯化願望、祈禱、有意識地創造,以及透過這樣那樣的技巧,達成這樣那樣的結果,而我也思考過自己能否為這類話題做出一點貢獻。

答案是否定的。我已經盡我所能在三部曲中討論了這些東西,其中的關鍵就是要成為人類成人(Human Adult),而我覺得市面上大多數的書對此都不清楚。所以,他們實際上是在教人類孩童(Human Child)如何把自己的童年過得更好,而不是教他們長大。除了教他們長成人類成人,並往那個方向發展之外,我對於教人類孩童做別的事情不感興趣,也不會參與相關合作。成為人類成人是開啟生命的關鍵,我想不出有什麼東西能夠補充我在三部曲所說的一切。

***

所以現在,五年之後,我很驚訝地發現自己身為作家的那個部分又蠢蠢欲動了。它真的被觸動了嗎?這個問題其實不需要回答。如果我不確定,那答案就是「沒有」。除非接收到明確的指示,我不會因為其他任何原因展開一個新的寫作計畫。如果我不確定自己有沒有收到,那就是沒有。我不會再為自己寫任何東西了,那是進行靈性自體解析做的事。就像我在《靈性的自我開戰》描述的那樣,現在我寫作的唯一理由是我明確了解接收到的資訊,而且各項支援都已經就位。所以,其實不是我在寫作,我只是在一個共同創造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角色,而其他人也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麼。我不再推動、拉動或操縱事情的發展,而是等待各個片段自己出現,然後毫不費力地向一個明晰的結局發展。這不僅適用於寫作,所有事情都是這樣。我放鬆自己,成為一個更大過程的一部分。我允許事情自行展開,讓自己順著微妙的形勢流動。

當然,你知道寫這本書的計畫最後還是被執行了,但在這個寫筆記的階段,我並不認為它真的會發生。我只是覺得這趟探訪從前樂土的小旅行讓我變得有些懷舊,或者,我只是有點無聊。

5 吊床上的沉思

我依舊躺在吊床裡,讀著自己的筆記,試著歸納一下。幾分鐘後,我寫下這些東西:

意識∕超集合∕宇宙……宇宙∕子集合∕意識……我存在∕意識=真相……其他的一切=信念……時間、空間和二元性=信念……能量、物質和因果=信念……生命、死亡和神=信念……沒有任何信念是真的……非真相不存在……唯有真相存在……意識是國王……意識主導論……

我盯著自己的筆記看了幾分鐘,然後嘆了口氣。看起來,我手上的確有個寫作計畫了。

「意識主導論?」卡爾問道。

「是的,意識主導論,意識是國王,不同於宇宙主導論,宇宙是國王——這是在人類之中盛行的範式,我們都很熟悉,且熱愛它。」

卡爾慢慢地讀完了我的筆記。

「不對,」他說,「我覺得不對。」

我們討論了幾分鐘。

「意識主導論和宇宙主導論之間的區別很簡單。」我向他解釋,「想像有一張白紙,中間某處有個小點,而這張白紙無限大,往所有方向無止境地延伸。這樣可以嗎?」

「嗯,沒問題。」

「現在,請為那張無限大的白紙貼上寫著『宇宙』的標籤,那個點則貼上寫著『意識』的標籤,好嗎?」

「好的。」

「這就是我說的宇宙主導論,我們共有的現實範式。先不管其他考量,這就是每個人理解其現實的方式。我是有意識的,而我的意識是一個大得不得了的宇宙中的一樣小東西,你同意嗎?」

「當然。」他說。

「而宇宙呢,就如同我們了解的,包含了時間和空間、能量和物質,所有我們一直在體驗的事物。宇宙裡擠滿了人、行星和恆星,它的廣闊和複雜完全超出人類的理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宇宙,不是嗎?」

「嗯,是的。」

「這就是盛行的現實範式。宇宙是國王,宇宙主導論。你的意識不過是一個小點,是無窮宇宙中的一個小東西。」

「是的。」

「你還想著那張紙嗎?」

「嗯。」他寬容地笑了,但眼裡閃著智慧的光芒,「所以,我們該怎麼到達你那個範式?」

「只要把標籤交換一下。」

他的笑容停在臉上,但我看得出來他的內心正在激烈地思考。他保持這種狀態好一會兒。

「不對,」他用他的笑容告訴我,「我覺得不對。」

***

哦,它當然是對的。意識主導論:意識是國王。意識是包含了宇宙的超集合,而不是反過來或其他任何形式。一旦在思維中做了那個小小的調整,現實就會變得清晰無比。每個問題都得到解答,或者被摧毀;每個奧祕都被解開,或者失去意義。沒有什麼是無法解釋的,也沒有任何違反常理的事物存在。以這個新觀點重新編譯現實,也許會花上幾年時間,但就解釋一切的理論而言,事情就是這樣了。意識主導論,意識是國王,這是唯一一個真實的、全面的、無法被摧毀的、無論傻瓜或天才都能理解的,解釋一切的理論。

***

「好,等一下,」卡爾說,「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你說得很簡單,好像只要交換標籤就好了,但你知道那麼做代表什麼嗎?我的意思是,你真的知道交換標籤意味著什麼嗎?」

「我想我知道。」我說。

「那意味著,根本沒有宇宙,」他有些尖銳地說,「我們只不過是在想像有個宇宙。」

「差不多是這樣。」

「你是說宇宙實際上不存在?」

「實際上,什麼東西都不存在。」

***

那天晚上,我應卡爾的要求,向其他人簡單解釋了意識主導論。我們圍著桌上型煤氣爐閃爍的火光而坐。大家在聊天的時候,珊蒂正在織衣服。她的母親也過來吃晚飯,拿著一杯紅酒坐在她旁邊,大家都叫她外婆。他們提醒我,我可能會不太喜歡外婆,但我本來就不是個喜歡人的人,多一個不喜歡的人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真的有那麼一個解釋一切的理論?」克蕾兒問道。她是卡爾和珊蒂的女兒,已經到了上大學的年紀。

「一個答案,解釋一切?」克蕾兒的孿生弟弟約翰問道。

「當然,」我答道,「就是真相。真相是那個唯一的答案,唯一可能解釋一切的理論。」

「但是,真相是什麼?」約翰又問。

「這可是個大問題。」克蕾兒補充道。

「沒錯。」約翰表示同意。

「真相是絕對的,」我說,「恆久不變,沒有屬性。真相是唯一的存在,超越時間和空間,包含一切,它之外再無其他事物。符合這些條件的,一定是真實的。」

「而你說那就是意識?」克蕾兒說。

我向他們簡單說明交換標籤的比喻,然後他們和父親討論了一下,我則是繼續寫筆記。最後,外婆下達了她的裁定。

「簡直胡說八道。」她說,而我很驚訝地發現,我很喜歡她。外婆說的一點都沒錯,它就是一派胡言。我說的這個理論是你編得出來最不可信、最不合理的鬼話——儘管它是真實的,而且我平時一直生活在這個範式中。撇開這兩個事實不看,我會和這位老太太一樣,非常合理地認為它十分荒謬。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