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要把那句話刺在心上!」
什麼樣的話,讓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發現自己竟然也有扭轉人生的魄力?
什麼樣的力量,讓無數邊緣少年在生命的徬徨時刻,做出勇敢的選擇?
直探最黑暗、最堅硬的心,寫給每個相信生命能改變的人!
★《洛杉磯時報》暢銷書,一部直探你我內心深處的靈性巨作!
★《出版人週刊》2010年最佳圖書
★2011年國際筆會美國中心文學獎非小說類得獎作品
★2010年南加州獨立書商協會圖書獎非小說類得獎作品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單國璽(天主教樞機主教)、黃明鎮(更生團契牧師)、朱植森(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廖泰益(信望愛台福基督教會牧師)、杜明達(思恩堂主任牧師)、許承道(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總會牧師)、張茂松(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張進益(基督教更生團契桃園少年之家執行祕書) 感動推薦
這不只是一個神父輔導迷失少年的故事,更讓你在其中照見自己生命的幽微角落!
這不只是一本催淚的心靈勵志書,你在書裡的字字珠璣中,將看見精采的轉折與改變生命的洞見!
老葛神父被譽為「幫派世界的甘地」,多年來,他一直在幫助迷失的年輕人。他提供他們工作機會,與他們誠摯互動,讓他們願意愛自己,發現自己靈魂的價值,了解自己內心深處需要的是什麼。
在本書中,老葛神父將自己多年來從這些被「妖魔化」的年輕人身上看見的動人故事,精煉成一部令人為之屏息的心靈文學經典。他認為,當我們和所謂最不可能成功的人站在一起、和最「不守規矩」的人站在一起,才能看穿表象,體認到他們的許多行為其實源自內心深處的傷口,以及超出負荷的重擔。
全書傳達了愛、憐憫、接納、感恩等人類共通的經驗,幽默而感人。他以精妙的文筆讓人了解到,如果可以在無條件的愛與被愛中找到喜悅,生命就有可能因而改變——所有人都一樣。
這是一本你捨不得一口氣讀完的書,因為它會引發你自我覺察,讓你必須不時停下來緩和一下心情。這也是一本只看一次不夠的書,因為你會想要一遍又一遍地重新閱讀,以尋求啟發,然後把最足以改變自己的那句話刺在心上。
讀者熱血推薦:
‧無論你是誰,都一定會深受感動、都應該來看看這本書!
‧《心上的刺青》是那種我想送給每個認識的人,希望他們也跟我一樣喜歡的書。
‧這本書中的每個故事都會把它們自己刺到你心上。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成了一個全然不同的人。
‧我本來只是從圖書館借來看,後來乾脆去買了一本。這是過去(至少)五年來我讀過最棒的心靈書。
‧看這本書,就像坐下來聽一個充滿智慧的老朋友訴說生命教給他的一切。而且,書裡很多地方真的會讓人捧腹大笑!
‧初次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我找了張舒適的椅子,決定看完引言後再決定要不要買,結果只看了幾頁就讓我又哭又笑。買回家看完之後,我發現整本書都是這樣觸動人心。
作者介紹
葛雷格里‧波以爾(Gregory Boyle)
一九八四年被任命為耶穌會教士。在威士頓耶穌會神學院取得道學碩士學位,在柏克萊耶穌會神學院取得神學碩士學位,又在羅耀拉瑪麗蒙特大學取得英語碩士學位。一九八八年創立了後來成為「道上兄弟就業機構」的組織,該機構目前位於洛杉磯市區。
他每年發表將近兩百場演說,曾獲加州和平獎、《胃口大開》雜誌頒發的年度人道精神獎、關懷學會的二○○七年關懷善行獎,以及洛杉磯商會頒發的二○○八年公民榮譽勳章,並於二○一一年底進入「加州名人堂」。
一九八六至一九九二年間,他在洛杉磯的波以爾高地社區擔任朵羅勒絲傳教堂的主任神父。此教堂坐落於兩大片公共住宅區之間,這個區域數十年來向以世界幫派首都的名號著稱。洛杉磯郡共有一千一百個幫派,成員總計八萬六千人,而波以爾高地的幫派活動密集度更是全郡最高。自從被人暱稱為老葛的他在二十多年前創立道上兄弟就業機構以來,這個組織已經服務過洛杉磯半數以上幫派的成員。在道上兄弟就業機構的各個企業——包括烘焙、絲網印刷與造景——當中,年輕人都把幫派身分拋在門外,並肩工作,藉由同心協力完成任務,學習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敬重。
譯者簡介
陳信宏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獎項,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幸福建築》《我愛身分地位》《最美的奉獻》(先覺出版)、《幸福的歷史》《偷畫賊》(究竟出版)、《最後的演講》(方智出版)等書。
規格
ISBN:9789861752624
頁數:256,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789861752624
目錄
作者序 我要把那句話刺在心上
引言 我們成立了「道上兄弟就業機構」
第1章 比上帝更偉大的上帝
第2章 關注的力量
第3章 你是真材實料
第4章 不要動,你正立足於自己的美好之中
第5章 改變該花多久,就得花多久
第6章 愛永遠不會失敗
第7章 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才能開始改變世界
第8章 以最溫柔的心投入最棘手的問題
第9章 我們之間沒有距離
各界推薦
在本書第三章,他提到向加州福爾松監獄的重刑犯授課。我剛好幾年前也與台灣的典獄長去過那裡參訪,深覺弱勢族群亟需憐憫、關懷。若能幫助他們洗心革面,不但其靈魂得救,也會降低再犯率。
台灣更生團契三十年來盡心盡力在做預防及矯治犯罪的工作,每年都有數百名受刑人悔悟,而中輟生等「非行少年」也蛻變成「飛行少年」,重返校園,展翅飛翔。
耶穌說:「做在那最微小的弟兄,就是做在我身上。」效法耶穌的腳蹤,愛人如己,生命就更具意義。
——黃明鎮(更生團契牧師)
老葛神父傾畢生之力於想尋求幫助的街頭幫派成員身上,在心靈、工作、家庭各方面給予協助,多年來已幫助眾多道上朋友成功轉換人生。《心上的刺青》一書中記錄了許多他們的故事,其中有愛、有信任、有付出、有淚水。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不只因為這本書帶給人的感動,更是因為其中所傳遞的精神需要我們將之發揚光大。
——朱植森(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
現代的機械化、工業化、企業化、都市化、全球化等現象為傳統社會帶來史無前例的衝擊,製造許多破碎的家庭,增添街頭流浪兒童、不良青少年、雛妓、黑道幫派、販毒、吸毒、賭博、偷竊、搶劫、強盜、鬥毆、傷害、殺戮等社會嚴重病症。大聲譴責哀怨這些社會病態者眾,但真正終生獻身解救者少。
老葛神父便是少數挺身而出,燃燒自己,照亮社會黑暗的人。他自從接管洛杉磯貧民窟教堂之後,二十多年一直獻身拯救街童、不良青少年和黑道幫派分子。他同情、關懷、愛護、照顧他們,為他們尋找寄養家庭,介紹正當職業,甚至和他們打球、玩在一起,傾聽他們的心聲,成為他們的好友良師。他認為這些孩子每個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是社會環境讓他們度非人的生活。其實他們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則悲悽感人的故事。本書作者就是在陳述這些故事。有些故事使讀者驚心動魄,有些令人不禁灑下同情之淚,有些則讓人捧腹大笑。本書一出版便成為暢銷書,也成為家長、教師、神職人員、關懷青少年的社工等人的經典讀物。
——單國璽(天主教樞機主教)
耶穌說:「我來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俗話說,鼻孔向下的沒有一位是完全人。)這本書的作者老葛神父再次證明了:
一、真理(道)確實在人間。
二、他將道肉身的耶穌形象腳踏實地活了出來。
三、我們若果顛狂……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哥林多後書〉第五章第十三到十四節)
老葛神父的作為堪稱教會界的「葛來瘋」(Gregorysanity)!
——廖泰益(信望愛台福基督教會牧師)
主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第五章第四十八節)。身為基督徒總是努力親近上帝,靠著聖靈成為器皿為主使用,而要帶著使命走入人群,尤其親近一群黑道分子實屬不易。此書記錄作者老葛神父輔導陪伴道上兄弟的過程,令人深思這群不讓人喜歡的黑道唯有用上帝的眼光才能看出其可愛之處。若你有一絲絲對邊緣人的感動,請不要冷淡對待這本書,邀請你一起成為上帝祝福的管道。翻開此書,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張進益(基督教更生團契桃園少年之家執行祕書)
一部令人震驚的著作……探討了苦難與尊嚴、死亡與復生,是我這些年來最喜愛的一本書。這本書的美妙、慘痛與溫情都超乎言喻,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流下又悲又喜的淚水。
——安‧拉莫特(《終獲恩典》作者)
本書是我多年來讀過最富有勇氣、最具人道關懷、最令人心碎、最精采出色,也最充滿希望的著作。老葛神父堪稱幫派世界的甘地,他為《心上的刺青》注入了無可遏制的靈魂力量與真誠樸實的愛。
——傑克‧康菲爾德(《踏上心靈幽徑》作者)
老葛神父將自己的一生徹底投注在無數的年輕幫派成員身上,致力於重塑他們的人生,以及扭轉他們的人生道路,而《心上的刺青》這部非凡的著作即是對他這一生的省思。本書證明了一個有勇氣的人所發揮的影響力足以抵過一大群人。
——馬丁‧辛(好萊塢影星)
《心上的刺青》集結了許多真誠、坦率又引人入勝的故事,全都來自老葛神父的人生及他輔導幫派少年的經歷。他的全心奉獻教導了我們如何妥協、分享、學習、關愛;更重要的是,他也教導我們活出真正充實的人生。
——安潔莉卡‧休斯頓(好萊塢影星)
在這本文筆精妙、令人驚心卻又充滿歡樂的書裡,老葛神父憶述了他在洛杉磯輔導道上兄弟二十年來的經驗……書中充滿了動人的小故事——諸如幫派分子淚水潰堤,或是發現自己值得別人的愛與肯定——以及靈性省思的時刻,還有作者與道上兄弟之間令人捧腹的鬥嘴說笑。老葛以深具說服力又洋溢著喜悅的文筆闡述了每個生命的神聖。鑒於他曾送行過一百五十名以上死於幫派暴力的年輕人,書中充滿喜悅的筆調實在是一項令人歎為觀止的文學與靈性成就。
——《出版人週刊》重點推薦
本書勢必成為都市報導文學與當代心靈文學的經典作品。
一個致力於擴大人類同胞情誼的文學魔咒。
——《洛杉磯時報》
一部驚人之作。老葛一次又一次帶領我們目睹「墮落∕恩典∕救贖∕重複」的人生循環。閱讀本書有如一場心靈洗滌之旅,看完之後將使你徹底改變。《心上的刺青》讓我們看見真正的無條件之愛。
——《旅人》雜誌
本書裡的故事將激起許多不同的情感。其中描寫了愛與憐憫的力量,不僅能推倒憤怒與痛苦構築而成的高牆,也將使讀者為之目瞪口呆。
——《亞美利加》雜誌
本書充滿熱情與希望,也足以讓人捧腹大笑。老葛神父從頭到尾保持著一股喜悅洋溢的筆調,頌讚一群經常遭到妖魔化的對象所具有的力量、憐憫心與人性。他只是單純凸顯出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寬容與善性。老葛神父除了描寫幫派成員及他輔導他們的經驗以外,也援引了許多神學家、詩人及其他作家的神學與靈性省思。藉著向受過良好教育的閱讀群眾引介他們可能永遠不會有機會接觸的人,老葛神父盼望能「擴展同胞情誼的界限」。
——《基督教世紀》
老葛神父堪稱國寶。
——瑪麗安‧賴特‧艾德曼(守護兒童基金會會長)
有時候,我們得以在自己的人生中目睹只有耶穌在世期間能見到的事物。請閱讀本書,讓你的人生就此改變吧!
——羅爾神父(方濟會士,新墨西哥阿布奎基行動與冥想中心)
《心上的刺青》是一部令人訝異的著作,也是一項非凡的見證。沒有人可以像老葛這樣,為街頭幫派故事帶來這麼多勝利的歡欣與令人心碎的悲劇,也沒有人像他具有那麼深厚的說服力與憐憫心,更沒有人能寫出比他更動人的幫派故事。
——麥爾肯‧克萊恩(南加州大學名譽教授)
一部靈性巨作,碰觸了人類靈魂最深處的神聖處所。老葛神父把每個人都視為上帝之子,完全值得他人的愛與憐憫。即便是最頑強的人,他也可以觸摸到對方的心,且能看見每個人最好的一面,這樣的能力實在令人深受啟發。閱讀本書讓我又哭又笑,幾乎每一頁都有讓我忍不住畫下來的重點。
——凱莉‧甘迺迪(羅伯‧甘迺迪正義與人權中心創辦人)
序
〈作者序〉我要把那句話刺在心上
我想寫這本書,大概已經有十年了。許多人一再鼓勵我,我卻總是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自律能力(或充足的時間)可以完成這項工作。
我有許多故事和寓言收藏在我腦中的「公共倉儲」裡,一直想為它們找個永久的歸屬。每一年,我都會對社工、執法人員、大學生、教區團體和教育人士發表近兩百場演說,在演講的時候,我會適時穿插各種故事。這些故事就像一個個散置的磚塊,我希望在本書裡能夠以一致的主題貫穿其間,像灰泥一樣把這些磚塊黏在一起。幸運的話,這些故事將會提升我們的心性,讓我們的視野得以超越自身的限制。
有某些角色是本書不打算扮演的。這本書不是我輔導幫派成員二十多年來的回憶錄,內容也不會切實遵循時間先後順序。
此外,我的書不會教導讀者如何與幫派打交道,也不會提出全面性的計畫,協助政府預防及處理日益嚴重的幫派問題。
明顯可見,本書中貫穿各個故事的主題,乃是我所重視的事物:憐憫、同胞情誼、救贖、仁慈,以及我們共同的任務——以彼此為樂。如果這些故事中存在著一項基本的挑戰,那麼這項挑戰就是要求我們改變潛藏於自己內心深處的一種心態——認為有些人的價值低於其他人的心態。英國詩人布雷克寫道:「上天把我們放在這個世界上一小段時間,好讓我們學習承受愛的光輝。」我後來發現,原來這正是我們所有人的共同點,不論是幫派分子或非幫派分子都一樣:我們都只是努力學著如何承受愛的光輝。
接著要提一下我在本書中選擇的寫作方式。這些故事裡所有年輕男女的姓名幾乎都經過更改,除非他們的名字就是故事的主題。我也沒有指出任何一個幫派的名稱,這些幫派已經在我們的社區造成了太多心痛、哀傷與死亡,沒有必要在本書中進一步宣揚它們的名氣。就我記憶所及,書裡提到的一切都是實際發生過的事,但如果我遺漏了某些細節、人物或細微寓意,那麼我也要事先向讀者致歉。
我生長在號稱「世界幫派首都」的洛杉磯,有一對非常了不起的父母,還有五名姊妹和兩名兄弟。我的成長過程相當順遂,就讀於私立天主教學校,成年之後從來不曾失業。對我來說,迪士尼樂園不是「地球上最歡樂的地方」,我位於諾頓街的家才是。我確實可以這麼說:身為一名成長於洛杉磯的青少年,我完全不可能有機會加入幫派。這是事實。不過,這個事實並不表示我的道德修養就比本書中那些年輕男女更加崇高。恰恰相反。我現在已經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我永遠不可能比書裡那些人更高尚、更勇敢,甚至更接近上帝。
非洲人說:「唯有透過其他人,一個人才能真正成為人。」道上兄弟無疑讓我找回了自己。在他們的耐心引導下,我學會崇敬基督在他們身上的體現。我大可在此呼應英國詩人霍普金斯的這句話:「我見到他,便問候他;一旦理解,便祝福他。」
有一次,我遇上一個特別令人頭痛的道上兄弟,名叫鯊奇。我和他打了幾次交道都不得要領,於是改變策略,決定在他做出正確行為時逮住他。我看得出自己對他的要求太過嚴苛,畢竟他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所以,我對他說他真的非常英勇,也說他現在為了扭轉自己的人生而展現出來的魄力,遠遠超越他過去混幫派時那種血氣方剛而毫無意義的「勇氣」。我對他說,他是個小巨人。這是我的肺腑之言。鯊奇一時之間似乎不知所措,只是一語不發地盯著我。過了一會兒,他說:「靠,老葛……我要把那句話刺在我心上。」(道上兄弟都稱呼我老葛,是葛雷格里的簡稱。)
藉由替這些故事在這本微不足道的小書裡找到歸宿,我也希望可以將書中那些人物刺在我們所有人心上。儘管這本書的目的不在於解決幫派問題,卻希望能擴展我們的關懷範圍。本書不只希望呈現幫派分子的人性面,也希望這些寓言裡那許多男男女女的破碎人生與艱苦奮鬥可以讓讀者體認到自己生命中的傷口。
我們共有的仁愛之心都渴望接納那些遭到排擠的人。一旦有機會促成改變,打造出更接近上帝心意的環境,我們就會發現自己正是這樣的人。也許,我們可以教導彼此如何承受愛的光輝,協助彼此真正成為人,同時也找回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