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02900143

不乖勝出:創造自己的遊戲規則,贏得職場成功機會

作者 洪雪珍
出版日 2016-11-01
定價 $250
優惠價 79折 $198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內容簡介

在產業劇變、景氣不穩、低薪的時代,我們只能靠自己翻轉命運!
所以,你必須與眾不同,你得「不乖」!
不乖不是什麼天性,而是未來人才必須學習的功課。

憑什麼你敢不乖?不乖才能勝出!

你是否敢對老闆說:
「我是來談薪水,不是來談心的。」
「我是來工作,不是來奉獻的。」
「我是來上班,不是來加班的。」
「我是來追求成功,不是來共體時艱的。」

現代的老闆已經無法承諾你的未來,沒有哪個企業主能保證,未來什麼工作可以讓你做到退休?

未來的職場,不看年資,只論績效。所以,你的不乖,並不是胡鬧,只是為了「做出成績」。

不乖是有條件的!不乖是一門學問!

不乖的人,走自己的路。
不乖的人,懂得釐清: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不乖的人,了解遊戲規則,具備強大實力,勇敢承擔風險,懂得保持彈性。
不乖的人,能接受不確定性,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乖的人,是未來老闆高薪爭取的人才。

未來,是屬於這樣創造自己遊戲規則的「不乖的人」!

…新時代的新工作觀…

面試談薪水,不要再依公司規定

第1步:設定理想的薪資金額。
第2步:打聽薪資行情,落在那一個區間,作為調整理想薪資的標準。
第3步:如果自己的理想薪資高於一般行情,準備好可以說服企業的理由。
第4步:設定薪資談判的底線。
第5步:如果非進這家公司不可,而薪資無法達到理想,不要當下回絕或直接降價,而要說「思考三天後再回覆」或「還有兩家公司待面試」,讓對方覺得自己不是非要這份工作不可。
第6步:每家公司的薪資結構不同,不必拘泥於「單一薪資金額」,可以配合改成「薪資福利組合」,比如接受津貼或獎金,最後仍可以實拿到理想金額。

只有苦勞沒有功勞,注定被淘汰

1. 限時工作
2. 拒絕工作
3. 只做「非我做不可」的事
4. 先做高產值的事
5. 重複的事自動化
6. 專心偷懶15分鐘

◆各界推薦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先生
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先生

作者簡介
洪雪珍

現任「yes123求職網」執行副總經理。
Yahoo、商業周刊網站、今周刊網站等專欄作者。
政大新聞系、台大商學所畢業,曾任聯合報主編、台北愛樂電台協理兼行銷企畫總監、自由時報行銷企畫經理等職。著有《勇敢愛自己》(大田,1999 年)、《工作的教養──贏得好工作的吸引力法則》(尖端,2009年)、《20幾歲,就定位:堅定去做你認為對的工作》(好的文化,2013年)、《不乖勝出:創造自己的遊戲規則,贏得職場成功機會》(方智出版,2016年)。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02900143
ISBN:9789861754420
240頁,25開,中翻,平裝
看更多

目錄

<自序> 不乖,讓你贏得成功與快樂

第一部 沒有選擇的世代

1-1靠企業,企業可能會倒

1-2學歷貶值,貶不到我的

1-3就業失業不再溜溜球

1-4低薪時代,自己翻轉命運

1-5休假變多,工時變短

1-6未來熱門工作

1-7未來競爭力

第二部 不乖才能勝出

2-1只有不乖,你才有機會成功

2-2憑什麼你敢不乖!

2-3哪一種人,最不能乖乖聽話

2-4那些不能信的老規矩

2-5不乖,就是解構自己

2-6不乖也有真假之分

第三部 消滅組織幻影

3-1不為別人工作,只為自己

3-2敢於不乖,老闆更欣賞

3-3拒絕標準答案,薪水更高

3-4別再相信老闆的鬼話連篇

3-5小心掉進組織人的陷阱

3-6拒當工具人

3-7經營個人品牌

第四部 顛覆你自己

4-1談薪資就是要不乖,其他都假的

4-2上班第一天就要有離職的準備

4-3選擇大於努力

4-4會偷懶才叫能幹

4-5改搭直達車,不必每站都停

4-6公主情結,會讓你失去王子

4-7厚臉皮的人最幸運

4-8長心眼、有心機,掌握人性

第五部 不乖是一門學問

5-1經營一種不乖的氣場

5-2形象不乖,才有記憶點

5-3調情,永遠可以占便宜

5-4面試時,拒絕不合理的問題

5-5有被討厭的勇氣

5-6你沒有那麼對不起別人

5-7狠下心切割,看見問題核心

5-8讓老闆看到你,爭取能見度

5-9做人比做事重要

5-10會說話比會寫報告容易升遷

看更多

不乖,讓你贏得成功與快樂

我在職場多年,一直有一個觀察,讓我深深不忍,那就是乖乖牌的獲得少於他們的付出;相反的,不乖的人獲得的比他們多,而且多很多。

「好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是一個普世認知的價值,公平與正義是眾人追尋的最高理想。事實上,在校園或家裡,它們都是管用的,為什麼獨獨到了職場,這個道理竟然失靈?乖乖牌不只是未獲得應有的成功,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更沒有心中盼望的快樂,常常感到不公平與受委屈,變成職場裡怨念最深的人。

你應該早一點改變

當有些人還在安分守己、循規蹈矩,按照公司規定、聽從主管交代,做一個乖乖的上班族,以為這樣就可以獲得加薪與升遷,我都有一股衝動想告訴他們:

「做你自己,做一個不乖的人,你會更成功與快樂。」

有一對姊妹,姊姊九歲,妹妹六歲。媽媽買了四塊蛋糕,姊姊學英文還未回家,媽媽交代妹妹一人一半,於是妹妹先吃掉兩塊。姊姊回家後,妹妹告訴姊姊:

「媽媽說,我們一人一半。」

姊姊取走一塊,妹妹也吃掉一塊,兩個人開開心心吃完之後,手牽手去玩家家酒。媽媽在旁邊看傻了眼,覺得姊姊放學後還要學這學那,認真用功,是一個乖孩子,妹妹竟然欺負姊姊,實在是太不乖了,一定要好好教訓。結果事情一鬧開,姊姊備受委屈,便又哭又鬧,妹妹竟然回說:

「你應該早一點回家。」

這種情形,像極了職場!乖的人像晚到的姊姊,太晚認清職場的真相,太晚做出改變,等到蛋糕已經被別人吃下肚子之後才來論斷公平,一切已經來不及。

分食大餅,只能吃到餅乾屑

就社會趨勢來看,這個世代的機會相對少,即使努力付出,可以獲得的回報不成比例,和父母那一輩無法相提並論。如果還在用父母教的那一套,將老闆的話聽進耳裡、把公司事情擺在第一位、認真勤奮做事、對人謙虛禮讓,做一個乖乖牌,那麼機會將更少,回報也將更低。

社會的利益是一塊大餅,乖乖牌選擇加入社會,進到主流,走在軌道上,分食大餅,而大餅是固定的,乖乖牌所能做的就是掌握機會,可是就算掌握得再好,隨著進來分食的人愈來愈多,自己可以吃到的部份愈來愈小。未來是一個M型世界,富者恆富,窮者恆窮,十分之一的人吃掉九成大餅,剩下一成的餅由九成的人分食,這就是新世代會變得既窮又忙的原因。誰在變窮,向下流動?是乖乖牌!

不乖的人就不是這樣想,他們不去想剩下的這塊十分之一餅。因為再努力還是十分之一,改成由自己做出一塊新的餅,一開始不大,等到時機成熟,能量俱足,餅變大了,他們就坐收這個新市場的全部利益。

不乖,是一種覺醒與習慣

乖乖牌掌握機會,是防守型人生;不乖的人創造機會,是攻擊型人生。最佳的防守,不是百分之一百的防守,而是攻擊。不乖的人的回報多,就是這個原因。但是也不必嫉妒他們,因為不乖的人吃的餅是自己做的,並不是分食掉乖乖牌的餅。

上班是一個不由自己控制的狀態,尤其要具備不乖的自我覺醒,要有不乖的思維,堅持做一個不乖的人。不乖不只是天生的個性,而是一種人生信念與行為習慣,可以透過覺醒與學習,相信自己也勇敢做自己,外顯為一種氣場,成為一種習慣,製造一種特殊的吸引力,讓全世界都來幫助自己,成為自己想要的人,完成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

做一個不乖的人,前提是要有實力與勇氣,準備好了就跨出去!

看更多

試閱

第一部 沒有選擇的世代

有沒有選擇、有沒有機會,一直都是在上層的強者說了算,遊戲規則由他們決定!他們就是要你乖,拿走你的選擇,拿走你的機會,贏者通吃。唯一能翻轉局面的,就是不乖,不甩他們的遊戲規則!

1-1靠企業,企業可能會倒

企業,不再是飯碗!

老闆,不再是依靠!

不論是企業或老闆,都無法承諾員工的未來,因為他們連對自己也無法給承諾,保證未來永遠美好。這是一個誰也無法向誰承諾的時代,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為自己負責、給自己承諾。

職場的變化,絕對是從人情走向無情,從感性走向理性,從關係走向數字,現在已經發生,未來會更普遍,請正視以下的職場事實:

未來職場1:企業壽命很短

一般上班族不會想到,每天每月吐出鈔票的企業會比自己短命。按照企業的平均壽命來看,很多人一輩子會經歷至少八次至十次企業倒閉。面對殘酷的事實,老闆無法向員工承諾未來,不只是不願意,也是做不到。

根據美國《財富》(Fortune)雜誌報導,美國六十二%的企業壽命平均不逾五年,中小企業低於七年,跨國企業十至十二年,最長壽的是大企業,也不到四十年。而每一年全世界都搶先報導的五百大企業,平均壽命是四十至四十二年,一千大企業則只有三十年。美國尚且如此,九十七%是中小企業的台灣可想見是更短命。

相對的,一般上班族自二十五歲開始上班,直至六十五歲退休,工作壽命長達四十年。更何況政府規定可領年金的退休年齡不斷往後延,澳洲現在已經喊到七十歲退休,看來新一代有機會做到四十五年!這樣算起來,即使畢業第一天就進入世界前五百大企業,也不可能做到退休那一天。

經濟景氣的周期愈來愈短,企業變得更脆弱,生命更縮短,還想要將終身託付給企業嗎?別鬧了,這恐怕是跟自己開過的最大玩笑。

未來職場2:不看年資,只論績效

企業將比過去更現實殘酷。它們不再看年資,不講人情,而是以績效掛帥,論功行賞,數字表現漂亮的多給獎金,數字墊底的要求走人。員工無一日可懈怠,工作壓力日增,危機感強烈,罹患身心疾病的比例逐日升高。

「我好像一隻倉鼠,只要一踏進公司,就開始在滾輪起跑,沒有停下來的一刻,愈跑愈快,快到常常要昏厥過去。可怕的是,大腦還不斷給我催眠,說這裡充滿成就感……」一位女性上班族在辦公室兩次心臟病發昏倒,送醫急救之後,決定轉換跑道到節奏緩慢的行業,不久之後又罹患網球肘。

「上班就是緊張,被數字追著跑,擔心交不出成績,無法慢下來、停下來……」在維持工作競爭力及身體健康之間,她無所適從,找不到平衡點。

未來職場3:人才是成本,一路砍到底

「最近我要改變演講的主題,不再講認識自我、職涯規畫,而是改講薪資談判。」一家獵頭公司老闆發現,低薪是目前年輕人最抱怨的焦點,薪資是年輕人最想聽的議題,於是他不再講「虛無飄渺」的追尋自我,而是切入年輕人的需求。

在微利時代,電子業的利潤普遍是茅山道士(毛利三到四),其他行業雖然高一些,但是美好的日子畢竟過去了,企業主無不大嘆錢難賺,能做的便是苛死當(cost down,降低成本)。人才不再是人才,而是可以省下來的成本;人才不再是資產,而是利用後可丟棄的資源……這些苛死當的作法,讓員工的處境日益不堪。

企業用人,薪資不公開,只寫「面議」。到了面試階段,則是一路砍價砍到見骨。有的人資部門似乎變成採購部門,議價是主要的工作,以最低的薪資用到優秀人才則是重要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

未來職場4:人力靈活運用,愈邊際愈佳

過去,人事開銷是固定成本,即使才在念高職的工讀生也都是正職人員;現在,人力是邊際成本,景氣佳就多用幾個,景氣差就資遣幾個,即使是大學畢業生也可能是時薪人員、派遣人員。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在人力上希望靈活運用,將固定成本改成邊際成本,隨著景氣變化做增減,不必背負罵名。

這樣的結果,造成就業的風險性大增。一個不景氣大浪打過來,沙灘上便留下一堆時薪、派遣、兼職的非典型就業員工,使得他們的職涯起伏愈來愈頻繁、職涯壽命愈來愈短、薪資所得愈來愈微薄,就業不安全最後變成所得不安全,影響到對人生的滿意度。

未來職場5:升遷階梯不見了

工作十年,薪水會爬到天花板,再也漲不上去,除非升為主管職,才有加薪的機會與發展前景。但是,這種靠升遷調薪的職涯模式已成為過去式,組織走向扁平化,升遷的梯子陸續抽走,職涯不再是一路往上走,加薪靠的不是升遷。

未來的職場是變形蟲組織,職涯模式是不斷回到原點的格子狀,當新任務交派下來時,組成新團隊,有人擔任PM(專案經理);當任務結束,團隊解散,人人回到原點,不會有人固定領主管薪水。

未來職場6:中年後再度求職

台灣退休年齡約為五十七歲,比起日本六十九歲、韓國七十歲,少工作十二、三年,少見到中老年人活躍於職場。但隨著少子化造成勞動力不足,以及高齡化需要養老金,都將逼得中老年人出外求職,二度就業。他們的敘薪低,將搶走非腦力的低階工作,以服務業為主,排擠掉不具一技之長的年輕人。

即使具有專業技能,也不見得可以用到退休那一天,中途不被淘汰。因此,在科技日異的今天,維持不敗的競爭力、擁有多項可以轉換的技能,成為每一個人在這個新時代的新挑戰。

醒醒吧!誰都不能給你承諾,只有你自己。

1-2學歷貶值,貶不到我的

學歷愈來愈高,是一股不可逆的浪潮,也是全球普遍的現象,任誰都擋不了。但是,台灣卻是過度發展到完全失控的地步。

一九九五年台灣啟動教改後,二十年間大學自二十三所暴增至一百二十二所,大學生從二十四萬人增加到一百二十四萬人,足足增加一百萬人,增幅高達四倍,九成青年進大學就讀。同期,韓國大學生人數增加七十%,日本增加十二%,足見台灣簡直是高速公路上失速的車輛,眼看要釀成連環大車禍,至今政府還未出手踩煞車。

學歷競賽,延後就業時間

追求文憑、過度教育的結果,大學生人數多於高中生,技職體系宣告崩壞,勞動力市場呈現倒三角形。偏偏台灣是代工島,需要龐大的作業員與技術人才,教育體制與產業需求脫節,導致大學生畢業後,失業率高於高中職生。

在過去,念大學容易就業,工作好,薪資高。現在不同了,大學生月薪二十二K,政府甚至針對年輕人祭出失業補助金,這都是前所未有的聽聞,嚇壞學生與父母,社會輿論也紛紛提出「學歷無用論」的觀點。

可怕的是,台灣並未記取教訓,從「大學氾濫」的後遺症中清醒過來,反而是陷得更深,連研究所都拖下水。高學歷歹戲拖棚,不知如何收手。

「滿街都是大學生,大學學歷不稀奇,不如再念個碩士,墊高競爭力。」不少年輕人以為求職困難,是卡在只有大學學歷,認為再念研究所是一帖解藥。

學生有學歷貶值的憂慮,學校則有招生不足會關校的恐懼,趁勢推波助瀾,祭出各種優惠方案,鼓勵學生再念兩年,使得年輕人就業時間再度延後,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更形惡化。念研究所的人數大幅增加,超過產業需求,碩士學歷勢必貶值,碩士考清潔隊員、博士賣雞排將不再是新聞,而是社會常態。

拿回人生主導權

台灣從來就是一個學歷社會,擁抱文憑主義,一旦啟動學歷競賽,就是全民瘋狂,難以回頭!究竟,誰可以來喊停?答案不是政府,不是校方,是你自己!

校方不想處理,政府無能面對,不負責任的大人搞出一個爛攤子,束手無策之後,往年輕人面前一擺,自己退休養老去了。抱怨沒有用,這是你的人生,好過歹過都是你來過,對於這個爛攤子,當然要悍然拒絕照單全收!看清楚社會的發展,做不一樣的選擇,走不一樣的路,避免捲入這個滅頂的大漩渦裡。

在過去,國中畢業的孩子分成兩群,一群是愛念書的孩子,繼續考高中,三年後拚大學;另一群是不愛念書的孩子,直接去當學徒,或是選擇念高職體系,習得一技之長。七年後,會念書的孩子學到知識與視野,不會念書的孩子學到技能與專注,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在就業市場各得其所,各有一片天。

如果所得是一種衡量成就的標準,那麼事實證明,不會念書的孩子成就更非凡!身懷技術,碰上經濟起飛,不升學的孩子開工廠當老闆,雇用大學畢業生,把企業做出規模,開拓全球市場,賺取巨大財富,成為人人稱羨的贏家。

今天不同。大學氾濫,社會獨尊一種價值,唯有學歷而已,技術被遠遠拋在追逐的人群後面……走在這個主流價值裡,看似安全,其實是逐漸在丟掉吃飯的傢伙。

追求文憑的後遺症

老闆之所以錄用一個人,是因為他有用,付薪水是因為他有價值。一個人手裡拿的文憑,如果無法證明具備有用的知識或技術,等同於沒用,失去價值,就會出現以下後遺症:

後遺症1:高學低就

學校產出大批大學生,白領工作卻逐日減少,大學文憑能做什麼?只能降格以求,搶高中生的工作,產生「高學低就」的現象,大學生在餐廳端盤子、在速食店點餐,或在外帶飲料店裡搖著珍珠奶茶……比比皆是,大家卻習以為常,不以為怪。

後遺症2:薪水低

大學生供過於求,企業就有籌碼將薪資拉低。年輕上班族最痛恨低薪,罵台灣是鬼島、公司是血汗企業、老闆是吸血鬼,卻忘了自我檢討,學有專長的大學畢業生起薪三萬五至四萬五的並非少數,為什麼自己只能領二十二K?問題就出在念了一張沒用的大學文憑,不具備有用的知識與技能。

後遺症3:回家啃老


頂著學士帽,懷抱著夢想,充滿著希望,步入社會後,才發現事實與理想有很長的一段距離,沒有機會從事專業職,必須彎下腰從高中生工作做起,領的薪水不夠養活自己,有些年輕人索性縮回家裡,成為啃老族。家裡不缺一口飯吃,久而久之變成長期失業。這種「怯於求職」的人愈來愈多,使得父母肩上的重擔直至老年都無法卸下。

選擇科系回歸實用性

避免學歷貶值,唯一的辦法就是丟棄文憑主義,重新正視知識與技能的實用性,讓教育與產業接軌,才能保證學歷有用,以下是一些原則:

1. 科系優於學校

一所國立大學的中文系,所獲得的就業機會及薪資待遇,不會優於一所私立科技大學的資訊系。科系的價值高於學校排名,這是目前已經發生的事實,所以在填寫志願時,要放棄選校不選系的舊思維,改以科系為優先。

2. 科系傾向實用性

大學走向高學費,半數以上學生背負學貸,在選擇科系時將日益朝向實用性考量,學習技能與知識,到了職場馬上有即戰力,有所發揮。一些非實用性的科系,將會慢慢退出大學校園。

學歷在剛畢業三年還管用,三年之後就被工作經歷的重要性壓過去。因此,即使學歷不如人,學校排名在中段或後段,仍然有機會翻盤,其中的要領就是不走乖乖牌路線,學會不乖,出奇制勝,才能拿出出人意表的亮眼成績。

1-3就業失業不再溜溜球

年輕時,不太會將「失業」二字和自己聯想在一起,以為那是人到中年以後才會發生的不幸!即使眼前沒有工作,態度依然淡定,這麼解釋:

「想要再多找一陣子,一定會找到理想工作,這不算是失業!」

「想再回學校念研究所,讓自己更有競爭力。現在是在補習中,不是失業!」

「前一個派遣合約剛到期結束,在等下一個派遣工作,並不是失業!」

聽起來振振有詞,也漂亮正當,無可挑剔。可是根據統計,從社會整體面來看,真實情形並非如年輕人說的這般樂觀。

父母的擔憂,是真的……

統計指出一些令人憂心的現象,卻因為隱而未顯,未受到社會廣泛的注意與討論,比如:

——只要超過一年沒有工作,就有可能陷入長期失業的漩渦裡,難以回到就業市場。

——到了職場之後,被認定是一名成年人,只要從就業市場抽離,不論是為了考研究所或公務員,就有可能成為Yo-Yo族,以後遇到困難便慣性地彈回青年狀態,像溜溜球一樣,縮回到舒適窩,產生嚴重依賴度,愈來愈難跨出去求職。

——愈來愈多的年輕人不就業、不就學、不進修或接受就業輔導,是典型的尼特族(NEET,全稱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後便會淪為啃老族或靠爸族。

對於沒有工作這件事,父母輩並不像年輕人這麼輕鬆看待,無不嚴正以待,催促著快快就業,說的話聽起來尖酸刻薄,卻也現實犀利。

「有工作就做,不要東挑西揀的,再挑下去就老了沒人要。」

「都這個年紀了,還讀什麼書呢?不如好好做事,多存點錢結婚生子。」

上下兩代各說一詞,各據一方,究竟是年輕人對了,還是父母對了?由社會的大趨勢看來,事實似乎是站在父母這一邊,要讓年輕人失望了。

青年失業,走向長期化

第一個大趨勢:青年高失業率

青年失業率遠高於其他年齡層。全世界青年失業率是全體失業率的兩倍,已經夠嚴重,台灣卻是三倍多,全世界數一數二!台灣的全體失業率在四%上下,青年失業率逾十三%,這個倍數之高,只有義大利可以相提並論。近年來,台灣年輕人走上街頭抗爭,揭櫫正義大旗,推波助瀾的正是這股相對剝奪感日深。

第二個大趨勢:失業日益嚴重

二○○八年金融危機之前,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三十四國的失業人口是八百七十萬人;時隔六年到了二○一四年,在各國祭出各種搶救經濟的措施之後,失業大軍未見消退,反而逆勢飆升八十五%,增加為一千六百零九萬人。

第三個大趨勢:失業走向長期化

失業不再是一時的遭遇,極可能是長期的人生際遇,成年人是,青年人也是!失業長期化,舉世皆然,人口占比之高讓人驚詫。在歐盟的失業人口中,半數是長期失業,連續一年以上沒有工作。

第四個大趨勢:就業高風險性

就算是有工作,工作充滿高風險性也令人心酸,包括低薪、缺乏保障、環境不佳等。台灣有七十六萬人從事非典型勞動,比如時薪、派遣、季節工等,其中有四分之一是年輕人。台灣迄今沒有派遣法,而九成以上的派遣公司和派遣勞工簽訂的是短期雇用契約,一旦階段性工作結束,即被迫失業,長期處於失業與就業的惡性循環中。剛畢業就進入派遣,如同在身上烙印,可能一輩子都在做派遣,脫身不得。

不要陷入長期失業的夢魘

遺憾的是,年輕人手裡握著大把可以揮灑的青春,自認為還有長長一輩子試這試那,人生充滿選擇與可能性,試試派遣,再試試國外度假打工,遇到瓶頸就回校園念學位,看到別人都在考公務員也去試試……可是這些選擇,在多年後回顧,會發現可能是一個一個陷阱。

「這是一個看似選擇多,其實不太有選擇的時代。」

相較起來,這一代年輕人更需要提高警覺,嚴肅面對生涯,沒有率性而為的籌碼。可惜畢竟年輕,聽不進耳裡,覺得人生是來追求自我、完成夢想,不是為工作而活的,怎麼可以為了避免失業而失去人生探險的樂趣與驚奇?人不青春枉少年,就尊重你們的選擇,不過在追求自我與殘酷事實之間,仍然有些原則要遵守,以免錯失第一黃金就業時間,而陷入長期失業中。

原則1:失業勿超過一年

失業有一個特性:長期化,有如橡皮筋拉得愈長,彈性愈疲乏,放手後彈不回去。超過一年未就業,讓人失去信心,求職退怯,不易獲得企業青睞,難以回到就業市場。一年是一個臨界點,千萬不要跨過!

原則2:不要長期從事非典型工作

日劇《派遣女王》走紅,年輕人以為派遣是一個時髦工作。遊歷各家企業,體驗多樣文化,嘗試各式工作,可是隨著年齡漸長,想要穩定下來時,卻怎麼努力都回不到正職軌道。因此,不論是時薪、接案或派遣,都建議淺嘗即止,新鮮好奇過了,趁早回頭尋覓正職工作,追求穩定性與安全性,才是職場最終的歸宿。

原則3:不要當Yo-Yo族

從職場離開,過一陣子之後再回到職場,偶一為之即可,不要變成習慣。一定要鎖定方向,不要偏離主軸,隨著社會潮流起舞,今天想到澳洲打工度假,明天想去英國短期遊學,後天想去創業賣冰……最後一無所長,甚至一事無成。

全球經濟進入大停擺,失業不再局限於特定少數人,也不是中年人專利,它有年輕化的傾向,連年輕人都有機會面臨。避免的辦法是切勿陷入長期失業的狀態,盡量在舞台上繼續活躍,發光發熱,證明實力與價值,延長就業壽命。

失業一點都不浪漫,它會讓人失去定位,懷疑自我,以及陷入經濟困難。請正視失業的嚴重性,也請珍惜每一個工作機會,努力以赴,展現好成績。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