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照顧我媽媽
書活網特推
◆台灣首創《請照顧我媽媽》演讀會,感謝徐灝翔導演劇團演出精華,吳念真導演剖析小說與人生。
〈一直沒說出口的愛〉 沈蕙婷
看這個故事時,我經歷了一場又一場淚眼朦朧的洗禮,就像撥開洋蔥那樣不聽使喚。不管是從作家女兒、長子、丈夫或媽媽自己的角度,我們都能從媽媽失蹤事件看到這家人不只是實體上在尋找她,也都慢慢復原著對她的點滴記憶,開始每個人在心裡過程的尋找母親之旅。
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媽媽,大多數的人也把媽媽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其實是最在乎的人之一,可是說不上來為什麼就是常惹她傷心難過,在滿懷歉意時又總無法及時說一聲:媽媽,對不起!
她是每個家的支柱,而現在卻被孩子漸漸疏遠、甚至推開,然而她根本無法理解這一切是怎麼變成了現在的局面。那一個一個離巢獨立的孩子,至今也都是她的心頭肉,可是她的心又好像被慢慢掏空了一樣,越來越冷清……
相信所有看過書的人,都能從書裡的枝微末節找到自己對媽媽的情感共鳴與出口,然後一點點的被提醒,可能慶幸著自己還有機會去愛媽媽;或者被撫慰,原來不是只有我曾忽略了媽媽;甚至被救贖,不管媽媽在不在身邊,也一直在我們心底保留了她的特別座……
闔上書的那一刻,我們只想對媽媽說:我真的好愛好愛妳!
內容簡介
吳念真推薦:
這本書其實挺適合台灣的「兒女」看。尤其是老覺得媽媽太囉唆、太老套、太落伍的「兒女們」。
當你在城市待久了,無論人或心或觀念都和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的時候,請記住:那是你離開他們,不是他們離開你。這本書就是一面鏡子,讓兒女看到自己真正的面貌。
媽媽失蹤已經一週了。
當我們開始尋找她,才明白有關她的一切,早已存在身上每個細胞的印記裡,
從不曾離開,而是被自己漸漸遺忘了……
◎ 蟬連冠軍書60週,超越村上春樹《1Q84》唯一韓國小說!
◎ 創下韓國史上最快達成百萬紀錄,1,500,000人潸然淚下!
◎ 全球20多國搶讀中,台灣、美國同步上市!
◎ 吳念真(導演)、李敏勇(詩人)、廖輝英(作家)、彭蕙仙(作家)、甘耀明(小說家)、
李立亨(編導)、譚光磊(版權經紀人)、彭樹君(作家)、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馮品佳(交大外文系教授)、曾天富(政大韓文系系主任)、簡志忠(圓神出版發行人)
誠心推薦
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
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她的一生獨自對抗貧窮悲傷,全心的奉獻自己。
現在她卻失蹤了……
為了慶祝爸媽的生日,我們特地邀請他們從老家來到首爾。沒想到,媽媽卻和爸爸在地鐵站走散了。在一陣慌亂與相互指責為何沒人照顧爸媽後,我們兄妹終於冷靜下來,開始寫起尋人啟事。但,該怎麼描述媽媽呢?久未相見的她,還是我們印象中的模樣嗎?那個老是叮嚀我們千萬別餓肚子的媽媽?那個總是要我們別擔心,好好照顧自己的媽媽?而我們上次耐心聽媽媽說話,又是什麼時候了?
我對媽媽如此模糊的描述,別人認得嗎?哥哥和妹妹心中的媽媽呢?媽媽在爸爸心中呢?而媽媽自己最真實的模樣呢?當我們開始復原每個人對媽媽的記憶時,這才驚覺,原來她早已在我們心裡走失了……希望還找得到她。
如果你們看見她,請照顧我媽媽。
給來得及的你,一個機會
給來不及的你,一個安慰
因為母親的消失,讓家人獲得重新走近她的契機。小說分別以作家女兒、大兒子、丈夫和母親本人的視角來講述。在大家的記憶堆砌下,逐漸浮現了母親的面貌。母親為了讀懂女兒的作品,不識字的她悄悄請人唸給她聽。為了成就兒子的夢想,她化身堅守家園的戰士。為了照顧丈夫,她寧願丈夫先走一步。為了這一切,她把真實的自己化成秘密。其實,這位母親就是你的母親。不管她是否還在你身邊,「請照顧我媽媽」正是每個子女永遠的心願。
作者介紹
申京淑
韓國著名小說家,暢銷天后。被譽為韓國九○年代後的文學神話,廿年來榮獲各大文學獎項肯定,被譽為「皇女」。
一九六三年出生,畢業於首爾藝術大學文學創作系。一九八五年推出處女作,即獲得新人文學獎肯定。她認為,小說就是做夢,能幫助自己克服虛無人生的強大武器。她的寫作企圖與氣魄是「哪怕撕掉了封面,但是只要讀上五、六頁就能知道這一定是申京淑的小說。」
《請照顧我媽媽》構思廿餘年,作者的母親是文盲,不懂自己女兒的寫作成就(如同本書主角)。因此作者認為必須為自己與所有人的母親寫一個故事。推出後立刻登上韓國各大暢銷榜冠軍書,被奉為母愛聖經,也是韓國人的必讀之書。
譯者簡介
薛舟
原名宋時珍,山東省。主編並翻譯《韓國當代小說叢書》。另譯有《大長今》《火鳥》《三國志》《巴黎戀人》及詩集多部。
徐麗紅
專職翻譯,畢業於黑龍江大學,曾留學於韓國牧園大學。迄今為止,已經翻譯了超過七百萬字的韓國文學作品。主要譯有《鐘聲》《等待銅管樂隊》《搭訕》《暴笑》《大長今》《火鳥》《韓國小姐金娜娜》《開朗少女成功記》《巴黎戀人》,以及詩集多部。
得獎紀錄
★韓國銷售破200萬冊,純文學作品罕見成就!
★2011誠品翻譯文學類Top16
2011高雄市「一城一書」決選書單
★商業周刊1221期特別報導。
★政大韓國語文學系與韓國文學翻譯院共同舉辦「韓國文學作品讀後感大賽」指定用書。
★美國亞馬遜嚴選2011上半年十大好書。
第一本登上美國暢銷榜的韓文小說,上市立刻強登紐約時報、亞馬遜暢銷書榜。
★作者申京淑,獲讀者壓倒性票選為韓國年度代表作家,媒體譽為「韓國文學走向世界的墊腳石」。
★2011美國亞馬遜嚴選年度文學小說Top10.年度暢銷百大
★獲2011年曼氏亞洲文學獎,亞洲最具聲望的文學獎,並為首位獲獎女性。
評審團主席讚譽:「悽美且感人至深,架構也相當引人入勝。」
規格
ISBN:9789861333649
頁數:256,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789861333649
電子書
歡迎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Pubu、Hyread、my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博客來洽購電子書
各界推薦
【神呀!請照顧我媽媽】 李立亨 (國際劇評人協會IATC台灣分會理事長)
大女兒:「 如果找到媽媽,我就跟那個人結婚,媽媽一直都希望我結婚。」
義大利或東歐俄羅斯電影裡的媽媽,經常是塊頭大,胸部也大。而且,很會照顧一家老小。美國電視劇跟電影裡的媽媽,好像都很明理。因為,他們聽到兒子把別人家女孩肚子搞大,不會急著發飆而是先溫情喊話。
談到日本媽媽,瘦小美麗而又很堅毅的「阿信」,應該是大家都能認可的最佳人選。至於台灣的媽媽,有人會想到廟裡上香祈福的母親。有人心中出現的畫面,會是蔡振南唱的「母親是山,母親是海,母親的名字叫台灣。」
我們印象中最不一樣的媽媽形象,應該是韓國人的媽媽吧。
後中年男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歐吉桑跟歐巴桑,他們在韓劇裡的戲份,要比日劇或美劇裡的同行來得多更多。這種情況,雖然也會出現在台灣,但僅限於所謂的鄉土劇。然而,韓國在許多偶像劇裡,卻讓不少人物的媽媽,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這些媽媽,大多衣著光鮮,髮型時髦。有時要忙著破壞兒子不隨她意的婚事,有時被逼得必須展現一家之主的威儀與魄力。不管是不是嚴格定義下的好人,韓國媽媽好像都很堅毅,堅定,堅強,堅持……堅硬。
《請照顧我媽媽》一開場卻是:媽媽失蹤已經一週了。
爸爸,哥哥,二哥,主人翁女小說家,小弟,妹妹,開始認真尋找媽媽的時候,媽媽已經在地鐵首爾站走失了七天。
媽媽在回憶中的形象,媽媽說過的話,媽媽睡著的神情,媽媽頭巾上的汗味,媽媽做的泡菜,媽媽流過的淚與歡笑跟嘆息,或者自己曾經給過媽媽的承諾,還有媽媽不曾提及往事,開始在這幾個人的腦海中,不斷倒帶重播快轉或停格。
委屈,太委屈,太多的委屈,都讓媽媽給吞了下去。
擔心,太擔心,太多的擔心,都讓媽媽給背了下去。
作者用四個章節,讓主角自己,大哥,爸爸,乃至於媽媽個人,等四個角度,分別細說起個人跟媽媽之間的點點滴滴。這種時而客觀冷靜,時而主觀動情的筆觸,讓人不免聯想到讓涉案者,用不同角度陳述同一事件的電影《羅生門》。
《羅生門》故事發生在春風徐徐吹來的午後樹林間,整起命案的基調黑白而冷冽。《請照顧我媽媽》發生在今天的首爾,整個事件的基調卻是從黑白轉向彩色,繼而緩緩聚焦變黑白的惆悵。
可能是因為舊時社會的太過窮困?命運太多舛?成長過程有太多的不懂事?人與人之間有太多心結沒辦法言明所累積?使得大家習慣去隱忍生命裡的不開心,而又會因為這個隱忍而更不開心。一直要到那個全家人已經習以為常會去疏忽的媽媽不見了,這才發現媽媽有多麼的相忍為家。
因為媽媽讓「家」可以持續自轉,所有家人才能穩當的公轉下去。
我們因為韓國媽媽朴小女的走失,驀地發現韓國人強悍性格背後,從來不缺母性默默的溫柔力量。周董的歌說:「聽媽媽的話。」我們看完這本台灣較少看到的韓國小說之後,也會因為理解,因為感同身受而懷抱著複雜的心情去這麼說。
更可貴的是,申京淑女士沒有向讀者投擲催淚彈,而是不急不徐地將我們推向書末的最後幾個字:請照顧我媽媽──所有媽媽的孩子們,在讀完全書之後,都會這麼向神祈禱。
【說不出寂寞的媽媽】 彭樹君(作家)
在閱讀這本書時,我的眼中一直有淚的薄膜,腦海裡則不斷浮現我媽媽的身影。
與書中的媽媽一樣,我的媽媽也是一切都給了兒女,卻沒有任何東西留給自己;也像書中的女兒一樣,我很少意識到媽媽也是個女人,也會有自己的秘密和夢想。
為丈夫兒女犧牲奉獻的媽媽們,是不是其實都有說不出的寂寞?
書中的媽媽失蹤了,但有太多的媽媽們早已因為全心全意照顧家庭而失落了自己吧?
我想,每個有媽媽的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也都應該趁著還來得及的時候抱抱媽媽,對她說一聲:「媽媽,我愛妳!」
序
【作者訪談】
1. 《請照顧我媽媽》由四個人的角度來敘述:女兒、兒子、父親,以及母親自己。為何決定這樣的寫作架構?最先想到那個角色?
每個人本來就有很多面向。而我們卻自以為心中關於母親的記憶,就是她該有的模樣。我想要展現母親深層又複雜的一面,而這就不能以單一角色的視角出發,於是很自然地衍生出其他的敘事者。在小說裡,女兒、兒子,和父親以第二人稱「你」或第三人稱「他」來敘說故事,只有母親的部分,用了第一人稱的「我」。我深深體認,當女人成為母親後,似乎就很少有「我」的存在。在小說的四名敘事者中,以母親的聲音最為生動和震撼。這本書彷彿是我的母親抓著我的手,寫出她自己的故事。
2. 這是一本非常「私人」的小說,讀者在閱讀時一定會想起自己的母親。妳寫這本書時,是否把家人之間的關係投射在上面?
我以家人之間的關係當作小說的故事背景。不過小說的情節都是創造或改編自現實生活。我的母親從來沒失蹤過。但就從象徵意義來說,我這一代的許多母親並未被肯定,或是被忽略了。
3. 妳的母親讀這本書了嗎?如果有,她有表達任何看法嗎?
她很驕傲我寫出了這樣的小說。
4. 妳的小說熱賣全球,讀者從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妳在小說內傳達了什麼母子間的普世真理?
在小說中,當母親找到自己母親的靈魂時,她說:「媽媽知道嗎?我這一輩子也都是需要妳的啊!」我想這就是普世的真理。當我寫下這句子時,我認為這本小說終於完整了。不管我們是誰,我們都需要母親,即使是身為人母的媽媽們!
5. 另一個貫穿小說的主題,就是個人夢想和家庭責任的掙扎。妳是否認為這種掙扎與矛盾在兩代之間早已不同?
我並不覺得有太大的改變。充其量只是形式上的改變。一個人的發展往往需要另一個人的犧牲。時代或許會改變,但是母親無時無刻不在犧牲自己。母親是無可取代的角色。我認為生命可以延續,是因為在其核心,有個稱作「母親」的個體,獨立而堅強。
6. 妳對看完《請照顧我媽媽》的讀者,有什麼話要說?
去愛吧,只要還能愛,就去愛吧。並告訴自己,母親並非生為母親,而是逐漸學習成為母親的。尋找自己的母親,就是尋找自己。如果讀者看完這本書, 第一個念頭就是打個電話給母親,身為本書的作者,我會非常、非常高興。
【能夠聽母親說話,這是我的幸運】 申京淑
去年冬天,我和母親一起在我家裡生活了大約半個月。三十年沒有這樣了。自從青春時代離開母親,這還是我第一次陪著母親度過這麼長的時間。每天早上醒來,我就去母親睡覺的房間。不管我什麼時候推開房門,母親總是醒著。我走進房間,母親隨口問:「進來做什麼呀?」同時也感嘆:「我和你還有這樣的機會……真好。」我們面朝天花板躺著,談起從前的事。曾經遺忘的往事充滿了母女二人並肩躺著的房間。日子久了,我漸漸發現,許多尚未解決的往事猶如樹根般在母親的腦海裡痛苦交織。有時母親變得很柔弱,趴在我懷裡哭泣,卻又突然回過神來,慌忙回到母親的身分,自言自語,「哎呀,我怎麼了!」我真切地感覺到了,母親的需要並不多,而是有人聽她訴說。
不過,我並沒有溫順地聽媽媽說話。針對某些事情,我會大聲和母親爭論,「才不是這樣!您為什麼要這麼想!」有時候我們聆聽著彼此的呼吸,背靠背躺在一個被窩裡。有時母親傷心了,收拾好行李張羅著回家。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那些清晨時光都很幸福,而且是完完整整的幸福。幸福的餘韻是那樣悠長而深遠。然而這餘韻究竟來自何處呢?我思考了很久。母親仍在我身邊,我躺在母親旁邊,等待清晨降臨。能夠聽母親說話,這是我的幸運。
如果我說是當時的幸福促使我堅持寫完了這部小說,讀者會相信嗎?因為小說裡的母親被我寫得那麼不幸。這的確是事實。我想,我不能獨享那些清晨的幸福。那種幸福不吐不快啊。我想告訴大家,這件事還不晚。我告訴大家的方式就是這部小說。……我想傳達我們還有時間去理解母親、愛母親、照顧母親。我想留下餘地,母親只是失蹤了,還有找到的希望。我們的母親猶如空殼,站在你我的身後。她們為我們做出的犧牲難以計算。我只想努力還原母親為我們付出的愛、激情和犧牲。如果母親們曾被埋沒的人生,具有某種程度上的社會意義,把她們的歲月記錄下來,是我當作家的樸素心願。
稿子寫完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鄉下老家的母親。當時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父親接起了電話。我問母親睡了沒,父親說她在儲藏間裡。在儲藏間裡做什麼?這麼晚了?父親說母親在儲藏間裡剝蒜。母親在我小時候讀書的儲藏間裡連夜剝蒜?我又撥通了母親的手機,嚷嚷問著母親為什麼深更半夜還在剝蒜。母親不以為意地說:「我睡不著啊……馬上就到醃泡菜的時候了,每天剝幾顆蒜,這樣很好。」第二天,我寄出稿子,又打電話給母親。這回母親在豆田裡。母親心疼地說:「因為乾旱,豆秧都死了。」
年過古稀,卻依然在剝蒜,依然因為不下雨而焦急地站在豆田裡。我的母親就是這樣的人。這想法常常給以寫作維生的我帶來活力。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發現自己每次寫不出東西,或是失去平衡的時候,就會打電話給母親。這時,母親就像唱歌似的滔滔不絕地講起我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就已存在的人和事。有時我靜靜地拿筆記下母親說過的話—有人沒有犯錯卻遭遇挫折,仍然不肯放棄自己的人生,繼續追尋夢想,繁衍出更多的愛,從而讓人生邁向新階段。他們的秘密成了我的小說。母親說,她告訴我的並不是自己的故事,而是從別人那裡聽來的。哪怕母親說的都是頻繁發生在宇宙裡,轉瞬即逝的瑣碎小事,我在寫作當中也會突然領悟,正是這些故事使我不斷擁有夢想,而且母親也希望她說的故事能夠透過我,轉達給這個世界上的人們。
除了寫作,我其實不適合做其他事。意識到這些,我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似乎是我自己選擇了這條路,卻又像是早已注定。母親常常希望我不要像她那樣生活,然而我卻想沿著母親的道路繼續前行。母親的身心全部交給了我,然而在睡不著的夜裡,她還是要去剝蒜,再用剝好的蒜醃泡菜,然後寄給我。如果黃豆收成不好,母親就去市場買來黃豆,做成清醬寄給我。
我是這樣的母親的女兒,我也能夠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