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
你生命中經歷過的愛情,真的是愛嗎? 或者「那簡直不能叫做愛」?那麼,該用什麼詞彙取代呢?
|
作者介紹
草莓圖騰 |
規格
ISBN:9789861751351
頁數:256,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789861751351
各界推薦
【推薦序】別人的故事,自己的人生 / 謝忠道
我是很不會說故事的人,所以特別欣賞會說故事的人。
讀這一系列故事,總讓我想到年輕時候讀希區考克的短篇故事,以及後來看到的,希區考克拍電影前為電視拍的系列短片。主角總是那些最平凡的人物,最無奇的生活,可是總有一點什麼未知和暗影,鬼魅似地飄懸在氣氛裡,最終在一個小小的意外裡透露了一絲人生的真相。文字影像結束了,留下在心底的什麼卻揮之不去。
年輕時候涉世未深,看小說讀故事就是讀劇情看別人的遭遇,有點生活體驗年歲累積後才會在書裡看到自己的樣子,別人的樣子。或是自己不想看到的樣子,別人不想被看到的樣子。
如果說希區考克作品讓人不捨地追讀下去的魅力在懸疑,這十則人物交錯卻不交集構成的完整系列故事則是在每個角色的「過去」:過不去的過去,看不破的過去,想了結的過去,錯解難解的過去,誤以為還是現在的過去。而且,都是包裝在愛情裡的過去。
作者經常用第一人稱敘述,主角都是熟年女子,場景經常是酒吧,然後總有一夜情。每個女角彼此都有點相似,卻又非常不同。共同點則是她們儘管活在當下,還是揹著一段愛情的過去,和過去掙扎糾纏。有人瀟灑擺脫,有人耽溺沈淪,像伍迪艾倫的電影《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觸網的球彈跳起來的剎那,只有跌往兩邊的可能,任何一邊都可能是生命的顛覆轉折。也可能,什麼都沒有地繼續下去。
作者的筆觸對男女關係是有憐憫哀衿的,卻有更多殘酷冷靜。十本小故事與人物是作者雙手操作的傀儡戲,說出其觀察的社會男女,然後,不時戳刺一下主流價值的荒謬,偶爾諷刺一點傳統觀念的無稽,從中沁出一點點彌足珍貴的女性自主與自覺(不是女權主義)。讓人更覺得男人在兩性關係上的強勢主權其實是虛偽與無能吹脹的氣球。
故事好看的原因還有,作者非常電影感的筆法,比如「埃絲蒂拉」這一段:「窗上薄薄的沾了點水氣,人影映在上面,影影綽綽。埃絲蒂拉忽然的想起,曾經映照在窗戶上的兩個人影,他的左手環繞著她的肩膀,右手不安分的在襯衫底下摸索……」場景細節運鏡,無一不缺,人物的記憶與情緒的轉接,靈巧自然。
文字中不時有草莓式的語句:「事情好的不似真的,往往就不是真的」、「愛是太被過度讚譽的東西」、「沒有不愛,不等於愛」,像冷水般潑出來,不是當頭棒喝那種驚嚇,而像是忽然有人拿了一面鏡子照出你的樣子的了悟。
人生,尤其愛情,浪漫甜美之後,往往使人難堪,使人絕望。但是作者最不認同的似乎就是愛情上的對錯、道德和宿命。
和希區考克作品一樣,在別人的故事裡,讀到一點自己的人生。
小說裡這樣的人你一定認識幾個,不然,你自己就是。
【推薦序】關於愛恨人生的巨型壁畫 / 酪梨壽司
草莓圖騰是我認識最會說故事的朋友。她文字犀利的像把刀,可又不是劈下去骨肉齊飛、番茄汁瘋狂大特賣的那種。她使的是庖丁解牛用的那把刀,不割也不砍,刀鋒在筋骨縫隙間游來滑去,讀者如天真的牛犢,毫無防備的被分筋錯骨,腦袋和頸項分家時,嘴角還掛著享受的微笑。等到感覺痛,已經來不及了。
當這個愛說故事成癮的朋友,告訴我她的新小說主題是一夜情,還邀我寫序,我大樂,心想又有眼福,可以搶在其他讀者前先讀完所有鹹濕火辣的橋段。一夜情嘛,沒試過的人至少也看過電視,不就是一男一女(或兩男/兩女/N男N女),在入夜後上演的風流韻事?
雖然如此,我這顆嗜血重鹹的八婆心仍有預感,草莓想寫的,絕對不只耳鬢廝磨、一晌貪歡這麼簡單。
《那簡直不能叫做愛》果然沒讓我失望。燈紅酒綠、男歡女愛,誰不會寫?草莓寫來卻那麼有靈魂,幾乎叫人懷疑是她自己或身邊朋友的故事,只不過換了個名字說出來。她筆下的女主角,多半都有那麼點作者自己的影子:性格爽快、獨立堅強、敢愛敢恨,有如現代俠女。她們的遭遇乍看下很不可思議,但只有過來人才知道,真實世界裡的劇情往往比連續劇還荒謬。
〈只是一件老T恤〉中,崔丹容曾說:「一夜情不應該留個尾巴,自床上開始,也應該在床上結束就好」,但草莓的故事之所以吸引人,就是他們下了床都還留了條還帶著體溫的長尾巴,有幾條溫暖滑膩,有些早已乾枯起皺,讓人忍不住揣想,他們的主人當初狠心斷尾時,痛不痛?有多痛?
這是一本適合至少讀兩遍以上的小說集,故事看似各自獨立,人物間彼此有著曲折糾纏。就像一塊塊色澤瑰麗的馬賽克磚,單看已是精緻的藝術品,湊在一起又發現是幅關於愛恨人生的巨型壁畫。當拼圖完成,你不得不長嘆一口氣,同時大呼過癮。電影《食神》裡的黯然銷魂飯,大約就是這個滋味吧?
我是個非常不聽話的讀者,拿到短篇小說,總愛挑自己喜歡的標題跳著讀。但這本書隨意讀了兩三篇,赫然發現每一篇都好似另一篇的番外篇,甚至是對照組:〈來跳探戈〉綺年婚前最後一刻的覺醒解放,映襯〈哈囉陌生人〉孟芬面對失溫愛情的刻意委屈、壓抑;〈曼哈頓的下午〉中蘇怡珊以一個秋日下午,誤打誤撞譜出的好萊塢式戀曲,突顯〈黑色的雲〉裡雲姊用一生細火慢熬、《胭脂扣》式的蒼涼悲劇。參透其中玄機後,我乖乖從第一篇開始重新讀過,這回懷著尋寶探險的心情。
讀最後一篇〈黑色的雲〉時,我遵照作者建議,上網找了葉倩文的粵語歌《傷逝》當背景音樂。在YouTube上找到的音樂錄影帶,葉倩文穿著細肩帶黑色長裙,大波浪長鬈髮,恰如〈黑色的雲〉中雲姊最後一夜的盛裝:「前面還沒什麼,後面才叫精采,整個背部挖空,直露到脊椎骨最底下一節,只有兩條細細肩帶險拎拎的在背上打個交叉。」
在低沉的歌聲中,葉倩文的身影和雲姊逐漸重疊,遠看又似《胭脂扣》裡梅艷芳的幽怨表情,我的眼逐漸模糊,再也分不清誰是誰了。
【推薦序】尋找生命中所有足以叫做愛的一切
索尼(草莓起司蛋糕冰淇淋部落格主)
許多人生病了會去看醫生,總以為醫生完全知道他們身體出了什麼問題。至少,當醫生診斷出一個什麼病的時候,我們也期待醫生解釋「到底為什麼會得這病?」或是「這個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遺憾的是,即便醫學不斷進步,我們對於人體及各種疾病的了解,依然十分匱乏。
醫學診斷上有個著名的字叫「Idiopathic」,意指「原發性的」,白話文就是說「抱歉,我們也不知道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所以,偉大的醫學前輩們根據經驗法則建構出所謂的「診斷標準」。意即,診斷標準可能列出十項足堪測量的症狀,只要病人符合五或六項,我們就「確診」他得了某種病。事實上,人體太複雜、太精密,各種疾病的機制與症狀太過多變,我們被迫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之下,將這些千變萬化的情況硬加以分類,才知道應該要如何去治療。
所以,可能一百個同被診斷為SLE(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紅斑性狼瘡)的病人,每個人症狀或真實病因都不太相同。因為這一百個人的情況本來就各自歧異,被診斷為同一種病,只是便於我們知道下一步應該要怎麼醫治。
這就是「框架」的功用。
當每個個體都不可能完全相同的時候,我們設下框架,加以分類,給他們冠上一個名稱,卻不知道往往同樣框架內的個體差異度,比不同框架中的個體差異程度更巨大。
人體是如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是如此。
每個人,與他生命中的任何另一個人,都經營著某種獨一無二的關係。而我們總慣常給這些關係套上一個又一個的框架、偏執地分類:「點頭之交」、「網友」、「朋友」、「曖昧對象」、「情人」、「男女朋友」、「一夜情」、「砲友」、「外遇」、「劈腿」等等,以及所有所有的「前任」。框架總讓人們感覺安全,更讓人們知道,該如何照著社會化過程學習的那樣行禮如儀;無可避免地,再依循著各式各樣的分類,給一段關係加上點價值判斷、刻板印象甚至是錯誤認知。
而在《那簡直不能叫做愛》一書裡面,草莓狠狠地打破所有的框架。十個關於「一夜情」的故事,實則並不以一夜情本身作為主角,肉體交纏也並不是至關重要的情節。引人入勝,甚至叫人不勝噓唏的,是這些男男女女在定位自己與他人關係的過程中,反映了他們內在的心靈探索與外在肉慾融合交疊的掙扎。透過這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草莓用冷冽犀利的眼光,劃破所有情感問題的外層迷霧,直入問題核心,帶著讀者直視人與人關係的本質,進而反思我們自己正在經營的關係,是否也太依賴著各種約定俗成的框架,而太疏於真實狀況的分析與理解。
草莓筆下的人物就像是把你我身上的某個元素發揮至極限,也點明了各段感情裡可能出現的問題。《那簡直不能叫做愛》一書可以看成作者對於人性、情感、以及各類生命問題的觀察報告;它絕對不光是滿足讀者對於另一種生活際遇的想像、不只是填補了想放縱體驗人生卻抱憾的空洞,這部小說更具有深層反思,讓人能夠重新看待自己在感情網絡、社會網路中的定位,重新評估人與人的互動關係,最重要的是,讓你找出自己的路,去尋找生命中所有足以叫做愛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