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國不只是一群僥倖得逞的暴徒,而是透過現代化急遽壯大的恐怖強敵。
時至今日,這個經濟規模、軍事實力驚人的「暗黑經濟體」,不僅重新劃定中東地區的疆界,占據比英國面積更大的領地,更已在其地盤上實施被報導惡意扭曲的伊斯蘭律法。
而攻下伊拉克、敘利亞並非目標,他們有更遠大的企圖。
伊斯蘭國從過往失敗的聖戰士組織灰燼中重生,展現對中東政治圈的深度理解,懂得充分利用企業化管理與征戰策略趁勢崛起。
由於西方國家錯看伊斯蘭國的發展,造成了一連串的災難,甚至淪為伊斯蘭國招募聖戰士的宣傳。而伊斯蘭國所開創的全新模式,極有可能激發其他武裝團體群起效尤,對世界秩序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北歐反恐顧問,歐美公認「最懂恐怖分子的經濟學家」洛蕾塔.拿波里奧尼(Loretta Napoleoni),她很早就發現了這個事實──「伊斯蘭國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成功建國的恐怖組織」。
她所寫的著作《這才是伊斯蘭國!》(The Islamist Phoenix),跳脫西方觀點深度解析伊斯蘭國的過去、現在、未來,被譽為是少數能直指伊斯蘭權力鬥爭真相的知識入門。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國際關係權威、《國際觀的第一本書》作者劉必榮教授,特別導讀中東的恐怖組織類型,以及他口中這本「有引爆思考的信息含量。很容易讀,讀完卻充滿餘韻的伊斯蘭國專書」
拿波里奧尼的《這才是伊斯蘭國!》脈絡:
〈前 言〉重新劃定中東地圖
許多歐美的情勢觀察家認為,伊斯蘭國就像塔利班一樣,是個老派守舊的組織。這是大錯特錯的誤解。他們熟知全球化、多極化的世界,對強權國家的底線有著驚人的明確理解。
〈序 章〉擬定「預算報告書」的恐怖組織
冷戰時期的恐怖組織,無論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或愛爾蘭共和軍,都只在範圍不大的特定區域內,與政府軍隊作戰。「伊斯蘭國」與之截然不同處,在於懂得利用群雄割據的混亂國際情勢趁勢崛起,占領廣大的領土,並且自立為王。
〈第一章〉誰創建了「伊斯蘭國」?
伊斯蘭國的起源,可從反對賓拉登的扎卡維說起。扎卡維不與「遠方的敵人」美國開戰,反而選擇攻擊什葉派的策略,由擁有巴格達大學伊斯蘭神學院博士學位的巴格達迪來繼承執行。
〈第二章〉中東大混戰
不同於冷戰時期,由美蘇等超級強權所發動的代理戰爭,現今的代理戰爭則有眾多金主國在背後支持。伊斯蘭國就是在這種多頭型代理戰爭的縫隙中趁勢而起,及早達成經濟自主,而占盡優勢。
〈第三章〉與以色列建國有何不同?
由英國、法國劃定的中東地區國境線,被伊斯蘭國抹滅,並以新建立的哈里發國家取而代之。「伊斯蘭國」與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是否有著相同的脈絡可循?
〈第四章〉捏造「超級恐怖分子」謠言
歐美國家為了將伊拉克海珊政府和基地組織連結在一起,不惜捏造出扎卡維的不實謠言。十年後,扎卡維的繼承人巴格達迪又利用社群媒體的傳播力量,創造出哈里發國家的神話,讓歐美的穆斯林青年對此深信不疑。
〈第五章〉打著「建國」旗幟的聖戰
伊斯蘭國為了掃除以攻打「遠方的敵人」美國為由,拉開第二戰線的基地組織,並且一口氣推翻腐敗又獨裁的中東各國政府,因而打著「建立哈里發國家」的嶄新旗幟,發起聖戰。
〈第六章〉從推動現代化到反抗西方
伊斯蘭國信奉的薩拉菲主義,原本是鄂圖曼帝國衰敗時,為了推動國家邁向現代化所產生的思潮,後來在歐美殖民主義的壓榨之下產生變化,堅信「真主是一切權力的來源」。
〈第七章〉利用蒙古侵略中東的歷史掀起戰事
一二五八年,巴格達城被蒙古與韃靼聯軍徹底毀壞,當時就是什葉派高官勾結蒙古大軍。到了21世紀,伊斯蘭國再度徹底利用這一段歷史,來攻擊親近歐美國家的什葉派。
〈第八章〉建立國家的決心
在全球化與貧窮化雙重效應之下,世界各地都可看到武裝集團橫行無阻的無政府狀態。這些武裝集團與伊斯蘭國最大的區別,就是伊斯蘭國具有建立國家的決心。
〈終 章〉「阿拉伯之春」的失敗與「伊斯蘭國」的成功
由推特發起的伊朗「綠色革命」、在臉書上散播的「阿拉伯之春」、透過YouTube 放送「占領華爾街」,直到最近的香港「雨傘革命」。這些社會改革運動都以失敗收場的原因為何?
〈導 讀〉我們該如何看待「伊斯蘭國」? /劉必榮
這是一本很棒的小書,有引爆思考的信息含量。很容易讀,讀完卻充滿餘韻。
伊斯蘭國的竄起,讓許多人不懂。心想中東如此多事,怎麼又冒出一個恐怖組織?而它勢如破竹般地擴張地盤,速度之快,以及外國戰士投入之多,又讓人感到錯愕,心想伊斯蘭國的魅力到底在哪裡?中東的疆界是否又會因此重劃?
到底我們該怎麼理解伊斯蘭國的興起?
中東的恐怖組織分成好幾個類型。1970年代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恐怖攻擊(包括黎巴嫩南部的真主黨)是一個類型,當時他們攻擊的對象是以色列,攻擊範圍也僅限於中東地區。這一型恐怖行動後來逐漸擴大,攻擊的範圍有時會外溢到中東之外,攻擊武力的強度,也從土製炸彈逐漸升高到飛彈與無人飛機。但基本上,多由以色列一國以武力反制。
1980年代中期開始,當時利比亞強人格達費在後面支持的恐怖攻擊是另一個類型,為國家支持的恐怖行動。國際社會的因應方式,也由以色列一國的武力反制,轉變為國際制裁與國際法院審判。也就是由軍事行動,轉變為以外交與司法途徑因應。
基地組織(又音譯為「蓋達組織」)的出現是更新的一代。這一代恐怖分子反西方文明,也反世俗的伊斯蘭統治者。他們有全球化的網絡,這是過去沒有出現過的,而攻擊的對象從中東擴張到全球,也引爆了新型的戰爭型態:多國聯軍的反恐戰爭。美國領銜的反恐戰爭,不只攻擊恐怖組織,更攻擊恐怖組織寄生的中東國家。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就是這種類型的戰爭。
但伊斯蘭國卻是完全不同的類型。西方的分析習慣把它放在前述恐怖組織的脈絡裡面思考,表示這是新一型的恐怖組織。比如過去恐怖組織沒有想要占領土地自己建國,也沒有這麼會利用媒體吸引世界各地激進分子來打聖戰的。儘管有這些不同,伊斯蘭國終究還是恐怖組織的一種。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的分合,也只是地盤與領導權之爭。以為對付基地組織的反恐戰爭,可以一樣拿來對付伊斯蘭國。
可是作者由她深入的訪談與研究,指出這些觀察與對比都只是皮相,伊斯蘭國並不是「另一類型的恐怖組織」,它所追求的是「伊斯蘭的浴火重生」。他們相信伊斯蘭文明、哈里發的國度,將像浴火鳳凰一樣,讓舊的理想以新的面貌重新出現。「哈里發國」終將和西方異教的「羅馬」有一場決戰,而伊斯蘭國將是最後的勝利者。
這個理想,解釋了為什麼有那麼多激進穆斯林會被吸引,為什麼伊斯蘭國不像基地組織一樣,一直想在西方大都市發動恐怖攻擊,因為那對他們的建國並沒有幫助。也解釋了為什麼伊斯蘭國會努力想取得被統治者認可,因為它現在儘管還是一個擬態國家,但最終目的卻是想建成一個真正的國家。
這樣的理想,當然有它在伊斯蘭教義裡面的根。於是作者為我們梳理了伊斯蘭國所遵奉的教義,以及它和沙烏地王室之間的關係。這讓我們了解,為什麼美國右派會批評沙烏地沒有認真反恐的原因。
作者還帶我們剖析了美國撤軍伊拉克之後,當地內戰轉變為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教派戰爭的轉捩點。對我們非穆斯林或非中東當地人士來說,若無作者的深入帶領,實在看不出內戰轉變成教派戰爭的意義。充其量只會認為,這又是一個新興勢力與舊勢力之間的權力衝突而已。經由作者的剖析,我們才知道原來伊斯蘭國是反什葉派的,它對什葉派的攻擊,就像納粹當年屠殺猶太人一樣激烈。可是這個教派的戰爭,真的只是教義的衝突,而沒有地盤與權力之爭嗎?也不盡然。作者指出它的核心還是政治鬥爭,只是包裹著宗教的外衣而已。
伊斯蘭國從一個沒沒無名的組織,到今日變成一個國際關注的擬態國家,不過短短幾年。這究竟是怎麼發生的?作者也給出了她的答案,那就是敘利亞內戰提供的養分。伊斯蘭國在敘利亞不是為了推翻小阿塞德,而是藉由攻擊其他團體,趁機擴張自己的地盤,打自己的戰爭。它也拿國外的支援,但一旦羽翼豐滿,它就不管後臺老闆的想法,而將戰爭私有化。這樣的觀察很傳神,也解答了我們心裡的一些疑問。
伊斯蘭國這種「霸王硬上弓」的建國方式,在21世紀能成功嗎?國際的疆界現狀,能憑一個教派的理想,就將之完全摧毀,在灰燼中重建嗎?浴火之後,鳳凰真的會重現嗎?伊斯蘭國也許覺得自己並不殘忍,因為十五世紀的基督徒也是用火燒死了異教徒。
可是現在是21世紀,中東地方也不是權力真空,可以讓其為所欲為。哈里發國的理想,真的能用這種對不同教派採取納粹式屠殺的方式重建嗎?對女性歧視的教義,能見容於當代嗎?這是這本書留給我們的問題,值得繼續觀察與思考。
(本文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延伸閱讀:伊斯蘭國如何使用「社群媒體」,散播暴力背後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