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義雄先生以公開信宣布,2014/4/22起開始「落實民主.停建核四」而無限期禁食,這是繼1994年林義雄呼籲推動「核四公投」行動的20年後,再度以禁食方式的抗議核四。震撼度在視覺上或許不比街頭鬥智衝撞,但在心湖深處的震撼漣漪卻難以停歇。一如中研院黃國昌老師說:「這個行動的決定,必須放在林先生一輩子的生命脈絡中,才能理解。」

我們可以從林義雄生命代表作《只有香如故》、寫給奐均將近140封家書中,了解他的生命脈絡。為了向後代解釋自己的行動,「核四」這個30年的議題,就放在長達四篇的「抗爭」主題之後。

林義雄先對奐均說明何謂「抗爭」--因為從有人類社會以來的每個時代與每個地方,都有強者欺凌弱者的悲劇。魚肉鄉民、欺壓農奴、殘虐人民、壓榨勞工,乃至當代文明國家掌握政經、傳播權力的強者,隨時在欺壓弱者。

(2010年凌晨起,苗栗政府將怪手駛入大埔即將收成的農田)


這樣的欺壓終將引起反抗,他接著說明:

「這些反抗,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使用武力,強者為了削弱以這種方式來反抗的正當性,就汙名化這種武力的使用而稱之為暴力。其實強者所以能欺壓弱者,不是直接使用武力就是背後有武力支撐,即使到今天強者以言詞、文字、媒體、法律等方式欺壓弱者,表面看來似乎沒有使用武力,但他們使用這些工具時,都有所謂的公權力做後盾,當弱者受到欺壓時若以武力反抗,就會受到公權力的制裁,而所謂公權力,說穿了最後還是武力。

「強者以『暴力』一詞汙名了弱者所使用的武力後就加予譴責,有些人也跟著起鬨,對強者欺壓弱者的武力視而不見,反而只對弱者以武力求取公道的行為,煞有介事地譴責了起來。有時這樣的譴責,甚至於轉移了事件的焦點,糢糊了是非公義的分辨。」

對照最近時事看來,不改的人性導致歷史不斷的重複。也正是如此,我們理應要/能從歷史與經驗中,意識真知灼見,先知先覺。


義雄接著以連續三篇說明何謂「非武力抗爭」,包括其定義、方法、嚴謹準備和成功的因素。他在1980年代海外遊學時,曾經很用心的研讀相關資料,希望能尋找出促成社會變動的有效辦法,後來還寫成一本《心的錘鍊》。這樣的書名起自於:「恐懼、貪圖利益、缺乏自信,這些促使人民和壓迫者合作的原因,根源都來自人民的心中,所以必須人心有根本的改變和鍛鍊,直到能夠拋棄恐懼、拒絕利誘、確立自信時,才有能力使用非武力抗爭的方法來反抗壓迫,也就是因為這個道理,我才會把書名叫做『心的錘鍊』。」


相對於暴力或是被強者汙名為暴力,非武力抗爭是建立在認知到「壓迫者力量的來源是被壓迫者的服從和合作」,因此只要採取「拒絕服從和合作」,就能切斷壓迫者的力量。林義雄深深受到非武力抗爭的吸引:

「我相信非武力抗爭方式所要求的誠實、公開、互信、堅忍、和平、寬恕、勇敢等特質,必定會在抗爭團體中培養出一股氣氛,而有助於抗爭者優良品質的薰陶和提升。所以非武力抗爭和人性的優良面能夠互激互盪、互補互助而使人類穩定地朝向真善的目標進化。」

在林義雄看來,訴諸武力不見得對弱者有利,且無益於人性善良面的提升,然而這又是建立弱者不受欺壓的社會的基礎。至於非武力抗爭的重點,在於要能影響壓迫者的心理,減低壓迫能力、放棄權力。只要「不傷害到壓迫者和他的附從者的財產、身體或生命」,就屬於非武力抗爭。

(2013年8月,25萬人湧上凱道為洪仲丘下士送行

被視為全球茉莉花理論推手的哈佛終身職夏普教授,其經典作品《非暴力行動的政治學》整理出198種「非暴力抗爭」,並作了分類(包含「公民不服從」一類方式),例如消費者可以拒買杯葛,政府可以禁運或切斷外交,產業使用罷工,而「絕食」就是屬於心理干預之一。(在《如何改變世界》中附錄此198種方式)

他也深知非武力抗爭的危險:「絕對不要因為這些成功看來容易,就把非武力抗爭等同一般人所想的上街頭呼口號或是留在家裡不上工那麼簡單。要知道上街頭可能遭到警棍揮打、警犬撕咬,甚至受到槍殺;不上工可能遭到威脅恐嚇,罷工領導人也可能遭到毆打謀殺。所以非武力抗爭事實上是另一種形式的戰爭,它對於參加者的要求絕不下於上戰場的士兵。」

林義雄之所以選擇非武力抗爭,認為還有一個更明顯的後果,就是:非武力的抗爭者和壓迫者,在抗爭成功結束後,心中不會有相互仇恨的情緒。讀到這裡不禁教人紅了眼眶。

詩人李敏勇最近撰文分享閱讀《只有香如故》的心情,翻開扉頁看到林義雄手跡「慈悲希望.愛」,他說:「一個行公理、行正義的人,因為行公理、行正義而遭遇家門的不幸。他並沒有恨,而是以慈悲、希望、愛為念。這幾個字,書寫在封面裡頁,就像行經死亡的蔭谷遇見的光。當你翻閱時,你就像遇見光。我這麼想著。

 

在林義雄生平第一次與女兒談到二二八林宅血案的那封信,他竟能夠寫著:「自古以來像二二八事件、林家血案這種慘事並不稀罕。」因此,有段話始終在心頭縈繞不去:只要有專制政權存在,這種事就會發生。簡單地說,元凶不除,殺再多的嘍囉也沒有用。而所謂元凶,並不單單是某一個人,而是專制思想和制度。至於如何清除專制,迄今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確確實實地實踐民主』。

於是,觀看政經情勢時,常常想起這句話。一切無他良藥,只有確實的民主。乃至於在這次禁食行動,林義雄推出的訊息仍是精練的:「落實民主,停建核四」。因為:「如果絕大多數國家主人主張停建核四,掌權者卻仍有辦法以不光明的手段凌駕民意、續建核四,那麼我們的民主體制,就失去了正常的功能而陷入危機。而失去功能的民主體制,就不可能保護我們免於暴政的欺凌;更不可能形成共同的國民意志、以面對未來的內、外挑戰。」這也是為什麼他會說:「我若有不幸,是掌權者殺害了我。」

網路上到處傳閱林義雄先生的禁食宣布信,有人說:「實在按不下讚。」我們真的心疼。我們真的心疼。在禁食活動開始前夕,林奐均終於第一次公開給父親回信,除了表示「有一輩子的時間可以好好的思考你所寫給我的每一封信」,她也向父親表達:「你是五個女兒唯一所認識的阿公,她們因為生命中有你的愛而變得更堅強,如同多年來我也因為有你的愛而變得更堅強。你的生命會帶給這些孩子力量。請你一定要奮鬥下去,留在我們身邊。

(2014年,林奐均夫妻與女兒們參加圓神30週年尾牙)


翻開《只有香如故》上冊,家書之始,從「人」開始,就從生死選擇毫不避諱開始討論,連後事葬禮都交代清楚。然後,他對奐均說:

「如果您懷念爸爸,那就不必悲傷,好好做兩件能使我高興的事:

1.爸爸一生中,尤其是最近的一、二十年,享受了太多台灣人民的柔情摯愛。口拙的計程車司機幾句帶有不好意思的讚美;靦腆的村夫村婦,結結巴巴、詞不達意的鼓勵;年輕學生想要和我見面、談話的急切;小飯店老闆為了堅決推掉我付的錢而漲紅了的臉;在在都使我印象深刻、心懷感激。我一直遺憾,沒有能力對這樣的真情做出值得安慰的回報。

當然,他們所做的,只是出於一片赤誠,不會想得到什麼回報。可是這一切都成了我深自惕勵、努力工作的重要原因。如果您懷念爸爸,那麼請您記住台灣人民對我們家族的摯愛,努力做個值得敬愛的台灣人,任何言行作為,都不可讓敦厚的台灣人民失望。

2.爸爸年紀越大,越清楚自己的無能,越明白自己一生中所犯的錯誤是多麼多,越覺得自己虧欠別人、虧欠社會太多了。其中我虧欠最多的是您媽媽。而當我犯錯時,受害最直接、最深刻的也是您媽媽。可是她卻從來沒有明顯的不滿,也沒有發過一句怨言,只是柔順地陪在爸爸身邊、默默地支持著我的一切作為。多年來,爸爸一直會因為人家偶爾一句『偉大』的讚美而感覺羞愧。我常想,我們家裡夠格稱為偉大的,應該是您媽媽,不管任何人稱讚您媽媽『偉大』,我都會認為很適當而欣然接受。如果您想念爸爸,想要爸爸高興,那麼,請您把本來應該用來陪伴我、孝順我的時間和精神,全都花在媽媽身上,使她有一個比較快樂的餘生。」

林義雄期待奐均也能勘破生死觀,在那封信末他寫下祝福:

祝 有一個充滿意義的人生」。


--本文整理自林義雄生命之作只有香如故(限量章印版感謝熱情售畢,將以一般版出貨)
  本文首頁圖,林義雄抱孫的素描,摘自《慈悲.希望.愛 

  • 林義雄給12歲小奐均:爸爸真希望你每天都過得非常快樂!
    如果有時候,你因為失敗而喪氣,只要想想爸爸這麼大年紀都還不能樣樣做好,也許心中就會好過多了,可是雖然不必傷心,卻絕不能灰心放棄,必須再接再厲地力爭上游(Strive for excellence)。總不能爸爸做得好的你跟不上;爸爸做得不好的,你卻隨著同樣差勁。如果那樣子一代不如一代下去,我們的後代可要變成猴子了。
  • 林義雄寫給奐均:關於二二八
    三十多年來,林義雄一次也沒有跟倖存的林奐均談2/28這一天。不知怎麼地,他忽然疑惑起來:她會不會一直都想知道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這一想,他決定寫這封信給奐均。

  • 吳念真《這些人,那些事》:祖父說這叫情義,這種情義台灣人才會了解。
    祖父講起老頭家就像在講一個心儀的英雄、一個古代的俠客,浪漫又豪放。事務所的職員這十幾年間沒有人離開,由於老闆不在,所以他們的薪水都不是「領取」,而是用另一個名詞替代,叫「借支」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