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S0200147

工作忙又沒海外經驗,只花1年就練好英文

海外経験ゼロでも仕事が忙し海外経験ゼロでも仕事が忙しくても「英語は1年」でマスターできるくても「英語は1年」でマスターできる
作者 三木雄信
譯者 羊恩媺
出版日 2015-06-25
定價 $260
優惠價 79折 $205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相關專欄

內容簡介

★英語超爛,卻當上了孫正義的秘書長,怎麼辦?

被拔擢為孫正義秘書長的三木雄信,想不到在他的第一次海外出差時,自己差勁的英語會話能力,讓他的老闆孫正義都瞠目結舌。三木想:「完蛋,這樣下去,我得回家吃自己了。」

為了生存,他「只集中學習工作需要的英文」,並奮力鑽研出一套極短極速英語學習法!

就算不進一流公司,也能像一流工作人一樣快學英語!

→不背單字/不念文法/不管發音,你的英文絕對可以在工作派上用場!

輕鬆3招,不管多忙,保證1年英語會話嚇嚇叫!

這是為你量身訂做,也是為眾多被英文考試打擊過的人而生的一本書,
保證讓你在1年內克服英文障礙,邁出國際化的第一步!

「1年就精通英文的人」和「不管多久都學不會的人」差別在哪裡?

.學英文的目的曖昧不清
.蜻蜓點水地看過的教材太多
.認為「不出國留學就無法精通」

快速!不想重複念國高中教材,就請用「刪去法」學英文

.先看出「不學什麼」,再弄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樣的英文」
.利用現成的語言工具,就算用電腦翻譯也無所謂!
.不強求文法、發音正確。把溝通成效排第一順位!

立刻派上用場!一流人才都在做的3個英語工作術

只要3項工具,就能練成流利清楚,甚至能報告、打電話、做生意的英文溝通術

1. 牛津基本字彙3,000字
2. 與工作相關的英語句型書
3. 用作聽力教材的電影字幕書

書中還包含更多實用技巧,立刻就來試試!

無須多背單字,使用國中學到的句型即可

 →用「基礎3000單字」就足夠溝通了。因為牛津高階英英字典184,500百字,也都是用這3,000個單字來解說,而且所有英文片語都可以被這3,000個基礎單字取代,因此不用背片語。

講英文有腔調無所謂,只要對方能聽懂就好

→研究證實,就算從小就移民到國外的人,假使是在十一歲以後移民的,未來說話也會一直有外國腔。軟體銀行社長孫正義是高中就去美國的留學生,說英文同樣有濃濃的腔調。

外國人特別重視的兩件事情,千萬不可以犯規!否則讓人覺得不專業!

 →1. 為了禮貌請說Yes不要說Yep。2. 可數/不可數名詞先講對,才代表有基本的sense。

熬過明天工作的「拚一個晚上」學習法

 →用基本單字+專門辭典中在平日查找出來的關鍵字,讓自己一個晚上成為該領域專家!

作者簡介
三木雄信(Miki Takenobu)

工作忙又沒海外經驗,只花1年就練好英文自認非常不會說英文,所以在進入軟體銀行後拚命學習。透過「只集中學習工作需要的英文」這個自己獨創的學習方法,在短短一年內就精通了「不靠口譯人員就能交涉的程度」的英文。

1972年出生於福岡,東京大學經濟學部經營學科畢業。任職於三菱地所股份有限公司後,跳槽到軟體銀行,並在27歲就任軟體銀行社長室室長。以專案經理的身分,在孫正義手下參與「開設日本納斯達克市場」「日本債券信用銀行(現青空銀行)收購案」「Yahoo! BB事業」等工作。

在2006年設立Japan Flagship Project股份有限公司,就任該公司董事長。現任KENT英文會話學院代表,同時亦身兼多家創新企業及股票上市公司非常務董事及監察人。此外還擔任過厚生勞動省大臣年金問題諮詢委員等,有許多公務員的經歷,現在也是日本年金機構(原社會保險廳)的非常勤理事,同時亦於內閣府的原子力災害對策本部擔任廢爐、污染水對策團隊的專案管理、顧問。著有《SoftBank「常識外」的成功法則》《A4一枚工作術》《工作忙又沒海外經驗,只花1年就練好英文》等書。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S0200147
ISBN:9789861364292
208頁,25開,中翻,平裝
看更多

目錄

前言 用最簡單的方法精通英文,人生會有戲劇性發展!

第1章 在一年內精通英文的人  VS.不管多久都學不會的人

社會人士學英文時,無法避免的七項錯誤 

錯誤01 學英文的目的曖昧不清

錯誤02 認為「商用英文比日常會話難」

錯誤03 蜻蜓點水地看過的教材太多

錯誤04 只顧著吸收,實際上應用不足

錯誤05 把「說正確的英文」當成目標

錯誤06 認為「不出國留學,就無法精通」

錯誤07 認為「不長期學習,就無法精通」

第2章 這樣做,一年內就能精通英文!

①戰略篇

什麼學,什麼不學

戰略01   先弄清楚「自己需要的是哪種英文?」

戰略02   集中訓練聽、說能力  

戰略03   不學單字,不增加現有字彙數

戰略04   針對每句想說的話,牢記一種句型就好

戰略05   不學文法。如果會擔心,把國中英文課本拿出來看一次

戰略06   先不管日常會話和閒聊

戰略07   別在乎發音標準不標準  

第3章 這樣做,一年內就能精通英文!

②戰術篇

維持動力和養成習慣的訣竅

戰術01   為自己訂張未來的機票,把目標設定在一年後

戰術02   一年花上一千個小時,保證自己學會聽和說

戰術03   關鍵果然還是在活用晨間時光  

戰術04   一週內完成收支平衡:星期六用來調整,星期天休息

戰術05   先把練習時間固定下來

戰術06   避免讓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學習」

戰術07   維持學習動力,絕對不可或缺的「學伴」

話說回來,你的人生真的需要英文嗎?

光是會說英文,就會戲劇性地拓展機會的範圍

第4章 不同學習類型的最快捷徑訓練法

從選擇教材、教室到或用IT產品

聽01  光是聽過就算,絕對學不會聽力

聽02  盯著教科書,練習發音和拼字的連連看

聽03  只鎖定一種教材,最好是你喜歡的電影!

聽04  不要光是聽,跟著唸才是關鍵

說01  選定一本書從頭到尾背起來,精通最低限度的句型

說02  放棄「發音」,著重於「發聲+節奏」

說03  選擇教室的訣竅

說04  超推薦可用自己家電話接受考試的「Versant」

寫01  寫英文信時活用「範本」

寫02  推薦英文修訂服務「Ginger」

讀☆「全部用軟體翻譯→挑出必要的地方詳讀」就OK

第 5章 送給等不了一年的你──英文工作術

熬過明天工作的「拚一個晚上」學習法

工作術01 在英文交涉、簡報時,請務必準備「小抄」

工作術02 會用到的專有名詞,先整理成一張A4紙

工作術03 劈頭就清楚說出你最想說的話

工作術04 充分活用白板。特別小心數字!

工作術05 不靠口譯人員。用自己的方式說英文,說得爛也沒關係

工作術06 以事前準備和開放式問題,輕鬆克服難度最高的「閒聊」

工作術07 關於自我介紹的兩個祕訣  

結語 為什麼我不是英文教育專家,但卻寫了英文學習法的書?

看更多

用最簡單的方法精通英文, 人生會有戲劇性發展!

各位讀者平常在工作時使用英文的機會,大概有多少呢? 我是幾乎每天都要用英文。

讓我在此簡單地自我介紹一下吧。我曾在軟體銀行的社長室為孫正義先生工作,現在自己創立公司。主要負責活用機器人和平板電腦,並運用這些IT產品執行社內的各項教育課程。 由於公司裡有外籍員工,所以在公司內開會一律使用英文。 

另外,我自己的公司也常和國外企業交易,在這種時候,我也不會透過口譯人員,都靠自己交涉。比方說,在與「華爾街日報日文網站」合作開發英文學習APP的時候,在香港的亞洲總公司也會直接詢問我企畫進度。  

我也曾多次接受國外媒體採訪。前幾天,英國的《金融時報》請我說一些孫社長最近的情況,所以我以英文接受了線上的電話訪談。 

不僅如此,我也擔任厚生勞動省和內閣府等政府相關專案的委員和顧問,所以邀請國外專家和學者參加的會議,我時常用英文和他們出席討論。 

我的每日行程差不多都是這樣:即便在日本工作,幾乎沒有一天完全沒用英文說話。 而現在的我,就算偶爾會在用英文溝通的時候,因為想不出某個字而有些頭痛,不過基本上在交涉和做簡報都不曾失敗過。很多人看見我這樣,都會問我:「你是怎麼精通英文的?」「你有出國留學過嗎?」「你該不會是國外長大的吧?」「是長年努力學來的?」「你該不會是智商兩百的天才,不用學就會說英文的吧?」 ……等等,大家都很看得起我,不過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是「NO」。 我完全沒有出國留學的經驗—包含短期遊學都從來沒有過。真正認真學習英文會話,也只有跳槽到軟體銀行之後的一年時間而已。

我的腦力、體力、氣力都很一般,而且性格、習慣、心態超「本土」

在那之前,我的生活和英文完全無緣。 畢竟我生在日本,在九州的農村長大,打娘胎就沒看過外國人。第一次近距離看見外國人,是高中到大城市福岡玩的時候。那時看到路上的外國人時,我記得我還跟同行的朋友們大聲嚷嚷著說:「有老外耶!」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完全沒有用英文的機會,國高中時代的英文成績也不是特別好。尤其是「聽」和「說」,我深深覺得自己沒有天分,準備聯考的時候,我乾脆用「時間的投資報酬率太差」為由,完全放英文。 找工作的時候,我也完全是一心只想待在國內,所以選擇了日本的傳統企業—三菱地所。(三菱集團核心企業之一,日本最大的不動產公司之一,其業務主要集中在綜合土地開發。)我當時壓根兒沒想過要進外商公司,或是成為商務人士跑遍全球。在從前,我就是如此和外國、英文無緣的人。  

但是,如此平凡的我,還是能靠短短一年的學習,培養出不需透過口譯人員跟外國人溝通,同時絕對不輸給外國人的英文能力(而且這樣的英文能力,還是在孫正義社長手下拚死拚活地工作時學到的)。

社長們說的英文絕對算不上流暢

只是,對我來說不幸中的大幸,就是當時的軟體銀行內,也有好幾位「進公司後才學會用英文」的前輩。 這幾位前輩都是沒有出國留學過,而且在進軟體銀行之前,也沒有特別學過英文的人。我聽說日本雅虎股份公司的前社長井上雅博、軟體銀行現任副社長宮內謙,也都是進公司後才開始學著說英文的。

不過,在我進公司的時候,他們兩個人都已經能用英文跟外國人工作了。和楊致遠交涉的時候,井上先生也在場,讓我親眼看見他用令人不敢恭維的破英文大方溝通的模樣。 在過去,我一直認為「出社會再學英文就太遲了」,但是看到這些前輩神色自若的樣子,讓我開始懷抱希望。覺得自己如果努力一下,應該也能撐撐場面吧。  

而且,最令我覺得安心的,就是孫社長的英文也沒那麼流暢。

每次和孫社長一起參加與外國人的交涉或會議後,我發覺孫社長的英文很好聽懂。完全聽不懂道地英文的我會這麼想,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孫社長的英文有很重的日文腔。 仔細一聽,我還發現孫社長使用的句型有限,說話速度和講道地英文的人比起來也很慢。即便如此,他還是能毫不讓步地和外國企業的大人物交涉,而且最後一定會說服對方。 透過這些經驗,於是我對工作上溝通用的英文解讀如下: 1.不需要說到流暢的程度。2.只要記得一定的句型就好了。 如果只是這樣,不擅長英文的我也辦得到—這麼一想之後,我就開始學英文了。

剛開始學的時候,我下定決心「絕對要在一年中,學會在交涉談判時不輸人的英文能力」。會把它當成必達目標,是因為孫社長和交涉對象決定大概的條件後,後續的細項處理就是我的工作。此外,我想公司能等我的時間最多也就是一年,所以我替自己設下了期限。 只不過,當時剛好是我在孫社長手下扛著收購日本債券信用銀行(現青空銀行)、成立日本納斯達克等多項大專案的時期,我的工作非常繁忙,通常都到隔天才回家,將工作帶回家做更是司空見慣的事。

在這樣的日子裡,我不能浪費一分一秒。因此我絞盡腦汁,拚命思考有什麼方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學好英文。 另外,我也清楚決定「不學對達成目標沒有必要的英文」—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除此之外,我沒有其他選擇。無論如何,我如果沒在一年後學會用英文交涉,孫社長一定會棄我而不顧的。 自認是凡夫俗子的我,滿腦子想的都是不被開除,嘔心瀝血到最後,生出來的就是我在本書中介紹的「最快捷徑英文學習法」了。

在工作中即學即用,才能徹底發揮自己的英文能力

孫社長不太會誇獎人,因此即使我會說英文了,他也沒有特別跟我說什麼。 不過,我覺得孫社長看我的眼光稍微有些不同了。 當時,只要有國外來的客人,我就要負責招待。 有一次,在飯店召開的會議席間,我用英文對來訪客人說明當天行程、會場介紹後,我感覺到孫社長瞄了這個方向一眼。

我一天到晚跟在孫社長身邊,所以知道那是孫社長驚訝地覺得「你還挺有一套的嘛」的時候,才會露出的表情。當時我心想:「我得到孫社長的認同了。」也開始對英文的工作有了自信。讓我的自信心再次增長的,是在開設日本納斯達克時,我成功用英文做完了簡報。在將近兩百位國外金融相關人士面前用英文說話—這是我在短短一年前完全無法想像的。但是在大約三十分鐘的簡報毫無窒礙地結束後,我感受到奇大無比的成就感。  

而在學會英文後,我能做的工作範圍也豁然開朗。 一如我在開頭所說的:和外國企業共同開發新商品、接受《金融時報》的訪問這些事,看在還沒開始學英文的我眼裡,根本是無法置信的。  可是現在,這都變成了事實。我學會英文後,各式各樣的機會從天而降,最終就讓人生的可能性有了驚人的發展。  

就像我在前面說過的,一開始,我的英文真的是放牛班程度。 但是,只要有明確目的=終點,加上有效率地學習,我只花了一年就精通「派得上用場的英文」。 於是,我打算在本書中毫不保留地介紹自己親身實踐的學習法。 只要身體力行這些學習法,不管是多忙的社會人士,一定也能在短短一年內精通「派得上用場的英文」。 一年後,「你就會說英文了」。這是不是很令人興奮的一件事呢?  連討厭念書和努力的我都能辦到了,各位讀者一定更沒問題。

「我想學英文,可是我本來就沒什麼語言天分,而且很忙,沒時間。」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就一定要看看本書。 我誠摯希望有更多人的人生,能因此開拓出更寬廣的可能性。

本書各章節重點  

第1章針對「很多人不管怎麼學習,就是學不好英文」的原因,以及英文學習者容易犯的「錯誤學習法」進行解說。 

第2章如何看穿「該學的」與「不用學的」方法,好讓沒有時間的社會人士精通英文。 

第3章深入說明能讓工作繁忙的社會人士,確保學習時間、維持動力的訣竅和技術。 

第4章依照聽、說、寫的不同類型,介紹具體可行的「英文訓練法」。 

第5章傳授我自己編撰出的「拚一個晚上學習法」,讓各位讀者在還沒精通英文之前,想辦法熬過每日的工作需求。

看更多

試閱

「拚一個晚上」也能熬過來! 撐過明天英文工作的七個技術 

工作術02  會用到的專有名詞, 先整理成一張A4紙  

另外還有一種事前做好就能派上用場的單子。 那就是「專有名詞單」。

在商場上溝通時,一定要知道該業界的專有名詞。我說「不需要學單字」,指的是一般的單字,但專有名詞如果不特別準備,就沒辦法對付了。因此,我和外國人開會的時候,也會將預測可能會用到的專有名詞,寫在一張A4的紙上。  即使是一般字典上沒有的專有名詞,只要買本專業書籍,或是在網路上搜尋一下,就能獲得非常多的必要資訊。舉例來說,只要使用線上字典導覽網,或是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繁體中文版就能查到相當專業的用語,十分方便。輸入想查的字彙,再用滑鼠點一下,就能從一次搜遍商業、電腦、保健、學術等各種領域,並以英文對照出來提供檢索。我擔任軟體銀行的品質管理部長時,買了一本彙集英文品質管理相關專有名詞的書,我都會從這裡找出要用的單字,用Word打出來。

「High temperature storage test/高溫保存測試/測試攝氏溫度一百五十度下放置一千小時的耐熱性」—就像這樣,依照「英文/中文/意義」,簡單整理在紙上。 這可說是編輯一本自己專用的迷你字典。 打好的資料就儲存在電腦裡,需要再用到同一個專有名詞的時候,就列印出來帶過去。  雖然我都只在開會之前拚一個晚上製作單子,可是不把這些單字記起來,就沒辦法熬過隔天的會議,所以不管願不願意,腦袋都會背下來。 在重複這樣的過程之間,我的字彙量便自然而然地增加了。不靠單子也能用的單字越來越多,事前準備就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了。

工作術 03劈頭就清楚說出 你最想說的話

交涉、會議、簡報……無論在什麼場合,只要得說英文,各位讀者就一定要注意一件事。 那就是「劈頭就說出你最想說的話」。

英文的口語能力還不夠強,所以話拖越長,就越容易陷入語無倫次的泥沼。對英文能力還沒有自信的人,就更必須思考「該如何用最簡短的話告訴對方」。

這樣的話,就先決定「我今天只要能說出這件事就好了」,然後一開口就先說那件事即可。我在第四章提到「養成平時也從結論開始說的習慣」,說英文時更要徹底實踐這一點。

關於引導出來結論的背景和根據,只要因應需求,之後再補充說明就行了。  如果是跟我前面舉出的台灣工廠交涉,就要一開始就先清楚說:「我提議派遣品質管理團隊到貴公司的工廠去。」只要這麼說,至少對方會了解我們的問題意識。

他們應該會察覺:「看來我們工廠製造的產品有問題,這個人想要解決問題。」 相反的,如果曖昧地從「最近貴公司的工廠有沒有出現什麼問題?」開始說,話題就會不斷被支開,恐怕很難靠自己控制對話。這麼一來,無法光靠自己的英文能力應付的內容,當然也會增加。對於還沒學會「派得上用場的英文」的人來說,這絕對是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情形吧。  正因如此,從結論開始把話說死,掌握議論的主導權,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不僅能讓接下來的對話都在限定範圍內,議論也不會跑到意料外的方向。以結果來說,就能將我們需要說的英文壓低到最小限度。

學到相當英文程度之後,大家要從前言開始說也沒關係,但我想大半的人應該都沒有這樣的餘力。正因為自己的英文還不溜,我們更該徹底實踐「從結論開始簡潔地說」。  

工作術 04充分活用白板。 特別小心數字!

使用商用英文會話進行交涉或會議時,必須頻繁地跟對方確認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 因為,如果在聽錯或會錯意的情況下繼續談下去,就有在之後發生極大問題或錯誤的危險性。而在確認的時候,我建議大家活用白板。

即便口頭上反問:「你剛才說的是什麼意思?」如果又聽錯對方的回答,或是對方用更複雜的英文回你話,你只會越來越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因此,請大家利用簡單的圖表或插畫表達「你剛才說的話,我是這樣理解的」,用「What you're saying is that~?」(你說的是這個意思嗎?)來跟對方確認。

圖表或插畫跟英文能力沒有關係,所以大家應該畫得出來。

假使是根據成立新公司,而討論新公司和舊公司的關係,大家可以畫出兩個四方形,一個寫「old」,一個寫「new」,這樣大家就知道是「舊公司和新公司」了。接下來只要用箭頭等符號來表示兩者之間的關係,詢問「是這個意思嗎?」即可。

白板的好處,就是可以輕易擦掉重寫。當會議持續進行,討論內容越來越深入,白板上也會不斷反映這些內容。孫社長也常常利用白板圖示討論的內容,和當場的人們共享。他知道口頭溝通很難完全理解彼此的意思,所以在不容出錯的事情上,都會請對方用眼睛確認。 順便告訴大家,孫社長的作風就是不管是英文還是日文,在開會、集體研討的時候,一定會徹底活用白板。

任職於軟體銀行社長室的時代,當孫社長要在成立新服務或收購企業時做簡報的時候,大多都是由我製作簡報資料或演講稿。這些時候,孫社長也都是先從面對白板,畫圖對我說明「我想成立這樣的事業」開始的。  

足以致命的「數字」容易搞錯,一定要寫出來確認

尤其是關於數字的內容,我強烈推薦大家寫在白板上逐一確認。 就算英文能力有相當程度,將數字換算成英文還是很困難,數字越大,就越容易混亂。 我們日常的數字單位會在每隔四位數時,將單位變換成「萬」「億」「兆」;英文則是在每隔三位數時,將單位變換成「thousand(千)」「million(百萬)」「billion(十億)」。

因此,要把聽到的英文數字迅速轉換成日常習用的單位,是非常複雜、令人頭痛的。 正因為容易搞錯,大家絕對要寫在白板上,跟對方確認。此時別忘了一定要寫下單位。 當對方說要「出資一百萬」時,單位是美金還是台幣?價值可是完全不同。

如果是我的話,一定會在白板上寫「1 million US$」,然後確認:「出資額是這個數字嗎?」商場上出現的數字,很多都是關乎金錢、成本的重點,要是搞錯了,就會造成致命的錯誤。這是絕對不容許出錯的場合,因此直到現在,只要談到數字,我都還是會徹底實踐把數字寫下來確認的作業。

另外,不擅長數字的人可以在事前準備的英文交涉單或場合句型單上,先把重要的數字寫下來。因業界不同,有時候還會出現「特殊單位」,所以必須先查出來。  在交涉或會議的最後,最好把當天同意的事項條列出來,和對方共享。如果內容有錯,對方就會幫忙訂正,這樣就不會把錯誤帶到下一個階段了。不讓英文溝通發生問題的訣竅就是「小心謹慎」。

工作術05 不靠口譯人員。用自己的方式說英文,說得爛也沒關係。

我在前面已經提過好幾次,在用英文交涉和開會時,我基本上不透過口譯人員。 從我的英文聽說能力都還沒有特別好的時候開始,我就一直都是這樣。因為我知道,在商場上,就算英文很破,用自己的嘴巴也絕對比透過口譯人員有利。

軟體銀行能夠成功取得iPhone的國內獨家販賣權,我認為是因為孫社長能用英文直接溝通的緣故。當時,許多大型電信公司都私下拜訪了Apple總公司,拜託Apple「讓我們賣iPhone」。 然而,公司負責人親自說英文說服對方幹部的,大概只有孫社長而已。我聽說,雖然競爭對手的公司負責人也是有親臨現場,但是說英文的都是口譯人員或其他屬下。

「我有自信絕對能成功」—本人充滿熱忱地這麼說,跟口譯人員事務性地翻譯傳達,會讓對方的印象完全不同。當然,提出的條件、討價還價的技巧等各式各樣的因素,都是獲勝的原因之一,但是毫無疑問:能與孫社長直接對話一定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而且,在交涉、會議這種需要和對方密切對話的場合,透過口譯人員其實很沒效率。我覺得說話的速度感和密度,都會降低到直接對話的三分之一以下。

我參加過某場邀請國外的專家一起討論的會議,主辦單位幫出席者安排了口譯人員。我想主辦單位是為了讓議論能順利進行,只是每次發言都得透過口譯人員,我才發現口譯竟然可以妨礙說話的節奏到這種程度,讓我大吃一驚。

某個人發言的時候,如果想反問「那是什麼意思?」「能不能再說詳細一點?」也會因為有口譯人員在,而不能擅自插嘴。我們只能「等對方說了一定程度的內容後,再請口譯人員一起翻譯」。 然而,即使心想「等一下再問好了」,在議論不斷地進行之間,我們最後還是只能放棄。一對一的對話還好,如果是出席者很多的會議,議論就會不斷地繼續,讓我們更難抓到說話的時機。

即便之後舉手發問,那也是對方的發言已經告一段落的時候,所以會話的密度一定會變得很低。 「關於你剛才說的話……」「我說的什麼?」這樣的對話—而且還得透過口譯人員—只會讓議論的熱烈瞬間冷卻。結果,那場會議只讓我留下了「如果那部分再問得更深入一點,就會是很棒的議論了……」等幾個反省事項。

在交涉和議論的場合,問正確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在適切的時機即刻丟出適切的問題,才能讓對方說出真心話、露出真面目。因此,不透過口譯人員直接和對方溝通,就顯得十分重要。  非得借助專家的力量不可的時候,就像我在第二章說的,只有製作合約書而已。這是商場上絕對不容許任何一絲錯誤發生的部分,所以我也會拜託熟知國外情形,而且英文能力很強的律師處理。

我聽說有些英文能力很強的人,會在交涉時刻意安排口譯人員,好在口譯人員翻譯對方說的話時,思考自己該如何回攻對方(不聽口譯人員說什麼),也就是為了爭取時間而故意安排口譯人員。不過我想,那應該是和英文學習者=本書讀者無緣的世界吧。 大致上來說,不透過口譯人員,用自己的破英文進行商務溝通,絕對會比較順利。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