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 開店圓夢提案/黑兔兔散步生活屋的誕生
黑兔兔散步生活屋是個意外
我的工作室位在2樓,有一扇很大的玻璃窗,是我每天製作婚禮小物的地方。因為並未對外營業,所以沒有掛上招牌、沒有寫上店名,也沒有標示我們是在做什麼的。
往返基隆和台北的車子會經過這裡,坐在客運裡的乘客會往玻璃窗內好奇地盯著看,無形中,我的大櫥窗就成了他們口中的一個謎,當地人會站在對街,看著我們指指點點,但一直搞不清楚這間位於2樓,有貓、有燈、有花、還擺了3大張木桌子,看起來好像一家賣什麼的店?到底在賣些什麼?而且,觀察了半天也沒有人坐在那些位置上?天氣好時,有一隻貓會跑到層板上,露出兩條腿睡午覺,這櫥窗裡面,到底是做什麼的?
外行人也能開店嗎?
「是咖啡館嗎?可是,沒有招牌耶?」
「你們是不是弄好一陣子了?怎麼不開門?」
「好奇怪哦,沒有招牌耶?」
「是餐廳嗎?什麼時候要開始營業?」
那段時間,每天都有人走上2樓,好奇地推開白色玻璃木門,然後一臉狐疑的看著我,直到一位女士走上樓,對著我說:「只要你們有提供簡單的飲料,讓我可以坐在這裡休息一下,我就很開心啦!我是因為坐客運回基隆,車子只要停紅綠燈就會抬頭看看你們,有時半夜快12點經過,還看見裡頭的燈亮著,見過你們在刷油漆,我從你們整修到完工,觀察了好幾個月,實在忍不住才會好奇走上來問,你們真的不考慮變咖啡館嗎?」
她對我說了這句話,不知不覺間鼓勵了我把門打開,當時我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裡,卻遲遲不敢行動。
因為,我認為一家店若裝飾的可愛漂亮,卻沒有提供可以讓人記得住味道的餐點,客人是不會再回來,更何況我對於開店的詳細情形和流程,根本一竅不通,如果無法提供好吃的餐點,生意是無法長期維持下去,我擔心會像蛋塔熱或瘋甜甜圈那樣的流行事物一樣,短時間便稍縱即逝了。
如果你不開店,請告訴我
但陸續上2樓來關心我們的熱情客人不曾間斷,他們全都鼓勵我轉型,我雖然口頭做出了承諾,到頭來我還是退縮了。
我真正想說的是,我害怕,我根本不懂料理,該用什麼方式提供餐點呢?如果因為口頭答應開店而隨便應付了事,我實在沒臉端出這些食物,菜單上面要寫什麼?只提供咖啡夠嗎?最終,心裡的聲音還是叫我放棄吧!別再想工作室變咖啡屋的事。
直到一個原因,讓我改變了心意。
一天下班時間,一對男女朋友走上來,是我曾經答應過的客人,女孩推開門興奮地問我:「好了沒,要變成咖啡屋了沒?」我搖搖頭說:「嗯……其實我還沒有做好開店的心理準備。」聽見我的回答,這個女孩忍不住生氣了:「我已經來來回回上上下下不止3次了,如果你真的不開門,請你告訴我,我以後可以不用再走上來問了。」她走下樓時,我看著她失望又生氣的背影,我難過地把樓下的鐵門悄悄的拉下來,我氣我自己,為什麼不勇敢一點?不去做怎麼知道行不行?我很感謝她點醒我。
為了躲避客人上樓追問我的開店進度,我把鐵門拉下暫時避避風頭,直到幾個星期過後。
點醒我的一句話:做自己能力範圍的事
一天下午,一位女士走上來,「可以進來坐坐嗎?」
「這裡不是咖啡館,只是間工作室,不過我可以請你喝杯熱茶。」我不好意思的對她說。
聊著聊著,我告訴她:「我很想把這個門打開,變下午茶小店,但是我不會做甜點,已經答應客人,但半年又過去了我卻沒有動靜,我覺得開店實在很困難,一切也沒有想像中的簡單,真要轉型,我沒有十足的把握。」
她告訴我,一開始你可以先準備布朗尼和起司蛋糕2樣甜點。「如果料理或烘焙不是你的強項,那麼你可以選用好的食材及選擇好吃的東西給客人。」
原來這位女士,潔西卡,是專門採訪巷弄小店的作者,出過很多本關於巷弄小吃的相關書籍,採訪過很多店家老闆,後來她陸續給了我很多關於開店的寶貴意見,也是促成我將工作室轉變成下午茶店的貴人之一。
直到一位外國人走上來,他直接坐在位置上,用英文告訴我:「想要一杯拿鐵」我和BEN來不及反應,也不知道怎麼和外國人解釋,很怕嚇到他。
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阿BEN真的做了一杯拿鐵,結帳時才說:「其實我們還沒開張,你隨意給就可以了。」直到收下了錢,我們兩人都還不敢置信,這杯拿鐵於是成了我們人生中第一杯賣出去的飲料。
這些點點滴滴的事情串起來,成就了今天的黑兔兔散步生活屋,每每想到那位和我說只要飲料就可以的女士,還有來來回回3次關心我的開店進度、給我勇氣的那個女孩,以及潔西卡的那番話,我整個人被點醒,也從中找到方向,發揮自己的專長,做好能力範圍內的事,做起事來才會開心,我真的很感激她們,只要一句正向的鼓勵,就能引導別人走向未來!
用自己的步調,開店吧!
最後,我跟BEN討論的結果是:「我們以開店為前提,食材的部份,選擇我們自己都愛吃,成本高一點也沒有關係的想法,至於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開始一連串試吃、試喝的日子,一面等待可以開店的時機,一直到都一切都滿意了,我心裡也準備好了,我們才正式營業。」
開始供應輕食下午茶點心後,有許多熱心的親朋好友、路人及客人,紛紛給了我許多開店方面的寶貴意見。
「啊,黑兔兔你的菜單怎麼沒有簡餐啊,要賣飯啦!」
「這個嘛……(手指著各個牆面)你的布置要一直更換,這樣客人才會有新鮮感!」
對於一開始大家熱心的建議,我陷入迷惘和困惑。
我沮喪的和BEN說,我們是不是該來賣飯賣麵呢?也許大家說的都很對,是不是要試著聽進去呢?BEN安慰我說:「我們用自己的步調過生活吧,好的我們就聽,如果什麼都要改,那不就改不完了,這也不是你黑兔兔的風格,不是嗎?時間久了,懂我們的人自然就會留下來了。」
從做中學,再慢慢的微調
偶爾聽到有人在樓下說:「這家店下午1:00才開門?好晚哦!」
原來訂定營業時間,真是一門學問,先前是參考其它店家,或是咖啡廳相關書籍的開門時間,一開始11:30是我們的開店時間, 2年後發現還是要依自己的作息,不讓開店工作干擾到日常生活,適時修正是必要的,我們後來採用「
不定休」,也是基於同樣的想法。
多年前,曾經看過一篇報導,記者訪問店家:「為什麼你一星期只開4天?」這個店主人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他說:「這4天是我身體可以負荷的工作時間,我可以帶著熱情和笑容,真誠的招待來這裡的朋友(客人),但如果身體負荷不了,開了門卻是一張苦著的臉,不是會對不起遠道而來這裡的朋友(客人)嗎?」
開店有時雖是一時衝動所做的決定,一開始一定有些部份,沒有仔細考慮或是沒有經驗而不夠周詳,像是打烊、休假時間或是菜單價格及口味等,如果之後再依自己的作息及方式,調整步調,相信客人也能諒解的。
輯三 開店圓夢提案/給其他人開風格小店的想法
我們一家都開店
算的太清楚,終難踏出第一步
某一天打烊趁阿Ben在洗碗盤時,我偷空看了《川普、清崎點石成金》。
清崎在書中,說了一句很有道理話:「要是我知道創業有多麼辛苦,我或許就不想創業了」。不過,為了給想自行創業著一些「美好遠景」,他補充說:「我很慶幸自己當初不知道這些事,要是我當初知道這些事,可能就沒有今天的成就。」上面這段話是清崎在演講時,對著想創業的人說的。
我看到這兩句話,傻笑了一下。
確實,當初我不知道什麼是投資報酬率、不會算翻桌率、不會算利潤。有一次在學學文創分享開店心得時,台下的聽者問我,你的週轉金準備多少?幾年回本?我當下就被問倒了。
我很誠實又帶點抱歉羞愧的語氣說:「那些我都沒有算過,也不太懂」。
套一句清崎說的,我很慶幸自己不會算那些數字,如果認真算起來,還沒做,光紙上作業,換算房租租金,水電費,想到一個月要先賣出200~300杯的咖啡給房東、水電公司,我就先退縮了一半。不算還好,好像算得越清楚,開店的藍圖會越來越遙遠模糊。
幫姐姐開店6要點
Point 1把「我想」改成「我要」,練習說:「在幾歲時,我要開一家__的店」。
好想開一家店啊!
客人在結帳時會閒聊一下,「好想開一家這樣的店啊!」,我認真的說:「那就開吧!想什麼呢?」接下來,對方開始說著:
「可是……錢還不夠,等我存夠錢再開。」
「可是……不知道要賣什麼?等我先學會了什麼再來開始。」
「可是……沒有人潮怎麼辦?」
「可是……算一算,要翻個幾桌,才會回本吧。你只有這幾桌,不太符合經濟效益。太冒險了啦!」
終之,再等一下好了。
我回想起當初執意要租下這間工作室,不顧阿Ben的反對及恐嚇,沒有去思考有沒有人會來?沒有太多的創業金在手上,加上他恐嚇我要整天關在一家店,假日不能和家人朋友聚會,這一連串的威脅也無法擊退「我要」的念頭。
我把每一次設定的目標,都以「我要__」來增強信念,不說:「我好想去旅行哦(相信許多人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好久,一次也沒有去成)」請練習這樣對自己說:「我29歲要去紐西蘭自助旅行,我35歲要開一家心目中理想的店。」每一次的果斷地決定都塑造了今天的我,使我完成了許多事。
Point 2事情永遠沒有準備好的那一天──你的心裡準備好要接受挑戰了嗎?
「如果沒有準備好,是不是就放棄了?」這是我第一次對大姐說出重話。
大姐從小就是師長眼中的資優生,她唸北一女的時候我唸國中,早上她去上學我很愛當小跟班,覺得和穿綠制服的姐姐出門很拉風,下課後,也要跟著她去南海路的書店當文青,大姐知道我功課很爛,把我帶去K書中心,她在唸書我趴著睡覺,當時隔壁有位建中三年級的大哥哥,寫了一張小紙條鼓勵我,內容大意是希望我也要好好讀書,(可能我睡的太誇張了吧),姐姐後來一路唸到清大研究所,我則是繞了一大圈,30歲才完成大學學業。我們姐妹倆真的很不一樣,她按部就班有條理的個性,做任何事絕對不會讓家人擔心,和我想做就做的行動派,簡直天差地遠,加上我們有個強勢的媽媽,姐姐和媽媽相處這些年來,在高壓下學會逆來順受,我也許是和爸爸長期生活,再加上沒有媽媽的制衡下,變得獨立自主,這也是比較好聽的說法,實情是我變的很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想做的事,誰都攔不住,非得自己碰撞走過一遭,才會乖乖死心。姐妹倆各自發展出不同的性格。
媽媽在客廳故意大聲地對我說:「你姐想開店,我說不可能,她的個性比較適合待在公司,做上下班的工作啦。」
姐姐把工作辭了後偷偷地告訴我,她想要開一家有花園的小店,之前已經看到一處有綠草地、大片玻璃、停車位的空間非常很喜歡,來來回回看了不下千百次,這個祕密基地放在她心中很久。只是,這個祕密只能放在她心裡,她很想但遲遲不敢行痛,一方面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另一方面我們還有一個「很厲害」的媽媽強力阻止。
我告訴姐姐開不開店、要不要創業的問題點,並不在於存多少錢的「數字」,關鍵在於「安全感」及心裡準備好了嗎?
Point 3風格小店,吸引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人潮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媽媽私底下和我說:「知道你姐想在這裡開店,我就每天騎腳踏車來附近坐著,看看這裡一天到底有多少人會經過,結果是!沒有什麼人會來這裡,叫你姐死了這條心!」原來我媽早去市場調查過,只差沒有拿出計數器來按,不過也不用按,我自己親眼去瞧過,一整天下來,半個路人都沒有。
我知道我媽在暗示我,希望我能勸退我老姐,我往她的房間走去,想和她聊一聊,從門縫中,我看到姐姐在小小的房間裡,整理她喜歡的園藝道具,照顧她種植多年的多肉植物的身影。但媽媽極力阻止姐姐想開店的念頭,讓姐姐的背影失去了,不知要為了什麼而努力……我實在看不下去,這樣會讓她失去鬥志的。
我的敢衝和姐姐溫和的逆來順受大不相同,我和媽說:「這裡人潮少,路人不多,但我們經營的不是順路經過的人,是懂我們的朋友,來這裡有一個喜歡的地方聚一聚,大家一起玩些什麼有趣的東西,你就讓姐試一試吧!」
我和姐姐說:「這個小花園也許不會有大大的人潮,不會有過路客經過,但會去你工作室拜訪的,相信都是志同道合、頻率相同、有共同興趣的朋友這樣就足夠了。」
Point 4 不跟隨潮流,從熱愛的興趣開始,想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出去」的心情傳達給每個人。
姐姐在2005年開始經營部落格,分享她的陽台小花園,還有怎麼照顧多肉植物的大小事。
約在10年前,姐姐還是竹科工程師時,我們有一天大半夜不睡覺,在電話中聊起一件事:「有一種網路平台叫電子報,可以放照片,可以為自己記錄些什麼有趣的事情,你要不要試試。」一開始我在gigigaga的網路平台,申請了一個帳號,開始分享一些簡單的手作和住在倉庫的小事情,姐姐在被我大力慫恿之下,也開始在PC HOME的新聞台,記錄她在小陽台做了些什麼事,像是把一片薰衣草的葉子拿去阡插,又可以生出一株小小的薰衣草,只要和園藝花草有關的她都愛。因為住在11樓,索性就把網路名字取為:「11樓之2的小花園」,只是單純的把她喜歡的事情寫在裡面,寫了幾年後,姐姐的新聞台有了格友的回應,格友會問她關於種花的大小事,有時大半夜我還會看見她在線上回應留言,經營幾年後,她在網路平台找到了信心和熱情。
直到無名小站出來,這個網路平台功能更強大,更像是專欄式的寫法,可以分享更多照片,也較有系統及組織的架構文章,姐姐開始固定發文,寫些和園藝有關的專業知識,也分享她在職場上的心情故事,這長達10年的時間,慢慢的也經營出自已的小小品牌——11樓之2的小花園。店鋪的方向也以下午茶結合小花店的型式來經營。
若是很想開店又擔心不知道能販賣什麼,可以從最拿手的事情或有興趣的方向開始,傳達出很想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出去」的那種心情,相信客人會感受到的。
Point 5陪伴生活的店鋪慢慢磨出心中樣貌,自己動手規畫是件幸福的事
姐姐的店舖簽約後,我和Ben幫忙完成設計圖,硬體大架構則交給專業的木工師傅來施工,其它細節就交由姐姐一人來處理,每一天她只能完成少少的進度。
好比說,今天她只能先上補土,再把木作有釘槍釘過的凹痕先補平,等隔天早上補土乾了,才能再用砂紙磨出平整的木牆;等這些步驟完成後,天也黑了,待大後天才能開始塗油漆,在等待油漆未乾的時間,再去山上找二手廢木做長桌;還有吧枱的黑板漆等著上色吶……每天她的進度就像龜速般地一點點前進,「雖然這些工程都可以花錢請專業的師傅來作,但畢竟這是將來要陪伴我生活的店鋪,我知道這樣做,不但沒有做的像專業的那麼漂亮又快速,但是能自己親手塗油漆,或是等找到適合的傢具再來擺放,做出心中想要的那種小花店感覺,生活在這裡就會讓人覺得很安心吶!」姐姐這樣說著。
隔壁的房東太太看著姐姐,每天早出晚歸的在屋裡忙進忙出,但花了5個月漫長的時間,還遲遲不見開張的消息,反而替姐姐揑了一把冷汗擔心極了,媽媽也是,眼看房租一個月一個月的燒,心急了,也燒出心中的一把無名火,她老人家不懂,一般開店做生意,不是一個月或最慢2個月,就要搞定裝潢設備然後開門營業了嗎?「沒有人開店這麼慢的啦!」
有一天,我問姐,「你這樣慢慢弄、慢慢的布置,然後時間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還沒有看到結果,房租還是得每個月的繳,老媽好像抓狂了耶……你會不會著急?」
電話那頭她深吸了一口氣,慢慢地回答我說:「你知道嗎……我等這個機會10年了,但為了顧及家人的想法不敢追夢,我把它壓在心裡,當初我從竹科工程師,轉職到不被家人認同的壽險顧問,雖然人自由了,可以不用綁在辦公室,但心中確沒有感到自由;我……心裡都磨了10年,不怕再多磨這幾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媽雖急,但我和媽溝通了,我想她會明白的」。因為會擔心家人心情而放棄夢想的人,她就是我姐姐,相反的,我是那種沒有追到夢想絕不放棄的人,是處在讓家人擔心的妹妹,兩個人的個性大不同。
這個從小會把我帶在身邊又常被我弄哭的姐姐,和往常逆來順受不同的的態度,看著她一路都是當家裡的乖乖牌,這次終於擺脫束縛為自己而活。我,也在心裡默默地支持著。
3個月後,我問老媽,有沒有後悔讓姐姐開店嗎?媽媽望向窗外那片波斯菊,那是她從一顆顆種子灑下慢慢長大的波斯菊小花園,當天店裡還有王傑老師和學生來畫畫的笑聲。她燦爛笑著回答我說:「不會啊,不會後悔啦!我每天早上要來照顧這些花,我好忙啊!」姐姐偷偷告訴我,媽媽和她說:「看著鄰居同年紀的人一個個離開,她說她要健健康康,她還有好多夢想還沒完成,還不想那麼快走。」因為有了這個地方,媽媽比我們這些年輕人還熱血!
Point 6要有一個熱中的興趣陪伴到老
記憶中在我小學時,我的熱血媽媽會到很遠的地方去買樹買花,然後我們這群野孩子要幫忙土搬盆栽,從一樓扛到五樓的樓頂,爬上爬下氣喘噓噓好幾趟,我家的樓頂最後變成了空中花園。
她現在60多歲,興趣依然沒變,不但會搶姐姐的日文園藝書來看,除了從圖片中找靈感來種多肉組合盆裁外,姐姐還派給媽媽一個名為「多肉組合盆栽的維修保養」的新工作,這份園丁看護的工作,讓愛花愛草的媽媽更忙碌了,媽媽要將同學澆太多水或缺乏太陽而變瘦的多肉植物,細心地照顧和整理,可能要修剪,或多補幾株新多肉,然後用力澆水,經過2個星期的看護後,媽媽覺得多肉肥嫩飽滿後,就可以讓同學領回家!這變成了讓媽媽有事做的「一番小小事業」。
在我媽身上,我發現,有一個嗜好陪伴到老非常重要,它不必有壓力、也無須縝密的計畫。也許有一天,這個嗜好會變成你的專屬創意,或是變成日後創業的方向也說不定?
環顧我周遭身邊的朋友,都是不務正業,他們因為累積長時間的興趣而悄悄的改變了原本的工作型態,然後把興趣變成了事業啊!
開店前給自己的練習題
這幾年在店裡認識了許多朋友,在和他們聊天的過程中,我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開店夢,和他們仔細交談後發現,有些人還沒找到擅長的興趣,還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什麼,有些人已經擁有很專業的技能,但是心裡有個關卡跨不過去,有些人的興趣很獨門,但是真要馬上就開店,他們就是放不下現階段穩定的收入來源,人生只有一次,無論幾歲,每個人都可以重新開始。或許也因為人生多繞了一大圈,多了點歷練,才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自己的POWER
夢想著開間風格小店的你,開店的動力來源,還有最初的起點是?
找出自己的價值、改變現狀
對於先把工作辭掉,再想辦法去「學點什麼來創業」或「開始再來培養興趣吧!」的想法,是很冒險的。有一位女孩在4年前寫信告訴我,她是剛從學校畢業一陣子的社會新鮮人,在一個人人稱羨的地方工作,已經工作一年半,但她覺得從事教職工作的生活模式,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很想改變現狀,那時她26歲不想留下遺憾,恨不得馬上離職,做她「腦海中」喜歡的事情,她在信中,告訴我她很喜歡手作,但礙於大學不是相關科系,沒有相關的經驗也沒有基礎,目前還無法明確知道自己所喜歡的是哪一種,也許等離職「有了時間」,就可以慢慢找到方向。
「等我離職有了時間,再慢慢釐清方向」的想法很冒險
讀這封信時,我首先擔心的問題是,女孩還沒有找到自己喜歡什麼,如果就這樣貿然離職,風險較大,有可能瞬間沒了固定收入來源而擔心生活,反而沒有辦法好好學習導致兩頭空。如果可以利用假日或下班時間開始培養「興趣」,一方面將空閒的時間用來提升生活或自我投資,另一方面讓生活不至於匱乏或擔心,這樣可以同時找到平衡點,生活也會變的更豐富,或許等到一切都準備好了,機會自然就會來敲門了。
我回信建議女孩,可否繼續留在原崗位工作不要輕易離職,原因是,有一份保本的工作,(能填飽肚子的工作)很重要,因為它能維持你的興趣,可以利用休假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小手工,然後PO在自己的部落格或臉書上,因為那是屬於你個人的小舞台,待時機成熟後,覺得手作的興趣也能當成一份職業時,再考慮是否要轉業也不遲,將這份興趣變成你可以賴以維生的事業。
3個月後,我收到這位女孩的來信,她告訴我她已經離職了,目前北上暫住在親戚家,「因為台北有比較多的手作老師可以學習,我也有充足的時間開始去上課,也會常跑書局去看手作類的書籍,或許可以慢慢釐清,我喜歡的是什麼!」
每天變得令人期待,興趣已經我的生活融為一體了
女孩陸續報名參加羊毛氈的課程、飾品製作、水彩畫畫、西點蛋糕烘焙等課成……也因為透過學習,有了更深的體會:她認為自己的手沒有那麼靈巧,有些課程只能當個興趣但不能變成職業,或許可以當作陶冶自己的心靈,但要靠它們維生當成一份正職要再深思熟慮;而有些材料費用較高的課程,女孩日後也沒有再繼續學習了。女孩並不想那麼快放棄:「也許再試試別的看看,內心雖然還是有點迷網,但我還是會繼續努力的。」。
經過漫長的一年歲月,女孩寫了最後一封信告訴我,因為家裡的因素,她不得不做一些改變,因為打工賺來的費用,只能剛好支付平日的生活費和學習手作的費用,如果課程上的多,生活費就不夠用,也需幫家裡分擔經濟,「最近考慮是否開始要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若是有份穩定的收入,我甚至可以利用下班時間繼續自己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好矛盾,明明最想要的還是手作,卻跑去考公職人員,可是在現實社會中,還是需要經濟的支持,沒有金錢很多事情也無法實現,所以自己也很猶豫,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我很想告訴女孩,興趣不是在短時間或其它人的強迫下,才勉強去安排而來的,它是你的一種日常生活的習慣,像是呼吸般自然、無時無刻都想要去接觸,是一種進行式且自發性的,是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更不會因為遇到困難而停止,因為你會想盡辦法去克服。興趣是從日常生活的喜怒哀樂累積起來的。
雖然繞了點遠路,卻邂逅了好多人許多事,釐清缺少的那一部分
看到了這封信,我相信女孩辛苦地繞了一大圈,逐漸體會到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以及缺少了什麼。
原本認為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做其它的事,但現在有了時間確沒有固定收入,才發現為了生計煩惱而沒有辦法好好做自己喜歡的事。
最後,我回信告訴女孩:「手作是一輩子的興趣,是慢慢堆砌出來的經驗,它不是1年2年,也不會因為你有了新工作就不見,這才是手作人的精神,因為喜歡手作的人無時無刻都在創作,無論坐公車、下班、假日或是看電視、逛街都會去實踐,雖然繞了點遠路,但也只有自己能夠發現自己缺少了哪一部分,相信轉了一圈,想做的事,總會再回來的。」
朋友口中形容的你,就是你的風格
2012年去克羅埃西亞旅行時,聽同團的夥伴這樣說我:「這衣服很像是你會穿的調調」「這跳蚤市場,像是你會去逛的地方」、「這東西像是黑兔兔會買的」,一個好久不見的客人送了我一盒餅乾,她說:「在英國唸書時,看到這個餅乾盒,就想到黑兔兔!」
多年前,在職場工作時,主管知道我有強烈喜好,也曾因此多次被叫到辦公室勸說:「不要只對某事物有偏好,什麼風格都要能喜歡都要包容,這樣子做出來的東西才會多元豐富。」
我相信在職場工作要多元,於是,我努力試著接受不擅長的風格及喜好、努力迎合市場及主管的需求,結果做出來的東西卡卡的,成績也不盡理想。
試了幾次我對自己說,以後一定要相信自己內心的聲音及直覺,有喜歡的風格或興趣,就堅定地走下去吧!久而久之,就會樹立出自己的樣子,最後,會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份「喜歡」。如果還找不到自己的風格,可以多和朋友聊聊天,從別人眼中看到不一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