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阿拉伯的大富豪:世界經濟掌控在他們手中

前言

阿拉伯半島各國的財富來自於石油及天然氣,而且多數位於阿拉伯半島的產油國,如沙烏地阿拉伯,都是採行君主制,因此源自石油的財富均由王室及王族籠斷,「阿拉伯的大富豪」一詞,幾乎就等於「阿拉伯王族」。

中東有著全球半數的石油與天然氣,總蘊藏量高達一兆二千億桶(注:
1桶等於42加侖,相當於159公升)。「桶」是石油獨特的計量單位,在日本並不常用,不過在大眾媒體的報導中,如果聽到「原油價格一百美元的時代來臨」,指的就是原油每桶的價格。

一兆二千億桶的石油究竟有多少價值?假設每桶石油價格為一百美元,一美元可兌換一一
日圓,總價值則大約是一京三千兆日圓。即使是坊間傳聞市值達數十兆日圓的德川幕府藏金,也不足以與之相提並論。而且,德川幕府藏金的傳聞猶如海市蜃樓般不真切,但石油只要從地底汲取出來,就能立刻變成現金。

於是,阿拉伯產油國的王族每天都能獲得龐大的財富進賬。這群王族究竟擁有多少財產?他們又是如何運用如此龐大的財產?筆者試圖透過本書解開這些謎題。「不但要財不漏白,財產的運用方式也不能為人所知」,這是古今東西的富豪共通的想法,阿拉伯王族自然也不例外。不僅如此,阿拉伯王族還握有絕對的權力,甚至說得極端一點,王族自家的財庫和國庫根本毫無區別。無論是這群王族擁有的財產規模,或是財產運用的實際情況,全都覆蓋在一層厚厚的面紗下。

一九七
年代發生了兩次石油危機,莫大的財富(油元;oil dollar)流入了產油國。產油國紛紛利用這一大筆油元完善道路、機場、電廠等基礎公共建設;與此同時,阿拉伯王族也獲致了龐大財富。一夕致富的王族花錢猶如流水一般,大筆揮霍著這些財富。而且,王族的背後,還有一群紅頂商人、御用商人在暗中活躍,他們也搭上了這艘致富的順風船。眾人謠傳的前英國王妃黛安娜未婚夫、最後在巴黎一場車禍喪生的多比.法伊德(Dodi Al Fayed),他的父親穆罕默德.法伊德(Mohamed Al Fayed)就是這群紅頂商人中的一位;而被認為是發動九一一恐怖攻擊的主謀賓拉登,他的父親也因為是沙烏地王室的御用商人,一代之間就建立起了賓拉登財閥。

產油國現在再度吹起一股石油熱潮,為王室帶來了龐大的財富。但是,這次產油國王室運用這筆財富時,似乎不同於一九七
年代的做法,並非只是在花錢消費而已。他們運用充裕的石油盈餘收購歐美的一流企業,或是開始投資各國的不動產開發案,也就是說這些國家的王室嚐到了投資的甜頭,開始想要參與全球性的金錢遊戲。除此之外,在這股熱潮下,也有王族成員親自扮演政治商人的角色。現代的阿拉伯王室成員成為了富豪後,正逐漸將觸角延伸至各個經濟領域。
如果以河流比喻油元的流向,再對照阿拉伯各王室的情形,源頭就相當於是沙烏地阿拉伯,而中流則是杜拜,約旦則可形容成是下游。換句話說,沙烏地阿拉伯就是油元的供應來源,約旦是油元的投資標的,而杜拜則是負責幫助雙方接軌的閘道。
本書將透過上述角度切入,並運用沙烏地阿拉伯、杜拜及約旦等王室的情況為經、串聯這些王國的油元流向為緯,試著解析現代這群阿拉伯大富豪與席捲全球的油元經濟,為讀者呈現其實際的樣貌。

 

全球最忙碌的杜拜CEO

杜拜當下的開發熱潮最適合用「瘋狂」一詞形容。看在日本人的眼中,雖然事不關己,但還是不禁聯想到舊日惡夢,擔心一旦石油泡沫破滅,後果該如何收拾?但是,正一頭熱的開發商根本就聽不進去,認為這樣的擔心只是出於窮人的酸葡萄心理。話說回來,在日本的泡沫經濟時代,創業的人不也是隨著時代潮流的趨勢,鄙視辛勤工作的上班族,沉迷在金錢遊戲裡頭。身處於這股潮流之中的人,絕對不會悲觀地認為泡沫經濟會破滅,而只能在遠處看著的平民百姓,則是帶著半羡慕、半嫉妒的心情,想像這些人總有一天也會落魄潦倒,並且期待著自己的想法成真。

日本的狀況果真符合了平民百姓的期盼,而杜拜的情形又將如何?不管怎樣,杜拜握有一盞「阿拉丁神燈」,亦即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石油,而日本人的倫理觀則是視勤勉刻苦為美德、認為艱難困苦方能成就個人,或許兩者的情況終究無法拿來相提並論吧。

阿布達比已開始正式生產石油,其他的酋長國似乎都是為了分一杯羹而加入聯邦。杜拜雖然也生產微量的石油,但同樣還是依賴著阿布達比的經濟支援。一九七一年十二月,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正式建國,總統為阿布達比邦長,副總統則由杜拜邦長擔任。

一九五八年即位的拉希德邦長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將杜拜帶上近代國家的道路,獲得了高度好評。杜拜雖然已是貿易運輸的中繼港,成為周邊地區商人的據點,卻絕對稱不上富裕。一九七一年,杜拜與阿布達比同時獨立後,還是和其他酋長國一樣,依賴著阿布達比的石油收入,仍舊是一個沒沒無名的小國。

第一次石油危機出現,為杜拜帶來了最初的轉機。杜拜的石油生產量極少,僅達阿布達比的數十分之一,然而原油價格一舉由每桶二美元上漲到十美元,杜拜的歲收因此急速增加。一九七九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出現,原油每桶二十美元的時代來臨。於是,八
○年代的杜拜也和阿布達比等產油國一樣,盡情歌頌著美好的日子。雖然拉希德邦長擔心石油枯竭後的前景,傾注心血改善能讓杜拜成為貿易據點的基礎建設,例如興建新機場、開設傑貝.阿里(Jebel Ali)自由貿易港;而拉希德的四個兒子卻是有了賣石油賺來的美元後,就開始盡情享樂。

他們投下總額將近五億美元,購買了一千匹的純種馬,但是贏取的比賽獎金總共只有四千萬美元。即使將這些名馬配種賺得的費用算在內,這筆投資純種馬的生意仍舊無法說是成功。

瑪克圖姆兄弟在純種馬的世界經歷了商場的嚴苛,這番體驗成為他們今日寶貴的財產,其成果就是將杜拜逐漸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觀光勝地,而且又募集鄰近各國的油元,成立了巨大的投資基金,漸漸獲得了全球金錢遊戲的參賽資格。

這四兄弟走過的全球賽馬界是最頂級的博奕圈子,也是王公貴族的社交場合。當時絢爛華麗的社交經驗,應該也都被活用在杜拜觀光度假設施的建設概念上;而在賽馬中培養出來對於勝負的直覺,大概也適用於投資的金錢遊戲上,因為現代的金錢遊戲正是一場運用頭腦的賭局。

杜拜成為了周邊各國的中繼港,是受到高度好評的轉口貿易基地。杜拜冒著借款的風險,投入執行的首次大型建設計畫大獲成功。

但是,這處油田的石油蘊藏量不多,根本無法與阿布達比相提並論,而且自從開始生產後,產量年年減少,顯然油田早晚會枯竭。因此,杜拜必須盡快扶植起可以取代石油的產業。拉希德邦長此時又做出了一場豪賭,他計畫藉由投資大型基礎建設工程,振興杜拜國內經濟。

拉希德邦長堅信:「只要容器成型了,自然就會有東西可裝。」也就是說,先行投資才是杜拜的生存之道。他的構想十分宏偉,企圖讓杜拜搖身變成一大物流據點,業務範圍將涵蓋中亞到非洲東海岸。大型的港灣設備及自由貿易特區會引來全球各地的物資,而杜拜將成為這些物資轉運到中亞或東非的基地,周邊各國自然也包含在物流營運的範圍內。一旦這個構想實現,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務人士將集聚杜拜。為了這些商務人士,所以先建設新機場,並且成立了國營航空公司(阿酋航空)。過去杜拜向科威特政府貸款疏浚港口,造就出中東最大的港灣,因此拉希德邦長再次夢想著要打造出相同的成功經驗。

只要周邊各國的油元不斷流入杜拜,杜拜積極建設的熱潮就不會止歇。這樣的做法最後是否能夠成功,結果也僅有唯一的真神阿拉才會知道。

產油國本身的產業並非十分發達,因此油元的投資對象極為有限。也就是說,錢從美國回流到自己國家後,卻無法在國內找到新的投資標的。當時,這些產油國看到了杜拜著手進行的多項開發建案,以及杜拜在全球各地展開的企業併購案。於是,油元如同雪崩一般,大量地湧入杜拜;而杜拜就彷彿是宇宙中的黑洞,無限地吸收著流入的油元。

由此可知,穆罕默德邦長興起這波開發熱潮時,運用的是別人的錢,而不是自掏腰包。父親拉希德已經完成了港灣、機場、自由貿易特區等基礎建設,因此穆罕默德就計畫利用這些完善的基礎建設,建立一個嶄新的產業,亦即觀光產業。

杜拜能夠獲致今日如此輝煌的成就,究竟有什麼祕訣? 

首先就是杜拜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擁有天然良港。但是,光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國家或城市還是無法發展起來。因此,穆罕默德的父親拉希德前邦長展現出來的先見之明,以及他思慮周到、果敢決斷的執行能力,才應該列為杜拜成功的最大祕訣。其次,穆罕默德邦長四兄弟透過賽馬娛樂,磨鍊出對於國際商場的敏銳度,這點也不能不提。儘管在賽馬上投資了五億美元,獲得的獎金總額卻僅有四千萬美元,但問題並不在損失的金額多寡。賭博不正是讓他們鍛鍊出商場敏銳度的最佳負面教材?

而且,時代的潮流也湧向了杜拜。擴張杜拜港、新建大型機場,以及開設自由貿易特區等先行投資建設被說成是有勇無謀,卻準確地命中了時代的需求,一舉讓杜拜成為其他城市望塵莫及的最尖端都市。因此,杜拜成功的第二個祕訣就是「時運」。

此外,杜拜的成功還要加上另一個因素,也就是杜拜與阿布達比的關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財政收入中,阿布達比的石油占了八
○%。因此,外交、軍事、內政,以及與經濟相關的工作,幾乎都由阿布達比掌控。如果將七個酋長國比喻為一個家庭,阿布達比就像是責任感強烈的長子,不但是全家的支柱,一手攬下所有麻煩,而且還會慷慨地給幾個弟弟零用錢花用。相較之下,杜拜則像是無憂無慮的老二。複雜棘手的國際外交、與鄰近各國之間的糾紛、還有增加石油收入的算計等等,這些事情都由身為兄長的阿布達比一肩扛起,杜拜只需思考自己感興趣的賺錢問題。杜拜得以成功,也是因為「身為無憂無慮的次子」。

杜拜今後如果還要繼續享受「次子無憂無慮的生活」,必須小心不惹惱長兄阿布達比。如同眾人所見,杜拜的穆罕默德邦長與阿布達比的穆罕默德王儲似乎交情匪淺。二位穆罕默德的友好關係若是能夠持續下去,杜拜的將來或許暫時用不著擔心。

 

王族投資家──瓦利德王子
財經雜誌《富比士》認證的大富豪

根據美國財經雜誌《富比士》(Fobes)公布的二○○七年全球富豪排行榜,沙烏地阿拉伯王室的瓦利德王子(HRH Prince Al Waleed bin Talal bin Abdul Aziz Al Saud)名下資產共計二兆四千億日圓。排行榜第一名是創立微軟的比爾.蓋茲,擁有的總資產是六兆七千億日圓。近十年以來,比爾.蓋茲一直穩居第一名寶座。瓦利德王子的綜合排名曾經到達第二名,僅次於比爾.蓋茲,但是近年排名呈現下跌趨勢,二○○五年第五名、二○○六年第八名,二○○七年則是第十三名。

排名下跌是由於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
BRICs)的經濟起飛,相繼出現新興富豪,而不是因為他所擁有的資產縮水。瓦利德王子去年的資產為二兆二千億日圓,經過一年的時間,有著若干的增加。輕描淡寫地說是有著若干增加,然而一年內增加了二千億日圓,這個金額已經不是一般平民所能想像。

附帶一提,這個排行榜前一百名都沒有日本人上榜。到了第一百二十九名,才總算看到軟體銀行(
SoftBank)總裁孫正義(Masayoshi Son)的名字。孫總裁的資產為七千億日圓,僅是(!)瓦利德王子資產的三分之一。瓦利德王子毫無疑問是全球最富有的阿拉伯人,僅次於他的是排名第五十二名的科威特財閥卡拉菲家族(Al Kharafi)。如果以產業類別劃分,瓦利德王子被歸於「投資業」,在富豪投資家之中,他的位置僅次於綜合排名第二名的華倫.巴斐特(美國)。因此,瓦利德王子也被稱為是「阿拉伯的巴斐特」。身為王子好友的巴斐特曾因此寫信給王子,替他加油打氣,信中提到:「在奧瑪哈(Omaha),我被稱為是美國的瓦利德。」此外,瓦利德王子無疑地是王室紹德家族的成員,可是如他一般的王族富豪卻是別無分號。瓦利德王子同時擁有王族、投資家,以及大富豪的三個頭銜,確實是史上罕見的人物。

他是如何創造出高達二兆四千億日圓的資產?詳情容後再談。在此先透過他擁有的企業集團「王國控股公司」(
Kingdom Holding Company)的投資明細,檢視一下瓦利德王子現有的資產內容。首先,從投資部門類別來看,王國控股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投資占百分之五十三,主要是針對美國花旗集團(Citigroup)投資。瓦利德王子現在擁有花旗集團百分之三點九的股權,是該集團最大的個人股東。繼銀行業之後,王國控股第二大的投資金額鎖定了飯店業。他是國際級高級連鎖飯店「四季飯店集團」(Four Seasons Hotels and Resorts)的老闆。此外,總部設在瑞士的莫凡彼集團(Movenpick Group)也是他名下的產業。主要於北美各地設立高級飯店的費爾蒙特集團(Fairmont Group),瓦利德王子也擁有百分之五的股份。其他像是巴黎頂級飯店「喬治五世」(George Cinq),則是由他全額控股;而紐約的「廣場大飯店」(The Plaza Hotel)也有百分之十的股份握在他的手中。

大眾媒體、通訊,以及
IT產業也是瓦利德王子的重點投資領域之一。這個部分的投資名單上,洋洋灑灑列著眾多一流企業,例如新聞集團(News Corp.)、時代華納、蘋果公司、惠普(Hewlett-Packard)、柯達、摩托羅拉、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com)等等。不動產事業是瓦利德王子建立財富的基礎,如今也占了整體投資比重的一成。不動產事業的重心主要是位於利雅德最繁榮大道上的王國中心(Kingdom Center)。王國中心是一處大型都市開發建設計畫,整體建築包含了購物中心、辦公大樓、高級大廈,以及學校等設施,所有工程已於二○○三年秋季完成。王國塔(Kingdom Tower)為該中心的地標,高度三百零三公尺,是沙烏地阿拉伯首屈一指的超高摩天大樓,氣派非凡;而王國控股的總部就設在王國塔頂層。

王國控股百分之八十的投資標的都在海外,沙烏地阿拉伯國內的投資僅占百分之二十。瓦利德王子的投資活動以美國為主,再擴及全球。他最近特別針對阿拉伯世界及非洲各國開始擴大投資;而且由於響應伯父阿卜杜拉國王提出的「東望政策」(
Look East Policy;與亞洲經濟關係的強化政策),瓦利德王子也開始積極投資中國。如果將投資標的區分為上市企業與非上市企業,上市企業的比重占了整體投資的百分之八十,非上市企業則是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說,王國控股的投資標地多半是上市企業。

以上是瓦利德王子的投資資產明細。除此之外,他的個人資產還有利雅德的豪宅、一架最新巨型雙層空中巴士客機
A380
、大型遊艇等等,總價值大約二千五百億日圓。

瓦利德王子出生於一九五五年,因此在大學畢業後,如何能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裡,建立起如此巨大的財富?他如果少了「王子」的頭銜,就無法達成如此成就;而且他如果不是紹德家族一群「王子」中的非主流人物,一切也不會成真。


「全民皆富」的海灣產油國

海灣產油國雖然財力雄厚程度各有差別,不過國民全都過著富裕的生活。這些國家的街上四處林立著巨大的購物中心,世界一流名牌的服飾品、家電產品、廚具用品的商店鱗比櫛次,例如愛瑪士(
Hermes)、古馳(Gucci)、博柏利(Burberry)、DKNY、新力(Sony)、松下電氣(Panasonic)、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等,街上隨處可見全家一起出門購物逛街的人潮。

一去到工商業為主的城市,商業區內可說必定會有一區的店家專門販賣閃閃發亮的貴金屬。這一區稱為「金市場」(
Gold Souq)。阿拉伯文的「Souq」是「市場」的意思。金市場的店內密密麻麻地陳列著項鍊、手鐲等金飾,牆上和玻璃櫃滿是頭飾、首飾和戒指等飾品,上頭鑲嵌著鑽石、藍寶石及土耳其玉等各式各樣的寶石。這一區完全是女性的天下。貴婦全身罩著稱為「Abaya」的黑紗袍,置身於絢爛奪目的珠寶中,全神貫注地挑選。

金市場中的金製品分為各種等級,從光澤黯淡的十八
K金,到金黃澄澈的二十四K純金製品,種類應有盡有。不管是項鍊,或是手鐲,價格一律取決於重量,與設計樣式無關。只要將看中的飾品交給店員,店員會用磅秤量出重量,然後告知價錢,與超市「以量計價」的方式如出一轍。知道價錢後,客人和店員之間的議價戰爭正式開打,討價還價聲就成為金市場一帶喧鬧的主因。

海灣產油國缺乏有價值的當地名產,因此從日本到此地出差的人,通常都會受老婆、女兒委託購買金製品。日本女性偏好時尚的設計,所以十八
K金的製品比純金製品受歡迎,而且比起沉重花俏的款式,輕巧俐落的首飾、頸鍊才更符合日本女性的喜好。因此,來此出差的人不必耗費太多的金錢,就能將家人交代的東西一次買齊。但是,當地女性的喜好明顯不同。阿拉伯的女性喜愛純金製品,而且只要經濟許可,她們會購買又粗又重的金鍊和金鐲。她們將金製品當成高保值的財產,努力地買下。家中擁有多少重量的純金製品,就被她們視為是財富的證明。

海灣產油國的國民不需繳納所得稅,而且享有免費醫療及教育的待遇。麵包之類的食品便宜的驚人,汽油價格也只有日本的五分之一以下,比礦泉水還要便宜。由於生活不需花錢,所以過的日子富裕程度超過了實際領到的薪水。小康以上的家庭都會顧用全天候的女傭,無一例外。煮飯、洗衣、照顧小孩全都是印尼女傭的工作。阿拉伯的主婦只要哄哄孩子,或是整日和左右鄰居閒話家常。稍微富有一點的家庭則是雇請專用的菲律賓司機,負責載送家人上街購物。

至於阿拉伯人的丈夫,多數都是公務人員。他們也都是坐在開著冷氣的辦公室裡,也不需要做什麼大不了的工作,就只是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與同事認真地談天說地。偶爾有文件需要處理的話,過目完了、核好章後,就交由來自葉門的辦公室小弟送往下一個經手的部門。即使核章的文件是道路工程的許可證明,工程本身和核淮的人卻是毫無關係。炎熱氣候下進行道路工程的是出外謀生的印度外勞,而監督的工作則是埃及工人的責任。

民營企業大概也是類似的情形,海灣各國的國民只接受管理階層以上的職位。年輕人嫌棄三
D的工作,也就是「艱苦」(Difficult)、「骯髒」(Dirty),以及「低賤」(Demeaning)的工作。父母親也會給予孩子零用錢,讓他們遊手好閒地渡日,因為孩子從事的工作如果和出外謀生的外勞一樣,是有損體面的事。據說海灣各國年輕人的失業率居高不下,原因正出在這裡的年輕人與其父母選擇職業的喜好。

根據日本的雇用保險法規定,所謂的失業狀態是指:「具備就業意願,並且有能力隨時任職,卻無法找到工作。」依照這個定義來看,產油國的年輕人是「延遲就業者」,而不是「失業者」。在產油國內,不必工作也能生活,因此「不工作就沒得吃」的這句話,在此地並不適用。一般平民的情況已是如此,王室的生活必定更超出你我的想像。能夠享受這樣的生活,都是受惠於地下汲取而得的石油及天然氣。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