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新競爭時代-全球企業戰將的成功思維
導言
假設你有機會環遊世界,與數十位最成功的企業領袖面對面晤談;再假設他們坦誠說出自己的目標與策略,甚至深夜裡令他們無法入眠的難題。
你對這些每年所銷售的產品和服務以兆美元計、管理數百萬員工,以及引領新技術突破發展的業界翹楚有什麼看法?你覺得他們很了不起,還是跟你我一樣只不過是個平庸之輩?你認為他們的願景就多變的時代而言是否夠大膽?你認為他們對塑造二十一世紀的社會有什麼影響?而你又覺得他們應該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一九九九年下半年我就有如此難得的經驗。我訪問了四十位重量級的業界領袖,他們無論是在事業或想法上,幾乎影響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我設法深入他們的思想;我想要了解他們經營事業的環境、他們眼中看到的機會、他們所面臨的障礙,以及他們最擔憂的問題。我想知道他們對於網際網路、新經濟及管理跨越多國文化的龐大企業,所帶來的挑戰有何看法,以及他們認為自己在奠定當代資本主義的基礎上扮演何種角色。
完成這些訪談後,我試圖從中歸納出企業執行長所身處的是一個怎樣的環境,他們如何應對,以及還有哪些地方仍待努力。
耶魯領袖論壇
不久前奇異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威爾許,在耶魯大學對一群企管研究所的學生演講,當時我也坐在下面聽講,撰寫本書的構想便是在那時興起的。威爾許是當代數一數二的成功企業領袖,經過他二十年的領導,奇異公司的市值從一百二十億美元成長到五千億美元以上。此外,在企業改造、品質管制、全球化,以及如何帶領傳統產業和服務業公司跨入網際網路時代等方面,他也為其他執行長立下典範。
演講會場內擠滿聽眾。講台下的地板上、走道上及入口處都坐滿學生,但是現場鴉雀無聲,聽眾全神貫注地聆聽威爾許發表高論。他演講完畢,請台下發問時,立刻就有至少二十五個人舉手。他指向一個很熱切的年輕人,說道:「請說。」
那個學生問:「現在有很多公司正在進行合併,如果我是一個剛合併完成的企業集團負責人,您對我有什麼建議?」
威爾許脫下外套,丟在身後的椅子上,一面捲起袖子一面走到講台前,然後說:「我們必須把企業看成是一棟大房子,裡面有好幾層樓,每一層樓就好比一個管理層級。房子裡面還有內牆相隔,就如公司中各種不同的部門。」他的眼睛閃閃發亮,向聽眾走近幾步,說道:「我的作法是,拿一顆手榴彈。」接著他彎起手臂,緊握拳頭,手裡好像拿著一個假想的東西,說道:「現在拉開引信。」
他頓了一下。所有的學生彷彿都往前傾。「接下來,」他壓低肩膀,彎下腰,緩緩擺動手臂,好像準備打保齡球,說道:「從正門把手榴彈丟進去,炸掉所有的樓層和內牆。」他起身站好,搓搓手:「現在,我們可以開始做點事情了。」
接著這位美國經營之神開始說明,他對奇異公司的策略是要創造一個沒有任何界線的組織,建立一個思想可以自由流通的企業文化,不分飛機零件或燈泡製造部門,不分上海分公司或辛辛納提分公司。不過他強調,第一步一定是要先除去現有的壁壘。
消除界線與壁壘是威爾許改造奇異的核心策略,這個概念獲得社會極為廣大的回響。這個策略揭示了各行各業的公司都在走的路:將組織層級扁平化、消除內部溝通障礙,以及提升員工的進取心。它也反映出企業正以各種合作形式的結合力量,擴大產品與顧客的範圍,堪稱與網際網路在全世界發揮的作用相互輝映。這是國界漸次模糊,也就是所謂「全球化」現象的精髓所在。
那次耶魯管理學院舉辦的「領袖論壇」,有多位企業的最高領導人出席,談論切身的體驗,威爾許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英國石油公司(BP)的執行長布朗尼爵士(Sir John Browne)。在過去四年裡,布朗尼購併了兩大美國同業:美國石油(Amoco)和大西洋富田(Atlantic Richfield)公司,可說是創建跨大西洋巨型事業集團的開路先鋒。他在一九九八年秋天來到耶魯,談的是領導企業不僅要專注於盈虧,也要注重公司與周遭社區之間的關係。他在演講當中承諾,英國石油公司願意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到各國政府建議或別家公司的目標水準以下;這破天荒的宣言立即被報導到全世界。當天演講完之後,有個學生提出一個很大的問題:「你怎麼看待像貴公司這樣的跨國大企業跟整個社會的關係?」
布朗尼緩緩步向中間的走道,大約往前走了二十碼,就站在發問的學生旁邊。他說得很小聲,別在領帶上的麥克風幾乎收不到他的聲音:「企業與其周遭的社會密不可分。」他滿懷熱忱地說:「我們不是賺了錢,然後到別的地方去生活。大家的社會也是我們的社會,公司的每一份子也是社會的公民,他們對自己和家人有期盼也有擔憂。公司若要營運順利,就一定要贊同員工的價值觀,一如認同顧客的價值觀一樣。我們不能獨善其身,必須參與公共政策議題,對社會有所貢獻。」
布朗尼這番話點出另一個重要的課題。在亞當.史密斯的主張占絕對上風的全球化經濟裡,政府前所未有地對經濟和技術力量的掌控力不從心,那麼大型國際企業應該扮演何種角色,擔負怎樣的責任?企業不僅要為股東謀利,也對顧客、員工、供應商及周遭社會等其他團體負有義務,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兩者的關係?由此可能衍生出更多的問題。
在步入新世紀後,像威爾許和布朗尼這樣的企業領袖究竟擁有多少權力?他們看到什麼樣的機會和限制?他們認為自己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我們該如何評價他們對於挑戰的看法?聽過威爾許、布朗尼及其他許多企業領袖的發言,我覺得自己很想跟其中某些人進行深談,也想跟很多這次不能來到耶魯領袖論壇的人談談,以了解他們心中的想法。
全球資本主義的推手
全球化公司的最高主管領導著無遠弗屆的企業組織。以美國線上(AOL)的董事長兼執行長凱斯(Stephen Case)為例,在美國線上與時代華納合併之後,他便管理著全球最大的傳播事業集團,擁有兩千兩百萬以上的網路訂戶;此外,透過書籍雜誌的銷售,可以接觸大約六千五百萬個家庭。AT&T的阿姆斯壯(C. Michael Armstrong),他的公司擁有超過六千萬的用戶。福特汽車公司負責人威廉‧福特(William Clay Ford Jr.),他的公司每年營業額比大多數國家的國民生產毛額還要多。李吉歐(Leonard Riggio)的邦諾連鎖書店(Barnes & Noble),全美一○%的圖書都是從他店裡賣出的。歐利拉(Jorma Ollila)的諾基亞公司,市值占其母國芬蘭股市的五○%以上,行動電話銷售量則占全球的二五%。
索瑞爾爵士(Sir Martin Sorrell)的WPP公司正在購併揚雅公司(Young & Rubicam),即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廣告暨傳播集團。梅鐸(Rupert Murdoch)的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為西起波士頓東迄北京的廣大地區,提供新聞、體育及娛樂節目,並眼看就要成為美國聲勢最大的媒體公司。高盛公司的保羅森(Henry Paulson Jr.),向若干全球最大的企業提供組織結構和策略的顧問服務;一九九九年美國首次公開上市公司所籌得的資金中,高盛就占二○%。布魯爾(Rolf-E. Breuer)主持的德意志銀行是歐洲最大的銀行,而且從某種衡量標準來看,更是世界第一。世界最著名的全球投資者索羅斯,他的業務決策或對公共政策的建議可以左右國際市場。貝瑞斯福特(Susan Berresford)主持的福特基金會,在十六國設有辦事處,贊助慈善事業。
執行長在所謂的全球化大戲中也是要角。他們主持的公司在各地移動資金、資訊、商品及服務,使世界逐漸結為一家,因此他們對經濟成長、就業、技術發展及環境,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這些影響包括如何平衡公益與私利的價值,例如自由市場應多開放、政府管制應多嚴格。他們將引導同時涉及科技、商業、價值判斷,甚至對社會造成爆炸性後果的活動,像是生物醫學研究、基因改造食物、隱私權及人身保障等等。執行長可以是全球資本主義的推手,也可以在政治經濟急遽變化時提供穩定的力量。不論他們怎麼做,他們的影響力至少可與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相提並論,甚至更高。
假設你有機會環遊世界,與數十位最成功的企業領袖面對面晤談;再假設他們坦誠說出自己的目標與策略,甚至深夜裡令他們無法入眠的難題。
你對這些每年所銷售的產品和服務以兆美元計、管理數百萬員工,以及引領新技術突破發展的業界翹楚有什麼看法?你覺得他們很了不起,還是跟你我一樣只不過是個平庸之輩?你認為他們的願景就多變的時代而言是否夠大膽?你認為他們對塑造二十一世紀的社會有什麼影響?而你又覺得他們應該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一九九九年下半年我就有如此難得的經驗。我訪問了四十位重量級的業界領袖,他們無論是在事業或想法上,幾乎影響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我設法深入他們的思想;我想要了解他們經營事業的環境、他們眼中看到的機會、他們所面臨的障礙,以及他們最擔憂的問題。我想知道他們對於網際網路、新經濟及管理跨越多國文化的龐大企業,所帶來的挑戰有何看法,以及他們認為自己在奠定當代資本主義的基礎上扮演何種角色。
完成這些訪談後,我試圖從中歸納出企業執行長所身處的是一個怎樣的環境,他們如何應對,以及還有哪些地方仍待努力。
耶魯領袖論壇
不久前奇異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威爾許,在耶魯大學對一群企管研究所的學生演講,當時我也坐在下面聽講,撰寫本書的構想便是在那時興起的。威爾許是當代數一數二的成功企業領袖,經過他二十年的領導,奇異公司的市值從一百二十億美元成長到五千億美元以上。此外,在企業改造、品質管制、全球化,以及如何帶領傳統產業和服務業公司跨入網際網路時代等方面,他也為其他執行長立下典範。
演講會場內擠滿聽眾。講台下的地板上、走道上及入口處都坐滿學生,但是現場鴉雀無聲,聽眾全神貫注地聆聽威爾許發表高論。他演講完畢,請台下發問時,立刻就有至少二十五個人舉手。他指向一個很熱切的年輕人,說道:「請說。」
那個學生問:「現在有很多公司正在進行合併,如果我是一個剛合併完成的企業集團負責人,您對我有什麼建議?」
威爾許脫下外套,丟在身後的椅子上,一面捲起袖子一面走到講台前,然後說:「我們必須把企業看成是一棟大房子,裡面有好幾層樓,每一層樓就好比一個管理層級。房子裡面還有內牆相隔,就如公司中各種不同的部門。」他的眼睛閃閃發亮,向聽眾走近幾步,說道:「我的作法是,拿一顆手榴彈。」接著他彎起手臂,緊握拳頭,手裡好像拿著一個假想的東西,說道:「現在拉開引信。」
他頓了一下。所有的學生彷彿都往前傾。「接下來,」他壓低肩膀,彎下腰,緩緩擺動手臂,好像準備打保齡球,說道:「從正門把手榴彈丟進去,炸掉所有的樓層和內牆。」他起身站好,搓搓手:「現在,我們可以開始做點事情了。」
接著這位美國經營之神開始說明,他對奇異公司的策略是要創造一個沒有任何界線的組織,建立一個思想可以自由流通的企業文化,不分飛機零件或燈泡製造部門,不分上海分公司或辛辛納提分公司。不過他強調,第一步一定是要先除去現有的壁壘。
消除界線與壁壘是威爾許改造奇異的核心策略,這個概念獲得社會極為廣大的回響。這個策略揭示了各行各業的公司都在走的路:將組織層級扁平化、消除內部溝通障礙,以及提升員工的進取心。它也反映出企業正以各種合作形式的結合力量,擴大產品與顧客的範圍,堪稱與網際網路在全世界發揮的作用相互輝映。這是國界漸次模糊,也就是所謂「全球化」現象的精髓所在。
那次耶魯管理學院舉辦的「領袖論壇」,有多位企業的最高領導人出席,談論切身的體驗,威爾許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英國石油公司(BP)的執行長布朗尼爵士(Sir John Browne)。在過去四年裡,布朗尼購併了兩大美國同業:美國石油(Amoco)和大西洋富田(Atlantic Richfield)公司,可說是創建跨大西洋巨型事業集團的開路先鋒。他在一九九八年秋天來到耶魯,談的是領導企業不僅要專注於盈虧,也要注重公司與周遭社區之間的關係。他在演講當中承諾,英國石油公司願意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到各國政府建議或別家公司的目標水準以下;這破天荒的宣言立即被報導到全世界。當天演講完之後,有個學生提出一個很大的問題:「你怎麼看待像貴公司這樣的跨國大企業跟整個社會的關係?」
布朗尼緩緩步向中間的走道,大約往前走了二十碼,就站在發問的學生旁邊。他說得很小聲,別在領帶上的麥克風幾乎收不到他的聲音:「企業與其周遭的社會密不可分。」他滿懷熱忱地說:「我們不是賺了錢,然後到別的地方去生活。大家的社會也是我們的社會,公司的每一份子也是社會的公民,他們對自己和家人有期盼也有擔憂。公司若要營運順利,就一定要贊同員工的價值觀,一如認同顧客的價值觀一樣。我們不能獨善其身,必須參與公共政策議題,對社會有所貢獻。」
布朗尼這番話點出另一個重要的課題。在亞當.史密斯的主張占絕對上風的全球化經濟裡,政府前所未有地對經濟和技術力量的掌控力不從心,那麼大型國際企業應該扮演何種角色,擔負怎樣的責任?企業不僅要為股東謀利,也對顧客、員工、供應商及周遭社會等其他團體負有義務,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兩者的關係?由此可能衍生出更多的問題。
在步入新世紀後,像威爾許和布朗尼這樣的企業領袖究竟擁有多少權力?他們看到什麼樣的機會和限制?他們認為自己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我們該如何評價他們對於挑戰的看法?聽過威爾許、布朗尼及其他許多企業領袖的發言,我覺得自己很想跟其中某些人進行深談,也想跟很多這次不能來到耶魯領袖論壇的人談談,以了解他們心中的想法。
全球資本主義的推手
全球化公司的最高主管領導著無遠弗屆的企業組織。以美國線上(AOL)的董事長兼執行長凱斯(Stephen Case)為例,在美國線上與時代華納合併之後,他便管理著全球最大的傳播事業集團,擁有兩千兩百萬以上的網路訂戶;此外,透過書籍雜誌的銷售,可以接觸大約六千五百萬個家庭。AT&T的阿姆斯壯(C. Michael Armstrong),他的公司擁有超過六千萬的用戶。福特汽車公司負責人威廉‧福特(William Clay Ford Jr.),他的公司每年營業額比大多數國家的國民生產毛額還要多。李吉歐(Leonard Riggio)的邦諾連鎖書店(Barnes & Noble),全美一○%的圖書都是從他店裡賣出的。歐利拉(Jorma Ollila)的諾基亞公司,市值占其母國芬蘭股市的五○%以上,行動電話銷售量則占全球的二五%。
索瑞爾爵士(Sir Martin Sorrell)的WPP公司正在購併揚雅公司(Young & Rubicam),即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廣告暨傳播集團。梅鐸(Rupert Murdoch)的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為西起波士頓東迄北京的廣大地區,提供新聞、體育及娛樂節目,並眼看就要成為美國聲勢最大的媒體公司。高盛公司的保羅森(Henry Paulson Jr.),向若干全球最大的企業提供組織結構和策略的顧問服務;一九九九年美國首次公開上市公司所籌得的資金中,高盛就占二○%。布魯爾(Rolf-E. Breuer)主持的德意志銀行是歐洲最大的銀行,而且從某種衡量標準來看,更是世界第一。世界最著名的全球投資者索羅斯,他的業務決策或對公共政策的建議可以左右國際市場。貝瑞斯福特(Susan Berresford)主持的福特基金會,在十六國設有辦事處,贊助慈善事業。
執行長在所謂的全球化大戲中也是要角。他們主持的公司在各地移動資金、資訊、商品及服務,使世界逐漸結為一家,因此他們對經濟成長、就業、技術發展及環境,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這些影響包括如何平衡公益與私利的價值,例如自由市場應多開放、政府管制應多嚴格。他們將引導同時涉及科技、商業、價值判斷,甚至對社會造成爆炸性後果的活動,像是生物醫學研究、基因改造食物、隱私權及人身保障等等。執行長可以是全球資本主義的推手,也可以在政治經濟急遽變化時提供穩定的力量。不論他們怎麼做,他們的影響力至少可與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相提並論,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