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佐賀阿嬤笑著活下去
禮物?願意幫我嗎?
事情發生在我中學一年級的時候。
在廣島經營小居酒屋的母親,轉到一家規模很大的中餐館當領班,收入多了一些,我也因此得到一點零用錢。我興奮地問外婆:
「阿嬤,妳要什麼生日禮物?」
外婆立刻反問:
「禮物?願意幫我嗎?」
她的意思是,與其送她東西,她寧可要我幫她做打掃的工作。
「嗯,可以啊。」
我嘴上說好,但心情有點沉重。
小學時,外婆有幾次身體不舒服,我去幫她打掃過,非常辛苦。
打掃範圍是佐賀大學和附屬中小學的教職員室和廁所。中小學的廁所必須在上課前打掃完畢,所以早上最遲也得在四點鐘起床才行。
廁所的地板是水泥地,腳底好冷,而且不是新式的抽水馬桶,是舊式的糞坑,非常臭。
現在好像有那種附帶刷子的清掃機,清洗地板可以一氣呵成,但當時沒有那種東西。
必須先灑上藥效強勁的粉末,拿帶柄的刷子用力刷洗。
那時候也沒有橡膠手套,才一會兒工夫手就粗皴起皺。
當然,必須一間間仔細刷洗乾淨,但因為是小孩子使用的地方,糞溺四溢,非常髒,真是沒有相當耐性就做不來的工作。
記得小學時有一次,天氣非常冷。
外婆腰痛得厲害,我又要幫她去打掃,出門前我問:
「阿嬤,早上好冷,我先打掃教職員室,然後再去洗廁所好不好?」
外婆搖搖頭說:
「你先做完辛苦的工作,後面就覺得像在天堂了。」
我不明白,但還是照她吩咐的去做,結果果然是這樣。
做完又冷又累的掃廁所工作,再進教職員室時,感覺真的像天堂。
可以吹著口哨輕鬆地打掃。
而且只要做過就知道,經過用力刷洗的重度勞動後,身體會熱到流汗,一點也不覺得冷。
啊呀,話題扯遠了,再說我中學一年級時外婆的生日吧。
在外婆的要求下,我就以幫她打掃當作生日禮物。
雖然還是辛苦,但我已經是中學生,力氣大了,迅速俐落地做完工作。
外婆非常高興,說:「好輕鬆!」
看到她的笑容,我也覺得「這比送什麼生日禮物都好」。
此後,在去廣島唸高中以前,每逢外婆的生日,我都去幫她打掃。
不用昂貴的禮物就能討她的歡心。
不過,我猜母親他們姊弟應該都有幫忙打掃的經驗吧。
畢竟外婆是以不請假為賣點,實在有事不能去時,就會叫孩子們代班。
「好辛苦啊!」
「累死了。」
談到往事,大家同聲喊苦,可是表情都生動起來,津津樂道當時的情況,不知不覺變成爭相邀功的局面。
「我幫了最多次。」
「不對,我比你多……」
真有意思。
一般說來,這可能是傷心淚落話當年的場景,在外婆家卻不然,真是開朗一族。
除了用幫忙打掃代替生日禮物外,外婆還真會指使人工作呢。
我到佐賀的第一天,外婆就立刻教我怎麼煮飯。
而且沒有電鍋,是用爐灶生火煮飯。
怎能讓八歲的小孩來做?……可能有人覺得過分,但是外婆凌晨四點鐘就要起床去打掃,沒有時間做早飯,只能匆匆吃一碗昨晚剩下的冷飯就出門。
她大概覺得小孩子這樣太可憐,所以教我煮熱騰騰的飯來吃。
剛開始時,我煮出來的都是半生不熟的硬米飯,看到珍貴的米那樣被蹧蹋,外婆沒有一句怨言,默默地吃下去。
反正,從抵達外婆家的第二天早上起,我整整煮了八年的早飯。
雖然外婆沒有明說要我幫忙,但是八歲的我已經知道那是我的任務了。
後來,去提洗澡水和替屋後的田地澆水,也變成我的工作。
我看到外婆拿著水桶到當時還很清澈的河裡提水,覺得很有趣,主動說:「阿嬤,我來幫妳。」
外婆挑釁地說:
「你提得動嗎?哈哈哈哈……」
我年紀雖小,但終究是男孩。
「提得動!」
我賭氣地把水桶裝滿水。
水出乎意料的重。
我覺得不可能像外婆那樣兩手各提一個水桶,於是雙手提著一個,吃力地往前走。
外婆又挑戰似地笑著說:
「兩手各提一桶看看!」
「很重!」
我不敢逞強。
「不重。」
外婆立刻說。
沒辦法,我只好把兩個水桶都裝滿,兩手各提一個。
咦?不重!
真不可思議,兩手各提一個可以保持左右平衡,走起路來反而更輕鬆。
「對吧?」
外婆得意地笑著說。
而且一次提兩桶,提的次數可以減半。
我非常得意,從那天以後,每天到河裡提四、五十桶水洗澡,提十五桶水灌溉屋後田地的工作,變成我的日課。
這也不是外婆特別吩咐我做的,只是看到外婆除了清掃工作,每天還要往返河邊幾十趟,自然覺得這些工作該我來做。
煮飯提水變成我的日課後,外婆既沒誇我「好乖」,也沒給我跑腿費,我自己也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
現在常常聽說有些父母要用「獎勵」的方式讓孩子幫忙作家事,我覺得這有點不對。
我覺得比較好的方式是,父母在做家事時,孩子若有興趣,自然會過來湊熱鬧。
這時問他「會不會?」放手讓他做做看,如果做得成,把那工作派給孩子就好。
我才八歲,外婆就派給我不少工作,當然更不可能放過其他的幫手。
更何況她有五個女兒,嫁人以後,又平白多了幾個半子。
每逢中元節和過年時,女兒女婿都會回娘家。
那時候,外婆一定毫不客氣地支使女婿。
夏天時,外婆一聲「灑水囉!」大家立刻跑到河邊提水來潑灑路面。
人多好辦事,近十個人來回幾趟,不只我們家門口,連遠遠的地方瞬時都灑上了水。
「啊,好涼快。」
鄰居都好高興。
可是,勞動還沒完。
「澆田囉!」
「洗澡囉!」
只要外婆一聲令下,水桶接力隨即展開。
從河邊到洗澡桶,大家排成一列,把裝了水的桶子一個傳一個,洗澡桶瞬間就裝滿了水。
這對我們家親戚來說,是尋常光景,但是外人看了一定大吃一驚。
小阿姨明子是我到佐賀以後才出嫁的,小姨丈第一次陪她回娘家時的情形真的很滑稽。
小姨丈在都市長大,外婆要他把洗澡桶加滿水,他到處找不到水龍頭,不知所措地站在那裡。
我看不過去說:
「姨丈,這裡啦!」
我帶他到河邊。
「啊?要從河裡提水?」
光是這樣,就已夠讓他吃驚的了。
開始水桶接力後,更叫他直翻白眼。
可是,和大家一起做著做著,他似乎做出興趣來了,不停地跟我說:
「昭廣,這好像在露營。」
那時我心裡還在嘀咕,「他說什麼呀」,可是現在回想起來,在外婆家提河水洗澡、生火煮飯的生活,真的每天都像在露營。
如果想成每天都過著戶外生活,確實很快樂。
年底的搗麻糬大會,更是姨丈們的受苦日。
外婆認為,十二月二十九日搗出來的是「苦麻糬」,不可以;三十一日搗的麻糬,又會變成「一夜餅」,不吉利(編注:因日語「九」的發音跟「苦」一樣;三十一日隔天就是新年,所以會變成只隔一夜就過年),所以堅持要在二十八日這天搗麻糬,做鏡餅。
要搗全家人吃的分量,總共要搗五臼。
外婆前一天就買好糯米,當天早上四點鐘起床把糯米炊熟。
終於要開始搗麻糬了,搗杵的工作當然非女婿莫屬。
「嗨!」
「嗨!」
外婆俐落地加水、翻轉麻糬。
姨丈們配合時機,你一捶、我一捶,合力搗好五臼的麻糬。
在那個時代,鄉下地方自家搗麻糬做鏡餅的家庭還很多,都市的家庭大概沒有場地可搗,幾乎都是買現成的。
姨丈們做完不習慣的重勞動後,一個個筋疲力盡。
多日不見的阿姨們,則一邊把搗好的麻糬揉成圓圓的鏡餅,一邊熱鬧敘舊。只有我母親忙著中餐館的工作沒有來。
表兄弟姊妹也都到齊了。
「媽,弄髒了,幫我擦擦。」
「媽,跌倒了,幫我呼呼。」
看到他們向母親撒嬌的模樣,我忍不住思念起母親。
「昭廣,過來吃啊!」
阿姨把剛做好的鏡餅灑上炒熟的黃豆粉遞給我,我沒伸手。
「我不想吃!」
我衝出家門,一路跑到河邊,蹲在地上哇哇大哭。
「媽,妳為什麼不回來?別的阿姨都來了!」
我邊哭邊對著河水大喊,旁人看了或許覺得我很可憐。
可是外婆卻對我說:
「昭廣,過來幫忙。」
要我陪她把剛做好的鏡餅分送四鄰。
搗麻糬雖然熱鬧快樂,但這回憶還是微微帶點苦味。
事情發生在我中學一年級的時候。
在廣島經營小居酒屋的母親,轉到一家規模很大的中餐館當領班,收入多了一些,我也因此得到一點零用錢。我興奮地問外婆:
「阿嬤,妳要什麼生日禮物?」
外婆立刻反問:
「禮物?願意幫我嗎?」
她的意思是,與其送她東西,她寧可要我幫她做打掃的工作。
「嗯,可以啊。」
我嘴上說好,但心情有點沉重。
小學時,外婆有幾次身體不舒服,我去幫她打掃過,非常辛苦。
打掃範圍是佐賀大學和附屬中小學的教職員室和廁所。中小學的廁所必須在上課前打掃完畢,所以早上最遲也得在四點鐘起床才行。
廁所的地板是水泥地,腳底好冷,而且不是新式的抽水馬桶,是舊式的糞坑,非常臭。
現在好像有那種附帶刷子的清掃機,清洗地板可以一氣呵成,但當時沒有那種東西。
必須先灑上藥效強勁的粉末,拿帶柄的刷子用力刷洗。
那時候也沒有橡膠手套,才一會兒工夫手就粗皴起皺。
當然,必須一間間仔細刷洗乾淨,但因為是小孩子使用的地方,糞溺四溢,非常髒,真是沒有相當耐性就做不來的工作。
記得小學時有一次,天氣非常冷。
外婆腰痛得厲害,我又要幫她去打掃,出門前我問:
「阿嬤,早上好冷,我先打掃教職員室,然後再去洗廁所好不好?」
外婆搖搖頭說:
「你先做完辛苦的工作,後面就覺得像在天堂了。」
我不明白,但還是照她吩咐的去做,結果果然是這樣。
做完又冷又累的掃廁所工作,再進教職員室時,感覺真的像天堂。
可以吹著口哨輕鬆地打掃。
而且只要做過就知道,經過用力刷洗的重度勞動後,身體會熱到流汗,一點也不覺得冷。
啊呀,話題扯遠了,再說我中學一年級時外婆的生日吧。
在外婆的要求下,我就以幫她打掃當作生日禮物。
雖然還是辛苦,但我已經是中學生,力氣大了,迅速俐落地做完工作。
外婆非常高興,說:「好輕鬆!」
看到她的笑容,我也覺得「這比送什麼生日禮物都好」。
此後,在去廣島唸高中以前,每逢外婆的生日,我都去幫她打掃。
不用昂貴的禮物就能討她的歡心。
不過,我猜母親他們姊弟應該都有幫忙打掃的經驗吧。
畢竟外婆是以不請假為賣點,實在有事不能去時,就會叫孩子們代班。
「好辛苦啊!」
「累死了。」
談到往事,大家同聲喊苦,可是表情都生動起來,津津樂道當時的情況,不知不覺變成爭相邀功的局面。
「我幫了最多次。」
「不對,我比你多……」
真有意思。
一般說來,這可能是傷心淚落話當年的場景,在外婆家卻不然,真是開朗一族。
除了用幫忙打掃代替生日禮物外,外婆還真會指使人工作呢。
我到佐賀的第一天,外婆就立刻教我怎麼煮飯。
而且沒有電鍋,是用爐灶生火煮飯。
怎能讓八歲的小孩來做?……可能有人覺得過分,但是外婆凌晨四點鐘就要起床去打掃,沒有時間做早飯,只能匆匆吃一碗昨晚剩下的冷飯就出門。
她大概覺得小孩子這樣太可憐,所以教我煮熱騰騰的飯來吃。
剛開始時,我煮出來的都是半生不熟的硬米飯,看到珍貴的米那樣被蹧蹋,外婆沒有一句怨言,默默地吃下去。
反正,從抵達外婆家的第二天早上起,我整整煮了八年的早飯。
雖然外婆沒有明說要我幫忙,但是八歲的我已經知道那是我的任務了。
後來,去提洗澡水和替屋後的田地澆水,也變成我的工作。
我看到外婆拿著水桶到當時還很清澈的河裡提水,覺得很有趣,主動說:「阿嬤,我來幫妳。」
外婆挑釁地說:
「你提得動嗎?哈哈哈哈……」
我年紀雖小,但終究是男孩。
「提得動!」
我賭氣地把水桶裝滿水。
水出乎意料的重。
我覺得不可能像外婆那樣兩手各提一個水桶,於是雙手提著一個,吃力地往前走。
外婆又挑戰似地笑著說:
「兩手各提一桶看看!」
「很重!」
我不敢逞強。
「不重。」
外婆立刻說。
沒辦法,我只好把兩個水桶都裝滿,兩手各提一個。
咦?不重!
真不可思議,兩手各提一個可以保持左右平衡,走起路來反而更輕鬆。
「對吧?」
外婆得意地笑著說。
而且一次提兩桶,提的次數可以減半。
我非常得意,從那天以後,每天到河裡提四、五十桶水洗澡,提十五桶水灌溉屋後田地的工作,變成我的日課。
這也不是外婆特別吩咐我做的,只是看到外婆除了清掃工作,每天還要往返河邊幾十趟,自然覺得這些工作該我來做。
煮飯提水變成我的日課後,外婆既沒誇我「好乖」,也沒給我跑腿費,我自己也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
現在常常聽說有些父母要用「獎勵」的方式讓孩子幫忙作家事,我覺得這有點不對。
我覺得比較好的方式是,父母在做家事時,孩子若有興趣,自然會過來湊熱鬧。
這時問他「會不會?」放手讓他做做看,如果做得成,把那工作派給孩子就好。
我才八歲,外婆就派給我不少工作,當然更不可能放過其他的幫手。
更何況她有五個女兒,嫁人以後,又平白多了幾個半子。
每逢中元節和過年時,女兒女婿都會回娘家。
那時候,外婆一定毫不客氣地支使女婿。
夏天時,外婆一聲「灑水囉!」大家立刻跑到河邊提水來潑灑路面。
人多好辦事,近十個人來回幾趟,不只我們家門口,連遠遠的地方瞬時都灑上了水。
「啊,好涼快。」
鄰居都好高興。
可是,勞動還沒完。
「澆田囉!」
「洗澡囉!」
只要外婆一聲令下,水桶接力隨即展開。
從河邊到洗澡桶,大家排成一列,把裝了水的桶子一個傳一個,洗澡桶瞬間就裝滿了水。
這對我們家親戚來說,是尋常光景,但是外人看了一定大吃一驚。
小阿姨明子是我到佐賀以後才出嫁的,小姨丈第一次陪她回娘家時的情形真的很滑稽。
小姨丈在都市長大,外婆要他把洗澡桶加滿水,他到處找不到水龍頭,不知所措地站在那裡。
我看不過去說:
「姨丈,這裡啦!」
我帶他到河邊。
「啊?要從河裡提水?」
光是這樣,就已夠讓他吃驚的了。
開始水桶接力後,更叫他直翻白眼。
可是,和大家一起做著做著,他似乎做出興趣來了,不停地跟我說:
「昭廣,這好像在露營。」
那時我心裡還在嘀咕,「他說什麼呀」,可是現在回想起來,在外婆家提河水洗澡、生火煮飯的生活,真的每天都像在露營。
如果想成每天都過著戶外生活,確實很快樂。
年底的搗麻糬大會,更是姨丈們的受苦日。
外婆認為,十二月二十九日搗出來的是「苦麻糬」,不可以;三十一日搗的麻糬,又會變成「一夜餅」,不吉利(編注:因日語「九」的發音跟「苦」一樣;三十一日隔天就是新年,所以會變成只隔一夜就過年),所以堅持要在二十八日這天搗麻糬,做鏡餅。
要搗全家人吃的分量,總共要搗五臼。
外婆前一天就買好糯米,當天早上四點鐘起床把糯米炊熟。
終於要開始搗麻糬了,搗杵的工作當然非女婿莫屬。
「嗨!」
「嗨!」
外婆俐落地加水、翻轉麻糬。
姨丈們配合時機,你一捶、我一捶,合力搗好五臼的麻糬。
在那個時代,鄉下地方自家搗麻糬做鏡餅的家庭還很多,都市的家庭大概沒有場地可搗,幾乎都是買現成的。
姨丈們做完不習慣的重勞動後,一個個筋疲力盡。
多日不見的阿姨們,則一邊把搗好的麻糬揉成圓圓的鏡餅,一邊熱鬧敘舊。只有我母親忙著中餐館的工作沒有來。
表兄弟姊妹也都到齊了。
「媽,弄髒了,幫我擦擦。」
「媽,跌倒了,幫我呼呼。」
看到他們向母親撒嬌的模樣,我忍不住思念起母親。
「昭廣,過來吃啊!」
阿姨把剛做好的鏡餅灑上炒熟的黃豆粉遞給我,我沒伸手。
「我不想吃!」
我衝出家門,一路跑到河邊,蹲在地上哇哇大哭。
「媽,妳為什麼不回來?別的阿姨都來了!」
我邊哭邊對著河水大喊,旁人看了或許覺得我很可憐。
可是外婆卻對我說:
「昭廣,過來幫忙。」
要我陪她把剛做好的鏡餅分送四鄰。
搗麻糬雖然熱鬧快樂,但這回憶還是微微帶點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