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來改變!:全球企業爭相效法!谷底翻身的女社長痛哭戰記
第二章 大破大立,決心讓公司浴火重生
從「人」開始進行改革
要成功擺脫廢棄物處理商形象,就必須對「人」進行改革。
而改革「人」,最重要的當然是員工教育。
剛成為試用社長時,員工非常討厭我,因為原本只做過行政和業務的社長女兒,竟然在一場抗議騷動中突然成了社長。
「那丫頭哪懂作業現場的事?」他們的話語間充滿不滿與不信任。
剛當上社長,我車子的擋風玻璃就被砸得粉碎。
「一定是不小心被飛來的小石子砸碎的……」雖然我一直這麼告訴自己,但內心總有另一個聲音在說:「該不會是哪個員工拿什麼東西敲碎的吧?」心裡的不安怎麼也無法消除。
當時我徹底陷入四面楚歌的狀態,不得不這麼懷疑。
不過,我的工作不是討好員工,而是:就算與所有員工為敵,也不能讓公司倒閉。
那時我根本不會想著「要讓大夥兒理解我的想法」「要跟大家一團和氣地進行改革」。我想的是,如果有一項改革能達成「擺脫廢棄物處理商形象」的目的,就算會引起員工反感,我也會義無反顧地進行。
其中最讓員工火大的,莫過於廢除休息室。
當時,設備工廠周圍一共有六座活動臨時屋,供員工休息之用。問題就出在──
每次我巡視作業現場,一來到休息室,就會發現裡頭到處都是漫畫、裸體寫真集,還有滿地的菸蒂。
「你們在搞什麼!快點打掃乾淨!」
即使我這麼說了,也沒人要整理。
所以每次巡視時,我都在清理漫畫、裸體寫真集,撿拾散落滿地的垃圾。
「教官」與「五十歲高中小混混」之間的戰爭
在活動臨時屋中,家電、冷氣、微波爐、電視機等生活必需品一應俱全,這些全是從堆放廢棄物的垃圾山撿回來的,休息室就像一座祕密基地。
上班時間明明是到傍晚六點,但五點左右,休息室的燈就亮了。當我一邊想著「唉,又來了」,一邊使勁打開門時,一進去就發現有五、六個人已經待在休息室裡,一臉放鬆地邊抽菸邊看電視。
「你們在幹麼?六點之前還是上班時間!」
可是,沒有任何人面露慚愧之色,他們的表情反而像是在說:「搞什麼!又跑來巡視,真煩人……」
互瞪一會兒之後,員工才慢條斯理地捻熄香菸的火,一語不發地慢慢走回工廠。
簡直就像高中小混混和教官之間的互動,只不過我是三十歲,偷懶的員工是四、五十歲。
當時我曾要員工發表簡短的自我介紹,竟然有人理所當然地說:
「我的座右銘就是:錢要賺得多,事要做得少。」
我一聽就覺得這個人無藥可救,全身不禁虛脫無力。
總之,我的工作就是不斷指正工作偷懶的叔叔伯伯。
於是我向父親提議,將休息室減少成一處。
「我們給的薪水是要他們工作到六點,但他們從五點就開始邊抽菸邊看電視。活動臨時屋是偷懶的溫床,請讓我廢除那些溫床。」
拿薪水卻不做事的員工確實是個問題,但更讓我感到痛苦的,是我每天都得面對這些不堪入目的景象好幾回。
最少也要把不堪入目的地方集中至一處管理。
父親同意後,我就把休息室從六間減至一間。
員工不只少了好幾處休息的地方,休息室離他們各自工作的區域也變得遙遠。於是,全體員工來勢洶洶地向我抗議!
此外,我還制訂許多瑣碎的規則,例如放在休息室冰箱裡的東西必須當天帶走,否則就會被我丟掉。
過去可以優哉游哉使用的休息室,現在不但只剩六分之一,還多了一堆規定,想當然耳,員工一定會覺得喘不過氣來。
工作中禁止抽菸,一定要戴安全帽;嚴禁宿醉上班,或是穿著涼鞋、拖鞋上班。
還有,我也徹底要求要說問候語。
朝會時,我會先說:「早安,謝謝,辛苦了。」然後讓全體員工跟著說一遍。
有些人會聲音微弱地說「早安」,有些人低著頭什麼也不說,有些則是狠狠地瞪著我。剛開始一直都是這副情景,但我還是不為所動地堅持下去。
結果,員工不滿的情緒愈來愈高漲。
「教官」和「五十歲高中小混混」之間的戰況愈來愈激烈。
員工當著我的面摔安全帽
決定以取得ISO認證為目標時,也引發了一場紛爭。
我之所以想取得ISO認證,是因為我在當業務總經理時,看到一位來收購回收再製品的大公司客戶,身上帶著一份「交易工廠評量表」。
針對製造回收再製品的工廠,業者都是用這份評量表進行品質管理方面的檢查。
看到那份評量表的內容,我不禁「咦!」地大叫一聲,因為光是沒有取得「ISO14001」的認證,就會被扣四十分(「ISO14001」是環境管理系統的國際標準規格)。
我們公司當時並未取得ISO14001認證,光是因為這一點,無論我們再怎麼努力,都只能拿到一半左右的分數。未取得ISO認證就會被扣四十分,這對我們來說非常不利。
於是我在當上社長的同時,也下定決心取得ISO14001認證。
朝會上,我對員工說:
「為了脫胎換骨,我們公司決定挑戰ISO14001這個環境管理國際規格,希望能在一年內取得,請大家跟我一起努力。」
就在這時,傳來「碰!」的一聲巨響。
而且不只一次。
「碰!」「碰!」接連響起兩次。
三名員工把頭上的安全帽,重重摔在水泥地上。
全場氣氛僵到最高點,只有安全帽還在地上搖晃。
我盯著他們三人看,其中一人「嘖」地咂了下嘴,一邊避開我的視線,一邊說:「媽的,誰幹得下去!」
他們或許是想說:「ISO是什麼鬼,麻煩死了。」也可能覺得:「對作業現場一無所知的黃毛丫頭,憑什麼對我們指手畫腳?」
三人互看了一眼,說聲「我們走」,便頭也不回地離開,從此沒再回到公司。
我向父親報告這件事,他告訴我:
「公司正面臨生死存亡關頭,縮小規模、減少員工都算小事。有時候,為了讓公司生存下去,就得拿出勇氣,縮小事業規模。」
接著又說:「沒有必要維持現狀,縮小規模也是永續經營的辦法之一。」
父親告訴我,不要害怕員工離職,改革的腳步不能鬆懈。
設定在一年內取得三項ISO認證的目標
我向父親提議要取得ISO認證時,他很反對:
「開什麼玩笑!那種東西不過是裝飾品,我們的名片上不需要那種裝飾!」
同業有幾家公司已經取得ISO14001,但他們的工作內容和以前完全一樣,卻在名片上印著「工廠通過ISO14001認證」。
若只是滿足於取得ISO14001認證,我們恐怕也會變成跟那些公司一樣吧。父親十分厭惡「空口說白話」「徒具形式而無內涵」的事,便說道:「如果實質上沒有改變,乾脆不要做。」
正當我思索著該如何是好時,一位顧問向我提起「ISO三整合管理系統」。
所謂整合管理系統,就是整合關於品質∕顧客滿意度(ISO9001)、環境(ISO14001)與職業安全衛生(OHSAS18001)的三項管理系統。
「如果能取得整合管理系統認證,你們就是這個業界的首例。」顧問這麼告訴我。
我心想:「用這個來說服爸爸,說不定能奏效。」因為父親最喜歡做史無前例的事,過去他也積極挑戰了許多「日本首例」「業界首例」。
於是,我對父親說:
「我要取得我們業界史無前例的整合管理系統認證。」
他立刻答道:「那就放手去做吧!」
策略成功,順利讓父親同意了!我在心中做出勝利的手勢,但父親隨即補了一條嚴苛的但書:
「讓你做一年。一年內無法取得認證,馬上給我放棄!」
當時既沒有適合的人可以擔任ISO推廣負責人,公司的絕大部分員工又都很討厭學習,所以,限時一年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我只好一邊做著社長的工作,一邊親自擔任「ISO管理負責人」。
我每天到作業現場聽員工報告自己的工作內容,請他們告訴我某項設備該怎麼使用、為什麼使用,並整理蒐集到的資訊,製作成工作說明書。
工作說明書完成後,再交給員工閱讀,讓他們確認上面寫的和他們平日的工作內容是否一致。
雖然每天忙得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但「無論如何都要達成目標」「一定要讓公司浴火重生」的想法推著我不斷向前。
第四章 透過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創造品牌力
以成為受本地人喜愛與信賴的廢棄物處理商為目標
很多孩子會到石坂產業來,他們都是來體驗、參觀事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工廠,以及我們的森林公園「花木園」。
孩子們會親眼見到廢棄物回收後再度轉為可用資源的過程,並親近廠區裡的雜木林,透過全身的五官感受並建立環保意識。
參觀工廠時,我們會讓來訪者在作業現場實際學到什麼是資源循環型社會最重要的「環保3R」——減少使用(Reduce)、重複使用(Reuse)、回收再利用(Recycle)。
我們工廠採用最尖端環保技術,積極運用自然能源,例如電動重型機具工程車、太陽能板等。參觀者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專注觀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過程。
「花木園」則是廠區內經過整修的區域,有環境教育專家和導覽員在這裡說明,讓參觀者一邊了解多樣化的生態系統,一邊挑戰用橡子等樹木果實製作工藝品。
我們公司已經成為孩子的另類教室。
自從二○○三年打造了一座五千平方公尺的花木園後,我們公司就致力於保育工廠周邊的淺山,將淺山當作公園管理。
後來,公園面積不斷擴大,到了二○一四年,我們管理的區域占地達十六公頃,其中有八成是淺山(森林等綠地)。
當綠地幅員變得如此遼闊時,已經無法靠正職以外的時間來管理。
目前,我們有六名員工專門負責管理淺山。此外,我們也將整枝修剪、疏伐等工作外包給其他公司,請他們代為管理綠地。
專門負責淺山管理的員工薪水,加上外包費用,總計一年就要花上數千萬日圓。
當然,管理公園無法為我們帶來營業上的收入,這些管理費全是開銷。許多人對此深感疑惑:「為什麼一家廢棄物處理業者要花費如此龐大的成本進行淺山復育工作?」
然而,做這件事的理由在我看來十分明確:淺山復育工作,正是讓我們成為永續經營企業的途徑。
將淺山視為資本,加以運用,然後提升收益,一面回報員工與本地居民,一面以淺山復育及地方共生為目標而努力——這就是我所謂的「新淺山資本主義」。
我身為社長的任務,就是讓石坂產業成為一家永續經營企業。這是創立這家公司的父親夢想的事,我也希望繼承這個夢想,加以實現。
但我知道,光靠我們的本業,無法達成這個夢想。
進公司擔任行政助理大約五年後,我開始了解父親建立的這家公司在做的事有多了不起。我們的工作是將廢棄物處理之後再利用,這個工作本身就是環保事業,所以我強烈感受到這家公司的存在價值。
然而,我同時也察覺,社會上的多數人並不能認同我們的工作。
「這個世界不需要廢棄物處理商。」
「你們最好滾出這個地方。」
現實世界中,有這種想法的人多的是。
從那時起,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多數人了解我們公司存在的價值。現在回想起來,我們翻新設備工廠、進行員工教育,一路以來不斷為了提升企業形象而努力。
然而,僅是改變公司本身,成效十分有限。
縱使改變了客戶或其他同業對我們的印象,依舊改變不了一開始就對廢棄物處理商不感興趣的一般民眾對我們的感覺,更別說原本就對我們印象極差的本地居民了。
成為一家受本地人喜愛與信賴的廢棄物處理商,才能達到「擺脫廢棄物處理商形象」的目標,並成為永續經營的企業。
希望讓工廠成為環境教育據點,扭轉負面形象
「成為受本地人喜愛的廢棄物處理商」是個高難度的目標,畢竟我是在「這個世界不需要廢棄物處理商」「廢棄物處理商最好滾出這個地方」的聲浪中開始做起的。我想讓醜小鴨變天鵝、想讓人人嫌棄的變成備受愛戴,這樣的想法對別人來說或許很荒謬。
然而,我絕對認真。
進行淺山復育時,我也一邊思考著要在此處建立一個環境教育據點。
這裡既有豐富的自然環境,又有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工廠,用來作為環境教育場所再適合不過。因此,我開始思考讓一般民眾也能來此參觀工廠。
廢棄物處理業者受到的抨擊,來自對「未知」的不安
我想讓這個社會看見我們的努力,這樣的想法終於一點一滴推廣了出去。
開放工廠參觀兩年後,開始有來訪的民眾對我們說:
「沒想到廢棄物處理業者這麼辛苦,加油喔。」
後來,這樣的聲音逐漸增加。
許多人對廢棄物處理商的印象就是:用重型機具挖起垃圾,再把垃圾燃燒、掩埋。但是,在我們的工廠裡進行的作業和這種印象截然不同,參觀者往往會脫口而出:「咦?跟我想像的不一樣。」「沒想到這麼乾淨。」
於是,我會向他們說明:「我們做的是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所以,『盡可能不掩埋廢棄物』是我們每天努力的目標。」
這時就會有人說:「所以,你們是把收來的垃圾壓碎,讓垃圾變成資源吧?沒想到你們做的是這麼重要的工作。」
見到參觀者這樣的反應,我才發現:
「原來一般民眾只是不知道廢棄物處理業者真正在做的是什麼。」
「或許大家只是被『廢棄物』這兩個字給人的負面印象影響。」
眾人是因為不了解廢棄物處理是什麼樣的工作,才會發起抗議運動。人對未知或不了解的事物會感到不安,而抗議運動就是這種不安引起的。
既然如此,我們就得讓更多人知道什麼是廢棄物處理。我強烈感受到,我們必須更充實向大眾傳達訊息的環境。
參觀者的來訪,逐漸增加了我們與外界的連結點,公司知名度因而小幅度地提升了。
而訪客的口碑,也成為我們對外宣傳的管道。
結果,前來參觀工廠的人愈來愈多了。
將荒廢的淺山變成寶山
我們最初建立的公園,是二○○三年完成的花木園。
父親負責整理淺山,並取名為「花木園」。這座淺山公園一方面是作為員工福利設施,同時也讓地方民眾自由使用。
造訪花木園的本地居民對我們稱讚道:「真是座漂亮的淺山公園。」
花木園落成後,我們才第一次獲得地方民眾的肯定。
雖然只是短短一句話,卻令我開心得不得了。
當時,公司周邊有很多因無人維護而荒廢的雜木林,全都變成像叢林一樣。也有不少人因為那裡容易避人耳目,而將廢棄物非法棄置其間。
我們大約從二○○一年就開始從事清理垃圾的義工活動,花木園一完成,非法棄置的廢棄物數量就減少了,因為淺山經過整理,變得容易讓視線穿透,這種事就很難在此進行了。也因為有這樣的效果,本地人都為公園的落成感到高興。
由於花木園獲得很好的風評,我向父親提出擴建公園的想法。
也許父親是因為自己親自打造的公園受本地人喜愛而覺得很開心吧,他同意了擴建花木園的要求。於是,我們開始拜訪擁有土地權的人,請他們出借土地。
我們如此拜託道:「我們可以整理維護您擁有的土地,能否將地借給我們?」這樣的舉動在口耳相傳下散播出去,漸漸地,有土地擁有者主動找上門,我們借到的土地也愈來愈多。
其中還有人想要出售土地,但我們十分堅持只借不買,因為透過借用土地並加以管理,我們與土地擁有者就有了往來,並持續不斷地交流。
隨著花木園擴大,我想到可以利用這座淺山公園來款待民眾。
如果沒人來欣賞,淺山公園再美也是枉然。於是,我決定將這裡打造成主題公園,替每一座花木園訂出主題,例如有各種季節水果的水果公園、有木造遊樂設施的遊樂園等,打造出各種不同風格的淺山公園。
特地選擇養殖快要絕跡的日本蜂
第三章提到,當我回首三十多歲那段時光,才發覺自己都沒好好感受每個季節的不同。
那時我就覺得,人應該過著可以感受四季變化的生活。因此在父親的建議下,我租下休耕地,自己栽種番薯和辣椒來招待賓客。
為了替植物授粉,我開始養殖日本蜂。
愛因斯坦曾說:「蜜蜂若從世界上消失,人類活不過四年。」這是因為如果沒有蜜蜂,植物就會因無法授粉而消失,最後人類也會跟著滅亡。
由此可知,蜜蜂的存在有多麼偉大。
於是,我試著在森林中養蜂,並決定飼養快要絕跡的「日本蜂」。日本蜂的歸巢性弱,一放入森林中就會逃跑,所以相較於西方蜜蜂,顯得很難飼養。
如果想做蜜蜂相關生意,一般都會選擇飼養效率較高的西方蜜蜂,沒有人會特意選擇日本蜂來養。所以,日本蜂的蜂蜜十分稀少,很難入手。
我們公司有專門負責管理蜜蜂的員工,由我們自己養蜂,每年只在九月採蜜一次,每次一開賣立刻銷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