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春天為我們開門的時候了:一個台灣詩人心的秘密
18. 這世界害怕明亮的思想
〈暗房〉
這世界
害怕明亮的思想
所有的叫喊
都被堵塞出口
真理
以相反的形式存在著
只要一點光滲透進來
一切都會破壞
(一九八三)
台灣是一個美麗之島。
台灣也是一個悲情島嶼。
長期在國民黨中國戒嚴統治宰制下的台灣,政治宣傳上常給予復興基地的稱謂,用來彰顯據台反共的口號。
一九七七年的鄉土文學論戰,許多文學作品對台灣的現實提出反思,戳破國策文學的虛浮美化,特別是藉著一九六○年代起,加工出口貿易帶來的經濟繁榮現象所包裝的統治威權。
其實,從一九七一年起,「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已被驅逐,代表台灣的國家已被共產黨中國取代,台灣成為國際孤兒般的存在。
政治的自力救濟,可以從一九七九年美麗島事件要求國會全面改選,以及民主化的呼聲為代表。美麗島事件,一些異議分子被以軍法審判、處刑,一些則在一般法庭被治罪。
但是,以法律為手段的政治壓迫並沒有阻絕人民的抗爭。一九八○年代,各種反對國民黨的政治力量更積極展現抵抗權,爭取市民權:民主化的另一個側面是獨立化。被打壓的左翼中國意識也參與在黨外的力量裡。
〈暗房〉是對統治體制以台灣為光明世界的反喻。藉著傳統攝影沖洗照片環節裡的黑暗空間,描繪台灣所處的情境。
暗房是底片從相機匣子取出,沖洗,以避免曝光的空間。但這首詩裡,引喻的都是現實的世界,是戒嚴體制下的台灣。
以害怕明亮的思想;叫喊被堵塞出口;真理以相反的形式存在;以及只要一點光,一切都會破壞,點描出暗房世界的性質。用暗房的世界印照現實的世界,批評了統治權力的宣傳。
美麗之島成為暗房,而且這個島嶼的歷史充滿著悲情。被描繪的一個光明的世界,其實是一個黑暗的世界。在暗房裡,人們的呼聲被打壓;真理以相反的形式存在,在觀照時,必須經由相反的還原。但是只要一點光、一點明亮的思想,就可以改變。
36《在孩子的孩子們心裡成為星星》
〈想像〉
生日那天
妻送我一束花
孩子們圍繞著點亮獨光的蛋糕
歡唱了祝福的歌
那束花
終於也枯萎了
把花丟棄時
感覺自己也被丟棄一次
那晚
想起死去的父親
想起和弟妹圍繞著父親
一起唱生日快樂歌
死去的祖父
成為星星升上天空
這是孩子們的想像
他們常常告訴我的想像
被丟棄過的我
有一天
也會成為死去的祖父
在孩子的孩子們心裡成為星星
我躺在妻的身旁
想著這樣的事
說什麼也睡不著
把妻叫醒了
也許不該送你那束花
妻說
但我認為
這並不是花的問題
也許是年歲的問題
感覺睏倦要閉上眼睛的時候
隱然看見一個星星
在低垂的月亮旁眨眼
(一九九一)
生與死,在有了年紀之後,感受才較為深刻。在許多詩人的作品裡,讀過生與死的意味。
生的感受,常常也是死的感受,生與死,究竟要如何面對呢?有生,然後有死。從死亡更能感受生。
自己的生日,想到已經亡故的父親的生日、從自己孩子言說裡:「死去的祖父,在孩子的孩子們心裡成為星星」。
生命,其實是奧妙的,一代傳一代,有限的生命,綿延成無限的生命。生的歡喜,死的哀愁,其實是相倚的情境。
我與孩子、與父親是延續性的關係。我與妻,是並時性的關係;與弟妹也是這樣的人間關係,很有意思,意味著生活。
陳明台曾經以「人生的詩」談我大量政治意識之後的詩風格。當然了,大量政治意識之前,是情愛之詩。隨著人生的成長,才看到詩裡觸及人生。
人生有青春、朱夏、白秋、玄冬,寫這首詩時,我四十四歲,仍在朱夏期。但父親在這時已離開人間。兩個女兒在小學就讀。交織三代的親情,生與死綿延和形跡在腦海裡浮現。
自己曾和弟妹一起慶祝過父親的生日,而孩子們和妻一起慶祝了我的生日。生日,本來是生命的開始。但,在自己的生日,想到父親的生日,並因而想到死去的父親,也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像父親一樣,不免感傷起來。
孩子們的童言童語,說死去的祖父成為星星升上天空,這是一種想像。但這樣的想像,讓我也想像了自己。在年歲與花的思緒中,失眠了。
故事很簡單,就像許多人的人生經歷一樣。但,在想像中有詩的存在。日常,但又不是日常,是因為花,也因為星星的緣故。
睏倦了,想要閉上眼睛。這時候,窗口看得見的月亮旁,星星隱然亮著。星星眨眼,是一個信號、一種招呼。那是父親嗎?還是隱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