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經由一顆溫柔心──台灣、日本、韓國詩散步
輯一 沉默的星星──台灣詩散步
沉默的星星
不能不 台灣∕鄭炯明(1948-)
不能不向你說一聲再見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夜裡
窗外,颼颼的北風
吹起了狂舞的落葉
飄向黑暗的盡頭
不能不給你編織一個謊言
在這樣一個無奈的時刻
說我即將出門遠行
到不知名的國度
踏著踉蹌與失望的步履
不能不強忍著
就要墜下的悲哀的眼淚啊
讓曾經長駐我心頭的你底影子
逐漸擴大,擴大
把整個孤單的我吞噬
然後告訴遠方的友人
當天空的烏雲盡散
沉默的星星,不管大的小的
都將自由地
閃爍它應有的光芒
戰後的台灣曾經長期是不自由的國度,但諷刺的是,標榜自己為「自由中國」。一九四五年從日本接收了台灣,並因而有一個國家流亡地的「中華民國」,以國民黨中國對峙共產黨中國,在國家成立時不相關的台灣實施戒嚴統治,一黨化。
被稱為白色恐怖統治的高壓化,是用來對付赤色共產而言的肅殺政治。異議分子,或被認為潛伏的反叛者,在戒嚴體制下,不必經由法律的正常程序就可能被逮捕、拘禁、管束,政治的良心囚犯在威權的監獄裡失去自由。這樣的歷史成為集體的記憶,烙印在有歷史意識的人們腦海裡。
有良心的詩人不會漠視威權獨裁的存在,不會對政治迫害噤不出聲。關心政治受難者,並嘗試為受難者發聲,成了戰後台灣詩的經驗。鄭炯明,是一位戰後世代台灣詩人,在他的詩裡留下許多這樣的見證。
鄭炯明的詩集《蕃薯之歌》曾經在綠島監獄的美麗島事件受難人之間傳閱,被隱喻為蕃薯的台灣,被隱喻在蕃薯之歌裡的台灣心境,經由一行一行詩句,經由一首一首詩篇,與為台灣受難的政治良心囚犯對話,撫慰了許多美麗島事件受難者的心。
不能不向你說一聲再見;不能給你編織一個謊言;不能不強忍著就要墜下的悲哀的眼淚,訴說者是政治良心囚犯,而訴說對象呢?是孩子嗎?或是年邁的長輩?「遠行」就曾經是一位政治良心囚犯、同時也是一位作家的語詞,用來描述他受難的經歷。
不能不,帶著些許無奈「說再見」,但不是有意離開;編織一個謊言,但並不是故意欺騙;忍著眼淚,但並不是不感到悲哀。這些心境交織在政治受難者走入黑暗監獄時的胸臆或腦海。
但是,詩不絕望,詩人不絕望。天空的烏雲散盡後,星星──被烏雲掩蓋的星星;星星──也是一個一個政治受難者,被關在監獄失去自由的人,都將自由地閃爍它的光芒,都將獲得自由。
輯二 面對熾熱之光──日本詩散步
經由一顆溫柔心
來自未知的信息 日本∕有馬敲(1931-)
你感覺到
來自宇宙的信號嗎?
你能寫下
來自世界的靈感嗎?
經由溫度,一個人的身體能夠
從未知接受並傳達語字,並且
真確地,認知自己身分和他人溝通
經由一顆溫柔的心與手勢
比那些冰冷的電腦終端機
要快得多
活在地球上
最最快樂的
是人們的心跳動
承擔著精神
並帶有那屬於宇宙背後的
某些能量
經由與你自己背後某些事物的溝通
你能賦予新的內容
並有新的生命嗎?
你能經由傳達你自己的思想
創造另一個自我
並孤獨地行走嗎? (李敏勇譯)
同樣出生於一九三一年,有馬敲與谷川俊太郎、大岡信、小海永二、白石嘉壽子不太一樣。他是京都的詩人,與活躍於日本首都圈的詩人顯現不一樣的詩情。
記得,在日本或韓國的詩交流活動初識有馬敲,不久即在台灣收到他寄贈的英譯詩集。他充滿幽默感,而且帶有諷刺意味的許多詩,揶揄、批評官僚政治。帶有某種深刻的社會觀察與批評性格。
幾次來到台灣,參加在台灣舉辦的國際詩會,熱中於和世界各國詩人交流的有馬敲,顯現著一種積極介入和參與的風格。他的詩被譯為多種語文,在許多國家出版。在台灣,陳明台譯介了他的幾首詩,而李魁賢譯介了他的一本詩集。
<來自未知的信息>顯現了有馬敲對人生的積極探察和追尋。他不像戰後在破滅感的氛圍裡,充滿不信世界的詩人。他懷有建構的思想,認為經由傳達和溝通可以型塑出更有內容的新生命。
「在宇宙裡的信號,能夠感覺得到;來自世界的靈感,能夠寫下來」──這似乎是詩人的條件,也是有馬敲的認識論。如果不是這樣,就不能成為詩人了。前者是內容,而後者是形式。詩人應該兼具這兩種條件。
人的心比起電腦,要溫柔多了,要溫暖多了。語字的接受和傳達是必須具有這樣的溫柔和溫暖才成為可能的。心在身體裡面,人的身體有一顆這樣的心,人也有這樣的手勢。人會比電腦更快地接受並傳達語字,而這意味的是思想與感情的接受和傳達。
活著,因為跳動的心承擔著精神,並帶有那屬於宇宙背後的某些能量,才會是快樂的,而且才是最最的快樂,新的生命以及孤獨地行走,都緣於溝通後賦予新的內容,傳達了思想後能創造另一個自我。
讀有馬敲的詩,彷彿讀到充滿追尋的另一種日本的詩。這樣的日本詩是走出二戰後破滅感,並且不陷於日本經濟成長之後的另一種類型困惑的詩。
輯三 半島的叫喊--韓國詩散步
半島的叫喊
菊花 韓國 / 高銀(1933—)
南方的詩人們,
你們怎能吟唱你們無奈的
菊花之歌以及同類的事物?
你們死了
對無數的花。
死了
對歷史。
北方的詩人們,
你們怎能吟唱你們執拗的
父權之歌?
你們死了
對無數的兄弟和姊妹。
南方的詩人們,北方的詩人們,
從死亡和謊言
奔跑。 (李敏勇譯)
二○○五年秋天,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的前夕,來自國際媒體的預測名單中,韓國詩人高銀的名字在榜內。這是第一次在這個獎項照見韓國,也許是因為韓國政經文化國際能見度被矚目的緣故吧!二戰結束六十年,朝鮮戰爭帶來的南北分裂,南韓民主化、北朝鮮仍在獨裁體制裡,半島的疼痛讓世界有所感受吧!世界聽得見半島的吶喊聲,因為他們詩人在呼喊。
二戰終戰六十年,韓國的一位思想家金容沃在教育電視台製作了系列節目「韓國獨立運動史」。他來台灣拍攝訪問相關歷史時,與台灣的文化界有所接觸,意味深長的「南北韓統一」等於「台灣獨立」的獨立論,強調韓國因為分裂為二所以並沒有獨立;而台灣因為受制於中國體制所以沒有獨立。
韓國與台灣都被日本殖民統治過。台灣是因為大清帝國的割讓,台灣成為日治下的台灣;而韓國則是因為日本強制入侵而成為日據下的朝鮮—二戰後的國號是大韓民國,但分裂後的北韓,稱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對於台灣在日治結束後,因祖國的迷惘而落於中國體制,韓國則於日據結束後獨立、光復,但又分裂。南韓北朝鮮的分裂,形成迄今猶未能復合的愴痛。
戰後的韓國詩,從被日占據統治下的反省,到省思南北分裂。南韓民主化過程的血與淚反映在文學裡較為人所知,而北朝鮮則隱祕不為人知。南韓的詩人,在藝術與社會,在純粹和參與的文學論裡,以語言挖苦,對抗著現實的真實,比台灣的詩人們更強烈地發聲。
菊花在韓國,在台灣,在日本這些東亞國家,和在中國一樣流露鮮明的花語,不是浪漫而意味著權力體制的符碼,高銀批判南韓的詩人吟唱無奈的菊花,用來相對北朝鮮的詩人吟唱執拗的父權,對於歷史的死亡和無數兄弟姊妹的死亡所隱喻的南韓北朝鮮政治現實,高銀的質疑含有對自己的質疑,並帶有批判的意味。
詩人們,從死亡和謊言奔跑吧!追求更真實的事物,並且追求生。
沉默的星星
不能不 台灣∕鄭炯明(1948-)
不能不向你說一聲再見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夜裡
窗外,颼颼的北風
吹起了狂舞的落葉
飄向黑暗的盡頭
不能不給你編織一個謊言
在這樣一個無奈的時刻
說我即將出門遠行
到不知名的國度
踏著踉蹌與失望的步履
不能不強忍著
就要墜下的悲哀的眼淚啊
讓曾經長駐我心頭的你底影子
逐漸擴大,擴大
把整個孤單的我吞噬
然後告訴遠方的友人
當天空的烏雲盡散
沉默的星星,不管大的小的
都將自由地
閃爍它應有的光芒
戰後的台灣曾經長期是不自由的國度,但諷刺的是,標榜自己為「自由中國」。一九四五年從日本接收了台灣,並因而有一個國家流亡地的「中華民國」,以國民黨中國對峙共產黨中國,在國家成立時不相關的台灣實施戒嚴統治,一黨化。
被稱為白色恐怖統治的高壓化,是用來對付赤色共產而言的肅殺政治。異議分子,或被認為潛伏的反叛者,在戒嚴體制下,不必經由法律的正常程序就可能被逮捕、拘禁、管束,政治的良心囚犯在威權的監獄裡失去自由。這樣的歷史成為集體的記憶,烙印在有歷史意識的人們腦海裡。
有良心的詩人不會漠視威權獨裁的存在,不會對政治迫害噤不出聲。關心政治受難者,並嘗試為受難者發聲,成了戰後台灣詩的經驗。鄭炯明,是一位戰後世代台灣詩人,在他的詩裡留下許多這樣的見證。
鄭炯明的詩集《蕃薯之歌》曾經在綠島監獄的美麗島事件受難人之間傳閱,被隱喻為蕃薯的台灣,被隱喻在蕃薯之歌裡的台灣心境,經由一行一行詩句,經由一首一首詩篇,與為台灣受難的政治良心囚犯對話,撫慰了許多美麗島事件受難者的心。
不能不向你說一聲再見;不能給你編織一個謊言;不能不強忍著就要墜下的悲哀的眼淚,訴說者是政治良心囚犯,而訴說對象呢?是孩子嗎?或是年邁的長輩?「遠行」就曾經是一位政治良心囚犯、同時也是一位作家的語詞,用來描述他受難的經歷。
不能不,帶著些許無奈「說再見」,但不是有意離開;編織一個謊言,但並不是故意欺騙;忍著眼淚,但並不是不感到悲哀。這些心境交織在政治受難者走入黑暗監獄時的胸臆或腦海。
但是,詩不絕望,詩人不絕望。天空的烏雲散盡後,星星──被烏雲掩蓋的星星;星星──也是一個一個政治受難者,被關在監獄失去自由的人,都將自由地閃爍它的光芒,都將獲得自由。
輯二 面對熾熱之光──日本詩散步
經由一顆溫柔心
來自未知的信息 日本∕有馬敲(1931-)
你感覺到
來自宇宙的信號嗎?
你能寫下
來自世界的靈感嗎?
經由溫度,一個人的身體能夠
從未知接受並傳達語字,並且
真確地,認知自己身分和他人溝通
經由一顆溫柔的心與手勢
比那些冰冷的電腦終端機
要快得多
活在地球上
最最快樂的
是人們的心跳動
承擔著精神
並帶有那屬於宇宙背後的
某些能量
經由與你自己背後某些事物的溝通
你能賦予新的內容
並有新的生命嗎?
你能經由傳達你自己的思想
創造另一個自我
並孤獨地行走嗎? (李敏勇譯)
同樣出生於一九三一年,有馬敲與谷川俊太郎、大岡信、小海永二、白石嘉壽子不太一樣。他是京都的詩人,與活躍於日本首都圈的詩人顯現不一樣的詩情。
記得,在日本或韓國的詩交流活動初識有馬敲,不久即在台灣收到他寄贈的英譯詩集。他充滿幽默感,而且帶有諷刺意味的許多詩,揶揄、批評官僚政治。帶有某種深刻的社會觀察與批評性格。
幾次來到台灣,參加在台灣舉辦的國際詩會,熱中於和世界各國詩人交流的有馬敲,顯現著一種積極介入和參與的風格。他的詩被譯為多種語文,在許多國家出版。在台灣,陳明台譯介了他的幾首詩,而李魁賢譯介了他的一本詩集。
<來自未知的信息>顯現了有馬敲對人生的積極探察和追尋。他不像戰後在破滅感的氛圍裡,充滿不信世界的詩人。他懷有建構的思想,認為經由傳達和溝通可以型塑出更有內容的新生命。
「在宇宙裡的信號,能夠感覺得到;來自世界的靈感,能夠寫下來」──這似乎是詩人的條件,也是有馬敲的認識論。如果不是這樣,就不能成為詩人了。前者是內容,而後者是形式。詩人應該兼具這兩種條件。
人的心比起電腦,要溫柔多了,要溫暖多了。語字的接受和傳達是必須具有這樣的溫柔和溫暖才成為可能的。心在身體裡面,人的身體有一顆這樣的心,人也有這樣的手勢。人會比電腦更快地接受並傳達語字,而這意味的是思想與感情的接受和傳達。
活著,因為跳動的心承擔著精神,並帶有那屬於宇宙背後的某些能量,才會是快樂的,而且才是最最的快樂,新的生命以及孤獨地行走,都緣於溝通後賦予新的內容,傳達了思想後能創造另一個自我。
讀有馬敲的詩,彷彿讀到充滿追尋的另一種日本的詩。這樣的日本詩是走出二戰後破滅感,並且不陷於日本經濟成長之後的另一種類型困惑的詩。
輯三 半島的叫喊--韓國詩散步
半島的叫喊
菊花 韓國 / 高銀(1933—)
南方的詩人們,
你們怎能吟唱你們無奈的
菊花之歌以及同類的事物?
你們死了
對無數的花。
死了
對歷史。
北方的詩人們,
你們怎能吟唱你們執拗的
父權之歌?
你們死了
對無數的兄弟和姊妹。
南方的詩人們,北方的詩人們,
從死亡和謊言
奔跑。 (李敏勇譯)
二○○五年秋天,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的前夕,來自國際媒體的預測名單中,韓國詩人高銀的名字在榜內。這是第一次在這個獎項照見韓國,也許是因為韓國政經文化國際能見度被矚目的緣故吧!二戰結束六十年,朝鮮戰爭帶來的南北分裂,南韓民主化、北朝鮮仍在獨裁體制裡,半島的疼痛讓世界有所感受吧!世界聽得見半島的吶喊聲,因為他們詩人在呼喊。
二戰終戰六十年,韓國的一位思想家金容沃在教育電視台製作了系列節目「韓國獨立運動史」。他來台灣拍攝訪問相關歷史時,與台灣的文化界有所接觸,意味深長的「南北韓統一」等於「台灣獨立」的獨立論,強調韓國因為分裂為二所以並沒有獨立;而台灣因為受制於中國體制所以沒有獨立。
韓國與台灣都被日本殖民統治過。台灣是因為大清帝國的割讓,台灣成為日治下的台灣;而韓國則是因為日本強制入侵而成為日據下的朝鮮—二戰後的國號是大韓民國,但分裂後的北韓,稱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對於台灣在日治結束後,因祖國的迷惘而落於中國體制,韓國則於日據結束後獨立、光復,但又分裂。南韓北朝鮮的分裂,形成迄今猶未能復合的愴痛。
戰後的韓國詩,從被日占據統治下的反省,到省思南北分裂。南韓民主化過程的血與淚反映在文學裡較為人所知,而北朝鮮則隱祕不為人知。南韓的詩人,在藝術與社會,在純粹和參與的文學論裡,以語言挖苦,對抗著現實的真實,比台灣的詩人們更強烈地發聲。
菊花在韓國,在台灣,在日本這些東亞國家,和在中國一樣流露鮮明的花語,不是浪漫而意味著權力體制的符碼,高銀批判南韓的詩人吟唱無奈的菊花,用來相對北朝鮮的詩人吟唱執拗的父權,對於歷史的死亡和無數兄弟姊妹的死亡所隱喻的南韓北朝鮮政治現實,高銀的質疑含有對自己的質疑,並帶有批判的意味。
詩人們,從死亡和謊言奔跑吧!追求更真實的事物,並且追求生。